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理中怎樣分辨山脊(谷)和陡坡(緩坡)那是
1.等高線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2.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緩坡;
3.等高線間隔均勻,表示上下坡度均勻一致,是均勻坡;
4.自下而上,等高線由密而疏,表示山下部坡較陡,山上部坡漸緩,是凸形坡;
5.自下而上,等高線由疏而密,表示山下部坡較緩,山上部坡較陡,是凹形坡.
①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
②盆地或窪地: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 (如果沒有數值注記,可根據示坡線來判斷:(示坡線——為垂直於等高線的短線)
③山脊: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等高線從高往低突,就是山脊.
④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等高線從低往高突,就是山谷.
⑤鞍部:正對的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
❷ 初一地理怎樣分辨地形類型如山脊、山谷、鞍部、山峰等...
山脊、山谷、鞍部等是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地形。
等高線地形圖所表示的地理范圍比較小。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地形類型有:陡坡、緩坡、山谷、山脊、山地、盆地、陡崖、鞍部等八種。
如果是大范圍的地形圖則屬於世界五大地形:山地、盆地、高原、平原、丘陵。
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地形判讀:——結合插圖理解吧
1.等高線的疏密與坡度:
等高線之間的疏密可以表示坡
度的陡緩,稀疏處坡度緩(水平距離大),上山、開地、建築易,河流緩;密集處坡度大(水平距離小),上山、建築、開地難河流急。如圖中甲線路坡度緩,上山頂容易;乙線路坡度陡,上山頂難。
2.等高線與山地和盆地:這兩種地形的等高線都成
閉合的不規則的圈,等高線數字內高外低的是山地,中間的黑色三角形是山頂;等高線數字內低外高的是盆地(窪地)。
3.等高線與山脊和山谷: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只有山谷處才可能有小溪。
4.等高線與鞍部:等高線兩邊高且有山頂,中間等高線相通的低的部分是鞍部。
5.等高線與陡崖:2條或2條以上的等高線重合處就是陡崖。圖中b處就是陡崖。
陡崖高度(一般是相對高度)的計算:
陡崖高度=(重疊的等高線條數±1)×等高距
註:有「以下」「不高於」字樣的是算陡崖最高高度則+;有「以上」「不低於」字樣的是算陡崖最低高度則-。最高高度>陡崖高度≥最低高度
6.等高線地形圖順口溜:閉合山頂或盆地,低脊高谷鞍部通,陡崖等高線重疊,河流只在山谷中,線稀坡緩上山易,密集坡陡攀山難。地形剖面最直觀,分層設色一目瞭然。
二.五大地形的特徵
(1)高原:海拔1000米上,幅員遼闊,地面坦盪(但不如平原平坦),或起伏較大,邊緣陡峭。
(2)平原:海拔200米下,幅員遼闊,地面坦盪或起伏不大,一望無際。
(3)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相對高度大,坡度陡峭,形成座座山頭,延綿的山峰形成的帶狀山脈。
(4)丘陵:海拔500米以下,有座座山頭,相對高度不大,坡度較緩,山間多有平壩河谷相間。
(5)盆地:四周有高山或高原環繞,中間低。
❸ 地理:怎樣分清楚五種基本地形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山地:是地表五種基本形態的一種,是陸地表面具有較大高度和坡度的隆起的地形區,高度在海拔500米以上。它由山頂、山坡、山麓三個要素組成。它以較小的峰頂面積區別於高原,又以較大的高度區別於丘陵。
山區:人們習慣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區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統稱為山區。
