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圓地方是什麼意思
天圓地方是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陰陽學說乃其核心和精髓。陰陽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是古代先哲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了它的正確性,「天圓地方」是這種學說的一種具體體現。
古人用圓規和矩尺,觀測天地。天文觀測,是以天球為坐標體系的,所以主要使用圓規。配合天文觀測,要在地面上建立地平坐標系,進行地理測量,則是平面的直線測量為主,所以主要用矩尺。
天為陽,為軌。地為陰為矩。這才有了天圓地方之說。到了後來,上古圖法漸漸失傳,很多淺人,才把地球當成了一個方桌一樣的東西。
而這樣的假設,很明顯會推算出自相矛盾的數學計算結論,《周髀算經》,把天圓地方,理解成地球是個大方桌,很多地方就算不對,也找不到原因。
(1)地理上為什麼說天圓地方擴展閱讀
天圓地方,圓是指天球坐標系。方是指地平坐標系。如果不把地面近似為平面,對天球的觀 測是一個近乎不可能的事。所以,地平坐標系的發明,是非常天才的創舉。
上古之人,人人都知道地球是圓的,這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常識,是為了計算方便,才建立了地平坐標系,簡化為天圓地方。
Ⅱ 天圓地方是什麼意思地球是什麼形狀的
天圓地方所指,不是簡單的把天看成是圓型,把地看成是方型。而是一種道的理念。即天道圓,地道方。天為陽,地為陰。天地有別,陰陽不同,圓方各異。陰陽相依。而道又自古以來是華夏土生土長的教。
橢圓
Ⅲ 何謂「天圓地方
而天圓地方的本質來源,是源於先天八卦的演化中,所推演出的天地運行圖,也就是:天圓地方圖[3] 。其中外部環繞的卦象,代表天的運轉規律,而中間方形排列的卦象,則代表地的運轉規律。其中,天是主,地是次,天為陽,地為陰。兩者相互感應,生成了天地萬物,其中人又正好是天地的精華物質所構成,因此被視為天地萬物之靈,能夠感通萬物,最靈者也。
天圓地方圖,由道家修行者陳摶老祖傳出。
天圓地方本質上是《易經》陰陽體系中對天地生成及其運行的解讀,而《易經》為百經之首,國學之源,其思想體系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按照陰陽五行演化而來,因此在古代的各門學科中,都有陰陽五行的思想體系在其中。比如,建築學《魯班經》,生命科學《黃帝內經》,治國安邦的《春秋繁露》,行兵布陣的《孫子兵法》,飲食搭配方面,地理環境方面的風水學《青囊經》,個人命運方面的《滴天髓》,觀人面相方面的《人倫大統賦》等等,只要能夠想到的方面,幾乎都有《易經》中陰陽的思想體系。這也是為什麼《易經》被尊卑百經之首的真實內涵所在[4] 。
這里順便講一下,儒家其實也是按照《易經 》的陰陽思想體系提出的治國安邦,三綱五常的社會人倫系統,這個大家可以參考《春秋繁露》,這是公認的被稱為儒家系統提出治國方略的典籍,其中充滿了道家天人合一,天人感應,陰陽五行的思想[5] 。
Ⅳ 為什麼古時候有天方地圓這一說
首先是人們對天地形的猜想,古人因走在地上感覺地總是方的,四面都能看見天認為天是圓的,於是就產生了天是圓的推測。那麼,為什麼古人雲天圓的地方,古人不知道地球,所以在心裡想,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天是大地,大地是四根柱子站起來,幻想著神話故事,人們說天圓的地方是因為當時人類不知道。
顯然,天圓地方有一個長期的流傳過程。漢朝以後,學者們根據曾子的質疑,逐漸發現天圓地方的宇宙論存在很大的問題,於是產生了全天說的宇宙觀。渾天說在北宋達到了小巔峰,甚至有些渾天儀器被製造出來,但是日月星辰在斗轉星移中仍然面臨著一個困境,那就是它們到底是如何通過環繞大地的水來實現的?到了朱熹的時候,渾天說終於完成了,朱熹根據張載的氣論把渾天儀器里的水換成了氣,這個難題就解決了。這時候,蓋天說已經沒有流傳下來的可能了,它也終究成了我們歷史記憶中的一個環節。
現代人已經證明了是天不是圓的而是無限大(也許有盡頭,也許沒有。姑且稱之為無限大。),而地球乃是圓的。所以可稱之為天方地圓
Ⅳ 古人為什麼說天是圓的,地是方的
「天圓地方」,其實是「天圓地平」說的一種,也就是我們對於天空和大地的直觀印象。在我們生活中很多詞語都可以體現出來這種直觀印象。比如「地平線」「水天相接之處」「千里暮雲平」,我們在看天上遠處的東西的時候,會覺得它比較低,遠方的天和雲好像挨著地平線。所以天空在我們看來就像一個大碗一樣倒扣在我們頭頂上。此之謂「天圓」。
很多人都在說,「天圓地方」,並不是字面的意思。其實這是當我們了解了更本質的科學知識之後,發現古人的直觀印象是錯誤的。古人開始深入思考的時候,也發現這個模型有問題,比如曾子在回答相關問題的時候,覺得這樣的天和地對硬不起來。但是又沒有找到更合適的解決方案,於是就岔開了話題說什麼「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沒有給出更好的解釋或options。曾子這種思維方式其實很不好。弄錯就弄錯了唄,誰都可能犯錯啊,顧左右而言他,其實讓錯誤繼續保留下來了。所以後人也沒有改正「天圓地方」(蓋天說),即便是在「渾天說」產生之後,中國人對於宇宙的認識,依然是「渾蓋並用」。
