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考地理選擇題答題有什麼技巧
1、認真審題,畫出要點
(1)仔細閱讀材料,充分挖掘解題信息。材料長的題,可先看題干,帶著問題讀材料。顯性條件要認定,隱性條件要挖掘,多重條件要兼顧,關聯條件要轉換,模糊條件要辨析
(2)明確題干要求,把握關鍵性的字詞、數據、時間等。如:前提、有利、突出、主導、最、直接、正確、錯誤、不屬於等等。
(3)分析選項內容,結合材料,甄別正誤。
(4)注意題組中各題之間的關系:題組中的各題有一定的聯系,要從全局的角度來審讀這一題組。
2、選擇恰當的方法
(1)直選法:直選法主要是針對一些考查識記性知識的試題而言的,這類高考地理試題往往考查考生對教材中基礎知識的記憶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題時根據自身對知識的記憶情況,高考地理選擇出正確選項即可。
(2)排除法:所謂排除法,就是在認真閱讀、分析題干所給條件的基礎上,對題目所給的四個選項逐一分析排除。高考地理解題時可先從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選項開始,然後把比較有把握的選項排除,直至最後剩下唯一的選項。找准解題的關鍵點,根據這個關鍵點進行排除,不僅可以正確解題,也可大大節約寶貴的考試時間。
應試技巧注意
1、做到「三審」:一審材料(加以引申、延展),把很專業的術語轉化為自己的話;二審題干設問(畫出關鍵詞、限定詞);三審選項(找出合理、正確並與材料和題干設問有關的選項)。
2、選擇題看到平時從未遇見過的陌生表達語的選項,要慎選,可能是正確答案。
3、慎用宏觀的知識點去解釋和推理微觀或小區域的題(高考題喜歡考矛盾,考特例)。做大區域的題時,勿鑽牛角,做小區域題找與材料有關的選項,不要犯經驗主義錯誤。
⑵ 新高考選科,地理和生物的區別,哪個更難背
生物和地理的區別和分析:
1、地理屬於文科中的理科,要求邏輯思維嚴密,生物屬於理科中的文科,需要理解和背誦。這個要看個人擅長的領域不同,難度因人而異。
2、在理解上,地理的確比生物難,不過兩門課都挺有趣的,如果你願意只要背背,少點理解的,選生物吧;如果對地理有興趣,並且自己理解能力比較強,就選地理吧。很多人都說,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所以,生物相對而言比較簡單,但是需要你勤奮去記憶。
新高考選擇生物和地理可以報的專業:
生物:生物工程類、科學類(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等)、環境科學類(生態學等)、醫學類(基礎醫學、預防醫學等)、森林資源類、草葉科學類、植物生產類(農學、園藝等)、環境生態類、動物生產類、動物醫學類、水產類。
地理:氣象類專業、地圖測繪類(衛星遙感、GIS專業)、水利水電類、城市規劃類、酒店管理類、旅遊類、地質勘探類、資源管理類、地理教育類。
⑶ 高考做地理選擇題時,有什麼訣竅嗎
高考地理 選擇題相對來說比較難的,是文綜三科當中難度最高的。最好的解答地理題的方法有圖解法、因果聯系法、排除法、代入法和優選法。
⑷ 生物地理高考哪個難
高中生物和地理哪個好學
生物:我認為生物如同數學是說一就是一的科目,只要找對了方向和方法,計算過關,應該可以的;但同時填空題如果不會做,那可能就要分全扣光了。這要求邏輯思維比較強,這一點你不用擔心,智商都差不多,快速反應完全可以依靠題海戰術(我很信任題海)熟能生巧達到。但是如果你想成為尖子生,恐怕一點點的天賦還是需要的。
地理:有人認為地理難的原因是背的太多,試問哪一門課不需記憶的,只要你真心想學好,這種單純的記憶問題就不應該成為進步的絆腳石,告訴你,為什麼你不會忘記你的名字,因為你念你的名字早已超過了100遍,任何知識點,100遍終身不忘。記憶地圖上的東西最簡單不過的了,最後你要達到什麼境界,合上書,腦海中出現一幅圖,你可以清晰的看到經緯線,重要的地理位置也要呈現出來。地理較難拿分的是主觀題,是我表述不清,那份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拿全有難度,采分點可能很多,這時候就是考驗你心思縝密程度的時候了,看你考慮考慮是否周全。
總的來說,生物做題的時候多,地理看書的時候多,而男生往往沉不住氣去看書,如果你是男生的話,建議你還是生物吧。
還有別認為文科簡單,謬誤。
高中地理和生物的學習方法
一、會考回歸課本,梳理基礎知識 一般老師在組織第一輪復習的過程中,都會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構建知識網路,之後隨著習題的增多和復習內容綜合性的加強,對於被動建構的知識網路、每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等,一些同學可能會重新模糊起來,這時再次梳理知識就非常必要。要盡可能清晰地知道各塊內容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要求,還應該把做過的或者老師曾經在學校考過的試卷再認真瀏覽一遍, 不管題目以前做對了還是做錯了都要看一下。這樣可以把主幹知識通過試卷串聯起來,這是沖刺復習的方法之一。
二、反復研究錯題本 檢視自己曾經出現過的失誤,找到自己知識的漏洞、思維方式的偏差、解題規范的疏漏、錯誤集中的點作為訓練重點,有目的地精選一些材料進行訓練,不讓同樣的錯誤在會考中重現。在研讀改錯本的時候,也要注意不僅僅是用眼去看,必須隨時記錄一些感想、體會,思考自己當初出現問題的原因,必要的時候還要回歸課本,澄清一些概念。
