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解決選舉地理中的問題

如何解決選舉地理中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2-05-11 15:01:24

㈠ 如何分析地理中的選址問題主要有幾大類

考試里一般需要考慮自然與經濟因素
比如,
(1)運河可以從 地質環境(考慮土質情況,避開斷層等),經濟因素(促進沿線城鎮發展,溝通更多的城鎮等),工程難度,成本

(2)鐵路 避開斷層,少穿過農田,還有城市依託,帶動沿線經濟噪音等。 隧道最好建在背斜處。天氣情況可以考慮
(3)水庫 1. 要考慮移民問題,2.區域內必須有一個可供儲水的盆地或窪地,這種地形的等高線呈口袋型,「袋大」腹地寬闊,庫容量大; 3.大壩應建在等高線近於閉合地段以及峽谷最窄處,以減少工程量,節省投資,確保大壩安全。

具體題目要具體考慮,根據實際情況。答案里總有不是套路的一兩點,要好好考慮

㈡ 解決地理問題

  1. 根據地圖上方兩條經線的度數,計算出圖中每條經線間相差多少經度。


    圖中上面是南極,所以丙在乙南方。

    圖中左東右西,丙在乙西方,綜上,西南方。

    赤道上,每隔1經度,距離111千米,圖中乙、丁隔20°,距離2220千米。

    地球自傳相同的角度,越靠近赤道線速度越大,所以乙最大。

    緯度小於23°26分的屬於熱帶,排除甲。西半球是20°W以西,到東經160°。圖中左東右西,只有丙在西半球。

    ㈢ 關於美國選舉制度中競選的問題

    在美國,選舉被認為是公民定期對政府政策進行復決,對政績和官員的表現進行估價和考核,從而決定政府的更迭和官員的去留。選舉是公民管理國事和監督政府的最重要的手段。選舉是政府和執政者的合法性的唯一根據。因此,選舉制度是美國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選舉是美國最重要的政治景觀之一。
    一、總統選舉
    (一)程序

    總統選舉的基本過程包括提名候選人、競選、投票、當選。

    總的來說,總統選舉分為五個階段:一是預選階段;二是代表大會階段;三是正式展開競選活動階段;四是投票階段;五是選舉人團投票選舉階段。其中第一、二階段可合稱為「總統候選人爭取提名階段」,這一階段也可稱為黨內角逐階段,主要目的是先對想競爭總統職位的候選人進行過濾、篩選,「提名」(實際上是選出)代表政黨進行正式參選的總統候選人;第三、四階段可稱為「正式選舉階段」,這一階段也可稱為兩黨候選人之間的競爭階段,競爭的目的是使黨的候選人贏得多數票;第五階段即選舉人團投票選出總統,這一階段是「選舉結果的決定性階段」,一般情況下它只是確認選舉投票的結果。如果選舉結果出現僵局或糾紛,則要啟動相應的憲法程序,由國會或者聯邦最高法院來決定誰是總統。

    美國實行的是間接選舉制。從法律上講,總統與副總統是由選舉團選舉出的,在大選投票時,選民名義上是決定了總統選舉團的成員,即選舉人。選舉人的總數是眾議員數加上參議員數,再加上哥倫比亞特區的選舉人數,特區的選舉人數與人口最少州的眾議員數相等。現在的選舉人總數為538名。選舉團在選舉日(選舉年11月份第一個星期一後的第一個星期二)選民投票後再正式選舉總統和副總統,時間是選舉年12月份第二個星期三後的第一個星期一。

    (二)候選人與選民的資格限制

    總統的法定資格是由憲法規定的。總統必須是出生在美國的公民,年滿三十五歲,在美國居住至少十四年以上。副總統的資格也一樣。總統任期四年,就憲法而言,總統或副總統可以無限期連任。

    普選權已實現。選舉權已擴大到全體白人成年男子、婦女、年滿18周歲的公民、黑人和哥倫比亞特區的選民。但投票權仍受到居住期限的限制和要申請選民登記方可在選舉日投票。

    (三)投票和計票方法

    「選舉人團制」是美國憲法中對總統選舉辦法的唯一規定。總統是各州議會選出選舉人團選舉,即由選民間接選舉。

    在選舉人團中,一州是一個單位。每個州的選舉人人數同該州在議會的參議員總人數相等,共538個總統選舉人。選舉人名單由政黨的州代表大會、州中央委員會或預選提出。在11月總統選舉日,每個州的選民對本州各政黨提出的總統選舉人名單進行投票。得多數選民票的某個黨的名單上的選舉人即全部當選。當選的黨的選舉人保證將投本黨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的票。各州當選選舉人在12月第二個星期三之後的第一個星期一在州首府集會,每個選舉人對總統候選人和副總統候選人各投一票。投票結果由選舉人簽名作證掛號寄美國參議院院長,在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當眾計票。得過半數選舉人票的候選人當選為總統和副總統。

