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能不能幫我想一個地理研究性學習的題目
高中地理教學中研究性學習案例
「我國的自然災害及其防治」
【前言】:
在「二期課改」中的一項改革是在學校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意在讓學生進行主動性學習,從而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並體驗成功的喜悅。隨著研究性課程的開展,我們師生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從而逐漸地把研究性學習引入我們的學科教學之中。隨著英特未來教育培訓在中國迅速展開,英特未來教育的教育理念普遍地被廣大教師所接受,而這種理念又恰恰符合研究性學習的思路,在此我便運用了這種教育模式來組織學生學習高二地理下冊的自然災害及防治這節內容。
【教材情況】:
高二地理下冊的第六章第二節「自然災害及防治」這節內容,首先介紹自然災害的含義和分類、自然災害的特徵、世界自然災害的分布,然後介紹我國主要的自然災害及其防治以及我國自然災害區劃。根據教材的特點,其中我國有多種主要災害,而課本上的介紹比較條理化,而且在課本中災害的直觀性不強,不能滿足學生求知的慾望,但在網上有關自然災害的信息資源比較多,所以「我國的自然災害及其防治」這部分知識非常適合學生在網上進行查尋學習,而且對不同的自然災害類型可以分組進行學習,然後進行交流。
【學生情況】:
由於英特未來教育模式要求教師先設計有關學習計劃,完成一個學習計劃包,然後學生根據學習計劃的要求,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自選內容的研究性學習,在網上查找資料,製作相關的網頁或幻燈片並進行交流和評價。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離不開計算機這一輔助工具,因此我選擇了我校的電腦教學實驗班——高二(9)班的學生實施教學。該班學生屬於我校擴招生,學習基礎較薄弱,與其他平行班在各門學科上都存在較大的差距。但學校為該班配備了人手一台筆記本電腦,並加強電腦教學,意在配合在其他學科中大膽地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實驗。全班30位學生,計算機操作運用能力較強,其中幾位學生還在區級以上的電腦作品設計與製作中獲獎,他們在高一年級時也開過類似的研究性學習匯報課,在課件製作方面我對他們充滿信心,但在內容的選擇和組合以及匯報時的表達方面我比較擔心。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在知識方面,讓學生了解我國主要自然災害的類型、分布、危害、形成原因,並找出相應的防治措施。
2、在情感方面,通過對自然災害的危害的了解,激發學生防治自然災害的思想,並對人類的一些不合理的行為進行反思;同時在小組研究時發揚團隊精神,分工合作完成專題學習,體驗成功。
3、在技術方面,要求學生熟練地運用計算機進行網上信息的查尋,並把研究的成果製作成幻燈片或網頁的形式進行交流、評價。
〖教學過程〗:
准備階段 研究性學習階段 交流評價階段
〔准備階段〕:
教師准備階段:教師設計教學方案,「你對我國自然災害知多少?」學習計劃的設計,以及制定多媒體演示評價量規,並發放任務表。
學生准備階段:組成學習小組,確定小組研究學習的內容,制定小組學習計劃及任務分工。
〔研究性學習階段〕:
1、教師安排一節課讓學生集體上網搜索自己小組所需要的網上資源,並在教師機上「你對我國自然災害知多少?」的文件夾中建立相應的小組文件夾,把所需的資源下載保存在裡面。
2、小組成員根據分工,或繼續查尋資料,或對已有的資料進行整理、篩選,討論交流的形式以及內容的編排,完成交流所用的幻燈片或網頁的製作和美化工作。
〔交流評價階段〕:
1、教師簡單地介紹本次學習的設計思路和目的,回顧師生共同已經完成的學習過程,強調我們所進行的研究性學習最重要的目的在於研究的過程,而非知識的本身,這一點我們已經完成了,而現在的交流評價只是學習成果的展示,但可以反映出我們研究性學習時的態度、我們學習的技能和計算機的應用水平,以及團隊精神的發揚,對於這些我們進行評價並予以表揚。
2、學生分小組用幻燈片或網頁的形式向其他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3、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就研究的知識、計算機應用等方面向展示的小組進行提問、質疑,而展示的小組進行答辯、釋疑。
4、其他小組對展示組按評價量規進行評價。
5、教師對本次研究性學習進行總結,進行總體評價,並公布小組評價的結果,對優秀的小組進行表揚。
附『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課題』:
「我國的水旱災害」
「我國的沙塵暴」
「我國的水土流失」
「我國的荒漠化」
「我國的地質地貌災害」
【教後反思】:
〖存在的問題〗:
1、分組沒有打破原來的小組形式,選題仍局限於課本上的標題,有些學生沒有進入自己真正感興趣的研究小組中去。
