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濱湖的地理風光有哪些

濱湖的地理風光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13 14:03:22

㈠ 合肥市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合肥市著名景點:

一、淮河路步行街

淮河路步行街位於合肥市廬陽區逍遙津街道,是中國著名的商業中心,擁有百年歷史,是人文薈萃的老街。體現了合肥晚清至民國期間的人文歷史,是合肥最高端的商業集中區。景點級別:國家AAA級景區。

三、包公園

包公園,位於合肥市包河區蕪湖路72號,始建於北宋嘉祐七年(1063年),是為紀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而修建的園林。包公園佔地34.5公頃,其中水域面積15公頃,總體布局為開放式,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風閣、浮庄等景點組成。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四、三河古鎮

三河古鎮,古名鵲渚、鵲尾(渚)、鵲岸,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合肥市肥西縣南端,地處肥西、廬江、舒城交界處,古鎮總面積2.9平方公里。 鎮內有古城牆、古炮台、太平軍指揮部舊址、英王府、一人巷、萬年台、李府糧倉、鶴廬、劉同興隆庄等歷史遺跡,是廬劇的發源地,古鎮有米餃、牛皮糖、酥糖、麥芽糖、茶干、米酒等特產。

五、巢湖風景名勝區

巢湖位於皖中,地屬合肥,連淮通江,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22公里,常年水域面積約760平方公里,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風景名勝區是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重要的區域生態基礎,以巢湖遼闊水域風光為背景,以較為原生態的湖岸環境為基礎,以湖島、山林、灣咀為自然景觀特徵,以巢文化和典型的圩田風光為資源要素,融風景游賞、環境保持、運動體驗、科普研究、休閑康養、旅遊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特大型國家公園。

景點級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AAAA級景區。

六、紫蓬山

紫蓬山又名李陵山,北九華山,位於合肥市紫蓬鎮南,距離合肥市區約18公里,自清代便有「廬陽第一名山」 之稱。紫蓬山景區森林面積約3500公頃,各種植物470多種,棲息鳥類120多種,僅鷺鳥就有10萬只。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七、李鴻章故居

李鴻章故居又名李氏家族舊宅、李府、李鴻章府,位於合肥市廬陽區淮河路步行街中段208號,是晚清名臣李鴻章的家宅,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築。 李鴻章故居,總佔地面積3500平方米,由李府和淮系展館組成。李府佔地2000平方米,淮系展館佔地1500多平方米。李府由南向北分為五進,依次為門廳、前廳、中廳和走馬轉心樓。

李鴻章故居是合肥市的「十大景點」之一和市民心中的首選景點,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㈡ 洞庭湖的地理環境怎麼樣

洞庭湖位於荊江南岸,湖南省的北部,界湘、鄂兩省之間,面積遼闊,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洞庭湖東、南、西三面環山,北部敞口的馬蹄形盆地。西北高,東南低;湖面海拔平均33.5米,其中西洞庭湖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東洞庭湖33~34米,平均水深6~7米,最深處30.8米,總面積約2691平方千米,其中西洞庭湖345平方千米,南洞庭湖917平方千米,東洞庭湖1478平方千米,湖水蓄量178億立方米;底質多泥或淤泥型;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資江、沅江、澧江四水、長江三口、汨羅江、藕池東支、華容河。洞庭湖像一個巨大的水庫,容納湖南四水的水量並起著吞吐長江洪水的作用。

湖南境內所指的洞庭湖區。習慣上把湘、資、沅、澧四水尾閭受堤防保護的地區都計算在內。因此,就行政范圍來說,它包括19個縣、7個市、15個國營農場的全部或一部分,其中,純湖區包括有常德、漢壽、華容、望城等12個縣,常德、益陽、岳陽、津市4個市和15個國營農場。

現在洞庭湖區的范圍,北至荊江,西至澧縣、常德,南至沅江、漢壽、益陽,東至湘陽、汨羅、岳陽,面積約為18780平方千米,地勢北高南低,天然湖泊面積約為2691平方千米(元明到清代中期面積為6270平方千米,1949年為4700平方千米),洪水時期,一片汪洋,枯水時期,洲灘畢露。據自然形態劃分為東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目平湖及其他小湖泊。洞庭湖區北通長江,內聯「四水」,湖泊星羅棋布,河渠縱橫交錯,干支流相連成為湖南省水運的中心。洞庭湖水系的補給多以雨水為主。長江水量經三口分流入湖;湘、資、沅、澧四水水量充沛,對湖泊的補給量也大。其水量平衡的特點是:出入湖泊徑流量所佔比重很大,洞庭湖的入湖徑流量與出湖徑流量均分別佔全湖水量總出入的90%以上,湖面降水與蒸發所佔比例相對很少。另一個特點是,兩者數量幾乎相近,即出口水量與入湖水量為1.04:1.15,說明湖泊吞吐量接近。

湖水經城陵磯排入長江。通常年份,四口與四水入湖洪峰彼此錯開。因而有「容納四水」、「吞吐長江」的調節作用,減輕了長江中游的洪水壓力。若出現「江湖並漲」,就易泛濫成災。1952年興建荊江分洪工程和蓄洪墾殖區,使部分洪水泄入分洪區,並整修了湖區堤垸水道,減輕了洪水對洞庭湖區的威脅。

由於四水和四口攜帶大量泥沙,每年約有1.28億噸泥沙淤積湖底,又因湖濱土質肥沃,人們不斷圍墾,近百年來湖盆已顯著收縮。洞庭湖原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現已退居第二。1825年時湖水面積約6000平方千米,1890年為5400平方千米,1932年為4700平方千米,1960年已減為3141平方千米。前些時以湖面高程34.5米計,湖水面積已減為2820平方千米。由於近年來加強了對湖泊區域的保護,實行退耕還湖,現已使湖泊面積增至為3968平方千米。

