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紫禁城地理位置有什麼學

紫禁城地理位置有什麼學

發布時間:2022-05-17 04:11:16

Ⅰ 從地理角度介紹一下故宮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
地理位置:北緯39.9 東經116.4
北京故宮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故宮,即在封建王朝統治結束的時候前王朝皇帝所居住工作的宮殿建築群,現多指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始建於明永樂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5間,有人做過形象比喻,說一個人從出生就開始住,每一天住一間房,不重復,要住到27歲才可以出來。由於古代建築是以「四柱一間」為標準的。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房間8707間。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 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Ⅱ 故宮介紹地理位置

故宮位於北京市東城區長安街上,是北京市的中心,地址是西城區景山前街4號。

北京故宮的地理位置東起北池子大街,西到北長街,北起景山前街,南到東長安街。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

Ⅲ 紫禁城

紫禁城(Forbidden City)是中國明、清兩代24個皇帝的皇宮。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遷都北京,開始營造紫禁城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紫微垣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

中文名稱:紫禁城
外文名稱:Forbidden City
地理位置:北京市
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
開放時間:旺季售票時間為8:30,停止入館時間為16:10,清場時間為17:00
景點級別:AAAAA級v
門票價格:旺季: 每張60元/人淡季: 每張40元/人。
著名景點: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
分享
整體布局

紫禁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面積達720,000㎡。有房屋890座,共計8707間。四面環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門和北面的神武門現專供參觀者游覽出入。城內宮殿建築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台,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皇極等殿,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築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在封建帝制時代,普通的人民群眾是不能也不敢靠近一步的。

名稱由來

紫禁城其名稱系借喻紫微垣而來。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曾把天

由神武門方向眺望故宮
上的恆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中央。中國古代天文學說,根據對太空天體的長期觀察,認為紫微垣居於中天,位置永恆不變,是天帝的居所。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宮謂之紫宮,有「紫微正中」之說。而「禁」則更為人理解,意指皇宮乃是皇家重地,閑雜人等不得來此。

封建皇帝
紫禁城景觀 圖集(2)
圖冊 11張
自稱是天帝的兒子,自認為是真龍天子;而他們所居住的皇宮,被比喻為天上的紫宮。他們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宮,可以施政以德,四方歸化,八面來朝,達到江山永固,以維護長期統治的目的。

明清兩代的皇帝,出於維護他們自己的權威和尊嚴以及考慮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宮,既富麗堂皇,又森嚴壁壘。這座城池,不僅宮殿重重,樓閣櫛比,並圍以10米多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而且哨崗林立,戒備森嚴。平民百姓不用說觀賞一下樓台殿閣,就是靠近一些,也是絕對不允許的。

明王朝的皇帝及其眷屬居住的皇宮,除了為他們服務的宮女、太監、侍衛之外,只有被召見的官員以及被特許的人員才能進入,這里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的地方。因此,明代的皇宮,既喻為紫宮,又是禁地,故舊稱「紫禁城」。

都城建造

北京紫禁城建造者是蒯祥和他的香山幫匠人。

北京紫禁城是蒯祥及以蒯祥帶領的香山幫匠人集體營造的。蒯祥充當了「魯班」的角色,是總設計師。

蒯祥是蘇州香山漁帆村人。生於1398年,卒於1481年。香山是山名又是地名,今屬蘇州胥口鎮。香山是「吳中第一峰」穹隆山的余脈。高僅120米,雖小,但地處幽雅,風光旖

紫禁城景觀 圖集(1)
圖冊 20張
旎,頗具形勝。香山幫以木匠領銜,是一個集木匠、泥水匠、石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疊山匠、彩繪匠等古典建築中全部工種於一體的建築工匠群體。

明永樂年間,蒯祥設計營造了北京故宮、天安門、午門和兩宮。明正統年間,領導過重建三大殿、五府、六部衙署和御花園的建設。京城中文武諸司的營建,也大多數出於他手。他奠定了明清兩代宮殿建築的基礎,所以明代故宮的鳥瞰圖上,把蒯祥的像畫在上面。

建築格局

北京紫禁城佔地面積724250平方米,還沒把護城河與城牆的綠化帶計

Ⅳ 古代時期的紫禁城為什麼會建在北京

這是因為下令修建紫禁城的明成祖朱棣,其身為藩王時期的封地是北京,所以他在登基之後才會想要繼續以此為「大本營」,繼而下令修建紫禁城並遷都至此。眾所周知,明太祖駕崩之後繼承皇位的人是其孫子朱允炆。朱允炆乃是已故太子朱標的兒子,他的資歷相比起朱棣這些叔父輩藩王要淺得多,所以這些人對他並不似對朱標那般信服。而朱允炆在登基之後為加強中央集權又針對這些藩王逐一進行削藩,身為燕王的朱棣也因此越發不滿與不甘。

