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中的陡崖
陡崖,陡峭的山崖。陡崖的地形特徵近似於垂直的山坡。在數學上作為一個專業的數學用語。是五種基本地形特徵之一。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看就是多條等高線重合在一起的地方。
河流流到陡崖處,可以形成壯觀的瀑布。陡崖處地形坡度很大,不利於建設交通線,而且這些地方容易發生滑坡等地質災害。因此陡崖底部也不宜居住。人們需要盡量保護好陡崖處的植被,必要時建設護坡工程。
2. 怎樣分地理中的 山頂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要看等高線的分布情況,如果等高線有外到內逐漸減少的,那個就是山谷
如果等高線由外到內逐漸增加的,就是山頂
鞍部,就是有兩個連著的山頂的
陡崖最好判斷了,有等高線重疊的就是陡崖了。
3. 如何辨認地理中的陡崖
陡崖在等高線地形圖里都是這樣的(如圖)就是說很多的等高線在這里相交(注意,一般情況下,等值線是不能相交的)陡崖由於幾乎垂直於地面比如崖頂是400M而底部是0M這里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就只能將400M300M200M100M0M的等高線相交才能表示陡崖(等高距如果是100M的話)
4. 高中地理中懸崖,陡崖,峭壁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懸崖是角度垂直或接近角度垂直的暴露岩石,是一種被侵蝕、風化的地形。懸崖常見於海岸、河岸、山區、斷崖(escarpment)里,瀑布的支流常常流經。懸崖的地質多屬火成岩(如:花崗岩、玄武岩)。
基於懸崖的形狀結構,懸崖上的斜坡都有碎石(scree),附近有大量岩屋(rock shelters)。有時懸崖在山脊之末逐漸消失,留下一列岩石。因為沒有明確定義指明超過哪個角度才算懸崖,故難以列出世上「所有」的懸崖。
現時地球上最長的完全垂直懸崖位於加拿大巴芬島芒特索爾(Mount Thor),有1250米長;最長的接近垂直懸崖(也就是最長的懸崖)位於巴基斯坦的Trango Towers,有1340米長。海里最長的懸崖位於美國夏威夷莫洛凱島卡拉帕帕村旁邊,長1010米。
陡崖是坡度在70°以上的陡峭崖壁,有石質和土質之分。如果用等高線表示,將是非常密集或重合為一條線,因此採用陡崖符號來表示,如圖a、b所示。
懸崖是上部突出、下部凹進的陡崖。懸崖上部的等高線投影到水平面時,與下部的等高線相交,下部凹進的等高線部分用虛線表示。
峭壁:陡直的山崖。
5. 怎樣通過等高線辨認山頂 鞍部 山脊 山谷 陡崖
山頂:是一段閉合的曲線,從內到外數字依次遞減。
鞍部:是兩個山峰間的地方,簡單說就是兩個山峰被同一條閉合曲線圍住中間空白的地方。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合在一起的地方就是陡崖或懸崖。
(5)地理怎麼分辨陡崖擴展閱讀:
等高線特徵:
1、位於同一等高線上的地面點,海拔高度相同。但海拔高度相同的點不一定位於同一條等高線上。(如右圖40m的等高線)
2、在同一幅圖內,除了陡崖以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線不能相交。
3、在圖廓內相鄰等高線的高差一般是相同的,因此地面坡度與等高線之間的等高線平距成反比,等高線平距愈小,等高線排列越密,說明地面坡度越大;等高線平距愈大,等高線排列越稀,則說明地面坡度愈小。
4、等高線是一條閉合的曲線,如果不能在同一幅內閉合,則必在相鄰或者其他圖幅內閉合。
5、等高線經過山脊或山谷時改變方向,因此,山脊線或者山谷線應垂直於等高線轉折點處的切線,即等高線與山脊線或者山谷線正交。
6. 如何辨別地理的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山頂就是一座山最高的地方,一般圖里會有一個三角形來表示,另外你會發現山頂處等高線是封閉的圓圈。鞍部:兩山中間比較平緩的地方。(其實想想駱駝就知道了,凸起的兩個點就是山頂,凹下的就是鞍部)陡崖:也稱斷崖。近於垂直的山坡。(懸崖絕壁)在地形圖上看就是N條等高線重合在一起。(也就是一條線上有很多短短打橫的線的那裡)
