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通化市經緯度
通化市位於吉林省南部,地處東經125°10' -- 126°44' ,北緯40°52' -- 43°3' 之間。東接白山市,西鄰遼寧省的鐵嶺市、丹東市,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慈江道隔鴨綠江相望,北連遼源市、吉林市。南北長238公里,東西寬108公里。全境幅員15,195 平方公里。
㈡ 通化多大
通化
網路名片
通化市是吉林省東南部和東北東部最大的區域中心城市,吉林省第五大城市,同時也吉林省距出海口最近的城市,是中國醫葯城,中國葡萄酒城,中國鋼鐵城,素有「人參之鄉」、「中國中葯之鄉」、「優質大米之鄉」、「 葡萄酒之鄉」、「滑雪之鄉」和「中國松花硯之鄉」的「六鄉」之美譽。
中文名稱: 通化市
別名: 北國山城
所屬地區: 吉林省
下轄地區: 東昌區 二道江區等
政府駐地: 東昌區新華大街499號
電話區號: 0435
郵政區碼: 134000
地理位置: 吉林省東南部
面積: 15195 平方公里
人口: 227.2萬人(2008年)
氣候條件: 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靖宇陵園、五女峰等國家森林公園、千葉湖、集安高句麗古墓群
機場: 通化機場
火車站: 通化站
車牌代碼: 吉E
代碼: 220502
市花: 刺桐花
市樹: 市樹:黑松
目錄
市情概況
城市精神
歷史由來
行政區劃
民族人口
歷史文化
地勢地貌
氣候特徵
展開
編輯本段
市情概況
通化地區行政地圖
通化,位於中國東北東部,吉林省東南部,屬東北亞經濟圈腹地,東北東部大通道的重要樞紐,是我國對朝三大口岸之一,邊境線長203.5公里,是國家批準的邊境開放城市,同時也是吉林省距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地處東經125°71' -- 126°44' ,北緯40°52' -- 42°49' 之間。通化市全市人口227.2萬人(2008年),其中市區人口達到50萬人。
通化市是吉林省東南部和東北東部最大的區域中心城市,吉林省第五大城市,素有「人參之鄉」、「中國中葯之鄉」、「優質大米之鄉」、「 葡萄酒之鄉」、「滑雪之鄉」和「中國松花硯之鄉」的「六鄉」之美譽。其東接白山市,西鄰遼寧省的撫順市、本溪市、丹東市,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慈江道隔鴨綠江相望(邊境長約204公里),北連遼源市的東豐、吉林市的磐石、樺甸等縣(市)毗鄰。南北長238公里,東西寬108公里。全境幅員15,195 平方公里,占吉林省總面積的8.1% ,市區位於渾江兩岸的階地上,面積為761平方公里。
山城--通化
編輯本段
城市精神
「真誠包容,勇於擔當,重行務實,創業自強」
弘揚通化城市精神,就是把「真誠包容」作為通化振興崛起的本質保證,就是把「勇於擔當」作為通化振興崛起的核心靈魂,就是讓「重行務實」成為通化振興崛起的行為准則,就是讓「創業自強」成為通化振興崛起的必由之路。
山城夜色
編輯本段
歷史由來
通化市於光緒三年(1877年)設治,始稱「通化」。「通化」二字的命名含有吉祥祈福和文治武功之意。「通化」的 「通」字,含有貫通之意,「化」字則為教化,也就是要用 所謂的「仁德、仁政」之類去教化百姓,含有通歸王化的意思。快大茂是通化縣政府所在地。快大茂地名的由來,眾說不一,在百姓中流傳的有,一說是,清朝的咸豐年間從京城 來了一個官人,當時這里時值隆冬數九,百姓脫帽跪拜,這官人非常憐惜百姓,忙說:「快戴帽子」,從此便流傳下來 做了地名;二說是,清本有人們在此開墾種地,當時這里山 林茂密,在屯的西側有一條水流湍急的河,在轉彎處木把放 排需要急打錨,人稱「快打錨」,放流傳沿用音轉為「快大茂」;三說是,此山頭西側古時是風口,人們走到這里常常 刮掉帽子,故稱「快戴帽子」,以後便做了地名;四說是。 快大茂是滿語,因這里曾設台兵把守,意為前哨;五說是,是由屯北側帽子山得名,說是每逢雨後此屯的山就被茫茫的 霧而籠罩著,遠看山頂如同戴了一頂帽子一樣,故而得名。 據《通化縣志》記載;快大茂這個地方早為滿族的政鄉。這里群山起伏,山林茂密,傳說在很早以前,有一次清太 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帶兵打仗路過此地駐扎,看到這里山清水秀,鬱郁蔥蔥,故在臨行時說此地為「快當帽子」。此語是滿語,其意思是「常青的樹林」。以後便留傳為地名。後逐漸音變為「快大茂」。從《通化縣志》不同飯本中記載, 快大茂地名音變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清末板本記載,從清初到清末稱「快戴帽子」;民國年間的版本記載,民國初年 到偽滿初期改「帽」為「茂」;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版本 記載,偽滿時期改「當」為「大」;此後流傳為「快大茂」,今仍之。
編輯本段
行政區劃
1931年為偽通化省省會
1945年為偽滿洲國首都
1945年至1954年為安東省省會
1954年設通化專區,專署駐通化市。原遼東省所屬通化(駐通化市)、柳河、海龍、輝南(駐朝陽鎮)、靖宇、撫松、長白、臨江、輯安等9縣劃歸通化專區。
1956年原由省直轄的東豐縣劃歸通化專區。轄10縣。
1958年原由省直轄的通化市劃歸通化專署領導。將東豐縣劃歸四平專區。撤銷長白縣,設立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海龍縣遷駐梅河口鎮。通化專區轄1市、8縣、1自治縣。
1960年撤銷通化縣,並入通化市;撤銷臨江縣,改設渾江市(駐八道江鎮)。通化專區轄2市、6縣、1自治縣。 1962年恢復通化縣(駐通化市)。通化專區轄2市、7縣、1自治縣。
1965年輯安縣改名為集安縣(駐集安鎮)。
1970年通化專區改稱通化地區,地區駐通化市。轄通化、渾江(駐八道江鎮)2市及通化(駐通化市)、撫松、柳河、海龍(駐梅河口鎮)、輝南(駐朝陽鎮)、集安、靖宇等7縣和長白朝鮮族自治縣。
1971年通化縣遷駐快大茂鎮。通化地區轄2市、7縣、1自治縣。 (以上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沿革·史為樂著》)
