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東地區地理位置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首先,中東地理位置向來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稱。中東地區是亞歐非三洲的接合部,且正好位於東半球大陸的中心。中東周圍環繞著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裏海和波斯灣等國際海域,這些海域大大便利了中東與世界各地的聯系。溝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蘇伊士運河、曼德海峽和霍爾木茲海峽等,是重要的國際航道,也是扼守這些航道的重要門戶。中東地區這種適中、臨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東方和西方、歐洲經西亞到北非的聯系紐帶和十字路口,從而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其次,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沿岸地區,所產石油絕大部分由波斯灣沿岸港口用油輪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對世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再其次,中東水資源極度匱乏,沙漠廣布。這也與石油資源的豐富形成鮮明的對比。水資源匱乏嚴重影響中東人民的生活和生產。隨著人口的增長、經濟的發展,中東水資源緊缺日趨嚴重。河流、湖泊水資源分配上的矛盾,也是形成中東緊張局勢的原因之一。
最後,在最近中國提出新的絲綢之路,就是依託原有的絲綢之路,保障中國的國家安全環境,而中東作為產油地區,同時也是聯系歐洲重要的陸上地區,對中國的國家戰略有重要影響。
『貳』 什麼叫「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地理位置重要性的分析從哪些方面入手?
一個地方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從何哪方面分析,該從哪裡下手?
答:一、講出位置的重要性要有范圍,就是說在什麼范圍內這個位置重要。例如說「中東」處於五海三洲之地這個位置重要,這樣一個交叉地帶對什麼重要呢,通過讀圖就可以看出對溝通東西方面的交通是重要的,即在交通這個范圍內它的位置是重要的,其次,對於石油是重要的,因為這個地區是世界最主要的石油生產地,全世界的眼睛都盯著這個位置,所以說在石油生產這個范圍內它是最重要的。 二、講好位置的重要性要有全局觀。一個位地理是否重要,要看它在全球或一個大的區域內的作用,例如馬六甲海峽,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就在於它是溝通世界東西方的一個咽喉要道,沒它不可,日本在從中東,從歐洲,從非洲等運送的物資原料就必須走馬六甲海峽,因此,日本稱它是海上生命線。和馬六甲海峽一樣的還有很多比如蘇伊氏運河,巴拿馬運河,等等,對於全球的交通,商業,軍事等來說都是重要的。
『叄』 地球上一些最具戰略意義的地理位置是什麼
我想說的是,「戰略定位」的含義現在可能與一百年前有所不同。幾個世紀前,英國獲得了對幾個戰略位置的控制權,以便他們可以控制貿易。新加坡,馬六甲,錫蘭,亞丁,馬爾他和直布羅陀殖民地允許英國維持對世界貿易的控制。但是情況已經變了,您無法真正轟炸您的競爭對手並阻止交易!
埃及:它通過土地將非洲與中東連接起來,但是考慮到它在中東僅與以色列有陸地邊界,在非洲與與以色列沒有關系的穆斯林國家邊界,因此該國的實用性因為陸橋是有限的。由於它通過蘇伊士運河將亞洲和歐洲連接起來,因此更加重要的是海上運輸。
巴拿馬:盡管在地圖上看起來像巴拿馬,但由於達里恩·蓋普(Darien Gap),巴拿馬並不是南北美洲之間的陸橋。相反,它是南美洲太平洋地區和北美洲大西洋之間的海橋,反之亦然,亞洲與大西洋美洲之間以及歐洲與太平洋美洲之間也是如此。
未來候選人:
隨著全球變暖,極地路線每年的開放時間越來越長。俄羅斯將成為東亞和歐洲(特別是北部港口)之間最短的路線,從而降低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性,因此可以將俄羅斯置於特殊的位置。
可以說加拿大,因為北部通道將使亞洲和大西洋美洲以及歐洲和太平洋美洲之間的交通更加便捷,從而降低了巴拿馬運河的某些重要性。
您可能在想為什麼我省略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國家,例如中國,美國,印度,巴西等。我的理性依據是,有多少貿易通過這些國家過境,以及它們作為接入點可以產生多少影響。例如,除蒙古外,沒有其他國家需要通過中國進入溫暖的水域。除尼泊爾或不丹外,沒有一個國家依賴印度。
『肆』 地理的重要性
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同人類相關的地理環境,以及地理環境與人類的關系。地理學對人地關系的研究著重是空間關系。
地是人類生產生活的舞台,是人類創造文明的基石,地理就是了解地的學科。明白了地理就明白了很多事:為什麼歐洲人的鼻子如此之高?為什麼中國台灣會受「莫拉克」侵襲?為什麼中國地區發展如此不平衡?