三、加強記憶 對於生物和地理的學習來說,僅有對知識的理解是不夠的,大家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記憶。復習的最後階段,大家一定要注意記牢課本中的一些重要結論,如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等,這些結論往往就是答題的落腳點。
另外,通過記牢課本上相關的圖解來理解課本中的主幹知識,也同樣是一種很好的復習方法。 四、真題演練 反復做近幾年的會考題,以便進一步明確會考題目的命題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檢測一下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在審題、解題的能力方面是否還有欠缺,方便最後的復習鞏固。
一定要仔細分析考試中失分的原因。一般來說,有的失分顯示出復習有遺漏,表現在考生對某知識的理解含糊不清;有的失分顯示出學習習慣不好,浮躁不踏實,表現在沒看清題意等所謂的粗心而做錯;有的失分顯示出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不強,表現在答非所問或應用性問題失分;有的失分顯示出基本能力較弱,表現在簡答題出錯;有的失分顯示出解綜合題能力不強,表現在解題不完整或思路混亂或不正確等等。只有仔細地分析失分原因,才能相應地制訂本階段復習策略。
最後,學好生物和地理的常規要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上課認真聽講,思維要跟著老師走;詳細做好筆記,筆記是學習的生命;還要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千萬不能應付了事;課後要多記多背,認真落實完成地理生物每天的背誦任務。
⑸ 地理和生物高考哪個難
地理難點。生物相對簡單,都說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地理尤其是自然地理確實比較難。
⑹ 高考地理難不難
高考地理難不難,難度都是相對的,不好隨便說難不難,對於我難,對於你可能很簡單。地理學習,需要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的知識較多,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麼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於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麼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高中地理按內容可以分為兩類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非常簡單,只要智商沒問題 上課聽老師講一講,把課本看一看,考80以上很容易
自然地理就有點難了,主要集中在必修一,必修一是最難的,也就是你高一上學期要學的,裡面前兩個單元有計算,裡面的大氣圈、水循環、自轉公轉是重點,也是難點。這需要你買一本地圖冊,一般來說老師到高二都會要求的。
如果想學好的話,高一必須投入。說實話,高二的人文地理實在是簡單要死,只要把課本看兩遍就沒問題,高二地理我就沒下過80分。
⑺ 高中地理最難的部分 如何學習高中地理
地理其實是偏理科的,但是文科生學好也不難。我是文科生,地理是我最好的一門課。我學習得力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多看地圖,我可以閉著眼睛不世界地圖畫出來,還有要了解重要經緯線穿過的地方,了解各地的氣候,地形,但是要注意的是,記住原理。高一的地理是最難學的,給你一點資料把。地球運動和日照圖專題一、知識結構:二、考點梳理(一)自轉運動:1、方向、周期、速度:(1)方向:三種方向(在北極俯視地球,逆時針自西向東;在南極俯視地球,順時針自西向東;側視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2)周期:兩個周期(恆星日和太陽日)擴展思維:用圓盤演示另三種情況時恆星日和太陽日的關系。A、當自轉方向為自東向西,公轉為自西向東時:恆星日>太陽日(23小時52分8秒)B、當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公轉為自東向西時:恆星日>太陽日C、當自轉方向為自東向西,公轉為自東向西時:恆星日太陽日(3)速度:角速度:每小時轉過的角度。ω=3600/24小時即150/小時或4分鍾/10,南北極點除外處處都相等。線速度:每小時轉過的弧長。由赤道向兩極遞減。V=2πcosΦR(周長)/24小時(時間)結論:南北兩極,既無角速度,又無線速度。2、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1)晝夜更替作圖判斷:側視、俯視、立體圖、各種變式圖等。判斷晨線和昏線。(圖略)(2)產生地方時差地方時:經度不同,地方時也不同。每隔經度15度,時間相差1小時。東邊的時間比西邊的時間早。時區:國際上劃分時區的方法。規律:A、全球共有24個時區,東西各12時區,東西十二時區合為一個時區。B、每個時區都跨經度15度。C、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度數=時區數×15度D、東邊的時區比西邊的時區時間早E、算時區:經度數/150(四捨五入)區時:每個時區共同使用的時間稱為區時。