海拔 相對高度 頂部形狀 坡度山地 較高>500米 較大 尖銳 陡
丘陵 較低 較小<100米 渾圓 緩
❹ 地理:地形形態的種類(如山脊、山頂……)
五大地形類型: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上的主要地形種類:山脊、山頂、盆地、窪地、山谷、鞍部、緩坡、陡坡、陡崖、峽谷等。
❺ 初一地理知識
1.山丘和窪地 (盆地)
示坡線是垂直於等高線的短線,用以指示坡度下降的方向。示坡線從內圈指向外圈,說明中間高,四周低,為山丘。示坡線從外圈指向內圈,說明四周高,中間低,故為窪地。
2.山脊和山谷
山脊是沿著一個方向延伸的高地。山脊的最高棱線稱為山脊線。山脊等高線表現為一組凸向低處的曲線。
山谷是沿著一個方向延伸的窪地,位於兩山脊之間。貫穿山谷最低點的連線稱為山谷線。山谷等高線表現為一組凸向高處的曲線。
山脊附近的雨水必然以山脊線為分界線,分別流向山脊的兩側,因此,山脊又稱分水線。而在山谷中,雨水必然由兩側山坡流向谷底,向山谷線匯集,因此,山谷線又稱集水線。
3.鞍部
鞍部是相鄰兩山頭之間呈馬鞍形的低凹部位。鞍部往往是山區道路通過的地方,也是兩個山脊與兩個山谷會合的地方。鞍部等高線的特點是在一圈大的閉合曲線內,套有兩組小的閉合曲線。
4.陡崖和懸崖
陡崖是坡度在70。以上的陡峭崖壁,有石質和土質之分。
懸崖是上部突出,下部凹進的陡崖,這種地貌的等高線出現相交。俯視時隱蔽的等高線用虛線表示。
❻ 地理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的高度怎麼劃分
平原:200米以下
高原:500米以上
丘陵:500米以下
山地:500米以上
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比較完整的大片高地.
盆地是低於周圍山地相對凹下的地表形態.
山地海拔高度不超過500米,相對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地勢起伏,坡度和緩,稱之為丘陵.
平原是地勢低平坦盪、面積遼闊廣大的陸地.根據平原的高度,把海拔0-200米的稱為低平原,平原是地勢低平坦盪、面積遼闊廣大的陸地.根據平原的高度,把海拔0-200米的稱為低平原,海拔200-500米(或600米)的平原稱為高平原
山地的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險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並且沿著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長,這樣的山地就是山脈.因此山脈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
希望可以幫到你!
❼ 窪地 低地 高地 山谷 河谷 沼澤的具體解釋
窪地
指近似封閉的比周圍地面低窪的地形。有兩種情況:(1)指陸地上的局部低窪部分。窪地因排水不良,中心部分常積水成湖泊、沼澤或鹽沼。(2)指位於海平面以下的內陸盆地。如我國新疆吐魯番盆地,最低處在海平面以下154米,整個盆地有4050平方公里低於海平面,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內陸窪地之一。這種窪地一般位於新生代的拗陷帶上,因處於內陸地區,因此乾燥剝蝕作用很強
低地
指平均海拔低於海平面的地方。吐魯番盆地就是著名的低地
一、高地有兩個定義:
1、地理上的定義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帶(丘陵、山地等)均可統稱為高地,判別條件只有海拔高度。
2、軍事上的定義是指一塊比周圍地勢高的地帶,也就是突起的一塊,這時,高地並不是以其相對於周圍地帶的突起高度命名,而是以其海拔高度(以海平面為准)命名,例如朝鮮半島上甘嶺地區東西兩個高地海拔597.9米和537.7米,故分別稱為597.9高地和537.7高地,黃繼光烈士就是在進攻597.9高地的戰斗中犧牲的。
山谷
等高線凸向高處山谷連線;山脊之間低窪部分;山谷線也叫集水線。
河谷
river valley
