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雲南的地理環境怎麼樣

雲南的地理環境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5-11 17:22:43

⑴ 雲南的 地理位置 氣候環境 經濟怎麼樣,詳細說下

雲南的地理位置和氣候
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
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寮國、越南毗連。從整個位置看,雲南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臨遼闊的印度洋及太平洋。雲南省與鄰國的邊界線總長為4060公里,其中中緬段為1997公里,中老段為710公里,中越段為1353公里。
雲南省氣候特點
雲南地處低緯高原,由於大氣環流的影響,冬季受乾燥的大陸季風控制,夏季盛行濕潤的海洋季風,屬低緯山原季風氣候。
全省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高原氣候區共七個氣候類型。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
其主要表現為:
一是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
二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三是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何以雲南地高而天不寒?何以雲南冬特暖?
造成雲南冬暖,有地和天方面的原因。首先,雲南東有烏蒙山等高大山脈堵住從北方南下然後西進的西伯利亞冷空氣。但這並不夠,雲南上空冬季盛行從西南亞來的乾暖偏西氣流。這種氣流愈高愈強(高空還有西風急流)。因此,山脈下堵,西風氣流上阻,天地合力,終於把冷空氣拒於雲南高原之東。雲南冬季中既經常沐浴於溫暖的西風氣流之中,自然就溫暖如春了。而桂林等我國東部地區,由於經常「浸泡」在頻頻南下的冷空氣海洋之中,自然就比較寒冷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同緯度上我國東部地區都是亞熱帶氣候,而雲南河谷中卻有熱帶氣候的原因所在。冬季到雲南,東部地區北風呼嘯南下,大片地區劇烈降溫時,雲南卻仍然風和日麗,宛如生活在另一個洞天福地世界之中。

雲南不僅動植物資源豐富,也是我國地方氣候特色豐富的省份。
滇南西雙版納地區因為冬季十分溫暖,冬夏溫差大大減小,而雨、旱季節卻非常鮮明,因此當地和南鄰中南半島一樣,全年不分春夏秋冬,而是分為乾季(11-3月),熱季(4-5月)和雨季(6-9月),即變為一年三季了。

雲南絕大部分地區植物繁茂,可是橫斷山北部因為山脈最高,多重高山造成的焚風效應使金沙江竟然出現局部乾旱河谷。例如德欽縣境內的奔子欄年雨量只有336毫米(西南僅85公里的貢山年雨量1667毫米)。雲南省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雲南的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僅1998年到2007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2%,雲南經濟發展迅速,2007年底雲南省GDP達到4260.48億元人民幣,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36.33億元,增長6.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814.19億元,增長1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08.96億元,增長10.7%。人均GDP達到7582元,提前二年實現人均1000美元的階段性目標。

一、地級城市經濟實力日顯突出�
進入「十五」以來,緊緊圍繞加快發展的主題,雲南地級城市,特別是其市轄區為主體的城市化功能不斷增強,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作用也日顯突出。�

(一)城市規模逐漸擴大,建制結構不斷完善。1995年末,全省共有建制城市16個,但地級市只有昆明市和東川市兩個,到2000年末,原東川市撤制劃歸昆明後,增至曲靖、玉溪和保山四個市。此後的「十五」期間,國務院先後批准昭通、麗江、思茅和臨滄撤地建市,到2003年末,全省地級市共增至8個。�

根據城市基本情況統計調查資料(不含市轄縣,下同)顯示,到2003年底,全省地級市市轄區總人口達到518.44萬人,占同期全省總人口的11.85%,比「九五」初期地級市的比重提高了7個百分點;市區非農業人口236.65萬人,在全省非農業人口中已近三分之一,其比重為33.18%,比1995年末提高8.77個百分點。隨著地級市規模的擴大以及人口的增加和結構變化,表明全省城市體系結構得到了進一步的調整和完善。�

(二)城市經濟穩步發展,綜合實力舉足輕重。從區域功能上看,地級市市轄區作為生產力發展要素的主要載體,以及工業化的主導力量,隨著其經濟的增長及經濟規模的壯大,在全省國民經濟中已顯現出舉足輕重的作用。�

