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地理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發布時間:2022-05-20 03:04:55

㈠ 如何提高地理讀圖能力

一、強化讀圖表步驟的課堂教學訓練,養成讀圖好習慣。
這就要求從教材入手,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要求學生拿到一幅圖,要做到「讀圖四步走」:一讀圖名,即這是幅什麼圖?二讀圖例和注記,即圖中的符號表示什麼地理事物?三讀有無坐標軸,若有坐標軸,要看清橫縱坐標分別表示什麼?四讀取圖表中表達了哪些地理信息?「讀圖四步走」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這是提高讀圖能力的基礎和關鍵。在地理高考中因讀圖習慣不良,漏讀、誤讀圖名或漏讀、誤讀圖例而導致失分的事例不勝枚舉,因此,要想提高學生讀圖能力,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途徑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做到「讀圖四步走」。
二、強化教材中圖表的閱讀與識記,是認識其他圖表的基礎
地理教材中匯集了大量圖表,只有對教材中圖表做到熟記於心,才能有助於認識出現的變式圖、大比例尺的區域圖等難度較大的圖。
例如對變式圖處理的方法是局部放大,整體恢復,回歸基本。如有關晨昏線的讀圖題同學們普遍感覺較難,就是因為變式圖特別多(約有20種)。但最基本的形式卻只有兩種,即側視圖和俯視圖。在復習時我們首先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圖形,再重點弄清每一種變式圖與基本圖形是什麼關系,是如何「變」的。解題時先將局部圖恢復為整體圖,將變式力回歸為基本圖,可以使此類題大大簡化。同時,在平時復習中要注意總結一些讀圖「法則」。
再如要認識小范圍、大比例區域圖,除了要根據經緯線進行空是定位外,還要求學生識記一些地面上點狀的重要標志以及線狀的輪廓,點狀的如一些重要山峰、礦產地、城市等,線狀的如河流、島嶼、海陸、行政區等,只有從教材上識記,才能有助於認識區域圖。
三、強化圖表歸類的教學訓練,培養對不同圖表的閱讀方法
經過閱讀步驟和對教材中圖表的閱讀和識記,學生已經形成良好的讀圖習慣和基本的讀圖技能,要想更快地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就必須將圖表歸類,了解不同圖表的特點,指導學生總結各類圖表的讀圖方法和關鍵注意點。在近年的文科綜合試題中,地理部分出現較多的圖形類型有:「變式圖」、「疊加圖」、「等值線圖」、「統計圖」和「區域圖」,下面本文就逐一介紹一下這些常見圖形的特點和閱讀方法。
1、「變式圖」,就是從教材中的圖演變而來。這類圖形雖然看上去沒有見過,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尋根導源」,並非無從讀起。如:光照變式圖、地球公轉變式圖、氣候類型變式圖等。下面主要介紹光照圖的閱讀技巧:光照圖的種類比較多,此類圖的解題關鍵要求學生牢記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逐步掌握讀圖的技巧和方法。當解題的已知條件不夠時,要充分發掘圖形中隱含的條件。如:晨線與赤道的交點處,其經線的地方時時為6點,晨線與赤道的交點,其經線的地方時為18點,晝半球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正午時12時,夜半球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0時;利用地球的自轉方向確定「東」和「西」等。
2、「疊加圖」,就是幾種地理要素的內容疊加在一幅圖上。雖然讀起來相互之間有些干擾,但只要採取「分而治之」並注意其交叉點的辦法還是不難解決的。如中國和美國的版圖疊加在一起,我們只有分開讀,再進行疊加對比,找出其相同和不同處。若不會讀圖,自然就無從答起。
3、「等值線圖」,包括等溫線圖、等壓線圖、等高線圖、等深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震線圖、等太陽輻射量線圖。這類圖都遵循「等值線原理」即:凸向高(指數值)處反而低。(如山谷、低壓槽、寒流等),凸向低處(指數值)反而高。(如山脊、高壓脊、暖流等)。具體含義是:若為等高線,凸向高處為山谷,凸向低處為山脊;若為等壓線,凸高處為低槽,凸向你處為高壓脊;若為海洋表面等溫線,凸向高處為寒流,凸向低處為暖流。
4、「統計圖」,包括柱狀統計圖(有縱向的和橫向的)、折線統計圖、扇狀統計圖、餅狀統計圖、三角狀統計圖等。這類圖表讀圖的關鍵,是要讀懂、讀通坐標的含義,尤其是要注意坐標軸上數字的單位。
5、「區域圖」,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域的圖形。這類圖又可根據圖中所示內容分為區域地形圖、氣候圖、洋流圖、資源圖、農業地域圖、工業分布圖、交通圖等。讀區域圖,重要的是正確識別圖示地區是什麼地方?這就要根據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面狀地理事物的相關位置等去加以識別。如:我國東北部分地區圖。要提高讀此類圖的能力,就要在平時要求學生對重要經緯線(如0經線180經線,30E,120E,赤道、23 26 N,23 26S,66 34N等)所經過的區域加以關注,再加上各類圖表歸類分析和總結,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網路狀的地球,注意線與線之間的相互位置,在復習大洲、大洋的基礎上,讓學生記住重要經緯線穿過的大洲、大洋,重要的大地形、氣候區;在復習高中系統地理和區域地理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豐富這些經緯線穿過的地理事物,如工業區、農業區、重要國家、城市、港口、交通線、礦業基地、旅遊點等,經過以上訓練,當給你地球上一點或線時,學生腦海中涌現的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地理事物。