地處北京的紫禁城於永樂十八年最終落成,之後朱棣便下令遷都。隨著遷都一事的進行,明朝舊時都城南京則變更為陪都。話說紫禁城之所以被稱作「紫禁城」,是因為它是民間天子所居住的「紫微宮」,同時也是常人不得入內的禁地。自明成祖朱棣搬遷入紫禁城,此後數百年時間這里便一直都是供帝王居住的皇家宮殿。

Ⅳ 故宮的地理位置在哪它在我國和世界上的地位又怎麼樣呢

案北京市。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北京市。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Ⅵ 故宮地理位置

其地理坐標:北緯——39度54分56.92秒;東經——116度23分26.93秒。

故宮位於北京市東城區長安街上,是北京市的中心。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6)紫禁城地理位置有什麼學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

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

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

紫微、紫垣、紫宮等便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由於封建皇宮在古代屬於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但明朝初期稱為「皇城」,直接稱呼為「紫禁城」則大約始於明朝中晚期。

Ⅶ 紫禁城的歷史

紫禁城(一般指北京故宮)的歷史: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毀。至嘉靖四十年(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嘉靖時期,故宮三大殿名稱改為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開始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部分建築,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清朝入關之後,依照明朝的舊例,順治帝和康熙帝都將乾清宮作為居住和處理朝政的主要場地。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對故宮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同時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國務院頒布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宮博物院現存文物150萬件(套)。 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辟為「故宮博物院」。


(7)紫禁城地理位置有什麼學擴展閱讀:

紫禁城的部分珍品介紹

1、《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公認的千古名畫第一巨作,無價之寶。為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全圖分為三個段落。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550多個各色人物。

該畫首先收藏在北宋宮廷,曾在宮內四進三出。其最後一次出宮,是當年溥儀和溥傑偷偷運出宮廷,然後被帶到長春,最終凌亂地堆在了東北博物館的臨時庫房。1950年冬天,古書畫鑒定專家楊仁愷無意中發現該圖。當時已出現多幅該畫贗品,楊仁愷最初不敢相信這幅就是真品,經多方鑒定方確認其身份。

2、《平復帖》

西晉陸機的《平復帖》在於它在中國書法史上的珍稀性和獨特性,它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書法真跡,被尊為「中華第一帖」。創作時間至少在1700年前,比王羲之的《蘭亭序》還要早60多年,至今不腐。內容為陸機向朋友問候疾病的書札,因有「恐難平復」的字樣,故取名《平復帖》。

《平復帖》本為清宮舊藏,嘉慶帝將其當作珍玩稀品賞給親王,遂流出內府。民國期間,為恭親王後人珍藏。1937年,為了給母親治病籌措費用,恭親王後人意欲出賣,幾經轉手落入英國。張伯駒以4萬大洋購入,並將自己的書房命名為「平復堂」。

3、《梅鵲圖》

沈子蕃緙絲《梅鵲圖》軸為故宮織綉的代表作品。此圖軸絲質,依畫稿緙織。以十五六種色絲裝的小梭代筆,巧妙搭配,畫面色澤和諧。以「通經斷緯」的手法緙織,並嫻熟地運用了多種緙絲技法。所用絲線之經密度20根/cm,緯密度44-46根/cm,精工細密。是南宋時期緙絲工藝傑出的代表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故宮

Ⅷ 紫禁城的地理位置

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宮城叫做紫禁城。紫禁城有兩座,一在北京,一在南京。南京紫禁城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繕�釔鵓擁牡胤健1本┳轄�薔幼」�鞔 4位皇帝和清代10位皇帝。他們在這里君臨天下,統治中國491年,將近五個世紀。

這座故宮為什麼稱為紫禁城呢?原來,中國古代天文學說,根據對太空天體的長期觀察,認為紫微星垣居於中天,位置永恆不變,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宮謂之紫宮,有「紫微正中」之說。

封建皇帝自稱是天帝的兒子,是真龍天子;而他們所居住的皇宮,被比喻為天上的紫宮。他們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宮,可以施政以德,四方歸化,八面來朝,這到江山永固,以維護長期統治的目的。

