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環境風險因素有哪些

地理環境風險因素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13 03:12:26

1. 對車輛有影響的地理環境因素包括哪些

自然因素(地形)
人文因素(經濟發展 政策 品牌)

2. 不良的自然環境因素有那些

(一)不良的地理條件

1、地殼化學元素分布異常 由於地理環境中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或過剩可以引起地方病,所以地方病又稱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其具有明顯的地理特徵,祖國醫學對山區多癭瘤,嶺南多瘴氣等地方病的發生早有認識,《素問·異法方宜論》對此作過專門論述。

一般說來,隨地形的變化,地球的化學性環境也發生變化。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微量元素,在不同地理條件下,其分布亦不同。通常山區易發生活潑元素的缺乏症,如缺碘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缺氟引起齲齒,低硒與克山病的發生有關。平原、低窪地區易導致活潑元素的過多症,如氟過剩引起氟骨症。另外,據研究認為,大骨節病區的岩石土壤和水中鍶多鈣少。鈣鍶比例失調引起骨質代謝障礙,影響長骨生長,破壞骨**軟骨的正常機能而致病。我國公布最廣的三種地方病(地方性甲狀腺腫、克山病、氟中毒)都與不良地理環境密切相關。

2、有害的放射性物質 有些地區蘊成的礦物對人體也是有害的。如鈾礦、磷礦等,若有強烈的放射級,可造成當地人患貧血、白血病以及癌症發病率增高。

科學的進步使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但過度城市化也使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耕地面積銳減,森林覆蓋漸小,草原退化嚴重,水土流失,氣候惡化,使包括地理條件在內的整個環境質量下降。

(二)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是由於向大氣排放非固有的氣體及微粒,超過了大氣成份的正常組成,當大氣自凈能力不能消除這些污染物時,造成大氣質量下降,即可說這個地區的大氣受到了污染。

1、污染來源 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能源的利用。如煤和石油的燃燒,大量排放出五大污染物——硫氧化物(SOx)、氮氧化合物(NOx)、碳氫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及顆粒物,這種污染包括生產性污染、交通運輸性污染和生活性污染。

2、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十分嚴重。包括急性中毒和慢性損害兩類。

急性中毒主要見於意外事故,如液氯鋼瓶爆炸造成的氯氣外溢,可引起居民的急性中毒和死亡。世界上多次發生的大氣污染災害中,大半是由於空氣質量的突然變壞對居民產生的急性作用,造成某些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突然升高。這些災害的共同特點是:惡劣的氣象條件(氣溫逆增、大霧),不利的地形(低窪地區、峽谷),使污染物在空氣中聚集,短時間內造成大量人群發病和死亡。尤其老年、病人受害最大。

慢性損害,主要中於低濃度的大氣污染,長期作用於人體,引起慢性非特異性疾病,如心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肺癌等。

(三)水源污染

水源污染又稱水體污染。天然水體能接納一定量的污染物進行自凈,使水質成分保持平衡的能力,稱為水環境容量。由於人類活動將污染物排入江河、湖海、水庫或地下水,使水質、底泥的理化性狀和生物種群發生變化,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價值,這種現象稱為水體污染。

我國人民歷來重視水質的優劣,最早把水質劃分為上中下三等的是唐代的陸羽,他在《茶經》里寫道:煮茶「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又說:「江水取人遠者為上」。現代研究證明,山水含鈉、鎂離子較少,且很少污染,故最宜飲用。江水則較復雜,井予礦化度較高,皆非理想的飲用水。尤其是城中附近的江河水往往受人為因素影響而致水質污染。故「江河水取人遠者為上」的觀點是正確的。宋代歐陽修《大明水論》也明確指出:江河之水「眾水雜聚,故次山水」。至於井水也有優劣之分,明初汪穎《食療本草》指出,「凡井水有適從地脈來者為上,有從近處江湖滲來者次之,其城近溝渠污水雜入者成鹼」,但井水也有被污染的。

