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303地理學基礎指的什麼

303地理學基礎指的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06 20:08:51

『壹』 東北師大城市規劃專業的地理學基礎是什麼

一、培養目標和具體要求
本專業培養具備資源、環境、城鄉規劃管理方面的知識與實踐技能,能從事土地規劃與管理、城鄉規劃與管理、區域規劃與管理、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專門人才

具體要求是:
1.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熱愛祖國,具有遠大理想和實事求是、勤奮創新的科學精神,具有為國家富強而奮斗的競爭意識,成為自覺地為祖國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高素質人才。
2.扎實地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學科的發展過程,發展動態和趨勢,具有寬厚的文化修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創新精神。
3.掌握一種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外文書刊,具備一定的交流能力。
4.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審美素養。

二、畢業應修讀的學分和獲得學位要求
本專業學制為四年。學生畢業需修讀161學分。其中普通教育課為48 學分,專業課程113學分。符合學位授予條件,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三、課程設置。
課程結構由普通教育課、專業課、副修課三部分組成。
1.普通教育課程
該類課程要求學生修讀48學分,其中:思想品德課4學分,馬克思主義理論課8學分,外語課16學分,計算機課6學分,體育課4學分,軍事理論與軍訓課4學分,綜合知識課6學分
2.專業課程
專業基礎課程,共78學分。

『貳』 地理科學主要學什麼

地理科學主要學地理知識與科學知識的結合運用。

專業課主要有:地質學、地貌學、水文學、氣候與氣象學、土壤與植物地理學、地球概論、地理科學導論、人文地理學、計算機輔助制圖、測量與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導論、計量地理學、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經濟地理學、城市規劃原理、文化地理學等,主要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科學三個方向。」

「地理科學」這一概念是在1986年由中國科學家錢學森提出的。他理解地理學應當是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數學科學等並列的大科學體系,故稱「地理科學」。

學科體系

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基礎理論層次(基礎科學)、技術理論層次(技術科學)、技術層次(工程科學)。

一般認為,基礎理論層次包括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部門地理學(如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及其分支);技術理論層次主要是研究應用的地理理論,如建設地理學、應用地貌學、應用氣候學等;技術層次包括災害預報、生態設計、區域規劃、計量地理學、地理制圖、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實際應用技術。

這樣理解的地理科學比傳統意義上的地理學研究領域要廣闊得多。從學科性質上來說,它是受哲學指導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融合;從層次上看,是一個「基礎理論——技術理論——應用技術」的完整體系。

錢學森在現代人類知識體系11個門類中,將地理科學歸結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橋梁科學;在五大開放的復雜巨系統中,把地理系統排在星系系統與社會系統之間;在社會總體設計部下設四大建設中,將地理建設與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並列。

錢學森把地理科學看做是舉足輕重的科學體系。錢學森從哲學高度,從人類知識體系的高度,從復雜性系統科學的理論框架中,從社會總體設計工程的實踐出發,把地理學提升到為國民經濟服務的科學,因此,地理科學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地理科學

『叄』 地理學是什麼!

地理學(geography),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徵的一門學科,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交叉,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和區域性的特點。

在現代地理學中,「地」是指地球或者是地球表面,或者是地球表層,或者是指一個區域。「理」是指事理、規律,或者是事物規律性的內在聯系。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的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徵的一門學科。

地理要素通常包括水、土壤、大氣、生物和人類活動,簡稱水土氣生人五大要素。地理綜合體由地理要素組成。

(3)303地理學基礎指的什麼擴展閱讀

作為一門經世致用的學科,地理學的綜合性體現為地理學研究具有多維、動態的視角。以人地關系作為主線來開展地理學綜合研究,其綜合性和動態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以地表環境、地球環境動態變化為主的動態研究,即環境動態研究;

二是以人類社會發展為主體的人類社會動態研究,聚焦環境和社會動態之間的關系;

三是對區域、流域等研究區域的綜合分析。例如在城市化研究中,需要明晰中心城市和其他衛星城市之間在產業布局、交通網路布局、人口分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

地理學的空間表達也是多元、多樣的。除語言、數字等基本表達方式外,圖形往往是地理學表達的主要形式,如通過研究地圖可以分析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對比不同時期的地圖可以為地理空間演變研究提供直觀支持。