經濟總量已佔到全省的四成。根據對城市基本情況統計調查資料的計算,2003年末全省8個地級市生產總值突破千元,達到1034.07億元,佔到全省生產總值的42.06%。經濟增長速度及貢獻率居高。按可比價格測算,2003年全省8個地級市生產總值與2002年相比,平均增長9.08%,高於同期全省增長8.4%的平均水平。根據生產總值的結構比例及增長率測算,其中由地級市拉動增長3.82個百分點,對全省經濟的增長貢獻率達到45.48%。�

30%左右的投資和積累源於地級市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城市對生產要素的聚集和創造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按市轄區在地口徑測算,2003年全省地級市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312.0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為85.82億元,分別佔到全省同期水平的 30.49% 和29.71%,規模聚集效應較為明顯。�

(三)工業經濟成為主導,產業結構優勢明顯。城市發展最直接的功能,就是通過對以工業化為核心的生產要素的聚集和創新,引導產業的升級和調整,並帶動社會勞動結構的城市化轉變。從全省地級市的總體情況看,其發展現狀已顯見成效。�

工業增加值已超過全省的一半。全省地級城市經濟的主導地位,主要得益於工業經濟的發展和結構支撐。根據對城市基本情況統計調查資料的分析表明:2003年地級市的工業增加值達到450.94億元,已超過同期全省工業增加值總量的一半,其比重為52.05%,從生產總值的構成看,地級市工業增加值已佔到其生產總值的43.61%。這一比例也比全省同期平均水平高出8.38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聚集效應較高。根據對2003年地級市三次產業增加值的分析測算,其產業結構已調整為4.77:52.98:42.25,包括二、三產業在內的非農產業成為城市經濟的主體,其增加值佔到了全省的50.25%。�

從生產總值的構成看,地級市二、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5.23% ,較全省非農業產業平均水平高出15.52個百分點。�

再從同期三次產業的從業人員構成考察,產業之比為 52.27:17.06:30.67 。其中,從事非農產業勞動的比例為47.73%。以產業的產出結構對其勞動投入的構成關系分析,非農產業單位產出的相對投入承載系數為0.5012,已遠高於0.3387的全省平均水平。�

二、地級城市間發展不平衡差距懸殊較大�
全省地級城市經濟在穩步發展的同時,實力不斷壯大,作用日趨增強。但將其納入到盡快帶動區域發展,繼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的要求和背景中考察,城市間市情市力仍存在較明顯的差距,影響著地級市綜合功能的充分發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城市體系以小為主,城市化水平滯後。進入新世紀的近幾年,是我省地級建制城市設置和建設最快的時期,但按大中小城市規模劃分,以市轄區非農業人口的標准看。八個城市中的中小城市佔了六個,即全省地級市城市體系呈「頭大身小」的「倒金字塔」型結構。�

另一方面,由於我省邊疆、民族和山區的自然特徵,城市分布密度大多較低。以每平方公里非農業人口的密度,即城市發達指數看,2003年全省地級市平均為110.61人,而在同期超萬人的只有昆明、曲靖和玉溪市;其餘依次為昭通市53.58人、麗江市48.61人、保山23.51人、思茅21.61人、臨滄19.01人。從以上兩方面看,全省地級市中非農業人口少,城市人口承載能力不高的初級城市化格局尚存。�
(二)城市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發展水平層次懸殊。城市經濟實力普遍較弱。以2003年的情況為例,全省八個地級市生產總值超過百億元的只有昆明和玉溪兩市;接近百億元的僅有曲靖市,為98.69億元;昭通市和保山市分別為42.96和34.98億元;15億元以下的依次為麗江、思茅和臨滄市。�

人均水平差距較大。從當前我省地級市經濟的發展水平比較,城市間的差距也尤顯突出。以人均GDP水平為例分析,人均生產總值超過萬元的依次為玉溪市、昆明市和曲靖市;略高於全省平均5619.34元的依次為麗江、思茅和昭通市,而保山市和臨滄市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