1985年,撤銷通化地區,實行市管縣體制。通化市升格為地級市,並將通化地區的通化、集安2縣劃歸通化市管轄。渾江市升格為地級市,並將通化地區的撫松、靖宇2縣和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劃歸渾江市管轄。撤銷海龍縣,設立梅河口市(地級),以原海龍縣的行政區域為梅河口市的行政區域,並將通化地區的輝南、柳河2縣劃歸梅河口市管轄。(國務院1985年2月4日批復【國函字17號】;吉林省人民政府1985年3月8日通知【吉政發47號】)
1985年,梅河口市改為縣級市,將輝南、柳河2縣劃歸通化市管轄。(國務院1985年12月19日批復【國函字173號】,吉林省人民政府1986年1月20日通知【吉政發9號】)
1986年9月8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通化市東昌區、二道江區。
1988年3月16日,國務院批復(國函[1988]49號)同意撤銷集安縣,設立集安市(縣級)。以原集安縣的行政區域為集安市的行政區域。1988年4月4日,吉林省人民政府通知(吉政發[1988]70號)集安市歸通化市代管。
全市面積15,19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61平方公里。2004年末全市人口226.4萬,其中市區人口45.5萬。通化市下轄梅河口、集安兩市、輝南、柳河、通化縣三縣和東昌、二道江兩區,以及通化經濟技術開發區、集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梅河口經濟貿易開發區。
2005年,對梅河口市、通化縣、柳河縣、輝南縣的部分鄉鎮行政區劃進行優化調整。其中,梅河口市調整3個,由24個鄉鎮變為21個,鄉鎮平均幅員面積為100.4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為21465人;通化縣調整5個,由21個鄉鎮變為16個,鄉鎮平均幅員面積為233.03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為15270人;柳河縣調整3個,由22個鄉鎮變為19個,鄉鎮平均幅員面積為176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為18000人;輝南縣調整6個,由17個鄉鎮變為11個,鄉鎮平均幅員面積為207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為32666人。全市調整後,由102個鄉鎮變為85個。
截至2005年12月,通化市轄2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通化市 面積15698平方千米,人口227.2萬人(2008年)。
東昌區 面積 383平方千米,人口50萬。郵政編碼134001。
二道江區 面積 378平方千米,人口14萬。郵政編碼134003。
江南新區 近年來新開發的區域,目前屬東昌區域內。
梅河口市 面積2175平方千米,人口61萬。郵政編碼135000。
集安市 面積3408平方千米,人口23萬。郵政編碼134200。
通化縣 面積3729平方千米,人口24萬。郵政編碼134100。縣人民政府駐快大茂鎮。
輝南縣 面積2277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郵政編碼135100。縣人民政府駐朝陽鎮。
柳河縣 面積3348平方千米,人口36萬。郵政編碼135300。縣人民政府駐柳河鎮。
編輯本段
民族人口
通化市有漢族、滿族、朝鮮族、回族等24個民族。全市總人口225.8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1.003萬人;市區45.43萬人;五縣(市)180.39萬人。2003年新出生16,923人,出生率為7.50‰,比去年上升0.05個千分點;死亡人口10,119人,死亡率為4.49‰;全年凈增人口5,53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02‰。
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2004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4.70元,比上年增長11.3%,城市人均消費支出5,222元,比上年增長10.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085.59元,比上年增長17.4%。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3.8平方米。
該市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國企下崗職工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城鎮享受低保的人數達到10.8萬人;農村享受低保待遇的2.5萬人。
編輯本段
歷史文化
6000多年前,通化就有人類生息繁衍。這里是東北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王國和滿清貴族的發祥地,是高句麗文化、滿族薩滿文化的發源地。高句麗王國在這里設都425年,留存大量珍貴文物和文化遺址。全市各種文化遺址300多處,有4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萬發遺址是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通化市歷史悠久,古稱東邊。早在元朝中葉就有這個名字。距通化郊區發現的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證明,這個地方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生息。大抵在周秦以前,東北最古老的肅慎族就在這里活動。漢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14年)設遼東四郡,通化包括在西部的真番郡內。清朝統治中國後,為維護封建統治,把通化當作祖宗發祥之地,以保護祖宗陵寢為借口,於康熙十六年發布禁令,把通化地區封禁起來。從那時起,這里就沒有了人煙。直到光緒三年(1877年)清政府才開放了一部分禁地,同時根據現在渾江的原名佟佳江的滿語譯音,改東邊為通化,正式在通化設縣治。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偽滿州國建立偽通化省。1942年設通化市。1985年升為地級市,1992年通化市被國務院批准為邊境城市。