2、有的小組任務表留於形式,大部分工作基本由組內2~3人完成,沒有充分發揮團隊精神。
3、本次交流為了體現小組的氛圍選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沒有利用網路教室的交互性。
4、學生製作的幻燈片和網頁中,有些在內容的編排上不夠合理。
5、交流時學生由於基礎的問題,對研究內容外的知識缺乏自信,所以相互間很少提問,回答有時也不盡如人意。
〖今後的計劃〗:
在下一屆班級中,選擇一個各方面基礎條件較好的班級再次實施該學習計劃,避免本次實驗中存在的弊端,與這次的實驗進行比較,不斷地改進,讓學生在地理課堂中真正地參與和體會研究性學習,掌握主動學習的方法和途徑,自由地翱翔在知識的殿堂上空。
【教後體會】:
這種教學模式,更精確地說是學習模式,改變了傳統課堂上的灌輸式教學,發展成學生主動地研究性學習,可以說是一種學習的革命。這種學習模式不僅能激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還能發揮學生的團隊精神,更是促進學生掌握主動學習方法的途徑,而且通過交流共享學到更多的知識,最後通過評價體驗成功的喜悅,並發現彼此的優、缺點,以便今後相互取長補短。唯一的遺憾是所花的時間較多,不能在課堂中經常性地實施,但就教學的目的來看是值得進行的。
B. 小學生研學活動有哪些
小學生研學活動有如下:
1、參觀各類博物館,進行主題教育,比如愛國主題,自然科學主題,人文歷史主題等等。
2、爬山游水,寓教於樂,既能鍛煉身體,增強師生,同學關系,還能在途中進行科普,比如地理,歷史,物理,生物等。
3、參觀動物園,植物園,活動過程輕松好管理,又能認識動植物,更適合低年級。
4、還有實踐類活動。例如植樹,去森林公園探險,參加一些本地的拓展訓練營等,如果是本地的研學活動,也可以報名一些時間稍長的,比如三五天的,讓孩子離開父母的庇護獨立生活,可以充分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獨立自主能力。
C. 地理研學旅行是作業么
當然是屬於作業。
地理學科的最大特點就是在於其實踐性。隨著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出,研學旅行成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尤其是地理實踐力的重要途徑。
地理研學旅行由研學和旅行兩部分組成,研學即研究性學習,我們國家目前的政策給研學賦予新的意義,體現出遠行異地,研究性學習。旅行可以作觀光、休閑、遊憩來解釋,主要是離開居住地一定的地區,進行的使身心娛樂的一種休閑活動。
研學和旅行的結合可以推動課外學習資源的開發,提升教學的成果,還對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提升有著很大的幫助,地理學作為擁有著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的綜合性學科,想要構建地理核心素養,就需要學生真正的參與其中。
D. 小學生研學活動有哪些
小學生研學活動有如下:
參觀各類博物館,進行主題教育,比如愛國主題,自然科學主題,人文歷史主題等等。
爬山游水,寓教於樂,既能鍛煉身體,增強師生,同學關系,還能在途中進行科普,比如地理,歷史,物理,生物等。
參觀動物園,植物園,活動過程輕松好管理,又能認識動植物,更適合低年級。
研學旅行特點:
第一個特點,校外排列課後的一些興趣小組、俱樂部的活動,棋藝比賽、校園文化,不符合研學旅行的范疇。
第二個特點,有意組織。就是有目的、有意識的,作用於學生身心變化的教育活動,如果周末三三兩兩出去轉一圈,那不叫研學旅行。
第三個特點,集體活動。以年級為單位,以班為單位,乃至以學校為單位進行集體活動,同學們在老師或者輔導員的帶領下一起活動,一起動手,共同體驗相互研討,這才是研學旅行。如果孩子跟著家長到異地轉一圈,那也只是旅遊。
第四個特點,親身體驗。動手做做中學,學生必須要有體驗,而不僅是看一看、轉一轉,要有動手的機會、動腦的機會,動口的機會,表達的機會,在一定情況下,應該有對抗演練,逃生的演練,應該有出點力,流點汗,乃至經風雨、見世面。
E. 初中地理教研會主題有哪些
地理教研會是它的主題還是非常多的,有的就是跟蘇某一個具體的問題,有的就是根據學生成績怎麼提高去做的。
F. 研學旅行活動方案
研學活動的方案有很多,我可以給列舉幾個方案類型供大家參考,以下以北京市的研學為例子,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航空航天科技類
航天員獨家見面互動,航天城,火箭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等保密單位參觀交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園/博物館/無人機研學基地參觀,無人機組裝飛行;
中科院航空航天類研究所:國家天文台研究所(DIY月球探測車)、光電研究所(動手製作北斗導航定位儀)。
博物館/景區類:中國航空博物館、中國科技館、北京天文館、北京北方兵器工業博物館、夢東方航天主題樂園。
--------------------
二、大使館主題
一帶一路國家大使館參觀+深度采訪交流,幾十個駐華大使館深度交流