第三產業仍以傳統服務業為主導。根據城市基本情況統計資料分析,一方面全省地級市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大多佔到各地生產總值的四成以上。但另一方面,其產業結構層次不高。以信息傳輸和計算機服務及軟體、金融、房地產、科研技術服務等新興行業測算,全省幾個地級市中,只有昆明市的增加值超過第三產業的三成,其它城市的比重均不到四分之一 。�

(三)二元結構制約影響尚存,產業轉換能力普遍較小。全省地級市間經濟總量及發展水平的較大差距,除歷史的和客觀的因素外,其主要的影響在於相當部分城市自身二元經濟構的制約。從社會結構層面上看,導致非農業人口比重偏低。但從根本上分析,則表現為產業產出結構的變化,對其相應勞動要素投入的轉換聚集影響力不高。�
一是半數城市工業化程度較低。從工業增加值的份額看,以2003年為例,全省地級市中的半數都達不到其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其中思茅市的比重為16.29%、保山市為13.4%、麗江市佔13.24%,而臨滄僅有7.22%。昭通市雖然達到34.19%,但人均值較低,工業發展水平仍然
較弱。�

從人均水平來看,全省地級市工業增加值人均為8709.98元。八個地級市中人均水平超過萬元的只有昆明和玉溪兩市,其餘均低於地級市的平均水平。其中,曲靖市為8133.69元,為平均水平的93.38%,其它市均在30%以下,差距較大,發展水平極不平衡。按平均離差測算,全省地級市的工業化發展水平的不均衡程度高達136.21%。�

二是產業投入結構大多以偏重農業為主。由於全省地級市間工業化程度及發展水平不平衡的制約,使得其生產要素在產業間的聚集轉換的城市功能尚不能充分發揮。突出表現在經濟發展中,工業化需求與勞動投入偏農業化的產業調整效應的結構性矛盾並存。�

根據對2003年城市基本情況統計調查資料分析,按三次產業分類測算,從八個地級市的總體上看,以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勞動力投入佔到從業人員總數的52.27%。其中,昆明市和玉溪市的比例均不到三分之一,而其它城市都超過了四成。�

再從三次產業的從業人員比率關系看,以第一產業為1,全省地級市非農產業從業人員的比率為0.91。其中,昆明市和玉溪市農業和非農業從業人員的比率分別為1:2.5和1:2.11,即非農產業從業人員均超過了第一產業的1 倍;超過三分之一的為麗江市;曲靖市基本是50%;其餘城市的非農產業從業人員均低於第一產業。可見,非農業產業的產業轉換和承載功能均乏力,以農為主的產業投入結構特徵較為明顯。�

以上分析表明,全省地級城市總體經濟現狀是好的,發展速度也較快,具有了促進全省經濟發展的實力和作用。但以城市間的市情市力看,發展水平極不平衡,大多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成長初期,城市功能還不完善,發展水平仍處於城市化初期工業化初期,城市功能和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展,城市帶動力和幅射影響力還較弱。因此,大力提高和進一步增強地級市的經濟實力及發展水平,突出各地的比較優勢,充分發揮城市核心功能,推動區域及全省經濟的快速協調發展。

⑵ 雲南為什麼會成為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

首先是雲南的地理環境是屬於亞熱帶高原季風型氣候;另外雲南的森林綠化率很高;再者是雲南政府更加重視環境的保護。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三種情況。

一、雲南的地理環境屬於亞熱帶高原季風型氣候

對於雲南地區而言,是屬於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全年的溫差小,其次是氣溫會隨著地勢的變化而變化,主要呈現出地勢越高的地區往往意味著氣溫越低,地勢越低的地區往往意味著氣溫越高,這樣子有利於植物的生長,畢竟各種動植物所需的一個溫度環境都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在雲南地區會呈現出物種的多樣性,這是一種地域性的特點。

