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上地理大發現包括哪三件大事
。「地理大發現」主要指以下幾大事件:
(1)「新航路的發現」。從十五世紀起,葡萄牙人不斷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占據了一些島嶼和沿海地區,掠奪當地財富。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羅繆·迪亞士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成為探尋新航路的一次重要突破。葡萄牙貴族瓦斯哥·達·伽馬奉葡王之命於1497年7月8日從里斯本出發,繞過好望角,沿非洲東海岸北上,之後由阿拉伯水手馬季得領航橫渡印度洋,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庫特,次年載著大量香料、絲綢、寶石和象牙等返抵里斯本。這是第一次繞非洲航行到印度的成功,被稱之為「新航路的發現」。
(2)「新大陸的發現」。在葡萄牙組織探尋新航路的同時,西班牙也力圖尋求前往印度和中國的航路。1492年8月3日義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倫布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從巴羅斯港(即古都塞維爾,今稱塞維利亞)出發,率領探險隊西行,橫渡大西洋,同年11月12日,到達了巴哈馬群島的聖薩爾瓦多島(華特林島),之後又到了古巴島和海地島,並於1493年3月15日回航至巴羅斯港。此後哥倫布又三次西航,陸續抵達西印度群島、中美洲和南美大陸的一些地區,掠奪了大量白銀和黃金之後返回西班牙。這就是人們所稱謂的「新大陸的發現」。
(3)「第一次環球航行」。1519年9月20日,葡葡牙航海家斐南多·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探險隊從巴羅斯港出發,橫渡大西洋,沿巴西東海岸南下,繞過南美大陸南端與火地島之間的海峽(即後來所稱的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1521年3月到達菲律賓群島,麥哲倫死於此地。其後,麥哲倫的同伴繼續航行,終於到達了「香料群島」(今馬魯古群島)中的哈馬黑拉島。之後,滿載香料又經小巽他群島,穿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循非洲西海岸北行,於1522年9月7日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地理大發現」是社會生產發展的產物,是應封建社會日趨衰落、資本主義開始興起的時代要求,是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產生與發展對於擴大原料產地、市場以及交換手段的必然需要。它促進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過程,對世界生產力分布也有重大影響。
2. 地理大發現成果有哪些
地理大發現成果:
①到達美洲的沿海地區
②開通繞過美洲南端的航路
新航路開辟的相關情況如下: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人迪亞士率船隊到達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義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越過大西洋到達美洲;1497~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繞過非洲好望角,到達印度;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及其船隊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進行了環球航行,證實了地圓說。
3. 地理大發現的三大發現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使得人類終於掌握了整個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這個以大航海時代為起始,以大航天時代為終結的偉大歲月,其實就是人類征服自己所成長的星球的過程,並因擺脫手工文明,走入了機械文明。
第二次地理大發現,使得人類走出大氣層,進入了銀河系,開始探索整個宇宙。人類的進程永遠都是在戰爭與和平中交織進行的,經歷了殘酷的五次世界大戰和期間的和平建設,人類終於逐步走出地球,開始向太空發展,疆域空前遼闊,曾經行之有效的社會法律道德規范,已經開始搖搖欲墜,而新的法律道德規范尚沒有得到有效的建設起來,人類社會再次回歸到自然的本源,遵循著原始的但是卻經歷了時間的考驗的根本游戲規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雖然因此在歷史上填寫了不少血淚交加的悲劇,也因此使得許多人陷入了暗無天日的生活之中,但是也因此造就了無數的傳奇和輝煌,以及白手起家的神話。不少在正常社會中很不可能出人頭地的年輕人,由於處身在這個打破了眾多繁規俗矩、充滿著機遇和創造的時代,解脫了正常社會所強加於自身的枷鎖,在自由的天空盡情馳騁,終於建立了不朽的事業,供後世萬代崇拜。這種局面直到軒轅華提出了《航權理論》,社會方才逐步走向規范,並由此進入了六國爭雄階段。(詳見《大航天時代》)
伴隨著這次地理大發現,人類從機械文明步入了潛能文明,藉助能量戰甲的作用,許多隻有在神話和武俠中才可能出現的能力,在現實中已經普及到個人,以血肉之軀翱翔天空、暢游汪洋再也不是夢想。
第三次地理大發現,使得人類終於走出銀河系,融入了更為廣闊的宇宙之中。在第二次地理大發現的中期,在一代名將任飄零「建立一個起點公平,輔以公平競爭的規則保證過程公平,最終決定了結果公平的世界!」的號召下,數百萬人組成了浩浩盪盪的探險隊,走出了銀河系,邁向不可知的星空,這一批人可以說是第三次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同時也是日後神秘的軒轅帝國的創建者。(詳見《問鼎河山》)
之後的數百年,人類同樣在戰爭與和平的交替中前行,並且步入了元素文明時代。通過基因改造,人們可以在變身成為神戰士、魔戰士、獸戰士、龍戰士、精靈戰士、矮人戰士或者鬼戰士時,分別掌握「光、暗、風、火、水、土、無」七大元素中的一種,其威力和功能遠遠超越潛能時代的能量戰士。
4. 請問:地理大發現最重要的成就是什麼
.「地理大發現」包括三個重要事件,它們是達·伽瑪新航路的發現、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及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在14、15世紀,資本主義已在西歐一些國家萌芽.資本主義發展,要求向海外尋找市場和殖民地,各國統治者極力發展海運事業,這就為地理大發現提供了重要的動力.