㈡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讀圖能力

地理其實是個很模式化的學科,尤其是在回答人文地理的問答題,它總共就那麼幾個因素,到時候一條一條的套用,當然還要熟悉地圖。比如問區位因素,先在腦子里理順一下,分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再細化自然因素又有地形,地理位置,氣候,等等,社會因素又有科技,經濟等等,再一點一點套,加以展開,力求全面。
自然地理要靠理解,但其實它考察的重點和難點基本是不變的,它的題型也就那麼幾種,把圍繞某個知識點的各種題型都做做,會有收獲。
另外就是多看看高考題,看看都考些什麼,要怎麼答,回答一定要用專用術語地理不難關鍵看方法!!一般都是以地區為背景的!以南亞為例,當你面對南亞的地區圖時一定要聯想:這里的氣候 地形 經濟 時區 主要物產 主要河流山脈 海峽 等等.一定要會聯想,會比較.當你復習南亞時可以想想同緯度的東南亞 北美等地區和南亞相同和不同之處!!這樣記憶比較輕松!!還要要經常看看地圖譬如世界氣候分布圖 洋流分布 分區地理 中國的:鐵路 主要地形 礦藏氣候等! 還要記住幾條主要經緯線川過的地區!!一東經90為例:孟加拉灣 中國青藏高原 俄羅斯 印度洋等!這樣記憶地圖在腦中就不怕了!考試時的給經緯度判斷什麼地區問題簡單了!!! 當作別的科累時看看地理地圖記住幾個地名什麼的 地理一定可以學好的!!考試的重點地區我認為:伊朗(伊朗對美的強硬態度以及和中國接壤的關系應關注)東亞地區(朝鮮核問題日本對二戰的態度等都可以出綜合題)非洲(胡錦濤出訪非洲是熱點 第三世界崛起)以及個大國:美國 日本 俄羅斯 中國 歐盟 澳大利亞等都容易做比較題,相同不同處等.中國的東中西部比較 交通 環境等都要注意!大概就這些吧!!!!
如何復習地理?
地理是文科綜合的又一重要科目,地理的復習主要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具體地說,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重視基礎知識,學會 整理歸納,形成知識結構
重視基礎知識。無論是「3+2」還是「3+x」考試都非常強調能力,但能力總是從基礎知識切入,運用基礎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綜合、解決實際問題。沒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就難以提高能力。
重視知識結構。我們在熟記這些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應對它們進行歸納、概括、整理,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因為良好的知識結構,不僅有利於自己整體把握和牢固掌握知識,同時還能鑲嵌新知識、豐富原有認知結構,提高知識的使用價值。更為重要的是體系化的知識才有可能
達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2)重視運用地理圖表,注意圖文轉換方法,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地理圖表是地理信息的最佳載體,是地理現象的「信息庫」,是各地理要素綜合和具體體現的「綜合體」,它可代替大量語言文字,既有形象直觀性,又有抽象概括性,既是我們學習地理的工具又是地理考核的重要內容。因此,首先應有識、繪、填、讀圖的習慣,把所學的知識落實到地圖上,做到心中有圖。其次,應重視圖文轉換。對於同一內容,可通過變換、增加圖形或改變提問角度以及增加圖文互換的練習訓練等方式,來培養提高自己的讀圖分析能力。在復習地理知識時,動手繪畫簡圖,以圖為線把各部分知識串聯起來,使之條理化系統化,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克服了死記硬背的不良習慣。
(3)加強橫向聯系,注意學科滲透、提高綜合分析和知識遷移的能力
加強橫向聯系。在復習中要重視知識間的橫向聯系。對於有些知識點要進行相應的拓展和遷移,學會舉一反三,把相似、相近的知識聯系起來,如在復習等高線時,就要聯系等壓線、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震線、等壓面等知識。
注意學科滲透。鑒於地理知識的綜合性和考試要求,在平時學習中,完全有必要建立與其他各學科進行全面或廣泛的聯系,進行學科間的滲透。尤其是涉及一些國家和地區領土、領海的爭端,民族、宗教的沖突,以及當今的熱點問題,都應聯系當時、當地的政治、歷史背景。
(4)注重聯系實際,注意區域地理的復習
注重聯系實際。復習中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應多聯系生活、生產實際,聯系鄉土、國內外實際,把知識學活,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注意區域地理的復習。盡管地理學科的測試可能以高中地理為主,適當滲透初中地理,但由於高考命題中注意綜合性、應用性的考查,而區域地理在這個方面有著獨特的地位。在復習某個區域時要全面考慮它的地形、氣候、水文、經濟、歷史、政治等知識,絕不能單純地復習地理知識,而是要運用地理基礎知識和原理,進行分析、比較、綜合,達到解決區域實際問題的目的。
(5)關注新聞地理,注視時事焦點
新聞時事焦點歷來是高考的熱點,因此在平時要關注全球時事熱點,注意積累新聞地理、時事焦點的有關資料。同時應注意發生事件的歷史背景、政治原因以及發生地的地理史實,並加以必要的分析和評述,達到有備無患。

