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中國哪個地理位置考古工作做的最多

中國哪個地理位置考古工作做的最多

發布時間:2022-05-21 04:59:55

① 中國哪個省最多歷史文物古跡

河南地下文物全國第一,地上文物全國第二(地上文物陝西第一)

所以說:知中原者知中華

自1990年我國開始評選年度十大考古發現以來,地處中原的河南省已有24項名列其中,幾乎每年都有一至兩項考古發現入選,充分顯示了河南文物大省的地位。

有著「中國歷史天然博物館」之稱的河南省,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夏商到宋金時期,河南長期處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帶,先後有20多個王朝在這里建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省份,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有其四。河南省文物部門不久前對全省文物資源進行的調查顯示,其地下埋藏的文物數量居中國之首,館藏文物高達140萬件,將近佔到全中國館藏文物的十分之一,並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百處。

河南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是各類文物遺存最多的省份之一。全省現存有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點30000餘處。全省現已查明的有價值的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造像等不可移動文物3萬余處,國有文物收藏單位收藏的各類可移動文物140多萬件。全省有1處世界文化遺產(即洛陽龍門石窟)、9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2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000餘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8座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20座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鎮)。在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占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四座。河南文物數量多、分布廣、品類全、價值高、歷史跨度長,奠定了全國文物大省的堅實地位。

一、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國之冠
河南地處中原,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自夏商以降到宋金為止,這里長期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因而河南地下埋藏文物的數量居於全國首位。河南地下文物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一是數量多,種類全。二是時間跨度大,時代相蟬聯。三是價值大,知名度高。四是分布地域廣,密度大。五是蘊藏文物特別豐富的古代大型遺址所佔比例大。

(一)史前遺址
河南先後發現舊石器地點和古人類化石地點50多處。其中靈寶營里、三門峽水磨溝和會興溝、澠池青山和任村、洛陽北窯、南召杏花山和小空山、安陽小南海、許昌靈井、舞陽大崗等,都是名滿全國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構成了中原地區舊石器時代完整的發展序列。尤其是南召猿人化石,其時代與周口店北京猿人相當。這里與陝西藍田猿人、湖北鄖縣和鄖西猿人出土地點相距不遠,證明古人類在豫鄂陝三省鄰接的廣大地區長期生活著。
以河南新鄭裴李崗遺址命名的裴李崗文化,距今約八千餘年,是我國著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全省已發現120多處裴李崗文化遺址。其中舞陽賈湖出土的七孔骨笛和近似文字的甲骨契刻符號,以及人工栽培稻等,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轟動。
河南是仰韶文化的故鄉,該文化即是以澠池仰韶村遺址而命名的,那裡又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的發軔之地。全省已發現同類遺址800餘處,諸如鄭州西山仰韶文化古城址、鄭州大河村和汝州洪山廟的彩陶、濮陽西水坡用蚌殼擺塑的龍虎圖案、淅川下王崗和鄧州八里崗數十間房基組成的連間長屋等,都是罕見的考古大發現。
河南發現龍山文化遺址1000多處,其中包括登封王城崗、淮陽平糧台、郾城郝家台、輝縣孟庄和新密古城寨等多處龍山文化城址,還有鑄造青銅器和原始文字的遺存發現,為探索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和尋找早期夏文化提供了無可替代的實物資料。

(二)帝王都城
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中的夏商部分都在河南。夏都中的絕大多數,如陽城(今登封)、陽翟(今禹州)、帝丘(今濮陽)、斟鄩(今偃師)、原(今濟源)、老丘(今開封縣)等均在河南。其中登封王城崗、禹州瓦店、偃師二里頭等遺址經過考古發掘,都屬於夏代王都。
商都大多也在河南,其中偃師商城、鄭州商城、安陽殷墟經過多年考古發掘,均為商代王都。近年在安陽殷墟洹北一帶發現大型城垣,更有重大學術價值。
西周雖都陝西,但在洛陽修建陪都成周,成為控制東方的重鎮。並在河南分封了蔡(今上蔡)、管(今鄭州)、衛(今淇縣)、陳(今淮陽)、宋(今商丘)、許(今許昌)、杞(今杞縣)、應(今平頂山)、房(今遂平)、虢(今三門峽)、申(今南陽)、息(今息縣)、黃(今潢川)等一大批諸侯國。平王東遷,洛陽遂為東周王都。而各諸侯國都邑也日漸擴充。到了戰國時期,宜陽(今宜陽)、陽翟(今禹州)、韓(今新鄭)均曾作過韓國都城,大梁(今開封)為魏國都城,中牟(今鶴壁)曾為趙國都城,陳(今淮陽)曾為楚國都城,如今在河南保留的周代城址尚有30多座。
在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時期,歷經30多個統一的或地方割據的王朝,其中有二十餘個在河南建都。在中國的八大古都中,河南占其四,即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國務院公布的102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河南有8座,即洛陽、開封、安陽、南陽、商丘、鄭州、浚縣、濮陽。

