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理方面的書籍推薦
1、《房龍地理》
關於世界的故事:黑白插圖版
這是一本關於「人的」地理書。房龍獨到地從地理的角度來講述各國的歷史演變,分析不同人群的性格特徵,闡釋人與地球——我們惟一的、共同的家園——的關系。既然我們的行星「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運轉當中的公司」,生活於其中的人們只有合作——而不僅僅是「拿走」,也不僅僅是「給予」——才能和平而有序。
這可能不算是一本嚴格意義上的地理學著作,但是讀起來卻頗有趣味。
2、《地理學與生活》
原作名:IntroctiontoGeography,11e
相對於其他地理學書籍,本書特別突出了地理學與生活的相關性。對人體有害的天氣現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形態的變化、城市垃圾與危險廢物的處理等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均有涉及。平實、生動的文字與豐富的實例,使本書極具可讀性,讀者通過本書亦會獲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3、《46億年的地球物語》
約翰H.布瑞德雷/
這本書既是一本科普讀物,又是一本文化讀物:它講大氣的運行、地貌的變遷、河流的緣起與影響、海洋、火山、地震、金屬礦物,還講亞里士多德對生命的看法、人類文明的更迭、諾亞的方舟、人的慾望、大航海時代等。在介紹地球知識、普及科學的同時,也帶我們體驗了一場人類文明的形成之旅。
4、《古老陽光的末日》
搶救地球資源
本書始於描述世界現況:人口成長、資源涸竭,以及我們如何一路破壞我們的「窩」。在此部分,特別重要的是對一個少有人發覺的要素之新洞察:食物和燃料的能量源頭,以及我們正在耗盡這個源頭的證據。我們將談及現況是如何造成的,以及為何明明山雨欲來,很多人卻無所警覺。
5、《所有可能的世界》
地理學思想史
這是一本地理學史和地理思想史的經典著作。作者在書中提供了古代、中世紀以及現代西方主要國家與地區的地理觀念的演變史,並且介紹了它們的地理學與地理學者的概況,有助於讀者對世界范圍的地理學研究和實踐的跨文化理解。
6、《王恩涌文化地理隨筆》
王恩涌先生的這本隨筆集,共收錄隨筆文章76篇,涉及人文地理學、政治地理學和地理教育三個方面。全書以強烈的人本主義思想,從建築、飲食等角度,以小見大,闡釋文化地理學的思想和內容;同時從大的時空尺度上,從人地關系、地緣政治等角度,對文明變遷、大國興衰,以及文化現象如宗教、語言、習俗等等進行分析和解釋。全書有史有識,內容豐富,兼具知識性和可讀性。
7、《大地記》
原作名:LaTerre
《大地記》是一本關於地理學的科普類書籍,由法國科學家法布爾撰寫。全書分25章,講述了我們安居的地球的方方面面,行文生動而又嚴謹:大到從地球的宏觀環境,小到到一塊陸地、一條山脈、一處河流海洋,極地、地心、崩落的山丘,作者皆系統、詳致地講述了相關知識。法布爾的文字歷來通俗易懂而十分有趣,對讀者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大地記》即秉承並凸顯了這樣的風格,是一部難得的科普佳作。
❷ 我想學習歷史和地理,應讀什麼書
我覺得,學習歷史、地理、政治等文科科目,首先不要盲目地去書店裡面選擇一些歷史小說、地理專家著作、以及一些思想較為深奧的政治學著作。
首先,從基礎開始。何為基礎?非常簡單,即為常識理論。常識理論從哪裡來?從教科書裡面來!我知道,一些朋友可能要反駁,說教科書上面的講述太過於單調,而且又極其有限,不像一些課外書,能夠延伸很多方面,讀起來也有趣味,不像教科書那般枯燥。
我想說的是,萬丈高樓平地起。教科書的知識,為最基本、最常識性的!如果連這些知識都不能夠掌握、甚至是拿不下來的話,還談什麼廣泛涉獵呢?走都不會,就想跑了?信然!