因為地理是自然科學,所以在生活中就能找到地理,地理是很實用的一門科目。
初中的地理課程只要會考就結束了,不算入中考成績,相對來說是比較不受重視的科目。因為初中只是打基礎,稍稍涉足地理。
地理學在社會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它包括氣象、地質、地區發展、人類生活的等等發面。涉及面很廣,測繪就是應用地理的一個例子,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保障,通過測繪了解了一個國家的基本數據才能進行科學的建設與發展。
又例如石油工業的血液,煤炭是工業的糧食,通過學習地質學就能知道石油煤炭的分布情況,對於國家建設可是舉足輕重的。
一個國家的資源情況是領導者決策的依據,是國家和社會發展路燈,地理的確很重要。
『伍』 中考地理哪些內容最重要
七年級上冊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一、地球和地球儀
1、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P3中的圖1.2)
⑴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⑵大小: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⑶能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事實: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衛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擋了照射的陽光。
⑷麥哲倫環球航行路線:西班牙→大西洋→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⑴含義: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縮小的模型。
⑵意義:可以方便我們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
3、緯線和經線(P5中的圖1.7)
⑴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⑵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⑶地軸:假想的地球自轉軸。
⑷兩極:地軸與地球表面的交點。
⑸經、緯線的特點:
特 點 經 線 緯 線
形狀特徵 半圓,兩條相對應的經線組成經線圈,把地球平分為相等的兩個半球 圓,每一條緯線自成緯線圈
長度特徵 經線長度都相等 緯度相同,長度相等,赤道最長,向兩極漸短收縮成一點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東西方向
⑹特殊的經、緯線
①特殊緯線
赤道——是最長的緯線,既是緯度的起始點,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
30°緯線——是低緯度與中緯度的分界線 60°緯線是中低緯度與高緯度的分界線
②特殊經線
0º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是經度的起始點,以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以西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舊址。
180°經線——大致與「國際日期變更線」一致
20°W——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線:赤道(0°緯線);東西半球的分界線:20°W、160°E。
⑻經度和緯度的變化規律:
(西經) (東經)
0°
10°
20°
180°
10°
20°
180°
愈向西愈大 愈向東愈大
0°
10°
10°
20°
20°
90°
90°
赤道
4、利用經緯網定位
⑴經緯網的含義:在地球儀或地圖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格。
⑵經緯網的作用:確定地球表面某一點的位置。
二、地球的運動
1、地球的自轉(P9中的圖1.15)
⑴含義: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⑵方向:自西向東。 ⑶周期:一天(約為24小時)。
⑷產生的現象:晝夜更替、地方時差
2、地球的公轉(P11中的圖1.19)
⑴含義:地球圍繞太陽不停地旋轉。⑵方向:自西向東。⑶周期:一年(約為365天)。
⑷特點: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的夾角是66.5°
⑸產生的現象:
①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②同一地點,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③同一地點,晝夜長短的變化;④同一地點,不同季節太陽光熱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後)、夏至日(6月22日前後)、秋分日(9月23日前後)、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
⑺四季的劃分(以北半球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個月是春季;6、7、8三個月是夏季;
9、10、11三個月是秋季;12、1、2三個月是冬季。
熱 帶
北溫帶動
南 溫 帶
北 寒 帶
南 寒 帶
有極晝極夜
有極晝極夜
有陽光直射
無極晝極夜、直射
無極晝極夜、直射
90°
90°
(北極圈)66.5°
(南極圈)66.5°
(北回歸線)23.5°
(南回歸線)23.5°
(赤道)0°
3、地球的五帶(P12中的圖1.20)
三、地圖
1、地圖的基本要素(地圖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
②表現形式:數字式、文字式、 線段式
⑵方向的判讀:
①一般地圖: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②有指向標的地圖:根據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箭頭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經緯網的地圖:根據經緯網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⑶圖例和注記
①圖例:用來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種符號。
②注記:用來說明地理事物名稱的文字或用說明地理事物數量的數字,稱之為地圖的「語言」。
③常用圖例:(P14中的圖1.24)
鐵路 國界 山峰
2、地形圖的判讀
⑴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P16中的圖1.27)
