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太陽輻射對地球的積極影響
(1)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①太陽射直接為地球提供了光熱資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長發育均離不開太陽。
②太陽輻射能維持著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水體運動、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
③太陽輻射是地質作用中外力作用的主要能量來源,各種外力作用共同改變著地表形態
④太陽輻時從低緯向高緯遞減的規律,形成了自然帶分布上的規律之一:即緯度地帶分異規律。
(2)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①作為工業生產主要能源的煤石油天然(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以後積累下來的太陽能。
②太陽輻射能是我們日常生活和生產所用的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站的主要能量來源。
③水能發電站利用的水能多由太陽能轉化而來;人類日常生活離不開的生物能也是太陽能轉化來的。
④大棚農業是為了充分利用太陽的光熱資源而發展起來的。太陽活動對地面的影響
㈡ 太陽輻射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是什麼
促進生物生長發育,是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直接影響對地理環境的)
提供人們生活和生產所用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站的能量來源(直接影響對人們生活和生產的)
提供地質歷史時期被生物固定,埋藏在地下的煤、石油等礦產(間接影響)
形成地球的地震、火山活動
(主要是地球內力的作用)
㈢ 太陽輻射對人類和地球環境的影響
太陽輻射為地球提供能量,例如:水蒸發形成風。提供光線,讓我們能看見東西。也看不見月球。
太陽輻射為地球表面提供熱量,合適的問題生物才能生存。
沒有太陽輻射,地球就冰冷無比,黑暗,生物不能生存。
㈣ (1)太陽輻射影響地球以及地球地理環境的形成和變化,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一、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1. 太陽輻射的概念:太陽源源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這稱為太陽輻射。
2. 太陽常數:表示地球得到太陽輻射多少的一個物理量。
3. 在日地平均距離條件下,在地球大氣上界,垂直於太陽光線的1平方厘米面積上,1分鍾接受到的太陽輻射能量,稱為太陽常數。 太陽常數=8.16J/(cm2·min) (也就是說,太陽每分鍾向地球輸送的能量相當於4億噸煙煤燃燒產生的熱量)
4. 太陽輻射的能量來源:核聚變反應
①太陽的組成: 太陽是一個巨大熾熱的氣體球,主要成分是氫和氦。
② 太陽的能量來源:核聚變反應 4H--〉 He + 能量(E=mc2)
太陽內部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4個氫原子核經過一連串的核聚變反應,變成1個氦原子核。其虧損的質量轉化成了能量。太陽每秒鍾由於核聚變反應而損耗了的質量,大約為400萬噸。按照這種消耗速度,太陽在50億年的漫長時間中,只消耗了0.03%的質量。
③ 太陽的年齡:至今太陽的年齡為50億年。
④ 太陽的演化:
第一個階段:幼年期。最初原始星雲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斷收縮,內部的密度不斷增大,溫度不斷升高。經過數千萬年形成原始太陽。
第二個階段:青年期。目前,太陽處於非常穩定的主序星階段,這種狀態將會持續100億年,也就是說太陽還將穩定50億年,現在太陽正處於穩定而旺盛的時期。
第三個階段:中年期。當太陽內部的熱核反應的"燃燒圈"已近半個太陽半徑時,中心部分將會坍塌,坍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有一部分使太陽外部大幅度膨脹,使太陽成為體積很大、密度很小而內部溫度很高、表面亮度很強的天體。至此太陽將演化為一顆紅巨星。此時太陽直徑將擴大到現在的250倍,水星、金星甚至地球都將被吞沒。這個階段將持續10億年。
第四個階段:老年期。太陽將轉變成一顆周期性漲縮的脈動變星---黃矮星。這一階段歷時不長。
第五個階段:臨終期。這時太陽的內部核能已基本耗盡,太陽整體將發生坍塌。坍塌過程中,太陽內部被壓縮成一個密度很高的核心,逐漸冷卻後形成一顆白矮星;而外部被拋出形成膨脹星雲。這顆白矮星是太陽的墓碑,它將長久地留在宇宙中。
5. 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① 太陽輻射能是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是地理環境形成和變化的重要因素。
② 太陽輻射能是我們日常生活和生產所用的能源。
㈤ 太陽輻射與太陽活動對地球有哪幾方面的影響
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大多數是有利的,尤其是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其次是對太陽系的影響。太陽活動大多數對地球是有害的,黑子耀斑的活動會對擾亂電離層,比如影響無線電波通訊,;對磁場產生影響,比如發生磁暴現象;太陽風是日冕上的太陽活動,其拋出的高能帶電離子會作用於兩極高空大氣而產生極光;對氣候也有極大的影響,多數的自然災害就與太陽活動有關;對航天也有影響。
㈥ 太陽輻射對地理環境形成和變化的影響