㈢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讀圖能力

一、從環境入手——創設良好的讀圖環境
環境是培養一個人習慣和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環境有利於學生讀圖能力的提高。高中階段的各種地圖較為復雜,更需要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可以考慮在教室里粘貼一些較為常見的地圖,如比較常見的典型圖表;糧食方面的中國商品糧基地分布圖、中國商品棉基地分布圖;林業方面的中國草原資源、我國四大牧區分布圖;工業方面的滬寧杭工業基地圖,等等。當然,這些地圖不能一成不變,而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展示。
二、從教材入手——教材文字與圖片結合
高中生雖然經歷了初中三年的知識學習,有了一定的讀圖基礎。不過,高中地理知識和初中地理知識相比要深得多,所呈現的圖也復雜得多。在初始階段必須結合教材進行讀圖:第一,結合教材文字學會讀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單純依靠一幅圖,就讓他說出個所以然,這顯然很不現實。以「自然地理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一節為例,對於其中的生物進化與環境演變圖,如果單純依靠這個圖,學生肯定無法讀出內容,但如果結合旁邊的文字說明進行講解,學生就知道這個圖要告訴我們什麼信息了,當再次看到這幅圖時就能讀出裡面蘊含的信息了。第二,藉助多媒體信息技術讀圖。教材中的一些文字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有時比較難看懂的圖,學生藉助教材文字還是難以理解圖中所蘊含的信息,這時,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信息技術,把教材文字變成形象化的視頻,有了教材文字和多媒體信息描述的幫助,學生讀起來圖來就會簡單容易得多。
三、學會識圖
1、示意圖
示意圖是用地理符號和線條表達地理事物的結構、成因、相互關系及變化過程的圖形。其特點是主題突出、清晰易懂, 判讀時要分析各要素之間的關聯性、時空變化特點及其規律等。如地球公轉示意圖、光照示意圖等。
2. 分布圖

分布圖是表示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空間分布的圖, 如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圖、世界火山和地震帶分布圖等。這些圖看起來比較復雜難記, 但掌握了相關地理事物的成因、特點和分布規律後, 自然也就不那麼難記了。如《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 是學生必須要熟練掌握的圖表之一, 可有的學生總是記不住, 原因是對各種氣候類型的特點等相關知識掌握不牢。知識都是前後聯系, 一環套一環的, 所以任何一個知識鏈都不能出現脫節現象。
3. 統計圖
統計圖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時空變化過程及地理信息量化處理的一種形式。其最大優點是信息簡明扼要, 表達方式形象直觀, 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常見的表現形式有線狀圖、餅狀圖、柱狀圖等。對於統計圖的判讀, 要分清它的結構類型、數據指標的大小及變化趨勢等。
4. 等值線圖
等值線圖也是常見的地理圖表類型之一, 用於反映同一地理要素空間分布規律和變化特徵, 主要包括等溫線圖、等壓線圖、等高線圖等。考試常通過等值線圖考查學生的數值計算能力、走向描述能力等。如運用等高線圖, 要求學生判斷地形種類、地形部位 (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地勢高低起伏及相關運用等。對於等值線圖, 要注意等值線的數值大小、凸起方向、疏密程度等。
總之,學生讀圖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即從不習慣到習慣, 從不喜歡到喜歡, 從陌生到熟悉, 從不會到會。只有通過地理教學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作用, 大部分學生都能逐漸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學習習慣, 才能掌握一定的讀圖方法和技巧。