區時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共同使用的時間。北京時間: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區時。烏魯木齊時間:新疆採用的東六區的區時。世界時:0度經線上的地方時。日界線:原則上規定1800經線為日界線,但實際的日界線是曲折的★向東越過日界線日期減一天;向西越過日界線日期加一天。★把全球分為兩個日期的分界線是1800和零時經線中國跨五個時區:(東五——東九)(730E——1350E)(3)產生偏向作圖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區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情況。(圖略)*分析偏向對地理事物產生的影響:影響大氣環流和大氣運動(舉例說明:氣旋與反氣旋、大氣環流);影響大洋環流(舉例:太平洋);影響河流的沖刷、堆積(4)影響地球形狀:三軸橢球體(二)地球公轉1、公轉的方向、軌道、周期、速度(1)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個回歸年365天5時48分46秒一個恆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2)公轉軌道與速度特點:每年1月初過近日點,公轉速度快,太陽照射南半球。每年7月初過遠日點,公轉速度慢,太陽照射北半球。影響:北半球夏半年的時間長於冬半年的時間。北極點的極晝天數(186天)比南極點的極晝天數(179天)長7天。2、黃赤交角及其影響黃赤交角產生的原因:(1)地球傾斜著圍繞太陽公轉,傾斜角度為66034′。(2)地軸在宇宙空間的方向不因季節而變化。(3)黃赤交角和極晝極夜出現的最低緯度的關系為互余。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以一年為周期)在各種圖上會畫出黃道、赤道,標出黃赤交角和太陽直射點移動路線。(圖略)3、公轉產生的地理意義:(1)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2)引起正午太陽高度的周年變化了解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的概念正午太陽高度:在太陽直射點為900;在晨昏線上為00規律:隨緯度變化規律:夏至日------H由北回歸線向南北逐級遞減。冬至日------H由南回歸線向南北逐級遞減。春秋分日------H由赤道向南北逐級遞減。隨季節變化規律:每年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的緯度帶H達最大。南回歸線以南的緯度帶H達最小值。每年冬至日,北回歸線以北的緯度帶H達最小。南回歸線以南的緯度帶H達最大值。計算公式推導略:結論: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H=90°-|δ-θ|,δ表示所求點緯度,θ表示太陽直射點緯度。|δ-θ|可以看作所求點與太陽直射點之間的「距離」(緯度差),這個「距離」越小,則正午太陽高度越大(3)引起晝夜長短的周年變化分時段分析:北半球日期太陽直射點北半球晝夜長短情況春分日~秋分日北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春分日~夏至日北半球晝長夜短,且晝漸長,極晝范圍擴大。夏至日北回歸線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夏至日~秋分日北半球晝長夜短,且晝漸短。秋分日~春分日南半球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秋分日~冬至日南半球晝短夜長,且晝漸短,極夜范圍擴大冬至日南回歸線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冬至日~春分日南半球晝短夜長,且晝漸長。二分日赤道全球晝夜平分*晨昏線上除春秋分日,日出時刻處處不等。(4)引起四季更替天文四季:夏季------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三個月(5、6、7三月)冬季------白晝最短,太陽最低的三個月(11、12、1三月)傳統四季:四立劃分(5)形成地球五帶:回歸線與極圈劃分五帶。4.*補充(1)根據經度數值判斷兩點的東西方向。①兩點如在同一經度區內有兩種可能:一是同在東經度地區,那麼經度數大的點在東方,另一點在西方;二是同在西經度區內,那麼經度數小的點在東方,另一點在西方。②兩點若處不同經度區內:兩地經度數之和,若小於180°,則處東經度區的點在東方,西經度區的點在西方;若大於180°,處西經度區的點在東方,東經度的點在西方;若等於180°,既可說是東方也可說是西方。(2)物體的影子規律: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物體的影子永遠朝北(除北極點朝南)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物體的影子永遠朝南(除南極點朝北)影子朝向與太陽入射方向相反。正午太陽高度越小,影子越長。北半球冬至日正午日影最長,南半球夏至日正午日影最長請說說下圖中各點此時日影的朝向和正午日影的朝向:(3)利用經緯網計算距離在經緯網圖上可以根據經緯度量算兩點之間的距離。同一條經線上緯度1°的間隔長度都相等(因為所有經線的長度都相等),大約是111km/1°。