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南大學人文地理學怎麼樣,主要是就業怎麼樣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原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人文地理學科是國家在西南地區開展地理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擁有西南地區最雄厚的人文地理學教學科研隊伍,在國內、特別是在西南地區地理學界佔有重要地位。區域發展與規劃、土地利用與國土整治、中國經濟地理、世界經濟地理(中東政治經濟地理研究極富特色,是全國五大中東研究基地之一)、三峽庫區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問題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科學研究工作。
學院科目
學院下設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規劃、地理信息與工程三個系;已有地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自然地理學博士點以及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第四紀地質學4個碩士點,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被列為重慶市首批省級重點學科;現有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三個本科專業。擁有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統、岩溶環境三個實驗室以及岩溶環境與石漠化治理、亞熱帶生物地理、西亞地理、區域經濟、國土資源等研究所。
學院科學研究涉及岩溶環境與石漠化治理、區域自然地理、區域規劃、土地利用與規劃、自然區劃、亞熱帶地理、城市地理、災害防治、環境保護、地圖編制、志書編撰、西亞地理、地理教育改革等領域,學院辦學50餘年來,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為社會服務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人文地理學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到科研機構、學校、企業從事科研、教學、管理、規劃與開發及在行政部門從事管理工作,也可從事旅遊、國土、資源環境、城鎮規劃等經濟建設、管理工作。總體來說,高校、設計院、科研所、或者考公務員去政府部門都不錯。
人文地理學專業培養目標
要求畢業生掌握堅實寬廣的人文地理學基礎理論方法,具備堅實的地理學、規劃學的專業基礎和較高的外語水平,較為廣博的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建築與工程技術學知識;掌握綜合分析與區域分析的能力和運用遙感和GIS技術的技能;了解國內外最新的專業發展動態,並能積極借鑒其長處用於科研;成為從事城市與區域及相關領域的規劃、設計、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復合性專業人才。
⑵ 誰能告訴我西南大學的地理科學是幹嘛的好不好出來工作怎樣
我是西南大學地科院畢業的,我學的地信,地理科學有師范 非師范,看你自己學得怎麼樣了,家裡關系怎麼樣了,還行,好的能進國土局,研究院這些,差的嘛工作都找不到。我接觸的工資沒2.3萬一月的,反正5000+的有,搞土地整理,二調什麼的有不少,工資2000多點,不怎麼樣。看你大學學得怎麼樣,你出來之後混得怎麼樣了,我自己剛畢業就轉到建築這塊了。
⑶ 文科生能上西南大學的地理科學專業嗎屬於幾本的
文科生能上西南大學的地理科學專業的,屬於一本的專業。
西南大學(southwest university)位於重慶市北碚區縉雲山下,是國家"211工程"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
學校由教育部直屬高校原西南師范大學與農業部直屬重點大學原西南農業大學於2005年合並組建而成。原兩校毗鄰而建,同根同源,均發軔於1906年在西南地區開中國之新學的川東師范學堂,幾經發展演變,遂成中央教育部直屬,由教育部、農業部和重慶市重點共建的西南大學。
⑷ 西南林業大學地理科學專業地理科學與地理信息科學有什麼區別
摘要 您好 地理科學專業一般是師范類專業,這個專業主要對口中小學地理教師。地理科學專業的專業課廣而不精,有《土壤學》、《地理科學導論》、《地球概論》、《氣象學與氣候學》等等,還有師范類專業課。
⑸ 重慶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國家是否認可
西南大學概況
西南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校。校本部位於重慶市北碚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縉雲山下,風景秀麗的嘉陵江畔。學校是聞名遐邇的花園式學府、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國綠化先進單位,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園。學校現任黨委書記黃蓉生、校長王小佳。
西南大學成立於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師范大學、原西南農業大學合並組建而成。原兩校毗鄰而建,同根同源,發源於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在西南地區開中國新學的川東師范學堂,幾經發展演變,遂成今日之西南大學。
西南大學依山傍水,風景如畫,佔地總面積約641.93公頃(9629畝),校舍面積157.94萬平方米。學校現有在校學生近5萬人,其中普通本科生34637人,碩士研究生5731人,博士研究生819人,留學生65人。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涵蓋了哲、經、法、文、史、教、理、工、農、醫、管等11個學科門類。學校下設30個學院,擁有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36個省部(市)級重點學科、1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66個博士點、22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15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95個本科專業。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652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副教授932人,研究員、副研究員177人,博士生導師151人。