注意事項:雲南政府在環境的保護重視程度會比其他省份地區來的更高,但是也應該兼並發展一些工業性的經濟,以達到更好的經濟發展。

⑶ 雲南地理位置的特點

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
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寮國、越南毗連.從整個位置看,雲南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臨遼闊的印度洋及太平洋.雲南省與鄰國的邊界線總長為4060公里,其中中緬段為1997公里,中老段為710公里,中越段為1353公里.雲南省氣候特點
雲南地處低緯高原,由於大氣環流的影響,冬季受乾燥的大陸季風控制,夏季盛行濕潤的海洋季風,屬低緯山原季風氣候.
全省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高原氣候區共七個氣候類型.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其主要表現為:
一是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 二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三是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
在我國,每個省的名稱,都有獨特的歷史地理淵源.雲南之名雖然出現得早,始於西漢,是全國省名中最早的一個,但其最初為縣名,後為郡名,唐代中央王朝封南詔王為「雲南王」,「雲南」一詞才成為較大地域的名稱,元代正式設立了雲南行省後,正式成為省級行政區名稱.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朝在今祥雲雲南驛設雲南縣,屬益州郡.縣名來歷有二:一因山得名,即縣西北百數里有終日與雲氣相連的雲山,縣在其南,故名雲南;二因祥瑞徵兆得名.傳說漢武帝夢見吉祥彩雲現於白岩(今彌渡紅岩),縣在其南,故名雲南.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三路進軍南征,「殺高定,降孟獲,會師滇池」,改益州郡為建寧郡,繼而置祥雲郡,治所在雲南縣(今祥雲雲南驛),以今祥雲一帶為中心,轄青嶺(今大姚)、弄棟(今姚安)、邪龍(今巍山)、葉榆(今大理)、遂久(今麗江)、姑復(今永勝).西晉時又合並了永寧(今寧蒗)和雲平(今賓川)兩縣.在300年裡,雲南縣一直是滇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937年,南詔亡,段思平建大理國後設雲南瞼、品甸瞼.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雲南行省,改雲南瞼為雲南州,屬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雲南州為雲南縣,在今祥雲米甸一帶設土司世職12關長官司,隸大理府.1914年,因雲南縣名與雲南省名相重,借「彩雲南現,人以為祥」之意,改雲南縣名為「祥雲」.
雖然從「雲南」改稱「祥雲」已有80年,民間仍稱祥雲為「小雲南」,以有別於作為雲南省的「大雲南」.歷史學家有充分理由稱今天的祥雲一帶為 「古雲南」.這不僅因為從公元前109年到1914年,這片土地以雲南稱謂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且,1964年在祥雲大波那出土的世界聞名的木槨銅棺說明,早在戰國時代,這里的人們就過著定居生活、使用銅器且冶煉和鑄造技藝已達到相當高超的水平了.1976年至1980年,又在距縣城23公里的禾甸先後出土了銅鉞、矛、釒尊、鋤、雞形杖頭等距今2100多年的西漢早期遺物200餘件,為研究雲南古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1961年,考古工作者還從距祥雲縣城3公里的清華古洞內發掘出了新石器時期古人類使用的石刀、石斧.這更說明早在7000多年之前,這里就有了 原始的農業和畜牧業,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以磨光的石器作為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了.
雲南迄今發現的新石器文化遺址,除在滇池周圍的昆明、晉寧、安寧、 祿豐等地較為集中外,范圍更廣地集中在祥雲、彌渡、賓川、大姚、大理、洱源、劍川、永勝、寧蒗等歷史上雲南縣境內或相鄰地區(史家與「滇池地區」相對應,稱其為「洱海地區」).這說明,歷史上的雲南縣和雲南郡在雲南歷史上舉足輕重.
從前109年漢武帝設雲南縣到1382年明太祖降雲南州為雲南縣的1491年間,歷史學家稱為「古雲南」和民間說的「小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距今祥雲城15公里的雲南驛.今祥雲城舊稱雲南城.《蠻書》記載:「今雲南城乃品甸,即品澹;亦曰澹瞼,亦曰波州、亦曰波大驛,皆一地也.」937年,大理國主段思平雖設品甸瞼,但與其同「級」並存的雲南瞼仍以今雲南驛為中心.
縱觀祥雲雲南驛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其2000多年的歷史中,其政治經濟地位是越來越下降,但它的名稱卻越來越受重視,包容性越來越廣,最終發展成為省級行政區的名稱.這一發展過程和演變現象,在整個中國所有省級行政區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⑷ 雲南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位於東經97°31′至106°11′,北緯21°8′至29°15′之間,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屬低緯度內陸地區。全省東西最大橫距864.9千米,南北最大縱距990千米。全省國土總面積39.41萬平方千米,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為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部緊依西藏自治區,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寮國、越南毗鄰。雲南有25個邊境縣分別與緬甸、寮國和越南交界,國境線長4060千米,其中,中緬邊界1997千米,中老邊界710千米,中越邊界1353千米。

