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與地理位置有關的地名有哪些
河南的洛陽就是啊!
洛水之北則為洛陽。很明顯的地理方位。
再比如,江陰,長江之南則為江陰。
以上都是同理!
B. 與地理位置有關的地名有哪些
山東、山西就算吧,分別指太行山脈的東西 還有一般地名帶陽或者陰的都是跟地理位置有關的,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叫陽,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叫陰,比如:汾陽、貴陽、江陰等等
C. 因為地理方位而得名的地名
以城市命名路的城市以
上海
和
天津
為代表:
上海:--
南京路
--
北京路
--
天津路
--
廣州路
--
……
天津:--
沈陽道
--
大連道
--
上海道
--
南京路
--
……
D. 中國地名命名的地理文化特徵
國地理命名的地理文化特徵很多,比如華山北面的地名叫山陰,黃河北面的城市叫洛陽,也有直接拿山做地名的,比如蒙山以山做地名,此外,還有漢陽,漢川等等。有些地名在山的南面的帶陽字。在水的北面的也帶陽字。
E. 我國哪些省是以地理位置命名
太行山以東,山東。以西,山西。
洞庭湖以北,湖北。以南,湖南。
黃河以南,河南。以北,河北。
F. 地名的種類
名的分類是地名學的重要課題。科學的分類必須依據事物的本質特徵,合理的分類也可以反過來檢驗人們對事物本質屬性的認識。研究地名的分類,有助於地名本質特徵的認識。地名的科學分類不但對地名學的理論研究有重要意義,也是現實研究中尚待解決的問題。客觀事物的特徵是多方面的,從不同的特徵出發,可以對同一事物作不同的分類。地名是復雜的社會現象,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也有多種分類法。
1述性地名
在所有的地名中,常見的是描述性地名,就是描寫地理實體的地理特徵的地名。人們描述各種地理特徵時,常見的有三種不同的著眼點,這類地名分為三個小類。(1)表示地理位置的
有的指名地理實體的方位,例如河南、河北指的是和黃河的方位關系;山東、山西是依太行山脈定位的。帶「陰」的地名表示山之北、水之南(華陰、淮陰),帶「陽」的地名表示山之南、水之北(衡陽、洛陽)。各地的小村落如山前、嶺後、水南、溪東、前村、後城、田心、中寨、臨江、灣邊等也屬於方位地名。有的標出距離和高度,北方城鄉有許多十里鋪、七衛營、八里庄、三里河、五里店,山區有五里坡、千里崗、百丈漈,軍事地圖上有八四七高地,都是因實際或誇張了的距離和高度而命名的。有的編排一定的序列未表示相互間的方位關系,數字、天干、地支都可以用來排序列,例如四道口、五堡、東四九條、第二農場、二十八都、十六站、丙村、甲子、子午鎮。(2)描述自然景觀的
這類地名中較多的是地形和自然地物的描述。十萬大山、十八盤、九曲溪、萬泉河、長島、丁字港、三角街是地形的記述;五指山、奶頭山、雞髻山、日月潭、眼鏡湖、花瓶嶼、象鼻山等是地形的描寫;五棵松、槐樹庄、樟樹、石柱、石灘、榆樹溝等是自然地物的記錄。土壤和水文的特點也常常是命名的依據。地名描述土壤水文特點時或從視覺辨其色澤,或從觸覺辨其涼熱,對水流還有分清濁、辨深淺、別快慢等角度。白土、白沙、白石、黑山、黑石、黑沙土等就是這類地名。福建紅壤化作用普遍存在,紅色風化殼分布很廣,加上紅色岩層,各地都有許多帶「紅、赤、紫、丹」的地名。長年積雪的地方有長白山、玉山;四季長青的地方有青山、青城、綠春。河流名稱中象深灣、淡水、沙河、緊水渡、青水河、濁水溪、冷水灘、響水河等也很常見。氣候和景色也是描述自然景觀的內容。貴陽素稱「天無三日晴」,重慶別稱霧都,雷州多雷,恆春不知有冬季,這都是大家所熟悉的。維吾爾語的慕士塔格是「冰山」,木扎爾特是「冰川」,藏語的喜馬拉雅是「雪的家鄉」,斜貢拉是「東雪山口」也都是和氣候有關的地名。白雲山、戴雲山、霧峰、霞雲嶺、風雲石、一線天等等也是景色的描寫。(3)說明自然資源的
象洞、鶴山、虎山、獮猴島、鴛鴦溪是說明動物資源的;更多的是以植物資源命名,例如杉洋、杉嶺、松山、松源、柘林、桂林、桐柏山、栗木、楓林等等。地下礦藏一旦被發現之後也常常用作命名根據。台北基隆山有金瓜石、金山裡,附近產黃金;銅陵、銅山產銅;鐵山、鐵嶺藏鐵。黃石西南有獅子山、象鼻山、尖山,統稱鐵山,多蘊藏鐵礦石,附近有鐵門檻、鐵山塞等地名,那裡是武鋼的「糧倉」。克拉瑪依在維吾爾語是「黑油山」,柴塔木在蒙語意為「鹽澤」,也都是資源地名。閩台多有溫泉,不少村落就用溫泉、湯坑、湯岸、湯門、湯邊等命名。2
記述性地名
即反映人文地理特徵的地名。這類地名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小類。