學校科研實力雄厚,建有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擁有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教育部、農業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2個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8個省部(市)級重點實驗室,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個,出版社1個,主辦發行學術期刊12種。近兩年來,在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級項目上實現了新的突破,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年度重大項目等高級別項目上有了突破性進展,共獲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和橫向項目1500餘項,總經費近2億元;獲省部級科技獎17項、省部級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80餘項。家蠶基因晶元與表達圖譜成果入選"2006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學校一貫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始終把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作為辦學宗旨,按照"注重人格塑造,突出綜合培養,強化實踐訓練,服務社會民生"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強化教學的中心地位。長期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20餘萬優秀畢業生。代代學子胸懷祖國、探求真理、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學校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多年來高度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大力弘揚"特立西南、學行天下"的大學精神,積極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公益服務活動,倡導高雅藝術進校園,形成了大學生藝術節、科技文化節、綜合素質大賽等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學校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首批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1994年、1999年、2005年連續三次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自1987以來,學校連續十九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授予"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集體"。
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與美、英、加、法、德、日、澳、俄等近14個國家或地區的高校、科研機構進行學術交流和開展科研合作,與國外44多所大學及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
杏壇育人、勸課農桑、學行天下、服務民生,是西南大學百年不變的追求。西南大學秉承"含弘光大、繼往開來"的校訓,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學科建設為龍頭、隊伍建設為保障、科技創新為支撐,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全校上下齊心協力,頑強拼搏,朝著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綜合大學目標邁進!
全國重點學科2個:
基礎心理學
特種經濟動物飼養
省部級重點學科36個:
基礎心理學
特種經濟動物飼養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學原理
課程教學論
比較教育學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漢語語言文字學
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
英語語言文學
專門史
世界史
基礎數學
理論物理
凝聚態物理
分析化學
自然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
植物學
水生生物學
生態學
計算機應用技術
應用化學
農業機械化工程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作物遺傳育種
果樹學
蔬菜學
土壤學
植物營養學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預防獸醫學
臨床獸醫學
農業經濟管理
⑹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類
地理科學類(本科類)
地理科學類
本大類實行2+2培養模式,學生入學後在前2年完成地理科學大類課程結構體系中基礎課程學習,後2年根據人才需求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成績、志願情況可選擇到本大類地理信息系統、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各專業完成各專業課程學習。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主要培養掌握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相近專業如地理科學、生態學、環境科學和管理科學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熟悉國家科學技術、知識產權、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有關政策和法規,了解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高級專門人才。畢業後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科研、教學、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等工作。
主要課程:地質學、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國土規劃、地圖學、遙感應用、管理科學、環境科學、土地評價與土地管理、水資源計算與管理、生態環境規劃、環境化學、地理信息系統、城市總體規劃、區域規劃等。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地理信息系統
主要培養掌握地理信息系統和地圖學、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開發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能,了解相鄰專業如地理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測繪工程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地理信息系統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地理信息系統產業發展狀況的地理信息系統高級專門人才。畢業後能在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主要課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地圖學、遙感技術、資料庫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應用等。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⑺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怎麼樣