通化民族眾多,相互融合,創造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通化滿族剪紙是中國三大民族剪紙之一,有3位藝術家列入「中國十大民間剪紙大師」行列。
通化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時期,民族英雄楊靖宇在這里浴血奮戰。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四保臨江」的主戰場。通化是中國空軍的搖籃,中國第一所空軍航校就創建在通化,建有高志航(中國空軍之父)紀念館。
2008年,被中央評為全國首個醫葯城。
編輯本段
地勢地貌
通化市2/3以上的面積為山區,屬長白山系。南部是鴨綠江與渾江之間的老嶺山區,中部是渾江與輝發河之間的龍崗山,北部為低山丘陵區,是山地和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由南向北沉降,形成南高北低的地勢地貌。海拔最高的老嶺山脈東老禿頂子為1,589米,最低海拔集安市涼水朝鮮族鄉楊木村為108米。
編輯本段
氣候特徵
通化市地處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氣候變化分明。根據通化氣象站(1956-2000)年觀測資料特徵值統計,冬季長達5個月,嚴寒而乾燥,夏季炎熱而短促。歷年最高氣溫36.1℃,最低氣溫-38.7℃,歷年最長冰凍期183天,最大凍土深度1.5米,最大積雪厚度52厘米,最大降水量1130.6毫升。主導風向西南風,多年平均風速2.3m/s,平均無霜期136天。氣候的基本特徵是高溫、平溫、低溫周期性明顯,主要災害性天氣是低溫冷害、早霜、乾旱、風雹。
編輯本段
自然資源
水利資源:通化市蘊藏著豐富的水利資源,大小河流1,000餘條,水資源總量49.37億立方米。全市有大型水庫1座,積水面積548平方公里;中型水庫10座,積水面積1,070.32平方公里;小型水庫295座;池塘9,006個。豐富的水利資源促進了水利經濟的發展。全市有固定機電站1,017座,裝機27,649千瓦。全年水產成魚量10,362噸,魚種生產完成1,111噸,魚苗生產完成2.5億尾,水利經濟總收入1.2億元。
礦產資源:通化礦產資源豐富,地質儲量較大,非金屬礦、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和建築材料等都有較大儲量。目前已經探明的礦種已達50餘種,具有工業價值且已開發的主要礦種有:煤、鐵、銅、鉛、鋅、金、鎳、石膏、硼、石墨、雲母、火山渣等礦,其中鎳保有儲量約占吉林省的23.00%;火山渣遠景儲量約為5~6億噸;大理石花崗岩建築裝飾材料儲量10億立方米左右。
森林資源:通化市為吉林省重點林區之一,森林資源比較豐富。林業用地面積1,048,000公頃,佔全市總面積1,530,793公頃的68.2%;有林地面積916,524 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87.5%;森林立木總蓄積6,621.1萬立方米,森林覆被率62.9%。
野生動植物資源:野生經濟植物共13科,約1000餘種。其中,人參產量佔全國的40%,是「中國三大天然葯庫」之一。綠色食品資源190餘種,野生經濟動物有100多種,是中國著名的中葯之鄉、葡萄酒之鄉、人參之鄉和優質大米之鄉。另外礦產資源也比較豐富。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重金屬、非金屬和能源礦產在境內分布較廣。
編輯本段
旅遊資源
通化市旅遊資源豐富。列為國家重點文化保護單位的有集安市的「洞溝古墓群」 和「丸都山城」,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集安市內的「國內城」、「霸王朝山城」和「長川壁畫墓」等。「洞溝古墓群」有高句麗古墓1萬多座,最早的有2000多年歷史,最大的「將軍墳」被稱為「東方金字塔」。高句麗遺址現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通化主要旅遊景點:靖宇陵園 ·羅通山城 ·五女峰國家級森林公園 ·千葉湖滑雪場 ·集安·高句麗王城 ·集安洞溝古墓群 ·輝發古城 ·古墓壁畫·千葉湖 ·萬發撥子遺址 ·玉皇山公園 ·雲峰湖 ·三角龍灣 ·鴨綠江國境旅遊區 ·金廠滑雪場 ·龍灣自然保護區 ·龍灣國家級森林公園 ·輝南龍灣國家級森林公園。
紅色旅遊資源豐富,該市紅色旅遊(景點)主要體現在數量多、分布廣、品位高。如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楊靖宇烈士陵園」、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玉皇山烈士陵園」、「輝南縣革命烈士陵園」、「梅河口烈士陵園」、「集安市烈士陵園」、「興林鎮白家堡子慘案遺址」、「集安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河裡抗日根據地和河裡會議遺址」等極具紀念意義的教育基地都在該市得到了良好的保護和開發。市旅遊局推出了4條紅色旅遊推薦線路:(1)靖宇陵園—玉皇山王鳳閣碑—高志航紀念館(2)靖宇陵園—集安鴨綠江大橋—鴨綠江風光(3)靖宇陵園—梅河口中共中央東局會議會址—輝南三角龍灣金伯陽、曹亞范烈士墓(4)靖宇陵園—靖宇縣楊靖宇殉國地—臨江陳雲故居。
編輯本段
通化未來經濟發展
上市公司