㈣ 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

一、「提高學生讀圖能力」問題提出的原因
1.問題的發現
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在認識上有誤區。他們認為地理屬於文科,考前記一記就行了,導致一些學生學習成績難以提高,同時失去了學習地理的興趣。根據近年的試卷分析來看,學生的讀圖能力是非常差的,有的學生連最基本、最簡單的地形圖、輪廓圖都看不懂,更別說用圖來分析地理問題了。地理學科的學習要求七~九年級的學生能讀圖、析圖並運用地圖解決一些問題。然而,現在的初中生對地圖缺乏興趣,我在以前的教學中也未能足夠重視地圖的教學,特別是實行學案導學以來,課堂上畫簡圖更是少了。要求學生畫圖時,很多學生極不情願,出於應付作業,起不到預期的效果。
2.解決「提高學生讀圖能力」這一問題的意義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也是學習最有效的工具,許多地理知識通過讀圖、析圖可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成績。因此,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對學習地理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導致「學生讀圖能力弱」的原因
1.教師方面
(1)教師本身重視程度不夠,認為課堂上畫圖會影響整個教學進程,對讀圖、析圖的指導不到位。
(2)教師沒確切認識到,要提高讀圖能力,必須以動手畫圖為基礎。
2.學生方面
(1)學生思想上對圖形還不夠重視,並認為考試時不會考到畫圖,所以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記憶上。
(2)通過調查了解、與學生談話等方式,發現許多學生對地圖不夠重視,對地圖在地理學習中的重要性沒有清醒地認識到,總以為考前背背書就行了,不注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3)也有一部分學生了解了地圖的重要性,但基礎知識欠缺,使他們對地圖「一知半解」,不知讀圖的方法,當然也就談不上讀圖分析問題了。
三、針對「讀圖」問題所採取的措施
1.強調地圖的重要性
每節課向學生說明地圖在地理學習中的重要性,並舉實例分析,並且在班級選地理學習成績好的、對地圖掌握有一定心得的學生介紹自己的學習體會,引起學生對地圖的重視。
2.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讀圖技能
看一幅圖首先要想地圖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圖例,再就是要有目的、有重點地去觀察,並分析其地理特徵及各要素之間的聯系,進而得出結論,使學生養成用圖習慣,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3.努力培養學生觀察地圖、動手畫圖的興趣
「當學習充滿樂趣時,才更為有效。」為了激發學生閱讀地圖、動手畫圖的興趣。我在教學七年級下冊各個國家時,課下學生畫一幅該國的地形圖,學生完成後由小組長選出優秀的,各組將優秀作品放到一起,我們再選出十幅優秀作品,在班內進行展覽;然後各班再選出優秀的在全校展覽,並將其評為「星級小畫家」,從而激發學生動手畫圖的積極性。
4.訓練學生繪制地理圖表
讓學生動手繪制一幅圖,其價值遠遠大於讀十幅圖。而氣溫變化曲線、降水量柱狀圖的判讀是初中地理的一個難點。因此,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製作,各班選出優秀作品,在全校進行展覽。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各地的氣候特點,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5.學會圖文轉換,強化學生一圖多思,著重提高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平時注意把課本中、練習中出現的地理數據轉換成圖形,老師要引導學生對每一幅地圖進行發散思維、多圖綜合。如,學習巴西時人口城市分布在東南沿海,從而想到澳大利亞的人口城市也是這樣分布的。
掌握地圖是學好和運用地理知識的最主要、最重要的手段。只要學生能做到經常讀圖、繪圖、制圖、用圖就會進步,學習地理會變得輕松而有趣味,各方面的能力也一定會逐步提高的,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㈤ 如何引導學生識圖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作為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在地理教學中,重視讀圖技能的培養,讓學生掌握學好地理的鑰匙——讀圖技能,使學生由熟悉地圖法到看懂地圖,進而能分析、運用地圖,並逐步建立起有確切空間概念的知識系統。因此,在地理教學中,重視地理讀圖能力的培養,把地圖與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至關重要。
一、熟悉圖表語言,掌握讀圖的基本步驟
要學會讀圖、用圖,首先應掌握好地圖的基本知識,熟悉圖表語言,明確有關概念。地圖符號是表達地圖內容的點、線和圖形,各種符號不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質,還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圍和大小等數量關系,所以只有講清各種符號的地理意義,才能使學生熟悉符號所代表的具體地理事物,准確而迅速地找出它們的分布概況,相互聯系等。
同時,要考慮看圖的有序性。看圖不能雜亂無章,而要根據各種圖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順序,一步一步地進行。看圖順序也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有時可根據需要及學習情況可以靈活變通。
二、誘導啟發學生,培養讀圖的積極性
要讓學生多看地圖,培養學生經常讀圖的積極性,首先,地圖是打開地理知識寶庫的鑰匙。其次,還要讓學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地圖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特性,許多問題都需要豐富的地圖知識作指導,通過讀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圖冊、教學掛圖、課本插圖、地理景觀圖、地理模型、黑板略圖等,讓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彩圖,還可課下讓學生做拼圖游戲等,同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加強讀圖訓練,強化讀圖能力
閱讀地圖不僅要看清地圖上有什麼、在什麼地方, 更重要的是探究和發現隱藏在地圖語言背後的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不僅要靜態地看清地理事物的位置、特點, 而且要動態地分析地理事物在時間和空間兩種維度中的變化趨勢。這樣就充分挖掘了地圖語言的概括的、豐富的內涵。因此應不斷強化讀圖能力的訓練,指導學生逐步養成使用地圖的能力,使地理知識和讀圖能力有機結合起來。
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地圖,使學生看懂地圖,進一步分析地圖,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讀圖能力。教師也可用多圖並用的指導和訓練,拓展學生的思維,不斷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這樣能培養學生利用地圖找出各種地理對象之間相互聯系的能力。在教學時也可以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記圖,提高對各種地圖的分析綜合能力。運用技能,反復練習,最終解決問題。
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既是地理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地理教學的目的和重要任務。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藉助地圖,用自己的頭腦和眼睛去探求各種各樣的地理現象和它們相互間的關系,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在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方面作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總結出更多更好的經驗來。

