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故事是什麼

地理故事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20 03:28:18

A. 有趣的地理故事(短一點,3分鍾內)

6個供參考:
1.牛郎織女與星空圖
民間傳說,織女下凡與牛郎過著男耕女織的自由生活,王母聞訊後強行將織女帶回天宮,牛郎挑選著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釵劃出一道天河(銀河)把他們隔開。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織女星與鄰近兩顆較暗的恆星組成三角形,很象織布的梭子,天鷹座的牛郎星與兩顆暗星組成「一」字狀,象是牛郎用扁擔挑著兩個孩子。銀河的走向與牛郎織女星的連線相垂直,就象把他們分隔在「河」兩岸。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再去觀察星空,就容易辨認出這兩顆恆星和幾個星座。

2.火燒葫蘆峪與氣旋
三國後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一次將司馬懿父子及所率魏軍困在葫蘆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將敵方全部燒死。司馬父子自度難逃此劫,抱頭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場大雨澆滅了山火,司馬氏得以死裡逃生。這場雨其實不是什麼「天意」,恰恰是諸葛亮自己製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區的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氣壓降低。低氣壓區形成氣旋,其中心因空氣上升冷卻凝結而降雨。就是說,葫蘆峪里下了一場氣旋雨。諸葛亮雖然通曉天文地理,但畢竟缺乏現代科學知識,不識「氣旋」是怎麼回事,否則,他可能會用另外的戰術來殲滅魏軍。

3.借東風與季風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軍精心准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後短時間天氣反常現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

4.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藉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5.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跑」呢?原因在於,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6.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B. 誰知地理小故事

地理故事

火燒葫蘆峪與氣旋

三國後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一次將司馬懿父子及所率魏軍困在葫蘆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將敵方全部燒死。司馬父子自度難逃此劫,抱頭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場大雨澆滅了山火,司馬氏得以死裡逃生。這場雨其實不是什麼「天意」,恰恰是諸葛亮自己製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區的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氣壓降低。低氣壓區形成氣旋,其中心因空氣上升冷卻凝結而降雨。就是說,葫蘆峪里下了一場氣旋雨。諸葛亮雖然通曉天文地理,但畢竟缺乏現代科學知識,不識「氣旋」是怎麼回事,否則,他可能會用另外的戰術來殲滅魏軍。

借東風與季風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軍精心准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後短時間天氣反常現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

C. 五個有趣的地理故事

看看行不?
1.牛郎織女與星空圖
民間傳說,織女下凡與牛郎過著男耕女織的自由生活,王母聞訊後強行將織女帶回天宮,牛郎挑選著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釵劃出一道天河(銀河)把他們隔開。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織女星與鄰近兩顆較暗的恆星組成三角形,很象織布的梭子,天鷹座的牛郎星與兩顆暗星組成「一」字狀,象是牛郎用扁擔挑著兩個孩子。銀河的走向與牛郎織女星的連線相垂直,就象把他們分隔在「河」兩岸。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再去觀察星空,就容易辨認出這兩顆恆星和幾個星座。

2.火燒葫蘆峪與氣旋
三國後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一次將司馬懿父子及所率魏軍困在葫蘆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將敵方全部燒死。司馬父子自度難逃此劫,抱頭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場大雨澆滅了山火,司馬氏得以死裡逃生。這場雨其實不是什麼「天意」,恰恰是諸葛亮自己製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區的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氣壓降低。低氣壓區形成氣旋,其中心因空氣上升冷卻凝結而降雨。就是說,葫蘆峪里下了一場氣旋雨。諸葛亮雖然通曉天文地理,但畢竟缺乏現代科學知識,不識「氣旋」是怎麼回事,否則,他可能會用另外的戰術來殲滅魏軍。

3.借東風與季風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軍精心准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後短時間天氣反常現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

4.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藉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5.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跑」呢?原因在於,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6.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關於阿艾石窟的千年猜想
來源: 網易論壇
人們目睹這些文明的碎片,總會升起種種疑團,是誰,在什麼時候,在如此險峻的地方開鑿這個洞窟呢?
被稱為天山大峽谷的庫車北部的克孜利亞峽谷有著地質構造學上的奇觀。它曲折幽深、怪石嶙峋,最寬處有幾十米,狹窄處僅可容一個人通過。春、夏季,山洪會注滿河谷;秋、冬季,峽谷內斷斷續續滲出的細流慢慢融入溝口處的銅廠河。銅廠河是史書中所說的「東川水」,它以恆久的姿勢流淌著,不僅滋潤和豐饒了這片古老的土地而且孕育和發展了人類文化,至今保留的諸多遺址如阿艾古城,蘇巴士佛教遺址及煉銅冶鐵遺址都在這條河邊。滾滾不息的河水承載和見證著歷史、現在、還有將來。
迂迴的山崖峭壁一次次地阻隔著人們的視線,使得許多不解之謎經過千年的封存保留到了今天。

1999年4月的一天,庫車縣北部天山河谷中的阿格鄉牧民阿布來提同往常一樣挎上采葯背包和用具在崎嶇的山道間跋涉跳躍,矯健得如同羚羊。他尋找著,采擷著。在離谷底三十多米處的絕壁間他發現了一叢綠色。他沒有猶豫,他在抓住綠色藤蔓的同時,一腳踏進了塵封一千多年的石窟。
http://tech.163.com/06/0710/13/2LM4922R00091N9G.html

南少林之謎:兩百多年前為何消失
「天下功夫出少林」,以「南拳北腿」著稱的南北兩座少林寺院的僧人,匡扶正義,歷次救國家於危難之中。然而,少林寺難逃被焚燒的命運。一千多年過去了,當年赫赫聲名的南北兩少林寺,只留下北少林依然屹立在嵩山之上,香火旺盛,南少林寺此刻卻銷聲匿跡了。為此,人們開始了歷史的追蹤。

相傳,公元1276年,康熙突然下旨三千御林軍火燒南少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其中必定有著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於是,莆田最先開始了他們的尋找,在林山村中,文物普查隊發現了一口刻有「僧兵」銘文的北宋石槽。有關專家論證,「僧兵」是南少林寺獨有的編制。從而,推斷出石槽的所在地——林泉院就是傳說中的南少林。然而,泉州的兩本祖譜——《清源金氏族譜》和《西山雜志》更有詳細記載,泉州存在過一座規模宏大的少林寺。不料,此時的福清出示了更為確鑿的證據,出土的文物、古代的地圖、以及相關的文獻資料,一致指向福清的確存在著一座少林院。

然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教授羅炤的研究發現,卻讓南少林之謎進入了更深層次的探索。羅炤發現了福建閩南小鎮的一種幾乎絕跡的特殊的佛教派別——香花僧。香花僧也侍奉佛祖,為民眾做喪喜事,宏揚佛法。但卻有不同於正宗的佛教叢林的地方,他們可以殺生吃葷,可以娶妻生子。奇怪的是,香花僧的傳人,有一本神秘的秘典——香花僧秘典。這本秘典中隱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它揭開了兩百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南少林寺為何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以及寺院遺址的真正所在地。(編導:蔡佳利)
http://tech.163.com/06/0627/08/2KK2BAJ200091N9G.html

化蝶成仙的獨龍紋面女
幽深的峽谷,神秘的民族

獨龍江峽谷地處雲南省怒江大峽谷的最北端,東靠海拔5000多米的高黎貢山,西邊和南邊與緬甸交界的擔當力卡山相鄰,北接西藏自治區。獨龍江似一條玉帶自西藏察隅向南飄落而下,形成綿延97公里的險峻峽谷。峽谷方圓1900多平方公里,由於一年中有半年大雪封山,故而形成了獨特而封閉的自然地理環境,同時也孕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獨龍族。