(三)考古發掘
我省文物工作者認真貫徹「既有利於文物保護,又有利於基本建設」、「重點保護,重點發掘」的兩重兩利原則,認真開展文物鑽探和考古發掘工作,揭示了許多重要的遺跡現象,展示了河南地區古代社會的發展進程,填補了許多歷史空白,為我國的文物考古事業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僅在自1990年以來國家文物局通過考古專家組和《中國文物報》評選的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我省就有殷墟160號墓、三門峽上村嶺周代虢國墓、隋唐洛陽城應天門東闕遺址、殷墟花園庄商代甲骨窖藏、三門峽上村嶺西周虢仲墓、永城芒山漢梁王陵、丹江口水庫楚國貴族墓、洛陽北宋衙署庭院遺址、鄧州八里崗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輝縣孟庄遺址、永城漢梁孝王寢園、鄭州西山仰韶文化遺址、鄭州小雙橋商代遺址、孟津妯娌新石器時代遺址、平頂山應國墓地、偃師商城內城、新鄭鄭韓故城鄭國祭祀遺址、新安小浪底水庫東漢漕運基址、焦作府城商代早期遺址、新密古城寨龍山時代古城、寶豐清涼寺汝官窯遺址、禹州神垕鈞官窯遺址、鄭州大師故夏代城址、偃師二里頭宮殿區遺址等24項考古成果入選,數量居全國各省首位。另外,殷墟宮殿基址和160號墓、清涼寺宋汝官窯址和蠻子營汝窯瓷器窖藏獲「七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永城漢梁王陵及梁孝王寢園獲「八五」 期間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鹿邑隱山遺址商周青銅墓獲1998年全國重大考古新發現提名榮譽獎。
在考古研究方面,河南在全國各省同行中也位居第一。僅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為例,全所累計出版學術專著60餘部,發表考古報告和研究論文1500餘篇。中國考古最高獎—夏鼐考古學基金獎,全國共評出16項,該所中選5項。該所承擔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中的「商前期年代學研究」課題和「夏早期年代學研究」專題成績顯著,受到國家科委的表彰。若再加上洛陽、南陽、三門峽、安陽、開封、商丘和其他地市的考古科研成果,其專著、論文和考古報告的數量就更多了。由河南博物院主辦的《中原文物》、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辦的《華夏考古》均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為繁榮和發展文物考古科學研究做出了積極貢獻。
與此同時,河南的地下出土文物通過國家和省市博物館的陳列,通過多次在國外舉辦的文物展覽,通過廣播電視,介紹給中國和世界人民,這無疑大大提高了河南的知名度。讓人們在看到日新月異實現現代化河南的同時,也看到了一個光輝燦爛的古代河南。