㈥ 談如何提高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一、引導學生識圖、析圖、繪圖和用圖

首先是識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多媒體、地理教學掛圖和手畫地理簡圖等,讓學生在地圖上或板圖上指出所學的地理事物,以加深其對地圖的印象。其次,是析圖。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地圖或板圖應進行細致的講解。最後,是繪圖和用圖。引導學生繪制有關教學用圖是提高學生識圖、析圖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講授新課過程中,教師邊講邊畫,使學生非常直觀地了解地理事物的變化趨勢,從而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識記。畫圖練習也能幫助學生提高讀圖能力。可讓學生親自動手繪制簡圖,教師在黑板上示範繪圖,兩者進行相互比較後,讓學生自己找出不足之處。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所繪圖中地理知識的理解,從而牢固掌握基礎知識。

二、注重圖與圖、圖與文的相互轉換

考試常常會考查學生圖與圖之間的轉換能力,如局部圖轉換成整體圖、表格轉換成曲線圖等,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讀圖分析能力,才能順利地獲取相關信息,迅速解題。也有很多題目將課本中的知識點放在各類圖形中去考查學生,這也要求學生必須學會圖與文之間的轉換。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可通過板圖、板畫、圖表、模型等直觀方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另一方面,可運用語言的方法,通過講述、啟發等培養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當學生的分析能力較強時,獨立思考的能力也隨之加強。

三、平時做題過程中,注重學生審題及解題能力的培養

1、注重審題

平時做題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到「慢審題,快做題」。一般分為四步。第一步,讀圖表標題,明確圖表要表示的內容。標題直接表明圖表內容的指向,這是讀圖的前提。第二步,讀圖例、注記,獲取准確信息。圖例是地圖的語言,圖上的顏色、線條、形狀等表示什麼地理事物,一般都會在圖例和注記中交代得很清楚。這一步是學生讀懂地圖的基礎。第三步,結合試題,讀圖表內容。試題一般以問題的形式,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分析,進而找出各要素的內在聯系,歸納出基本規律。這一步是讀圖的關鍵,要求學生不僅能觀其「圖」而知其「地」,更能知其「地」而求其「理」。第四步,表述地圖。讓學生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綜合、重組和再造,當眾表達自己對地圖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2、加強讀圖能力的訓練與指導

地圖類型多種多樣,不同類型的地圖有不同的讀圖技巧與方法,平時做題時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訓練與指導。如在光照圖上確定各條經線的地方時,就應該注意光照圖里一些隱含的條件:①晨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6∶00,昏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8∶00;②位於晝半球中央的經線地方時為12∶00,位於夜半球中央的經線地方時為24∶00或0∶00。