    如無候選人得過半數選舉人票,則由眾議院從得票最高的3名總統候選人中選舉1人為總統,眾議院以州為單位投票,一州有一票表決權,有三分之二州的議員參加才算達到法定人輸,得過半數票者方可當選;如果沒有一個副總統候選人獲得全體選舉人票的過半數,即由參議院復選,從得票最高的兩名副總統候選人中選舉1人為副總統,每名參議員有一票表決權,全體參議員的三分之二參加才算達到法定人數,得票過半數者方可當選。

    ( 四)特點

    與歐洲一些國家相比,美國的選舉制度有它自己的特色。
    1、受分權制的影響。分權制分散了公眾的注意力。美國實行三權分立,特別是國會的地位比較突出。這種分權制在選舉時也能夠體現出來。在總統選舉年,議員和總統的選舉交織在一起,雖然人們更關注總統選舉,但議員的競選也時常在媒體報出並受到人們的關注。希拉里·柯林頓今年競選紐約州的參議員,媒體對她的競選活動的報道甚至超過某些總統候選人。分權制影響著選民的行為。在大選時,當他們選擇了某個黨的候選人當總統時,往往在選舉議員時把選票投給另一個黨,以保持權力平衡。
    2、受聯邦制影響。美國各個州的權力很大,這也體現在選舉上。各個州的選舉制度差異甚大。就連一些政治學教授也難以說清各州的具體制度。選舉方式差異更大。比如在投票方式上,加利福尼亞州用的是卡式選票,投完票後要由州選舉辦公室統一計票;路易斯安那州則是用投票機,選民只需在電腦屏幕上用手指點上所要選的項目,結果即刻被統計出來;而亞利桑那州則是通過網路投票,選民在家中即可投票。有些州在初選時,還搭車對一些州法案及人事安排進行投票。有時一張選票上有二、三十項內容。
    3、政黨的作用相對較弱。與歐洲一些國家如英國相比,美國政黨在選舉中所起的作用要弱得多。美國兩大黨並沒有固定的黨員隊伍,在名義上,選民在選舉時登記為哪一黨的支持者即為該黨黨員。黨組織對這種黨員沒有任何約束力,他們隨時可以改而支持另一黨。很多選民在選舉中投某個候選人的票,主要不是考慮他是哪個黨的人,而是看他的個人因素,如政策主張和個人魅力。美國兩大黨的組織都非常鬆散,聯邦一級組織對州一級組織並沒有領導與被領導關系,以此類推。各級黨組織的聯系紐帶就是共同的價值觀和四年一度的選送黨代表的工作。有些州有自己的黨綱和章程。全國委員會每四年一度制定的競選綱領和遴選總統候選人規程就算是全黨的綱領和章程,對各州黨組織有一定指導的作用。

    二、國會議員的選舉
    美國國會實行兩院制,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眾議院有眾議員435名,參議院有參議員100名。眾議員,代表了美國民主的國民性原則,按照各州國民人口數量多少分配代表權。眾議員任期為2年,到期全部改選;參議員,代表了美國民主制度的聯邦性原則,主張各州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在國會參議院擁有平等的代表權,也就是說各州在國會擁有數量相等的參議員(每州2人)。參議員任期為6年,每兩年改選1/3。國會的選舉每2年(偶數年)舉行一次,每隔一次便與每4年一次的總統選舉一同舉行,而在兩屆總統選舉之間進行的國會選舉,通常稱「中期選舉」。由於國會議員沒有任屆限制,議員連選連任的現象非常普遍。據統計,國會議員連續當選5—9次的人數占總數的 30%以上;連續當選10次以上的人數,也佔15%左右。