1. 太陽輻射作為宇宙空間對地理環境輸入的能量,驅動地球表面無機界的運動與循環。太陽輻射以光和熱的形式到達地球表面,由於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地球呈球形的外形以及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陽輻射到達地球表面的分布並不均一。這種輻射在空間上分布的不均勻使得地球不同緯度的熱力狀況不一,形成全球氣壓帶和行星風系,導致地球大氣在三度空間上運動。太陽輻射使得地球表面水蒸發,並伴隨大氣運動形成水汽輸送,最終以降水的形式回到地球表面。全球水圈在太陽輻射和大氣運動的影響下形成海陸間水循環和海洋或陸地內部的水循環。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受到太陽輻射,在晝間增溫在夜間降溫,在風、降水的共同作用下發生崩解、風化。風化形成的產物經風、流水等作用的搬運,形成沉積岩。太陽輻射作為一種由自然環境外部輸入的能量,驅動了地球表面的大氣循環、水循環和地質循環等無機界的物質循環。2. 太陽輻射影響地球表面有機界物質循環,並使得有機界與無機界聯系在一起。地球表面的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逐步改變地球大氣圈的組成成分。原始生命逐步演化成為動物界、植物界、真菌、微生物等。植物的生物循環與地質循環在細菌、微生物的作用下與岩石風化物進行成土過程,這種生物小循環與地質大循環統一,形成地球上的土壤,將地球表面的無機界與有機界聯系在一起。而建立這種聯系的能量來源是太陽輻射。故太陽輻射通過地球表面有機界與無機界的聯系影響和改變全球環境。3. 地球運動的軌道要素變化,使得地球表面獲得的太陽輻射產生空間和時間上的再分配,從而控製冰期-間冰期的交替出現。偏心率、黃赤交角和歲差這些地球軌道參數都是隨時間變化的,它們的變化會導致地球接受太陽輻射的季節和地區分布的變化。地球軌道的偏心率以10萬年變化於0.006-0.006之間,同時還存在40萬年的周期變化。歲差的變化周期約21000年。由於行星攝動作用,黃赤交角的變化范圍在21�0�239』-24°36』,變化周期約40000年。米蘭科維奇(Milankovich)認為偏心率、黃赤交角和歲差的周期變化改變地表的日照量。這種變化對氣溫起明顯作用的關鍵區之一是60°-70°N之間。當這些軌道要素在某一時刻契合,出現了溫暖的冬季,使海洋的蒸發量增加,從而北半球高緯地區降水增多,大陸冰量增加。軌道要素的契合出現溫涼的夏季,使冬季積累的冰量不能完全消融,從而冰量積累量進一步增加,並出發一系列正反饋機制,使得氣溫下降,北大西洋溫鹽下沉關閉,全球進入冰期。隨著軌道參數變化,北半球高緯大陸冰開始部分融化,北冰洋的凍結切斷了大陸冰蓋增長的水源供應,冰川作用因雪量減少而減弱。最終融化量超過積累量,升高的還平面將加速冰川的崩解,這將導致全球進入間冰期。因此,地球軌道參數的變化影響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的在分配,控製冰期-間冰期的交替出現。4. 太陽自身活動導致的輻射變化對地球環境變化的影響。太陽輻射直接驅動了發生在地球表面的各種過程,太陽輻射的變化改變了到達大氣層頂的能量,並通過影響物理氣候系統的能量收支平衡導致氣候變化。進而引起全球變化。太陽黑子有11年、22年、80年和180年的周期。太陽黑子的活動引起太陽輻射質和量的變化,太陽活動高峰年份,太陽紫外輻射和微粒輻射增加,導致地球大氣平流層臭氧層變厚且升溫。臭氧層增加引起大氣層溫室效應加劇,並傳遞到對流層大氣,兩層大氣的耦合放大了太陽輻射變化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使本來只能影響頂層大氣的輻射變化成為影響地球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
㈦ 太陽輻射對自然地理環境的有什麼影響
比如引起大氣環流,洋流的運動,岩石受熱崩壞沙化等。不過說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不如說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這才是太陽對地球影響的主要方面。
㈧ 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主有:緯度高低;天氣狀況;海拔高低;日照時間長短。
1、緯度高低:緯度越低,太陽輻射越強。
2、天氣狀況:我國東部地區陰天多,太陽輻射少;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降水少,多晴天,太陽輻射多。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好,太陽輻射強。
4、日照時間長短: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
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輻射能是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是地理環境形成和變化的重要因素。
2、太陽輻射能是我們日常生活和生產所用的能源。
太陽輻射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1、太陽直接為地球提供了光、熱資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長發育離不開太陽。
2、太陽輻射能維持著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
3、作為工業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以後積累下來的太陽能。
4、太陽輻射能是我們日常生活和生產所用的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站的主要能量來源。
㈨ 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有哪些
1、太陽輻射能是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地面不同緯度接受太陽輻射不同,地球上的熱量傳遞主要依靠大氣環流和洋流,大氣環流和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形成和變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2、 太陽輻射能是我們生產、生活的主要能源。一部分直接來自太陽能,如太陽能發電、太陽灶、太陽能乾燥器加工農副產品等。另一部分是太陽能轉化的能源,如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影響太陽輻射的強度的因素:
1、緯度位置。緯度低則正午太陽高度角大,太陽輻射經過大氣的路程短,被大氣削弱得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多;反之,則少。這是太陽輻射從低緯向高緯遞減的主要原因。
2、天氣狀況。晴朗的天氣,由於雲層少且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強;陰雨的天氣,由於雲層厚且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弱。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強;反之,則弱。如青藏高原成為我國太陽輻射最強的地區,主要就是這個原因。如青藏高原成為我國太陽輻射最強的地區,主要就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