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地理上熱帶溫帶寒帶怎麼區分
0°到南北緯23.5°為熱帶,南北緯23.5°到南北緯66.5°為溫帶,南北緯66.5°到南北緯90°為寒帶,而亞熱帶是一種氣候地帶,一般位於溫帶靠近熱帶的地區(大致23.5°N-40°N、23.5°S-40°S附近)
㈡ 初一地理上冊,怎樣分辨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
1 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兩側。
2 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帆布在非洲,南美洲的巴西等國家,澳大利亞還有塊(澳大利亞的天氣氣候成環形狀,從里到外是熱帶沙漠,熱帶季風,亞熱帶季風,在澳大利亞南部有小塊地中海氣候,東南側有小部分溫帶海洋氣候)
3 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南北兩側的大陸西岸。(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島,澳大利亞中部)
4 熱帶季風 記住就可以了 主要分布在印度即寮國越南附近
5 亞熱帶季風 最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兩側的大陸西岸(最明顯的4塊地區 中國東南部 美國東南部 南美洲東南部 澳大利亞東南部)
6地中海氣候 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周圍,另外在澳大利亞的南部有一小塊,美國西海岸有一塊,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矽谷,好萊塢 附近。
7 溫帶海洋氣候,主要分布在大陸西部。以歐洲最典型,另外在美洲的西側有狹長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澳大利亞的東南部一小塊,這個在上面提到過。
8 溫帶大陸氣候 主要分布在大陸中間,以亞歐大陸最明顯。再就是北美洲,與中國同緯度的大陸部分。
9 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部,秦嶺淮河線以北。當然俄羅斯也有,小的地方自己注意一下就可以了。
親 好久沒有學這個了,專業術語基本忘了。根據國家,著名城市記,記得還是蠻清楚的。
如果我的答案對您有幫助的話,記得採納哦~ 在次,祝您學習進步。
㈢ 高中地理氣候類型怎麼判斷的
氣候類型的判讀技巧
(1)定位法:根據地理位置判斷氣候類型。依據緯度位置判斷溫度帶,依據海陸位置(大陸東岸、西岸或是內陸)確定具體氣候類型。
(2)定性法:根據區域自然特徵(如氣候特徵、典型植被和典型動物、水文、土壤等)和氣候成因來判定氣候類型。如地中海氣候典型植被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熱帶草原的典型動物是斑馬等。
(3)定量法:根據氣溫和降水資料判斷氣候類型。從材料中提取氣溫和降水要素信息進行判斷,以「形」定位(半球):
6、7、8月氣溫高(氣溫曲線呈波峰線);12、1、2月氣溫高(氣溫曲線呈波谷線)
以「溫」定帶(溫度帶):
熱帶:終年皆高溫:> 15℃;
亞熱帶:冷季最低溫:0℃ < T < 15℃
寒帶:冷季最低溫:< 0 ℃
以「水」定型(氣候類型):
年雨型: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氣候(年多雨);熱帶沙漠氣候,冰原、苔原氣候(年少雨)
夏雨型: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冬雨型:地中海氣候
氣候特徵的描述技巧
描述氣候特徵抓住核心三點:先指出氣候類型,然後對氣溫、降水以及光照三要素分別進行描述。
氣溫
①氣溫的高低;
②氣溫的年或日較差
終年高溫;終年嚴寒;夏季高溫;全年溫和;
氣溫年較差大(小);最熱月或最冷月氣溫
降水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的季節分配;
③降水的年際變化
降水季節分配均勻,降水年際變化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雨熱同期;有明顯的旱、雨兩季之分(乾季、濕季之分);降水豐沛;全年少雨
光照
①光照的強弱;
②年日照時數的多少
日照時數長(短),日照強烈(較弱);光照充足(不足)
①氣溫特徵:主要分析最高月氣溫、最低月氣溫和氣溫年較差。氣溫年較差大於15°C可以認為大陸性較強,氣溫季節變化大;小於10°C表明海洋性顯著,氣溫季節變化小。
②高溫、涼爽、溫和、寒冷:夏季月均溫大於20°C可認為是高溫,小於20°C可認為是涼爽;冬季月均溫大於0°C一般可認為是溫和,小於0°C一般可認為是寒冷。
③降水特徵:主要讀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節變化,估算降水總量。一般來說,月降水量低於10 mm描述時稱為稀少,10~50 mm為少雨,50~100 mm為多雨。
㈣ 如何區分地理上什麼是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
地理講的判斷氣候類型,分三步。
第一步:確定半球。
最熱月是7月的,是北半球。最熱月為1月的,是南半球。
反之,最冷月是1月的,是北半球,最冷月是7月的,是南半球。
第二步:以溫定帶,
最冷月大於15度的為熱帶。
最冷月大於0度小於15度的為亞熱帶。
最冷月小於0度的為溫帶。
最熱月小於10度的為寒帶。
第三步,
以水定型。