    (一)選民及候選人的基本條件
    1、選民資格
    18周歲的美國公民有選舉權,除北達科他州外,其他州都規定,選民必須事先辦理登記手續,方能參加投票。
    2、議員候選人資格
    美國憲法規定,眾議員必須年滿25周歲、成為合眾國公民滿7年、當選時是選舉他(她)的州的居民。在習慣上,還要確定他(她)必須居住在其所代表的國會選區。參議員必須年滿 30周歲、成為合眾國公民滿9年、當選時是選舉他(她)的州的居民。國會可以根據憲法中關於參眾兩院是本院議員「選舉、選舉結果報告和資格的裁判者』』的規定,對那些不符合憲法要求的當選議員以簡單多數票拒絕其就職,但開除一名議員則必須以 2/3多數票通過。

    (二)選舉的程序和規則
    1、國會議員名額的分配
    美國憲法規定,參議院代表州,共100個席位,50個州不論大小,各出參議員2名,以體現各州在聯邦中的平等地位;眾議院代表人民,共435個席位,按各州人口佔全國人口的比例分配至各州,但每個州至少應有議員1名。全國每10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國會再根據各州人口的變化情況重新分配議席。此外, 1929年國會通過的眾議員席位重新分配法還規定,每次人口普查後,總統應就人口現狀向國會提交報告和提出每個州應有的議席數。如國會在60天內不採取行動,議席的重新分配即自動生效。
    2、選區的劃分
    由於參議員與各州的人口無關,不存在重新分配議席的問題,因此也不存在劃分選區的問題,2人都在全州范圍內選出。各州眾議員的人數則取決於州的人口,這就需要各州劃分出一個或多個國會選區。憲法並未規定眾議員在國會選區選出,完全由州決定眾議員在何種范圍內選出。從1842年起,國會通過一系列法律,並規定:眾議員均從國會選區選出;一個選區只能選舉一名眾議員;選區相互連接;選區人口應盡可能相等,從而,確立了小選區制。現在,除只有一名議員的6個州外,其他各州的眾議員都在州內國會選區選出。不過,還依然存在「不公正地劃分選區」的問題,各州議會的多數黨繼續利用其權力把國會選區劃分得奇形怪狀,使之有利於本黨。
    3、選民登記
    在美國,選民的年齡資格是18周歲。選舉實行選民任意登記制,即法律不規定符合選民資格的人必須列入選民名單,而是根據選民本人的意願才列入。各州依據各自的法律,分別採用本人登記和非本人登記兩種辦法進行選民定期登記。但北達科他州不要求選民登記,俄亥俄州和密蘇里州採取不完全登記。
    4、候選人提名
    候選人的產生有許多方式,如黨組織推薦、政治權勢人物點名、利益集團推舉,不過多數情況是毛遂自薦。如果屬於某一政黨的候選人,則必須在某一黨內的預選中擊敗黨內其他對手,方贏得該黨提名。在某些一黨占壓倒優勢的國會選區內,贏得該黨提名差不多就贏得了競選。
    5、預選
    一般候選人通過預選的方式獲得黨內提名。美國所有的州都採用直接預選的方法提名政黨候選人。
    預選是美國選舉制度的特色之一。因為預選法由各州議會制定,所以各州的預選規則很不一致,主要有3種類型:
    ①關門預選
    它是一種嚴格的黨內預選,要求選民必須是本黨的成員,才能參加該黨預選。39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都採用此類預選。
    ②開門預選
    選民無須宣布自己的「黨籍」或政黨傾向就可以在任何一個政黨的預選中投票,但不得在一個以上的政黨預選中投票。它為愛達荷等8個州所採用。
    ③大開放預選
    選民無須宣布自己的「黨籍」或政黨傾向,可以在一個以上的政黨預選中投票。它為華盛頓等3個州所採用。
    在大多數州,候選人得票最多者即被提名;在南部各州,還要求候選人得票須過半數。如第一次投票無人過半,則從得票最多的兩人中決選。
    6、選舉
    國會議員選舉在全國於同一天進行,通常實行相對多數制,只要獲得最多數票(不一定過半數)即可當選。這樣,就只有兩大黨才有可能在全國贏得足夠多的選區,從而在國會擁有足夠多的議席,小政黨則難成氣候。
    7、選舉經費
    在美國,國會議員競選經費的來源主要有:候選人本人及其家族;公民個人捐款;公司和特殊利益集團捐款;本黨資助。聯邦選舉競選法規定,國會議員候選人及其家族為本人提供競選經費的總額不受限制;國會議員候選人的競選開支不受限制;個人、政治行動委員會和團體為支持或反對某候選人而進行的「獨立」活動開支不受限制。但是,法律上對向國會議員候選人提供經費的個人、政治行動委員會、團體捐款和政黨資助的數額給予明確的限制。根據聯邦競選法規定,任何個人在同一年內,對同一競選人的捐款不得超過1000美元,對所有候選人的捐款不得超過25000美元,對同一政治行動委員會的捐款不得超過5000美元,對同一政黨的全國委員會捐款不得超過200130美元。任何政治行動委員會在一年內對同一候選人的捐款不得超過5000美元,對同一政黨的全國委員會捐款不得超過15000美元,參議院的民主黨、共和黨兩個參議員選舉委員會對同一候選人的捐款不得超過17500美元。雖然法律對競選經費進行了嚴格的控制,但實際中還是存在著很大的漏洞。捐贈者往往通過捐軟錢(soft money)的方式規避法律的約束。
    每個候選人必須在選舉前10天或選舉後30天內向聯邦選舉委員會報告所收到的捐款和競選開銷,其中包括所有捐款在100美元以上的捐款人的姓名、通訊處和職業。