洞庭湖是燕山運動斷陷所形成,第四紀至今,均處於振盪式的負向運動中,形成外圍高、中部低平的碟形盆地。盆緣有桃花山、太陽山、太浮山等500米左右高的島狀山地突起,環湖丘陵海拔在250米以下,濱湖崗地低於120米者為侵蝕階地,低於60米者為基座和堆積階地;中部由湖積、河湖沖積、河口三角洲和外湖組成的堆積平原,大多在25米~45米,呈現水網平原景觀。分為西、南、東洞庭湖。湖底地面自西北向東南微傾。

湖區年均溫16.4℃~17℃,1月3.8℃~4.5℃,絕對最低溫-18.1℃(臨湘1969年1月31日)。7月29℃左右,絕對最高溫43.6℃(益陽)。無霜期258~275天。年降水量1100毫米~1400毫米,由外圍山丘向內部平原減少。4~6月降雨占年總降水量50%以上,多為大雨和暴雨;若遇各水洪峰齊集,易成洪、澇、漬災。

洞庭湖,先秦至漢晉時期,因河流入湖三角洲不斷向湖中伸展,湖面分割縮小,湖區邊緣出現洲灘與分隔的湖群。4~19世紀,洞庭湖繼續緩慢沉降,洞庭湖水系受長江分流南下影響,洞庭湖一直向東擴展。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洞庭湖到達全盛時期,周長400餘千米,洪水湖面達6000餘平方千米。百餘年來,長江數次大水往南潰決,形成四口分流局面,江水挾帶大量泥沙入湖。湖泊迅速淤塞萎縮,現有水域不及全盛時期之半。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北部)正向沼澤化演變。

洞庭湖湖濱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盛產稻米、棉花。湖內水產豐富,航運便利。

洞庭湖區經1954年、1964年和20世紀70年代三階段以治水為中心的農田基本建設,已成為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重點淡水漁區之一。湖泊以定居性魚類為主,有鹹淡水洄遊性魚類和江湖半洄遊魚類114種,主要經濟魚類有草、鰱、鱅、鯿、魴、鱖等12種。蘆葦遍布湖洲,面積6萬公頃,90%用於造紙。洞庭湖區有通航河道147條,通航里程3276千米,常年通航河道75條,其中主要航道16條計996千米。此外,城陵磯於1980年改為外貿港,設計吃水能力200萬噸。

濱湖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楊么寨、鐵經幢、屈子祠、躍龍塔、文廟、龍州書院等。在東洞庭湖與長江的接界處——城陵磯,有一塊名為三江口的地方。從此處遠眺洞庭,但見湘江滔滔北去,長江滾滾東逝,水鳥翱翔,百舸爭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偉壯觀。劉海戲金蟾、東方朔盜飲仙酒、舜帝二妃萬里尋夫的民間傳說等源於此地。

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峰,這里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1小時。游覽群山需要用1天時間,早上去,下午返。既去了君山,又可暢游洞庭湖,真是一舉兩得。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跡二妃墓、湘妃廟、柳毅井、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方竹、實心竹、紫竹、毛竹等。這里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會。

