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如何分溫帶寒帶

地理如何分溫帶寒帶

發布時間:2022-05-19 09:59:32

『壹』 地球上五帶如何劃分,各帶氣候特徵是什麼

地球上五帶是根據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隨緯度的變化,將地球表面有共同特點的地區,按緯度劃分為五個溫度帶,即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

世界上氣候帶的分布是非常有規律的,它們的排列與緯線平行,而且南北半球對稱。

1、位於赤道兩側,南、北緯2326之間的地帶是熱帶;

2、位於南、北緯66°34到南、北極之間的地帶是寒帶,北半球的叫北寒帶,南半球的叫南寒帶;

3、位於南、北緯2326'~66°34之間的地帶是溫帶,北半球的叫北溫帶,南半球的叫南溫帶。

把世界氣候劃分為五個氣候帶,是最基本的劃分方法,說明:一個地方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對氣候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那就是,緯度越低,氣溫越高;緯度越高,氣溫越低。

五帶的劃分只能說明世界各地冷熱的基本情況,但由於地球上有水、陸分布的差異,地形高低的不同,地面植物狀況也不一樣,所以,世界上的氣候是千變萬化的,影響氣候形成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就是在同一個氣候帶中各地的氣候也不會都是一樣的。

(1)地理如何分溫帶寒帶擴展閱讀

1、熱帶: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帶,地處赤道兩側,南北跨緯度46°52』,佔全球總面積39.8%。本帶太陽高度終年很大,在兩回歸線之間的廣大地區一年有兩次太陽直射的機會,太陽高度角在90°-43°8』之間變化。

在赤道上終年晝夜等長,向南、北晝夜長短變化幅度漸增,但最長和最短的白晝時間僅差2小時50分。所以熱帶的特點是全年高溫,變幅很小,只有相對熱季和涼季之分或雨季、乾季之分。

2、溫帶: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之間的中緯地帶。南、北溫帶各跨緯度43°8』,南、北溫帶的總面積佔全球總面積的52%。

本帶內太陽高度變化很大,在回歸線上的變幅為90°-438』之間,隨緯度增高,太陽高度逐漸減小,到極圈的變幅在46°52』-0°之間。太陽高度一年之中有一次由大到小的變化,氣溫也隨之出現一高一低的變化。

晝夜長短的變化也很大,到極圈增加到24小時。可見,在溫帶太陽高度比熱帶小,獲得熱量少於熱帶,溫度低於熱帶。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非常顯著,所以四季分明是溫帶的特點。

3、寒帶:分別以南北極為中心,極圈為邊界的地帶,僅佔全球總面積的8.2%。本帶太陽高度終年很小,在極圈上最大高度為46°52',在極地最大高度僅為2326',且有負值出現。

極晝和極夜現象隨緯度的增高愈加顯著。極晝時期由於太陽高度很低,地面獲得熱量很少,極夜時期,地面沒有太陽輻射。

所以這一地帶是地球表面氣溫最低的地帶,一年之中只有冬、夏之分,而無春、秋之別。在地球表面上,熱帶、溫帶、寒帶的空間分布,表明了熱量的不均勻分布狀況。

熱帶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熱源,兩極是最大的冷源,所以赤道與兩極地區之間的熱量傳輸與交換對全球性的大氣環流、洋流的形成與分布具有決定意義,廣大的溫帶地區正是冷暖氣流接觸和熱量交換的地帶,在那裡形成四季分明多變的天氣特徵。

(1)地理如何分溫帶寒帶擴展閱讀來源:網路-五帶

『貳』 怎樣用經緯度劃分地理的熱帶、溫帶與寒帶

由於地球是一個很大的球體,在同一時間內,平行的太陽光線照射地
球表面時,緯度不同的地方,太陽高度角不同、由低緯向兩極方向,太陽高
度角逐漸變小,地面獲得的光熱也隨著緯度的增高而減少。
人們根據各地的光照情況和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
帶。即把有陽光直射現象,獲得太陽光熱最多的地區劃為熱帶;有極晝、極
夜現象,獲得太陽光熱最少的地區劃分為寒帶;把既無陽光直射又無極晝極
夜現象,獲得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的地區劃分為溫帶。
五帶劃分的緯度界線是: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為熱帶;北極圈以北、
南極圈以南的地區為寒帶;南、北半球的回歸線與極圈之間的廣大地區為溫帶。