把教科書上面的常識性、基本性的東西搞熟練、弄扎實了之後,可以循序漸進地去讀一些著作,看一些專題片。
推薦,《中國通史》、《世界通史》——整個歷史的流程,雖然在教科書裡面已經有所體現,但是這兩本書可以幫助你進一步去加深印象,進一步去挖掘歷史裡面潛在的東西。(你可以在學習教材的同時配套去看這兩部書!)
專家的著作呢,因為都是一家之言,所以要辯證地去看專家的著作。不要偏激!
我推薦,黎東方先生所著的《細說中國歷史》系列,而且還有京華出版社出版的《一口氣讀完中國、世界歷史》系列。
你要是喜歡輕松詼諧的著作呢,不妨就去拜讀袁騰飛先生所著的《歷史是個什麼玩意》系列,我個人很喜歡袁先生的著作。
《百家講壇》、《探索·發現》、《走遍中國》——是學習文科較為優秀的電視節目資源。
另外,政治方面值得一提的就是,必須時刻關注時事政治,不能夠脫離現實去看待政治、談論政治。一些政治學的基本知識點是要明確的!
下面就是地理了。其實地理學可以初分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怎麼說呢,你學習二者,地圖是你必不可少的東西。不論是看經緯線,還是找山脈、河流等等,都是基於地圖的。
將教科書裡面的基本論述搞清楚了之後,我覺得可以憑借自己的興趣趨向來合理地選擇自己涉獵的地方。像我本人就對人文地理感興趣,對於國家人文風情、錦綉山河最為喜愛,但是對於自然地理,我沒有忘記最為基礎的知識點。
其實涉獵人文地理,你可以從旅遊地理類的書籍開始,因為這涉及到一座城市、一個省份地區、甚至是一個國家、一個大洲的知識,非常豐富。
舉例:
介紹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像旅遊地理類的書籍,會告訴你一些重要信息。
宜昌市,位於湖北省的西南部,是全國著名的「水電之都」,也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城市,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有舉世聞名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三國古戰場......
宜昌的氣候......
不一一舉例了!
個人建議,如君見此,覺不妥之處,還請見諒!
❸ 求詳細的中國歷史文化及地理文化的書籍
最值得參考的是《徐霞客游記》,接著《山海經》也可以參考,它不僅僅是一部神話故事! 北魏時酈道元的《水經注》也是本影響極其深遠的綜合地理著作! 雜志的話就《中國國家地理》和《環球人文地理》吧
希望採納
❹ 地理類書籍
1、《房龍地理》
關於世界的故事:黑白插圖版
這是一本關於「人的」地理書。房龍獨到地從地理的角度來講述各國的歷史演變,分析不同人群的性格特徵,闡釋人與地球——我們惟一的、共同的家園——的關系。既然我們的行星「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運轉當中的公司」,生活於其中的人們只有合作——而不僅僅是「拿走」,也不僅僅是「給予」——才能和平而有序。
這可能不算是一本嚴格意義上的地理學著作,但是讀起來卻頗有趣味。
2、《地理學與生活》
原作名:IntroctiontoGeography,11e
相對於其他地理學書籍,本書特別突出了地理學與生活的相關性。對人體有害的天氣現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形態的變化、城市垃圾與危險廢物的處理等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均有涉及。平實、生動的文字與豐富的實例,使本書極具可讀性,讀者通過本書亦會獲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3、《46億年的地球物語》
約翰H.布瑞德雷/
這本書既是一本科普讀物,又是一本文化讀物:它講大氣的運行、地貌的變遷、河流的緣起與影響、海洋、火山、地震、金屬礦物,還講亞里士多德對生命的看法、人類文明的更迭、諾亞的方舟、人的慾望、大航海時代等。在介紹地球知識、普及科學的同時,也帶我們體驗了一場人類文明的形成之旅。
4、《古老陽光的末日》
搶救地球資源
本書始於描述世界現況:人口成長、資源涸竭,以及我們如何一路破壞我們的「窩」。在此部分,特別重要的是對一個少有人發覺的要素之新洞察:食物和燃料的能量源頭,以及我們正在耗盡這個源頭的證據。我們將談及現況是如何造成的,以及為何明明山雨欲來,很多人卻無所警覺。
5、《所有可能的世界》
地理學思想史