「十一五」是通化發展歷史上極不平凡的5年。201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到600億元,是『十五』末的2.6倍;地方財政收入預計實現34億元,是『十五』末的3.7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預計達到895億元,是『十五』末的3.8倍。5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00億元,比『十五』增加2006億元,年均投資增幅一直位居全省前列。這些都為『十二五』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積蓄了能量。 經過「十一五」的發展,通化市三次產業比重由16.1:46.3:37.6調整為11:52.8:36.2,二產的拉動作用更加明顯;冶金、醫葯、食品三個支柱產業實現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75.4%。生物醫葯、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業、文化、旅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推動企業從更高層次上進行戰略重組,產業整合步伐加快。資本市場融資取得新進展,紫鑫、通天、雙龍股份成功上市,上市公司達到9戶。
通丹經濟帶
「通丹經濟帶」是在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機遇的背景下,依託東邊道鐵路和通丹高速公路,以通化、丹東兩個城市為結點,以兩市通道為連線,形成以點串線、以線帶面的帶狀經濟區域。在這一經濟區內,將淡化行政區劃概念,從區域角度強化兩市的經濟聯系與協作,整合區域資源,形成發展合力。除了藉助快速交通網路打造的「兩小時經濟圈」外,「通丹經濟帶」一個重要的依託是正在建設中的通化陸港項目。去年9月份,丹東市政府、通化市政府等簽署六方合作協議共同建設通化陸港。「通化陸港建成後,相當於把丹東港前移到通化,依託丹東,通化市也將『沿海』。
在基礎設施方面,兩市合作重點是東北東部鐵路和通丹高速公路,統籌通道工程的規劃銜接和落實,進一步加快建設節奏。在物流貿易合作方面,兩市正依託丹東港積極推進通化陸港建設,將丹東港的口岸功能延伸到通化,把通化由「內陸」變成「沿海」,增強丹東港對東北東部城市群,尤其是吉林東部的輻射帶動能力。
在產業融合方面,兩市可以共同謀劃一批合作項目,支持區域內企業間開展技術、生產、投資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協作配套、共同發展的產業布局,共同促進冶金、醫葯、食品、汽車及零部件、紡織服裝、機械製造、儀器儀表、新型建材等兩市支柱及優勢產業體系和產業集群的形成發展。在旅遊經濟方面,全面推進區域旅遊合作,整合旅遊資源,共同策劃推廣區域精品旅遊線路,共同研究制定區域旅遊發展戰略和市場開發策略,打造通丹無障礙一體化旅遊經濟協作區,整體提升兩個城市的旅遊產業發展層次和水平。此外,兩市還積極爭取使通丹經濟帶納入國家振興東北總體規劃中,吸引國內外更多的生產要素向經濟帶區域內聚集,進一步促使兩個城市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
展望「十二五」
建設北方宜居山水城市
在「十二五」時期,通化市將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十一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轉變方式、科學發展」的主題,牢牢把握「發展」和「民生」這兩個關鍵,堅持「三化」統籌、「三動」並舉,按照資源產業化、產業規模化、生產低碳化、交通快速化、人居生態化的發展思路,堅持「五個不動搖」,實現「三個目標」。
「五個不動搖」即: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不動搖;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堅持工業立市、產業興市不動搖;堅持做大中心城市不動搖;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不動搖。
實現「三個目標」即:努力建設東北東部地區中心城市和中國北方宜居山水城市,努力實現通化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努力讓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加快建設通丹經濟帶
面對重要戰略機遇期,通化市委是如何謀劃「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布局的?一是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到2015年,全市經濟總量達到15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000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5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70億元。
二是產業結構更加優化。重點是打造「三城、一中心」。即:建設千億規模醫葯產業基地,打造「醫葯名城」;建設千萬噸鋼冶金產業基地,打造「精品鋼城」;建設長白山綠色食品產業基地,打造「葡萄酒城」;發展旅遊商貿文化復合型產業,打造東北東部區域性服務業中心。
三是區位條件顯著改善。「十路一場一港」將在「十二五」全面建成,形成通邊達海大通道,構建起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加快通丹經濟帶建設,打造區域合作平台,在更高層面上推動通化與長吉圖、遼寧沿海經濟帶深度接軌。
四是城鄉發展更具魅力。通過「兩軸兩區一帶」的城鎮化發展、「一主二輔四組團」的都市區率先突破和重點縣城、重點鎮的建設,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的統籌發展。