赤道上經度1°的間隔長度最大,約為111千米,由於各緯線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南北緯60°緯線上的長度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緯線上經度差1°的弧長就不相等。在同一條緯線上(假設此緯線的緯度為α)經度1°對應的實際弧長大約為111cosαkm。因此,兩地若在同一條緯線上,只要知道兩點經度差就可以計算出兩點間的弧長。(4)太陽升落方向:一年中只有二分日全球太陽(正)東升,(正)西落;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陽東北升,西北落;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陽東南升,西南落。(5)太陽的周日視運動①對任一地而言:太陽軌跡是平行的;當地地理緯度:北回歸線以北(原因)讀下左圖判斷:正午太陽高度、日出日落方向、白晝長短、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②讀右上圖描述太陽周日視運動圖的作法③下圖為四個地點二至日太陽周日視運動圖,讀圖思考四地可能所在半球和節氣。三、重難點剖析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我們遇到的日照圖有兩種,一種是球面日照圖,另一種是平面日照圖。球面日照圖又可分為側視日照圖和極視日照圖。日照圖看似簡單,卻包含著豐富而復雜的地理知識,成為考試中必選的題目,因而很有必要對日照圖中涉及的考點進行分析、總結,尋求解題竅門,掌握答題規律,提高答對率。教學中通過反復嘗試,主要有以下幾點認識。一、考點范圍(常考查的知識點)1.判斷半球及地球自轉的方向。2.畫晨昏線或太陽光線。3.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4.判斷日期、節氣(季節)。5.太陽高度角的分布規律。6.晝夜長短的分布、變化規律。7.判斷晨線和昏線。8.考查日出和日落的時間。9.判斷相對方向。10.地球自轉、公轉的速度。11.計算區時(地方時)。12.計算晝夜長短。13.氣壓帶的移動及氣候類型的特點。14.海陸氣壓類型的分布及季風、洋流的方向。二、考點解析1.判斷半球及地球自轉的方向(1)東西半球:明確20°W和160°E兩條經線把地球分為東西兩半球。(2)南北半球:北極上空看地球逆時針方向自轉,南極上空看地球順時針方向自轉。2.畫晨昏線或太陽光線:晨昏線與太陽光線相互垂直。3.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要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就要判斷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和經度。(1)緯度位置:根據現在的教學要求,有三種情況,即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和赤道上,判斷的依據是觀察極圈內的晝夜狀況。4.日期、節氣(季節)由日照圖確定日期和節氣(季節),日期主要有四種: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日期為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赤道時,日期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後;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日期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對應的節氣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節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處應注意節氣和季節的區別。判斷推理的過程是:由極圈內的晝夜狀況到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再到日期節氣(季節)。5.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1)太陽直射點上的太陽高度為90°,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等於o,晝半球的太陽高度大於0,夜半球的太陽高度小於0。(2)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一是緯度分布規律: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如夏至日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二是季節分布規律:夏至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3)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首先要明確兩個緯度: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和所求地的緯度,根據以下公式計算:某地正午太陽高度=90°—(太陽直射點和該地間的緯度差,可用線段法分析計算)。6.晝夜長短的分布、變化規律就教材的要求而言,主要考查三種情況。