安陽殷墟出土的國寶司母戊鼎

② 在當今中國,地質研究做的最多的省是哪個省

西藏
西藏以其雄偉壯觀、神奇瑰麗的自然風光聞名。它地域遼闊,地貌壯觀、資源豐富。自古以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
青藏高原總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復雜多樣、景象萬千,有高峻逶迤的山脈,陡峭深切的溝峽以及冰川、裸石、戈壁等多種地貌類型;有分屬寒帶、溫帶、亞熱帶、熱帶的種類繁多的奇花異草和珍稀野生動物,還有垂直分布的「一山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奇觀等。地貌大致可分為喜馬拉雅山區,藏南谷地,藏北高原和藏東高山峽谷區。
西藏自治區已發現101種礦產資源,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有41種,勘查礦床100餘處,發現礦點2,000餘處,已開發利用的礦種有22種。西藏優勢礦種有銅、鉻、硼、鋰、鉛、鋅、金、銻、鐵,以及地熱、礦泉水等,部分礦產在全國占重要地位,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萬億元以上。礦產資源儲量居全國前5位的有鉻、工藝水晶、剛玉、高溫地熱、銅、高嶺土、菱鎂礦、硼、自然硫、雲母、砷、礦泉水等12種。石油資源目前也有很好的找礦遠景。
西藏能源資源主要有水能、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2005年,地質勘探部門在藏北西部探明含油氣遠景資源量為1億至1.5億噸的中型油田。

③ 中國的哪個地理位置考古工作最多

不光文物修復保護的人才缺乏,一線考古人員同樣緊缺。省內一位知名考古專家說,近些年,山東重大考古發現不斷,成果豐碩。目前已經連續4年獲得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兩次獲得「全國考古六大發現」,高青縣陳庄西周古城遺址、壽光雙王城水庫鹽業考古發掘獲得全國野外考古二等獎。但是,我省考古力量很弱,全省考古力量甚至趕不上河南鄭州一個市,趕不上洛陽一個工作隊。2012年,山東省文物考古所勘探面積約600萬平方米,實際考古發掘約5萬平方米,而全所有編制的在職工作人員僅30多人,均攤到每個人頭上工作強度非常大。
「目前文物保護最大的難題就是人才不足。」省文物局副局長孫世勤在會上提出,為彌補專業人才的不足,呼籲已經離退休的文博工作老專家、老技工,重新回到工作崗位,發揮余熱,培養年輕的考古工作者盡快成長。省外有資質的機構可在我省進行考古發掘。

④ 在中國,哪兩個省的文物最多這是為什麼

我覺得是陝西和北京。我們都知道北京一漢代古墓中發現龍頭枕估值超24億。隨著盜墓筆記這一影視劇的熱播,而是盜墓一類的影視作品,或者電視連續劇,最近都是風靡一時,很多人都沉迷在盜墓的驚險刺激劇情環節,還有繽紛奪目的電視特效當中,而墓穴當中的寶貝隨意拿出一件,都是價值連城的寶物,而在眾多的寶物當中,到底哪一樣價值最高呢?或者說哪一件寶貝最值錢呢?有一些考古知識的人都知道,在大多數的墓穴中陪葬品之所以有個牌子。

在墓穴當中出現了,一件比金縷玉衣還要值錢的物件,撤令當時的考古人員興奮不已。因為這件物價做工精美,品質極高,現場的估價便超過了金縷玉衣,這便是墓主人棺槨當中的,龍台鎮枕,這件枕頭由玉石所作兩頭刻著龍頭,墓主人的陪葬品中也有一件金縷玉衣,但是無論是錯工還是材料上,都遠遠不如這一塊,墓主人的枕頭,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技術的精湛,竟能做出如此精美的枕頭。

⑤ 中國哪裡最適合考古最好人少一些的地方。

你好!我是考古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田野考古的發掘地點遍布全國各地,不存在適不適合這一說。哪裡有遺跡、墓葬,哪裡就需要考古發掘。考古發掘的地點通常在比較偏僻的鄉村,但並不代表城市就沒有可供發掘的地方。不在城市搞發掘主要是因為很多開發商在搞基建的時候,即便發現有遺跡,也不願意上報給文物部門,通常會就地掩埋,繼續施工。所以在城市搞考古發掘比較少。

⑥ 中國最長時間的考古遺址是在哪裡

中國最長時間的考古遺址是在殷墟。殷墟發掘,是中國考古事業中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考古發掘。

殷墟是中國商朝晚期都城遺址,古稱「北蒙」,甲骨卜辭中又稱為「商邑」、「大邑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位於河南安陽市西北殷都區小屯村周圍,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自1928年科學發掘以來,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國家AAAAA級景區。2006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⑦ 中國古墓哪裡最多

