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孫權具有地理和什麼優勢

孫權具有地理和什麼優勢

發布時間:2022-05-10 15:19:06

❶ 因能守成故而令其嗣位的孫權,展現出了哪些政治軍事才能

孫策彌留的時候,還有個兒子叫孫紹。不僅如此,孫策那時候,有三個弟弟,孫權也不是三個弟弟中最得孫策青睞的。那時的孫策必須從三個弟弟之中選擇一人繼承孫策之位。孫匡年齡太小,又與曹氏結親,顯然不適合做江東之主。孫翊驍悍果烈,有兄孫策之風采,看來是最佳的繼承人選。而且孫策本人也對孫翊這個弟弟格外青睞,寄予厚望。孫權也不錯,很早就隨兄長左右,性格比較溫和,也頗得孫策欣賞。另外,孫權的優勢是年齡在兄弟之中最長,相對最成熟。按照傳統,庶生子孫朗是不參與繼承的。

那為什麼會選孫權呢?孫策臨終時,遺令孫權繼承他,“呼權佩印綬,謂曰:舉江東之眾,決機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因命張昭等人,好好輔助孫權。孫權此前曾經擔遷過陽羨(江蘇宜興)長、奉義校尉等職,又普隨孫策進攻劉勛、黃祖。策既死,權繼立。

由此看來,孫策選擇二弟孫權作為自己的繼承人,是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孫策之所以選擇成熟穩健的二弟孫權接班,主要是看重孫權的個性與父親和自己有明顯不同。孫策認為,惟有孫權才能避免孫氏家族悲劇重演。性格決定命運。而性格是難以改變的。孫堅、孫策父子英年早逝的悲劇,都與其個性密切相關。當年,因為勇猛而輕躁,孫堅在荊州與劉表的戰事中陷入埋伏,身死峴山。孫權個性沉穩,再加上年齡的優勢,就使其成為駕馭江東的最佳人選。

孫權何以能迅速穩定局面?

這時雖有江東六郡之地,但深險之處,多為山越所佔,末盡從命。部下也各懷彼此,去就未定,這正如《三國志·孫權傳》所說:“是時惟有會稽、吳郡、丹陽、像章、廬陵,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而天下英豪,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張昭、周瑜等,謂權可與共成業,故委心而服事焉”。

孫權

吳黃龍元年、魏太和三年(229年),孫權稱帝,以建業為都城,改元黃龍。就在這一年,孫吳與蜀漢訂立盟約,中分天下,豫、青、徐、幽屬吳,兗、冀、並、涼屬蜀,司州則以函谷關為界對分之。《三國志·孫權傳》並載盟約內容,略引如下:“自今日漢吳既盟之後,戮力一心,同討魏賊,救危恤患,分災共慶,好惡齊之,無或攜貳。若有害漢,則吳伐之;若有害吳,則漢伐之。各守分土無相侵犯,傳之後葉,克終若始。”

由於孫吳既已全據長江中下游之險,形勢穩定,故又聯蜀拒魏,並且正式稱帝改元。三國當中,孫吳稱帝最晚,但從割據江東起計算,卻是歷時最久的。

孫權在位時,還有一件重要措施,即進一步加強大陸和台灣的聯系。台灣當時稱為夷洲,漢代時就和會稽郡人有來往,三國時也常有人“至會稽貨布,會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遭風流移至亶洲者”。

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得夷洲數人還”,據沈瑩《臨海水土志》所載,夷洲在臨海東南,去郡二千里,地無霜雪,土地肥沃,既產五穀,又多魚肉。可見大陸和台灣互機了解情況,來往甚密,孫權進兵台灣後,關系就更密切了。