以北半球為例,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春分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同時還要分清回答晝夜狀況還是晝夜變化趨勢,這就要注意以下規律: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南、北半球),哪個半球晝長於夜;太陽直射點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動,哪個半球晝變長夜變短。7.判斷晨線(黎明)或昏線(黃昏)首先明確圖中給出的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太陽光線的方向,如果地球自轉方向向著太陽光線,此半球的晨昏線部分為晨線;如果地球自轉方向背向太陽光線,此半球的晨昏線部分為昏線。8.日出、日落(1)晨線上的各地同時日出,昏線上的各地同時日落。(2)根據某地晝夜長短計算日出日落時刻,先計算出該地晝長的時間,然後以正午12時為起點,減去晝長時間的1/2就是日出時間,加上晝長時間的1/2就是日落時間。9.判斷相對方向經線指示南北,向著北極是北方,向著南極就是南方;緯線指示東西,即左西右東。10.地球自轉、公轉的速度(1)自轉:自轉的角速度各地相同,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兩極既無角速度也無線速度。(2)公轉:夏至日速度較慢且還在變慢,冬至日速度較快且還在加快,因為地球公轉,7月初經過遠日點時速度最慢,1月初經過近日點時速度最快。11.計算區時、地方時明確太陽直射點的地方時為12時,晨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6時,昏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18時,經度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分鍾。再結合圖中給出的經度信息,可計算區時。12.計算晝夜長短計算某地的晝夜長短,首先應明確過該點的緯線圈在晝夜半球上各跨了多少經度,按每隔15°為1小時可計算出晝夜長短13.氣壓帶的移動及氣候類型的特點氣壓帶的移動是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因而氣壓帶在夏至日向北移,在冬至日向南移。以地中海氣候為例說明,夏至日日照圖可表明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地中海沿岸,氣候特點炎熱乾燥;冬至日日照圖可表明西風帶控制地中海沿岸,氣候特點溫暖濕潤。14.海陸氣壓類型的分布及季風、洋流的方向夏至日日照圖,亞洲大陸氣壓是亞洲低壓,北太平洋氣壓是夏威夷高壓,東亞盛行東南季風,南亞盛行西南季風,北印度洋洋流順時針方向流動;冬至日日照圖,亞洲大陸氣壓是亞洲高壓,北太平洋氣壓是阿留申低壓,東亞盛行西北季風,南亞盛行東北季風,北印度洋洋流逆時針方向流動。例1:讀「北極為中心的投影圖」(圖5),圖中虛線表示回歸線與極圈,ABC代表晨昏線,黑粗線OE和OF為日期分界線,完成下列要求:(1)此時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2)北京時間為月日時。解題思路: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和地理推理能力,解題時關鍵是要充分利用題乾和極視圖提供的信息:以北極為中心的投影圖——地球的自轉方向為逆時針方向、ABC為晨昏線——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或者極夜現象(這是解題最重要的隱性信息)。NE和NF為日期分界線——180°經線和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由NF平分晨昏線可知:NF應該為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另一條粗線NE就是180°經線。隱性信息被挖掘出來後,後面的解答就比較容易了:此時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時間應該是6月22日(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23°26′N),太陽直射的經線地方時為12時,正好與0時所在經線NF組成經線圈。因為NE為180°,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及經度分布規律可知太陽直射的經線應為135°W,也就是說太陽直射的地理坐標為:23°26′N和135°W。最後由135°W地方時為12時可推算出北京時間為6月23日5時。例2:圖6中的兩條虛線,一條是晨昏線,另一條兩側大部分地區日期不同;此時地球公轉速度較慢。讀圖6完成1~2題。1、若圖中的時間為7日和8日,甲地為A.7日4時B.8日8時C.7日8時D.8日4時2、此時可能出現的現象是A.安大略湖畔夕陽西下B.幾內亞灣沿岸烈日當空C.澳大利亞東海岸夜幕深沉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現解題思路: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根據日期分界線的基本特徵——通過南北極點的經線,首先確定出通過南北極點的那條虛線為日期分界線,再結合題干中「此時地球公轉速度較慢」(此時北極地區為極晝),推知該虛線應該是180°經線(晝半球不可能出現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再進一步推出另一條虛線為晨線。