㈢ 太湖風景名勝區的地理環境

光福景區
光福景區位於太湖東部漁港,由四組突入湖中的半島和附近島嶼組成,佔有太湖湖岸線最曲折窈窕的部分,是以植物勝景、宗教福地和湖灣漁港為特色的山水古鎮型景區。景區內峰巒羅列,山水縈抱,景物清幽,文化古跡眾多,是太湖山水的精華地區之一。景區現存的漁港、漁村……,以及漁汛季節的千帆競發的景象是太湖風景名勝區具有代表性的獨特景觀。景區盛栽梅、桂等花木,植物景觀豐富,是有名的花樹山區,其典型的植物景觀有:「清、奇、古、怪」、香雪海、木荷林等。
陽羨景區
陽羨景區位於太湖西岸宜興市境內的丘陵地區,以溶洞、竹海、茶園、陶瓷,以及梁祝文化為資源特色,是太湖風景名勝區內景觀形態最為豐富的山林型景區。區內峰高谷深,尤多洞壑溪潭,植物資源豐厚,具有亞熱帶植物群落的典型性。茶園、竹海景觀尤具特色。代表性的景點有:善卷洞、張公洞、靈谷洞、慕蠡洞、玉女潭、南嶽寺、省庄竹海等。
蠡湖景區
位於無錫西南郊,蠡湖又名五里湖,是太湖的內湖。沿湖魚池毗連,湖岸桃紅柳綠,富有水鄉風光。現有蠡園、寶界波明等景點,景區面積約18.9平方公里。
蠡湖景區由蠡湖及周邊組成,是以近代園林、秀麗水景及濱湖濕地為特色的湖景型景區。蠡湖又名五里湖,為太湖北端之內湖,扼太湖之要沖。近代園林蠡園占東蠡湖一角,三面臨水,借水構園。凡亭閣堤廊均依水傍湖,精緻纖巧,優雅明麗。
梅梁湖景區
梅梁湖景區位於太湖北部,由太湖北部的大水灣——梅梁湖和沿湖山巒組成,山長水闊,岸線蜿蜒、山環水抱,煙波浩淼,盡顯太湖山水之勝,是以絕佳山水組合和豐富的自然岸線風光為特色的山水型景區。景區內梅梁湖東岸重崗復嶺,有十二個山渚伸突湖上,西北岸峰巒連綿,沿湖有十八個山灣與湖南端的馬跡山似斷似續,北端的南犢、中犢、北犢、後灣、小箕、大箕諸山繞水屏立,又形成半環形小水灣,與大水灣串連套合……,其中以黿頭渚景點為核心的島渚風光,素有「太湖佳絕處」之譽。
甪直景區
甪直景區位於太湖東30公里,由甪直古鎮組成,歷來享有江南「橋都」的美稱,是以江南水鄉古鎮和古橋系列景觀為特色的古鎮型景區。景區內歷史文化遺存豐厚,古鎮風貌完整,以古橋、商業古街和羅漢塑像占勝,古樸、繁榮、熙攘,歷代人文薈萃,人才輩出。鎮南2公里的張陵山有青蓮崗文化類型與良諸文化類型的遺址。相傳鎮南的吳宮鄉,為古吳王闔閭的離宮;吳王夫差又在鎮西甫里塘北岸築梧桐園。晚唐詩人陸龜蒙寫有《吳宮懷古》詩曰:香逕長洲盡棘叢,奢雲艷雨只悲風,吳王事事須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
木瀆景區
木瀆景區位於太湖東4.5公里,由靈岩山、天平山、天池華山等山系及木瀆古鎮組成,是以山林石景、吳越遺跡為特色的山林古鎮型景區。景區內靈岩山、天平山、天池華山、寒山嶺等群山拱峙,木瀆古鎮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橋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園林、名人故居等眾多的人文古跡,堪稱為中國鮮見的園林古鎮。
同里景區
同里景區位於太湖東10公里,由同里古鎮、同里湖、九里湖、南星湖、洋湖組成;是以古鎮名園和水鄉田園為特色的古鎮湖景型景區。景區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擁有「兩堂三橋」、退思園、計成故居、耕樂堂、侍御古坊、環翠山莊等豐富而寶貴的歷史遺存,明、清建築多和名人雅士多。同里古鎮是以住宅園林和明清民居為主的典型江南水鄉古鎮,退思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西山景區
西山景區位於太湖南部中心,中國第一大湖島——洞庭西山和周圍島嶼組成,是太湖山水精華之地,是以吳越古跡、田園村落、湖島風光為特色的湖島古鎮型景區。傳統的漁業生產、果林經濟,使西山尚存具有湖島特色的生產、生活方式。景區內有橫山群島、林屋洞、石公山、羅漢寺、消夏灣、縹緲峰、甪(lù)里、水月塢、明月灣、堂里古村落等景點。西山月月有花、季季有果,並擁有豐富的茶、果、魚、蝦特產。傳統的漁業生產、果林經濟,使其尚存具有湖島特色的生產、生活方式。
東山景區
東山景區位於太湖東南部, 是太湖最大半島,由洞庭東山和附近島嶼組成;是以明清古村名鎮、宅院建築和果林景觀為特色的山水古鎮型景區。景區以湖山秀美,花果成林,江南古村著稱,亦是康熙御茶碧螺春的發祥地,以陸巷古村為代表的經典古村落與田園山林構成天然的山水畫卷。
虞山景區
虞山景區位於太湖東北部常熟市內,以豐富的歷史文化古跡和石景寺觀園林著稱,是以吳越遺跡、寺觀園林和摩崖石刻為特色的山林湖景型景區。景區內虞山綿延伸入常熟城內,尚湖、昆承湖分列東西兩側,濕地延綿,候鳥棲息,山水相依,素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之譽。自然景觀多崖、洞、泉、林,有劍門奇石、拂水晴岩、寶岩梅林等景物。人文景觀多寺、台、亭、墓,有興福寺、辛峰亭、仲雍墓、言子墓等景點。
石湖景區
石湖景區位於太湖東5公里,蘇州古城西南郊,由太湖的內湖——石湖和上方山、吳山、七子山等山系組成,是以吳越遺跡為特色的山林湖景型景區。景區內古吳越遺址、遺跡較多而集中,並有古寺、古塔、古墓,以及南宋愛國田園詩人范成大歸隱別業和范公祠堂等。古吳越遺址、遺跡有:越堤、石堤、行春橋和越城橋等,由自然景觀衍生的「石湖串月」活動是蘇州著名的傳統民俗活動。
馬山景區
位於梅梁湖西,無錫西南郊,是太湖第二大島。島上主峰冠嶂峰與嶂山隔湖對峙,為梅梁湖門戶。70年代在馬山北圍湖造田,使之與陸地相連成為半島。島上層巒疊翠,風光旖旎,古跡頗多。現有龍頭渚、仙鶴咀、冠嶂峰、古竹鎮等景點,景區面積約110.4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35.17平方公里。
馬山景區是楔入太湖中的半島,湖光山色秀美,現代宗教文化聞名,是以現代宗教勝景為特色的山水型景區。景區內層嵐疊嶂,山回水抱,塢深谷幽,泉石清奇,四時景色不同,旦夕風光各異。相傳為古吳越爭兵鏖戰之處,近代為太湖游擊隊根據地,景區內的山林、田園、湖灣等自然景觀充滿自然野趣。在原祥符寺的基礎上修建的靈山景點,使該景區成為佛教文化旅遊的熱點景區。
錫惠景區
錫惠景區位於太湖北5公里,由惠山、錫山組成,是以天下名泉、古典園林和明清祠堂群為特色的山林型景區。景區內惠山逶迤磅礴、錫山明媚,「九龍十三泉」久負盛名,名勝古跡集中、歷史悠久,有南北朝的惠山寺、唐代的「天下第二泉」、明代園林寄暢園和愚公谷等,其中尤以「二泉」之水,被稱為「龍津螭唾」。 泰伯廟
泰伯廟是太湖風景名勝區獨立景點,位於無錫梅村鎮伯瀆河邊。相傳商末周原的泰伯為避讓王位,從陝西岐山來到梅里,斷發文身,將興盛的黃河流域文化帶到蘇南「荊蠻之區」,他推廣了養畜、耕種、制器等技術,當地人民不斷歸附,逐步形成了「荊村」、「蠻巷」、到江南第一國家雛形——「勾吳」國。泰伯從此成為吳國的始祖,江南地區吳文化的開拓者。坐落在無錫梅村鎮伯瀆河邊的泰伯廟,相傳原是泰伯故居,泰伯逝後改建為祠堂,後來改稱為泰伯廟。
泰伯墓
泰伯墓是太湖風景名勝區的獨立景點。位於泰伯廟西北七公里處鴻山,景物景觀有泰伯廟、望虞亭、梁鴻墓、石雲峰、白龍洞等。鴻山古有十八景,原為皇山,是以泰伯葬此而得名。西南麓即相傳為商末吳泰伯之墓,佔在三十畝;山上有望虞亭,為後人建亭寄託泰伯懸念胞弟仲雍(葬常熟虞山)之意。東南麓有「鴻隱堂」,相傳東漢陝西梁鴻和孟光夫婦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的典故就源出於此,後人紀念他們的德行,將室改為祠,供奉塑像。