這是一本地理學史和地理思想史的經典著作。作者在書中提供了古代、中世紀以及現代西方主要國家與地區的地理觀念的演變史,並且介紹了它們的地理學與地理學者的概況,有助於讀者對世界范圍的地理學研究和實踐的跨文化理解。
6、《王恩涌文化地理隨筆》
王恩涌先生的這本隨筆集,共收錄隨筆文章76篇,涉及人文地理學、政治地理學和地理教育三個方面。全書以強烈的人本主義思想,從建築、飲食等角度,以小見大,闡釋文化地理學的思想和內容;同時從大的時空尺度上,從人地關系、地緣政治等角度,對文明變遷、大國興衰,以及文化現象如宗教、語言、習俗等等進行分析和解釋。全書有史有識,內容豐富,兼具知識性和可讀性。
7、《大地記》
原作名:LaTerre
《大地記》是一本關於地理學的科普類書籍,由法國科學家法布爾撰寫。全書分25章,講述了我們安居的地球的方方面面,行文生動而又嚴謹:大到從地球的宏觀環境,小到到一塊陸地、一條山脈、一處河流海洋,極地、地心、崩落的山丘,作者皆系統、詳致地講述了相關知識。法布爾的文字歷來通俗易懂而十分有趣,對讀者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大地記》即秉承並凸顯了這樣的風格,是一部難得的科普佳作。
8、《地理大發現的故事》
【英】約瑟夫雅各布斯
本書中,作者以時間為軸線,從地理知識的發源地開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人類通過征服、擴張、貿易和溝通交流對地理知識不斷認知的過程。透過地理發現的歷史故事,我們可以了解到地圖和地理知識是如何被人記錄下來的。(好書推薦盡在推薦書:www.tuijianshu.net)
9、《地理學發達史》
英]迪金森[英]霍華士
《地理學發達史》分古代文明中的地理學、希臘的哲學家和史學家、托勒密、歐洲地理學上復興時期的開始、葡萄牙人的海外拓植、德國學派、十九世紀的探險事業和繪畫術、洪堡德和李戴爾、自然地理學的發達、人生地理學的發達、生物地理學的發達、區域地理學的概念等20章。
❺ 關於地理人文的書推薦下
《體國經野——歷代行政區劃》是著名人文地理學家葛劍雄先生主編的《大哉中華——制度文明與中國社會》叢書中的一本,他主編的這套叢書,從「制度」入手,介紹了在疆域、政區、軍事、經濟、政治等方面,影響我國歷史的重大制度設計,詳細講解了每項制度的具體內容、來源、形成、演變、重大人物和事件、對以往和現世的影響等。
在這套叢書中,《體國經野——歷代行政區劃》就是專門介紹我國的歷朝歷代行政區劃制度的。這本書的寫作特點是淺顯易懂、語言流暢、夾敘夾議、故事性強、治學嚴謹。它的內容特點起,分朝代介紹,對每個朝代行政區劃層級、幅員、邊界、行政中心等四個要素進行全面介紹,並分析每一個朝代為什麼要採用那樣的行政區劃制度?期間發生了那些故事?對朝代的興衰有怎樣的影響?等等。
如果你想了解我國的行政區劃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是怎樣一步一步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形態?那就請翻來這本《體國經野——歷代行政區劃》,跟隨作者那縱橫古今、神馳海內的視野,深入淺出、清晰流暢的文筆,對行政區劃進行一次全面了解吧
❻ 有關世界地理文化的書籍有哪些
有關世界地理文化的書籍有:
一、《八十天環游地球》
《八十天環游地球》(Le Tour monde en quatre-vingts jours)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之一。
全書共37章,插圖由Alphonse de Neuville 、Léon Benett繪制。全書於1872年11月6日到同年12月22日發表在《時代》(Le Temps),首次出版於1873年。
二、《中國文化地理》
《中國文化地理》,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的圖書,《中國文化地理》是王會昌編著的一本圖書,該書體系新穎、結構嚴謹、內容豐富、文筆流暢,不僅適合高等院校地理、旅遊專業師生選用,而且對文、理各類專業師生和廣大文化工作者都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
三、《世界文化地理》
本書是為高等院校本科生編寫的通選課教材,也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地理學本科教學的專業教材。本教材的編寫,旨在培養學生用地理學的眼光去觀察和分析世界上文化現象的發生、發展與空間分布的特點。