全省河川縱橫,湖泊眾多。全省境內徑流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89條,分屬長江(金沙江)、珠江(南盤江)、元江(紅河)、瀾滄江(湄公河)、怒江(薩爾溫江)、大盈江(伊洛瓦底江)6大水系。紅河和南盤江發源於雲南境內,其餘為過境河流。除金沙江、南盤江外,均為跨國河流,這些河流分別流入南中國海和印度洋。多數河流具有落差大、水流湍急、水流量變化大的特點。

全省有高原湖泊40多個,多數為斷陷型湖泊,大體分布在元江谷地和東雲嶺山地以南,多數在高原區內。湖泊水域面積約1100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的0.28%,總蓄水量約1480.19億立方米。湖泊中數滇池面積最大,為306.3平方千米;洱海次之,面積約250平方千米;撫仙湖深度全省第一,最深處為151.5米;瀘沽湖次之,最深處為73.2米。

雲南屬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積33.11萬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84%;高原面積3.9萬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10%;盆地面積2.4萬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0%。地形以元江谷地和雲嶺山脈南段寬谷為界,分為東西兩大地形區。東部為滇東、滇中高原,是雲貴高原的組成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現為起伏和緩的低山和渾圓丘陵,發育著各種類型的岩溶(喀斯特)地貌;西部高山峽谷相間,地勢險峻,山嶺和峽谷相對高差超過1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山頂部常年積雪,形成奇異、雄偉的山嶽冰川地貌。全省海拔高低相差很大,海拔最高點海拔6740米,在滇藏交界處德欽縣境內怒山山脈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最低點海拔76.4米,在河口縣境內南溪河與紅河交匯的中越界河處,兩地直線距離約900千米,海拔相差6000多米。

全省地勢呈現西北高、東南低,自北向南呈階梯狀逐級下降,從北到南的每千米水平直線距離,海拔平均降低6米。北部是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左右,有高黎貢山、怒山、雲嶺等巨大山系和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大河自北向南相間排列,三江並流,高山峽谷相間,地勢險峻;南部為橫斷山脈,山地海拔不到3000米,主要有哀牢山、無量山、邦馬山等,地勢向南和西南緩降,河谷逐漸寬廣;在南部、西南部邊境,地勢漸趨和緩,山勢較矮、寬谷盆地較多,海拔在800~1000米左右,個別地區下降至500米以下,主要是熱帶、亞熱帶地區。

⑸ 雲南的衣食住行與當地自然環境有什麼關系

在生活文化方面,由於雲南地理環境的極大差異,導致了世居於此的各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環境里表現出不同的衣食住行文化。相比巴厘島,在穿著上,如藏袍,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色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

藏族傳統服飾之所以如此,主要還是取決於當地藏區的基本自然環境,由於高寒,必須衣著長袍以禦寒。

在飲食上,如彝族喜酒好肉,這並不是說彝族同胞生活比較腐敗,主要原因在於彝族兄弟所處的生活環境,彝族一般居住於山區,且村落之間相隔較遠,如果沒有酒就難以禦寒,更難以忍受面山的寂寞,如果沒有肉就難以有足夠的體力生活於山區。