五是人民生活和諧美好。堅持民生優先,著力加快提升「幸福通化」建設水平,著力推動民生工作從滿足生存性需求向更加關注安全性、發展性需求轉變,著力提升市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使富民工程取得實質性成效,使改革發展成果由全市人民共享。
經濟總量上再造一個通鋼
「十二五」期間,通化市要在重點產業的大項目建設上求突破。深入實施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創新驅動戰略,全力謀劃大項目、推進大項目。要抓住首鋼重組通鋼的重大機遇,努力在經濟總量上再造一個通鋼。
通化要發揮「中國醫葯城」的品牌優勢,建設國家新型工業化醫葯產業示範基地,努力創建國家級醫葯高新區。要下大力氣振興葡萄酒產業、人參產業,繼續推進長白山區天然綠色食品資源的深度開發,使「葡萄酒城」、「中國人參產業基地」、「長白山特色食品」成為通化經濟的重要名片。
努力使通化成為「吉林省東南部新型工業基地」、「農特產業強市」、「東北東部區域性服務業中心」,初步形成與東北東部地區中心城市相適應的經濟實力。
成為省內距出海口最近城市
在交通快速化建設上,張安順表示,「十路一場一港」這些開放通道項目要在「十二五」時期全面建成。屆時,將形成公路、鐵路、空港、陸港現代化交通體系,實現縣縣通高速、連接腹地通快鐵、出海通關無障礙,通化將成為省內距出海口最近的城市,成為連接東北腹地的出海通道。
與此同時,我們要依託交通優勢,加快推進通丹經濟帶建設,以交通物流聯動發展為突破口,全面促進市場一體化、產業建設協同化,把通丹經濟帶打造成開發開放先導區。
到2015年城鎮化率達到60%
「在未來城鎮化發展中,我們謀劃了『兩軸、兩區、一帶』。「兩軸」是以公鐵交通干線串聯起來的梅通集城鎮發展軸、通快城市發展軸。「兩區」分別是通化都市區、梅柳輝經濟協作區。「一帶」是鴨綠江旅遊生態發展帶。「我們要全力推進通化都市區率先突破。要創新體制機制,實行市、縣協同開發建設通化都市區的『一主二輔四組團』,在主城區建設江南商貿新區和灣灣川生態新城,使通化發展成大城市。到2015年,通化都市區人口發展到70萬,中心城區發展到55萬,全市城鎮化率達到60%。」
另外,在縣域發展上,通化將突出做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工業集中區建設、小城鎮建設和農村改革等重點工作。抓好縣城所在地和重點鎮規劃建設,強化山水園林特色和健康產業特色,構建城鎮體系。在繼續狠抓糧食生產的同時,大力推進特產資源轉化,發展加工業,努力在工業集中區打造一批特色加工園區,加快壯大縣域經濟實力。
大幅提高城鄉居民收入
讓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是我們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十二五』時期,要加快發展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文化、休閑、娛樂、健身等基礎設施,不斷滿足城鄉群眾需求,初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大力開展全民創業,重點在發展旅遊業、文化產業、商貿服務業和特產業中,開辟全民創業的新領域,以創業促進就業,以創業帶動民富,大幅提高城鄉居民收入。與此同時,要全面建設溫馨花園社區和生態村屯,強力推進企業清潔生產,不斷提高人居生態化水平,努力把通化發展成山為畫屏、江為景觀帶、河為休閑長廊、溝為生態家園的中國北方宜居山水城市。」
編輯本段
公交出行
㈢ 通化在哪個省﹖
通化市位於吉林省南部,地理坐標位於東經125°10' ~126°44' ,北緯40°52' ~ 43°3' 之間。
㈣ 通化的地理環境
位於通化市中南部,北與柳河縣相接,東臨通化市區,南與集安市接壤,西與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交界。人口24萬,面積3729平方千米。
㈤ 誰知道長春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海拔在250-350之間。
㈥ 通化市包括哪幾個縣區
通化市是吉林省下轄地級市,下轄東昌區、二道江區兩個區,通化縣、柳河縣、輝南縣三個縣,代管集安市、梅河口市兩個縣級市;三分之二以上面積為山區,屬長白山系,屬中溫帶濕潤氣候區,2017年總人口217.15萬。
歷史沿革
1949年,屬遼東省。
1954年,設通化專區,專署駐通化市。原遼東省所屬通化(駐通化市)、柳河、海龍、輝南(駐朝陽鎮)、靖宇、撫松、長白、臨江、輯安等9縣劃歸通化專區。
1956年,原由省直轄的東豐縣劃歸通化專區。轄10縣。1958年原由省直轄的通化市劃歸通化專署領導。將東豐縣劃歸四平專區。撤銷長白縣,設立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海龍縣遷駐梅河口鎮。通化專區轄1市、8縣、1自治縣。
1960年,撤銷通化縣,並入通化市;撤銷臨江縣,改設渾江市(駐八道江鎮)。通化專區轄2市、6縣、1自治縣。
1962年,恢復通化縣(駐通化市)。通化專區轄2市、7縣、1自治縣。
1965年,輯安縣改名為集安縣(駐集安鎮)。
1970年,通化專區改稱通化地區,地區駐通化市。轄通化、渾江(駐八道江鎮)2市及通化(駐通化市)、撫松、柳河、海龍(駐梅河口鎮)、輝南(駐朝陽鎮)、集安、靖宇等7縣和長白朝鮮族自治縣。
1971年,通化縣遷駐快大茂鎮。通化地區轄2市、7縣、1自治縣。
1985年,撤銷通化地區,實行市管縣體制。通化市升格為地級市,並將通化地區的通化、集安2縣劃歸通化市管轄。渾江市升格為地級市,並將通化地區的撫松、靖宇2縣和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劃歸渾江市管轄。撤銷海龍縣,設立梅河口市(地級),以原海龍縣的行政區域為梅河口市的行政區域,並將通化地區的輝南、柳河2縣劃歸梅河口市管轄。
1985年,梅河口市改為縣級市,將輝南、柳河2縣劃歸通化市管轄。
1986年9月8日,設立通化市東昌區、二道江區。