獨龍族是一個人口僅有5000餘人的少數民族。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從語種上類分應該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受條件限制,獨龍族以前一直過著自由遷徙、刀耕火種、男人漁獵、女人採摘的日子。直到解放後,大多數的獨龍族才在獨龍江沿岸建起了固定的村寨。

女人文面是獨龍族一個奇異的習俗,而且由來已久。《新唐書》中稱之為「文面濮」,《南詔野史》更是以「綉面部落」來稱呼獨龍族。至於為什麼要文面,說法有很多,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確切解釋。有的說是為了防止被外來民族搶去;有的說是為了好看;有的說是為了死後能與靈魂相認。還有一種說法與原始圖騰崇拜有關——在獨龍族的信仰中人死後的亡魂「阿細」會化成各色蝴蝶飛向蒼天。

地於小故事三:
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藉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 「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 「跑」呢?原因在於,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 「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D. 地理小故事 好的給分

地理故事

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跑」呢?原因在於,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藉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借東風與季風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軍精心准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後短時間天氣反常現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

火燒葫蘆峪與氣旋
三國後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一次將司馬懿父子及所率魏軍困在葫蘆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將敵方全部燒死。司馬父子自度難逃此劫,抱頭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場大雨澆滅了山火,司馬氏得以死裡逃生。這場雨其實不是什麼「天意」,恰恰是諸葛亮自己製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區的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氣壓降低。低氣壓區形成氣旋,其中心因空氣上升冷卻凝結而降雨。就是說,葫蘆峪里下了一場氣旋雨。諸葛亮雖然通曉天文地理,但畢竟缺乏現代科學知識,不識「氣旋」是怎麼回事,否則,他可能會用另外的戰術來殲滅魏軍。

牛郎織女與星空圖
民間傳說,織女下凡與牛郎過著男耕女織的自由生活,王母聞訊後強行將織女帶回天宮,牛郎挑選著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釵劃出一道天河(銀河)把他們隔開。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織女星與鄰近兩顆較暗的恆星組成三角形,很象織布的梭子,天鷹座的牛郎星與兩顆暗星組成「一」字狀,象是牛郎用扁擔挑著兩個孩子。銀河的走向與牛郎織女星的連線相垂直,就象把他們分隔在「河」兩岸。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再去觀察星空,就容易辨認出這兩顆恆星和幾個星座。

地球形狀的故事之漂浮大地的傳說
地球形狀的故事之漂浮大地的傳說地球形狀的故事之漂浮大地的傳說地球形狀的故事之漂浮大地的傳說 在古代,人類生活在地球上,由於受到山嶽、海洋的阻隔,只能生活在一個很小的范圍里。憑著他們的直覺,一般把地球誤認為是一個基本平坦的大地。人們都把大地設想為一個漂浮在茫茫水面上的陸地。在我國,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這一種「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蓋天說。意思是說,藍天就象是一個半球狀的圓蓋,大地則象一塊四方的棋盤,並認為藍天與大海相連。當然,也有人認為在地的四角八方都有一根擎天柱支撐著藍天。這種「天圓地方」的蓋天說在我國古代一直佔有主導地位,並且流傳極廣,直到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這種認識的影響。例如:北京天壇的建築是圓的,地壇則是方的,就是這種思想的反映。類似的傳說,在世界其他民族中也曾廣泛流傳。
古代俄羅斯人認為大地象一塊圓餅,被三條巨大的鯨魚馱在背上,而這三條鯨魚則漂游在茫茫無際的海洋里。古印度與俄羅斯人的想像很相似,只不過他們認為馱大地的是站在鯨魚背上的白象。
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傳說更具體一些。由於當時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居住在地中海之濱,北邊是阿爾斯山脈,南面是地中海。地中海的南面,則是非洲北部的大沙漠。在當時的條件下,他們認為大地就象一個巨大的盾牌,它的四周環繞著深不可測的海洋。與我國古代的認識相反,他們認為這個盾狀大地的中心是一片淺海(即今天的地中海)。這片海的四周則環繞著一圈陸地。在這環狀陸地的北邊是連綿的高山,再往外就是世界的海洋了。
這些例子充分反映了由於生活環境的限制,人們只好按照自己日常生活中觀察和接觸到的一些零碎不全的客觀現象,來想像大地的形狀。這些認識有共同的特點,認為大地在外形上是一個相對扁平的、被海洋所包圍的陸地。

「海拉爾」名字之過
北京某大學一位畢業生張某被分配到海拉爾工作。
他從末學過地理,不知海拉爾在什麼地方,又因虛榮心太強,不願請教別人。 於是便以名會意,心想:上海在海邊,海口在海邊,那海拉爾也一定在海邊,一定 是海邊某一大城市。想到在那裡工作,一定十分舒服,甚至還想到了去海里游泳, 海邊消夏。
想到此,他樂滋滋地打點行裝,登上了去海拉爾的列車去報到了。
經過一天一夜折騰,終於到達了海拉爾,車末停穩,便抓起行李准備下車。張某興奮地走出車站,往四周一看,他「洋鬼子看戲---傻眼」了, 海拉爾哪裡是什麼海邊大城市呀,往東看是茫茫的林海雪原,往西看是蒼茫的呼倫貝爾大草原。 張某腿一軟,眼前發黑,就癱倒在地。
後來,張某在給他的同學寫信時說到,學校千不該萬不該輕視地理課. 我也千不該萬不該連海拉爾在什麼地方都不知道,更可恨的是人們為什麼要把與海 相隔十萬八千里的地方叫海拉爾!

吹毛求疵看《三國》
八十四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茶餘飯後,街頭巷尾,人人都在暢談其情節,議論其長短。
筆者無奉迎之嗜好,卻有求疵之毛病。今又求疵一回,請諸公莫笑。
該巨片之第九集中,有孫策等太史慈「日中」歸降的情節。但見主人公插劍於地,以觀日影,至「日中「那寶劍日影競縮為一點——真真笑死人也。安徽涇縣地處北緯30°40′,「日中」時那寶劍日影不知如何會縮為一點?
筆者原以為原著即如此,此疵乃羅貫中之過。但細細想來,又覺憑羅貫中蓋世之才 絕不至有此之疵,無奈找來原著一看,方知確實錯怪羅貫中了。
羅才人書中只有「次日,立竿於營門以候日中。 恰將日中,太史慈引一千餘眾到寨。」既無插劍之說,亦無日影縮為一點之過,電視中的問題全是改編者及導演弄巧成拙而已。
筆者善於聯想。想那改編者及導演定是「大家」,必深通天文地理,不然如何敢問津這部「軍事地理教科書」? 但「大家」都免不了露此破綻,今日之不學天文地理,考大學不考天文地理的未來 的改編者及導演們將會怎樣便可想而知了。
由此及彼,想那高考科目改革是否也還需要再行論證然後再推而廣之?

某教委主任下鄉考察。
走進教室看到教桌上的地球儀,心裡直犯嘀咕:這地球儀怎麼斜著放?他轉身問學生這是怎麼回事,那學生如實回答:不是我弄的。
主任又去找地理老師,地理老師答:的確不是學生弄壞的,我從儀器站買來時就這樣。
主任還不相信又去問校長,校長難為情地說:沒辦法,學校資金短缺,只好買 台殘次品湊合著用。教委主任聽了大發感慨:全社會重教育,可學校連台正品的地球儀都買不起,這該貽誤多少人啊;教具廠也不象話,象這種殘品怎麼能出廠呢?這不是坑人嗎?