『肆』 地理學是什麼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層空間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徵的一門學科。

『伍』 現代地理學的基礎是什麼

現代地理學的基礎是地理大發現。伴隨著埃及的文明,伴隨著希臘羅馬文化的出現,整個世界進入到了近代地理學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是所有的現代地理學所依託的基礎,這個基礎也就是地理大發現。 地理大發現之前,人們對於我們所生存的星球,就有許多的猜測。那個時候,就有人提出,地球是圓的。但是對於圓的這種證實,一直到很晚,包括地理大發現,才開始出現。不僅是地中海沿岸的國家有這樣的傳統,大西洋沿岸的國家,包括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都是如此。地理大發現就與西歐瀕臨大西洋沿岸的國家、西南歐瀕臨大西洋沿岸的國家有著直接的關系。地理大發現是從15世紀開始的,對於整個地理學的推進、對於人類認識地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許多關於地理大發現的成果,為我們大家所熟知。現代地理學的基礎是什麼?

『陸』 GIS的地學基礎主要是什麼內容

地理學/地質學/大氣和環境科學/測繪科學等

『柒』 什麼是地理的基礎

中國位於歐亞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中國約有4079年(含「夏朝」)的已知文明史(以出現國家體制為始),是亞非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面積為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
4個直轄市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
23個省 黑龍江省中國一級行政區劃地圖(11張)省會哈爾濱)、吉林省(省會長春)、遼寧省(省會沈陽)、江西省(省會南昌)、江蘇省(省會南京)、山東省(省會濟南)、安徽省(省會合肥)、河北省(省會石家莊)、河南省(省會鄭州)、湖北省(省會武漢)、湖南省(省會長沙)、陝西省(省會西安)、山西省(省會太原)、四川省(省會成都)、青海省(省會西寧)、海南省(省會海口)、廣東省(省會廣州)、貴州省(省會貴陽)、浙江省(省會杭州)、福建省(省會福州)、台灣省(省會台北)、甘肅省(省會蘭州)、雲南省(省會昆明)。
5個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
首府呼和浩特)、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
2個特別行政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國家級新區 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舟山群島新區
世界上有兩條地震帶,一條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一條是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國正好在兩大地震帶的中間,所以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 19、與中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十四個,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還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共20個)。 20、東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朝鮮。 21、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俄羅斯、蒙古。 22、西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 23、西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印度、尼泊爾、不丹。 25、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緬甸、寮國、越南。 26、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六個: 東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韓國、日本。 東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菲律賓。 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捌』 地理學的基本知識有哪些