四、構建心理地圖,培養利用地圖答題的思維習慣

所謂心理地圖,即是各類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在頭腦中保持和再現,如地形圖、工業布局圖等在頭腦中構成的圖像。即使地圖不在眼前,也可以憑借心理地圖進行形象思維。心理地圖的構建主要依靠平時的積累,教師要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多翻看地圖。

平時做練習,要多聯系課本,因為課本上的案例具有典型性。答題過程中盡量使用課本中的地理術語,可以減少錯誤。多次訓練可以培養利用地圖答題的思維習慣。

總之,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必要手段,培養學生用圖的習慣和能力,發揮學生的觀察力和想像力,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㈦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1、加強學生的識圖能力
識圖能力積累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說學會了讀圖,對這一能力的培養旨在讓學生看懂圖像。多加思考是有效提升識圖能力的途徑,教師對學生進行看圖引導時要形成積極思維,判別出地理現象的源起與過程。學習非洲氣候時,引導學生仔細查看非洲氣候的分布和特點,指導他們結合所積累的知識來解決問題。馬達斯加島當東西兩側的氣候類型不同時,赤道穿過非洲,西側氣候為熱帶雨林,東側氣候為熱帶草原,運用地圖對該類知識進行總結,引導學生通過地圖尋找答案,培養他們的識圖能力,鍛煉了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
2、提高學生的析圖能力
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一些有效讀圖方法之外,要培養他們對地圖的分析能力,有效提升課堂效率與質量。讀圖、析圖緊密聯系,前者為後者基礎,後者的提升利於前者的積累。所以,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必須將析圖能力也列入教學目標。析圖能力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現象、事物間的聯系、規律。在地理的「美國」一課中,首先告訴學生美國處在什麼地理位置和經緯度的具體分布以及該國的行政區劃;其次,引導學生運用地圖語言分析、總結教學要點。這對學習「北美氣候圖」等課堂十分重要。要明確,對學生進行讀圖的興趣與能力培養屬於地理教學之基本要求。通過對學生進行讀圖能力的培養,才可以高效而順暢地實現地理課程教學目標與任務,學生地理素質也會相應得到大幅提升。教師在教學的同時也需要加強課程標準的學習,樹立起先進的課標教學理念,以提升、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為日常教學努力方向,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地理課程素養,使學生在不斷進步的同時也可以獲得學習能力的持續提升。

㈧ 高中地理中如何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

1.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地理圖形學習熱情 好的氛圍對地理圖形學習至關重要。對於高中生而言,趣味性比任何 東西都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地圖教學的實施,學生實現 對高中地理課堂的主動參與,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可以在 教室後的黑板掛上世界地圖,方便學生學習;可以安排學生對世界地 圖實施輪值演講,利用課前五分鍾,實現對地理知識的自由探討。
2.創造地圖應用機會,幫助學生樹立用圖意識 在傳統的高中地 理教學中,教師採用的是記憶性教學方式,注重對學生地理知識記憶 性任務的檢查,忽視圖形教學。學生在這樣的背景下,就會產生地理 圖形學習不重要、用不到的想法,從而忽視地圖學習。教師通過地圖 教學,給學生傳輸圖形應用理論,幫助學生樹立圖形應用意識。教師 可以將地理案例與地圖相結合,考查學生對圖中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實現高效的地理圖形教學。成效。
3.實施樹立創新性意識教學,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地圖。 在高中地理圖形教學中,那些創新意識強、創新能 力好的學生往往對地理圖形的學習有更加突出的表現。教師在地圖教 學的實施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學生敢於創新。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處 於主導地位,學生則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要為學生擬定創新性研究課 題,課題的擬定需要結合學生的地理基礎和智力基礎,最好是學生在 地圖的幫助下能夠採用團隊探究的方式解決的課題。一旦學生在初期 探索實踐中掌握了探究式地圖學習的方法,在以後的自主探究學習中, 他們的探究技能就會越發的熟練,其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也會越發濃厚。