錯用月食誤戰機
公元前413年8月27日傍晚,雅典征服西西里遠征軍的兵營中,傳令兵飛奔各軍營,秘密傳達遠征軍統帥尼西亞的撤軍命令。頓時,百艘戰艦及30艘運輸船的3萬多人已作好准備,整裝待撤。跟隨遠征軍的商船隊,聽到撤軍命令,也趕忙收拾行裝,處理不能帶走的物品。指揮官索尼,正在挑選1000名水手、2000名精壯軍士,組成後衛隊,預備阻擊追趕來的敵軍。
當天夜晚,月明風清,夜裡10點3刻,正當遠征軍離開西西裏海面向東急駛時,突然一下出現了許多艘錫拉庫薩的戰船。遠征軍統帥尼西亞手提利刀,指揮戰艦向敵船展開勇猛的沖殺,敵兵敗下陣來,遠征軍將士充滿了勝利的喜悅。正當此時,月亮上突然出現了暗影,慢慢地愈變愈大,月光隨之消失,天空繁星閃爍,月亮卻變成了一個暗紅的圓盤——月食出現了。海面一片黑暗,遠征軍將士不知何故,於是紛紛走上船台祈禱膜拜。統帥尼西亞見狀,立刻傳令:「正當撤軍途中,突發天變,應尊天意。立即停止撤軍,離船上岸,原地待命,等21天後再行撤軍。」命令一下,各船大亂,劃槳手紛紛逃亡,一些商船也偷偷返航。
錫拉庫薩統帥從逃亡的遠征軍士兵中得到雅典軍因月食而停止撤軍的消息後,立即調整了布署,加緊包圍。兩軍相接,雅典遠征軍毫無准備,戰艦大部分都被擊沉。敘拉古軍乘勝追擊,索尼雖然勇猛善戰,卻阻擋不住如潮水般涌來的敘拉古軍,索尼戰死,尼西亞被迫投降,不久即被處死,其餘7000餘名雅典殘兵則被趕入露天採石場,終生從事苦役。戰後,錫拉庫薩全城彩燈高懸,人們擺下祭品,感謝月神顯示月食,使錫拉庫薩軍由敗轉勝。
大家知道,月亮同我們生活的地球一樣,本身並不會發光,靠反射太陽光而發光。當地球運行於太陽和月亮之間,三球形成一直線或基本成一直線時,月球進入地球背面的陰影里,太陽射向月球的光被地球遮住,這樣我們在短時間內就看不到月亮的全部或一部分,這就是月食。
雅典遠征軍和錫拉庫薩軍交戰之時,正好發生了月全食現象。因為當時雅典遠征軍對月食產生的原因還不很了解,所以停止了撤軍行動,結果誤了戰機。現在看來,月食其實是一種自然現象,它並不神秘。

E. 地理故事的簡介

本書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生動而又翔實地介紹了千奇百怪的地理奇觀;講述了給人以智慧啟迪的地理知識,以及人們在生活現象中領悟到的地理故事。

F. 地理小故事

相傳很早以前,喜馬拉雅山的珠峰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喜馬拉雅海。海邊長滿了青草和鮮花,高大的樹上結滿了果子,林子里野獸成群,百鳥齊鳴,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後來,有一群妖怪來到這里興風作浪,它們追捕野獸,趕走百鳥,踐踏森林,攪得大海里的魚兒都不得安寧。受害者聯合起來,一齊到東海龍王那裡告狀,龍王立刻派來他的小女兒珠穆朗瑪去降服這群妖怪。珠穆朗瑪女神將這群妖怪一個一個抓來,用從東海里取出的礁石把它們壓在下面,這群妖怪的魔力很大,礁石少了壓不住,於是珠穆朗瑪女神就不停地用礁石堆呀堆,堆成了世界上最高大的一座山,才把這群妖怪壓服了。為了改變礁石上寸草不生的環境,女神又在山坡上灑下了樹木和花草種子,使這里變成了一個草木蔥蘢、千獸群集、百花盛開的地方。為了感謝女神的功德,花、草、鳥、獸們共同為女神開了個慶功會,會上大家一致要求女神永遠留在人間。珠穆朗瑪女神也很留戀人間美麗的景色,就化做一座山峰,終年站立在喜馬拉雅山上,環顧地球上五湖四海,保護著所有的動植物免受妖怪的禍害。

根據地質學家科學考察研究,現在是地球之巔的珠峰地區,原來確實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喜馬拉雅海。1966年,我國科學家在珠峰附近進行科學考察時,發現了喜馬拉雅魚龍化石,1975年又發現了中國旋齒鯊珠峰種化石,這是在距今二至三億年前稱霸海洋的動物,說明珠峰地區有過海洋的歷史。

珠穆朗瑪峰地區原屬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是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的結果。原來印度板塊在非洲板塊的東南端,與亞歐板塊之間被古地中海隔開,由於印度洋底的擴張,印度板塊不斷向北漂移。大約在2000~3000萬年以前,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相碰撞,印度板塊斜插在亞歐板塊之下,猛烈地擠壓產生褶皺,隆起成山,從而形成了地球上最年輕、最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至今印度板塊仍在北移,喜馬拉雅山還在上升。

喜馬拉雅山的歷史變遷,是地殼運動、海陸變遷、滄海桑田變化的重要例證,也是板塊運動的例證。民間流傳女神降妖的傳說故事,多少隱含了這種地理環境的大變遷

神秘的百慕大三角

1968年9月一架「C132」客機正在晴朗天空中飛行,突然飛機墜落入海,機上27人全部喪生。1973年3月,一艘摩托船在平靜的海面上行駛,瞬間船沉於海,船上32人無一倖存。以上海難僅是發生在百慕大群島附近三角形海區的其中二例。這里,因艦船、飛機屢遭劫難而被人們稱為「死三角」。一時間,眾說紛紜,種種疑問,令人百思不解。那麼,神秘的「百慕大三角」究竟是怎麼回事?

「死三角」海區位於大西洋西側百慕大群島、佛羅里達海峽和大安的列斯群島東端的波多黎各島之間。大部分位於北緯20°~30°之間,屬於北熱帶。這里全年主要受熱帶氣團控制,盛行東北信風。夏秋多熱帶颶風,狂風怒吼,常形成10多米高的水牆,此外,還經常可以遇到海龍卷,它能把海水吸到幾千米的高空,給航行罩上了可怕的陰影。

「死三角」海區正處在南、北美之間地殼斷裂帶的北緣,火山和地震活動非常強烈,海底地形十分復雜。「死三角」的下面,大部分是深達6000米以下的北亞美利加海盆;北部是突起於四周深海盆的百慕大海台,西和西南側是靠近大陸和群島的廣闊的大陸架,南端是深達9215米的波多黎各海溝。

「死三角」附近既有明顯突出的半島如佛羅里達半島、尤卡坦半島,又有被半島圍起來的較封閉的海灣——墨西哥灣,還有眾多的島嶼和海峽:巴哈馬群島、大安的列斯群島和小安的列斯群島等1200多個島嶼。這些島嶼面向浩瀚的大西洋,屏障著加勒比海,大大增加了洋流的復雜性。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在安的列斯群島附近大部轉向西北,從「死三角」海區穿過。另外,從墨西哥灣經佛羅里達海峽流出的佛羅里達洋流,非常強大,寬度擴及整個海峽,達150千米,洋流深800米,每晝夜流速為130~150公里。如此「浩浩盪盪的大軍」也從「死三角」海區通過。總之,「死三角」海區洋流復雜,勢強流急,遇難的飛機、船隻即使不沉入洋底,也會被強大的洋流沖得無影無蹤了。給人以一點殘骸不留、神秘失蹤的假象。還有,「死三角」海域又是馬尾藻海的一部分,海面布滿了以馬尾藻為主的褐色藻類,不利航行。