㈣ 五大淡水湖相關資料

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雲夢澤」,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綺麗迷人。洞庭湖浩瀚迂迴,山巒突兀,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水天一色,鷗鷺翔飛。春秋四時之景不同,一日之中變化萬千。古人描述的「瀟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遠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 「江天暮雪」等,都是現在東洞庭湖的寫照。

歷代文人墨客都對美麗的洞庭湖作過熱情的吟詠。北宋著名政治
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從岳陽樓的視角(居高臨下)對洞庭湖變化多端的風光,描繪得淋漓盡至,膾炙人口。洞庭湖的氣勢雄偉磅礴,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麗。即使是在陰晦沉霞的天氣,也給人別致、譎秘的感覺,激起人們的游興。碧波萬頃的洞庭湖不愧為「天下第一水」。泛舟湖間,心曠神怡,其樂無窮。

濱湖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楊么寨、鐵經幢、屈子祠、躍龍塔、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跡。在西洞庭湖與長江的接界處——城陵磯,有一塊名為三江口的地方。從此處遠眺洞庭,但見湘江滔滔北去,長江滾滾東逝,水鳥翱翔,百舸爭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偉壯觀。劉海戲金蟾、東方朔盜飲仙酒、舜帝二妃萬里尋夫的民間傳說正是源於此地……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峰,這里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游覽群山需要用一天時間,早上去,下午返。既去了君山,又可暢游洞庭湖,真是一舉兩得。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跡二妃墓、湘妃廟、柳毅井、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 竹、方竹、實心竹、紫竹、毛竹等。這里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財魚等珍貴的河鮮,還有君山名茶、羅漢竹、方竹、實竹、紫竹、斑竹、毛竹等竹類產品,種類亦很繁多。

---------------------
洞庭湖

洞庭湖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蔥翠常綠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湖區總面積約18000平方千米。湖的南邊是湖南省,北邊是湖北省。洪水期間的湖泊,汪洋似海,面積有3900平方千米,容積達一二百億立方米。其南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四水匯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與長江相通,湖水最後在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它猶如一個天然的大水庫,容納四水,吞吐長江,調節洪水,控楚帶吳。

洞庭湖的名稱的歷來,有許多的說法。在《史記》、《周禮》、《爾雅》等古書上都有"雲夢"的記載。夢,是當時楚國方言"湖澤"的意思,與"漭"字相通。" 春秋昭元年,楚子與鄭伯田於江南之夢"。又雲:"定四年楚子涉濉濟江,入於雲中。"《漢陽志》說:"雲在江之北,夢在江之南。"合起來統稱雲夢。當時的雲夢澤面積曾達4萬平方公里,《地理今釋》載:"東抵蘄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雲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說:"雲夢者方八、九百里。 "到了戰國後期,由於泥沙的沉積,雲夢澤分為南北兩部,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雲夢,而將這片大湖稱之為洞庭湖,因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廟記略》稱:"洞庭蓋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後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無得而稱,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這就是洞庭湖名稱的由來。

洞庭湖碧水共天,滄溟空闊,古往今來,歷朝歷代,對它的記載和描繪無盡其數。戰國時代,偉大的詩人屈原在他的詩歌中,反復吟詠過美麗的洞庭湖,如《哀郢》中"上洞庭而下江";《湘君》中"邅吾道兮洞庭";《湘夫人》中"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在《湘君》、《湘夫人》詩篇中,屈原根據民間傳說,把洞庭湖描繪成神仙出沒之所一:一對美貌的戀愛之神,乘著輕快如飛的桂舟,吹著娓娓動聽的排簫,游弋在秋風裊裊的洞庭碧波上。湘君以洞庭一帶特產的荷花、香芷、杜衡、紫貝、桂樹、木蘭、辛夷、薜荔,構造一幢芳香四溢的水中宮室,以迎接湘夫人的到來。