①海拔(絕對高度):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舉例: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吐魯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舉例:旗桿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圖的類型: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等高線: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成的線。
等深線: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
⑶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P16中的圖1.29)
①根據等高線的疏密程度判斷坡度的陡緩: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據等高線形狀判斷地形類型: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表示山谷,向低處凸出表示山脊;兩個山頂之間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線重疊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陸地上的五種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⑴地圖常見種類:導游圖、交通圖、政區圖
⑵比例尺大小與地圖范圍、詳略的對應關系:
表示範圍的大或小 表示內容的詳或略
大比例尺 小 詳細
小比例尺 大 簡略
在圖幅一樣大的情況下,選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實地范圍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詳細;反之亦然。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⑴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面積佔71%,概括為「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⑵分布: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⑶中國載人航天歷程:2003.10.15,楊利偉,神舟5號飛船;2005.10.12,聶海勝、費俊龍,神舟6號飛船;2008.9.25,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神舟7號飛船。
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⑴關於海洋、陸地的基本概念:(P28中的圖2.5)
概念
大洲 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
大陸 面積廣大的陸地
島嶼 面積較小的陸地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海 是洋的一部分,位於大洋邊緣,面積較小,靠近大陸
海峽 溝通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
⑵海陸分布大勢:
①六塊大陸: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南極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北美大陸、南美大陸。
②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P29中的圖2.6)
③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④大洲分界線:(P30中的圖2.7)
亞、歐: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
亞、非: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南、北美: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亞、北美:白令海峽。
⑶亞洲是最大的洲;歐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極洲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洋。
二、海陸的變遷
1、滄海桑田
⑴現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陸地是不斷變遷的
⑵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類的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⑶舉例:今天的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過去曾經是海洋。
2、海陸輪廓形成的兩大學說
學說名稱 學說內容 主要證據
大陸漂移學說 ①2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周圍是一片汪洋。
②後來,大陸分裂並緩慢漂移分離,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狀況。 ①大陸輪廓的吻合性
②拼合大陸幾種古地層的相似性
③拼合大陸幾種生物的相近性
板塊構造學說 ①由岩石組成的地球表層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
②各大板塊處在不斷的運動之中。
③板塊內部比較穩定,邊緣交界處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①阿爾卑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
②東非大裂谷,紅海的形成與變化。
③大西洋的擴張。
注意:
①「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對完善的一個學說。
②六大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P37中的圖2.19)
③由板塊運動引起的兩大地震帶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一、多變的天氣
1、天氣及其影響
⑴含義: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大氣狀況。
⑵特點:短時間(時間)、相差大(空間)、變化大(變化)
⑶影響:天氣對交通、生活、農業生產、軍事等人類活動有著深刻的影響。
2、明天的天氣怎麼樣?
