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理介紹中國的地圖有哪類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 這句話很有淵源,記得在小學的時候,地理書上介紹中國地理時用的就是這句話。當時我就很迷惑:山地和高原、盆地和平原,這兩組中的兩個地貌為什麼要放在一起?山地好理解,就是連綿不斷的山嘛。那高原呢?高原上面有沒有山?如果是山,那和山地有什麼區別?如果是平地,那和平原又有什麼區別? (有人質疑我地理沒學好,連「山地」的定義都不知道,並指出:「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這種絕對化的定義,反駁很簡單,只需要提出一個反例就可以:河套平原海拔1000多米,然而卻叫平原。我所質疑的,正是山地和高原,甚至平原之間這種含義有重疊的概念。) 還有盆地和平原,放在一起真是奇怪:塔里木盆地差不多都是沙漠,並且海拔高度跟內蒙古高原差不多,為什麼把它和平原放在一起?柴達木盆地,海拔接近3000米,甚至比世界上大多數高原都要高,它跟平原又有什麼可比性?我一度很不解。
② 中國地圖(要有山脈,高原,盆地,地形,國界,省界)
中國地圖如下: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復雜多樣,各類地形佔全國陸地面積的比例是:山地33.3%,高原26%,盆地18.8%,平原12%,丘陵9.9%。
地勢向海洋傾斜,一方面有利於海洋上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地的經濟聯系。
(2)如何根據地理和文化介紹中國的地圖擴展閱讀
中國省份的劃分
1、大致劃分
中國省份劃分線最初就是根據山川河流進行大致劃分的,唐朝根據山川河流把天下劃分十道。
河北道和河南道的劃分線就是黃河,因為古代車船州馬不便,所以古代老百姓也很少走動到遠方,人口流動性特別低。人口流動性低,那麼就會產生地方文化。
為了避免這種矛盾,所以就根據山川河流大致劃分了一下。
2、精細劃分
陝西的劃分就是精細劃分的縮影。陝西分三個組成部分,分別為:陝北、關中、漢中。關中是四塞之地,易守難攻而且還能自供自給,一度被稱為封建王朝首都。
但關中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來自北方游牧民族的騷擾。為了解決河套地區的威脅,陝北被劃入陝西,這樣就有了緩沖帶,而且可以西出河套,山西等地也可以通過這里策應關中。
③ 怎麼看地理地圖啊,從哪些方面看,怎麼記憶
先明白地圖的方向,經緯線也是很重要的。一些常用圖例,比例尺。記憶的話,主要是經緯線。
④ 怎樣學習看中國地理地圖
一,把中國地圖分解,可依據東北地區,華北平原,黃土高原等分解,把各個地區的經緯范圍記住,最後自己一塊一塊的畫出來,就會整出中國來。然後再把零碎的填進去。只要多看幾遍一定會熟的。
⑤ 如何根據地理和文化介紹中國的地圖
對地理學家來說,江南是平原和丘陵,對氣象學家來說,江南是梅雨和暖春,對文學家來說,江南是易逝的繁華和永恆的詩文。各人給各人的江南畫圈,圈圈圓圓中邊界飄忽不定,也呈現出不同的風貌。西藏並非只有苦寒之地。從拉薩出發往東去林芝和雅魯藏布方向,地勢上垂直變化大,喜瑪拉雅山脈逐漸無法阻擋印度洋上的暖流,熱帶亞熱帶山地季風濕潤氣候隨處可見。 北上青海回到第二階梯,中國西北地區地處歐亞大陸深處,氣候乾旱少雨,多呈現荒漠狀,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逶迤於此地的山脈,糾結了歷史上中原王朝和塞外游牧民族的兵戈恩怨,而顯得異常蒼涼。
⑥ 中國地理地圖的內容簡介
《中國地理地圖》是一本集學習、商務、旅遊而且防水、耐折撕不爛的一本地圖冊,內容精湛。詳細介紹了中國及其鄰國的特點,同時是中國第一套以地圖為特色的國家地理類圖書。內容涉及自然地理、社會經濟、歷史文化、旅遊民俗、著名城市等最全面的地理網路知識,每個版塊的內容都經過反復斟選,所有挑選出的地理事物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書內還附帶大量精美的圖片和精準的地圖,融資料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內容十分豐富全面,資料性和可讀性俱佳,是圖書館、資料室、研究機構、地理愛好者必備的大型地理網路全書,也可用作教科書。
⑦ 中國文化中最理想的版圖應該是怎麼樣的
所謂的“理想版圖”也就是現實中根本不存在的地圖。現在,網上有許多關於中國理想版圖的觀點。雖然這些觀點都不現實,但是卻能夠反映許多中國網民對中國地緣環境的考慮。關於理想地圖,在世界各國都出現過,例如法國在17世紀出現了“天然疆界”,認為法國的邊界應該到達萊茵河,這成為了黎塞留大主教和路易十四奮斗的目標。
俄羅斯提出過黃俄羅斯計劃,也就是試圖占據所有的亞歐大陸游牧地區,成為游牧民族的集大成者。日本提出過“大陸計劃”,企圖稱霸亞洲;美國也曾經提出過“美洲計劃”,企圖一統美洲。除此,之外,還有“泛蒙古主義”,”泛突厥主義“,”泛阿拉伯主義“等。
根據,網上出現的一些地圖,小編對一些理想版圖做一些介紹。以下這幅地圖,是以唐朝地圖為基礎製作的,其范圍東包括庫頁島、北海道一部分;南包括越南和納土納群島,西到達鹹海、伊朗西北。面積大約有1400萬平方公里。這副地圖實際上是把唐朝、西突厥、東突厥或者回鶻、吐蕃、渤海國、室韋、南詔的版圖全部組合起來,算是一種簡單的拼湊吧。在行政區方面,又是各種混雜,主要以元朝和明朝的行省制為基礎。
⑧ 根據中國地圖描述並評價中國的地理位置
