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盧溝橋在哪裡
盧溝橋位於北京市豐台區永定河,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古老的石造聯拱橋。修建始於元朝章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止於明昌三年(1192)。全長266.5米,共計十一孔。橋面寬暢,兩側石雕護欄各有望柱140根,柱頭上均雕有蹲伏的大小石獅485個,生動活潑,神態各異。
橋梁工程的突出成就
首先,盧溝橋的橋基是用「插架法」建築的,即在橋的基礎下打樁,以增加松軟的泥沙河床的抗壓力,減少橋基的沉陷。
其次,在橋墩結構上,盧溝橋橋墩的分水尖是經過特殊設計的,其長度達五米左右,比一般古代石橋都要長大,自拱圈腳以上累砌六層厚達1.83米的大石板壓著分水尖。在每個分水尖的頭上安設了一根約26厘米長的三角形鐵柱,以其銳角迎水。
第三,盧溝橋的十一個拱圈中,中心孔最大,兩側逐漸收小,由最外孔至中心孔增大的比率為1/1.1,比清朝的官式做法(1/1.6)小很多。橋拱為弧形,矢跨比率為1/3.5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盧溝橋
Ⅱ 盧溝橋的地理位置
位置: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台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重要性:作為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和全民族抗戰爆發地,盧溝橋不僅是豐台區的重要文化資源,也是影響深遠的國家重大活動紀念地。
(2)盧溝橋地理位置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特色:
1、「盧溝曉月」碑亭
古時候,每當黎明斜月西沉之時,明月倒映水中,更顯明媚皎潔,所以「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2、石獅子
盧溝橋橋面兩旁有石欄桿,欄桿望柱頭上雕刻著石獅子,橋頭立有石制華表。石欄桿共有279個,南面為139個。
3、歷史故事
民國26年(1937年)7月6日,日軍在盧溝橋演習,謊稱丟一士兵,要求進宛平城搜査,遭到軍政單位拒絕。7月7日,日本對華侵略軍炮轟盧溝橋、宛平城,中國駐軍奮起還擊,掀起了全民抗日的序幕。7月8日,日軍兩度炮擊盧溝橋,中國軍民60多人犧牲,200多人受傷。
Ⅲ 盧溝橋事變中,盧溝橋在那個省份,具體城市,求解
盧溝橋在北京市豐台區。
盧溝橋具體地址是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台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盧溝橋為十一孔聯拱橋,拱洞由兩岸向橋中心逐漸增大,拱券跨徑從12.35米至13.42米不等,橋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勢平緩。河面橋長213.15米,加上兩端的引橋,總長266.5米。橋身總寬9.3米。橋面寬7.5米。
橋面兩側設置石欄,南側有望柱140根,北側有141根。望柱間距約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間各嵌石欄板,欄高約0.85米。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
在《馬可·波羅游記》中它被形容為一座巨麗的石橋,後來外國人都稱它為「馬可波羅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3)盧溝橋地理位置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從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軍幾乎每天都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7月7日,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頭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
當晚8點鍾,日寇突然向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自衛,中國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抗日戰爭,從此開始了。駐防在盧溝橋一帶的29軍,原是西北軍馮玉祥的舊部。這支部隊擅長刀術,每個戰士都身背一口大刀。
每當日寇接近陣地時,戰士們就躍出戰壕,掄刀同敵人搏鬥。日本軍隊集中火力連續猛攻盧溝橋石橋和平漢路鐵橋,鐵橋曾一度失守,駐守鐵橋的一個連僅4人倖存,其餘全部壯烈犧牲。29軍將士勇猛頑強不怕犧牲,經過4小時激戰,又從日寇手裡奪回了鐵橋。
永定河畔的戰斗整整進行了一晝夜,幾百具日軍的屍體橫卧在盧溝橋頭,而中國守軍卻一直堅守在自己的陣地上。盧溝橋的炮聲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
事變發生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向全國發出通電,呼籲:"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指出"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全國各地的抗戰救國運動風起雲涌。工農大眾和各界愛國人士以募捐、勞軍、宣傳等各種方式積極支援抗日前線。但國民黨政府卻推行一條消極的抗戰路線,他們不敢動員民眾,在日軍的大規模進攻面前猶豫動搖,致使北京、天津等地在7月底相繼淪陷。