我對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園不太了解,但經過多方資料分析,我下的結論應該是還可以。
我們班的學生一般要求的都是211工程大學為高考底線,對河南來說,最少要600分以上,西南大學我看了,分數線平均在620左右,可以稱作好學校。其次是地理科學學院,以下資料作為參考,中等偏上還算可以。如果想要更好的學校,不妨再看看其他大學,例如: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自然地理南京大學,蘭州大學人文地理中山大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
師資力量地理科學學院師資力量雄厚,設備儀器先進,圖書資料齊全,是國家在西南地區培養高校、中學地理師資和從事自然地理、第四紀地質、區域地理、城鎮規劃、土地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旅遊開發與資源環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等方面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全院教職工85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教授15名、雙聘教授2名,副教授24名,講師及助教20名、教輔行政人員20餘名;其中博士生導師6名(含2名雙聘教授),碩士生導師26名(含5名雙聘教授);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8名、碩士學位的25名,博、碩士學位人數佔主講教師比例的89.83%。學院現有各類在讀學生1570餘人,其中研究生260餘人;擁有氣體穩定同位素質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激光粒度儀、液相色譜儀、離子色譜儀、數字化儀、激光測距儀、數字經緯儀等一批先進的實驗儀器和設備,各類中英文藏書1.3萬冊、期刊330餘種。專業學科學院下設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規劃、地理信息與工程三個系;已有地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自然地理學博士點以及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第四紀地質學4個碩士點,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被列為重慶市首批省級重點學科;現有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三個本科專業。擁有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統、岩溶環境三個實驗室以及岩溶環境與石漠化治理、亞熱帶生物地理、西亞地理、區域經濟、國土資源等研究所。
⑻ 西南大學地信研究生怎麼樣,難考嗎,對比西北大學呢
西南大學不錯,但是不好考,比西北大學難。
西南大學(southwest university)位於重慶市北碚區縉雲山下,是國家"211工程"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
學校由教育部直屬高校原西南師范大學與農業部直屬重點大學原西南農業大學於2005年合並組建而成。原兩校毗鄰而建,同根同源,均發軔於1906年在西南地區開中國之新學的川東師范學堂,幾經發展演變,遂成中央教育部直屬,由教育部、農業部和重慶市重點共建的西南大學。
西南大學是一所傳統學科與新興交叉學科、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央部屬高校,教育部直屬72所高等學校之一,教育部與農業部共建的8所重點大學之一,國家免費師范教育試點的6所高校之一,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首批試點高校,《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部署的重點建設的4所高校之一,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全國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優秀高校;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是國家級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為重慶片「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牽頭單位;是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重慶市大學聯盟的創始學校之一。
⑼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系怎麼樣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師資力量雄厚,設備儀器先進,圖書資料齊全,是國家在西南地區培養高校、中學地理師資和從事自然地理、第四紀地質、區域地理、城鎮規劃、土地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旅遊開發與資源環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等方面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全院教職工85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教授13名、雙聘教授2名,副教授27名,講師及助教21名、教輔行政人員24名;其中博士生導師6名(含2名雙聘教授),碩士生導師33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3名、碩士學位的23名,博、碩士學位人數佔主講教師比例的92%。學院現有各類在讀學生1800餘人,其中博士生16人,碩士生313人;擁有同位素質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激光粒度儀、液相色譜儀、離子色譜儀、數字化儀、激光測距儀、數字經緯儀等一批先進的實驗儀器和設備,各類中英文藏書1.3萬冊、期刊330餘種。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下設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與工程、教師教育系四個系;已有地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自然地理學博士點以及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第四紀地質學、區域經濟學、土地資源管理六個碩士點和地理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被列為重慶市首批省級重點學科和地理學重慶市省級重點學科;現有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三個本科專業。擁有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統、岩溶環境三個實驗室以及岩溶環境與石漠化治理、亞熱帶生物地理、西亞地理、區域經濟、國土資源等研究所;我院科學研究涉及岩溶環境與石漠化治理、區域自然地理、區域規劃、土地利用與規劃、自然區劃、亞熱帶地理、城市地理、災害防治、環境保護、地圖編制、志書編撰、西亞地理、地理教育改革等領域,為我院教學、學科建設、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較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