1988年3月16日,撤銷集安縣,設立集安市(縣級)。以原集安縣的行政區域為集安市的行政區域。1988年4月4日,縣級集安市歸通化市代管。
(6)通化市地理高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通化市位於吉林省南部,地處東經125°10'--126°44',北緯40°52'--43°03'之間。東接白山市,西鄰遼寧省的撫順市、本溪市、丹東市,北連遼源市、吉林市,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南北長228公里,東西寬108公里。全境幅員面積1.56萬平方公里。
通化市屬中溫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5.5℃,一月份平均氣溫最低,常年平均在零下14℃左右,極端最低氣溫達-33℃。
七月份平均氣溫最高,在22℃左右,極端最高氣溫36℃。通化的多年平均降水量有87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三個月的降水量占年總降水量的60%以上。年日照時數有2200小時。
㈦ 從地形,河流,山脈,礦產,資源,氣候介紹通化地區的自然地理概況。
通化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區,與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隔鴨綠江相望,是我國對朝三大口岸之一。全市幅員面積15607平方公里,總人口數230萬。轄梅河口、集安兩個市,輝南、柳河、通化三個縣,東昌、二道江兩個區。市區群山環抱,渾江穿城而過,是一個典型的山水園林城市。
㈧ 通化市東昌區的地理環境
東昌區地處長白山脈西南部老嶺支脈與龍崗支脈之間渾江拗陷盆地中,城區四周山嶺連綿,山峰起伏,為侵蝕構造低山區。境內最高處為金廠鎮與通化縣交界處的白雞腰山峰,海拔1318.3米。最低處為金廠鎮江沿村六組的渾江河谷,海拔332米,全區海拔平均高度為493米。
東昌區沿渾江兩岸展現繞城為低山區。渾江右岸屬長白山系龍崗山脈,多為碎屑岩的低、中山。主要山峰有玉皇山、官道嶺、滴台嶺、北大頂、西北天、椅子山等。渾江左岸為長白山系老嶺山脈,以變質岩為主的高山,主要山峰有前、後白雞腰山、大砬子山、馱道嶺、金廠嶺等。 東昌區野生植物種類繁多,已查明117科、480種。按用途分為材用、葯用、食用、香料、觀賞植物等,其中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有百餘種。野生經濟動物有魚類、鳥類、兩棲類、獸類等100餘種。
東昌區素有「綠色立體寶庫」、「長白山葯庫」之稱。野生經濟動植物資源有560餘種,被譽為新「東北三寶」的人參、林蛙、鹿茸角馳名中外,並有可觀產量,其中林蛙油在滋補方面被公認為高級補品;以人參、天麻、細辛、貝母、五味子為代表的中葯材數量眾多。 第二產業以發展壯大支柱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為重點,通過技術改造、政策扶植培育規模型醫葯企業。東昌區已有萬通葯業、茂祥葯業等15家醫葯企業。積極發展綠色食品、葡萄酒和礦產建材業。
東昌區建成了張家生態工業區和金廠環城生態科技示範園區,發展特色產業。
東昌區形成了醫葯、食品、冶金建材三大支柱產業。「醫葯城」在國內有較高的知名度,是國家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生物醫葯產業基地、國家級長白山中葯材基地。全區現有84戶制葯企業,有11戶企業被列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正在全力打造和提升通化葡萄酒品牌。通化葡萄酒以長白山野生山葡萄為主要原料、採用傳統工藝釀造而成,至今已有67年的釀造歷史,是中國唯一一個以地名命名和注冊的葡萄酒商標,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通化東昌區是通化市所轄二區之一,是通化市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
第二產業藉助通化「醫葯城」、「葡萄酒城」和「鋼鐵城」品牌優勢,醫葯、冶金建材、商貿服務房地產、食品和農特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初具規模,涌現出吉林萬通、中華茂祥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萬通筋骨片」、「泰克膠囊」更成為家喻戶曉的著名品牌。葡萄酒是通化的一張「城市名片」,是食品產業的重要支撐,通化正在形成以「通葡股份」為龍頭的食品骨幹企業群。通鋼是省直屬最大鋼鐵企業,也是中國500強企業。 東昌區境內水資源豐富,除渾江流經境內56公里外,尚有10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13條。220千伏桃園變電、40萬千瓦熱電聯產、500千伏輸變電等一批電力能源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其中500千伏輸變電新建工程是吉林電網升級換代的標志性工程,是吉林省「十一五」時期第一個超高壓電力工程,計劃2007年底投入運行。豐富的電力、水源等將滿足通化「十一五」期間及以後經濟快速發展的資源需求。
東昌區2014年投資2000萬元的金廠河龍頭段護堤項目成功獲批,總投資2800萬元的通天河防洪景觀工程和總投資1500萬元的金廠鎮國家級水土保持工程如期開工,保安河、二密河等堤防工程全部竣工。 截至2014年東昌區共有20所各級學校。包括東昌區第一實驗小學、東昌區江南小學、東昌區第二實驗小學、東昌區第三實驗小學、東昌區沿江小學、東昌區佟江小學、東昌區東風小學校、東昌區育紅小學、東昌區勝利小學、東昌區教育基地校、東昌區建設小學、東昌區育新小學、東昌區新嶺小學、東昌區靖宇小學、金廠鎮中心小學、江東鄉中心小學、環通鄉中心小學、東昌區幼兒園、育智輔讀學校。
