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地理方面的古書有哪些
中國地理方面的古書有《漢書·地理志》、《水經注》、《夢溪筆談》、《太平寰宇記》、《徐霞客游記》等等。
一、《漢書·地理志》
《漢書·地理志》包括上、下兩分卷,是東漢班固新制的古代歷史地理之傑作。
該書敘述漢以前的地理沿革,著重寫了《禹貢》九州和《周官》九州;接著敘述西漢的地理,以郡國為條,用本文加註的形式,依次寫各郡國及其下屬縣、道、侯國的地理概況,諸如郡縣的民戶、人口,廢置並分更名的歷史,各項特產,都尉、鐵官、鹽官、工官等治所,山川湖澤,關塞要隘,名勝古跡,道路交通,等等。
二、《水經注》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該書所記大小河流有1252條,所記湖泊、沼澤500餘處,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處,伏流有30餘處,瀑布60多處,各種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風災、蝗災、地震等,記載的水災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
記各種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嶺、坂、岡、丘、阜、崮、障、峰、磯、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僅山嶽、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處,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記洞穴達70餘處,植物地理方面記載的植物品種多達140餘種,動物地理方面記載的動物種類超過100種。
三、《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歷史地理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成書於北宋,作者是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
全書有十七目,凡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地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其價值非凡。
四、《太平寰宇記》
《太平寰宇記》是古代中國地理志史,記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圖。廣泛引用歷代史書、地誌、文集、碑刻、詩賦以至仙佛雜記等,計約二百種,且多註明出處,保留了大量珍貴的史料。
《太平寰宇記》作者為北宋地理學家、文學家樂史。《太平寰宇記》撰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76~983)。
五、《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創作的一部散文游記,在原稿的基礎之上,王忠紉手校、季夢良續成稿本,成書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記》是系統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開山之作,同時也描繪了中國大好河山的風景資源,此外優美的文字也使之成為文學佳作,在地理學和文學上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B. 魯賓遜漂流記里的地理知識
1572年,西班牙著名航海家胡安?費爾南德斯在智利海岸邊發現了三座無人居住的小島,他以自己的名字給這一群小島命了名,這就是智力的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其中的一個小島,因為上面曾囚禁過亞歷山大.塞爾柯克,後來英國作家笛福又據此寫出了世界名著《魯濱遜漂流記》,因而聞名於世,並被稱作「魯濱遜島」。胡安??費爾南德斯的發現雖然不大,但卻增強了他航海探險的信心。6年後,他又揚帆前往東南太平洋去探險,希望能發現他的前輩和同時代的人尋找了多年的「未知的南方大陸」。胡安.費爾南德斯的航線和6年前一樣,仍沿著南美洲的海岸往南航行。誰知,茫茫大海戲弄著胡安的船隻,驟然而起的風暴把他們吹離了南美沿岸,探險船象一葉浮萍似地隨風向西飄去。許多天過後,海風把胡安探險隊送到了一塊遼闊的土地附近。這是什麼地方啊?水量豐沛的河流澆灌著土地,面龐白皙的居民衣著十分講究,舉止神情同智利人和秘魯人都迥然不同。胡安.費爾南德斯高興極了,認為這就是他那些不幸的前輩和倒霉的同代人所朝思暮想的南方大陸。遺憾的是,他沒有登上這塊新發現的土地就匆匆返航了。
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
雖然不像復活節島那樣世界聞名,但智利的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卻是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到這個群島大概需要坐兩個多小時的飛機。它由3個部分組成:羅賓森·格魯索,聖格拉拉和阿萊漢德羅塞爾基科。第一個島的名字是從阿萊漢德羅·塞爾基科的海難故事而來的,它被丹尼爾·狄福收集在其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中。這個島嶼還被認為是地球生物圈的處女地。