洞庭湖不僅風光佳絕,而且素稱魚米之鄉,濱湖盛產稻穀,湖中盛產魚蝦,自古為我國淡水魚著名產地。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有《洞庭魚》一詩:"洞庭魚可拾,不假更垂罾。鬧若雨前蚊,多如秋後蠅。"可見魚之多。如今湖裡盛產鯉、鯽、鱅、鰱、鯿、鱖、銀魚、鳳尾魚和蝦、蟹、龜、鱉、鱔、鰻、鰍、蚌等百餘種水產,還生長著珍稀的白鰭豚。洞庭魚中最大的是鱘魚,重達二三百公斤;最小而又最名貴的是銀魚。洞庭銀魚,歷史上即頗負盛名。據清代《巴陵縣志》載:"銀魚出艑山、君山湖中,小才盈寸,眼見黑點者佳,以火焙之,勝日干者。他處出面條魚,長二、三寸至四、五寸則賤物矣。一年冬夏產之,夏水熱不如冬美。"據傳清雍正、乾隆二帝先後游江南時,均曾品嘗過銀魚,評價甚高。銀魚嬉遊於清水草灘的緩流之處,它銀白透明,呈圓條狀,無鱗無刺,肉質細嫩,蛋白質含量豐富,味極鮮美,向為席上珍品。

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之珍。每當荷花盛開季節,滿湖荷葉襯托著婷婷玉立的花朵,素雅高潔,"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泛舟采蓮,成為一大旅遊項目。

洞庭湖中的君山不僅風景佳麗,而且有許多名產奇珍,其中尤以君山茶聞名,自唐代即被列為貢茶。君山銀針茶在茶樹剛冒出一個芽頭時採摘,經十幾道工序製成。它內呈橙黃色,外裹一層白毫,故得一雅號--金鑲玉。沖泡後,開始茶葉全部沖向上面,繼而徐徐下沉,最後全部堅立杯底,堆綠疊翠,宛如刀槍林立,酷似嫩筍出土,確為"茶中奇觀"。入口清香沁人,齒頰留芳。

對於洞庭湖的美景,古人早有總結,清代《洞庭湖志》所載"瀟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遠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江天幕雪"以及"日景"、"月影"、"雲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漁影"、"鷗影"、"雁影"等洞庭湖"十影",如今仍能觀賞到。

君山傳說

從岳陽樓向外望去,那露出在湖面上的小島,就是洞庭湖上有名的君山。君山又名湘山或洞庭山,與岳陽樓僅一水之隔。唐代詩人劉禹錫把「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的洞庭湖,比喻作一個白色的銀盤,而把俊秀的君山比喻為銀盤中的一枚青螺。「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望洞庭》)從岳陽樓上看去,這個比喻十分傳神。

君山是一座長形的小島,由72座大小山峰組成。君山雖小,名勝古跡、神話故事卻美不勝收。

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並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隻無處停靠,常被惡浪吞沒,當地人民苦不堪言。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忍痛脫下身上的螺殼,結成一個個小島,後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

又相傳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女英隨後趕來,船被風浪阻於洞庭山。忽聞禹帝已死於蒼梧(今廣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絕,扶竹南望,涕淚縱橫,點點淚珠灑於竹上,呈現斑斑點點,因此便成了現在君山北邊生長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慟過度身亡,葬於此地,故在君山東麓有二妃墓。民間有詩曰:「禹帝南巡去不還,二妃幽怨雲水間。當時垂淚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堅石柱,上刻麒、麟、獅、象浮雕。墓前一對石柱,上刻楹聯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二妃稱為君妃、湘妃,為了紀念她們,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也叫湘山。據說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稱的由來。

有趣的是,君山在歷史上還有過負罪的傳說。據傳,秦始皇當年巡狩天下,船過君山時,忽然風浪大作,始皇大怒,說:「我真命天子行舟,本應風平浪靜,是誰如此大膽,竟敢興風作浪?」接著,他便問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說是君山。始皇一聽愈加惱怒,說:「普天之下,唯我為『君』,怎麼山也稱起『君』來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樹木,並下令於石壁上刻封山令。今臨湖石壁上仍可見一石印,長1米,寬0.8米,字跡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稱為「封山印」。

君山上的「柳毅井」,是後人演繹唐人李朝威所寫《柳毅傳》的故事開鑿的。柳毅是個落第書生,路遇一個滿面淚痕的牧羊女。她自稱是洞庭龍王的女兒,因受丈夫虐待而流落此地,遂祈請柳毅由枯井入海捎信給龍王,盼能早日被救回龍宮。柳毅來到君山,找到枯井,直下龍宮,完成傳書之託。龍女得救後,和柳毅結為夫妻。現存「柳毅井」,在君山龍舌山之尾,建築別致。井口直徑1米,深10餘米,井壁有一手持寶劍的巡海神浮雕,傳為柳毅的引路者。離井5米處有一斜道伸向井中,道兩側有蝦兵蟹將浮雕,傳為迎柳毅下湖的兵將。

君山上還有一個群山懷抱的大坪,那便是宋紹興元年鍾相、楊么率農民起義軍安營紮寨之處。當年不堪官府壓迫的貧苦漁民,在此揭竿而起,設水寨,造戰船,出沒於八百里洞庭。現在君山上還留有軍師洞、點將台、萬人鍋等古跡。

此外,洞庭山上還有軒轅台,傳說為黃帝鑄鼎之處;有射蛟台,傳為小後羿在此射蛟;酒香山傳說盛產酒香藤,能釀長壽酒,漢代東方朔曾在此偷飲;朗吟亭則因呂洞賓在此吟詩而得名。

岳陽天下樓

岳陽樓雄踞於岳陽古城西隅,東倚巴陵山,西臨洞庭湖,北枕萬里長江,南望三湘四水,氣勢豪壯不凡。它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藤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的盛譽。