據最近統計,我國54條主要河流中有27條被污染,44個城市中有41個地下水源受到污染;一些海灣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已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全國排放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每日約7800萬噸,全年計295億噸,其中90%未經任何處理。

水源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含病原菌的人畜糞便、污水污染水源,可引起腸道傳染病流行。水體遭受有毒化學物質污染後,通過飲水、食物鏈的形式可使人群發生急慢性中毒,甚至死亡。如水(亻吳)病就是由長期攝入富集有甲基汞的魚貝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疾患,為公害病的一種,因最早在日本熊本縣水(亻吳)灣附近魚村發現而得名。另外,有些污染物可使水質感官性狀惡化,妨礙水源正常利用;或使水中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受到抑制,影響水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損害水源的天然自凈能力,破壞水源衛生狀況。

三、預防保健措施

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人賴水以養生,可不慎所擇乎」。水源、空氣、土壤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我們要健康地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就要慎重選擇適宜自己的自然環境,還要採取有效的保健預防措施,盡量避免自然環境中的有害因素對人體的不良影響。

(一)生活環境的選擇

盡量避開不利於人體健康的水源、礦藏,避開高壓線、強磁場和有超聲波、放射線的地方營建生活區。

1、減少某種有害微量元素的攝入量 防治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的根本措施是改用低氟和低砷的飲用水源。如打深井,從低氟或低砷地層取水或收集天然降水備用。如在該地區無法找到適當水源,則進行水質處理,除去水中過量的氟或砷。

2、因缺乏某種微量元素而致的地方病,可採用適當方式補充 如用碘化鹽預防地方性甲狀腺腫。近年來,有人在食管癌高發區飲水中投放姜石,進行改水防癌實驗,取得顯著效果。

此外,防治地方病宜從多方面入手,採取綜合治理措施。最根本的方法,是分析該地區的地形特點,分清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選擇自然環境優越的地方作生活區,並作出相應的防護措施。

(三)社會防護,綜合治理

對於自然生態環境失調並日趨惡化的現實。首先,政府要加強保護生態環境的科學研究工作,尋求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途徑,避免重蹈發達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復轍。其次,在我國現有技術條件下,人口規模越大,密度越高,活動程度越大的地方,產生的污水、廢氣、垃圾越多,生態環境污染也越嚴重。因此,控制人口規模,是減輕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措施。

對於飲水衛生,重點是治理「三廢」。從合理規劃,綜合利用、凈化處理等幾方面入手解決。個人防護可採取一些簡便易行的方法,如將水煮沸後飲用,農村家庭用適量漂白粉投入水缸中亦可達消毒目的。

3. 地理因素是什麼

地理要素是地圖的地理內容,包括表示地球表面自然形態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與人類在生產活動中改造自然界所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道路網、通訊設備、工農業設施、經濟文化和行政標志等社會經濟要素。

地理要素根據其性質,可以分為自然地理要素和社會經濟要素兩大類。

1、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是指涵蓋制圖區域的地理景觀和自然條件,如地質、地球物理、地勢、地貌、水文、江湖、海洋、氣象、氣候、土質、土壤、植被、動物、自然災害現象等。自然地理要素相對穩定,變化較小,它的種類和數量的多少優劣,是衡量該區域開發前景的一個重要因素。

2、社會經濟要素

社會經濟要素(或稱人文地理要素)是指由人類活動所形成的經濟、文化,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社會現象,如居民地、交通網、行政境界線、人口、歷史、文化、政治、軍事、企事業單位、工農業產值、商務、貿易、通信、電力、環境污染、環境保護、疾病與防治、旅遊設施等等。

社會經濟要素的狀況深刻地反映了該區域的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的程度。

(3)地理環境風險因素有哪些擴展閱讀:

地理因素的特徵:

1、空間位置特徵

地理要素總是存在於地球表面的某個位置,並具有一定的空間形態和幾何分布,這些特徵稱為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特徵,通常把地球表面抽象成一定的坐標系,在其中表達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即是其位於坐標系中的位置。