--------------------
三、軍事主題
軍事訓練拓展、軍事夏令營、國旗護衛隊,三軍儀仗隊等參觀
--------------------
四、高校主題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學校參觀+深度交流
--------------------
五、中科院主題
中國科學研究院(包括物理所、軟體所/博物館、大氣所、空天院、過程所、天文所、動物研究所、力學所微重力實驗中心、情報中心、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兩彈一星」紀念館、數學與系統科 學研究所)課程學
--------------------
六、藝術主題
國家大劇院、紫禁城劇場、星光大道舞台演出、798藝術區寫生、北京陶瓷藝術館、水墨紫禁城繪制中軸線、頤和水墨生花巧做宮廷扇系列
--------------------
七、非遺文化主題
榮寶齋紙墨筆硯、故宮深度研學(八旗甲胄等)、木版水印、剪紙、紙傘、紙扇、風箏、毛猴、臉譜、刺綉、景泰藍、抖空竹、皮影、風車、中國結、兔爺、宮燈、麵塑等
--------------------
八、名企主題
京東物流、聯想公司總部、蒙牛乳業、小米公司、華為公司、人民日報、首鋼總公司、義利工廠(北冰洋)、北京現代汽車、長安汽車等
--------------------
九、愛國教育主題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香山革命紀念地(雙清別墅、來青軒、香山革命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軍事博物館、圓明園遺址公園、北大紅樓、延安精神展覽館、冀東抗日根據地舊址等
--------------------
十、博物館主題
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軍事博物館、自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戲曲博物館(湖廣會館、安徽會館)鳥巢+奧運博物館、李寧中國青少年青少年培訓基地等
--------------------
十一、勞動教育+農耕體驗+學習中醫葯文化
百草園國醫館小小李時珍活動、廣譽遠的中醫葯館小小中葯師
研學旅行的活動方案呢,主要是側重那個主題,主題不同方案內容不同。
G. 有關初中地理的研究性學習
地理課程標准十分強調「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指出:「要重視地理問題的探究,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觀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在各種學習方式中,我們尤其要注意地理的研究性學習。地理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模擬類似地理科學研究的方式,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各種途徑,主動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
地理研究性學習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個(見示意圖)
前期准備階段
實踐體驗階段
表達交流階段
筆者以為地理研究性學習有以下基本特點
一、自主性與合作性
在地理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只是扮演「指導者」,「幫助者」 的角色,為學生創設一種有利於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情境和途徑,學生則是學習過程的直接「參與者」,「主人翁」,表現在學生選題的自主性,課題研究小組組成成員的自由性,學生研究課題的自覺性,更主要地是學生主動廣泛獲取未經處理的第一手資料,並自主分析整理資料,提取信息,有效地表達、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照片、論文、多媒體演示報告等)。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地理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甚至財力,非一人之力,非一蹴而就。師生、生生、師生與其他社會成員之間交流機會比較多,有利於形成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技巧、學會有效地表達自我,學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考慮別人的需要、意圖,另一方面使學生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形成「1+1>2」的合力,很好地完成研究性課題。
二、開放性和整合性