「死三角」海區位於巴拿馬地峽的東北方,是西歐、北非和北美東岸到巴拿馬運河航線的必經之地,過往船隻絡繹不絕,海上交通運輸繁忙。此外,巴哈馬群島風景秀麗,氣候溫和,是旅遊勝地,節假日許多人駕著自己的遊艇或私人飛機到這里度假,難免不發生意外。

如果我們充分考慮到以上這些因素,再根據每次失事的具體情況作深入細致的分析,那就對「死三角」海域所發生的事件不會感到神秘莫測,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不會存在什麼超自然的現象。至於一些學者提出的各種假說,如百慕大三角失蹤事件都是飛碟乾的,自然激光會使船隻、飛機化為烏有等等,都是站不住腳的。

1990年,美國海洋基礎工程學專家韋恩·鄧拉普發現百慕大三角區海床蘊藏極為豐富的天然氣和石油,而高壓油氣正是人們屢遭劫難的「死神」。原來他發現,在百慕大海區內,常有大量奇異的水合物漂浮過來,而這些水合物又極易氣化,為此他做了實驗,在一個不大的區域內,幾分鍾就測得500萬立方米驟然溢出的氣體,後被證明是天然氣。他說:幾百萬年來,沉積在此地海底的動、植物,腐爛發酵,形成了大面積的氣、油田。在該地特有的高壓、極冷條件下,海水的水分子和天然氣分子受壓結合,結晶為冰樣的水合物存於海面、水中、海底,水合物在壓力稍減或溫度略升時,即溶化並瞬間放出大量的天然氣。因水合物在溶化過程中的膨脹,致使海水沸騰,氣團雲霧遮日,當輪船經過此地,突然比重變小的海水,無力承受船體的重量,遂沉入海底。而飛機來到百慕大三角區上空,由於天然氣大量釋放,導致發動機缺氧,逐漸熄火,其機尾排出的帶有火星的廢氣,就會引燃從海面不斷上涌的天然氣,使墜落的機體頓時成為一團火焰。

2.火燒葫蘆峪與氣旋
三國後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一次將司馬懿父子及所率魏軍困在葫蘆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將敵方全部燒死。司馬父子自度難逃此劫,抱頭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場大雨澆滅了山火,司馬氏得以死裡逃生。這場雨其實不是什麼「天意」,恰恰是諸葛亮自己製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區的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氣壓降低。低氣壓區形成氣旋,其中心因空氣上升冷卻凝結而降雨。就是說,葫蘆峪里下了一場氣旋雨。諸葛亮雖然通曉天文地理,但畢竟缺乏現代科學知識,不識「氣旋」是怎麼回事,否則,他可能會用另外的戰術來殲滅魏軍。

3.借東風與季風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軍精心准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後短時間天氣反常現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

4.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藉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5.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跑」呢?原因在於,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6.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泰坦尼克號,在世界航海史上曾被驕傲地稱為「永不沉沒的巨輪」,該船船身相當於三幢半住宅大廈的長度,被歐美新聞界譽為「海上城市」。1912年4月15日凌晨,它載著2207名旅客和船員作處女航時,同一座漂浮的冰山發生了僅僅為時10秒鍾的碰撞,便造成1513名旅客遇難的悲劇。這輝煌的首航竟給它帶來了葬身海底的厄運。

泰坦尼克號游輪於1912年4月10日從英國南安普敦啟航開往紐約,登上這條船的富商大賈和英美兩國的社會名流,都想在這條嶄新的奇跡般的巨輪上逍遙自在地度過美妙的一周。甲板下面,低等客艙里乘坐的是數百名移民,他們要越過大西洋,到彼岸去開創新的生活。

最初幾天平安地過去了,但是到了到第四天,報務員收到了航行在前方的船隻發出的緊急電訊,電訊提醒他們冰山異乎尋常地向南漂浮,已經到了附近海域。4月14日是星期天,泰坦尼克號又收到了同樣內容的緊急電訊,然而這些警告均未受到高傲的船員的重視,第一次收到的警報被丟到一邊,幾個小時沒有向船長報告,後來的兩次乾脆沒有送交到指揮室。黃昏剛過,氣溫便開始驟然下降,盡管冰山臨近的跡象已經十分明顯,泰坦尼克號卻既沒有改變航線也沒有降低航行速度。

夜幕降臨之後,愛德華·史密斯船長布置了警戒冰山的瞭望哨。23點40分瞭望台上的人最先發現了冰山,值班軍官下令向右弦急轉彎。可是一切都太遲了,冰山已經將船弦外壁撞開了一條100米長的裂口。大多數旅客只是感覺到了輕微的震動,幾乎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隨船的工程師們經過察看後認定:該船已經無法挽救了。他們認為,如果船上的16個防水艙只有4個進水的話,船還可以浮在水上,但不幸的是有5個底艙的外壁被冰山撕裂了。三等艙里的旅客大都起了床,因為海水已將他們房間里的地板淹沒。報務員用莫爾斯電碼發出了最新規定的SOS呼救信號,在海難中使用這種信號還是第一次。午夜12點零5分,按照船長的命令救生艇開始下水。

旅客們並不清楚,在所有的救生艇上總共只有1178個座位,只能接納旅客總數的一半,但是按當時的法律規定,這種救生條件已經算相當充分了。起初,旅客當中並沒有發生恐慌,他們根本不相信會有什麼危險,因為泰坦尼克號是「永遠不會沉沒的!」直到船體出現了危險的傾斜,他們才失去了先前的鎮定。婦女和兒童首先離船。頭等艙里的乘客優先登上了救生艇,在他們當中只有4名婦女在這次海難中喪生。在二等艙和三等艙里的272名婦女當中倖存下來的只有96人。有一段時間,三等艙通向甲板的門甚至都被鎖住了,以防下面的乘客涌到甲板上來。在越來越傾斜的甲板上,樂隊不停地演奏著拉格泰樂曲。

凌晨2點40分,泰坦尼克號幾乎在水中直立起來,然後便頭朝下沉入了3000米深的大西洋中。那些留在黑暗艙房裡的移民們和泰坦尼克號一起葬身於海底,甲板上的人全被拋入了冰冷的海水,成了這條著名的冰海沉船的隨葬品。

造成這條豪華巨輪沉沒的冰山,其實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它是漂浮在極地海域的巨大冰塊。每年春夏時節,因氣溫升高極地海洋冰塊破裂而生成,在向溫帶、熱帶漂移時,逐漸消失。它們體積相差極大,大的冰山可達幾公里長,這樣的龐然大物,是海上行船的巨大威脅。

泰坦尼克號被撞沉,說明了自然界的力量是巨大的,人類切不可盲目自大,一定要對各種自然現象予以足夠的重視,不然就避免不了悲劇的發生。

神秘的百慕大三角

1968年9月一架「C132」客機正在晴朗天空中飛行,突然飛機墜落入海,機上27人全部喪生。1973年3月,一艘摩托船在平靜的海面上行駛,瞬間船沉於海,船上32人無一倖存。以上海難僅是發生在百慕大群島附近三角形海區的其中二例。這里,因艦船、飛機屢遭劫難而被人們稱為「死三角」。一時間,眾說紛紜,種種疑問,令人百思不解。那麼,神秘的「百慕大三角」究竟是怎麼回事?