勘察技術與工程專業專業簡介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地質學、應用地球物理學、岩土鑽掘工程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能在資源勘查、工程勘察、管理等單位從事各類資源勘查與評價、管理及工程勘察、設計、施工與監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在學習數學、物理、化學、外語、計算機的基礎上,主要學習基礎地質學、應用地球物理、岩土鑽掘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工程師的基
本訓練,具有資源勘查及工程勘察的設計、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勘查新技術、新方法研究和開發的初步能力。本專業可以在資源勘查和工程勘察兩個方向上有所側重。
石油工程專業
專業簡介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工科基礎理論和石油工程專業知識,能在石油工程領域從事油氣鑽井與完井工程、採油工程、油藏工程、儲層評價等方面的工程設計、工程施工與管理、應用研究與科技開發等方面工作,獲得石油工程師基本訓練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數學、物理、化學、力學、地質學、工程科學的基礎理論和與石油工程有關的基本知識,受到石油工程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油氣田鑽井與完井、採油及油氣開發工程的設計、施工、管理以及初步的應用研究和科技開發的基本能力。
采礦工程專業
專業簡介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固體(煤、金屬及非金屬)礦床開採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采礦工程師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礦領域等方面從事礦區開發規劃、礦山(露天、井下)設計、礦山安全技術及工程設計、監察、生產技術管理科學研究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岩體工程力學、采礦及礦山安全及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術,受到采礦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礦區規劃、礦山開采設計、岩層控制技術、礦山安全技術及工程設計方面的基本能力。
海洋技術專業
專業簡介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海洋科學的基本知識及海洋高新技術開發研究的能力,能從事海洋高科技、海洋資源開發及海洋工程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海洋高科技和海洋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海洋新技術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海洋調查和海洋科學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海洋科學專業
專業簡介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海洋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學及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管理及技術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具有堅實的數學、物理學及海洋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海洋科學研究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海洋科學基本調查方法和實驗技能,具有從事海洋調查和海洋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應用氣象學專業
專業簡介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應用氣象學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在農業氣象及生態環境監測調控、信息分析處理、資源開發利用和防災減災等科研、教學和業務部門工作的應用性高級專門人才 。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應用氣象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科學思維、科學實驗、信息處理技術等方面的技術和基礎訓練,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堅實的大氣科學、生物科學和環境科學等方面的基礎,掌握氣象信息服務系統研製與運用、氣候資源開發與利用、產業工程的適用氣象技術研究、氣象防災減災對策與技術研究、生態環境調控以及解決氣象學在有關領域中應用問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和較廣泛的科學適應能力。
大氣科學專業
專業簡介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大氣科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大氣物理、大氣環境、大氣探測、氣象學、氣候學、應用氣象及相關學科從事科研、教學、科技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大氣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科學思維與科學實驗(包括野外實習和室內實驗)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具有進行大氣科學基礎研究或應用研究,進行理論分析、數據處理和計算機應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和較廣泛的科學適應能力。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
專業簡介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能在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統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理信息系統和地圖學、遙感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具有地理信息系統研究、設計與開發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
專業簡介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科研、教學、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等工作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教學、研究和資源開發、規劃管理的基本技能。
地理科學專業
專業簡介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學校、企業從事科研、教學、管理、規劃與開發及在行政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的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掌握運用地圖遙感及地理信息系統與資源環境實驗分析的基本技能並具有初步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
地球化學專業
專業簡介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地球化學和地質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機構、學校從事地球化學研究或教學工作,在資源、能源、材料、環境、基礎工程等方面從事生產、測試、技術管理等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球化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地質學專業
專業簡介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地質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相關學科基礎知識,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研究、教學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機構、學校從事地質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在地礦、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環境、基礎工程、旅遊開發從事技術開發與技術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質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實踐訓練,掌握地質調查、科學研究、資源開發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
專業簡介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地質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地質調查與勘探的室內、外工作方法,具有對礦床地質、礦床分布規律等綜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在資源勘查、開發(開采)與管理等領域從事固體、液體、氣體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在學習數學、物理、化學、外語、計算機等基礎課程的基礎上,主要學習基礎地質、應用地質和現代資源勘查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資源地質調查和找礦勘查室內外工作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綜合分析研究區域地質與礦產地質特徵、礦產分布規律及工業價值,進行資源評價與礦產資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本專業在培養方向上可以在礦產資源勘查、礦產資源評價與管理等方面有所側重。

『玖』 中山大學考研 地理學基礎和地理學綜合有什麼區別

一、中山大學考研地理學基礎和地理學綜合(應為: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區別:

1、地理學基礎是初試科目,綜合自然地理學為復試科目;

2、考試范圍不同。

二、《中山大學2017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學科專業目錄》規定:

070500 地理學(方向01 自然地理學):

初試科目:

(1)101 思想政治理論
(2)201 英語一
(3)602 高等數學(B)
(4)872 地理學基礎

復試專業課:

S3705001 綜合自然地理學

三、《中山大學2017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科目的考試范圍》

864地理學基礎:
掌握自然地理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並能綜合分析當前地理學領域中的重要現實問題。

S3705008綜合自然地理學: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關系以及彼此之間的本質聯系和作用效應;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發展規律及其演替趨勢;自然地理環境的空間分異規律和綜合自然區劃;自然綜合體的特徵及其開發利用以及自然災害的防治;環境、資源、人口和發展的協調關系及可持續利用。