(1)敘述文化景觀的
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創造的景觀稱為文化景觀。依據各種人工建築、設施命名的地名都屬於文化景觀地名。寶塔山山上有塔,涼水井村中有井,圓明園路繞著圓明園走,三家巷、九間排是命名時胡同里的建築物情況,還有常見的村名石灰窯、碗窯、觀帝廟、龍王廟、瓦廠等,都是敘述人工建築的地物的。帶「墟、店、集、市」的地名是敘述商業設施的;茶焙、油坊、打鐵鋪、洗銀營、打錫巷是敘述手工業設施的;拱橋、雙橋、官渡、富驛是交通設施;官陂、六圩、十堰市是水利設施;軍城、煙墩、藍旗營是軍事設施;果樹園、禾坪、蓮塘,以及壯語的百噥(森林前邊)、那坡(水田)、那苗(爛泥田)等則是農業設施。這類地名在人跡所到之處,不論城鄉都大量存在。
(2)記錄人物族姓的
用人名作地名的有幾種不同情況。福建閩侯縣祥謙鄉是二七烈士林祥謙的故鄉,朱仙鎮相傳是戰國時魏信陵君門客侯贏的朋友朱亥的故里,這是以人名的出生地命名;河南汝陽縣杜康村相傳是東周時杜康造酒處,九江有小喬巷相傳是東吳水軍都督周瑜夫人的住處,韓愈在潮州當過官,那裡有韓江、韓山的地名,這是以人名為人物活動地命名;鼓浪嶼有叔庄花園是林叔庄所建,香港有虎豹別墅是胡文虎所建,這是以所有者的名字為建築命名;至於各處多見的中山路、中山公園,台灣常見的成功村、國姓村則反映了人們對英雄人物的崇仰。
(3)記載史實和傳說的
古代郡國、關塞、村鎮名沿襲下來的地名為我們保留了重要的歷史線索,湖北的隨縣是春秋時的隨國,鄖縣是漢代鄖關關名命名的縣;安徽的符離集沿用秦的縣名。
(4)寓托一定的思想觀念的
地名是人們賦予地理實體的名稱,是屬於觀念形態的現象。
3
原生地名和派生地名
(1)轉類地名
上文所舉地名多為原生地名,在文化景觀和史實地名中也有轉類地名,例如:圓明園路是園名轉為路名,龍王廟由廟名轉為村名;隨縣由古國名轉為縣名,石家莊市由村名轉為市名。
(2)仿造地名
把原生地名移用於新地。便是仿造地名。有時原封不動地移用作新地的專名。例如上海有南京路、四川路、天目路、延安路等等。這種移用地名常見於城市的街巷名。還有一種仿造地名是由於趨雅求顯,移用同類著稱地名。據統計,全國各地有大大小小西湖三十六處,在福建境內,崇安縣之外則有「小武夷」多處。
(3)派生地名
利用原生地名經過附加、並合和緊縮而仿造新地名,是為派生地名。附加式往往用於人口繁衍、聚落擴充、地名密集的地方,例如長安街——東長安街、西長安街,潮白河——潮白新河,丁家——上丁家、下丁家,中山路——中山東路——中山東一路、中山東二路。並合式常見於行政區劃的歸並擴大,例如江寧、姑蘇——江蘇,福州、建州——福建,襄陽、樊城——襄樊。緊縮式地名則常用於群體地名、片性地名和線性地名,例如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峽,越城嶺、都龐玲、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嶺,吳郡、吳興、會稽——三吳;杭(州)嘉(興)湖(州)平原、(北)京(天)津地區、雲(南)貴(州)高原;寶(雞)成(都)鐵路。G. 古代地理方位
地理方位表示方法,現在一般人們是利用東、南、西北、中等方位名詞作為基本方位,另外東北、東南、西南、西北等中間方位方位名詞表示,其實在古代表示地理方位就比較復雜,除了用東南西北等表示地理方位以外,譬如以陰陽表示、以五行表示、以五色表示等,大致有以下十種方法。
1.以陰陽表示
陰陽原指日光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我國位於北半球,山水一般逞東西走向,山水相間,山之南與水之北向陽,故山南水北為陽,反之為陰。《轂梁傳·僖公廿八年》:「水北為陽,山南為陽。」許慎《說文解字》:「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李吉甫在《元和郡縣志》中進一步指出:「山南曰陽,山北曰陰;水北曰陽,水南曰陰。」帶有「陰」或「陽」的地名,正是體現其地理方位,如:「華陰」在華山之北,「衡陽」在衡山之南,「江陰」在長江之南,「淮陰」在淮水之南,「漢陽」在漢水之北「洛陽」在洛水之北……2.以五行表示
五行通常被認為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到了漢代,五行與地理方位組成了配合關系。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之義》篇曰:「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後,土居中央……是故木居東方而主春氣,火居南方而主夏氣,金屬西方而主秋氣,水居北方而主冬氣。」3.以四獸表示