    (三)國會選舉的特點

    1、國會選舉的游戲規則中存在著多樣性和一致性的統一。「多樣性」指各州選區劃分的具體標准不一、選區大小不一、眾議員、參議員預選時間不一(從3月到10月),預選方式不一(從關門預選到開門預選)、選票設計不一、投票方式不一、計票方式不一。「一致性」表現為:候選人贏得選舉的規則一致,正式選舉的投票時間全國統一,即每個選舉年11月第一個星期一後的星期二。

    2、國會選舉存在著地方性和全國性。「地方性」表現為各個眾議員或參議員所代表的地理大小、人口多少、選區的經濟基礎、選民的年均收入、選區所在的媒體市場、選民的種族結構、選民的平均年齡、選區的政治習慣均不相同,這些與選舉密切相關的因素全是地方性的。「全國性」是指各個議員的選舉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全國形勢相關連的,受全國的政治氣候、本黨的總體形象及在民眾中的支持率以及本黨領頭人的支持率的影響。

    3、對於眾議員候選人來說,他所考慮的問題的先後次序是「選區第一、政黨第二、全國第三」。對於參議員候選人來說,則是「州第一、政黨第二、全國第三」。與眾議員相比,參議員比較注重個性及全國性的聲譽。

    4、在國會選舉中,候選人所處的地位對候選人的選舉經費、競選組織、競選戰略戰術、競選的結果均由很大影響。按其所處地位來分,有三種類型候選人:在職者、挑戰者、開放席位的競爭者。

    三、州議會議員的選舉
    美國50個州的議會,除內布拉斯加州外,都實行兩院制,即由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眾議院議員數從40人到400人不等,但大多數州的眾議院由100名左右議員組成。除4個州外,其他各州的眾議員的任期均為2年。參議院由大約40人組成,大多數州參議員的任期為4年。

    大多數州議會每年集會一次,時間從1月-5月或6月底。有十多個最小的或人口最少的州議會每兩年僅集會一次。有的州的憲法規定了州議會舉行例會的天數,通常為60天或90天。還有幾個大州的議會終年在開會。此外,為解決緊迫的問題,州議會可以應州長的要求召開特別會議,特別會議一般不受州憲法規定的限制。
    州議員當選資格除一般條件外,必須在本州居住一定年限和在本區居住一定年限,前者1—7年不等,後者1-2年不等。州參眾兩院的議員由州議會選區選出,它往往同總統選舉和國會選舉在同一天進行,並且用同一份選票。州議員的選舉程序同國會議員一樣,也要經過候選人的提名和選民對候選人的正式選舉兩個階段。但是,各州的提名方式不同,有的州(主要是南部各州)實行黨代表大會制,有的州採用預選會制,有的州把兩種制度合並進行。此外,根據美國憲法第十七條修正案的規定,一個州的參議員出缺時,由該州州長頒發命令舉行補缺選舉。但在參議員出缺時,州議會在人民依該州議會的指示舉行補缺選舉以前,得授權州長任命臨時參議員。

