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理)北京的氣候類型為:
溫定帶。屬於季風氣候。
以水定型,且降水集中在夏季:北京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00~800mm之間:溫帶季風氣候。
合二為一:北京氣候類型為:北京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度以下,為溫帶
❷ 北京是什麼氣候
北京是屬於溫季風性氣候,按照地理位置劃分北緯35° ~55°左右的亞歐大陸東岸,包括我國華北和東北、朝鮮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一部分,這些地區都屬於這氣候。
❸ 北京的地勢,地形,氣候有何特點
一,北京位於東經115.7°—117.4°,北緯39.4°—41.6°,中心位於北緯39°54′20″,東經116°25′29″,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二,地形地貌
北京市山區面積10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62%,平原區面積為6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北京西部為西山屬太行山脈;北部和東北部為軍都山屬燕山山脈。最高的山峰為京西門頭溝區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最低的地面為通州區東南邊界。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北京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北京小平原。誠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三,氣候環境
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個月,7、8月有大雨。
北京太陽輻射量全年平均為112~136千卡/厘米。兩個高值區分別分布在延慶盆地及密雲縣西北部至懷柔東部一帶,年輻射量均在135千卡/厘米以上;低值區位於房山區的霞雲嶺附近,年輻射量為112千卡/厘米。北京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000~2800小時之間。最大值在延慶縣和古北口,為2800小時以上,最小值分布在霞雲嶺,日照為2063小時。夏季正當雨季,日照時數減少,月日照在230小時左右;秋季日照時數雖沒有春季多,但比夏季要多,月日照230~245小時;冬季是一年中日照時數最少季節,月日照不足200小時,一般在170~190小時。
❹ 北京人文地理介紹
地理: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
氣候:北京的氣候為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
飲食:北京被《福布斯》列為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北京的風味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
京味小吃:豆汁兒、豆面酥糖、酸梅湯、茶湯、小窩頭、茯苓夾餅、果脯蜜餞、冰糖葫蘆、艾窩窩、豌豆黃、驢打滾、灌腸、爆肚、炒肝。
建築:北京在歷史上曾為六朝都城,在從燕國起的2000多年裡,建造了許多宮廷建築,使北京成為中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量最多的城市。
❺ 北京的氣候類型及特點
北京的氣候為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個月,7、8月有大雨。
北京太陽輻射量全年平均為112~136千卡/厘米。兩個高值區分別分布在延慶盆地及密雲縣西北部至懷柔東部一帶,年輻射量均在135千卡/厘米以上;低值區位於房山區的霞雲嶺附近,年輻射量為112千卡/厘米。北京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000~2800小時之間。最大值在延慶縣和古北口,為2800小時以上,最小值分布在霞雲嶺,日照為2063小時。夏季正當雨季,日照時數減少,月日照在230小時左右;秋季日照時數雖沒有春季多,但比夏季要多,月日照230~245小時;冬季是一年中日照時數最少季節,月日照不足200小時,一般在170~190小時。
❻ 北京的地理氣候特點是什麼樣的北京的地理氣候與特點
北京是溫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北京地處山地與平原的過渡地帶,山地約佔62%,平原約佔38%。平原地區三面環山,各山脊大致可連成一條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的弧形天然屏障,形成山前山後氣候的天然分界線。
由於這種地形的影響,北京的氣候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山前一帶為多雨區,年降水量為650一750毫米;山後和平原南部地區為少雨區,年降水量為400-500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4%。平原地區年平均氣溫11-13℃;年無霜凍期190-200天;≥10℃積溫在4200℃左右;氣候資源較為豐富。
❼ 北京的氣候類型是什麼
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
北京位於東經115.7°—117.4°,北緯39.4°—41.6°,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毗鄰渤海灣,上靠遼東半島,下臨山東半島。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都、直轄市,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地處中國華北地區。
(7)北京的地理氣候是多少擴展閱讀:
北京的地理環境:
北京市山區面積10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62%,平原區面積為6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北京西部為西山屬太行山脈;北部和東北部為軍都山屬燕山山脈。最高的山峰為京西門頭溝區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最低的地面為通州區東南邊界。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北京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北京小平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
❽ 北京的氣候特徵如何
北京氣候屬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年極端最高氣溫一般在35~40℃之間。年極端最低氣溫一般在-14~-20℃之間,1966年曾低到-27.4℃(大興東黑垡);高山區低於-30℃。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平原地區為26℃左右;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區為21~25℃。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平原地區為-4~-5℃;海拔800米以下山區為-6~-10℃。氣溫年較差為30~32℃。
年降水量空間分布不均勻,東北部和西南部山前迎風坡地區為相對降水中心,在600~700毫米之間,西北部和北部深山區少於500毫米,平原及部分山區在500~600毫米之間。夏季降水量約占年降水量的3/4。
北京位於東經115.7°—117.4°,北緯39.4°—41.6°,中心位於北緯39°54′20″,東經116°25′29″,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毗鄰渤海灣,上靠遼東半島,下臨山東半島。北京與天津相鄰,並與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環繞。
西部是太行山山脈余脈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脈的軍都山,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北京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北京小平原。誠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北京市山區面積10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62%,平原區面積為6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為西山屬太行山脈;北部和東北部為軍都山屬燕山山脈。最高的山峰為京西門頭溝區的東靈山。最低的地面為通州區東南邊界。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❾ 北京所處的地形區是什麼
是華北平原。
北京西部為西山屬太行山脈;北部和東北部為軍都山屬燕山山脈。最高的山峰為京西門頭溝區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最低的地面為通州區東南邊界。
華北平原是華北陸台上的新生代斷陷區。晚第三紀和第四紀時期,形成連片的大平原,與此同時平原邊緣斷塊山地相對隆起,大平原輪廓日趨鮮明。新生代相對下沉,接受了較厚的沉積,局部沉積竟達千米。
華北平原海拔多不及百米,地勢平緩傾斜。由山麓向濱海順序出現洪積傾斜平原、洪積一沖積扇形平原、沖積平原、沖積一湖積平原、海積一沖積平原、海積平原等地貌類型。黃河、淮河、海河、灤河等主要河流所塑造的地貌構成了華北平原的主體,即為黃河沖積扇平原、淮河中下游平原、海河中下游平原、灤河下游沖積扇平原。
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境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
穿過崇山峻嶺,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北京的氣候為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
北京的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北京位於東經115.7°—117.4°,北緯39.4°—41.6°,中心位於北緯39°54′20″,東經116°25′29″,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毗鄰渤海灣,上靠遼東半島,下臨山東半島。北京與天津相鄰,並與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環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