Ⅵ 天圓地方是什麼意思
「天圓地方」不是地平說,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思想,是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天與圓象徵著運動;地與方象徵著靜止;兩者的結合則是陰陽平衡、動靜互補。
「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在中國古代的建築、貨幣等方面均有表現,例如天壇與地壇、四合院、方孔圓錢等。這些「天圓地方」的圖案與結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起到宣傳作用。
相關信息:
「天圓地方」是古代科學對宇宙的認識。古中國人認識宇宙的方法不同於現代科學的實證實驗方法,而是「內證」修習。古代科學家通過「內證」修習,總結出一套抽象的世界規律: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分為很多層次,其概念就如同現代數學中方程式里的未知數「x,y」,也就是說,當方程式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其中的x,y等未知數是有具體的代表物質的,而當從純粹的數學角度來講解時,x,y就是不具有具體指向的未知數。
Ⅶ 古人說天圓地方,是何緣由
古人說的天圓地方應該不僅僅是表面含義,中間含有很多未能被人理解的地方,至少這種「天圓地方」的說法,很多古代人都提出了他們的異議,也就是說不僅是現代人覺得奇怪,古人也比較納悶這樣的說法。
不過根據推斷,除了「方」字有可能是在千百年文化傳承的時候抄錯了之外,人們更願意相信地是方形的,從我們學習的漢字「田」就可以看出,四四方方平平穩穩。就好像地面給人們的感覺一樣,踏實穩定。而圓形這是容易變幻的,就跟天給人們的感覺一樣,時常是變化著的。
Ⅷ 何謂「天圓地方」
古人以為天圓地方,亦以圓方作天地的代稱。圓,是中國道家通變、趨時的學問;方,是中國儒家人格修養的理想境界:「智欲其圓道,行欲其方正」。圓方互容,儒道互補,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精神。
《尚書·虞書·堯典》講堯待天下太平後: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隨後命羲和、羲仲、和仲、和叔分赴四方,這就是最早的天圓地方的理論和實踐。其中可以從河圖洛書中得以佐證,天圓故然沒有今天的精確認識,但已經蘊育了樸素的宇宙觀,地方則是指地平坐標系,方指方位或方位角,即子代表北方,午代表南方,酉代表西方,卯代表東方,並用十二個地支,十個天干,四個卦象表示二十四個方向並構在整個周天(360度圓),這是天圓地方的源流。
天圓地方是來源於《易經》先天八卦的演化所推演出的天地運行圖,也就是天圓地方圖 。其中外部環繞的卦象,代表天的運轉規律,而中間方形排列的卦象,則代表地的運轉規律。天是主,地是次,天為陽,地為陰。兩者相互感應,生成了天地萬物。
(8)地理上為什麼說天圓地方擴展閱讀:
天圓地方本質上是《易經》陰陽體系中對天地生成及其運行的解讀,而《易經》為百經之首,國學之源,其思想體系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按照陰陽五行演化而來,因此在古代的各門學科中,都有陰陽五行的思想體系在其中。
Ⅸ 古人為什麼認為地球是天圓地方
因為你朝天看會感覺到天是圓的,而看地面時,對於人來說,地球的半徑很大,本來是一個橢圓但由於你站的這段弧太短於是就感覺是圓的,就像你看一個大圓,如果只看其中一小段就會感覺是直線,所以古人認為天圓地方。
Ⅹ 為什麼有「天圓地方」這么一說
天好象圓頂帳篷蓋在地上。居住在塞外草原上的牧民,極目四望,得到的就是這種印象。
不僅是中國人,居住在世界各處的人們,最初都有過類似的錯覺,因為都是僅憑直觀感覺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古代中國的學者,把人們這種天籠罩著地的感覺,概括成「天圓地方」的理念,但他們一直未能作出清楚的解釋,甚至這「圓」與「方」是否表示形象,也沒有確定的說法。中國古代的學術不看重對自然本身的探求,而是著重在用自己對自然現象的感受去附會解釋人事。公元前三世紀,呂不韋主持編成的《呂氏春秋》中,將天圓地方解釋為:「天道圜(圓),地道方,聖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上君下臣)」。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韓康伯註:天尊地卑之義既列,則涉乎萬物之位明矣)」。用天高地卑來證明,在下者應當服從在上者的統治,是人們必需遵守的公理。北京天壇祈年殿的建築[標題右側圖像]就是按照這種原則精神修造的(上右圖)。高38米的祈年殿分三層,覆蓋著藍色的琉璃瓦,逐層向上收縮,表示與天相連接,在人間只有皇帝是天之子,才可以與天溝通,這建築就是為了他祭天而修造的。*呂不韋,前249-237年時任秦國的相國。前 246年秦始皇始登王位,年幼,大權操在不韋手中近十年,是秦統一中國的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