開放性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1.學習器官的全方位開放,動腦——讓學生自由想,動手——讓學生自由做,動口— —讓學習自由講;2.學習時間的開放,不以課堂40分鍾為限;3.學習空間的開放,不僅僅局限於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都是學生學習的空間;4.學習目標的開放性,不以書本知識為惟一的目標,同時還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的培養;5.學習內容的開放,學習內容來源於地理學科、社會生活及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本身。從大多數學生選擇和研究的課題來看,有自然地理問題、人文地理問題,還有跨學科的問題等。如「二百河水污染狀況調查」、「『農家樂』度假旅遊狀況調查」、「何家溝民間故事村調查」、「鄖縣青龍山恐龍蛋化石成因調查分析」等等。
地理研究性課題雖然需要學生以理解和應用地理知識為主,但因地理與其他學科有很大的關聯性和交叉性,因此,要求學生靈活利用、整合各科知識,綜合應用它們來解決問題。如「武當山旅遊資源開發現狀與前景調查」,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生物、歷史、文學、宗教等知識。
三、過程性與實踐性
地理研究性學習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而在過程中,一是更重視參與:諸如思維方式的展開,知識的整理與綜合,信息資料的收集、處理和判斷等環節,二是重視應用:強調學生應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三是重視體驗:學生參與社會調查,實地考察活等研究性學習過程,也是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的體驗和感悟的過程。這種直接體驗中產生的感悟與閱讀地理課本或聽教師講解產生的感悟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四、鄉士性和社會性
由於受知識層次和生活閱歷的限制,同時考慮到學生年齡、時間、經濟、安全等因素的影響,在本地收集資料和進行實地考察比較容易做到,研究成果容易被當地部門重視,具有建設性的建議,還可以得到有關部門的認可和採納,最易於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
中學生求知慾旺盛,好奇心強。五彩繽紛的生活景觀,多種多樣的社會現象和問題,會引起他們的探究心理。從學生的自主選擇和確定的研究課題看,絕大部分課題都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反映國計民生的熱點。如:「城區農貿市場調查分析」,「洋快餐與傳統快餐異同分析」,「汽車工業在十堰發展前景分析」、「鄖縣柳陂『菜藍子工程』調查」等,通過地理研究性學習,充分發掘,展現地理學所具有的很多社會價值和應用功能,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五、思辯性與創新性
地理研究性學習立足於學生的發展,為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創新提供最大的空間,發展辯證思維,培養學生用辯證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在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往往調查收集到不同的信息,需要從不同角度對問題展開辯證分析,從而達成共識。如「十堰市中巴車是否該停運調查」,研究小組同學通過調查問卷,實地考查,收集到不同觀點,正反方各抒己見,拓寬了思路,開闊了眼界,最後提出:限制中巴車上牌,限制行駛路線等幾種方案。
對於中學生而言,創新更多地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探索精神、發現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強烈願以及嘗試用已有知識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許多學生在實地考察分析中產生了頓悟和靈感,提出了很多有創意的建設性意見,表現出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如研究小組在對我市最大一家超市「京華超市發展狀況調查」中發現,在我市最大的太和醫院(三甲醫院)附近,沒有一個大型的超市,這里交通便利,需求量大,同學們提出建議:在這里設點,並提出除經營常規的商品外,還可經營鮮花、報刊零售,湯葯熬制等項目,以滿足醫院病人這一特殊群體的需要。研究小組的建議受到商家重視,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
書本知識有限,生活道路漫長。教育不能僅僅局限於教學生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