「死三角」海區位於大西洋西側百慕大群島、佛羅里達海峽和大安的列斯群島東端的波多黎各島之間。大部分位於北緯20°~30°之間,屬於北熱帶。這里全年主要受熱帶氣團控制,盛行東北信風。夏秋多熱帶颶風,狂風怒吼,常形成10多米高的水牆,此外,還經常可以遇到海龍卷,它能把海水吸到幾千米的高空,給航行罩上了可怕的陰影。

「死三角」海區正處在南、北美之間地殼斷裂帶的北緣,火山和地震活動非常強烈,海底地形十分復雜。「死三角」的下面,大部分是深達6000米以下的北亞美利加海盆;北部是突起於四周深海盆的百慕大海台,西和西南側是靠近大陸和群島的廣闊的大陸架,南端是深達9215米的波多黎各海溝。

「死三角」附近既有明顯突出的半島如佛羅里達半島、尤卡坦半島,又有被半島圍起來的較封閉的海灣——墨西哥灣,還有眾多的島嶼和海峽:巴哈馬群島、大安的列斯群島和小安的列斯群島等1200多個島嶼。這些島嶼面向浩瀚的大西洋,屏障著加勒比海,大大增加了洋流的復雜性。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在安的列斯群島附近大部轉向西北,從「死三角」海區穿過。另外,從墨西哥灣經佛羅里達海峽流出的佛羅里達洋流,非常強大,寬度擴及整個海峽,達150千米,洋流深800米,每晝夜流速為130~150公里。如此「浩浩盪盪的大軍」也從「死三角」海區通過。總之,「死三角」海區洋流復雜,勢強流急,遇難的飛機、船隻即使不沉入洋底,也會被強大的洋流沖得無影無蹤了。給人以一點殘骸不留、神秘失蹤的假象。還有,「死三角」海域又是馬尾藻海的一部分,海面布滿了以馬尾藻為主的褐色藻類,不利航行。

「死三角」海區位於巴拿馬地峽的東北方,是西歐、北非和北美東岸到巴拿馬運河航線的必經之地,過往船隻絡繹不絕,海上交通運輸繁忙。此外,巴哈馬群島風景秀麗,氣候溫和,是旅遊勝地,節假日許多人駕著自己的遊艇或私人飛機到這里度假,難免不發生意外。

如果我們充分考慮到以上這些因素,再根據每次失事的具體情況作深入細致的分析,那就對「死三角」海域所發生的事件不會感到神秘莫測,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不會存在什麼超自然的現象。至於一些學者提出的各種假說,如百慕大三角失蹤事件都是飛碟乾的,自然激光會使船隻、飛機化為烏有等等,都是站不住腳的。

1990年,美國海洋基礎工程學專家韋恩·鄧拉普發現百慕大三角區海床蘊藏極為豐富的天然氣和石油,而高壓油氣正是人們屢遭劫難的「死神」。原來他發現,在百慕大海區內,常有大量奇異的水合物漂浮過來,而這些水合物又極易氣化,為此他做了實驗,在一個不大的區域內,幾分鍾就測得500萬立方米驟然溢出的氣體,後被證明是天然氣。他說:幾百萬年來,沉積在此地海底的動、植物,腐爛發酵,形成了大面積的氣、油田。在該地特有的高壓、極冷條件下,海水的水分子和天然氣分子受壓結合,結晶為冰樣的水合物存於海面、水中、海底,水合物在壓力稍減或溫度略升時,即溶化並瞬間放出大量的天然氣。因水合物在溶化過程中的膨脹,致使海水沸騰,氣團雲霧遮日,當輪船經過此地,突然比重變小的海水,無力承受船體的重量,遂沉入海底。而飛機來到百慕大三角區上空,由於天然氣大量釋放,導致發動機缺氧,逐漸熄火,其機尾排出的帶有火星的廢氣,就會引燃從海面不斷上涌的天然氣,使墜落的機體頓時成為一團火焰。

G. 地理小故事字,急急急 拜託,少於100字

地震雲(Earthquake Cloud)是非氣象學中雲體分類的一種預示地震的雲體,在國際上的研究還較為表面,至今沒有一個共同觀點,現在日本和中國民間還有較多愛好它的研究者對它進行探索。也正是因為研究的不深入,現今地震學家和氣象學家對所有涉及地震雲的問題一律進行了片面性否認或牽強的使用氣象學理論解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不斷的地震雲相關的數據收集和分析後,地震雲將為地震預報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編輯本段地震雲形成 1、熱量學說: 地震即將發生時,因地熱聚集於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岩石受強烈應力作用發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這些熱量從地表面逸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這氣流於高空形成"地震雲",雲的尾端指向地震發生處。 2、電磁學說 地震前岩石在地應力作用下出現「壓磁效應」,從而引起地磁場局部變化;地應力使岩石被壓縮或拉伸,引起電阻率變化,使電磁場有相應的局部變化。由於電磁波影響到高空電離層而出現了電離層電漿濃度銳減的情況,從而使水汽和塵埃非自由的有序排列行程了地震雲。編輯本段地震雲普遍特點 雲體高程:6000米 雲體顏色:白色、灰色、橙色、橘紅色 共有特點:大風不易改變其形態,天空和雲有明顯界線,多出現波狀。 出現時間:早晨和傍晚編輯本段地震雲形態 1、單條震雲:為橫條狀的雲,一般都是單條出現,條帶深淺分明,現有觀點認為淺的一端為震中。這種雲很像飛機飛過之後留下的痕跡,所以又有人叫做飛機雲。一般預示著2周以後有地震。 2、多條震雲:成平行或者放射狀的雲,對於平行的多條雲,現觀測多為本地地震;而現有觀點認為放射狀雲的震中是其成弧指向的圓心。這兩種雲一般預示著2~6天以後的地震。 3、卷震雲:垂直的向龍卷風一樣,或者像無風時垂直向上的煙柱一樣的雲。現在沒有關於其震中判斷的說法,預示著三天以後地震; 4、魚鱗震雲:由大塊雲團在幾小時內形成的鬆散成魚鱗狀的雲團,多與「多條震雲」同時出現,雲團深淺分明,現有觀點認為淺的一端為震中,預示著2~6天以後的地震。 5、團塊震雲:是地震時震中出現的固體形狀的大塊的或者團狀的雲,現有觀察記錄很少且認為定義為地震雲較為牽強。編輯本段地震雲詳細形態簡易分析 地震雲的長度越長,則距離發生地震的時間就越近 地震雲的顏色看上去越深,則所對應的地震的深度就越深 地震雲持續的時間越長,則對應的震中就越近編輯本段歷史記載 1、早在17世紀中國古籍中就有「晝中或日落之後,天際晴朗,而有細雲如一線,甚長,震兆也」的記載。 2、1935年我國寧夏的隆德縣《重修隆德縣志》中記載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凈,忽見黑雲如縷,婉如長蛇,橫卧天際,久而不散,勢必為地震」 .。
6個有趣的地理小故事1.牛郎織女與星空圖 民間傳說,織女下凡與牛郎過著男耕女織的自由生活,王母聞訊後強行將織女帶回天宮,牛郎挑選著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釵劃出一道天河(銀河)把他們隔開。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織女星與鄰近兩顆較暗的恆星組成三角形,很象織布的梭子,天鷹座的牛郎星與兩顆暗星組成「一」字狀,象是牛郎用扁擔挑著兩個孩子。銀河的走向與牛郎織女星的連線相垂直,就象把他們分隔在「河」兩岸。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再去觀察星空,就容易辨認出這兩顆恆星和幾個星座。 2.火燒葫蘆峪與氣旋 三國後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一次將司馬懿父子及所率魏軍困在葫蘆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將敵方全部燒死。司馬父子自度難逃此劫,抱頭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場大雨澆滅了山火,司馬氏得以死裡逃生。這場雨其實不是什麼「天意」,恰恰是諸葛亮自己製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區的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氣壓降低。低氣壓區形成氣旋,其中心因空氣上升冷卻凝結而降雨。就是說,葫蘆峪里下了一場氣旋雨。諸葛亮雖然通曉天文地理,但畢竟缺乏現代科學知識,不識「氣旋」是怎麼回事,否則,他可能會用另外的戰術來殲滅魏軍。 3.借東風與季風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軍精心准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後短時間天氣反常現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 4.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藉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5.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跑」呢?原因在於,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6.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H. 地理故事