㈨ 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析圖是讀圖的提高
繪圖是讀圖的關鍵
記圖是讀圖的鞏固
填圖是讀圖的強化
素質教育以促進人的發展,培養和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目的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基本教育的最大課題。在傳統的自然地理教學中,教師往往擔心學生不能全面具體掌握知識點,就採取填鴨的方式,而忽略了學生主體注的發揮,忽略了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和能力的培養,我國目前獨生子女多,大多數學生缺乏協作能力,農村初中留守兒童多,大多數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為了改變以上不符合素質教育,不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這種教學方式,就必須盡快更新觀念,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因此,我在地理教學中嘗試著運用地圖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
看圖是讀圖的基礎
看圖是讀圖的第一步。為了讓學生正確讀圖,首先要幫助學生正確觀察地圖,但學生在看圖方面存在不少問題:有的學生缺乏地圖基礎知識,分不清圖上的東西南北,不了解各種地圖的意義;有的學生看圖沒有按一定的順序,沒有重點,沒有目的,眉毛鬍子一把抓;有的學生孤立地觀察地圖,忽視了地理環境的整體少於;有的學生不善於多角度觀察等,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了學生讀圖的有效性和准確性。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考慮讀圖的有序性,看圖不能雜亂無章,而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順序,一步一步地進行。如有一幅世界石油資源分布圖,此圖內容豐富,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分步觀察:第一步,看石油的分布是否均勻?是分布在北斗球,還是南半球?第二步,看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些國家?第三步,看石油的輸出和輸入,有哪些重要輸出路線?主要輸往哪些國家和地區?
其次,觀察地圖要有整體性。在看地圖時,特別是看區域性地圖,不能孤立地看一條線,或者一個點,而要進行綜合觀察,擴大到一個塊,或者一個面。如看中國鐵路分布圖,要沿線觀察途徑哪些地形區,交通樞紐、主要河流、省市、礦產地、工農業基地等;看一個城市的地理位置,要顧及到它左鄰右舍的相對位置。這樣整體看圖,有助於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的正確觀念。
再次,看圖時要注意多變換幾個不同的角度。看圖一般總要觀察幾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細的,應指導學生反復觀察,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進行圖解、勾勒,使主要地理事物更加突出明顯,加深對每一個知識點的印象,這樣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一幅世界政區圖上,可以沿回歸線、赤道等有意義的線去找這些線經過的國家和地區,還可以沿北半球中續度帶,由東向西找出煤炭分布國等,這種變換角度的方法,會使學生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析圖是讀圖的深化
分析地圖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同時也要提倡團結合作,共同分析地圖;要充分放手,讓學生學會運用地圖、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方法。各種地理現象之間是有聯系的,彼此之間是有規律的。這些互相關聯,被一定規律所支配的各種地理現象和地理事物,都畫在地圖上面。如果認真分析地圖,就可以發現地理事物、現象之間的這種聯系和規律,從而加深學生對地理事物的理解和認識。分析地圖,不僅可以加深記憶,還可以弄清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和規律,就不會出現張冠李戴一類的問題。如拿到一幅四川省的地形圖,從出脈的分布和地勢的高低,就可以了解河流的分布和流向,因為水往低處流。四川北有岷山、大巴山,西有南北走向的邛崍山,大雪山,南有大、小涼山及鄰近雲貴境內的大婁山、烏蒙山,這種四周高、中間低的盆地地形,決定了嘉陵江、沱江、泯江、大渡河、烏江等都向盆地中央的長匯合。由高山環繞的盆地地形,造成了四川特有的水文和氣候現象。四川的大中城市如成都、宜賓、瀘州、南充等都是分布在江、河為城市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水源及交通條件。分析地圖是使用地圖、學好地理,使地與理統一起來的重要一步,應在地理學習中,不斷提高分析地圖的能力。
三、繪圖是讀圖的關鍵
繪圖是讀圖過程中的動手操作環節,能加強整幅地圖中細微特徵的認讀,在教學中往往被忽略,這在教學中應是一個重點,是我們目前地理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因此,教師除了要求學會用方格法縮放地圖外,還要積極鼓勵、引導示範學生描繪一些大陸、國家、地區的輪廓圖,導高線、等壓線圖,氣溫、河流流量的曲線圖,降水量的柱狀圖等,學生通過親手繪制,既使學生掌握一些描制地圖的基本技能技巧,又能加深學生對所繪圖中地理概念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採用兩種方法,具體的做法是:
一是彩繪。即利用課本插圖與空白的暗射圖,用彩筆勾畫出所要掌握的地理事物。如復習長江水系,可以先把幹流用彩色勾勒出來,一般來說,第一,要突出重點,目的明確,不要全面兼顧,描得琳琅滿目,而要有所側重。第二,要運用不同線條、顏色與表達方式。不同性質的地理界限可採用精細不同的線條,不同的地理事物可採用不同的顏色加以區別。如有的可以打點,有的可以劃斜線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第三,彩繪也應配以適當的注記。
二是畫簡圖。這是熟練掌握地理知識的一

