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山西地理環境如何形成

山西地理環境如何形成

發布時間:2022-05-08 13:48:23

❶ 山西太原是高原還是盆地

太原西、北、東三面環山,中、南部為河谷平原,整個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海拔最高點為2670米,最低點為760米,平均海拔約800米,市區坐落於海拔800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太行山雄居於左,呂梁山巍峙於右,雲中、系舟二山合抱於後,太原平原展布於前,汾水自北向南縱貫全境。

太原市三面環山,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經,自古就有「錦綉太原城」的美譽,是中國北方軍事、文化重鎮,世界晉商都會,中國能源、重工業基地之一。太原的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

(1)山西地理環境如何形成擴展閱讀:

太原的地理環境:

1、位置境域

太原位於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華北地區黃河流域中部,地處南北同蒲和石太鐵路線的交匯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0′~113°09′,北緯37°27′~38°25′。區域輪廓呈蝙蝠形,東西橫距約144公里,南北縱約107公里。

2、氣候特徵

太原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9.5℃,無霜期平均202天,年均降水量456毫米。太原由於其地形復雜多樣,海拔高度差異較大,海洋性氣候對境內的影響,形成了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夏秋降雨集中,冬春旱多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太原

❷ 航拍中國山西地理知識點有哪些

航拍中國山西地理知識點有山西省位於華北地區。山西省地勢呈東北向西南傾斜,山區面積廣大,佔80%。

太行山和黃河是自然邊界,橫貫中部的汾河沖及其支流沖出一連串盆地。山西地理環境特徵可概括為「表裡山河」,外有山地保護,內有汾水縱貫其腹地。

巍巍太行山西自古以地勢險要而著稱,戰略位置重要,各種資源豐富,在各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國家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中華文明史上也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

山西以北為內蒙古大草原,歷史上這里是游牧民族故鄉。游牧民族南下,山西是必經的走廊之一。歷史上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等少數民族,都曾以大草原為根據地,南下山西,進軍中原。

山西地理知識

東南側太行山有太行八陘,分別為軍都陘、蒲陰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軹關陘等,為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來的8條咽喉通道,也是三省邊界的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這是建立在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懸崖邊上的古寨,是古人為躲避戰亂而遷徙至此建立的世外桃源。山上土少石多,岳家寨人用石頭圍出梯田。最早這里地形平坦,河流側蝕與堆積形成自由曲流。



❸ 山西自然地理環境的特徵

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東翼。地理坐標為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全省總面積15.63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山西地形較為復雜,境內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種地貌類型。山區、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間。最高點為五台山的北台葉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境界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以滔滔黃河為塹,與陝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綿綿內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山西是一個夾峙在黃河中游峽谷和太行山之間的高原地帶。山區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70% 以上。以山西平面地圖看,是一個斜長方形,由東北斜向西南,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從地形看,是一個由許多復雜山脈構成的高台地。
山西,山脈很多。山脈延綿起伏,丘陵起伏,溝壑縱橫,雄險巍峨。大部分為山區和丘陵。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亘北嶽恆山、五台山,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岳山。五台山主峰葉斗峰海拔3058米,為華北最高峰。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臨汾、長治和運城等盆地。山西境內河流很多,境內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條,大於40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乾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長,全長659公里。注入黃河的河流有沁河、涑水河、汾河。汾河縱貫全省.是省內的主要河流,它發源於寧武縣,全長761公里.是僅次於渭河的黃河第二大支流。桑乾河、滹沱河、漳河也發源於山西,匯入海河水系。母親河黃河,北自偏關縣老牛灣入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里。黃河流經晉陝峽谷,在吉縣壺口一帶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瀉,形成壯觀的壺口瀑布。
山西境內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臨汾、運城、長治盆地此外,東部還散布著陽泉、壽陽、襄垣、黎城、晉城等小盆地.
山西位於大陸東岸的內陸。外緣有山脈環繞。因而難於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於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徵;冬季長而寒冷乾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山西省,屬於中溫帶和暖溫帶季風氣侯區,即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為400到650毫米。 山西地形復雜,地處中緯度地區,屬暖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異和垂直差異較大。山西地形多樣,高差懸殊,因而既有緯度地帶性氣候,又有明顯的垂直變化。山西地處中緯度,距海不遠,但因山脈阻隔,夏季風影響不大,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在8~10℃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於21~26℃之間。山西無霜期南長北短,平川長山地短。大同盆地為110~140天,五台山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東部山區135~155天,臨汾、運城盆地則長達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節分布不均勻,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約佔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響很大,山區較多,盆地較少。山西有三個多雨區,一是晉東南太行山區和中條山區,二是五台山區,三是呂梁山區。