岳陽樓雄踞於岳陽古城西隅,東倚巴陵山,西臨洞庭湖,北枕萬里長江,南望三湘四水,氣勢豪壯不凡。它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藤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的盛譽。

相傳這里在三國時曾是吳國魯肅訓練水軍的閱兵台。因為岳陽樓前的洞庭湖水面遼闊,風平浪靜,湖岸上恰巧有個山丘,確為練兵、閱兵的好地方。據《三國志》載,魯肅受孫權之命率萬人屯駐巴丘(今岳陽),在進出洞庭湖的咽喉之地巴丘山下,臨湖的西門城牆上建起了訓練和檢閱水軍的閱軍樓,此閱軍樓即為岳陽樓的前身。

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中書令張說謫守丘州,便將西門城樓擴建為樓閣,初名「南樓」,後來改名「岳陽樓」。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完善結合,其浩盪的氣勢與悠久的歷史內涵,使之成為唐以後詩人墨客的登臨勝地,並逐漸形成一種以抒發憂國濟世為主要傳統的特殊的意蘊。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等唐代著名詩人,都曾先後登樓吟詩作賦。其中,杜甫的名篇《登岳陽樓》便是這一傳統的始唱者。詩雲:「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訴,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如果說先此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表現了貧士失職之悲憤,那麼杜詩則以涵天蓋地之力,在八百里洪波之中融入了一代詩聖與國家共命運的拳拳之心。

北宋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謫守巴陵(岳陽),曾重修岳陽樓,並致書當時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請他作《岳陽樓記》。然後又請詩人、書法家蘇舜欽書寫,雕刻家邵竦刻字。於是,滕樓、范記、蘇書、邵刻,成了岳陽樓的「四絕」。
自宋迄今,已過去900多年,現在的岳陽樓是清代同治年間重修。而蘇書邵刻《岳陽樓記》也已代之以清代乾隆年間書法家張照的手筆,但這篇名文卻依然光華燭天。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不僅將岳陽樓四周景色、早晚晴雨各種感觸描寫得淋淳盡致,展現了洞庭湖的壯美與岳陽樓的宏偉,而且進一步將杜甫精神發揚到新的高度。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抒發了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已任的崇高情懷,成為中國進步的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集中寫照。岳陽樓之名由是益彰,正是景以文傳,文以景揚。

今天的岳陽樓為四柱、三層、飛檐、盔頂的磚木結構建築,別具一格。進入大大樓,只見四周掛滿了歷代名人的題詠。二樓楹柱鐫刻著孟浩然、杜甫的名句,而正中十二塊紫檀木拼成的雕屏上,張照書的《岳陽樓記》赫然醒目,啟迪著遊人的沉思。主樓兩側還有兩座輔亭:一是以神話人物呂洞賓三醉岳陽樓而得名的三醉亭;一是仙梅亭,相傳因在明末維修岳陽樓時,於地下掘得一塊有梅紋的石板而得名。樓的附近還有魯肅墓、小喬墓、岳陽文廟及慈氏塔等勝跡。

㈤ 無錫最值得去的景點是哪些

1、黿頭渚

黿頭渚因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遼闊的獨特景緻,以及早中晚、晴陰雨景緻各異的神奇變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時之景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和無數中外遊人。

2、靈山勝境

靈山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相傳玄奘西天取經歸來,游歷東南到此,來到小靈山,見「層巒叢翠」,景色非凡,大為贊賞,就為此地取名為小靈山。