巫山神女峰

相傳很久以前,長江三峽巫山之地曾為一馬平川,人們在此安居樂業,過著相當幸福的生活。後來,這里來了一個女巫,在此點化了一座山,這就是「巫山」。其用意是阻擋長江的東進,誰知長江之水有力破千鈞之勢,把它沖得支離破碎,千瘡百孔,這就是著名的長江三峽。女巫怒極了,引來一條孽龍占據三峽,在夏秋多雨之際,不斷利用巫山雲雨,興風作浪,長期危害當地人民。

孽龍有一惡習,喜吃金童玉女,每年農歷五月初一,就要人們給它獻上一對金童玉女,否則,這一年水患將特別嚴重,民不聊生,糧食顆粒無收。

年復一年,也不知有多少少男少女,落入了那孽龍的血盆大口,造成了多少家庭骨肉分離的悲慘場面。人們為了骨肉不分離,只好攜兒帶女外出謀生。這樣,金童玉女越來越難找了,終於有一年人們無法獻上金童玉女了,孽龍暴怒,時常發洪水,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這里幾乎變成荒無人煙的地方。

此事很快被治水之王夏禹知道了,他日夜兼程趕到這里,開始了水患的治理。首先,採取堵水的辦法,但壩修得越高,水越大,水患越嚴重,失敗了。取而代之的是引水,挖深挖寬河道,但長江水勢洶涌,收效也不大,最後請來了斬妖劍,與孽龍大戰了三天三夜,真是打得昏天黑地,累得雙方精疲力竭,誰也勝不了誰。經過與孽龍的多次較量,夏禹一時也奈何它不得,水患仍然存在。

此事震動了住在此山中的一位美麗神女,她早就盼望有人出面,收拾掉孽龍,好為一方百姓造福。今日她看到夏禹治不了孽龍,很替他著急擔心,她想到去幫助他。

神女偷偷上了天庭,來到玉皇大帝的藏書庫里,找呀找,終於尋到一本治妖的天書,迅速攜書下到巫山,在平曠的石壇上授與夏禹,夏禹照「天書」所載之法,歷盡千辛萬苦,從南海海島上找來了特製縛妖索,終於治服了妖龍,並把它鎮服在東海龍宮里,平息了多年來巫山雲雨造成的水患。

過不多久,神女偷書一事,被玉皇大帝發現了,龍顏大怒,把女神貶下凡間,並變為巫山中的一座石峰,這就是「神女峰」。後人為了紀念她,在此峰下立廟叫「神女廟」,一來讓她享受千年香火,供人瞻仰,以示不忘她的大恩;二來願神女保佑過往行人、船隻平安無恙。

(作者簡介:楊世開,中學一級教師,畢業於湖南衡陽師專地理系,現在湖南省綏寧縣第二中學任教。)

母子斗妖魔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福建和台灣是緊緊連在一起的,這里山嶽連綿,森林茂密,鮮花盛開,瓜果飄香。有一天,忽然來了個非常兇殘的妖魔,踐踏花草,虐殺生靈,害得人們無法生活。山村裡的幾個勇敢的年輕人,自動拿起了箭、大刀,上山去除妖魔,可是都有去無回。從此,人們只好背井離鄉,出去逃難。

山腳下有一戶人家沒有走,這戶人家只有母子倆,母親叫武夷,兒子叫阿里。阿里這年16歲了,母親便讓他苦練射箭本領,准備為民除害。開始,阿里兩隻眼睛盯著織布機上的牽挺,一動也不動專門練習不眨眼的功夫。後來,又用一根細線拴上一個小螞蟻掛在窗戶上,整天對著它瞧,專門練習把小東西看成大傢伙。過了九九八十一天,終於練成了高超的射箭本領,一箭射去,箭尖能穿透螞蟻的中心。接著他又苦練刀術。開始,每天對著木柴猛劈,後來又換成石頭練習,過了九九八十一天,果然練成了一手好刀法,一刀能將巨石劈成兩半。

那天晚上,天上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阿里母子摸索著向山頂走去。忽然發現了兩道綠光,他們知道這是妖魔的兩只大眼睛,阿里連忙拉弓搭箭,「嗖嗖」兩聲,就把妖魔的兩隻眼睛射瞎了。妖魔痛得上下左右翻滾,掀起一陣狂風。阿里毫不畏懼,跳到妖魔背上,掄起大刀,猛砍妖魔的頭,妖魔漸漸向地下陷去……

忽然一聲巨響,大山裂成兩半,中間出現一條很深很寬的裂縫,妖魔一下子掉進了裂縫中去。接著東海的水涌進了裂縫,把阿里隔在了大山的東半邊,把母親武夷隔在了大山的西半邊。母子倆為了鎮住妖魔,就分別化作武夷山和阿里山,日夜守候在海峽的兩岸。

武夷山和阿里山雖都為東北—西南走向,但原先並非是同一列山體。這個傳說故事,說明了台灣與大陸的密切關系。它是兩岸人民一種美好的願望。

台灣海峽倒真的是由陸地演變而來的。近年來,人們發現在台灣海峽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著古代森林的遺跡,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地質工作者研究認為,台灣海峽曾經歷了多次海陸變遷。在距今約400萬年左右,海峽地區第一次上升為陸地,成為台灣山脈和福建山地之間的帶狀山間平原。以後,海峽地區的地殼時升時降,使台灣地區與大陸時連時分。尤其是第四紀時,每當冰期氣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峽地區便成為陸橋;每當間冰期,氣候變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陸橋又被淹沒成海峽了。

孫悟空過火焰山

話說孫大聖500年前大鬧天宮時,被楊戩擒了。太上老君將大聖置於八卦爐中,煅燒之後開鼎,被孫大聖蹬倒丹爐,丹爐里的幾塊磚從天上掉落下來,內有餘火,便化成了火焰山。

如今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盡千辛萬苦來到西域,卻被火焰山擋住了去路。放眼望去,只見這八百里火焰山烈火熊熊燃燒,周圍寸草不生。難怪傳說凡人過山,即使是銅腦蓋,鐵身軀,也會化為灰燼!

驚嘆之餘,孫悟空騰雲駕霧直奔芭蕉洞,智斗鐵扇公主羅剎女,借來芭蕉扇。返回使用,卻見第一扇火光熊熊,第二扇火氣愈烈;第三扇火頭有萬丈之高,並燒掉了孫悟空的兩根毫毛。孫悟空方知上當受騙借來的是假扇。

一氣之下,孫悟空挑戰羅剎女之夫牛魔王,並巧偷金睛獸,搖身變成牛魔王,再進芭蕉洞,順利哄騙羅剎女,二借芭蕉扇。正當得意返回途中,誰料卻被追趕而來化身為「豬八戒」的牛魔王反騙芭蕉扇成功。

無奈,只得三借芭蕉扇。幸有八戒參戰,眾神相助,終於借到芭蕉扇。行近山邊,用盡氣力揮了一扇,那火焰山火焰平息,寂寂無光;又扇一扇,涼風習習,清風微動;第三扇,滿天布雲,細雨霏霏,師徒四人好不高興,繼續西行。

那麼這神秘的火焰山到底如何呢?