由於全國人民要求抗戰的壓力,以及日軍的侵略嚴重損害了英、美的在華利益,直接威脅到蔣介石等四大家族的統治,國民黨政府被迫於8月中旬發表《自衛宣言》,起來抗戰,並接受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同時,南京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任命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不久以後,南方各地的紅軍游擊隊也改編為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抗日戰爭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從此,一場以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堅力量的偉大民族解放戰爭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Ⅳ 北京的盧溝橋在什麼地方
位於北京市豐台區永定河,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古老的石造聯拱橋。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千米處,豐台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Ⅳ 盧溝橋的坐落位置在哪裡
盧溝橋位於北京市西南約15千米處豐台區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
Ⅵ 盧溝橋在哪個城市
盧溝橋在北京市。
盧溝橋,在天安門西南約15公里處,豐台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
在《馬可·波羅游記》中它被形容為一座巨麗的石橋,後來外國人都稱它為"馬可波羅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6)盧溝橋地理位置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盧溝橋在中國歷史上的革命意義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Ⅶ 盧溝橋在哪個省的什麼地方
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台區永定河上。
盧溝橋為十一孔聯拱橋,河面橋長213.15米,加上兩端的引橋,總長266.5米。橋身總寬9.3米。橋面寬7.5米。橋兩側雁翅橋面呈喇叭口狀,入口處寬32米。橋面兩側設置石欄,南側有望柱140根,北側有141根。望柱間距約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間各嵌石欄板,欄高約0.85米。
(7)盧溝橋地理位置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盧溝橋是在金世宗統治的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決定修建的。不過當時尚未動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
盧溝橋始建於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
「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因橋身跨越盧溝,人們都稱它盧溝橋。早在戰國時代,盧溝河渡口一帶已是燕薊的交通要道,兵必爭之地。
Ⅷ 盧溝橋在哪個省
盧溝橋在北京市。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天安門西南約15公里處,豐台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在《馬可·波羅游記》中它被形容為一座巨麗的石橋,後來外國人都稱它為"馬可波羅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Ⅸ 盧溝橋位於哪裡
盧溝橋位於北京市豐台區。
盧溝橋橋面略呈弧形,兩端較低,中間隆起。橋墩、拱券以及望柱、欄板、抱鼓石、華表等都用天然石英砂岩及大理石砌築,而橋面卻是用天然花崗君巨大條石鋪設的。
盧溝橋橋下河床鋪設幾米厚的鵝卵石和石英砂,整個橋體砌築其上十分堅實穩固。橋墩平面呈平底船形,北為上游,是進水面,砌築分水尖,狀若船頭,長4.5-5.2米,約占橋墩四分之一。
在每個分水尖的前端,各裝有一根三角鑄鐵,邊寬26厘米,銳角向外,以減輕洪流和冰塊沖擊,保護分水尖的穩定。在分水尖上面,又蓋了六層分水石板,稱風凰台,下兩層挑出,以上各層逐次收進,高1.83米,既加固了分水尖的穩定性,對橋墩的承載壓力也起到了平衡作用。
(9)盧溝橋地理位置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盧溝橋橋面略呈弧形,兩端較低,中間隆起,用天然花崗巨大條石鋪設的。橋下河床鋪設幾米厚的鵝卵石和石英砂,整個橋體砌築其上十分堅實穩固。
盧溝橋的半圓拱券採用縱聯式實腹砌築法,使11個拱券聯成一體。拱券龍門石上,2019年依然保留有中間三個被稱作虯蠖的拱頂龍頭,雕工十分精美。
拱券石塊之間都用鐵銅子或鐵件聯結加固,橋墩內部也都用鐵活上下拉聯,橋腳以鐵柱穿石,俾使千載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