在居住上,傣家竹樓,一般只有一層,整個房子被一根根木樁高高地撐起,竹樓下面的木樁一般有50根,木樁之間的空地是堆放雜物的倉庫,有的人家還用來養豬圈牛。

傣族人自古以竹樓為家,是因為在傣族所居住地區天氣很熱、空氣濕度較大,且常有野獸出沒。竹樓高懸於地面之上,一來可以防潮,二來可以防野獸。

在交通上,如滇西北的瀾滄江和怒江流域至今仍保存最古老的交通工具傈僳族溜索,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是分不開的,寬闊的瀾滄江、雄偉的怒江大峽谷無法修築公路及橋梁,因而便捷的溜索就成了必選的交通工具。



雲南人文環境下的自然環境

千百年來,世代生活於雲南這片神奇土地上的各民族,對雲南奇特多樣的自然環境的適應,便形成了其特有的本土和諧的民族文化。

地理隔絕在一定程度上使雲南遠離了中原文明,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民族、宗教等本土文化;民族遷徙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族間的溝通融合,帶動了文化的傳播融合,從而形成了多民族融洽相處的和諧文化,多宗教共生的和諧宗教文化。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相比安徽,雲南奇異獨特的地質地貌,變化莫測的氣候氣象,深深地影響著當地人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世居於此的各民族對其賴以生存的環境有著神秘的敬畏感,他們依存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構成了極為和諧的人與自然畫卷。人對自然的敬畏,自然對人的優待,這種互動便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景觀。

⑹ 雲南的地理環境怎樣

雲南西雙版納,同廣州雷州半島一樣,都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同時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影響,夏季降水豐沛,由於橫斷山脈阻擋且緯度低,所以受冬季風影響較小,四季溫暖濕潤,四季如春。聽說環境灰常優美,旅遊盛地,有機會我一定會去那裡逛逛的!

⑺ 雲南在中國的地理位置

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位於北緯21°8'32"-29°15'8"和東經97°31'39"-106°11'47"之間,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東西橫跨864.9公里,南北縱距990公里,總面積39.4萬平方公里。

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為鄰,北部同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同寮國、越南毗連。雲南省與鄰國的邊界線總長為4060公里,其中:中緬段1997公里,中老段710公里,中越段1353公里。雲南自古就是中國連接東南亞各國的陸路通道。

有出境公路20多條,15個民族與境外相同民族在國境線兩側居住。與泰國、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國相距不遠。

(7)雲南的地理環境怎麼樣擴展閱讀:

雲南,簡稱雲(滇),省會昆明,位於中國西南的邊陲,北回歸線橫貫雲南省南部,屬低緯度內陸地區,為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東部與貴州,廣西為鄰,北部與四川相連,西北部緊依西藏,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寮國、越南毗鄰,

雲南有25個邊境縣分別與緬甸、寮國和越南交界,國境線長4060千米,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窗口和門戶。

雲南國土總面積39.41萬平方千米,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4.1%,居全國第8位,總人口4770.5萬人(2016年),是中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下轄8個市、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

全省河川縱橫,湖泊眾多。全省境內徑流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89條,分屬長江(金沙江)、珠江(南盤江)、元江(紅河)、瀾滄江(湄公河)、怒江(薩爾溫江)、大盈江(伊洛瓦底江)6大水系。

紅河和南盤江發源於雲南境內,其餘為過境河流。除金沙江、南盤江外,均為跨國河流,這些河流分別流入南中國海和印度洋。多數河流具有落差大、水流湍急、水流量變化大的特點。

⑻ 雲南屬於什麼氣候帶

雲南氣候基本屬於亞熱帶高原季風型,立體氣候特點顯著,類型眾多、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干濕季節分明、氣溫隨地勢高低垂直變化異常明顯。滇西北屬寒帶型氣候,長冬無夏,春秋較短;滇東、滇中屬溫帶型氣候,四季如春,遇雨成冬;滇南、滇西南屬低熱河谷區,有一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進入熱帶范圍,長夏無冬,一雨成秋。

全省海拔高低相差很大,海拔最高點海拔6740米,在滇藏交界處德欽縣境內怒山山脈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最低點海拔76.4米,在河口縣境內南溪河與紅河交匯的中越界河處,兩地直線距離約900千米,海拔相差6000多米。