湖北江陵和荊門那裡的墓特多。上世紀70年代,湖北荊州江陵九店公社磚瓦廠在取土的時候,意外的挖出了一些陶片。工人們把此時上報了當地的文物部門,考古專家聞訊趕到,並對現場進行封閉進行考古性發掘。功夫不負有心人,專家在發現陶片的地方發現課一座古墓,經過考古專家的研究發現這座古墓不是一般的古墓,墓主人絕非等閑之輩。03月13日訊,荊門市在維修灌溉水渠時,意外發現一座戰國古墓,並已由考古工作者發掘清理,目前

⑧ 寧夏最牛的一條溝,中國考古的發祥地,是3萬年前的雅丹地貌嗎

你聽說過寧夏的水洞溝嗎?水洞溝旅遊景區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水洞溝獨特的雅丹地貌,記錄了三萬年前人類生生不息的活動軌跡。我喜歡這種厚重朴實的感覺。這里沒有江南小橋流水的柔美,雕梁畫棟的精緻,也沒有打著油紙傘像丁香一樣的姑娘,有的是讓你落地生根的踏實感與農耕民族骨子裡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歸屬感。

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親愛的愛旅遊的小夥伴,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聞,雖然你們不能跟小旅一起體驗旅行過程中激動和快樂,但是小旅會用最真實、最真情的感受,寫出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樂趣;在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去旅行,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小旅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中國保存最完整的長城立體軍事防禦體系,看著真的很壯觀吶,對於長城從小就有一種敬畏之情,看到這種遠古時代存留下來的遺址,也是內心激動不已!在這里,有一種交通工具叫做駱駝車,比起直接騎在駱駝的身上,這種駱駝車感覺可以幫助那些害怕和動物直接接觸的人,載客也更多!

水洞溝融自然景觀、人文歷史和互動娛樂於一體,內容豐富多彩。一天跨越三萬年,一腳踏兩省(寧夏、內蒙古),非常有特色。現在已是淡季,景區暫不提供各類互動娛樂項目,但自然與人文景觀已足以令人流連忘返。我在裡面玩了四小時,依舊意猶未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土夯明長城和藏兵洞,前者蒼涼雄壯,後者巧思奇工。

⑨ 我國近年5大考古發現有哪些

其實近年還有很多考古發現,只列舉下面幾例:
2010年度古新發現:「南澳1號」明代沉船:
「南澳Ⅰ號」是我國沿海經過正式考古調查和發掘的明代沉船,它為解決中國海外貿易、航海、制瓷等諸多學術課題提供了翔實可靠的實證材料,研究明代中國經濟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和線索。以陶瓷為例,沉船中大量的漳州窯系產品極富特色。由於漳州窯的屬性,目前國內傳世與出土的器物均不多見,窯址發掘亦多為殘件;本次發掘不僅提供了品種極為豐富的成品,同時也填補了16-17世紀間大航海時代我國海外貿易政策轉變、東南沿海經濟結構變化等資料的空白。

2011年考古發現:河南鄭州老奶奶廟舊石器時代遺址:
老奶奶廟遺址位於鄭州市西南郊、二七區侯寨鄉的櫻桃溝景區內。在50平方米發掘范圍內,發現3000多件石製品、12000多件動物骨骼及碎片、20餘處用火遺跡,以及多層迭壓、連續分布的古人類居住面。這處新發現非常清楚地展示了當時人類在中心營地連續居住的活動細節,同時也發掘出土一系列與現代人行為密切相關的文化遺存。老奶奶廟遺址的發現進一步將近年來在嵩山東南麓調查及發掘的數量眾多的舊石器地點完整地連接起來。這些地點既有臨時活動場所,也有長期居住的中心營地,還有專門的石器加工場所,以及擺放石堆與大象頭骨的特殊活動遺跡。其分布明顯成群組聚集,構成多個以基本營地為中心,各類臨時活動地點成放射狀分布的遺址群。遺址群沿古代河流兩側分布,有各自相對獨立的活動領域。新發現確切證明,早在距今3~5萬年前中原地區已有繁榮的舊石器文化與復雜的棲居形態。