5. 歷史上地理大發現包括哪三件大事
。「地理大發現」主要指以下幾大事件:
(1)「新航路的發現」。從十五世紀起,葡萄牙人不斷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占據了一些島嶼和沿海地區,掠奪當地財富。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羅繆·迪亞士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成為探尋新航路的一次重要突破。葡萄牙貴族瓦斯哥·達·伽馬奉葡王之命於1497年7月8日從里斯本出發,繞過好望角,沿非洲東海岸北上,之後由阿拉伯水手馬季得領航橫渡印度洋,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庫特,次年載著大量香料、絲綢、寶石和象牙等返抵里斯本。這是第一次繞非洲航行到印度的成功,被稱之為「新航路的發現」。
(2)「新大陸的發現」。在葡萄牙組織探尋新航路的同時,西班牙也力圖尋求前往印度和中國的航路。1492年8月3日義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倫布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從巴羅斯港(即古都塞維爾,今稱塞維利亞)出發,率領探險隊西行,橫渡大西洋,同年11月12日,到達了巴哈馬群島的聖薩爾瓦多島(華特林島),之後又到了古巴島和海地島,並於1493年3月15日回航至巴羅斯港。此後哥倫布又三次西航,陸續抵達西印度群島、中美洲和南美大陸的一些地區,掠奪了大量白銀和黃金之後返回西班牙。這就是人們所稱謂的「新大陸的發現」。
(3)「第一次環球航行」。1519年9月20日,葡葡牙航海家斐南多·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探險隊從巴羅斯港出發,橫渡大西洋,沿巴西東海岸南下,繞過南美大陸南端與火地島之間的海峽(即後來所稱的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1521年3月到達菲律賓群島,麥哲倫死於此地。其後,麥哲倫的同伴繼續航行,終於到達了「香料群島」(今馬魯古群島)中的哈馬黑拉島。之後,滿載香料又經小巽他群島,穿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循非洲西海岸北行,於1522年9月7日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地理大發現」是社會生產發展的產物,是應封建社會日趨衰落、資本主義開始興起的時代要求,是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產生與發展對於擴大原料產地、市場以及交換手段的必然需要。它促進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過程,對世界生產力分布也有重大影響。
6. 「地理大發現」給人類歷史進程帶來了哪些重要影響
地理大發現又稱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歷史進程的一個分水嶺
1.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隔絕的狀態,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2.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3.西方國家開始了殖民擴張;4.促進了物種的交流與人類先進文明的傳遞.
地理大發現開始了真正的世界歷史,以前的人類歷史都是分散的,無聯系的,有一定的空間性和地域性.新航路開辟後人類歷史開始成為一個整體,相互聯系.
7. 重大的地理發現,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如何被發現的
提到地理大發現,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幾個國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以及與之相關的幾個名字,葡萄牙恩里克王子、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等。
關於他們的具體成就,我就不細說了,大家也都比較清楚。
這里有一個國家被刻意忽略了,那就是俄國。
就像俄國在科學和藝術方面的成就一樣,俄國在地理大發現方面也不遜色於西歐各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俄國從東歐一路向東,穿過西伯利亞,發現了楚科奇半島,然後又發現了千島群島以及阿拉斯加,俄國人甚至到達了今天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
俄國在地理大發現方面的成就如此之大,為啥被忽略了呢?
因為美國乃至整個西方都不喜歡俄國,抹黑不遺餘力,怎麼會把地理大發現的成就與俄國分享呢?