這些信息提取出來後,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按常規思路解題:甲的經度為150°E,晨線與赤道在120°E處相交,則120°E的地方時為6時,甲地地方時應為8時。因為180°經線西側日期總是早一天,日期應該為8日,即8日8時。當北京時間為6時時,通過計算就可以推出可能出現的現象是安大略湖畔夕陽西下。例3.讀圖3回答1—4題1.2002年11月20日9時(北京時間)中國第1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雪龍號」自上海出發,此時長城站所在地區的區時為A.19日19時B.20日5時C.19日21時D.20日21時2.中山站到南極點的直線距離約為A.2070千米B.2270千米C.2570千米D.2670千米3.與中山站相比,長城站所在地A.白晝時間長B.自轉速度慢C.自轉周期長D.正午太陽高度大4.中山站出現極晝期間,下列河流最有可能處於枯水期的是A.湄公河B.萊茵河C.亞馬孫河D.贊比西河解題思路:1題,根據經度的分布和變化規律,可以判斷長城站位於西四區,與北京相差12個時區,當北京時間為11月20日19時,長城站的區時為19日21時。2題,讀圖可知中山站的緯度比較接近700S,與南極點的緯度差為200,地球表面緯度相差10其實際距離約為111KM,通過計算並與備選項比較,可以得出正確的答案。3題,長城站的緯度比中山站低,其正午太陽高度總是比中山站大,中山站位於南極圈以內,夏半年其白晝時間總比長城站長。4題,中山站出現極晝期間,南半球是夏半年,北半球是冬半年,贊比西為汛期,湄公河為枯水期,萊茵河與亞馬孫河分別流經溫帶海洋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沒有明顯的汛期與枯水期。【答案】1.C2.B3.D4.A四、命題意向1、近年高考文綜試題中本專題考情分析年份及試題考察內容題型分值2006北京文綜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選擇題4天津文綜日出日落方位8全國卷(2)晝夜長短12重慶文綜正午影長的季節變化42005北京文綜自轉速度與晝夜長短選擇題4天津文綜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方向122004全國文綜晝夜長短及變化選擇題4北京春季文綜地球公轉速度4天津文綜晝夜長短及變化122、規律總結:(1)從考核內容上看,重點考察晨昏線、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等學科基礎知識。2006年新增加考查了日出日落方位的確定,如天津文綜第1、2題。從命題趨勢來看,對本部分知識的考核有強化趨勢。(2)從考查形式上看,第一,多以選擇題方式出現,文綜卷中尤其如此;第二,試題多以圖文結合、圖表結合的方式呈現,且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3)能力上,注重考查讀圖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思維能力。試題具有綜合性、分析性和實用性。你們現在應該用的上的
⑻ 2021年新高考湖南地理的難度如何
2021年新高考地理難度不很大,但重基礎知識,用運學過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21年湖南高考地理的新概念題占的比例比較大,對考生的綜合能力考取力度比較大。在題型與結構、呈現形式與風格、難度等方面,基本上延續了近些年的特點,給學生以熟悉感和親切感,進一步提升試卷的答題感受度和獲得感。
試題注重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考查,著力提升高考命題質量,採取了更為穩妥、細致的設計策略,彰顯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素質教育導向作用。
試卷變化:
地理試題選取的考查內容與高中課程改革的培養目標高度契合,以考促教,以考促學。在充分考查德、智的基礎上,立足學科內容和高中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引導中學地理教學回歸課標、回歸課堂,加強對體美勞的教育引導。
強調基礎性並不是對單一、簡單知識點的機械重復和簡單再現,而是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的綜合運用。
⑼ 新高考政治和地理哪個難
新高考的政治和地理的話,每個人我覺得他說的話,只要你自己覺得那個男的話都是男的,像鄭智來說的話,又可能難受的話,他們會覺得很難,但有些人會覺得弟弟難一些,那些偏科的,那說的話,說相對就是這樣來的
⑽ 高中地理哪部分最難
最難的首推時間計算,也就是地球運動這一塊~狂汗~把我們班女生們都做哭了!而且這一塊又年年必考……
空間定位,如果對地圖不感興趣的話,很難判斷出來的……嗯~本人太懶,不去背,按經緯度都不能判斷,只能看輪廓……
還有就是一些小考點,比如氣候類型全球分布的特例、裏海沿岸的氣候類型、南極洲板塊北界等……
其他的,注意專題的歸類,稍微背背,特別是人文地理,很簡單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