1. 為什麼中國用秦嶺淮河為分界線
秦嶺淮河是中國地理南北方的分界線,按照現在中國的領土,它是當今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同樣是以下幾個重要的區域的界限:
1、 在氣候上,秦嶺淮河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南方)和溫帶季風氣候(北方)的分界線;
2 、在氣溫上,秦嶺淮河是1月均溫0℃以上(南方)和0℃以下(北方)區域的分界線;
3 、在降水上,秦嶺淮河是水量800毫米以上(南方)和800毫米以下以下的分界線;
4 、在自然帶上,秦嶺淮河是溫帶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南方)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北方)的分界線;
5 、在農業環境上,秦嶺淮河是以水田為主(南方)和以旱地(北方)為主的分界線;
6 、在主要糧食作物上,秦嶺淮河是水稻(南方)和 小麥(北方)的分界線。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秦嶺-淮河不僅僅體現在南北差異從地理方面,到人文、經濟乃至政局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和劃分作用。本文以中國歷史上的政治格局關系為主,探討秦嶺淮河一線在中國南北方歷史中的作用。
在南北政權對峙的時期,秦嶺淮河常常作為南北政權的分界線;在大一統的王朝時期,秦嶺淮河常作為王朝的行政區域界限。在中國的習慣用語上,將渭河-黃河下游的區域稱為「中原」。在本文中,南方按照通常的定義,指將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北方指秦嶺淮河到長城一線的地區,包括中國傳統意義上的中原地區。
從總體和宏觀上看,秦嶺淮河為界的地區有著以下的一些特點:
① 北方的通常以今黃河(山西-陝西北部段)為界限,分成西部地區[A]和東部地區[B];
② 北方西部的中心為關中地區;北方東部的核心地區為河洛地區;
③ 關中地區的核心為長安(今西安);河洛地區的核心為洛陽;
④ 南方的長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分成三個部分
⑤ 南方長江上游的核心為成都一帶;中游為荊州(江陵)一帶;下游為南京一帶
⑥ 統一南方政權通常以長江下游為核心,因此通常有「重東輕西」的特點
2. 為什麼我國南北方以秦嶺,淮河為界
我國以秦嶺-准河為南北分界線。主要是因為秦嶺-准河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准河的地理分界線主要有:
(1)800毫米等降水量以南地區降水量大於800毫米,以北地區小於800毫米。
(2)冬季(1月)0度等溫線以南地區1月氣溫高於0度,以北地區低於0度。
(3)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以南地區為濕潤區,以北為半濕潤區。
(4)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線以南地區為水田,以北為旱地。
(5)冬季河流結冰與否的分界線以南地區的河流冬季不結冰,以北地區(含准河)河流冬季結冰。
(6)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以南地區為亞熱帶,以北地區為暖溫帶。
(7)地形完整與否的分界線以南地區為平原、山地、丘陵相間分布,地形支離破碎,以北地區地勢平坦,形成一個整體。
綜上所述,秦嶺-准河是我國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線。
3. 為什麼會形成秦嶺淮河這條南北地理分界線
秦嶺淮河是常說的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無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都將這條分界線作為南北分界線是因為這條線的南北差異巨大,無論是自然條件,還是農業生產方式以及人們的風俗習慣都有明顯的不同。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八百毫米等降水量線,市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旱地作物和水田作物的分界線,0度等溫線,水稻小麥種植的分界
主要作物是水稻以及甘蔗茶葉等經濟作物,一般一年兩熟的三熟。由於作物生長周期不同,接受光合作用不同,南方的稻米普遍沒有北方的香。特別是東北地區的大米,在經歷了漫長的生長周期之後,味道絕美。
4. 秦嶺淮河為什麼會成為南北分界線
在我們國家因為地形比較復雜,所以有很多的一些地表特徵都成為了我們國家的一些分界線,像我們國家的第一,二,三層階梯就是由不同的地貌特徵作為分界線的,國家也有著南方和北方這樣兩個不同的地區,南北方兩個地區在一些文化,還有日常生活方面都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南北方的分界線就是秦嶺和淮河一帶。秦嶺淮河之所以能夠成為南北方的分界線,就是因為它在氣候,包括濕度,溫度等方面都起到了分割的作用。
秦嶺淮河這一個地帶之所以能夠成為南北方的分界線,就是因為它代表了很多不同地理特徵界域的區分。首先,秦嶺淮河是我國的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以北自然就是半濕潤地區,包括半乾旱以及乾旱地區,而秦嶺淮河以南,全部都是濕潤地區。除此之外,秦嶺淮河還是溫度的一條分界線,所以它能夠成為我們的南北分界線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5. 為什麼我國要以秦嶺淮河來作為南北分界線
秦嶺-淮河線是中國(特別是東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此線的南面和北面,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或是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一、氣候方面
1.秦嶺—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降水量大於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降水量小於800毫米。
2.秦嶺—淮河南北雨季長短差異。秦嶺—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嶺—淮河以南雨季要長得多。
3.秦嶺—淮河是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4.秦嶺—淮河是1月0℃等溫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冬季一般結冰。
5.秦嶺—淮河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秦嶺—淮河以北為暖溫帶。
6.秦嶺—淮河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夏季,秦嶺—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溫多雨。冬季,秦嶺—淮河以南溫和少雨,秦嶺—淮河以北寒冷乾燥。
7.南北方地區分界線。
8.中國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線。
二、植被方面
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秦嶺—淮河以北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之說。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嶺—淮河以南河流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含沙量小,汛期長,冬季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流量較小,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大,汛期短,冬季結冰。秦嶺—淮河還是黃河和長江的分水嶺。