明清兩代的皇帝,出於維護他們自己的權威和尊嚴以及考慮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宮,既富麗堂皇,又森嚴壁壘。這座城池,不僅宮殿重重,樓閣櫛比,並圍以10米多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而且哨崗林立,戒備森嚴。平民百姓不用說觀賞一下樓台殿閣,就是看一看門額殿角,也是絕對不允許的。

明清皇帝及其眷屬居住的皇宮,除了為他們服務的宮女、太監、侍衛之外,只有被召見的官員以及被特許的人員才能進入。這里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禁區。因此,明清兩代的皇宮,既喻為紫宮,又是禁地,故舊稱紫禁城。

北京紫禁城佔地面積724250平方米,還沒把護城河和護城河與城牆的綠化帶計算在內。宮殿房屋建築面積為155000平立米。紫禁城是一座長方形的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牆圍繞,城牆的外沿周長為3428米(城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是護衛紫禁城的重要設施)。城牆四邊各有一門,南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城牆的四角有四座設計精巧的角樓。

北京紫禁城籌建於明成祖永樂(公元1404年~公元1424年)五年,興建於永樂十五年至十八年。整個營造工程由侯爵陳圭督造,具體負責是規劃師吳中。紫禁城位於都城正中,中軸線穿過皇城正中,也就是穿過紫禁城中三大殿、三大宮。紫禁城正門為正南門午門,午門是宮城中最高的門座,朝中大赦、獻俘等重大儀式都在午門舉行。其北門為神武門,東門為東華門,西門為西華門。

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的宮城,也分為外朝、內廷兩個部分。外朝是皇帝辦公的地方。舉凡國家的重大活動和各種禮儀,都在外朝舉行。外朝由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組成的中軸線和中軸線兩旁的殿閣廊廡組成。內廷是皇帝後妃生活的地方,包括中軸線上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和兩旁的東西六宮等宮殿群組成。

Ⅸ 故宮的地理位置有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故宮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這樣建造象徵著皇室的威嚴。
在中國古代,禮可以說是統治者用以治國的根本。禮制是什麼?《禮記》第一篇《曲禮上第一》說得很清楚:「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說:「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禮是決定人倫關系,明辨是非的標准,是制定道德仁義的規范。禮不僅是一種思想,而且還是一系列行為的具體規則,它不僅制約著社會倫理道德,也制約著人們的生活行為。這些規范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內容就是建立一種等級的思想和等級的制度。

在一部《禮記》中可以見到不少有關建築形制的規范與要求。《周禮·冬官考工記第六》中將城市分為天子的王城,諸侯的國都和宗室與卿大夫的都城三個級別,規定:「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經途九軌,環途七軌,野途五軌。門阿之制,以為都城之制。宮隅之制,以為諸侯之城制。環途以為諸侯經途,野途以為都經途。」這是說王城的城樓高九雉,每雉高一丈,即高九丈;諸侯城樓按王城宮隅之制即高七雉;宗室都城城樓則按王城門阿之制,只能高五雉。王城的經途即南北向大道寬九軌,可並行九輛車;諸侯城的經途相當於王城環城道路的寬度,即寬七軌;而宗室都城的經途,只能有王城城外道路的寬度,即五軌之寬。

《禮記·禮器第十》中講:「有以大為貴者。宮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槨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為貴也。」又說:「禮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一。」「有以高為貴者。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規定從宮室、器皿的大小,死後墳頭的高低,棺槨的厚薄都有等級的區別,越大越高貴。在宮室、廟堂的建造中,又以建築群的規模和房屋之高低為貴賤的標准。

為了讓禮在實踐中具有可操作性,歷代統治者制定了各種更為具體的規章制度,並將它們列入國家的法典。唐朝的《營繕令》中規定:都城每座城門可以開三個門洞,大州的城正門開兩個門洞,而縣城的門只能開一個門洞。帝王的宮殿可用有鴟尾裝飾的廡殿式屋頂,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只能用歇山式屋頂,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懸山式屋頂。明朝在建國之初即對親王以下的各級官民的宅第規模、形制、裝飾都有明確的制度。《明會典》中規定:公侯,前廳七間或五間,中堂七間,後堂七間;一品、二品官,廳堂五間九架;三品至五品官,後堂五間七架;六品至九品官,廳堂三間七架。