本書具體內容包括:世界文化地理的基本研究方法,世界文化區的劃分,世界人口分布與人口遷移,農業的起源、傳播與區域差異,城市的起源與擴散,城市形態的區域差異與特點,世界主要語言、宗教、人種的空間分布及其相互關系,地理大發現與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四、《你不可不讀的西方地理故事》
《你不可不讀的西方地理故事》是2009年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文聘元。本書講述了必讀的西方地理故事。
從宇宙到歐美——希臘、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俄羅斯、美國,西方文明的源頭、政治大國、經濟巨人、文化先鋒、軍事領袖,這些頭銜仍不足以概括他們的世界影響力。好奇的眼睛想望一望,西方文明一路走來從歷史到現在的空間大背景是何等壯闊遼遠,又是何等旖旎綺麗。瞧。
五、《國家地理》
《國家地理》是1888年10月美國國家地理協會出版的圖書,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志,雜志每年發行12次,但偶爾有特版發布則不在此限。
《國家地理》封面上的亮黃色邊框以及月桂紋圖樣已經成為象徵,同時這些標識也是國家地理雜志的注冊商標。雜志內容為高質量的關於社會、歷史、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圖片之質量標准也為人們所稱道。這也使得該刊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新聞記者們夢想發布自己照片的地方。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八十天環游地球》
網路—《中國文化地理》
網路—《世界文化地理》
網路—《你不可不讀的西方地理故事》
網路—《國家地理》
❼ 關於地理方面的好書籍
可以看看《中國地理圖鑒》(分中國卷和世界卷),可以了解中國和世界不同地方的文化習俗特色經濟政治地理環境等。也可以看《國家地理雜志》,如果你對天文地理感興趣,可以看《通俗天文學》(可能會涉及到一些物理)
❽ 想了解中國歷代的地理看哪本書
黃岡密碼系列的《高中歷史學習與考試地圖冊》這本書里有歷史上國內外的很多圖,可以清晰的看出歷史上當時的疆域、地名、河流等的名稱。這本書還便宜,用來輔助看歷史書籍足夠了,不用花幾百元買太貴的。
❾ 古代地理書籍
地理志在人文傳統上,它繼承了隋唐圖經地誌的很多體例,政府重文之風蔚然。在科技上,得益於同時出現的活字印刷。這一切都有利於地理志事業的發展,所以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宋版地理志圖籍。
這些古代地理類的書籍在 古籍閣 中差不多都能找到PDF格式電子版,還有很多記載地方誌的古籍很多都記載當地的地理
古代地理書籍推薦如下:
1、《宋史—藝文志》著錄了很多關於全國性的地理總志,據目前的統計來看,有以下這些:《天平寰宇記》樂史、《元豐九域志》王存、《輿地廣記》,北宋歐陽忞,《輿地記勝》王象之、《天下州縣圖》沈括、等等。遺失的包括《皇朝方域志》王希先、《九丘總要》王日休、《歷代疆域圖》吳澥、《輿地要覽》李和、等等。
2、宋代編修圖志之風蔚然,最突出的變化就是政府開始領導此編修工作。根據《五代會要》的記載,早在五代政府開始規定,每到閏年,各州府必須製造圖志以上報上級單位。根據《續資治通鑒長篇——卷十八》來看,這個規定在宋初還在執行。但是到了宋真宗年間,開始規定,每一路將各州編造的圖經,合成該路的總圖,(周期約十年)一並上進。這件事在《宋會要稿——職方》有明確記載。又過了幾年,宋真宗下詔,重修天下圖經,令職方遍牒諸州,每閏年錄進。可見此周期降低為四年,充分表現了在體例方面,在政府的引導下,修圖方式產生了很多變化。體例也更加符合政府的需求。這是宋朝地理志鮮明的特色之一。
3、在此之外,樂史編撰了《太平寰宇記》,他曾經倡導「不下堂而知五土,不出戶而觀萬邦」,值得注意的變化時,他將《天平寰宇記》的體例增加了許多范疇,除了傳統的13項體例外,他還新增加了古跡、題詠、姓氏、人物等方面。《四庫全書提要》中曾說:「體例亦自而大變」。這是宋朝地理志可喜的成就之一。
4、王存編撰的《元豐九域志》,也出現了一些變化,王存的觀點和樂史有一些區別,他更著重於對地理學實用的考察。他將當時各州的的主戶和客戶都進行了記載,並且對各州的物產以及貢品稅賦進行了記錄。我們可以看出,宋朝更開始關注地理上,人的生活狀態,已經在生產生活中所創造出的經濟價值。這些都表明了宋朝人相對前人比較進步的觀念。
5、鄭樵的地理觀也獨具特色,他在《圖譜略》中敘述了歷代制圖的發展。把圖譜和都邑作為獨立的科目來對待。也是宋人對體例的一大創新。
