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中國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書·夏書·禹貢》;作為《尚書》中的一篇,《禹貢》全文以「禹」的名字作為篇名,描述了他「奠高山大川,任土作貢」的功績。文中不僅將全國劃分為九個地區,並對每個地區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作了描述,是歷代學者的重要參考文獻。
《尚書·夏書·禹貢》原文部分摘錄:
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於岳陽;覃懷厎績,至於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恆、衛既從,大陸既作。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於河。
濟河惟兗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澤,灉、沮會同。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墳,厥草惟繇,厥木惟條。厥田惟中下,厥賦貞,作十有三載乃同。厥貢漆絲,厥篚織文。浮於濟、漯,達於河。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濰、淄其道。厥土白墳,海濱廣斥。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厥貢鹽絺,海物惟錯。岱畎絲、枲、鉛、松、怪石。菜夷作牧。厥篚絲。浮於汶,達於濟。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藝,大野既豬,東原厎平。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厥田惟上中,厥賦中中。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厥篚玄纖、縞。浮於淮、泗,達於河。
❷ 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地理考察著作是
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書·禹貢》,是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
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
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
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
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
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述。
❸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什麼
《尚書·禹貢》。
《尚書·禹貢》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
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列。
(3)出現的地理考察著作是什麼擴展閱讀:
《禹貢》的交通分布
《禹貢》所提出的交通道路網,就分布在這九州之中。明確了九州的具體區劃和相當於今地的具體所在,就可以進一步探索其交通道路網的分布和作用。
《禹貢》的撰述者既以這篇書作為統一之後治理全國設想的藍圖,按當時情形說,是先有一個擬議中的帝都,而這樣的帝都是在冀州的西南部。
戰國時的交通道路是以各政治都會為中心向四方伸延的,可是《禹貢》的撰述者卻一反常規,交通道路網的形成並不是以帝都為中心向外伸延,而是作為各州向帝都送交貢賦的道路匯集到帝都的。
❹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書禹貢》,這是一篇區域地理著作,全書以自然地理實體為標志,將全國劃分為9個區,並對每區的疆域、山脈、河流、植被、土壤、物產、貢賦、少數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作了簡要的描述。
全書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敘述上古時期洪水橫流,不辨區域,禹治水以後則劃分為九州,並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概況;
第二部分是分九州山脈為四列,敘述主要山脈的名稱,分布特點及治理情形,並說明導山的目的是為了治水。
第三部分是敘述9條主要河流和水系的名稱、源流、分布特徵,以及疏導的情形。
第四部分是總括九州水土經過治理以後,河川皆與四海相通,再無壅(臃yong)塞潰決之患;第五部分是敘述在國力所及范圍,以京都為中心,由近及遠,分為甸、侯、綏、要、荒五服。
(4)出現的地理考察著作是什麼擴展閱讀:
《禹貢》是在生產力水平不高、巫風盛行的歷史條件下撰寫的。它突破了早期著作中傳播的許多神秘觀念,比較朴實地記錄了全國范圍內各種地理現象,是中國早期區域地理研究的典範,成為《漢書·地理志》、《水經注》、《元和郡縣圖志》、《太平寰宇記》,以及唐、宋以來許多地理著作癢引的對象。
也是今天研究中國歷史地理的重要參考文獻。歷代注釋、考證《禹貢》的著作甚多,以清代胡渭的《禹貢錐指》和近人顧頡剛的《〈禹貢〉注釋》最為重要。
❺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尚書·禹貢》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引自網路
我們在閱讀古代文獻,歷史著作中經常聽到一個名詞,九州神地這個名詞最少出現在《尚書·禹貢》這部著作當中,這部著作一句山脈河流把當時的中華大地分為九個州,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這部著作所記載的地理位置,就是現在中華大地的雛形,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歷代王朝更迭過程中促進民族大融合大發展,中華56個民族的生活區域在不斷擴大,九州神地這個名詞也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這部書籍全片總共有1000多個字,但是精確,客觀地把當時中原地區分成九個區域,在科技水平並不發達的古代具有指導作用。樹木作為路標,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
這部書籍對於後代的地理著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重要依據,很多古代書籍的地理劃分標准和這部書籍有千絲萬縷的關系,突破了早期著作中傳播的許多神秘觀念,打破了傳統束縛。
❻ 最早出現自然地理考察著作的是
最早出現自然地理考察著作的是《尚書·禹貢》。
《尚書·禹貢》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
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列。
(6)出現的地理考察著作是什麼擴展閱讀
《尚書·禹貢》主要內容
《尚書》(又稱《書》)傳 為孔子選編,《禹貢》傳為禹所作,實際作者不詳,約成書於戰國中期(約公元前390〜前305年),後補入《尚書》中。
它敘述禹賓士水土的事跡,按「九州」分述其 土質、貢賦、特產、澤藪、水道等。對黃河、長江兩大流 域的山脈及江河源流記敘較詳;其他流域的記載較粗 略。
因《尚書》為六經之一,故《禹貢》極受尊崇,成為研究地理及水利的經典著作。後人注釋考證者眾多,最有名的為清代胡渭的《禹貢錐指》。
❼ 被李約瑟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的是
被李約瑟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的是:《尚書·禹貢》。《尚書·禹貢》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
《尚書·禹貢》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列。
❽ 中國歷史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書·禹貢》。
這是一篇區域地理著作,全書以自然地理實體為標志,將全國劃分為9個區,並對每區的疆域、山脈、河流、植被、土壤、物產、貢賦、少數民族、交通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作了簡要的描述。
❾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地理考察著作的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書·禹貢》,是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
這本書一共只有1193個字,但是在這本書裡面卻根據當時的自然地理山脈、河流為主要的標志,將國家分為了不同的9個區,並且對於這9個區中的每一個地方的山川,河流,植被,土壤以及風土人情,人文地理等方面都做了簡要的記錄。關於這本書的作者有傳說是禹所做,但是實際的作者卻並沒有詳細的記錄。在該書中對於長江和黃河這兩條區域沿岸的江河流域以及山脈記錄是比較詳細的,而其他河流的記錄比較粗略。
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
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
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
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述。
❿ 被李約瑟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被李約瑟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書·禹貢》。
《尚書·禹貢》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
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列。
(10)出現的地理考察著作是什麼擴展閱讀:
《禹貢》是在生產力水平不高、巫風盛行的歷史條件下撰寫的。它突破了早期著作中傳播的許多神秘觀念,比較朴實地記錄了全國范圍內各種地理現象,是中國早期區域地理研究的典範,成為《水經注》、《元和郡縣圖志》,以及唐、宋以來許多地理著作癢引的對象。也是今天研究中國歷史地理的重要參考文獻。
歷代注釋、考證《禹貢》的著作甚多,以清代胡渭的《禹貢錐指》和近人顧頡剛的《〈禹貢〉注釋》最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