河水所流經的帶狀延伸的凹地。河谷內包 括了各種類型的河谷地貌。從河谷橫剖面看,可分為谷底和谷坡兩部分。谷底包括河床、河漫灘;谷坡是河谷兩側的岸坡,常有河流階地發育。谷坡與谷底的交界處稱谷坡麓,谷坡與原始山坡或地面的交界處,稱為谷肩或谷緣。從縱剖面看,上遊河谷狹窄多瀑布,中游展寬,發育河漫灘、階地,下遊河床坡度較小,多形成曲流和汊河,河口形成三角洲或三角灣。河谷是在流水侵蝕作用下形成與發展的:水流攜帶泥沙侵蝕使河谷下切;水流的側蝕使谷坡剝蝕後退,包括谷坡上的片蝕、溝蝕、塊體崩落;溯源侵蝕使河谷向上延伸,加長河谷。3類侵蝕方式經常同時進行,只是不同時間、地段各有所不同。河谷的發育受到氣候與構造的影響。一般河谷形態類型有:隘谷、峽谷、寬谷、復式河谷。與岩層產狀關系可分為順向河谷、次成谷、逆向谷、偶向谷。其他還有縱谷、橫谷的地質構造分類,幼年穀、壯年穀、老年穀的侵蝕輪回分類,以及古河谷、谷中谷等。
沼澤
沼澤是指地表過濕、生長著沼澤植物、並有泥炭形成和堆積的地區。沼澤物質中,水佔85%~95%,干物質?穴主要指泥炭?雪佔5%~10%。全球沼澤面積約有11220萬公頃,約占陸地面積的0.8%。
沼澤的形成,主要取決於水熱狀況和地貌。其中,水分條件是沼澤形成的主導因素,因為過濕的地表才能引起喜濕植物的侵入,從而導致土壤通氣狀況的變化,並在生物作用下產生泥炭的堆積。沼澤的形成可以分為水體沼澤化和陸地沼澤化。
在氣候濕潤的地區,河水挾帶著大量泥沙流入湖泊。在湖邊或河口地區,由於水面突然變寬,水流速度突然減慢,泥沙在湖邊沉積下來,形成淺灘,一部分細小的物質隨著水流漂到湖泊開闊的地方,沉澱到湖底。這樣年深日久,就使湖泊變得越來越淺。隨著湖水深淺的不同,各種水生植物逐漸繁殖起來。這些植物不斷生長、死亡,大量腐爛植物的殘體不斷在湖底堆積,逐漸形成泥炭。隨著湖底的逐漸淤淺,又有新的植物出現,並從四周向湖心發展,使湖泊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淺。當湖泊中的沉澱物增大到一定限度時,原來水面寬廣的湖泊就變成淺水汪汪、水草叢生的沼澤了。這是水體沼澤化。
有些高原、高山地區,由於冬季地面積雪,到次年春夏季節冰雪融水,地面積水,短草和苔蘚植物雜生,也可形成沼澤。
❽ 初中地理如何區分5種地形類型
1、平原:地面平坦,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2、高原: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盪,邊緣陡峻。
3、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注意區分2和3)
4、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5、盆地:周圍高,中間低,沒海拔要求。
❾ 什麼是窪地,怎樣判斷它(高中地理)
應該說的是在等高線圖上的判斷吧。
所謂窪地,顧名思義,就是地勢較低的地方。在等高線圖上,曲線閉合,中部等高線數值小(中部低),四周等高線數值大(四周高)的地方,中部即為窪地。但是窪地有有別於盆地(盆地也是中部低四周高),窪地中部與四周的海拔差距一般小於20m,盆地則可以大得多。
❿ 請問一下幾個地理題,關於等高線的問題,能幫我把,怎麼分辨山脊山谷,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再請看下面
平原:等高線非常稀疏或幾乎沒有,無閉合區或閉合區極少,一般海拔200米以下,地形圖上一般用成片的深綠色或淺綠色表示。 (華北平原額。)
丘陵:等高線散布眾多,閉合區內圈數層級少,一般海拔500米以下,相對高度小於100米,地形圖上一般用黃綠色、淡綠色、綠色間雜表示。(江南丘陵)
山地:等高線多而密集,閉合區內圈數層級多,一般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於100米,地形圖上一般用黃色、棕黃色、深黃色等多層次間雜表示,也可以有淺綠色、綠色等狹長的河谷盆地間雜。(橫斷山脈)
高原:等高線稀疏,但與平原或山地相交的邊緣十分密集,一般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度較小,地形圖上一般用成片的黃色或棕黃色表示。 (黃土高原)
適合攀岩的 肯定是 陡崖
河流 一般是 山谷 等高線 向 高出凸 流下去。
修公路一般是 等高線 比較疏散 (坡度小 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