火焰山地處我國西北新疆吐魯番盆地的蒼茫荒漠之中,東西長達100千米,南北寬約10千米,海拔約500米。火焰山主要由紅色砂岩構成,山勢曲折,形狀怪異,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紅色砂岩熠熠發光,如同殷紅的鮮血;煙雲蒸騰,又像燃燒著的巨龍,奔騰跳躍,威武壯觀。

火焰山不僅色澤如此,氣溫也高得驚人,是我國夏季最熱的地方。有人會問,它地處北緯43°左右,為什麼夏季如此酷熱,並在全國保持遙遙領先的高溫記錄呢?這是因為:火焰山深居內陸,濕潤氣流鞭長莫及難以進入,雲雨稀少,十分乾燥,太陽輻射被大氣削弱少,到達地面熱量多;地面又無水份供蒸發,熱量支出少,地溫升得很高,火燙的大地既可烙餅,又能烤熟雞蛋;而大地又把能量源源不斷地傳給大氣。加上火焰山地處閉塞低窪的吐魯番盆地中部,一方面陽光輻射積聚的熱量不易散失;另一方面沿著群山下沉的氣流送來陣陣熱風,由於焚風效應,更加劇了增溫作用,以上種種,使這里形成名副其實的「火洲」。所以,即使你站在遠處看火焰山,也會清楚地看到整座大山的「熊熊烈火」,感覺到一股股灸熱的氣流撲面而來,令你頓時汗流夾背,頭昏目眩。這里無花無樹無草,真不愧一幅「火雲滿天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的景觀。

火焰山下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瓜果生長,葡萄、哈密瓜名聞全國。火焰山下沙礫遍布,是進行「埋沙療法」的好地方。

疏忽釀大禍

驛馬嶺位於太行山深處的河北淶源縣與山西靈丘縣之間,是晉冀兩省的必經通道。

60年前,這里曾發生了平型關戰役的白羊鋪阻擊戰,八路軍大獲全勝,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60年代末,在昔日古戰場,又進行了一場人與大自然的搏鬥。當時我們國家到處都在「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為人民,」為了防止不測事件的發生,國家大興三線建設,在京、冀、晉三省市間修築了一條京原鐵路。此路始自北京,止於山西原平,北與同蒲路接軌。為備戰起見,此路跨橋穿洞,工程十分艱巨。

晉冀通道驛馬嶺隧道全長8千米,站在隧道中間,極目遠眺,十來米高的洞口只有月亮牙那麼大。如此長的隧道都不見多少碴石,碴石哪去了?

西洞口向里鑿到20米處,鐵道兵14師8740團的一個工兵班正緊張施工:鑽炮眼的、往小推車上裝碴石的、往炮里裝炮葯的……突然一聲驚天動地的轟隆巨響,白煙翻滾,50人的工兵班連人帶設備都落入8米見方坍塌的地洞里。

事故發生後,鐵道兵司令部派來了專家組,進行考察和善後處理。一專家建議用探照燈往下看,他沒想到,山洞不是豎直的而是神工鬼斧般的自然彎曲,只能照十來米,無濟於事。專家組議來議去,無計可施。最後一專家說:「把我放下去看看。」他帶著手電筒、刀子、背著電話機,由上面的人用粗繩慢慢往下放。耳機里不時傳來:「這里發現一具屍體,掛在石壁上……」人們揪著心,繩子慢慢往下放,放著,放著,聽筒里突然大喊一聲:「別再放了!」人們輕輕地把探險家提上來,不容他喘氣,急問發生了什麼情況。他說:「原來洞底是條河,流著湍急的黑水,光線太暗,也許不是黑水。再往下放我就到了水裡,順黑水鑽入黑水洞,我就要『光榮』了」。之後,近8千米長的隧道碴石就全填在洞里,洞也沒填滿。

至此,事故真象大白,是設計人員疏忽所致。假若設計人員把隧道水平面向下測幾米,施工時就能發現洞在眼前,避免出現這么大的事故;若隧道水平面向上升幾米,則完工後也發現不了此洞,但將來通車後是個重大隱患。後來鐵道兵費盡心機,把鋼軌焊成網狀,築成道床,才沒有留下塌坍痕跡,保證了來往客貨列車的安全通過。

這個故事說明了認識地理事物決不能只看錶象,否則就會釀出大禍。就像山體結構並非堅固無隙,也會有自然形成的裂縫和洞穴,甚至有暗河和地下河。

女神降妖

相傳很早以前,喜馬拉雅山的珠峰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喜馬拉雅海。海邊長滿了青草和鮮花,高大的樹上結滿了果子,林子里野獸成群,百鳥齊鳴,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後來,有一群妖怪來到這里興風作浪,它們追捕野獸,趕走百鳥,踐踏森林,攪得大海里的魚兒都不得安寧。受害者聯合起來,一齊到東海龍王那裡告狀,龍王立刻派來他的小女兒珠穆朗瑪去降服這群妖怪。珠穆朗瑪女神將這群妖怪一個一個抓來,用從東海里取出的礁石把它們壓在下面,這群妖怪的魔力很大,礁石少了壓不住,於是珠穆朗瑪女神就不停地用礁石堆呀堆,堆成了世界上最高大的一座山,才把這群妖怪壓服了。為了改變礁石上寸草不生的環境,女神又在山坡上灑下了樹木和花草種子,使這里變成了一個草木蔥蘢、千獸群集、百花盛開的地方。為了感謝女神的功德,花、草、鳥、獸們共同為女神開了個慶功會,會上大家一致要求女神永遠留在人間。珠穆朗瑪女神也很留戀人間美麗的景色,就化做一座山峰,終年站立在喜馬拉雅山上,環顧地球上五湖四海,保護著所有的動植物免受妖怪的禍害。

根據地質學家科學考察研究,現在是地球之巔的珠峰地區,原來確實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喜馬拉雅海。1966年,我國科學家在珠峰附近進行科學考察時,發現了喜馬拉雅魚龍化石,1975年又發現了中國旋齒鯊珠峰種化石,這是在距今二至三億年前稱霸海洋的動物,說明珠峰地區有過海洋的歷史。

珠穆朗瑪峰地區原屬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是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的結果。原來印度板塊在非洲板塊的東南端,與亞歐板塊之間被古地中海隔開,由於印度洋底的擴張,印度板塊不斷向北漂移。大約在2000~3000萬年以前,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相碰撞,印度板塊斜插在亞歐板塊之下,猛烈地擠壓產生褶皺,隆起成山,從而形成了地球上最年輕、最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至今印度板塊仍在北移,喜馬拉雅山還在上升。

喜馬拉雅山的歷史變遷,是地殼運動、海陸變遷、滄海桑田變化的重要例證,也是板塊運動的例證。民間流傳女神降妖的傳說故事,多少隱含了這種地理環境的大變遷。

鄱陽湖邊蛤蟆石

在廬山白石嘴鄱陽湖邊,有一塊高約16米,長寬各12米的大石頭。它面向鄱陽湖,背朝廬山,上大下小,背部微彎,頭向上,很像一隻罕見的大蛤蟆,正昂著頭鼓氣大叫。這塊石頭就是有名的蛤蟆石。

這只蛤蟆對面的一個村莊,一直很窮。背後的村莊,經過全村的努力,村民們比較富裕。前村村民一致認為是這只蛤蟆害了他們。它張大口吞進了他們的糧食和財富,又從尾部拉出來,養肥了後村。村民們決定,要炸掉蛤蟆石。後村村民把蛤蟆石當作庇護他們的財神,不準炸。一方要炸,一方不準炸。兩村村民經常發生械鬥。