說完了西方列強在地理大發現方面的成就,下面隆重介紹另一個在地理大發現方面做出重大成就的國家,那就是中國。
其實上古時期的中國人在地理方面的知識就非常豐富了。
比如大禹的足跡就遍布整個神州,一會在浙江會稽山開會,殺掉防風氏立威,一會在黃河流域治理洪水。《尚書》中的《禹貢》就把全國分為九州,對各州的地理情況都有介紹。
《山海經》也是一本地理學著作。
如果說上面的含有傳說成分的話,下面幾件事可就是真實的史實了。
一,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法顯從陸上去天竺,從海上乘坐商船帶了大批佛經回國,途中還在獅子國(斯里蘭卡)停留,途經東南亞各國,最後回到東晉控制下的山東青島。
法顯西行足以說明,當時在印度、斯里蘭卡、東南亞到中國之間就有成熟的海上貿易線路了。
法顯回國後,著有《佛國記》,記錄了自己的沿途所見所聞。
四,唐玄奘去天竺取經。玄奘(唐僧)西遊的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了。玄奘所寫的《大唐西域記》也更為有名。
因為印度人從不記錄歷史,《佛國記》《大唐西域記》兩本游記就成了研究印度歷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歷史資料。
五,元朝周達觀出使東南亞。1295年,浙江溫州人周達觀奉命隨使團前往真臘,使團取海路從溫州開洋,經七洲洋,占城、真蒲、查南、半路村、佛村(菩提薩州),橫渡淡洋至吳哥國登岸。周達觀逗留約一年後於1296年7月回中國。回國後以游記形式創作了《真臘風土記》。
六,鄭和下西洋。明成祖、明仁宗時期,鄭和七次出使西洋,去過東南亞、印度、阿拉伯半島,最遠到達非洲中部。
8. 地理大發現有哪些
「地理大發現」一詞,是以歐洲為中心的西方近代史學家,對15世紀至18世紀時歐洲航海家們所進行的一系列航海探險活動的通稱。這些地理大發現始於1492年的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橫渡大西洋,航抵美洲「發現新大陸」的航海探險,止於1768~1778年間的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的三次太平洋航海探險活動。這期間最著名的航海探險活動還有:1498年瓦斯科·達·伽馬在迪亞士探航好望角的基礎上,繞過非洲南端,橫穿印度洋抵達印度卡利卡特港的航海探險;1519~1522年間的麥哲倫及其夥伴的環球航海;1578~1580年間的弗林西斯·德雷克的第二次環球航海探險;1594~1597年間的威廉·巴倫支的三次北冰洋東北航路的探索;1607~1611年間的亨利·哈德孫的西北航路的探險;1642~1643年阿貝爾·塔斯曼發現澳大利亞、紐西蘭的航海探險;1728年的維圖斯·伊翁森·白令的穿越亞洲與美洲間海峽的探險。
這一系列的航海探險活動使人類最終清楚地了解了自己居住的地球是個什麼模樣。探險家們的航跡幾乎遍布了地球上所有海水到達的地方,地理上的所有重大發現在此期間均已完成,人類的地理知識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因此,稱這一系列的航海探險活動為「地理大發現」也並不為過。因為這些發現是通過航海而獲得的,所以「地理大發現」又稱「大航海時代」。
地理大發現的價值還不僅僅在於改變了人們的地理觀念,重要的是它徹底改變了人類社會進程。隨著航海探險的不斷成功,新的航路的不斷開辟,歐洲的經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首先,新航路開辟後,歐洲的商業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和英倫三島。世界市場的形成與不斷擴大,加快了商品流通,資本主義在國際貿易中迅速發展,不斷成熟起來,封建社會則隨之土崩瓦解。其二,由於新航路開辟伴隨著殖民掠奪,西方殖民者從殖民地,尤其是從美洲掠奪和開採的大量貴重金屬,源源不斷地流入歐洲,造成金銀貶值、物價飛漲,出現了「價格革命」,資產階級迅速在原始積累階段中暴富起來,完成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階段。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指出:美洲的發現與殖民掠奪,非洲的獵奴,「這一切都標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
由封建君王倡導並資助的航海大發現的結果,是導致封建社會的崩潰,這是派遣哥倫布前往東方尋找黃金之地的西班牙國王斐迪南和王後伊莎貝拉所不曾預料到的。
9. 地理大發現的歷史地位和影響
地理大發現是15~17世紀,由歐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發現、美洲的發現、環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險活動,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使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產生飛躍。這些事件被通稱為地理大發現。