古人以蒼龍(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四神獸」分別表示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即「四方四神」。班固《白虎通義》雲:「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蒼龍或青龍,以一條騰龍為圖案。朱雀,以一隻飛鳥為圖案;白虎,以一隻躍虎為圖案;玄武,以一條蛇纏著一隻烏龜為圖案。我國古代宮城的四方城門以及橋梁、湖泊等也常用四神獸來命名,如青龍鎮位於東海之濱。長安、金陵等,其北門稱玄武門,南門稱朱雀門。「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南京朱雀橋,東晉咸康時所建,為橫跨秦淮河的浮橋,又稱南航。南京的玄武湖位於鍾山之北,東晉初年曾被稱為北湖
H. 帶有方位詞的巷名有哪些
「東莞,南京,西安,北京,中山」……
如北京的巷名
一)「中因段商時代便開始用天乾地支相肥來紀年,在60年中不重復,因此熟語說:「60年一個花甲子」此說災妥。在密周及春秋戰國文獻中,天乾地支一般是用來記的。
如(1)戊子ト,:帝及今四月令調?……句丁西,允雨。《甲骨文合集》第14138號
(2)六月既生著乙,王在成周。(《殿周金文集錄)第194頁)
(3)五月辛丑,大叔出舞共。(《左傳・隱公元年》)
(4)冬,晉文公卒,質辰,將於曲。(《左傳・億公三十二年)
(5)出國門而懷兮,甲之量吾以行。(《楚辭・哀》)
1)一(4)例中的千支都是用來記目的,(5)中單用天干「甲」記日,在古書中也是較為常見的。
我國古代最早的紀年法是技服王公即位的年次紀年。戰國時代有所謂歲星紀年法、太歲紀年法。干支紀年與太羅紀年法有關,但我國歷史上正式使用干支把年在東漢時期,也有人認為在漢初就已使用干支紀年,到了東漢元和二年(公元85年)才以攻府命令的形式在全國范圖內實行。(王力(古代漢語》)下冊第一分冊,804寞)干支紀年從漢代一直沿用到今天,為歷史年代學提供了重要依據,它也是世界上不間斷使用(時間較長)的一種紀年方法。
(二)「在某些民的習慣上,用於地理方位及地名時,左右前後就是東西南北。」北京的城門名稱也體現了雙族融入中國古今少數民族的習,命名時把左右前後與東西南北並用。
從引文看出,張先生認為,用於地理方位及地名中的左右前後與東西南北對稱,這是某些少數民族的習慣。從古代漢用例看,左右前後與東西南北對應是存在的,恐很難說是漢族從少數民族借來的。如古書中「江左」、「江右」對稱,指「東」、「江」。五代丘光庭《療明書·雜說・江左》:
「晉、宋、齊、橤之書,皆謂江東為江左。"清代格《日錄・雜說):「江東稱江左,江西稱匯右,何也?曰:自匯北之,江東在左,江酒在右耳。「再如:
(1)河右擾亂,隔絕不通。(《三國志・志・溫傳》)
(2)相公征關右,怒天威。(《文選・王(從軍)請之一))
(3)關左小紛,已敵禁物。(《書・盧講傳))
(4)後呼韓邪單於身入稱臣朝見,支以為呼韓鋣鹼弱降漢,不自還,即酉收右地。(漢書·傳》)
(5)君不見,定白沙如白水以牆百餘里.(面《神行》)等等。供參考。
I. 根據自然景觀的方位,地理形態,物產等特點命名的有哪些地方
這個就太多啦,古人講山南河北為陽,山北河南為陰。故而有許多的名字都是這樣來的,比如洛陽就是洛河的北面,江陰,漢陽,埠陽,等。地形的話也有很多比如四川,岐山,嶗山,青島,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物產少點,有點想不起來了,但是小地方肯定有打的地方就少了。我說的是中國境內,世界上也有許多但是得翻譯才能理解,要不然都是外國名字你也不懂。希望對你有幫住
J. 含有地理位置的市的名稱(需50個)
淮南市(淮水之南)、渭南市(渭河之南)、淮北市(淮水之北)、臨汾市(汾河畔)、贛州市(贛水上游)、合川(嘉陵江交匯)、牡丹江市(江名)、漳州市(漳水)、嘉峪關市(長城關名)、五大連池市(五大連池)、秦皇島市、葫蘆島市、黃山市(黃山)、泰安市(泰山)、富陽(富春江畔)、淮安(淮河)、洛陽(洛水之北)、呼倫貝爾市(呼倫湖)、膠州市(膠州灣)、隴南市、漢中市(漢中谷地)、巢湖市(巢湖畔)、蘭溪市(蘭溪)、連雲港(連島雲台山)、赤水市(赤水河)、荊州市(荊江)、台北、台中、台南(台灣島的不同位置)、五指山市(五指山)、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高原)、吐魯番市(吐魯番盆地)
實在找不出來了,我是對著地圖一個個看過去的,要吐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