『拾』 學習地理,基礎的知識應該知道些什麼如題 謝謝了

判斷兩地的相對高度及溫差 相對高度即兩地點之間的垂直距離,也即兩地的海拔之差,在對流層中,海拔每升高1 000米,溫度就會下降6℃,故兩地的相對高度也可算出兩地的溫差。對於兩海拔都是不定值的點,計算相對高度時尤其要細心推測。如跨n條等高距為h的等高線的陡崖,其相對高度H的范圍為:(n-1)h≤H<(n+1)h。 3.等高線的疏密還可以判斷坡度的陡緩,從而判斷其開發利用方式。一般來說,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而等高線越密集,則坡度越陡,開發利用時就越要注意。 4.根據等高線判斷通視問題:如果兩地之間沒有較高的山峰或山脊,或一個山坡為凹坡,則不影響這兩地之間的視線,即可通視。 5.根據等高線還可確定一系列"點"的區位 工廠區位的確定要從多方面進行分析,對環境有污染的廠礦,要選擇河流下游,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方向,結合地質地形條件,宜放在地基堅實,等高線間距較大的地形平坦開闊的地方;若是電子、半導體、感光器材廠等需要建在空氣清潔、環境優美的地點,從經濟效益考慮,要盡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資源產地。 港口的建設應考慮選擇在避風的深水海灣;避開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氣象站應建在地勢坡度適中、地形開闊的地點。 療養院應建在地勢坡度較緩、空氣清潔、環境優美的地方。 水壩應建在山谷的開口處,如果山谷為里大外小的口袋形,其出口處是理想的水壩壩址選擇地。 6.根據等高線還可確定一系列的線 一般而言,河流發源於河谷地區,因此等高線由小向大彎曲的地方可能發育河流;且河谷處的等高線越密集,河流的流速越快,該河段的水力資源就越豐富。 等高線越密集的地方,坡度就越陡,因此在選擇登山路線時,應盡量經過等高線稀疏的地方。 建鐵路、公路時,應選擇在坡度平緩的地區,翻山時應選擇緩坡,並通過鞍部;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充分考慮路線的長度、坡度,少過河建橋;避免通過高寒區、沙漠區、沼澤區、永久凍土區、地下溶洞區等。 引水線路的選擇應遵循從地勢高處向地勢低處的原則。 輸油管道的選擇,路線盡可能短,盡量避免通過山脈、大河等。 7.根據等高線確定面 在進行工農業生產時,可根據等高線反映出來的地貌類型、地勢起伏等,結合氣候和水源條件,因地制宜地確定農業布局方案,如等高線較為密集的山區可發展林業、畜牧業。 工業區宜建在地形平坦開闊、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方。 居民區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勢開闊的向陽地帶,交通要便利且遠離污染源。 8.根據等高線可繪制出地形剖面圖,然後結合剖面圖進行一系列的判斷和推理。 有關地形剖面圖的繪制方法不再詳述,由於該圖能更加直觀地表示地面的垂直變化,因此它在平整土地、修築渠道、大堤、建設鐵路、公路時,作為計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據,用處很大。 等溫線圖 等溫線是地圖上氣溫相等的各點的連線,等溫線圖是用若干條等溫線來表示一個地區氣溫分布的專用地圖。這種圖能幫助人們形象地確定氣溫的空間分布規律,進而分析各地區氣溫差異的形成原因。判讀時要注意: 1.根據等溫線判斷南、北半球位置:由於全球溫度分布規律是由低緯向高緯降低,如果自北向南等溫線數值逐漸減小則表示緯度逐漸增大,因此該地位於南半球;反之則是北半球。 2.根據等溫線的彎曲方向,判斷海陸位置、季節等信息: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海洋和陸地的升溫、降溫速度並不相同,冬季時陸地上的溫度較低、等溫線向低緯彎曲,而海洋的溫度較高、等溫線向高緯彎曲;夏季時情況剛好相反。因此根據等溫線的彎曲方向,可以判斷海陸位置、季節等信息。 3.海洋中,等溫線的分布較為平直,但如果受洋流的影響,等溫線常會產生彎曲。暖流流經的地區,海水的溫度要高於同緯度的其他地區,因此等溫線向高緯彎曲;寒流流經的地區,海水的溫度要低於同緯度的其他地區,因此等溫線向低緯彎曲。因此根據大洋中等溫線的彎曲方向,可以判斷出寒、暖流,再結合其他的一些信息,甚至可判斷出具體洋流的名稱。 4.根據等溫線還可判斷地形的高低起伏:陸地上的等溫線向低緯凸出的地方,說明該處地勢升高;等溫線向高緯凸出的地方,說明該處地勢降低。