山谷:兩山之間狹窄低凹的地方山脊:等高線 由高處向低處凸出的是山脊。
在地形圖上分辨山谷山脊的頂好方法:用尺子(一開始用後來熟了瞄一眼就知道了)放在凸起或凹下的等高線上的點上。發現點處等高線比兩旁高的是山脊,比兩旁低的是山谷。其實不難的,地理是很有趣的!!不懂可以來找我哦,無限歡迎!!專家神馬大神的就肯定不是,我就班裡小小的一個地理科代。不要嫌棄哦。嘻嘻~很高興能為你解答。qq:420253723如果真找我問問題要註明哦~
7. 如何區分地理山脊 山谷 山頂 盆地 陡崖 鞍部 初二等高線地形圖 簡單點 謝謝 請教地理高手
4、如圖中C外所示,只要看到有這種鋸齒的,就是陡崖
就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8. 如何辨別地理的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思路分析]
地貌的一般特點是:山地高,平地低;山頂高,鞍部低;山背高,山谷低;山脊高,山腳低。識別出地貌的各種基本形態,結合具體運動路線,地形起伏則一目瞭然。
[解題過程]
山的最高部位叫山頂。山頂依其形狀可分為尖頂、圓頂和平頂。圖上表示山頂的等高線是一個小環圈,環圈外通常繪有示坡線。
山頂與凹地
比周圍地面低下,且經常無水的低地,叫凹地。大面積的低地稱盆地,小面積的低地稱凹(窪)地。圖上表示凹地的等高線是用一個或數個小環圈,並在環圈內繪有示坡線。
②山背、山谷
山背,是從山頂到山腳的凸起部分。圖上表示山背的等高線以山頂為准,等高線向外凸出,各等高線凸出部分頂點的連線,就是分水線。
山背和山谷
山谷,是相鄰山背、山脊之間的低凹部分。圖上表示山谷的等高線以山頂或鞍部為准,等高線向里凹入(或向高處凸出),各等高線凹入部分頂點的連線,就是合水線。
③鞍部、山脊
鞍部,是相連兩山頂間的凹下部分,其形如馬鞍狀,故稱鞍部。圖上是用一對表示山背的等高線和一對表示山谷的等高線顯示的。
山脊,是由數個山頂、山背、鞍部相連所形成凸棱部分。山脊的最高棱線叫山脊線。
④斜面
從山頂到山腳的傾斜面叫斜面,也叫斜坡或山坡。在地圖上明確斜面的具體形狀,對定向越野有一定價值。斜面按其形狀可分為:
1)等齊斜面。實地坡度基本一致的斜面叫等齊斜面,全部斜面均可通視。地圖上,從山頂到山腳,間隔基本相等的一組等高線,表示為等齊斜面。
(2)凸形斜面。實地坡度為上緩下陡的斜面叫凸形斜面,部分地段不能通視。地圖上,從山頂到山腳,間隔為上面稀、下面密的一組等高線,表示為凸形斜面。
(3)凹形斜面。實地坡度為上陡下緩的斜面叫凹形斜面,全部斜面均可通視。地圖上,從山頂到山腳,間隔為上面密、下面稀的一組等高線,表示為凹形斜面。
(4)波狀斜面。實地坡度交*變換、陡緩不一、成波狀形的不規則斜面叫波狀斜面,若乾地段不能通視。地圖上,表示該狀斜面的等高線間隔稀密不均,沒有規律。
3、圖上起伏的判定
判定起伏就是在地圖上判定哪是上坡,哪是下坡,哪是平地。判定起伏時,首先要對判定區域進行總的地勢分析,在該區域內,找出明顯的山頂,分析山頂間的聯系,找出山脊以及主要分水線、合水線的走向,然後結合河流、溪溝的具體位置,判定出總的升降方向。總的地勢分析之後,進行具體分析時要注意基本一點,即在地圖上,凡屬運動路線與某條等高線近似平行是平路外,其它現象(與某條等高線越來越近或越來越遠或相交)則不是上坡就是下坡。具體分析時,還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②根據示坡線判定
示坡線與等高線連接的一端為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
③根據河流符號判定
當一組等高線在河流一側,*近河流的等高線低,遠離河流的等高線高,即當離開河流一側作橫方向運動或成一定角度運動時,就是上坡,相反方向運動時則是下坡。當一組等高線橫穿河流,上游等高線高,下游等高線低。
9. 地理中等高線的山脊,山谷,鞍部,陡崖怎麼看
要看
等高線
的分布情況,如果等高線有外到內逐漸減少的,那個就是山谷
如果等高線由外到內逐漸增加的,就是山頂
鞍部
,就是有兩個連著的山頂的
陡崖最好判斷了,有等高線重疊的就是陡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