⑴天氣預報:是氣象工作者通過對天氣資料的分析,發布將要出現的天氣狀況。
⑵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
世界各地獲取氣象信息→衛星傳輸接收→對信息加工處理→分析判斷得出結論→預報
⑶天氣預報的形式:電視、報紙、互聯網、廣播、手機簡訊、打電話
⑷天氣預報的內容:
①衛星雲圖: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雲區
②城市天氣預報:說明一日內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等常規情況,另外還有沙塵暴、空氣質量、海浪、冰雹、大霧等特殊預報。
⑸常用的天氣符號(P46中的圖3.6)
3、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
評價空氣質量的方式:空氣質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量有關,用污染指數來表示。污染指數小,對人體健康有利;污染指數大,對人體健康有害。
空氣質量級別 空氣污染指數 空氣質量狀況
一級 1~50 優
二級 51~100 良
三級 100~200 輕度污染
四級 200~300 中度污染
五級 >300 重度污染
二、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與生活
⑴氣溫:空氣的溫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氣溫=一日內氣溫觀測值之和÷觀測次數
月平均氣溫=一月內日平均氣溫之和÷當月天數
年平均氣溫=一年內月平均氣溫之和÷月數(12)
⑵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氣溫影響人們的穿衣、飲食、住房、農業和交通等。
2、氣溫的變化
⑴日變化(P51中的圖3.12)
①概念: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②變化特點: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③氣溫日較差=最高氣溫-最低氣溫
⑵年變化(P51中的圖3.13)
①概念: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②變化特點:南北半球氣溫的變化正好相反。
陸地上:北半球氣溫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氣溫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⑶通常用氣溫的變化曲線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的氣溫變化情況。
⑷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繪制方法:一橫月、二縱溫、三定點、四連線
3、氣溫的分布
⑴等溫線:氣溫相同的點的連線。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熱不同,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
⑶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規律:
①緯度差異:一般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P53中的圖3.17)
②海陸差異: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變化: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⑸等溫線圖的判讀:
①等溫線封閉,中心氣溫高的為高溫中心,中心氣溫低的為低溫中心。
②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⑹世界「熱極」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極」南極大陸。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與生活
⑴降水: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測量:測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單位一般為毫米。
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降水影響交通、農業生產等。
2、降水的季節變化(P55中的圖3.19)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情況。
⑵降水量柱狀圖的繪制方法:一橫月、二縱水、三柱形
⑶主要降水類型: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3、降水的分布(P56中的圖3.21)
⑴等降水量線:降水量相同的點的連線。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圖來表示。
⑶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特點: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較豐富,兩極地區降水少;
②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在溫帶地區,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內陸降水較少;
④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四、世界的氣候
1、氣候的地區差異
⑴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
⑶氣候與天氣的差異:
時 間 變 化 情 況
天氣 短時間 時刻在變
氣候 長時間 相對穩定,一般變化不大
『陸』 學習地理的重要性 學習地理對國家的好處
學以致用是最好的!!我地理學的不錯,我來說說哈。
1.增長見識,豐富見聞。你可以沒去過九寨溝、沒去過巴黎、沒爬過乞力馬扎羅,但是你學習地理可以知道它的大概,「足不出戶而知天下」。這會構成你認識世界的知識體系,成為一個博學的人,一個能和別人有談話資本的人。非常重要!
2.辨清事物方位。有的人連中國省份大體在哪裡都不知道?請問他外出會不會有麻煩?呵呵,學地理,就是把事物相關位置放在腦子里,給你一個輪廓,讓你去想像。比如,索馬裏海盜為什麼那麼猖獗和能夠劫道貨船?你首先要知道索馬里在非洲東北部,相當窮,不能生活後都成了海盜,而他附近時紅海,重要的國際貨運航線,所以有很多貨船,才有劫持的可能性。這僅僅是個例子,不過,很好的說明了,學地理可以認識事物,認識世界。
3.野外求生必備。地理中有很多關於自然界事物的介紹,比如北斗星指向,沙漠中水源存在,自然災害如地震、泥石流、台風等發生如何躲避危險………………太多了,學地理可以獲得求生之道。
4.認識自然界,其實地理跟生物、航空、地質學等聯系死十分緊密的。如樹木生長規律、地質構造、宇宙結構、大氣構成……這些都是認識世界的最最基本的方式。學了地理後, 你就知道,現在的溫室效應是怎麼回事,低碳經濟是怎麼回事,各種自然災害如何形成和發作,煤礦挖煤為什麼會發生瓦斯爆炸,為什麼要實施登月計劃,有沒有外星人…………太多了
呵呵,我非常喜歡地理,它確實給生活帶來樂趣,這就非常重要了,還有好多我沒說的, 打字累了……祝你學好地理,學以致用哈!地理有用!!