2014年投入2600萬元用於落實義務教育政策和學校、幼兒園基礎設施建設及設備改善,義務教育順利通過省政府基本均衡驗收,教師進修學校順利通過省級標准化和示範校驗收。 東昌區2014年投入8400萬元用於城鄉低保、養老保險、就業補助、困難救助等社會保障建設,城鄉低保、五保供養和農民養老補助水平超過省定標准,新農保、城居保、新農合參保(合)率達到95%、97%和100%。
㈨ 通化的文化,風俗,地理,歷史,環境
通化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區,全境幅員面積15195平方公里,東臨吉林省白山市,西與遼寧省接壤,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鴨綠江相望,有203.5公里邊境線,北連吉林省吉林市、遼源市。全市轄兩市、三縣、兩區,人口226萬。通化市區是一座風光優美,景色宜人的山城。市區面積761平方公里,人口45萬。
通化市的地理概貌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發展區域特色經濟的有利條件和優勢很多。
1.葯物資源豐富。通化地處長白山區,盛產植物葯、動物葯和礦物葯,是全國「五大葯庫」之一,有「中國中葯之鄉」之稱。現已查明的葯物資源252科、596屬、1133種,主要有人參、天麻、貝母、五味子、紅景天等。
2.天然食品資源豐富。長白山素有「天然綠色寶庫」之稱,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礦泉水資源,特別是山野菜資源十分豐富。有蕨菜、薇菜、蒲公英、桔梗、元蘑等190餘種。此外,還有林蛙、蜂蜜、花粉、天然色素等資源。
3.礦產資源豐富。目前,通化市已發現礦產75種,探明儲量礦產34種,儲量24億余噸,潛在價值260億元。
4.森林資源豐富。全市林地面積103萬公頃,林木總蓄積量7700萬立方米,年立木增量120萬立方米,年採伐出材量40萬立方米左右。森林覆蓋率62%,是吉林省重點林區之一。
5.旅遊資源豐富。通化地處長白山區和鴨綠江開發帶,是通往長白山天池的中轉站,有許多自然、人文、歷史景觀。主要有龍灣火山群、羅通山、五女峰等奇特的自然景觀,有「東方金字塔」——將軍墳、萬發原始文化遺址、楊靖宇烈士陵園等人文、歷史景觀。全市有國家森林公園5處。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稱的集安市,有獨具特色的高句麗古跡,被列為國家和省市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處。其中,洞溝古墓群、好太王碑、將軍墳、丸都山城等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霸王朝山城、長川壁畫墓都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開辦的鴨綠江風光游、赴朝四日游、五日游也都極具特色和吸引力。輝南縣境內有以「三角龍灣」為代表的龍灣火山群,湖水清澈,風景秀麗。柳河縣境內的羅通山林木蔥郁,山洞幽深,小溪縱橫,女真時期屯城扼守,留下了古城遺址。
6.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公路、鐵路交通四通八達,形成了以集錫線(303國道)、鶴大線(201國道)、黑大線(202國道)、營扶線為主的連接東北三省和進關出海的公路網路,通化至梅河口一級公路已通車。沈吉線、梅集線、鴨大線鐵路縱橫交錯,有直達北京、青島、沈陽、長春、大連、白河等地的旅客列車。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無線尋呼、計算機網路等現代化通信手段一應俱全,絕大部分村屯都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市區已建成供熱面積360萬平方米的集中供熱工程和日供水能力15萬噸的供水系統。
通化是一個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時期,通化軍民浴血奮戰,譜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業績。解放以後,通化人民與駐通部隊團結奮斗,共建家園,連續4次獲全國「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
通化是中國著名的「人參之鄉」。人參產量佔全國的40%。人參產品有十幾個系列上百個品種,遠銷美國、日本、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著名的新開河人參及其系列產品先後獲第二屆全國新發明博覽會金獎、第十六屆日內瓦國際新技術與發明博覽會金獎。「新開河」商標被國家工商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人參可樂、洋參可樂產品被國家衛生部指定為新世紀功能保健飲料。
通化是「中國葡萄酒之鄉」。以長白山野生山葡萄為主要原料,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獨特的傳統工藝釀制而成的通化葡萄酒,至今已有60多年歷史,遠銷五大洲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世界葡萄酒中的一顆明珠」。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擁有世界最大的地下貯酒窖和從法國引進的現代化生產線,原酒貯藏能力達到4萬噸,年生產能力達到3萬噸,銷售量排在全國同行業的第四位。
通化是「優質大米之鄉」。由於通化西江大米、梅河大米曾為宮廷御用,故有「貢米」之稱。多年來,我市採取各方面的保護和治理措施,使無公害、無污染、營養成份高、米質優良的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逐年提高。目前,全市水稻年產量占糧食總產量的50%以上。西江貢米、梅河大米以其米質優良而聞名全國,在北京等大中城市市場上十分暢銷,並被指定為黨和國家重要會議專用大米。