孫權死後,兒子孫亮、孫休,僅能保據江東。傳至孫子孫皓,暴虐無道,社會矛盾激化。晉太康元年(280年),被西晉所滅。從孫權黃武元年起算孫吳共經五十九年。

❷ 孫權得天下靠什麼

孫權其實什麼背景也沒有,他是靠繼承遺產得的王位,與其他兩個統治者相比,他最為寒酸,因為曹操曾經是朝廷里的高官;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玄孫,大漢皇叔.這兩個人都比孫權有來頭,而且王位傳到孫權的手裡其實已經是第三傳位了說起來孫權應該叫曹操和劉備叔叔,因為他爸爸孫堅得到了傳國玉璽之後逃離了袁紹討伐董卓的隊伍,自立為王,不過從歷史上看還不是,但是我們已經可以認為孫堅已經稱王了.後來孫堅被亂箭射死,孫權的哥哥孫策繼位,綽號小霸王,他基本平定了長江以南的一部分地區,基本上就是後來吳國佔領的地區.再後來,孫策又死了,王位這才傳到孫權手上,我記得那一回回名的後半句叫"碧眼兒坐領東江"
然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東吳從來不缺大將,不像蜀國似的,到最後就剩下一個姜維.東吳就不同了,從四個大都督就可以看出來,且不說周瑜和魯肅,後面的呂蒙就殺了關羽,陸遜還火燒七百里連營.我們用蜀國來比較,一開始劉備、關羽、張飛在虎牢關之後開辟了自己的地盤,諸葛亮到蜀國後蜀國又一度強大,後來諸葛亮死後蜀國立刻衰敗了,蜀國的發展使這樣的:中——強——弱——衰,而吳國卻是這樣:中——中上——強(時間較短)——中(時間較長)——衰(西晉時期,公元280年)雖然沒有蜀國的大起大落,但是它一直保持在平穩水平上,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吳國不缺大將,而且這些大將是一代比一代有作為。

❸ 孫權的戰爭優勢

孫權繼承父兄基業根基穩固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一書,對吳主孫權形象的描繪比起曹操和劉備來著墨少了很多,但仍然可以看出來,孫權是一個慎重、果斷、明於決策、知人善任的英明之主。

體恤將士換來忠心效命

孫權對部下關懷備至。據史記載,有部下患病時,孫權經常勤加撫慰,使將士們深為感激。如呂蒙病重時,他親自監護;朱然生病時,他送醫送葯。

對於將領的過失,他也能寬容,因其如此恤下,將士也願意捨命相報。濡須之戰,孫權被曹操軍重重圍困,情勢相當危急。周泰得知,當即挺身殺入尋見孫權,幾乎冒著敵人弓弩,左右遮護孫權,身受數十處傷,箭透重鎧,終於救回孫權。

孫權專門設宴款待周泰,待其以骨肉之恩,委以重任,還以青羅傘賜之,令出入張蓋,以為顯耀。為了讓其將士心服口服,孫權在宴會上親自把盞,撫其背,淚流滿面,「卿兩番相救,不惜性命,被槍數十,膚如刻畫,孤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卿乃孤之功臣,孤當與卿共榮辱、同休戚也。」並讓周泰解衣給眾將細看:皮肉肌膚,如同刀剜,盤根遍體。孫權手指其痕,一一問之。周泰具言戰斗被傷之狀。一處傷令吃一觥酒。是日,周泰大醉。

由於孫權體恤將士,將士盡忠報主,君臣得以休戚與共。終孫權之世,東吳安如磐石。

外交才能遠勝蜀主劉備

在三國之間的斗爭中,孫權顯示了他獨特的外交才能,在這方面,他比劉備強得多。

孫權對外斗爭的策略,是以國家利益為轉移的,有利則與之聯合,有害則與之絕。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政治斗爭發展到白熱化就將訴諸戰爭。而戰爭不能解決問題時,採取政治手段卻可能如願以償。孫權懂得兩者之間的關系,他進行戰爭,往往是政治、軍事雙管齊下。

在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形勢下,「一擊二」是被動的、極其不利的,如能聯二擊一,自己就可處於優勢。不然,使一中立,以一擊一,也不致使自己置於孤立的境地。孫權正是這一位善於「以二擊一」的明主,在對戰爭形勢的判斷上,可以說從未犯過錯誤。如赤壁之戰聯劉護曹,荊州之戰與曹魏聯合擊關羽,夷陵之戰中爭取曹魏中立以拒蜀,因而都取得大勝。

與之相反,關羽死後,劉備在這個極不恰當的時機發動一場錯誤的戰爭,使得蜀漢從此一蹶不振,白白斷送了自己的江山。



❹ 處於劣勢的孫權,為何能在赤壁之戰中擊敗了曹操

處於劣勢的孫權,為何能在赤壁之戰中擊敗了曹操?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公元208年)發生的這場戰爭,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長江流域發生的大規模河流作戰,一舉建立了三種政治格局。 曹操、孫權、劉備三者在赤壁戰場的戰略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智慧的全面展示,三十六計的戰略戰略,可以說是活用於戰爭各個階段,加入了四大名著之一。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為什麼能打敗曹操?

