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東京和平島物流基地有何地理優勢
摘要 從1965年起,便著手將流通機能從市中心分離出去。統一規劃、集資,在東京的東南西北部分分別建設了葛西、和平島、板橋和足立四個現代化的流通基地。
2. 物流經濟地理的定義是什麼
1、物流業的發展為學提供了新的學科發展機遇,使物流經濟地理成為一門集物流學和經濟地理學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物流經濟地理還是一門較年輕的學科,需要相關人員共同努力,推進該學科的教學改革,完善學科體系及內容,有好地反映物流經濟地理學科的基本規律,反映最新發展理論和實踐態勢,提高學生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
2、物流經濟地理同時是一本書。本書通過分析物流與工業、農業、商業以及交通運輸業的關系,將中國劃分為8個區域:東北地區、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東南沿海地區、中部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以及港澳台,分別介紹了各個區域的農業、工業、商業以及物流的發展概況。本文最後還介紹了美國、日本、法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的物流經濟情況,以便讀者對全球物流經濟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3. 關於物流地理
(1)運輸是物流系統功能的核心。物流系統具有創造物品的空間效用、時間效用、形式效用三大效用(或稱三大功能)。時間效用主要由倉儲活動來實現,
形式效用由流通加工業務來實現,空間效用通過運輸來實現。運輸是物流系統不可缺少的功能。物流系統的三大功能是主體功能,其他功能(裝卸、搬運和信息處理等)
是從屬功能。而主體功能中的運輸功能的主導地位更加凸現出來,成為所有功能的核心。
(2)運輸影響著物流的其他構成因素。運輸在物流過程中還影響著物流的其他環節。例如,運輸方式的選擇決定著裝運貨物的包裝要求;使用不同類型的運輸工具決定
其配套使用的裝卸搬運設備以及接收和發運站台的設計;企業庫存儲存量的大小直接受運輸狀況的影響,發達的運輸系統能比較適量、快速和可靠地補充庫存,以降低必要
的儲存水平。
(3)運輸費用在物流費用中佔有很大比重。在物流過程中,直接耗費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所支付的直接費用主要有運輸費、保管費、包裝費、裝卸搬運費和物流過程中的損耗等。
其中,運輸費用所佔的比重最大,是影響物流費用的一項重要因素,是運輸降低物流費用、提高物流速度、發揮物流系統整體功能的中心環節,特別在我國交通運輸業還很不
發達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因此,在物流的各環節中,如何搞好運輸工作,開展合理運輸,不僅關繫到物流時間佔用多少,而且還會影響到物流費用的高低。不斷降低物流運輸
費用,對於提高物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所謂物流是企業的「第三利潤源」,其意義也在於此。
(4)運輸合理化是物流系統合理化的關鍵。物流合理化是指在各物流子系統合理化的基礎上形成的最優物流系統總體功能,即系統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創造更多的空間效用、
時間效用、形質效用。或者從物流承擔的主體來說,以最低的成本為用戶提供更多優質的物流服務。運輸是各功能的基礎與核心,直接影響著物流子系統,只有運輸合理化,
才能使物流結構更加合理,總體功能更優,因此,運輸合理化是物流系統合理化的關鍵。
4. 我國農產區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什麼
讀圖分析可知:
(1)確定③西北地區和④青藏地區界線的主導因素是地形地勢,④青藏地區位於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A山脈是秦嶺,是我國南北方地區的分界線.
(2)①北方地區降水較少,農業生產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水資源不足,為解決這一問題,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我國將②南方地區豐富的水資源輸往①北方地區,著名工程是南水北調工程.
(3)從耕地類型看,①北方地區以旱地為主,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小麥,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甜菜.
(4)四大地理區域中,若想看龍舟賽,應到②南方地區;若想騎馬在草原上馳騁,最好到③西北地區;若想觀賞美麗的冰雕展,最好到①北方地區;若想品嘗到正宗的青稞酒,應到④青藏地區.
故答案為:(1)地形地勢;一;秦嶺;(2)水資源不足;南水北調;(3)旱地;小麥;甜菜;(4)②南方;③西北;①北方;④青藏.