7、東林書院

東林書院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對於歷史愛好者來說,無疑是無錫好玩的地方之一。

8、靈谷洞

靈谷洞的名字來自於傳說中象徵五穀豐登的田道仙姑靈姑娘在此隱居,靈谷洞保留了原始風貌,人工開發痕跡較少。

9、水滸城

水滸城是中央電視台為了拍攝《水滸傳》電視劇而建造的,水滸城依山傍水,佔地面積36公頃,惟妙惟肖的展現了大宋風情,並有廣闊的湖面拍攝埸景。

㈥ 濱湖鎮的基本情況

濱湖鎮名勝古跡眾多。郁郎村是戰國郁郎亭遺址,村北300米處,原有青龍寺,寺內有千年銀杏一株,後均毀於「文革」。小龍河南岸,七所樓村東南150米處,曾發現漢墓群,青紅色的墓磚俯拾皆是。濱湖鎮南部原銅碑、玉井、鐵板橋、72座玄帝廟等現已無存,但西辛安村金天會五年(1127年)立的黑丞相公墓碑仍在。蓋氏碑位於西蓋村北,金代承安五年(1200年)立,1954年毀,清道光版《滕縣志》載有碑文。
鳧山山脈兩大主峰全在濱湖鎮境內。一是牧仙山,因牧者由此升仙而得名。其向陽山坡有水欄洞,洞中之水大旱之年水位不變。洞上有古剎,古剎內混元寶殿前有一株樹齡800年的古松,是棗庄市受保護的古樹名木。二是鳳凰山,俗稱玉皇頂。極頂有玉虛仙宮,山陽有完整的韓氏百壽石坊,東麓有明代鄒平王墓,西麓有伏羲氏的畫卦(畫陰陽八卦)台及伏羲陵和清末民初李書印聚義救民的「三唐遺址」,山北有鐫刻著「盤古遺跡」的碑碣。
魚台新城遺址、蕃陽八景之「微湖夜月」、西漢孝女焦氏墓位於境內湖濱濕地。 微山湖濕地紅荷風景區位於濱湖鎮鏡內。風景區北依鳧山,南抵滕州港,西瀕微山湖,以鍾靈毓秀、原始風情和最佳濕地資源而聞名國內外。景區內北有鳳凰山、玉虛宮、百壽石坊、蓮花山古墓群;東有郁郎亭、焦花女墓;南有乾隆問診處、咸豐帝師故居、嚴子陵垂釣處、革命家渡湖處;西有千年不息的古運河。景區內還有紅荷文化園、濕地遊憩園、休閑度假園、濕地探險園、水上娛樂園等新建景觀;還有碼頭晨曲、微湖夕照、漁舟唱晚、蘆盪飛雪等迷人風光。自然與文化融為一體,相映生輝。
「釣魚台」位於百荷園綠雲路西,一台雙池兩亭。一亭在水中,名「不染」;一在陸上,名「清漣」。不染亭呈歇山挑檐結構,六根廊柱,四周迴廊。清漣亭為四角雙層溜檐式結構。雙亭皆為彩繪琉璃瓦。亭名出自宋代周敦頤《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詩句,詠贊荷花的高潔自律。
「百荷詩廊」位於芙蓉街南。廊長550米,南北走向,兩側引進各色荷花120餘種,有「貴妃出浴」「玉樓人醉」「杏花春雨」「倩影落雁」「狀元紅」「霍蘭迪亞」等。詩廊上建有近百幅古色古香柵欄詩牌,刻古今名人詠荷詩賦於其上,與百荷相間擺放,淡淡墨香和幽幽荷香交織融匯。
「天一島」又名孔雀島,位於百荷詩廊南端,名取《易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該島佔地8畝,綠水環抱,翠楊拱衛。島內六座小峰,峰上有聽荷石,孔雀台。峰中空谷建有孔雀亭,亭下孔雀翩躚起舞,與遊客同樂。島南北兩端有鷗橋、鷺橋和陸地相連。遊客可以步浮橋,涉碧水,登翠島,觀孔雀,賞荷花,寄情山水,擁抱自然。
「盤龍島」為湖中兩大島群之一,包括五個小島。自西往東依次是盤龍崗、雁翔崗、扁擔嶼、燎麥崗、情人島。盤龍島、盤龍崗因乾隆皇帝曾在此駐蹕,求診而得名。乾隆南巡,船經運河,誤食帶毒湖鮮,突發腹疾,太醫束手。龍船東來,敕令湖東府縣選送地方名醫。望鳧(今大塢鎮望鳧村)郎中楊黻,三劑回春,龍顏大悅,親題御匾「義周梓里」相賜。今於「清天子問診處」建御診閣,以紀其事。閣高12米,8柱8角,飛檐式架構,雙層彩繪,琉璃瓦。循梯登樓,極目遠眺,湖波浩淼,清風入懷,心曠神怡,是觀湖賞荷的絕佳之處。
「燎麥崗」舊地。相傳西漢文帝年間,今湖畔有賢惠焦花女,少寡,奉婆母至孝。母病思食「燎麥」(即用火熏燎的新麥穗)。時值隆冬,焦花女於西南崗麥壟畔焚香哭拜,忽見麥苗長穗,取之燎以奉母,而疾愈。時漢文帝御批褒揚,敕命焦花女所居之村為焦村。今北焦村前有焦花女墓,歷經千年滄桑,仍有人拜祭。後人感嘆:「魂游地下乾坤老,骨在人間草木香」。
「釣魚島」位於紅荷景區南端,因傳東漢嚴子陵在此垂釣而得名。嚴子陵又名嚴光,生於西漢末年。少與劉秀同學時,相許日後同甘共苦。劉秀建立東漢後,誠聘嚴子陵來洛陽,相詢治國之策。夜同眠,嚴光足壓劉秀之腹。司天監認為「客星犯帝星,於國不利」。嚴光懼而逃,隱居滕縣嚴村。常和文友吟風嘯月,伴村童湖畔垂釣。今釣魚島即嚴光當年垂釣之地。劉秀相思甚苦,車駕東來尋訪時,故人已逝。面對孤墳,劉秀不勝感傷,遂望冢遙祭。祭處即名望冢村,後改為今望庄村。
「五柳渡」因渡口長滿柳樹而名。抗戰時期,古渡是華東通向延安的秘密通道。1942年前後,劉少奇、陳毅、朱瑞等在運河支隊和鐵道游擊隊的護送下在此拴馬暫歇,然後乘船西去赴延安。時陳毅曾留有詩作《過微山湖》:「橫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魯南峰影嵯峨甚,殘月扁舟入畫圖。」
「碼頭晨曲」位於紅荷風景區內。景區除旅遊碼頭外,還有滕州、宏大、崗頭3個港口,年吞吐量達400萬噸。天剛破曉,粗渾而高亢的汽笛聲打破了湖面的寧靜,碼頭登時喧鬧起來。貨場上,煤炭堆積如山,裝載機往來穿梭。港池裡,涌滿了四面八方的駁船。跑船的年輕夫婦們,打開艙門,扭著輕盈的腰肢,走出裝飾豪華的船艙,在甲板上梳洗打扮,隨手擰開音響設備,一首首動聽婉轉的曲子在湖面上繚繞。裝滿貨物的一排排駁船,在巨大拖輪牽引下,伴著此起彼伏的汽笛聲,緩緩駛出港池,滑進航道,像一條三、四百米長的烏龍,游向大湖,走向全國 濱湖鎮先後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文明鎮」,被國家住建部、國家旅遊局表彰為「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國家級生態鎮」。先後獲得「山東省旅遊強鎮」、「山東環境優美鄉鎮」、「山東省民族團結進步和諧鄉鎮」等多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被棗庄市委、市政府確定為棗庄市新型城鎮化重點示範鎮、棗庄市統籌城鄉改革實驗試點鎮、棗庄市社會管理創新試點鎮,被滕州市委、市政府確定為重點發展的文化生態旅遊副中心城市。