❹ 山西的地理位置

山西,簡稱「晉」,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太原,位於中國華北,山西界於北緯34°34′-40°44′,東經110°14′-114°33′之間,東與河北為鄰,西與陝西相望,南與河南接壤,北與內蒙古毗連,總面積15.67萬平方千米。

山西省地勢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是典型的為黃土覆蓋的山地高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高原內部起伏不平,河谷縱橫,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80.1%。山西省地跨黃河、海河兩大水系。

(4)山西地理環境如何形成擴展閱讀:

山西的地理環境:

1、氣候特徵

山西省地處中緯度地帶的內陸,在氣候類型上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太陽輻射、季風環流和地理因素影響,山西氣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氣候差異顯著、冬夏氣溫懸殊、晝夜溫差大的特點。

2、水文概況

山西省境內共有大小河流1000餘條,主要特點是河流較多,以季節性河流為主,水量變化的季節性差異大。山西河流源於東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屬黃河水系,向東流的屬海河水系。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山西

❺ 誰能幫我分析一下山西的地理環境,地理位置,自然條件,人文環境以及交通線路.

山西的地理位置~北緯40度和北緯35度 東經110度和東京115度之間。
是我國著名的煤炭產區,傳統工業發達,但污染嚴重。山西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蘊,近期國家重點轉向發展旅遊業。山西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任重而道遠。

❻ 山西省氣候

山西位於大陸東岸的內陸。外緣有山脈環繞。因而難於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於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徵;冬季長而寒冷乾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山西省,屬於中溫帶和暖溫帶季風氣侯區,即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為400到650毫米。 山西地形復雜,地處中緯度地區,屬暖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異和垂直差異較大。山西地形多樣,高差懸殊,因而既有緯度地帶性氣候,又有明顯的垂直變化。山西地處中緯度,距海不遠,但因山脈阻隔,夏季風影響不大,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在8~10℃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於21~26℃之間。山西無霜期南長北短,平川長山地短。大同盆地為110~140天,五台山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東部山區135~155天,臨汾、運城盆地則長達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節分布不均勻,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約佔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響很大,山區較多,盆地較少。山西有三個多雨區,一是晉東南太行山區和中條山區,二是五台山區,三是呂梁山區。
太原市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溫差較大,無霜期較長,日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氣溫9.5℃,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 -6.8℃;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3.5℃。全年日照時數2808小時。 太原市地處大陸內部,距東部海岸線較遠,其西北部為廣闊的歐亞大陸腹地。在全國氣候區劃中,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類型。氣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地理環境三個因素的綜合影響。太原地區所處的北半球中緯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環境,使之能夠接受較強的太陽輻射,光能熱量比較豐富,在農業光能利用劃分上屬於高照率范疇。同時,受西風環流的控制及較高的太陽輻射的影響,又使其氣候乾燥,降雨偏少,晝夜溫差大,表現出較強的大陸性氣候特點。冬季受西伯利亞冷空氣的控制,夏季受東南海洋濕熱氣團影響。隨著季節的推移,兩大氣團在太原上空交互進退,此消彼長,發生著規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乾冷漫長,夏季濕熱多雨,春季升溫急劇,秋季降溫迅速,春秋兩季短暫多風,干濕季節分明的特點。太原地區復雜多樣的地貌形態,形成了差異明顯的氣候區域,既表現出清晰的垂直變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異。
九月份的太原即是比較典型的秋季,准備秋裝即可。太原冬天要比同緯度的東部地區低四到五度,非常寒冷乾燥。建議著厚冬裝。
此外一樓的老兄說:太原是溫帶大陸性海洋氣候,大陸性跟海洋性本來就是對立的怎麼能存在這樣一種氣候呢?

❼ 太原市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太原位於山西省境中部,太原盆地的北端,華北地區黃河流域中部 ,地處南北同蒲和石太鐵路線的交匯處。區域輪廓呈蝙蝠形,東西橫距約144公里,南北縱約107公里。

閱讀全文

與山西地理環境如何形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