不幸的事終於發生,在一個漆黑的夜晚,蛤蟆石的頭部被偷偷地炸掉了。這是人們因無知造成的無法彌補的過錯,我們深為他們的愚昧而悲哀。

其實,這塊蛤蟆石並不是什麼「神石」,更不是兩村貧富的根源,它是由古代冰川運動造成的。它是第四紀廬山存在的冰川的有力證據。

第四紀冰川時期,廬山被巨大的冰川所覆蓋。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挾帶大量的碎石,緩慢向下運動,產生巨大的刨蝕作用。冰川流動過程中在鄱陽湖濱遇到了一塊大石頭的阻擋,由於其勢不可擋,從這石頭上翻了過去,經過冰川刨蝕過的石頭背面逐漸變成了微微變曲的蛤蟆背。神奇的蛤蟆石就這樣形成了。

蛤蟆石根本不是「神仙」,但它也算塊奇石,是當地的一大自然景觀。將來開發旅遊資源,它或許會成為當地吐出財富的「金蛤蟆」。河北承德市也有一個蛤蟆石,它已成為承德市的象徵,每年觀看此石的遊客就有成千上萬。

蛤蟆石就象文物一樣,遭到破壞後,就不能再恢復。但願類似的事情不再發生。這個故事也說明了普及地理知識,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性。

I. 關於地理小故事,什麼都行,只要關於地理就行

1、 借東風與季風 赤壁之戰前夕, 周瑜調兵遣將, 打黃蓋。 龐統獻連環計, 為火燒曹軍精心准備。 突然間, 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 一下子急出病來。 諸葛亮借探病之機, 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 並應允借東風相助。 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 因為赤壁古戰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 當時正值隆冬, 盛行西北風, 極少刮東南風。 曹營在江北, 東吳在江南, 用火攻反會燒了 自家。 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 它符合氣候規律性。 而所謂「借」東風, 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後短時間天氣反常現象, 故弄玄虛而已。 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 氣候、天氣等概念。
2.火燒葫蘆峪與氣旋 三國後期, 諸葛亮北伐中原、 六齣祁山。 一次將司馬懿父子及所率魏軍困在葫蘆峪。遍山燃起大火, 欲將敵方全部燒死。 司馬父子自度難逃此劫, 抱頭痛哭等死。 不料突然一場大雨澆滅了山火, 司馬氏得以死裡逃生。 這場雨其實不是什麼「天意」, 恰恰是諸葛亮自己製造的。 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區的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 氣壓降低。 低氣壓區形成氣旋, 其中心因空氣上升冷卻凝結而降雨。 就是說, 葫蘆峪里下了一場氣旋雨。 諸葛亮雖然通曉天文地理,但畢竟缺乏現代科學知識, 不識「氣旋」是怎麼回事, 否則, 他可能會用另外的戰術來殲滅魏軍。
3、 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 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 便派戰艦守住海峽, 用聲納監聽, 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 監聽多日, 毫無聲響, 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 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 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 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 德軍利用這一點, 過直布羅陀海峽時, 關閉所有的機器, 藉助海流而行, 盟軍守株待兔卻讓「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 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 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4、 尋找石獸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 中記載, 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後重修山門, 尋找石獸, 它卻不在原落水處, 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說, 應該在上游尋找, 依他的話, 果然撈出了石獸。 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跑」呢? 原因在於, 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 使周圍水速更快, 沖刷能力更強, 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 成為空穴。 久之, 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 如此再三, 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 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 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5、 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 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 但結果截然相反, 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 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 在「胡志明小道」沿線, 森林遮天蔽日, 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 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 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 也收效甚微。 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 地表平坦,植被極少, 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 伊軍毫無隱藏可言, 只有挨打的份, 戰鬥力嚴重損傷, 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 由此可見, 自然帶與地形, 對於空襲戰, 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J. 地理小故事20字

故事一:地理考試
地理考試時, 老師要學生簡略描述下列各地:阿拉伯、新加坡、好望角、羅馬、名古屋、澳門。其中小明這樣寫:從前有個老公公, 大家叫他阿拉伯,有一天他出去爬山, 當他爬到新加坡的時候突然看見一隻頭上長著好望角的羅馬直沖過來,嚇的他拔腿跑進名古屋, 趕緊關上澳門。
故事二:校長與地球儀
地理老師帶著地球儀走進教室,校長來聽課。為了讓同學們進入課題,地理老師說:「同學們,今天教室里多了樣什麼東西?
「校長!」同學們異口同聲。地理老師只能再引導糾正:「同學們想一想,校長是不是東西啊?」「不是東西!」同學們答道。
故事三:教委主任的感慨
某教委主任下鄉考察。走進教室看到教桌上的地球儀,心裡直犯嘀咕:這地球儀怎麼斜著放?他轉身問學生這是怎麼回事,那學生如實回答:不是我弄的。主任又去找地理老師,地理老師答:的確不是學生弄壞的,我從儀器站買來時就這樣。主任還不相信又去問校長,校長難為情地說:沒辦法,學校資金短缺,只好買台殘次品湊合著用。教委主任聽了大發感慨:全社會重教育,可學校連台正品的地球儀都買不起,這該貽誤多少人啊;教具廠也不象話,象這種殘品怎麼能出廠呢?這不是坑人嗎?朱校長,你給我看看是哪家教具的產品,回去我非撤他們廠長的職不可!
故事四:「海拉爾」名字之過
北京某大學一位畢業生張某被分配到海拉爾工作。他從未學過地理,不知海拉爾在什麼地方,又因虛榮心太強,不願請教別人。於是便以名會意,心想:上海在海邊,海口在海邊,那海拉爾也一定在海邊,一定是海邊某一大城市。想到在那裡工作,一定十分舒服,甚至還想到了去海里游泳,海邊消夏。
想到此,他樂滋滋地打點行裝,登上了去海拉爾的列車去報到了。經過一天一夜折騰,終於到達了海拉爾,車未停穩,便抓起行李准備下車。
張某興奮地走出車站,往四周一看,他「洋鬼子看戲——傻眼」了,海拉爾哪裡是什麼海邊大城市呀,往東看是茫茫的林海雪原,往西看是蒼茫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張某腿一軟,眼前發黑,就癱倒在地。
後來,張某在給他的同學寫信時說到,學校千不該萬不該輕視地理課,我也千不該萬不該連海拉爾在什麼地方都不知道,更可恨的是人們為什麼要把與海相隔十萬八千里的地方叫海拉爾!
故事五:吹毛求疵看《三國》
八十四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茶餘飯後,街頭巷尾,人人都在暢談其情節,議論其長短。筆者無奉迎之嗜好,卻有求疵之毛病。今又求疵一回,請諸公莫笑。
該巨片之第九集中,有孫策等太史慈「日中」歸降的情節。但見主人公插劍於地,以觀日影,至「日中「那寶劍日影竟縮為一點——真真笑死人也。安徽涇縣地處北緯30°40′,「日中」時那寶劍日影不知如何會縮為一點?
筆者原以為原著即如此,此疵乃羅貫中之過。但細細想來,又覺憑羅貫中蓋世之才絕不至有此之疵,無奈找來原著一看,方知確實錯怪羅貫中了。羅才人書中只有「次日,立竿於營門以候日影。恰將日中,太史慈引一千餘眾到寨。」既無插劍之說,亦無日影縮為一點之過,電視劇中的問題全是改編者及導演弄巧成拙而已。

閱讀全文

與地理故事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