㈦ 無錫最值得去的景點是哪些

1、靈山景區 AAAAA
推薦1
靈山景區
靈山勝境地處秀麗的無錫馬山,北倚靈山,南面太湖,將源遠流長的佛教文化與景色旖旎的自然山水完美結合,是中國最為完整、也是唯一集中展示釋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題園區。經過17年的開發建設,已經成為中外聞名的佛教文化旅遊勝地和祈福勝地。園區規模氣勢宏大,內容生動廣博,以歷史的傳承、時代的特色,形成傳統文化和現代藝術、佛教文化、科技文明相互交融的獨特旅遊文化景觀。釋迦牟尼佛青銅立像「靈山大佛」,千年古剎「祥符禪寺」,大型動態音樂群雕「九龍灌浴」,世界佛教論壇會址「靈山梵宮」,展現藏傳佛教文化藝術精華的「五印壇城」以及諸多佛教文化精品景觀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個完整有序,各自獨立,又密切關聯的展現佛教文化的景觀群。地址:無錫市濱湖區群靈路類型:寺廟等級:AAAAA遊玩時間:建議0.5-1天電話:4001680303官方網站:http://www.lingshan.com.cn/開放時間:景區夏季7:00-17:30,冬季7:00-17:00;五印壇城9:00-18:00,隨淡旺季略有調整。靈山梵宮7:30-17:30。景區無具體清場時間,不過晚上裡面沒有燈光,建議最好按照此時間出景區。用時參考6小時……[詳細]
2、黿頭渚 A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2
黿頭渚
黿頭渚位於太湖之濱的充山西端,因有石渚形如黿頭伸入湖中,故稱為黿頭渚。太湖,古稱震澤,亦名具區、笠澤、又名五湖。面積三萬六千頃,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風光以雄渾清秀見長,四季景色不同,晨暮意境迥然。黿頭渚是觀賞太湖風光的最佳地方,「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黿頭渚從1918年開始建園。先後辟有橫雲小築、鄭園、退廬等。遊人進園先至「太湖佳絕處」牌坊,過「問津」、「利涉」門後,漸行至長春橋邊。這里初春時櫻花破綻怒放,緋-白,一樹樹,一片片,像彩雲,似晨霧,燦爛眩目。這些櫻樹是日本友人贈送的。[詳細]

3、惠山古鎮 AAAAA
推薦3
惠山古鎮
•參觀眾多古祠堂,淘無錫泥人手信,吃豆腐花、小籠等特色美食。景點介紹惠山古鎮位於無錫錫惠公園北邊,由大片古祠堂組成。祠堂建築群始建於唐,盛於明清,現在看到的多是清代祠堂。這些祠堂涉及80多個姓氏,不妨在此尋蹤問祖一回。另外,鎮上的無錫泥人是不錯的手信,美食也值得品嘗。惠山古鎮由南北走向的橫街和東西走向的直街(綉嶂街)圍成,直街的東端有寫著「惠山古鎮」四個大字的古鎮大照壁,非常好認;橫街的北端,即惠錢路與通惠西路的交匯處是售票點,進入古鎮免費,只有參觀一些小景點才需要門票。橫街與直接的交匯處毗鄰錫惠公園的古華山門和秀璋門,往北一點有人傑地靈牌坊,惠山上的泉水匯入牌坊後的承水井,龍頭河從這里由西南向東北流入大運河。祠堂主要集中在龍頭河沿岸和直街上,橫街上的祠堂稍少。除去門票上可入內參觀的景點,有很多祠堂並不開放,只能在外面看看,祠堂門口都有介紹牌。祠堂多數為典型的江南建築,白牆黑瓦,木頭門窗,有的自帶小小的園林,楊藕芳祠比較特別,融入西式建築風格,有點像磚石砌成的石庫門。

㈧ 合肥有哪些好玩的景點推薦

三河古鎮:古名鵲渚、鵲尾(渚)、鵲岸,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江南四大古鎮之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南端,地處肥西、廬江、舒城交界處,古鎮總面積2.9平方公里。
徽園: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繁華大道276號,始建於1999年,佔地面積20公頃,徽園東部皖北園區採用皇家園林建築風格,西部皖南園區以徽派建築皖南水口園林為主要思路,中部有極具現代建築風格的世紀橋和世紀廣場,全省17個城市在徽園均建有代表各自地方文化特色的標志性建築物,既相對獨立成園,又與相鄰各園及整個園區相得益彰。

㈨ 合肥風景區有哪些景點值得一去嗎

1、天鵝湖

一年四季風景各異,在湖邊走路或者騎車都很舒服。地處政務區,周邊有合肥大劇院、合肥市政府、安徽廣電中心、安徽博物院等標志性建築,能感受到合肥這座城市的現代與繁華。有同學或者朋友從外地來我會首先推薦的去處。

8、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推薦兩個時間段來玩,一個是每年三月底四月初,東區櫻花大道的晚櫻盛開,周六周末對外開放,免門票免預約,但是可能人會有點多。

另一個是每年五月會有一個科技活動周(具體時間要看官網通知),屆時會開放學校的實驗室供參觀,每年科技活動周都會看到安徽各地中小學學生坐幾小時的大巴過來集體參觀。我們自己學生很多也會利用這個機會去其他學院的實驗室轉轉。



閱讀全文

與濱湖的地理風光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