(8)雲南的地理環境怎麼樣擴展閱讀:

雲南的地理環境:

1、位置境域

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位於東經97°31′至106°11′,北緯21°8′至29°15′之間,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屬低緯度內陸地區。全省東西最大橫距864.9千米,南北最大縱距990千米。全省國土總面積39.41萬平方千米,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為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部緊依西藏自治區,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寮國、越南毗鄰。

2、地形地貌

雲南屬山地高原地形,其中,1000-3500米中海拔區域面積佔全省國土面積的87.21%,雲南省絕大部分區域均位於中海拔區域。25°坡度以下區域占國土面積的56.46%,從地貌類型看,平原、台地、丘陵、山地面積分別占國土面積的4.85%、1.55%、4.96%、88.64% [2] 。地形以元江谷地和雲嶺山脈南段寬谷為界,分為東西兩大地形區。

3、水文

全省河川縱橫,湖泊眾多。全省境內徑流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89條,分屬長江(金沙江)、珠江(南盤江)、元江(紅河)、瀾滄江(湄公河)、怒江(薩爾溫江)、大盈江(伊洛瓦底江)6大水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雲南

⑼ 雲南的地理環境

雲南省氣候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區等7個溫度帶氣候類型。 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其主要表現為:
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
雲南緯度和海拔相關。從緯度看,其位置只相當於從雷州半島到閩、贛、湘、黔一帶的地理緯度,但由於地勢北高南低,南北之間高差懸殊達6663.6m,大大加劇了全省范圍內因緯度因素而造成的溫差。這種高緯度與高海拔相結合、低緯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緯度增加與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狀況。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溫度,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外,大致由北向南遞增,平均溫度在5~24℃左右,南北氣溫相差達19℃左右。
由於受地形的影響和天氣系統的不同,全省氣溫緯向分布規律中常會出現特殊的情況,出現了「北邊炎熱南邊涼」的現象。特別是在垂直分布上,因境內多山,河床受侵蝕不斷加深,形成山高谷深,由河谷到山頂,都存在著因高度上升而產生的氣候類型差異,一般高原每上升100m,溫度即降低0.6℃左右。
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由於地處低緯高原,空氣乾燥而比較稀薄,各地所得太陽光熱的多少除隨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而增減外,也受雲雨的影響。夏季,最熱天平均溫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溫度在6~8℃以上。年溫差一般為10~15℃,但陰雨天氣溫較低。一天的溫度變化是早涼,午熱,尤其是冬、春兩季,日溫差可達12~20℃。
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
全省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1100mm,南部部分地區可達1600mm以上。但由於冬夏兩季受不同大氣環流的控制和影響,降水量在季節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極不均勻的。冬季位於「昆明准靜止鋒」的西側,受單一暖氣團控制,降水稀少。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潮濕悶熱,降水充沛。降水量最多是6~8三個月,約佔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節為旱季,降水量只佔全年的10~20%。雲南無霜期長。南部邊境全年無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以及臨滄、德宏等地無霜期為300~330天;中部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約250天;較寒冷的昭通和迪慶達210~220天。雲南光照每年每平方厘米為90~150千卡。 滇池位於昆明市區南部,被譽為「高原明珠」,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湖泊、中國第六大淡水湖。湖泊面積311.388k㎡,流域面積2920k㎡,平均水深5.12m,最深處為11.3m,蓄水量為15.931億m3。海拔1887m,湖岸線長約200km。