5. 浙江省物流的地理位置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優勢,靠海,海運方便
劣勢,丘陵多,部分地區交通不便
6. 新加坡在發展現代物流業方面具有怎樣優越的地理條件
新加坡西南臨馬六甲海峽,地處太平洋到印度洋、亞洲 到大洋洲的「十字路口」,是亞、歐、大洋、非四大洲的海上交通樞紐,素有「東方直布羅陀」、「遠東十字路口」的雅稱。在發展現代物流業方面具有怎樣優越的地理條件。
7. 物流經濟地理
1主要內容為生產力布局的基本條件和物流布局基本原則,我國物流發展概況、農業物流地理、輕工業物流地理、重工業物流地理、物流交通地理、商業物流地理、旅遊經濟地理、物流分區地理及港澳台物流地理
2通過集中庫存,可使企業實現低庫存或零庫存 簡化手續,方便用戶 提高供應保證程度,降低缺貨風險
3(一)實現客貨分線。
針對目前我國主要鐵路干線能力十分緊張,除秦沈客運專線外,均為客貨混跑模式,客運快速與貨運重載難以兼顧,無法滿足客貨運輸的需求,並影響旅客運輸質量提高的實際情況,《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實施客貨分線,專門建設客運專線,在建設較高技術標准 「四縱四橫」客運專線的同時,為滿足經濟發達的城市密集群的城際間旅客運輸日益增長的需求,規劃以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為重點,建設城際快速客運系統。
(二)完善路網布局。
長期以來,我國鐵路網布局一直呈現著不合理態勢,特別是在廣大西部地區,運網稀疏,運能嚴重不足,與東中部的聯絡能力差。為此,《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2020年前,以西部地區為重點,新建一批完善路網布局和西部開發性新線,全面提高對地區經濟發展的適應能力。西部地區在加快青藏鐵路等新線建設的同時,集中力量加強東西部之間通道的建設,在西北至華北及華東、西南至中南及華東間形成若干條便捷、高效的通道,形成路網骨架,滿足東西部地區客貨交流的需要。東中部地區新建一批必要的聯絡線,增強鐵路運輸機動靈活性。新建和改擴建新疆通往中亞,東北通往俄羅斯,雲南通往越南、寮國等東南亞國家的出境鐵路通道,為擴大對外交流服務。
(三)提升既有能力。
根據我國資源分布、工業布局的實際,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在建設客運專線和其他鐵路線路的同時,加強既有鐵路技術改造,擴大運輸能力,提高路網質量。第一,以京哈、京滬、京九、京廣、陸橋、滬漢蓉、滬昆等七條既有干線為重點,增建二線和電氣化改造,擴大既有主幹線的運輸能力。第二,根據煤炭行業發展規劃,結合鐵路煤炭運輸徑路的實際,通過建設客運專線實現客貨分線和對既有煤運通道進行擴能改造,形成鐵路煤運通道18億噸的運輸能力。第三,在加快新線建設和既有線改造的同時,系統安排樞紐建設,強化重點客站,並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有機銜接;調整主要編組站,建設機車車輛檢修基地,完善樞紐結構,使鐵路點線能力協調發展,系統提高運輸能力、運輸質量和運輸效率,最大限度地發揮路網整體作用。第四,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省會城市及港口城市布局並建設18個集裝箱中心站和40個左右靠近省會城市、大型港口和主要內陸口岸的集裝箱辦理站,發展雙層集裝箱運輸通道,使中心站間具備開行雙層集裝箱列車的條件。
(四)推進技術創新。
由於對國外高新技術的跟蹤、研究、推廣應用力度不夠,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國產化水平不高,使得目前我國鐵路技術裝備水平總體上僅相當於發達國家八十年代水平,高速動車組的技術尚處於研發階段。《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要把提高裝備國產化水平作為「十一五」和今後鐵路建設一項重要內容來抓。以客運高速和貨運重載為重點,堅持引進先進技術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快速提升鐵路裝備水平,早日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水平。時速200公里以上的機車車輛及動力組,充分整合國內資源,採取國際合作,科研攻關等措施盡快實現國產化。重載貨運機車、車輛系統引進關鍵技術,提升設計製造水平。適應客運高速、快速和貨運重載的要求,提高線橋隧涵、牽引供電、通信信號技術水平。廣泛應用信息網路技術,實現鐵路信息化。裝備水平的提升要與鐵路體制的改革相結合,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使用效率和運輸效益。