「間」指房屋的寬度,兩根立柱中間算一間,間數越多,面寬越大。「架」是指房屋的深度,架數越多,房屋越深。「廡殿」「歇山」「懸山」都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形式,根據它們不同的構造和形式,按廡殿、歇山、懸山、硬山分別代表房屋由高級到低級的不同等級。所以,等級制在建築上通過房屋的寬度、深度,屋頂形式,裝飾的不同式樣等被表現出來,建築往往成了傳統禮制的一種象徵與標志。與其他類型的建築相比,宮殿建築的象徵與標志作用自然會表現得更為明顯和突出,所以我們首先從禮制的秩序與等級來探討紫禁城的規劃與建築布局。

先從位於中軸線上的各座城門、院門說起。午門是整座宮城的大門,位於紫禁城的最南面。高高的城台上,中央有一座九開間的大殿,在它的兩翼各有13間的殿屋向南伸出,在這殿屋兩端各有一座方形的殿堂,這種呈字形的門樓稱為「闕門」,是中國古代大門中最高級的形式。午門大殿用的是廡殿重檐式屋頂,這也是屋頂中最高級的式樣。午門作為紫禁城的大門,同時又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和戰士戰後凱旋向皇帝獻俘的地方。每遇宣讀皇帝聖旨,頒發年歷書,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午門前廣場聽旨。官員犯死罪,傳有「推出午門斬首」之說,其實明、清兩朝執行死刑斬首示眾的地方是在離午門有相當距離的菜市口,午門廣場只是對官員執行「杖刑」的地方。午門城台下正面有三個門洞,左右城台各有一門稱為掖門。正面中央的門洞是皇帝專用的門道,除皇帝外,皇後在完婚入宮時可進此門;各省舉人匯集京城接受皇帝殿試,中了狀元的進士可由此門出宮,這算是特許的了。百官上朝,文武官員進出東門,王公宗室進出西門。如遇大朝皇帝升殿,朝見文武百官人數增多,和皇帝殿試各省晉京的舉人時,才把左右掖門打開,文、武官分別進出東、西兩掖門,各省舉人則按在會試時考中的名次,單數走東掖門,雙數走西掖門。一座午門的五個門洞也表現出了如此鮮明的等級制度。

紫禁城的後門為神武門,位於中軸線之北。神武門原稱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門。清朝第二任皇帝康熙名玄燁,為了避諱,將玄武門改為神武門。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周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

午門的北面是紫禁城前朝部分的大門太和門。太和門不是宮城之門而是一組建築群體的大門,因此它沒有採用城樓門的形式,用的是宮殿式大門。大門坐落在白石台基之上,面闊九開間,進深四間,上面是重檐歇山式屋頂,這是在屋頂中僅次於重檐廡殿頂的等級,大門之前的左右兩邊各有一隻銅獅把門,銅獅坐落在高高的石座上,張嘴瞪目,形態十分雄偉,增添了這座大門的威勢。明、清兩朝的帝王除在重大節慶日必須親臨太和殿舉行大朝儀式外,平日遇到需下詔頒令時往往在這座太和門內接見文武百官。所以太和門除了作為前朝的大門外,還有「御門聽政」的用處。

紫禁城後宮部分也有一座大門,稱乾清門,它位於前朝保和殿的北面,也是一座宮殿式大門。面闊五開間,單檐歇山式屋頂,也有白石台基,門前左右也有一對銅獅子把門。但它畢竟是後宮的大門,所以在屋頂形式、面闊大小、台基高低、銅獅子的形態上都比太和殿要低一個等級。在禮制規定的許可范圍內,為了不失後宮大門的身份,特別加建了兩座影壁,呈八字形聯接在大門的左右,與乾清門聯成為一個整體,使這座宮門也頗有氣勢。

我們再看一下中軸線上的幾個庭院、廣場和廣場上的主要建築。從午門進紫禁城,首先來到一個橫向的廣場,面積有26 000平方米。北面為太和門,左右兩邊各有門廊圍合成為封閉性的庭院。在廣場的中間,橫列著一條稱為金水河的小河,橫貫東西,將廣場分為南北兩半。河上架著五座有漢白玉白欄桿的石橋,正對著太和門。紫禁城裡並沒有自然河道,這條金水河從何而來?