曹操有西涼之患。 換句話說,孫權和劉備,是他最後應該對付的人。 不是一開始就面對的,只有在解決馬騰和西涼勢力之後,曹操才能把所有兵力都放在孫權和劉備身上。

曹操擁有的兵馬。 基本上投降了,但他自己以前奪回的冀州兵和黃巾精銳一個也沒帶走。 看來他把這幾十萬精銳留在了後方以防西涼軍的襲擊。

❺ 孫權成就東吳霸業依靠他自身的優勢有哪些

首先,父兄創下的基業穩固,虎踞江東,佔了地利,其次,東吳賢臣良將極多,孫權也是一個求才若渴的人,東吳本身有才能的人就多,名聲在外的人他都用了。另外他有自己的眼光,有野心,赤壁之戰沒有投降曹操就是例子,孫權也是有膽識的人,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曹操對他的評價,最後三分天下這些就成了他的優勢

❻ 相比曹操和劉備,孫權是否只是一個守成之主

相比於曹操和劉備而言,孫權並不能稱之為守成之主,這是因為孫權之所以沒有頻繁的進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受制於東吳的氏族影響。在三國鼎立的時期,孫權所佔據的江東位置是擁有非常良好的地理優勢。但是在東吳的歷史當中,進攻基本上沒有成功過,但是守城卻基本上沒有失敗過。孫權曾經多次進攻曹魏重鎮合肥,並且以優勢兵力碾壓了合肥的守軍都沒能夠拿下這一座城池,這也是後人對於孫權的指揮能力詬病的一大原因。不過東吳之所以能夠在如此多的防守戰役當中打勝,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東吳氏族對於戰爭的動力是不一樣的。

不過無可否認,東吳在孫權時期仍然是非常強盛的,能夠和其他國家相抗衡。

❼ 曹丕為統一南方而三征孫權,為何都失敗了

曹丕為統一南方而三征孫權,但是都失敗了,歸結三次的原因,除了第一次是由於兵敗後受到疾病的影響外,其他兩次都是因為東吳的孫權所處地理位置比較有優勢。

曹丕在剛剛當上皇帝的時候,可謂是雄心勃勃,大展身手,他選拔良才據為己用。面對領土的擴張,他想完成統一,滅掉與自己相抗衡的兩個國家,其中就包括吳國。

第三次是因為他帥重病攻打吳國時,走到長江時,發現吳國不但有重兵看守,而且當時天氣嚴寒,河流都結了冰,船隻不能開行,曹丕面對這個也無可奈何,所以又退兵。

回去後不久,曹丕就去世了,所以曹丕三次攻打孫權失敗,主要是孫權佔有先天的地理優勢,且善於利用地理優勢布兵。

❽ 三國時期孫權的優勢,孫權是否有能力做三國霸主

霸主。春秋的五霸都算霸主的話,孫權就必須是。

從底盤上來說,孫權占據中國四分之一地域,大約七分之一人口,外聯日本海域(當時沒有民族仇恨,當然了,日本女皇當時是像曹操進貢的,2不相幫吧),出海能貿易夷州(現在的台灣),外能定邊疆,內能清理強盜(參考黃蓋傳等列傳),御下能除舊恨(凌統&甘寧)。

孫權繼承父兄基業,年紀輕輕射虎親為代表其人有勇氣,赤壁挑戰曹操代表其人有野心,任用周瑜、魯肅(周瑜介紹)、呂蒙(孫權自己從軍中相中,周瑜帶起來成的名將)、陸遜(闞澤推薦)證明其人會用人,都督領軍時自己領軍坐鎮後方證明其人信用人,與諸葛亮聯盟後親自領軍出戰合肥證明其人外交方面對友的「義氣」,與曹丕暫時結盟以奪荊州證明其人有君子能屈能伸的度量。

孫權,能安邦,能凝聚手下的實力,個人有勇氣,野心,會用人,能信人,善外交,有度量。能不算霸主么?

回復:嗜血戰殤
晚年的孫權的確猜忌他人(坑殺陸遜,啟用大庸才顧雍為相是權力自保而已),劉邦、毛澤東也是如此,地位高了,但是兵權不到,三國往前的時代將相倒戈不在少數,君權殺功臣都不是少數,這個不能說這個領袖只相信他自己而不相信其他人。以上,不能說孫權沒有當霸主的實力,我反而覺得這是霸主的通病

❾ 《隆中對》

曹操占天時,兵多將廣
孫權佔地利,長江天險
劉備占人和,名正言順

❿ 活的最久的孫權為何沒有統一三國

一、經濟上,三國時期南方開發程度較差,無論是經濟、所管轄的百姓數以及城池的密集程度都不及北方。這就導致地圖上孫權佔了一大堆地盤,真實實力還是比較差的。

綜上所述:吳國一無人才;二無實力;三無地理位置優勢;四孫權自身昏庸,自然無法一統天下。

閱讀全文

與孫權具有地理和什麼優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