通化是「中國中葯之鄉」。自實施「醫葯城」建設發展戰略以來,醫葯工業實現了超常規發展。2002年,全市醫葯工業實現增加值23.4億元,利潤7.53億元。2001年,有7戶企業進入全省醫葯工業利潤20強,11戶進入醫葯產值40強。修正、東寶、金馬3戶企業已進入全國醫葯工業利稅50強,修正葯業實現利潤居全國醫葯工業企業第6位。全市醫葯生產企業可以生產21個劑型、1600多個品種。鎮腦寧、人胰島素、復方益肝丸、參蓮膠囊、克濁腎舒散等四、五十種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重組葡激酶、氯氧喹、鹽酸槐定鹼等一批國家一、二類新葯的研製開發,標志著我市醫葯工業正從傳統中葯制葯向中葯現代化、化學合成制葯和生物工程制葯轉變。
通化是吉林省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食品、冶金、礦產建材、機械產業比較發達。以酒類、肉類、保健品、山珍食品、無公害蔬菜為主的食品工業發展較快。通鋼集團是吉林省最大的鋼鐵企業,現已形成年產200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以石油機械、行走機械為主的機械工業具有較強優勢,許多產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通化人造毛皮聯合公司生產的高檔人造毛皮、純羊毛製品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遠銷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
通化市對外開放步伐加快。「九五」以來,全市累計發展「三資」企業146戶,合同外資9131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820萬美元,香港、台灣、美國、韓國、澳大利亞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和客商在通投資合作。連續舉辦的四屆通化醫葯產品交易會已在國內外產生一定影響。全市各類專業市場發展到182處,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輻射能力的專業特色市場。梅河口大米、果仁市場已進入吉林省十大專業批發市場行列。果仁市場年銷售收入4億元以上,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亞洲最大的松籽集散和加工基地。中葯材市場年成交量5萬噸。通化鋼材市場、輝南撫民木製傢具市場、柳河安口鎮木製裝潢材料市場、梅河口蔬菜水果批發市場等已初具規模,與朝鮮的邊民互市貿易市場正在培育和建設。
2002年,全市預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75.8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實現財政收入17.14億元,比上年增長10%。在2002年吉林省各市州社會經濟綜合實力排序中,我市居第3位。
「十五」期間,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跨越式發展為主題,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和創新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搶抓發展機遇,加速資源轉換,全面實施縣域突破、開放帶動、科教興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發展提高醫葯產業,壯大食品、冶金建材產業,大力開發山區特色農業,積極發展服務業,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進程,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力爭經過五年或更長一段時間,把通化市建設成為現代化醫葯名城和經濟發達、社會文明、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吉林省東南部中心城市。
「十五」期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年均增長速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5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以上,到2005年力爭比2000年翻一番;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9%以上。社會經濟綜合實力保持全省前3位。
㈩ 2020年通化人口多少
230萬。
全市幅員1.5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30萬,建成區面積55平方公里,市區人口50萬。轄梅河口市、集安市、輝南縣、柳河縣、通化縣、東昌區、二道江區7個縣(市、區)和1個國家級醫葯高新區、5個省級開發區,梅河口市是全省擴權強縣改革試點市,集安市是全省加快開放發展試點市。
(10)通化市地理高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通化市位於吉林省南部,地處東經125°71′~126°44′,北緯 40°52′~42°49′之間。東接白山市,西鄰遼寧省的撫順市、本溪市、丹東市,北連遼源市、吉林市,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南北長238公里,東西寬108公里。
全市三分之二以上面積為山區,屬長白山系。南部是鴨綠江與渾江之間的老嶺山區,中部是渾江與輝發河之間的龍崗山脈,北部為低山丘陵區,是山地和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由南向北沉降,形成南高北低的地勢地貌。海拔最高為老嶺山脈東禿頂子1589米,最低海拔為集安市涼水朝鮮族鄉楊木林村10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