『叄』 地理上是如何劃分熱帶,溫帶和寒帶的

五帶的劃分帶是個天文氣溫帶。所以,五帶的劃分只考慮天文因素,而不考慮地理因素。劃分五帶的天文因素是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因此,五帶實質上是天文帶。五帶的劃分,是根據兩條天文線:回歸線和極圈,即南北緯23°26』和66°34』兩條線。前者是太陽回歸運動的南北極限,為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後者是極晝極夜的界線,是溫帶和寒帶的分界線。這兩條線之和為90°,具有互補性,取決於現代的黃赤交角值。
各帶的特徵
熱帶
天文上的低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之間,跨緯度46°52』,佔地表面積的39.8%。有直射陽光,終年常夏無冬,晝夜長短變化小,白晝長為10時35分~13時25分。
溫帶
天文上的中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與南北緯66°34』之間。南北溫帶各跨緯度43°08』,合佔地表面積的51.9%。這里既無直射陽光,也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分明,晝夜長短變化大,白晝長的變化幅度為2時50分到24時。
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和北寒帶
寒帶
天文上的高緯地帶,在南北緯66°34』到90°之間。南北寒帶各跨緯度23°26』,二者合佔地表面積的8.3%。太陽高度角小,終年無夏。有極晝極夜現象,其持續時間在極圈為一日,在兩極為半年。
五帶的成因五帶的形成,是由於地球公轉,公轉時地軸與軌道面的鉛垂線有23°26』的傾斜,而且傾斜方向不變,因而導致太陽直射點徘徊於南北緯23°26』之間。這樣,一方面,世界各地(赤道除外)產生晝夜長短變化,在極圈內出現極晝極夜現象;另一方面,產生了氣溫高低變化,使氣溫從赤道向兩極遞減,這是太陽高度角從赤道向兩極逐漸變小的結果,最後形成了地球五帶。

『肆』 地理中寒帶和溫帶 的劃分

以極圈63°33』為分界線,向兩極的為寒帶,靠近赤道的至23°26『為溫帶
具體如下:23°26』N-23°26『S熱帶
23°26』N-66°33『北溫帶
66°33』-90°N北寒帶
23°26『S-66°33』南溫帶
66°33『-90°S南寒帶

『伍』 熱帶溫帶寒帶的劃分

熱帶、溫帶、寒帶是根據地球的緯度線進行劃分的,北緯23.5°到南緯23.5°為熱帶,北(南)緯23.5°到北(南)緯66.5°為溫帶,北(南)緯66.5°到北(南)極為寒帶。
熱帶、溫帶和寒帶的具體劃分:
1、熱帶:劃分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帶,地處赤道兩側,南北跨緯度46°52′。本帶太陽高度終年很大,在兩回歸線之間的廣大地區一年有兩次太陽直射的機會,太陽高度角在90°—43°8′之間變化。
在赤道上終年晝夜等長,向南、北晝夜長短變化幅度漸增,但最長和最短的白晝時間僅差2小時50分。所以熱帶的特點是全年高溫,變幅很小,只有相對熱季和涼季之分或雨季、乾季之分。
2、溫帶: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之間的中緯地帶。南、北溫帶各跨緯度43°8′,南、北溫帶的總面積佔全球總面積的52%。本帶內太陽高度變化很大,在回歸線上的變幅為90°—43°8′之間,隨緯度增高,太陽高度逐漸減小,到極圈的變幅在46°52′—0°之間。
太陽高度一年之中有一次由大到小的變化,氣溫也隨之出現一高一低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也很大,到極圈增加到24小時。可見,在溫帶太陽高度比熱帶小,獲得熱量少於熱帶,溫度低於熱帶。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非常顯著,所以四季分明是溫帶的特點。
3、寒帶:分別以南北極為中心,極圈為邊界的地帶,僅佔全球總面積的8.2%。本帶太陽高度終年很低,在極圈上最大高度為46°52′,在極地最大高度僅為23°26′,且有負值出現。極晝和極夜現象隨緯度的增高愈加顯著。
極晝時期由於太陽高度很低,地面獲得熱量很少,極夜時期,地面沒有太陽輻射。所以這一地帶是地球表面氣溫最低的地帶,一年之中只有冬、夏之分,而無春、秋之別。

『陸』 怎樣用經緯度劃分地理的熱帶,溫帶與寒帶

根據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隨緯度的變化,將地球表面有共同特點的地區,按緯度劃分為五個熱量帶,即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
熱帶——南北回歸線之間(南、北緯23°26′之間);
南溫帶——南回歸線到南極圈之間(南緯23°26′~南緯66°34'之間);
南寒帶——南極圈到南極點(南緯66°34'~南極點之間);
北溫帶——北回歸線到北極圈(北緯23°26′~北緯66°34'之間);
北寒帶——北極圈到北極(北緯66°34'~北極點之間)。