6、宋朝建國之後,由於與遼、金、西夏等國有許多復雜的外交關系,所以每當使節往來的時候,宋朝的官員都會將行程記錄下來,形成獨特的行役記。例如,張逮的《金虜圖經》路振的《乘軺錄》這些都是很實在的考察報告。
7、沈括對地理學的貢獻也很大,他對地理現象的觀察和認識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繪圖的方法和原則提出了地圖模型的原則。對自然經濟地理的的分析都記錄在了其《夢溪筆談》之中。他甚至觀察了古今氣候的變化,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論斷。開啟了在此領域的先河。
8、范成大的成名主要在於其詩其政,但是他曾任職於廣南西道安撫使,並在此期間完成了《桂海虞衡志》,期間對水蝕現象以及喀斯特地貌做了研究,還同時記錄了礦產和植物。這是區域地方地理研究中的一大先河。
❿ 中國地理方面的古書有哪些
中國地理方面的古書有《漢書·地理志》、《水經注》、《夢溪筆談》、《太平寰宇記》、《徐霞客游記》等等。
一、《漢書·地理志》
《漢書·地理志》包括上、下兩分卷,是東漢班固新制的古代歷史地理之傑作。
該書敘述漢以前的地理沿革,著重寫了《禹貢》九州和《周官》九州;接著敘述西漢的地理,以郡國為條,用本文加註的形式,依次寫各郡國及其下屬縣、道、侯國的地理概況,諸如郡縣的民戶、人口,廢置並分更名的歷史,各項特產,都尉、鐵官、鹽官、工官等治所,山川湖澤,關塞要隘,名勝古跡,道路交通,等等。
二、《水經注》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該書所記大小河流有1252條,所記湖泊、沼澤500餘處,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處,伏流有30餘處,瀑布60多處,各種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風災、蝗災、地震等,記載的水災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
記各種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嶺、坂、岡、丘、阜、崮、障、峰、磯、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僅山嶽、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處,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記洞穴達70餘處,植物地理方面記載的植物品種多達140餘種,動物地理方面記載的動物種類超過100種。
三、《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歷史地理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成書於北宋,作者是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
全書有十七目,凡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地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其價值非凡。
四、《太平寰宇記》
《太平寰宇記》是古代中國地理志史,記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圖。廣泛引用歷代史書、地誌、文集、碑刻、詩賦以至仙佛雜記等,計約二百種,且多註明出處,保留了大量珍貴的史料。
《太平寰宇記》作者為北宋地理學家、文學家樂史。《太平寰宇記》撰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76~983)。
五、《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創作的一部散文游記,在原稿的基礎之上,王忠紉手校、季夢良續成稿本,成書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記》是系統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開山之作,同時也描繪了中國大好河山的風景資源,此外優美的文字也使之成為文學佳作,在地理學和文學上都有著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