原來在中國人的環境觀念中,背山面水是一種理想的模式,甚至以風水的形式被固定下來,即使沒有自然的地勢環境,也要人工創造出相應的條件以求得吉祥與安寧。紫禁城在興建時,用挖掘護城河的泥土在宮城的北面堆築了一座景山,又從護城河中引出水流,自紫禁城的西北角流入宮中,並讓它流經幾座重要的建築前面,以造成背山面水的吉利環境。於是,在這座重要的太和門前出現了這條金水河,河道彎曲如帶,也稱為「玉帶河」。當年皇帝御門聽政,文武百官清早就立候在這條玉帶河的南面,等帝王駕到,即從太和門的左右兩側台階上門聽旨。玉帶河不僅具有風水作用,也有排泄雨水、供水滅火的功能,它橫貫太和門前,無疑也增添了環境的意趣,加強了廣場的藝術表現力。

進入太和門到前朝部分。先是一個十分寬廣的庭院廣場,紫禁城的中心大殿太和殿就坐落在廣場之北。太和殿是宮城最重要的一座殿堂,皇帝登基、完婚、壽誕,每逢重大節日接受百官朝賀和賜宴都要在這里舉行隆重的禮儀。其後的中和殿是帝王上大朝前做准備與休息的場所。中和殿北面的保和殿是皇帝舉行殿試和宴請王公的殿堂。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組成紫禁城前朝的中心,無論在整體規劃與使用功能上都處於整座宮城最重要的位置,尤其以太和殿最為突出。

太和殿面闊11開間,共寬60.01米;進深5間共33.33米;通高35.05米;建築面積2 377平方米,它是中國留存的古建築中,開間最多、進深最大、屋頂最高的一座大殿。屋頂自然用的是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台基有三層,共高8.13米,三大殿共用這座大台基。三層台基的四周有石欄桿相圍,台基的前後左右設有台階,其中前後的台階有左右並列的三道,中央一道為專供帝王上下的御道,御道上雕著九條龍紋。在最上面的一層台基上,位於太和殿的前方,還布置著象徵國家長治久安、江山永保的銅龜、銅鶴、石嘉量、日晷和成排的銅香爐。每當大朝之日,龐大的儀仗隊羅列廣場,旌旗招展,百官上朝,鍾鼓齊鳴,殿前香煙繚繞,這氣氛是頗具感染力的。試想當年朝廷百官或各路使節要覲見皇上,先在午門或太和門外候旨,然後經幾道門闕進入廣場,穿過儀仗隊,爬上高高的三層台基才能進到太和殿,這種環境造成了一種威懾力。當年的規劃者和匠師們就是這樣運用最大的廣場,最高的台基與建築,最講究的裝飾,通過環境的經營,及建築本身的形象與裝飾使紫禁城威武壯觀。

後宮也有三座主要的大殿。最前面的是乾清宮,在明朝和清朝前期這里是皇帝、皇後的寢宮,有時皇帝也在這里接見下臣,處理日常公務。其後是交泰殿,為皇後接受皇族朝賀的地方。最北面的坤寧宮為皇後居住的正宮。清朝時將它分作東西兩個部分。西半部分按滿族習俗,沿牆設大炕,室內安置大鍋,每逢祭日,皇室在這里殺豬、做米糕、喝酒祭祀諸神。東半部為皇帝結婚用洞房,設有龍鳳喜床,雙喜字影壁等。三座宮殿同處於中軸線上,並且坐落在同一座台基上。乾清宮與坤寧宮用的是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按禮制,後宮比前朝要低一個等級,所以這里的台基只有一層。乾清宮前面的庭院遠沒有前朝的那麼寬廣,在乾清門與大殿之間還連著一條甬道,使人們進入後宮大門後直接可以走到乾清宮而不必由庭院登上高高的台基。凡此種種,都可以使人明顯地感到這里是供帝王生活的寢宮,不需要像前朝宮殿群那樣地威嚴而宏偉。

紫禁城的規劃與建築布局運用了五行學說的觀念。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世界觀和宇宙觀。古人認為世上萬物皆分陰陽,男性為陽,女性為陰;方位中前為陽,後為陰;數字中單數為陽,雙數為陰等等。在紫禁城,屬於陽性的帝王執政的朝廷放在前面,將皇帝、皇後生活的寢宮放在後方,這不僅適應使用功能方面的需要,也符合陰陽之說。前朝安排了三座大殿,後宮部分只有兩座宮(即乾清和坤寧二宮,交泰殿是後期加建的),符合單數為陽,雙數為陰之說。

Ⅹ 故宮的地理位置和特點

故宮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築。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其後為御花園。後三宮兩側排列著東、西六宮,是後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東六宮東側是天穹寶殿等佛堂建築,西六宮西側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築。外朝、內廷之外還有外東路、外西路兩部分建築。

閱讀全文

與紫禁城地理位置有什麼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