地理研究性學習,無疑將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和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即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人為金,不如教人以點金術。「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而是我們要去創造的地方。」
H. 地理研究性學習
一、對探究性學習方式的理解和認識
探究學習是指針對某一具體問題展開研究式學習的一種方法,一般這樣的問題帶有一定的新穎性、不確定性、現實性和情趣性,探究學習以學生對問題的濃厚興趣和強烈動機為前提,所以不是所有問題都需要進行探究,對探究的問題要認真選擇。
探究學習模式的基本特點是:①以問題為中心,以問題解決為目標;②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活動;③著眼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④關注知識的建構和運用。
探究學習實際上是「任務驅動型」的學習。探究學習必須有明確的任務交待,探究什麼、探究目標、怎麼探究等等,教師事先要有計劃。新教材中,設計了一定數量的學生探究活動,有些需要課內外結合來完成,有些可以讓學生個人獨立完成,有些需要幾個人的合作完成,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二、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應用
根據探究性學習方式的特點,我著重在「探究什麼」、「怎麼探究」上面下功夫,通過如下幾方面的教學,讓學生自然地應用到探究性學習方式。
1、結合鄉土地理教材,增設探究性活動和問題。我在進行教材整合時,盡量結合鄉土地理教材,結合懷化的教育實際,適應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習鄉土地理知識,也是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一環。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從愛家鄉和愛故土做起,而鄉土地理是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取之不盡的寶藏和財富。研究、挖掘、開發鄉土地理教材,無疑是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中的重要內容。從這個定義上說,整合鄉土地理教材既豐富了地理教材的內容,又是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形式。
2、探究身邊的地理知識,激發學生的地理興趣。在教學中緊密聯系學生個人經驗與生活環境,更充分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地理課程理念,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地理興趣。比如在學習大氣對太陽的削弱作用時,可以提出生活中的問題:「為什麼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學習大氣對太陽的散射作用時,可以提出 「為什麼交通警示燈呈紅色,汽車尾部呈紅燈?」再如,學習我國民居特色時,提出「北平南尖」「南轅北轍」、陝北窯洞、傣族竹樓……客家「圍屋」的問題。還有根據冬夏季的作息時間表來體驗「隨季節的不同,各地晝夜長短也不同」,「太陽光照進教室距離的遠近」說明太陽高度角的大小隨季節變化的地理現象等。對於這樣的教材資源,學生感到既親切又熟悉,從而樂於接納,容易響應,可以真正體會到地理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之中,容易在感知和親身體驗中學習,形成學校、社會、個體相互聯系的開放型學習方式,既拓寬了學生地理學習的空間,又滿足了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I. 湖南高中地理研學活動旅行有哪些
長沙市洋湖濕地公園,安化雲台山和湖南省地質博物館等地。長沙市洋湖濕地公園研學活動將生活與地理知識完美結合起來。安化雲台山研學活動將理論知識具象化,實地體驗了土壤的層次變化。湖南省地質博物館研學活動將地質地貌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J. 研學旅行課程設計的元素內容有哪些
「研學旅行」系列活動包括短途與長途。短途研學,本地紅色旅遊、歷史文化游、非遺文化游工業文化游等,深入了解湖湘文化,這個湖南其實很大。長途研學,北上廣、港澳台甚至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外地區,數不清的地區數不清的國家,帶你體驗各地域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