㈩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

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所有地理知識都可以在地圖上表示出來,有些知識還可以用演示表現出來。平時練習或考試,有些知識課本上沒有明確說出,但是地圖上有或演示中可看出,學生不能正確答出,是因為學生沒有仔細觀察造成的。要彌補這個缺憾,就要平時注意培養學生讀圖、觀察地圖的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的語言」。地圖在地理學習和研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地理學的發展歷史看,是先有地圖然後才有系統的地理學理論知識。地圖集中了客觀世界大量的信息,通過對地圖的觀察和分析還可以概括出各種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然而中學階段的學生,恰恰對地圖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強調地圖的重要性,還要教會學生閱讀各類地圖。「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作為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地圖是地理事物和現象空間分布的信息載體,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信息源泉,是表達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在地理教學中,重視讀圖技能的培養,讓學生掌握學好地理的鑰匙——讀圖技能,使學生由熟悉地圖法到看懂地圖,進而能分析、運用地圖,並逐步建立起有確切空間概念的知識系統。觀其「圖」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因此,在地理教學中,重視地理讀圖能力的培養,把地圖與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至關重要。一、熟悉圖表語言,掌握讀圖的基本步驟 要學會讀圖、用圖,首先應掌握好地圖的基本知識,熟悉圖表語言,明確有關概念。地圖符號是表達地圖內容的點、線和圖形,各種符號不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質,還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圍和大小等數量關系,所以只有講清各種符號的地理意義,才能使學生熟悉符號所代表的具體地理事物,准確而迅速地找出它們的分布概況,相互聯系等。其中,圖名、比例尺、方向、圖例、注記等都是組成地圖的要素。圖例是地理事物的標記,讓學生懂得地圖是用什麼符號表示什麼地理事物,是讀懂地圖的基本前提。學生通過熟悉圖例、聯系地圖上的符號,最終達到能夠認識具體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和空間結構。 同時,要考慮看圖的有序性。看圖不能雜亂無章,而要根據各種圖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順序,一步一步地進行。在觀察每一幅地圖時,應注意先看清圖名,直到地圖的主題或主要內容;再閱讀圖例注記和比例尺,知道地圖的表現方法;最後,要深入到地圖內部,關注具體的內容和信息,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讀圖效率。然而,看圖順序也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有時可根據需要及學習情況可以靈活變通。二、誘導啟發學生,培養讀圖的積極性 要讓學生多看地圖,培養學生經常讀圖的積極性,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沒有地圖就無法學好地理,地圖是打開地理知識寶庫的鑰匙。其次,還要讓學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地圖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特性,許多問題都需要豐富的地圖知識作指導,通過讀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讀圖來掌握基本知識和原理,了解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內在聯系與規律。 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圖冊、教學掛圖、課本插圖、地理景觀圖、地理模型、黑板略圖等,讓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彩圖,一幅幅精美流暢的板圖板畫、一件件生動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也易產生歡愉的情緒和濃厚的興趣。還可課下讓學生做拼圖游戲等,同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了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之後,為了讓學生能熟悉34個省級行政區的位置及形狀,課後我布置學生製作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圖的活動。經過製作行政區圖,學生更加熟悉了其位置及輪廓。在過後做練習和考試中有關這方面的題基本上。 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最重要前提是讓學生親自觀察直觀對象。以前常見教師在課堂上指著教學掛圖或投影圖、投影片,把觀察到的地理事物直接告訴學生,這是什麼山脈,那是什麼河流、城市、港口等等,使學生不用觀察就能得到,因而造成學生識圖能力低下:翻開地圖時找不到,找不準。所以在提出問題後,盡量讓學生獨立觀察,教師認真地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的程序、方法,然後讓學生在觀察中去發現「結果」。例如在講地球自轉運動時,先讓學生用一物(如課本、文具盒等)充當太陽,假想它們是圓的球體,並能自身發光,然後一手托地球儀離開「太陽」一定距離,另一手自西向東撥轉地球儀,學生會發現地球儀上的各個地方,有時候會背向太陽(黑夜),有時候會面向太陽(白晝),於是很快得出,由於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現象。同樣,改變和附加一定條件也可讓學生演示地球公轉運動,從而得出由於地球公轉產生了一年四季現象並能看到演示過程中,哪裡做得不到位,也有利於學生在做練習指出圖中地球公轉圖中的錯誤能正確迅速地指出來。再如:「根治黃河」的關鍵——治沙這個問題,我製作了一個上表面傾斜的小木箱,裡面裝滿沙土,然後讓學生向上面澆水,發現泥沙流失很快;但是往上面鋪一層草皮再澆水,學生會發現沙土流失現象

閱讀全文

與地理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