『柒』 地理的五帶劃分是什麼

地球五帶的劃分、特徵和成因
(1)地球五帶
地球上的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和北寒帶的總稱.
五帶是個天文氣溫帶.所以,五帶的劃分只考慮天文因素,而不考慮地理因素.劃分五帶的天文因素是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因此,五帶實質上是天文帶.五帶的劃分,是根據兩條天文線:回歸線和極圈,即南北緯23°26′和66°34′兩條線.前者是太陽回歸運動的南北極限,為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後者是極晝極夜的界線,是溫帶和寒帶的分界線.這兩條線之和為90°,具有互補性,取決於現代的黃赤交角值.
(2)各帶的特徵
熱帶:天文上的低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之間,跨緯度46°52′,佔地表面積的39.8%.有直射陽光,終年常夏無冬,晝夜長短變化小,白晝長為10時35分~13時25分.
溫帶:天文上的中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與南北緯66°34′之間.南北溫帶各跨緯度43°08′,合佔地表面積的51.9%.這里既無直射陽光,也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分明,晝夜長短變化大,白晝長的變化幅度為2時50分到24時.
寒帶:天文上的高緯地帶,在南北緯66°34′到90°之間.南北寒帶各跨緯度23°26′,二者合佔地表面積的8.3%.太陽高度角小,終年無夏.有極晝極夜現象,其持續時間在極圈為一日,在兩極為半年.
(3)五帶的成因

『捌』 地球上的五帶是怎麼劃分的

關於氣候帶的劃分原則和方法,是隨著氣候學的發展歷史而不斷演進的。最早古希臘學者亞里斯多德曾以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為界,把地球上分為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和北寒帶等五個氣候帶。它是完全按照天文因素,即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也就是根據地球表面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來劃分的。因此,這種分法通常稱之為天文氣候帶。但它的名稱是氣候名稱,可見天文五帶是氣候帶的基礎。另外,以回歸線和極圈四條緯線劃分的五帶,都是一定的緯度地帶,所以又可以說五帶是緯度帶。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這是地球上唯一陽光能夠直射的地帶,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熱帶地區氣候終年炎熱,四季和晝夜長短變化都不明顯。
寒帶:南、北極圈以內的地區。北極圈以北的地區是北寒帶,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是南寒帶。寒帶地區,太陽斜射得很厲害,一年中有一段時間是漫長的黑夜,因此,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小,故稱寒帶。這里氣候終年寒冷,沒有明顯的四季變化,有極晝、極夜現象。
溫帶:是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之間的廣大地區。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為北溫帶,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為南溫帶。溫帶地區,地面陽光斜射,寒暖適中,得到的光熱比熱帶少,但比寒帶多;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夏季晝長夜短,冬季晝短夜長,晝夜長短變化明顯。
天文氣候帶沒有考慮下墊面的性質和大氣環流與洋流的熱量輸送,顯然是不妥當的。而氣候學上通常用等溫線為劃分氣候帶的界線,這叫溫度帶。早在1879年蘇潘就提出以年平均氣溫20℃和最熱月10℃等溫線劃分三個氣候帶。1953年發表的柯本氣候分類法,以氣溫和降水兩個氣候要素為基礎,並參照自然植被的分布,把全球分為五個氣候帶,即A熱帶,B干帶,C溫暖帶,D冷溫帶和E極地帶。以等溫線作為劃分氣候的界線,比起天文氣候帶的劃分來,前進了一步

『玖』 在地理上熱帶溫帶寒帶怎麼區分

0°到南北緯23.5°為熱帶,南北緯23.5°到南北緯66.5°為溫帶,南北緯66.5°到南北緯90°為寒帶,而亞熱帶是一種氣候地帶,一般位於溫帶靠近熱帶的地區(大致23.5°N-40°N、23.5°S-40°S附近)

『拾』 5個溫度帶怎麼劃分的

23°26′ N(北回歸線)到23°26′ S(南回歸線)為熱帶

北緯(南緯)23°26′到北緯(南緯)66°34′(北極圈、南極圈)為南 北溫帶

北緯(南緯)66°34′ 到北緯(南緯)90度為南 北寒帶。

希望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地理如何分溫帶寒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