C.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是《尚書·禹貢》,這是一篇區域地理著作,全書以自然地理實體為標志,將全國劃分為9個區,並對每區的疆域、山脈、河流、植被、土壤、物產、貢賦、少數民族、交通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作了簡要的描述。
《禹貢》是中國古代名著,屬於《尚書》(一作《書經》,簡稱《書》)中的一篇,其地理記載囊括了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產等情況。對其作者說法不一,王國維在《古史新證》中認為《禹貢》為周初人所作;
史念海在《論〈禹貢〉的著作時代》一文中,則據《禹貢》中有「南河」、「西河」之稱,認定作者為魏國人;顧頡剛認為出自戰國時秦國人之手;此外還有日本學者內藤虎次郎的戰國末至漢初說。
《禹貢》根據土壤的顏色和性狀,將九州的土壤分為白壤、黑墳、赤埴墳、塗泥、青黎、黃壤、白墳、墳壚等類別,這是有一定分類價值的。
《禹貢》中專論山嶽和河流的"導山"與"導水"兩部分內容,是純粹地理的內容,它們開創了中國關於區域地形的分部門研究的範例。"導"字被認為是"治理"的意思,以與禹治水的史跡相聯系。
D. 我國古代的地理學巨著是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水經注》因注《水經》而得名,《水經》一書約一萬余字,《唐六典·注》說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經注》看似為《水經》之注,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由於書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獻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經注》保存了許多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地理有很多的參考價值。
E. 求有關地理的讀物名著
《徐霞客游記》是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明末地理學家徐弘祖(一作宏祖,號霞客)經34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遊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游記資料,死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F. 哪兩部記載地理的名著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水經注》因注《水經》而得名,《水經》一書約一萬余字,《唐六典·注》說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經注》看似為《水經》之注,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由於書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獻中很多在後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許多資料。
《徐霞客游記》是一則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學家徐霞客經過34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遊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游記資料,死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了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做出卓有價值的貢獻。
G. 三國演義中有哪些與地理現象有關的事件
裡面和地理現象有關的很多,但是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諸葛亮的生活經驗運用——赤壁之戰,(諸葛亮老家在南陽,就在赤壁附近)根據他常年的生活觀察,這個冬天的這個時候,將會有冷鋒過境,而這個冷鋒又在赤壁西北一側,因此,長江吹東南風。火可以順勢燒到來自北方的曹操一側。(曹操和他的謀士們,大都來自北方,沒有這種經歷,才會吃這個虧)。
H. 魯賓遜漂流記里的地理知識有哪些
1572年,西班牙著名航海家胡安費爾南德斯在智利海岸邊發現了三座無人居住的小島,他以自己的名字給這一群小島命了名,這就是智利的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其中的一個小島,因為上面曾囚禁過亞歷山大.塞爾柯克,後來英國作家笛福又據此寫出了世界名著《魯濱遜漂流記》,因而聞名於世,並被稱作「魯濱遜島」。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 雖然不像復活節島那樣世界聞名,但智利的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卻是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到這個群島大概需要坐兩個多小時的飛機。它由3個部分組成:羅賓森·格魯索,聖格拉拉和阿萊漢德羅塞爾基科。第一個島的名字是從阿萊漢德羅·塞爾基科的海難故事而來的,它被丹尼爾·狄福收集在其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中。這個島嶼還被認為是地球生物圈的處女地。
I. 哪些書籍中反映了地理知識的運用