在閉合等溫線圖上,越向中心處,山地等溫線的數值越小,盆地等溫線的數值越大,這類圖中等溫線常與等高線平行。 等壓線圖 等壓線是指某個水平面上的氣壓相等的各點連接而成的線,分析等壓線圖,一般包括: 1.判斷高、低壓中心及天氣狀況: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值大於四周,即等壓線上的數值由中心向四周變小的為高壓中心;反之為低壓中心。在高壓中心控制下,盛行下沉氣流,因此不易形成陰雨天氣,較為晴朗;低壓中心盛行上升氣流,多陰雨天氣。 2.判斷各處的氣壓高低及所處氣壓場中的部位:根據等壓線所提供的數值,可判斷圖中任何一點氣壓值的高低,並進一步判斷高壓脊和低壓槽的位置。由高壓向外伸出的狹長區域叫高壓脊,等壓線中彎曲最大處的連線為脊線;由低壓向外伸出的狹長區域叫低壓槽,等壓線中彎曲最大處的連線為槽線,在槽線處常會伴生著鋒面,從而形成鋒面氣旋。兩個高壓和兩個低壓的交匯處,稱為鞍部,其氣壓值比高壓中心低,比低壓中心高。 3.判斷一個地點的風向和風力大小 北半球近地面氣壓場中風向是由高壓指向低壓並向右斜穿等壓線;南半球近地面氣壓場中風向是由高壓指向低壓並向左斜穿等壓線。但在高空中,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計,風向最終與等壓線平行。而風力的大小則取決於水平氣壓梯度力。在同一幅圖中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等壓線越稀疏,風力越小。 4.判斷鋒面的位置、性質及雨區位置 在等壓線圖中常伴有鋒面,它一般出現在低壓向外伸出的狹長區域,根據兩側空氣的冷暖性質還可判斷出鋒的性質,冷鋒一般會形成鋒後雨,而暖鋒則為鋒前雨。 其他等值線圖 除了上述幾種等值線之外,還可根據課本上的信息畫出其他多種等值線,但不論是何種等值線,其遵循的規則一樣,因此判斷的方法也大同小異。 (三)光照圖 光照圖是地球在太陽光照射下的縮影圖,它可以包含有關地球和地球運動的眾多知識,是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考查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重要載體,學習中要學會閱讀和分析最基本的光照圖及其所產生的變形圖。 判斷光照圖時,首先要明確圖中各點、線、圈的含義。如在側視圖中,最外面的大圓一般為兩條相距180°的經線組成的經線圈,其餘經線表現為連接南北極點的弧線;橫直徑為赤道,其餘緯線表現為平行於赤道的直線或弧線;晨昏線為垂直於太陽光線的直線,一般側視圖中只能看到晨線或昏線,二分日該線經過南北極點,二至日該線與南北極圈相切,其他情況介於兩者之間。在俯視圖中,中心點一般為南北極點,外圈為赤道,其餘緯線表現為以極點為中心的同心圓;放射狀的直線為經線,都過中心點;晨昏線在二分日為過圓心極點的直線,二至日為與極圈相切的弧線,該線被切點分為晨線和昏線,因此在俯視圖中,可看到半條晨線和半條昏線。在讀圖過程中,一定要緊緊抓住圖中重要的點,如南、北極點、太陽直射點等;重要的線,如0°和180°經線、赤道、回歸線、極圈、晨昏線、太陽直射的緯線和經線、6時、12時、18時、24時所在經線等。 分析清楚上述的光照圖基本構成後,可根據題目的要求,依次分析和判斷出其他一些我們需要的信息,如: 1.確定極點及其他各點的位置、相互之間的方向:側視圖中,一般上面的極點為北極點;俯視圖中,如果知道了地球的自轉方向,可根據北逆南順來確定極點;也可根據經度的遞變規律或極圈內的晝夜情況進行判斷。各點的位置則由經緯度確定,要能依據圖中的經緯度差及遞變規律,准確判斷各地的經緯度。在根據各點的位置判斷方向時,要注意靠近北極點的為北,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為東,當兩點之間的距離大於180°時,判斷東西方向時一定要注意。 2.確定晨線和昏線:晨昏圈由晨線和昏線組成,判斷出該線為晨線還是昏線對解題有著重要的作用,可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分析,由晝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昏線,由夜半球到晝半球的分界線是晨線。 3.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是讀光照圖的關鍵,找到了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其他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可根據與晨昏線相切緯線的緯度進行判斷,因為該緯度與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度互余,如晨昏線與80°緯線相切時,太陽必定直射在緯度10°的緯線上,如果北緯80°以北是極夜,則直射在10°S。