    四、歷史小知識
    1、選舉人團制度的歷史雛形

    1787年費城制憲會議面臨的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選舉總統。其難度在於:這種選舉總統的方式必須保證總統的獨立性,同時,它必須是技術上合理、政治上有效且符合共 和政體的形式。由於代表們既同情建立在民眾同意基礎之上的代議制政府,但又希望它不是每位公民都能參與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的直接民主式的政府,他們渴望建立一種能選出最有資格但未必是最受歡迎的總統的機制,但又無先例可循。代表們為此先後提出和討論了三種方案。
    首先是弗吉尼亞方案:主張沿襲當時大多數州實行的由州議會選舉州長的辦法,由國會選 舉總統,這樣既現實,政治上又便捷。由於此方案使總統的獨立性受到了立法機關的制約和 威脅,不符合三權分立和制衡的基本原則,最終遭到了代表們的反對和否決。
    其次是全民直選方案:由於許多代表考慮到美國幅員遼闊,且通訊和交通閉塞,民眾不了 解情況,彼此分離、各自為政的地方政治現實等均不適合舉行全國范圍內的競選和選舉;遼 闊的地域也不利於對全國選舉予以有效的監督和控制,選舉容易受少數陰謀家的操縱, 「 容易造成整個社會的非常的暴亂性的運動」。 (註:漢密爾頓等著:《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347頁。)因而對民眾選舉總統的能力缺乏信心。按照 代表喬治·梅森的話說,讓人民直接選舉總統就像「讓瞎子分辨顏色一樣不合理」。 (註:漢密爾頓等著:《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347頁。)因此 ,該方案也以壓倒性票數遭到了拒絕。「大多數代表覺得人民直接選舉既不需要,也不可行 」。(註:大衛.C.惠特尼:《美國總統列傳》,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47頁。)
    第三種方案即在第一、第二種方案遭到拒絕後,作為一種妥協性方案提出來的總統選舉人 團方案。其內容是:(1)總統選舉人由各州通過其州議會指定的某種方式選舉產生;(2)為保 證其獨立性,選舉人不能同時兼任聯邦政府公職;(3)選舉人總數與各州國會兩院議員人數 相等;(4)選舉人在指定時間內投票並將其結果送達國會,由參議院主席即副總統向國會兩 院聯合大會宣布其結果;(5)選舉人不能將兩票同時投給本州內的正副總統候選人;(6)獲得 選舉人多數票者當選為總統,次多數票數獲得者即為副總統;(7)若無一位總統候選人獲多 數票,則由眾議院從獲選舉人票最多的前5位總統候選人中按每州一票原則投票選舉;(8)若 兩位或兩位以上總統候選人得票同居第二位,則由參議院從中選出副總統人選。由此可見, 該方案是一種多層妥協方案,其中第(1)條體現了在堅持共和政體形式下對聯邦制擁護者的 讓步和妥協,第(3)條規定照顧大州在選舉總統時擁有選舉人數目上的優勢,第(7)條規定 則照顧小州在選舉總統應急程序中的利益以保持大小州之間利益的平衡,第(7)第(8)條規定 還兼顧了國會參眾兩院在應急程序中選舉總統的權力。應該指出,諸多妥協中大小州之間的 妥協對制憲會議代表們接受這一方案尤為重要。他們認為,由於各州之間的對立情緒和互不 信任如此強烈,以致於除華盛頓之外的任何其他總統候選人,都不可能獲得選舉人團的多數 票。因此,該方案賦予大州提名總統候選人的提名權,賦予小州作出最後選擇的決定權。
    2、預選制度的形成

    預選制度的形成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美國在19世紀30年代就形成了由政黨代表大會提名候選人的制度,從那以後,大多數議員都由黨內的秘密會議提名產生,而這種制度使議員人選往往由黨魁所控制。1867年,賓夕法尼亞州的克勞福縣首先採用直接預選的方法提名地方的公職候選人,即由兩黨的選民直接投票確定該政黨提名的候選人。20世紀初,直接預選制度得到推廣。1900年前後,一些州制定了全州性預選法;到1917年,全國48個州中已有44個實行了某種形式的直接預選制。現在,美國所有的州都採用直接預選的方法提名政黨候選人。

    ㈣ 地理政治如何選

    政治地理學為研究人類社會政治現象的空間分布與地理環境關系之一學科,其著重分析政治區域之結構及功能與政治區域之間的相互關系,為人文地理學及政治學之一學科分支。

    政治地理學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和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早期主要研究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對政治制度和人的政治行為的影響。19世紀以後轉為研究地緣政治、國家的領土、疆界、首都、行政區劃、海外屬地等政治現象及國際政治關系格局與發展變化趨勢等。

    政治地理也探討選舉在不同區域中的政黨傾向、支持候選人傾向的差異及其原因。

    ㈤ 什麼是選舉地理學通俗點說吧我智商低!