年雨型。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夏雨型。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冬雨型。地中海氣候。
少雨型。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
㈤ 地理裡面的那些氣候怎麼辨別
以溫定帶,以水定型。
步驟:
1.判斷南北半球
看最高氣溫所在月份……這個應該不用說了,若全年溫差不說明是赤道附近的氣候類型。
2.以溫定帶
(主要看最低氣溫)
0、15度作界限,
全年最低氣溫高於15度,為熱帶;
全年最低氣溫在0-15度之間,為亞熱帶;
全年最低氣溫低於0度,為溫帶;
全年
最高
氣溫在0度左右,為寒帶。
3.以水定型(看降水的全年分布情況)
按降水類型劃分,有四類
夏雨型:所有的季風氣候(熱帶、亞熱帶、溫帶)和熱帶草原
冬雨型:地中海氣候
年雨型:熱帶雨林、溫帶海洋
少雨型: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
常用氣候類型也就這十種,步驟2和步驟3取個交集,就能確定。
另外有兩點需要注意:
1.熱帶季風和熱帶草原——溫度帶上,同屬熱帶氣候,降水又同屬夏雨型,區分的方法是,熱帶季風的降水更加集中。有降水的柱狀統計圖作比較會很明顯。再有,熱帶季風是分雨旱兩季,而熱帶草原是干濕兩季。
2.溫帶海洋氣候——雖是溫帶的氣候類型,全年的最低氣溫卻高於0度,但從降水上要和熱帶雨林相區分應該還是不難的。
我想我的方法不用去記降水量熱量,氣溫也只是0、15兩個界線,做題時應該更實用一些。
㈥ 怎樣用經緯度劃分地理的熱帶,溫帶與寒帶
根據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隨緯度的變化,將地球表面有共同特點的地區,按緯度劃分為五個熱量帶,即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
熱帶——南北回歸線之間(南、北緯23°26′之間);
南溫帶——南回歸線到南極圈之間(南緯23°26′~南緯66°34'之間);
南寒帶——南極圈到南極點(南緯66°34'~南極點之間);
北溫帶——北回歸線到北極圈(北緯23°26′~北緯66°34'之間);
北寒帶——北極圈到北極(北緯66°34'~北極點之間)。
㈦ 地理怎麼分辨寒.溫.熱.三帶
以溫定帶
(主要看最低氣溫)
0、15度作界限,
全年最低氣溫高於15度,為熱帶;
全年最低氣溫在0-15度之間,為亞熱帶
;
全年最低氣溫低於0度,為溫帶;
全年
最高
氣溫在0度左右,為寒帶。
㈧ 地理上是如何劃分熱帶,溫帶和寒帶的
五帶的劃分帶是個天文氣溫帶。所以,五帶的劃分只考慮天文因素,而不考慮地理因素。劃分五帶的天文因素是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因此,五帶實質上是天文帶。五帶的劃分,是根據兩條天文線:回歸線和極圈,即南北緯23°26』和66°34』兩條線。前者是太陽回歸運動的南北極限,為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後者是極晝極夜的界線,是溫帶和寒帶的分界線。這兩條線之和為90°,具有互補性,取決於現代的黃赤交角值。
各帶的特徵
熱帶
天文上的低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之間,跨緯度46°52』,佔地表面積的39.8%。有直射陽光,終年常夏無冬,晝夜長短變化小,白晝長為10時35分~13時25分。
溫帶
天文上的中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與南北緯66°34』之間。南北溫帶各跨緯度43°08』,合佔地表面積的51.9%。這里既無直射陽光,也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分明,晝夜長短變化大,白晝長的變化幅度為2時50分到24時。
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和北寒帶
寒帶
天文上的高緯地帶,在南北緯66°34』到90°之間。南北寒帶各跨緯度23°26』,二者合佔地表面積的8.3%。太陽高度角小,終年無夏。有極晝極夜現象,其持續時間在極圈為一日,在兩極為半年。
五帶的成因五帶的形成,是由於地球公轉,公轉時地軸與軌道面的鉛垂線有23°26』的傾斜,而且傾斜方向不變,因而導致太陽直射點徘徊於南北緯23°26』之間。這樣,一方面,世界各地(赤道除外)產生晝夜長短變化,在極圈內出現極晝極夜現象;另一方面,產生了氣溫高低變化,使氣溫從赤道向兩極遞減,這是太陽高度角從赤道向兩極逐漸變小的結果,最後形成了地球五帶。
㈨ 怎樣用經緯度劃分地理的熱帶、溫帶與寒帶
由於地球是一個很大的球體,在同一時間內,平行的太陽光線照射地
球表面時,緯度不同的地方,太陽高度角不同、由低緯向兩極方向,太陽高
度角逐漸變小,地面獲得的光熱也隨著緯度的增高而減少。
人們根據各地的光照情況和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
帶。即把有陽光直射現象,獲得太陽光熱最多的地區劃為熱帶;有極晝、極
夜現象,獲得太陽光熱最少的地區劃分為寒帶;把既無陽光直射又無極晝極
夜現象,獲得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的地區劃分為溫帶。
五帶劃分的緯度界線是: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為熱帶;北極圈以北、
南極圈以南的地區為寒帶;南、北半球的回歸線與極圈之間的廣大地區為溫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