8. 物流地理的介紹
本書主要結合現代物流學和經濟地理學的理論,從經濟的第一、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等部門出發,詳細分析和論述了各種物流的地域布局及其地理因素的空間聯系,還從國際經濟與貿易大環境出發,論述了國際物流經濟地理的有關內容,涉及自然、社會經濟、技術條件等多方面的綜合性問題,全書共分8章,主要包括國內外物流發展布局的基本理論,鐵路、公路、水路運輸物流地理;第三產業物理地理;國家和地區貿易經濟地理和我國對外貿易與國際物流結合等方面的內容,並且加入二定的經典案例。另外每章均附有一定數量的思考題,供讀者探討。
9. 急急急,求大神幫忙 結合鄭州在運輸物流地理中的區位優勢,分析其優勢對產業的影響,並應採取哪些措施
影響:地處中國南北方和東西方的中部地區,承接南北東西方向的運輸任務。全國最大的交通樞紐,大量物資在鄭州周轉,促進物流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促進經濟發展。
措施:完善對內對外交通運輸條件。完善服務。
10. 地理題新疆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產區,該地發展該農作物的有利條件是
新疆遠離海洋,深居內陸,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氣流不易到達,形成明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溫差較大,日照時間充足(年日照時間達2500~3500小時),降水量少,氣候乾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氣溫高於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於南疆。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准噶爾盆地為零下20℃以下,該盆地北緣的富蘊縣絕對最低氣溫曾達到零下50.15℃,是全國最冷的地區之一。最熱月(7月),在號稱「火洲」 的吐魯番平均氣溫為33℃以上,絕對最高氣溫曾達至49.6℃,居全國之冠。由於新疆大部分地區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溫差極大,故歷來有「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之說。
在這塊「寶地」上,擁有近331萬公頃耕地,1000多萬公頃可墾荒地。新疆日照長,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水資源也較充足。這些都為發展農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新疆有著遼闊的地域,適宜的氣候,復雜多樣的地貌和土壤,因而不僅風光旖旎,而且特產資源十分豐裕。在群山峻嶺、綠洲戈壁之間,有著數不盡的「糧倉」、「肉庫」、「油盆」、「煤海」。周恩來總理生前曾贊譽新疆為祖國的「一塊寶地」。新疆經濟作物種植歷史悠久,其中葡萄乾,枸杞子等以質優而聞名中外。
新疆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大宗,全疆大多數地區均可種植,播種面積占糧食作物總面積的90%以上。伊犁谷地氣候溫和,雨水較多,土地肥沃,更宜谷麥生長,素有「新疆糧倉」之稱。新疆的水稻50年代以後有很大發展,阿克蘇、米泉等地的優質大米潔如璣珠,質細味美。在新疆的糧食作物中,還有高粱、大麥、穀子、黃豆、豌豆、蠶豆等等。
新疆主要產品有棉花、油料、甜菜、麻類、煙葉、葯材、蠶繭等,其中新疆棉花尤以質優而聞名全國,1998年,棉花產量137.5萬噸。在全國,幾乎三分天下居其一,成為全國舉足輕重的棉花產區。北疆瑪納斯河流域、吐魯番盆地和南疆廣大地區是棉花的集中產地。經濟價值較高,對生長環境、耕作措施要求苛刻的長絨棉(又稱海島棉),60年代才開始大面積栽培的新疆啤酒花,蠶繭產量已達3800噸,比新中國成立時增長75倍。
新疆素有「瓜果之鄉」之稱。由於這里的氣候對瓜果糖分的製造和積累十分有利。因而,所產瓜果特別甘美爽口。據調查,新疆是中國瓜種植面積較大、品種和品質均居前列的一地區,年產各類鮮果數萬擔。
新疆常見的瓜果有葡萄、甜瓜(哈密瓜)、西瓜、蘋果、香梨、杏、桃、石榴、櫻桃、無花果、核桃、巴旦杏等,優良品種達數百種之多。其中吐魯番的無核白葡萄,鄯善的哈密瓜,庫爾勒的香梨,庫車和輪台的白杏,阿圖什的無花果,喀什的櫻桃、核桃、光皮桃、葉城的石榴、旗盤梨,和田的蜜桃,伊犁的蘋果等,均享有美譽。新疆葡萄乾、哈密瓜、香梨更是國際市場的暢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