『柒』 關於高中地理位置重要性的分析從哪些方面入手
地理位置重要性一般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進行分析。比如馬六甲海峽扼守印度洋到太平洋的必經通道上,地理位置重要
『捌』 黃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和在中華民族歷史的重要地位。
首先,中國最早的新石器文明出現在黃河流域,比如藍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現在黃河支流渭河;龍山文明出現在山東半島。之所以在黃河流域出現如此多的文明,是因為黃河流域的地理環境較長江流域優越。
其次,第一個統一各部落的部落首領是黃河流域的黃帝,之後建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也是黃河流域的禹。
再次,中國以後歷代皇帝選國都看重的都是黃河流域富饒肥沃的土地,在那時,黃河流域並不像現在這樣需要經常修築防禦大堤。所以黃河流域在中國大部分歷史進程中都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有很多經濟發明創造及思想體系都是來源於黃河流域。
黃土高原中的汾渭盆地,系地塹式構造盆地,經黃土堆積與河流沖積而成。汾渭盆地地面平坦,土地肥沃,灌溉歷史悠久,是晉陝兩省的富庶地區。
(8)地理上什麼最重要性擴展閱讀
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開始,迄今4000多年的歷史時期中,歷代王朝在黃河流域建都的時間延綿3000多年。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古都」 ,在黃河流域和近鄰地區的有安陽、西安、洛陽、開封四座。殷都(當時屬黃河流域)遺存的大量甲骨文 ,開創了中國文字記載的先河。西安(含咸陽),自西周、秦、漢至隋、唐,先後有13個朝代建都,歷史長達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
東周遷都洛陽以後,東漢、魏、隋、唐、後梁、後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陽建都,歷時也有900多年,被譽為「九朝古都」。位於黃河南岸的開封,古稱汴梁,春秋時代魏惠王遷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後歷時約200多年。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 ,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地區是全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發展最早的地區。
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內已出現青銅器,到商代青銅冶煉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同時開始出現鐵器冶煉,標志著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在洛陽出土的經過系列處理的鐵錛、鐵斧,表明中國開發鑄鐵柔化技術的時間要比歐洲各國早2000多年。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活字印刷、指南針、火葯,都產生在黃河流域。從詩經到唐詩、宋詞等大量文學經典 ,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 ,也都產生在這里。
北宋以後,全國的經濟重心逐漸向南方轉移 ,但是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進程中,黃河流域及黃河下游平原地區仍處於重要地位。黃河流域悠久的歷史,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貴的遺產,留下了無數名勝古跡,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參考資料網路——黃河
『玖』 台灣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什麼
台灣對於中國戰略安全的重要性。
從國家安全的角度看,台灣是我國沿海七省的重要屏障,但事實上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台灣是其南下的生命線。日本掌握了台灣的話,會威脅到中國的安全。
至於美國,它是超級大國、「世界警察」,成為講座所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張振祥上校說,是保護國家安全的「皮膚」,而沿海7省又是我國的核心區域台灣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
從戰略地位方面分析。日本說自己的生命線是馬六甲海峽,日本自然資源十分貧乏,一直寄希望於向南擴張,其防護線向西已擴張到太平洋西岸,太平洋儼然成為其內湖了,台灣是中國進入太平洋的門戶。
美、日兩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影響。要保護中國核心區域的安全,台灣問題是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拾』 地理素養的重要性
地理素養對地理專業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培養地理素養對於學習地理這門學科是非常重要的,肯定有助於更好學習地理呀;第二,功利一點,你地理考試遇到不會的題,沒關系,咱有地理素養,肯定能沾邊兒地蒙吧,肯定會多少有點分兒的吧;第三,我本科就是地理專業的,說句實話,地理素養讓我用地理的眼光看待生活,用地理的思維思考事情,比如2020年的冬天格外的冷,在和朋友的交談中,我能用可能是受」拉尼娜「的影響,朋友表示對我的欽佩,自己被肯定總是開心的吧!
最後說一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最大的特性就是綜合性,我認為地理素養就是用地理看光看待事情,或者說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能用地理思維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