洱海是雲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位於大理市區北部,湖泊面積252.91k㎡,流域面積2565k㎡,平均水深10.8m,最大水深21.5m,湖面海拔1966m,蓄水量28.8億m3,多年平均水資源量8.25億m3。
撫仙湖是中國第二深水湖泊,是雲南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位於玉溪市澄江縣、江川縣、華寧縣三縣交界處。湖面海拔1722.5m,面積216.6k㎡,流域面積674.69k㎡,最大水深158.9m,平均水深92.5m,蓄水量189.3億立方米。
程海是一個內陸封閉型高原深水湖泊,沒有出流,位於永勝縣西南部,流域面積318.3k㎡,湖泊面積77.2k㎡,平均水深25.9m,最大水深36.7m,蓄水量19.87億m3,湖岸線長45.1km。
瀘沽湖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的兩省交界處,是中國第三大深水湖泊。湖面面積50.8k㎡,其中雲南境內30.3k㎡。
杞麓湖是一個封閉型高原湖泊,湖泊面積35.9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54.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8米,平均水深4米,蓄水量1.7億立方米。
星雲湖是撫仙湖的上游湖泊,通過2.2公里的隔河與撫仙湖相聯。湖泊面積34.7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8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91米,最大水深9.5米,蓄水量1.84億立方米。
陽宗海湖泊面積31.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最大水深29.7米,流域面積192平方公里,蓄水量6.0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3500萬立方米。
異龍湖位於石屏縣東南部,湖泊面積92k㎡,流域面積360.4k㎡,平均水深約5m,最大水深6.55m,蓄水量1.145億。異龍湖流域主要包括石屏縣的5個鄉鎮。
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分布在滇中、滇南、滇西和滇西北,分屬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州、麗江市和紅河州;其中滇池、程海和瀘沽湖屬長江水系,撫仙湖、杞麓湖、異龍湖、星雲湖和陽宗海屬珠江水系,洱海屬瀾滄江水系。
水系:雲南省大小河流共600多條,其中較大的有180條,多為入海河流的上游。 相對平緩的山區只佔總面積10%,大面積土地高低差參,縱橫起伏,一定范圍又有和緩的高原面。 滇西縱谷區,高黎貢山為伊洛瓦底江與怒江的分水嶺上的高山頂部,常有永久積雪,形成奇異、雄偉的山嶽冰川地貌。金沙江「虎跳澗」峽谷,與兩側山嶺相對高差達3000餘米,為世界著名峽谷之一。瀾滄江的西當鐵索至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頂,直線距離約12公里,高差竟然達到4760米,在10餘公里的狹小范圍內,呈現出亞熱帶乾熱河谷和高山冰雪世界的奇異景觀,自然景色相當於廣東至黑龍江跨過的緯度。
全省分三個梯層,滇西北徳欽、香格里拉縣一帶為第一梯層,滇中高原為第二梯層,南部、東南和西南部為第三梯層,平均每公里遞降6米。盆地和高原台地,西南地區俗稱「壩子」。
地質博物館
雲南也是一個很大的地質博物館。祿豐縣的早期侏羅紀地層中曾出土大量蜥腳類恐龍化石,留存較為完整,現已在縣城建成恐龍博物館供遊人參觀。另外,澄江縣的帽天山更是地質界中的「明星」,因為這里出土了數量多、種類豐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紀多細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證明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炸」的存在。昆明市東川區也是全國聞名的「泥石流博物館」,早期這里因為大規模不科學地開采銅礦,再加上氣候、地形等原因影響,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泥石流頻發地段,泥石流現象比較典型。
壩子
在雲南省起伏縱橫的高原山地之中,斷陷盆地星羅棋布。雲南這些盆地又稱「壩子」。雲南全省面積在1k㎡以上的壩子共有1445個,面積在100k㎡以上的壩子有49個,雲南最大的壩子在陸良縣,面積為771.99k㎡。雲南名列前10位的壩子還有:昆明壩(763.6k㎡)、洱海壩(601k㎡)、昭魯壩(524.76k㎡)、曲沾壩(435.82k㎡)、固東壩(432.79k㎡)、嵩明壩(414.6k㎡)、平遠壩(406.88k㎡)、盈江壩(339.99k㎡)、蒙自壩(217k㎡)。 溫泉
安寧溫泉、騰沖溫泉
溶洞
建水燕子洞、瀘西阿廬古洞、九鄉溶洞、彌勒白龍洞、通海里山仙人洞、洱源清源洞
火山
騰沖火山

閱讀全文

與雲南的地理環境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