太陽直射的經線地方時為12時,它也是晝半球的中線;找直射點所在經線的時候,可在赤道上,由晨線與赤道的交點向東度量90°,或由昏線與赤道的交點向西度量90°,該點即位於太陽直射的經線上。在正側視圖和正俯視圖中,直射點很容易看出,在判斷一些變形後的圖時,就要留心了。 4.進行時間的計算:根據光照圖可進行時間的計算,在計算前,我們往往要找出某條經線的時間。一般依據直射點所在的經度(即晝半球的中線)為12:00(正午),與之相對應的另一條經線(即夜半球的中線)為0:00;赤道與晨線交點所在經線為6:00,與昏線的交點為18:00;同一經線上各點的地方時相同;經度相差1°時間相差4分鍾(東加西減)。 5.確定晝夜長短及日出日落時間:由於晨昏線的移動,一個緯線圈被分為的晝弧和夜弧的長度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因此晝夜長短和日出日落時間也隨著發生變化。在判讀日照圖時,可先畫出所求緯度的緯線,該線被晨昏圈分為晝弧和夜弧,將它們的弧度數分別除以15°即可得出晝長和夜長。用12小時加減晝長的1/2即可得出日出和日落時間。太陽直射在哪個半球時,該半球上的各點晝長夜短,反之則晝短夜長;晝越長,即日出得越早、日落得越晚。 6.確定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在太陽直射點的緯線上,正午太陽高度為90°,由此向南北遞減,減小的幅度為其與直射緯線的緯度差,因此只要找出各點與直射緯線之差,即可得出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 此外,由於光照圖能較好地反映季節信息,因此它常與其他有關季節的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進行考查,充分體現了地理的綜合性,如它可與地球的公轉速度、某地的氣候特徵、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方向、某地的農業生產等含季節性的知識相結合。 (四)景觀圖 一種景觀的形成,往往與當地的自然、人文地理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因此通過某地典型的景觀能夠反映出該地的一些突出的地理特徵。故在地理學習過程中,藉助地理景觀圖可有效地延伸學生的視野,獲得遙遠的、不能進行直接觀察到的地理事物的具體概念和印象。 景觀圖主要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如自然帶的景觀圖、典型地質地貌景觀圖、部分城市的著名建築物圖等。對不同類型的景觀圖,我們應採取不同的判讀方法: 對於自然類的景觀圖,我們應首先准確判讀該景觀圖表示何種地理要素或說明哪種地理現象。通過細心觀察景觀圖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徵和相互關系,先將其准確定位,然後再結合當地的區域特徵,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及其相關的其他知識。如拿到"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一圖,首先就要能夠根據已有的知識判斷出這是黃土高原地表形態的真實寫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這種地表形態的形成是由於黃土土質疏鬆、地表植被覆蓋差、多暴雨等原因導致的,這種形態對當地生產、生活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當地人又該如何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以實現自然和人類的協調發展。 人文景觀中,古建築和古跡在教材中屢見不鮮,如柬埔寨的吳哥窟、印度的泰姬陵等。對於這類景觀,我們要能記住它的名稱、所在的國家、城市,以及這些國家和城市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徵。這就要求我們應該認識這些世界和我國非常著名的建築,即使是課本上沒有出現的人文景觀,如我國的故宮、巴黎的埃菲爾鐵塔等,作為常識也應牢牢記住。

閱讀全文

與303地理學基礎指的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