    選舉地理學,簡單說就是為了選舉,操作選區劃分。
    一般手段有3種,一、把支持本方的劃分到一個選區,形成多數。這樣就可以在這個選區獲勝了。二、就是把不支持自己的佔多數的選區分解到其他選區里去,這樣這個選區可以不敗。三、就是把不支持自己的多數人畫到一個選區,這樣就只丟失一個選區,其他選區還可以保持多數。

    ㈥ 地理大題怎麼破

    做好地理大題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認真審讀試題
    審讀試題是答題的前提,要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1審題的整體性
    首先要把整個試題的圖表材料及需要回答的問題通讀一遍,可以採用"整體審題法",不僅要關注試題所給的材料,還要對問題的內在邏輯聯系有總體把握。例如本題設置的線索就很流暢,以東北老工業區產業結構調整過程為背景材料,在問題的設置和編排的順序上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傳統工業發展的區位條件--產業結構調整前後變化的特點--新的產業(即工業旅遊開發的條件)--產業結構調整的優點。如果同學們在審題時能把握這條線索,就可以理解命題者的意圖,為答題的正確性奠定基礎。
    2審題的准確性
    在審題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細節,特別是對試題提供的所有信息要進行細致的綜合分析,對於圖文材料要留意每一句話、每個數字、每個圖例符號等,尤其要注意那些關鍵性和限制性的文字,因為這些都是解答問題所必備的條件,忽略了某點就可能答非所問或答不全。例如審讀本題時,首先閱讀文字材料,抓關鍵詞"老工業基地",閱讀圖表材料時先讀圖名,閱讀表格數據時看數值的變化,閱讀模式圖時看箭頭的指向並尋找產業之間的相互關系等。對設置的問題要抓關鍵詞,審清楚是要回答什麼問題,如第(1)小題簡述發展機械工業的有利區位條件,關鍵詞是"機械工業"、"有利",就不能回答農業的區位條件或發展機械工業的不利區位條件;第(2)小題產業結構的變化特點,關鍵詞是"變化特點",就不能當做變化的原因來分析;第(3)小題要求回答的是A、B表示的工業就必須從產業上思考;第(4)小題開發工業旅遊最主要的條件,關鍵詞是"最主要",明確應該只有一個選項而不能多選;第(5)小題是分析產業結構調整模式的優點,關鍵詞是"優點",就不能回答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措施。此外還要注意挖掘題目中的隱含信息,有些答案就隱藏在題目中。例如產業結構調整模式優點的答案--"增加就業機會",就隱藏在模式圖中,因為第三產業(食品加工業和工業旅遊)的發展可以提高就業率。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准確的審題是成功的基礎。建議同學們在平時練習時就要養成認真審讀試題的習慣,把握試題的線索,特別注意關鍵詞,在審讀時把它們劃下來,注意試題的問題和材料給定的條件,千萬不能匆忙地把問題看一下,也不管材料給什麼就盲目做答,避免答錯、答偏、答非所問。
    二、精心組織答案
    准確審題後,解題的關鍵是要有正確的答題思路,在組織答案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答案的方向性
    就是指答題時從什麼方面做答,這對同學們的能力要求很高,需要靈活地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儲備,將所學的課本知識與試題問題成功"對接",明確分析解決該問題所運用的地理原理或規律,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應用。例如本題的第(1)小題可以"鏈接"課本中工業區位的影響因素;第(5)小題"鏈接"的是課本關於德國魯爾區產業結構調整後的優點,應從資源、經濟、社會、環境四個方面分析,如果"鏈接"了德國魯爾區產業結構調整的措施,就產生了方向性錯誤。
    要做到答案的方向性准確,建議同學們可以在平時的學習中把最基本的地理原理和規律理解記憶並歸類,然後用不同的案例進行分析。如傳統工業區的區位因素分析、存在問題和解決措施,課本中運用的是德國魯爾區的案例,還可以遷移分析美國東北部工業區、英國中部工業區、日本太平洋沿岸工業區、我國遼中南工業區等。這樣不僅能夠掌握分析這類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同時還可以提高答案的方向性。
    2答案的全面性