由地球表面抽象出來的坐標系可以是地理坐標的經緯度、空間直角坐標系、平面直角坐標系或極坐標系等。空間位置特徵有時候也稱為地理要素的幾何圖形特徵,包括地理要素的位置、形狀、大小和空間分布狀況等。

2、屬性特徵

描述地理要素本身性質的、非空間的、專題內容的資料和記錄數據稱為地理要素的屬性特徵。每個地理要素都具有自身的屬性特徵。

屬性特徵主要記錄地理要素的數量、質量、名稱、類型、特性、等級等。地理要素的屬性通常分為定性屬性和定量屬性兩種。定性屬性包括名稱、類型、特性等;定量屬性包括數量、等級等。

3、空間關系特徵

各種地理要素相互之問在地球表面存在各種關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這種特徵稱為地理要素的空問關系特徵。地理要素的空問關系主要包括拓撲關系、順序關系和度量關系等。

4、時間特徵

地理要素存在於地球表面有一定的時間效應,即地理要素在地理空間上的空問位置、屬性和相互關系是跟時問密切相關的,這種特徵稱為地理要素的時間特徵。

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和屬性可能會隨時間的變化而同時變化,如道路網系的修改擴建、土地利用的變化: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和屬性也可能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單獨變化,如建築物的空問位置不變而用途發生變化、學校的整體搬遷而屬性沒有變化。

4. 影響中國地理環境的三要素是什麼

中國,東半球、北半球,
北回歸線橫穿我國南部,大部分領土位於中緯度溫帶地區,南部一小部分位於低緯熱帶地區,無寒帶,南北跨度近50度,約5500千米,因而我國的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加之,我國東部瀕臨最大的洋——太平洋,又位於最大的大陸板塊亞歐板塊的東部,因而,我國的經度地帶性差異顯著。夏季,我國受太平洋上的東南季風和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風影響,且由於在太平洋上形成的熱帶氣旋引發台風,因而降水增加。我國南北跨度大,因而,會造成雨帶的季節性移動。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亞冷空氣影響,南北溫差較大。由於氣候的原因,也影響了我國植被分布的不同。
我國處於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和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加之我國復雜的地形分布和季風影響,多發地震,造成滑坡等,加上降水成為泥石流。因而,我國的自然災害較多。
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勢又導致河流的流向,氣候又影響了河流的同行能力、含沙量、結冰期等諸多水文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西藏高原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渭河平原,四川盆地、雲貴高原。
我國南方地區有色金屬分布較多,加之水利豐富,冶金業發達,加上南方降水多,容易形成酸雨。北方礦場資源豐富,尤其是賞析煤礦,但要知不合理采礦也會導致地震。
我國的地理位置,有益於我國對外發展經濟,且臨海有大陸架,大陸架有豐富的資源,如舟山漁場、南海石油。
與多個國家接壤,有利於東亞地區的穩定,可以加強合作,共同促進的發展。中俄的輸油管道就是很好的印證。

5. 地理環境因素

地埋環境包括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自然環境是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存在的,是人類目前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總稱,是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人類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質能量和自然現象的總體。
人工環境從廣義上講,是指由於人類活動而形成的環境要素,它包括由人工形成的物質能量和精神產品以及人類活動過程中的所形成的人與人的關系,後者也稱為社會環境。從狹義上講,是人類根據生產、生活、科研、文化、醫療等需要而創建的環境空間,如各種建築,園林等。

6. 分析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時主要考慮哪些因素

1.從自然地理環境影響分析: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土地及礦產資源。
2.從人文地理環境分析:包括人口,工業,農業,商業,旅遊業,交通運輸情況等。