解:(1)我國的地理位置:①海陸位置: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來自海洋的濕潤空氣使我國東部降水充沛,水資源也比較豐富.沿海港灣眾多,便於發展海洋運輸事業.海陸交通便利.②半球位置:中國大部分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③緯度位置:我國南部被北回歸線(重要緯線)穿過,我國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小部分位於熱帶,無寒帶.我國南北跨緯度50度,氣候差異大,有利於農業生產.(2)我國幅員遼闊,疆域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差不多與整個歐洲的面積相等,在世界各國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積較大的國家.(3)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 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我國領海的寬度是12海里(1海里=1.852千米).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的規定,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故答案為:(1)亞;太平;降水;豐富;眾多;海洋運輸;便利;北;東;北回歸線;北溫;熱;寒;50度;大;農業;(2)3;(4)12.
⑨ 如何高效的看懂中國地圖
1、先看地理位置和輪廓。地理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所以打開地圖後,先看該區域的經緯度是多少,是位於沿海還是地處內陸,該區域大致是什麼形狀。這樣就有了空間感和方位感,以後一提到這里,在頭腦中就有一個比較確切的印象。進一步還可根據其位置推測其氣候特點(而不是死記了)。
2、看顏色。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通過仔細觀察不同的顏色的范圍大小、地區分布,即可掌握該地的地形地勢特點。
3、按「面、線、點」的順序認識地理事物的分布。
「面」是指像高原、平原、湖泊、海洋等地理事物,它們所佔的空間范圍大,在地圖中最為顯眼,所以先從認識它們入手較好,要看清這些事物的名稱、位置、范圍等特點。
「線」是指像山脈、河流、交通線等地理要素,要注意其走向、名稱等;
「點」是指城市、村莊、工礦區等點狀分布的地理要素。然後,還要學會分析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
⑩ 利用地圖能確定一個區域的位置和范圍王芳走來世界地圖來描述中國的地理位置1
海陸位置,我國地處亞歐大陸的東南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國家。陸上疆界長達22800多公里,與15個國家為鄰。東鄰朝鮮;南鄰越南、寮國、緬甸;西南同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界;東北毗鄰俄羅斯;西北鄰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等國;北接蒙古。大陸海岸線北起中、朝交界的鴨綠江口,南至中、越交界的北倫河口,長約18000公里。內海和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總面積470萬平方公里。海上鄰國,東有日本,東南有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東部沿海有廣闊的大陸架。海上分布6500多個島嶼。大陸架蘊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淺海魚類資源也極為豐富。大陸沿岸形成許多天然良港,等。這些對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發展海洋經濟以及鞏固海防均有重要戰略意義,現在已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是我國目前經濟最繁榮的地帶。我國西北內陸伸入亞洲腹地,從古至今一直是我國陸上和中亞、西亞、歐洲連接的橋梁。對中國古代經濟發展,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起過巨大作用。
經緯度位置。我國緯度,南起北緯4°附近的曾母暗沙,北至北緯53°31′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南北跨緯度約50,直線距離約5500公里。自南而北分布有赤道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和寒溫帶等六個溫度帶,氣候資源極為豐富,在世界各國中無與倫比。當我國北部黑龍江省還是冰雪覆蓋的時候,而南部的海南地區則已是一片蔥綠的盛夏景象。經度,東起東經135°5′,即烏蘇里江與黑龍江交匯處;西至東經73°40′,即新疆境內烏恰縣的烏孜別里山口。東西相差61°多,直線距離約5200公里。時差4個多小時。當東方朝陽已升臨大地的時侯,西部仍是星斗滿天。這廣大的幅員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