四、地形、土壤、礦產方面
1.地形:秦嶺—淮河以南以丘陵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嶺—淮河以南漸以紅壤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黃壤或棕壤為主,東北以黑土為主,西北多白色沙質土。
3.礦產:秦嶺—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屬居多,工業上以有色金屬冶煉及出口加工等輕工業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煤、鐵、石油為主,工業方面以重工業占的比例較大。
五、農業方面
1.耕地類型: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田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旱地為主。
2.糧食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稻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小麥為主。
3.油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油菜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為主。
4.糖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甘蔗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甜菜為主。
5.作物熟制:秦嶺—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嶺—淮河以北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6. 為什麼中國會以秦嶺淮河為南北分界
中國人南北意識之強可謂有目共睹。小到豆腐腦甜咸、大到國民性格異同。一直都是爭論不休的熱門話題。如此強烈的南北意識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嗎?分割中國的為什麼是秦嶺、淮河。而不是別的山脈、水系呢?歷史上作為南北分界最先出場的是淮河。它發源於河南、湖北交界的桐柏山脈。之後向東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全長約1000千米
7. 為什麼中國會以秦嶺淮河為南北分界
秦嶺—淮河一線,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800MM等降水量線,傳統意義上南北方分界線,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線,一月份0度等溫線,水稻小麥種植分界線,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濕潤與半濕潤的分界線,亞熱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河湖冬季結冰,每當冬季來臨,北風呼嘯,大部分的樹會落葉,不落葉的樹葉多呈針狀,叫做針葉樹.由於北方地區年降水量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變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時間也比較短,河流的含沙量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區則正好相反,冬季不結冰,樹木不落葉,一年四季常綠.河流的水量較大,水位變化不大,汛期時間長,河水含沙量較小.
從農業生產及人們生活習俗來看,秦淮南北的差異就更明顯.北方耕地為旱地,主要作物為小麥和雜糧,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南方則主要是水田,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葉等亞熱帶經濟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人們平常所說的「北麥南稻,南船北馬」是這種差異的真實寫照.
秦嶺—淮河一線經過甘、陝、豫、皖、蘇等省,是中國東部地區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南、北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生產等方面,都有顯著差異.
8. 為什麼秦嶺跟淮河是南北地理的分界線
地理意義: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線,
是傳統意義上南北方分界線,
水田旱地與水田地區分布分界線,一月份0度等溫線,
水稻小麥種植分界線,
亞熱帶季風區與溫帶季風區的分界線,
濕潤與半濕潤的分界線,亞熱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常綠闊葉林與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以及中國的南北分界線和河流結冰與不結冰的分界線。
9. 為何秦嶺淮河這一帶,可以稱作為南北方劃分線呢
為何秦嶺淮河這一帶,可以稱作為南北方劃分線呢?
秦嶺是橫貫我國中部的東西走向山脈,它主體位於陝西南部與四川北部交界處,長約1500公里,南北寬達100至150千米,海拔在1500至2500米,它就像一堵"擋風牆",阻止了冬季冷空氣南下,攔截了夏季東南風北上,因而被作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之一。
至於文化,也是因為天然屏障的阻礙,很久以前,交通和通訊都不發達,天然的大山或者大型水系都會阻擋人類的腳步,很自然的就阻礙了南北方人們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自然就會形成地域性的文化差異,隨著交通和通訊的迅猛發展,現在的南北方差異正在慢慢減小!
10. 為什麼秦嶺淮河是我國地理一條重要的南北分界線
一、氣候方面
1.秦嶺—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降水量大於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降水量小於800毫米。
2.秦嶺—淮河南北雨季長短差異。秦嶺—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嶺—淮河以南雨季要長得多。
3.秦嶺—淮河是濕潤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4.秦嶺—淮河是1月0℃等溫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冬季一般結冰。
5.秦嶺—淮河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
6.秦嶺—淮河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夏季,秦嶺—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溫多雨。冬季,秦嶺—淮河以南溫和少雨,秦嶺—淮河以北寒冷乾燥。
二、植被方面
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秦嶺—淮河以北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之說。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嶺—淮河以南河流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長,冬季不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