發現新大陸後,歐洲至印度、印度尼西亞、中國和美洲的最有利的通商航路都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佔據。荷蘭、英國等為發展海上貿易,開始在高緯度地區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並探險世界其他地區。16世紀,荷蘭的巴倫支為探尋一條由北方通向中國和印度的航線,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先後發現熊島、斯匹次卑爾根島,並到達新地島最北端、喀拉海和瓦加奇島;17世紀初,英國的哈得遜曾屢次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中國的航路;斯霍特於1616年到達美洲南端的合恩角;荷蘭的塔斯曼於1642~1643年環航澳大利亞,發現紐西蘭和塔斯馬尼亞島。這些航海探險進一步擴大了人類的地理知識,並進行了一些有關洋流、風系等的科學考察以及島嶼和陸地的實測工作。到了18世紀,庫克的海洋探險已屬於科學考察的范疇。
「地理大發現」是西方史學對十五到十七世紀歐洲航海者開辟新航路和「發現」新大陸的通稱。在十四和十五世紀,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南歐一些國家,手工業及商業貿易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一些商人渴望向外擴充貿易,獲取更多財富。但從十五世紀中葉起,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占據東西方交通往來的要地——君士坦丁堡及東地中海和黑海周圍廣大地區,對過往商人橫征暴斂,多方刁難,加之頻繁的戰爭和海盜活動,從而阻礙西歐與東方陸上貿易的通道;而由東方經由波斯灣——兩河流域——地中海和經由紅海——埃及——地中海的兩條海上商路又完全為阿拉伯人所操縱。因此,歐洲商人和封建主為了獲得比較充裕的東方商品和尋求更多的交換手段——黃金,並免受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及義大利人的層層盤剝,便急於探求通向東方的新航路。同時,由於西方各國在生產技術方面已有很大進步,指南針也已從我國傳到了歐洲,航海術的提高,多桅快速帆船的出現,利用火葯製造大炮和輕便毛瑟槍的出現,以及地圓學說獲得承認等等,都是為遠洋探航提供了物質條件和思想准備。西班牙和葡萄牙是當時歐洲最強盛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國家,以其有利的地理位置,逐漸成了探索新航路的主要組織者。
10. 地理大發現是指什麼事件
15世紀上半葉,約翰內斯·古騰堡整合前人技術發明的鉛字活字印刷術徹底地改變了歐洲乃至世界的歷史進程。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期,歐洲爆發了義大利戰爭,這一系列的沖突波及到了法國、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英格蘭、蘇格蘭、威尼斯共和國、教皇國及其他的義大利城邦。
共5張
地理大發現
在16世紀,一些宗教學家、哲學家與政治家們試圖從廣度和深度上改變西歐天主教的風俗習慣。這開始於奧斯定會教士馬丁·路德發動的宗教改革運動。對此,反宗教改革者們改革了天主教會,但卻沒有進一步地對其教義施行改革。16世紀下半葉,法國的新教胡格諾派與天主教之間曾爆發過八次戰爭,史稱法國宗教戰爭。到了16世紀末,與文藝復興息息相關的人文主義,已在歐洲的哲學、語言學、知識、藝術和教育領域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准確地說,標志著歐洲文化全球擴張開始的這個時期,顛覆了歐洲千百年來以地心說為主的中世紀世界觀。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重要人物有列奧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米格爾·德塞萬提斯、馬丁·路德、阿爾布雷希特·丟勒、約翰內斯·開普勒、第谷·布拉赫、若阿基姆·帕蒂尼爾、康坦·馬賽斯、安東尼斯·莫爾、耶羅尼米斯·博斯、伊拉斯謨與老布呂赫爾等。
在17世紀,發生了西班牙逐出摩爾人事件與三十年戰爭。16世紀的文藝復興開啟了通往其後一百年的大門,社會得以擺脫教會灌輸的刻板舊習與強加的苛捐雜稅。
到了18世紀,一大顯著的科技成就是蒸汽機的發明。文化方面出現了網路全書,天文學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在這個世紀里,爆發的戰爭有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西班牙、波蘭、奧地利三國相繼爆發的王位繼承戰爭,以及七年戰爭。
此外,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在18世紀時還發生過一場巨大的災難,一場破壞性的大地震摧毀了整個城市。啟蒙運動是這個世紀的文化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