    在答題時思路要開闊,思維要流暢、靈活,在確定了答題的方向後,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思考,確保答案全面、完整、不漏點,避免失分。例如本題的第(1)小題首先要思考影響工業區位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有哪些,然後再從中分析得出東北地區發展機械工業的有利區位條件應是資源、能源、市場、交通、科技、政策、勞動力、工業基礎等方面。再如第(2)小題關於2005年產業結構的變化特點,就要根據表格數據分別從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來描述,這樣作答就能保證答案的全面性,不失分。
    高考閱卷是"踩點"給分,答題要做到完整不漏點,建議同學們首先掌握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全方位地分析問題。作答時看清該題所附的分值,如本題的第(1)小題分值是6分,至少要答三點以上(可能是1點1分或1點2分),第(5)小題分值是5分,至少也要答三點以上。高考閱卷還有一個特點,多答或答錯(只要答案不前後矛盾)不扣分,所以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建議同學們多答,不過最好在作答時給答案編上序號,這樣便於閱卷老師很容易看到答案,不漏得分點。
    3答案的順序性
    有些同學在作答時,把所知道的都寫上去,讓閱卷老師挑選正確的,這樣會產生兩個問題:一是答案太多,閱卷老師會漏得分點(這雖然極少但也是正常的);二是有些同學反而會把重要的得分點遺漏。在2007年江蘇省地理高考試題的評分標准中已經多處發出了這樣一個信息:重要的得分點附的分值高。本題的第(5)小題產業結構調整模式優點的答案--"避免煤炭資源枯竭帶來的經濟衰退;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增加就業機會;保護生態環境",最重要的得分點是防止經濟衰退,所以要放在最前面。這提示在答案全面性的基礎上,一定還要注意答案的順序,按重要性排序,最重要的就放在最前面。
    建議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案例分析時,每個案例都要抓住最主要的因素,抓問題的主要方面,千萬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分主次。
    三、規范語言表述
    在《地理考核目標與要求》中對語言表述要求是准確簡潔。因此在語言表述時,地理術語的使用、表達的清晰和准確、表述的層次、杜絕錯別字就很重要。
    1,語言要科學、准確、簡練
    科學、准確、簡練就是要用地理專業術語回答問題,切忌用大白話,關鍵詞要准確無誤,不說廢話,不離題,語言表達准確簡潔。如本題第(1)小題答案"工業基礎好"就不能寫成"基礎設施完善"或"歷史悠久";第(2)小題答案"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大幅上升"就不能寫成"減少第一產業比重,加大第三產業比重";第(5)小題答案中"經濟效益"就不能寫成"效益"、"效率";"優化產業結構"就不能寫成"擴大生產部門(或類型)"。
    高考閱卷採取的是流水作業的形式,要讓閱卷老師在短時間內完成一定數量的試卷,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尋找關鍵詞,"踩點"給分。建議同學們在答題時一定要出現關鍵詞,使用地理專業術語,最好套用課本的語言文字描述,這樣答題很有"地理味",也容易得分。
    2,先定性描述,然後具體分析
    定性加具體分析可以給答案制定"雙保險",提高得分率。例如本題的第(1)小題答案"原料豐富"可以寫成"原料豐富;有煤、鐵等資源",前面是定性描述,後面是具體分析,如果得分點在"原料豐富",閱卷老師看到這幾個字就可以給分了,如果得分點必須要有"煤、鐵資源",閱卷老師就會往下看到"煤、鐵"兩字給分。要注意千萬不能進行知識點的羅列而不具體化,如第(1)小題答案就不能寫成"原料、能源、市場、交通、技術、政策",這種情況是不得分的。
    建議同學們在復習時加強這方面的意識和練習。
    3,書寫規范,不寫錯別字。
    字跡潦草會讓閱卷老師不容易找到得分點,所以在答題時不一定要字跡漂亮,但一定要工整清楚。在閱卷時。地名錯別字和關鍵詞錯是不給分的。如本題第(1)題"煤"寫成"石某"、"鐵"寫成"石失",第(3)小題"鋼鐵"寫成"剛鐵",都是拿不到分的。