7. 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哪些因素

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地形地貌因素、氣候因素、河流水文因素、土壤因素、植被因素。
自然環境:自然地理環境由地貌、大氣、水圈、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組成。這些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並不斷進行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推動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
人文環境:是人類的社會,文化和生產生活活動的地域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團, 經濟, 交通, 軍事, 社會行為等許多成分·它們在地球表面構成的圈層, 稱為人文圈或社會圈, 智慧圈, 技術圈·.人文地理環境是 指人類為求生存和發展而在地球表面上進行的各種活動的分布和組合,如疆域、政區、軍事、人口、民族、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8. 決定我國自然地理環境差異的兩個基本因素是什麼

一.地形;二.氣候
地形決定著海陸位置(水分)和緯度位置(熱量)的不同。兩者綜合影響氣候形成,導致了各地植被和土壤的差異。這些因素和各自然帶之間又互相影響,從而決定了我國自然地理的環境差異。

9. 地理中總共有哪幾種因素

地理因素有以下幾個內容
1.影響太陽輻射強弱的因素:
①太陽高度角(緯度決定)
②大氣狀況(天氣、氣候)
③海拔高低(大氣密度)
2.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
①緯度位置(太陽輻射)
②地形地勢(海拔,坡向,對氣流阻隔)
③大氣環流
④海陸位置及海陸分布(海洋性,大陸性)
⑤洋流
⑥下墊面熱容量,反射率等(植被狀況)
3.影響降水多少的因素:
①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環流;大氣活動中心)
②地形(迎風坡,背風坡,氣流阻隔)
③海陸位置(離海遠近,離岸風、向岸風)
④洋流
4.影響氣壓大小的因素:
①地勢(海拔)→氣壓隨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氣溫→同一高度氣溫高氣壓低
5.影響氣候的因素:
①緯度位置(太陽輻射)
②大氣環境(降水)
③下墊面(海陸位置,地形,洋流,地表狀況等)
④人類活動(影響小氣候和全球變暖)
6地表形態的影響因素:
①內力作用:地震,火山,變質作用
②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
7.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
①太陽輻射(熱量收支)←緯度
②洋流
③陸地氣候
8.海水鹽度大小的影響因素:
①降水量、蒸發量(氣候、緯度)
②洋流
③結冰、融冰
④河流徑流的注入
⑤與外界海水交換狀況(海域是否閉塞)
9.影響潮汐大小的因素:
①地形條件(是否呈口大內小喇叭狀開口)
②氣象條件(風向)
③天文條件(日、地、月位置)

10.影響水資源多少的因素:
①降水量、蒸發量(河川徑流量大小)
②水循環活躍程度
11.影響漁場形成因素:
①大陸架:海水深淺及獲得陽光多少
②徑流:營養物質多少
③緯度:溫帶水域
④洋流:寒暖流交匯或上升流
12.影響降水形成的因素:
①有充足水汽、有凝結核、有上升氣流
②大氣環流
③地形
④洋流
13.影響暴雨形成的因素:
①源源不斷水汽供應
②強烈上升氣流
③形成降水的天氣系統持續時間長
14.影響地震烈度的影響因素:
①地震本身的震級和震源深度
②地表狀況(震中距大小)
③地質構造情況(斷層)
④地面建築物抗震程度

按照自然和社會來分可以分為
自然因素包括氣候、地形、水文、土壤、自然資源等;
社會經濟因素主要有動力、勞動力、市場、交通、經濟基礎、通訊、人口與城市、政治等。

進行地理分析還有區位分析需要用上以上部分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10. 環境因素包括哪些

1.社會環境:主要是指一個國家的人口數量,年齡結構,職業結構,民族結構和特性,生活習慣,道德風尚,以及這個國家的歷史和歷史上形成的文化傳統。
2.政治環境:主要包括國家政權性質和社會制度,以及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和規定。
3.科學技術環境:主要包括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充分運用,對新技術的開發。
4.經濟環境 :主要包括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人們的生活水平。國民經濟結構,經濟法令和經濟政策。以及這會的供求狀況。
5.文化教育環境:是指人民的教育水平,對知識技術的掌握程度。
6.自然地理環境:是指國家的資源狀況,自然資源,自然環境。地理氣候和環境。

閱讀全文

與地理環境風險因素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