《禹貢》是我國最古老的地理書。《禹貢》說,舜帝時代全國洪水橫流,大禹奉命治水,疏導了弱水、黑水、黃河、漢水、長江、濟河、淮河、渭水、洛水等九條主要河流,讓河水順暢流入大海;又開通了太行山等九條山脈;並按照自然的山脈、河流等為界限把全國劃分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州,又以京都為中心,由近及遠,把天下分為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等五服。全書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范圍、田土狀況、賦稅等級、進貢的特產、運輸貢賦的道路。
《禹貢》託名大禹所作。現代大多數學者認為是戰國時代人士撰著,寄託了全國統一的希望,闡述了治理國家的方案。歷代研究《禹貢》的專門著作有數百種,清朝初年胡渭所撰的《禹貢錐指》是其中的佼佼者。該書有二十卷,其中圖有一卷,博採眾說,又一掃前人在《禹貢》研究上的附會變亂,為人們理解《禹貢》時代的地理面貌以及歷代的地理變遷提供了方便。
《山海經》曾經是跟《禹貢》並稱的地理書,作者託名是協作大禹治水的伯益,現代大多數學者認為它也是戰國時代人士撰著。《山海經》記載了山河、大海、道里、民族、物產、葯物等地理知識,對於研究中國遠古地理、民俗、物產以及研究中外交通等均有文獻價值。所以,有人把《山海經》與《周易》《黃帝內經》合稱為「上古三大奇書」。但是,它的內容具有幻想性,往往摻雜古老的神話或傳說,故《四庫全書》把它列入子部的「小說家」類。《山海經》有郭璞、郝懿行、袁珂等的注本。
△ 嶽麓書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山海經》
《四庫全書》著錄的地理著作頗多,如《三輔黃圖》《元和郡縣圖志》《方輿勝覽》《大清一統志》等著作,都是研究歷史地理必須閱讀的著作。《四庫全書》還著錄了各種地方誌,如《湖廣通志》等。
《水經注》是一部文質兼美而被廣泛傳誦的地理書。《水經注》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水經注》標明是註解《水經》的。《水經》是三國時代的著作,作者不詳,或說作者是桑欽。全書記錄了黃河、渭河、濟河、淮河、長江等137條河流,記敘簡略,僅1萬余字。《水經注》不是一般註解,價值大大超越《水經》。它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1 252條大小河流的情況,包括河道流域的山陵、湖澤、郡縣、農田、水利、植物、動物、礦物,以及泉井、伏流、瀑布、溶洞、自然災害等。它還記錄了大量人文資料,如歷史名勝、人物掌故、神話傳說、歌謠諺語等,是我國古代一部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性。如書中對「三峽」山容水態的描寫,吸收了前人成果,繪形繪聲,可謂字字珠璣。
J. 我國古代地理名著是
<山海經> 我國最古老的地理學著作,最古的博物書、最古的神話小說故事。
<水經注> 北魏·酈道元 我國六世紀前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洛陽伽藍記> 北魏·楊炫之 古代地理名著,寺塔記的典範之作。
<徐霞客游記> 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學家徐霞客. 《山海經》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內容主要為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價值。其中保存了大量遠古神話傳說,如「黃帝戰蚩尤」、「鯀禹治水」、「精衛填海」、「誇父追日」等著名寓言故事,是後世作家珍視的材料。
《山海經》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內容主要為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價值。其中保存了大量遠古神話傳說,如「黃帝戰蚩尤」、「鯀禹治水」、「精衛填海」、「誇父追日」等著名寓言故事,是後世作家珍視的材料。
《水經注》是一詳盡記載河流水道的地理著作,《水經注》北魏酈道元撰。
《徐霞客游記》系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
《禹貢地域圖》大禹自己治水時曾畫下了地圖.中提出"制圖六體″: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即區域性大中比例尺地圖繪制上的比例尺、方位、距離等原則。
《地形方丈圖》
《攬轡錄》《驂鷺錄》《吳船錄》宋代范成大所撰.
《吳郡志》宋代范成大所撰,是目前所見的最早的地方誌.
《桂海虞衡志》宋代范成大所撰.該書首篇為"志岩洞″,專門記述了桂林及其周圍20多個喀斯特洞穴的情況,如洞穴的位置、大小、結構等,並提出鍾乳石是"石液凝結所為″的見解,對桂林的峰林地貌也有生動的描述。"志岩洞″篇是研究中國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文獻。
還有清代成書的《湘湖水利志》、《東南水利》、《欽定滿洲源流考》、《台灣紀略》、《秦邊紀略》
《地理圖》所繪山、川、森林和路、府、州名以及海岸線的輪廓大體正確,森林和山嶺表示很有特色。還制有木輿地圖,即木製的地形模型。《天文圖》市以北宋元豐年[1078-1085]一次恆星觀測的資料繪制的。
現存在日本京都的宋拓本《輿地圖》與蘇州市碑刻博物館收藏的黃裳《地理圖》頗有相似之處,因此有人提出京都收藏的《輿地圖》是根據黃裳所制木輿地圖,在以咸淳[1265-1274]年初建制的府、州、軍名為主,加以修改或增補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