    ㈦ 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問題有哪些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仍然存在的問題是什麼

    你的問題涉及面太廣了,沒辦法把所有的問題都一一講給你聽,在這就隨便說一兩個.
    生活中,在沒有手錶或者在野外不知道時間的情況下.你可以利用太陽的位置及在知道北方的情況下能推算出現在是幾點.黎明的時候可以看到啟明星(北極星)來找北.
    看地圖來辨別方位.不是只要有地圖就夠了,你還得想辦法知道方向.特別是在定向越野的時候.可以用到指南針或者指針手錶.
    要是在沒有指南針或者其他辦法辨別方向的話.假如在野外你可以砍掉一棵樹.在北半求的樹木年輪密度偏哪邊,那邊就是南.
    現在還存在的問題實在也太多了點.但在普通生活中基本上都不需要太多的地理知識.我自己認為的一個問題就是應該在大城市的馬路邊上多建指路圖或者地圖,讓不知道方向和外來人口更方便了解該城市.
    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你去發現和解決.加油吧

    ㈧ 在村委會換屆選舉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村委會換屆選舉實行直選,廣大農民當家作主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大為增強。 由於選舉工作面廣量大,執行《組織法》的具體程序還不夠健全,部分基層幹部群眾的認識不到位,在換屆選舉中還存在著這樣和那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⑴到期不換屆。《組織法》規定,「村民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屆滿應當及時舉行換屆選舉。」然而有些地方借情況特殊,村委會屆滿後往往拖延而不能及時進行換屆選舉,老班子繼續運轉。有些地方進行直選後,由於種種原因,新的村委會主任未選出,思想上有顧慮,就不再組織二次選舉,直接由鄉鎮政府指定某人主持村裡工作。
    ⑵登記、公布不過細。有的地方未按照《組織法》的規定,在選舉的二十天以前公布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村民名單;有的工作不細致,造成部分有選舉權的村民漏登,沒有選舉權的錯登,導致選舉時部分選民在選舉現場向選舉工作人員詢問,甚至發生沖突,造成選舉無法進行。

    ⑶提名、確定不規范。一是在村選舉委員會組成人員上提名不規范。《組織法》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由村民會議或者各村民小組推選產生。」有的地方直接由鄉鎮政府任命;有的由村支部、原村委會代替,不經村民提名推選;有的自定名單後,用個別徵求意見代替村民會議;有的把鄉鎮派來指導村委會選舉工作的人員列入村選委會成員。二是在候選人提名上不規范。有的地方仍然是搞組織提名,要求村民提組織上定下來的人選;

    有的地方工作簡單化,不是組織有選舉權的村民直接提名,而是搞一戶一提名;有的地方確定正式候選人不是依據村民提名的得票數,而是依據領導意圖;有的地方為了把「自己信得過的人」列為正式候選人,並能當選,採用「說服」、「勸阻」、「許願」等形式,動員實力相當的候選人退出;有的地方怕選舉時兩敗俱傷,在村主任候選人安排上做手腳,雙方實力強弱懸殊,搞「拉郎配」。
    ⑷競選不正當。憗少數競選者為達到競選目的,發表了一些好高騖遠的演說,如公開許諾修多少橋、辦多少事,脫離了村裡的經濟承受能力,而這些承諾能蒙蔽不少群眾,加之不少地方把競選演說作為選舉大會的一項議程,造成能說會道者在選票中占優勢。
    ⑸計票不真實。有的地方計票人員在遠離選舉現場的地方計票,大家圍成一堆,村民被撇在一邊,計完票不將選票存檔而是將其銷毀,結果令人懷疑;有的地方不當場公布結果,村民如同霧里看花;有的地方甚至搞弄虛作假,偷梁換柱,篡改選舉結果。
    ⑹撤換不依法。《組織法》規定,要罷免村委會成員必須由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選舉權的村民聯名,並進行投票表決。有的地方僅靠鄉幹部的「口諭」就可將村官的「烏紗帽」拿掉,群眾稱之為「嘴邊一張,拿掉村長」。

    參考: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http://www.people.com.cn/item/wysy/2000/04/27/042712.html

    ㈨ 地理信息科學如何去解決地理科學中環境問題

    地理科學中的環境問題已經從局部的小范圍發展成地區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問題。當今世界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主要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環境污染已涉及到大氣、水、土壤、噪音污染等方面;生態破壞使森林面積減少,生物多樣性降低。文章主要從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態破壞幾方面闡述人文地理學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呈現嚴峻現狀,引發大眾思考。地理信息科學通過隊地理認知、地理信息本體論以及概念格,面向「人」,面向社會的集中發展,地學模擬、情景決策支持分析,時空過程表達、時空數據模型、時空分析,網路環境下的分布式三維可視化、虛擬環境與數字地球,協同地理信息系統,移動地理信息系統,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網路技術發展與網格GIS,遙感信技術與GIS分析綜合性的去解決地理科學中的環境問題。

閱讀全文

與如何解決選舉地理中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