2012年考古發現:內蒙古遼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遺址:
遼上京城址位於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東南,由皇城(北)和漢城(南)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西山坡是上京皇城西南的一處自然高地,也是全城的制高點,尚存三組東向的建築基址。其中北組的中部偏後,有三座地面保存較高的圓台形建築基址,編號為YT1、YT2和YT3。

根據發掘的遺跡形制和遺物可知,YT1應是一座磚木混合結構的六角形佛教建築基址。於遼代始建,至少進行過兩次大規模修築,金代以後才逐漸廢棄。YT2和YT3可確認是六角形塔基,二塔基的包磚、散水的做法和規格均與YT1相同。本次發掘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遼代都城遺址考古。根據考古發現的遺跡和遺物,可以確認西山坡是一處遼代始建的佛教寺院遺址,位置重要,規模龐大。佛寺北組為東向的長方形院落,四周有院牆。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為大型的六角形磚木混合結構建築(YT1),左右兩側對稱布置小型的六角形磚塔(YT2、YT3),前有小型建築基址和廣場。YT1建築結構特殊,柱礎雕刻蓮花紋、龍鳳紋,出土刻畫寫實、彩繪貼金的泥塑造像,這些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座基址的等級和功能。這次發掘成果確認了西山坡建築遺址是佛教寺院的建築性質,對重新認識遼上京皇城遺址的形制布局將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同時本次考古新發現為研究遼代考古、歷史、佛教和建築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

2013年考古發現: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漢木槨墓: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和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組成聯合考古隊對位於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老官山」地點一處西漢時期墓地進行了搶救發掘工作,共發掘了西漢時期土坑木槨墓4座。墓葬均早期被盜。墓葬為豎穴土坑木槨墓,分為有底箱和無底箱兩類。墓葬方向和大小相近。方向為南北向,槨室長5~7米、寬3~4.5米、高2~2.2米。共出土遺物620餘件,其中陶器有罐、鼎、盆、缽、瓮、壺、井、灶等;漆木器有耳杯、奩、幾、盤、盒、木俑、馬、璧、杖、器座、案、半圓形器、織機模型等;銅器有弩機、帶鉤、扣飾、錢幣有「半兩」和「五銖」;另有少量鐵器、竹編器、草(棕)編器等。重要收獲有M1出土的50餘支木牘、M2出土的玉質印章和4件竹木製織機模型、M3出土的920餘支(編號數量)竹簡及人體經穴漆人像等。M1出土木牘書寫內容為官府文書和巫術兩類。M3竹簡為醫簡,經初步整理,醫書暫定名為《五色脈診》《敝昔醫論》《脈死侯》《六十病方》《病源》《經脈書》《諸病症侯》《脈數》《醫馬書》。墓葬年代初步推測為西漢景帝、武帝時期。出土四部織機模型應是迄今國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多綜多躡織機,填補了中國乃至世界絲綢紡織技術研究的空白;首次在四川出土的醫簡是繼馬王堆之後出土的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醫簡醫學文物。

2014年考古發現:廣東鬱南磨刀山遺址與南江舊石器地點群:
磨刀山遺址位於廣東省西部雲浮市鬱南縣。該遺址是廣東省首次發現並經科學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曠野類型遺址。4個月的搶救性發掘取得突破性收獲——這里是廣東目前確認年代最早的古人類文化遺存。這一發現填補了廣東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將該地區最早有人類活動的歷史由距今13萬年左右大幅提前至數十萬年前,是廣東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該遺址的發現既是嶺南及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進展,為華南乃至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新材料,同時也為深入研究華南—東南亞地區舊石器文化的關系、區域人類起源與演化歷史以及東西方文化比較等國際熱點課題提供了重要的新契機。

2015年考古發現:郭家廟曾國墓: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郭家廟曾國墓地位於棗陽市吳店鎮東趙湖村,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國墓地,總面積120萬平方米以上,分為郭家廟曾國墓地和曹門廟墓區。郭家廟墓地分布在兩個相對獨立的山崗上,北崗為郭家廟墓區,南崗為曹門灣墓區,總面積達120萬平方米以上。墓地東距周台遺址、忠義寨城址1公里,西距九連墩戰國楚墓群1.5公里。2002年和2014年對郭家廟墓地的兩次發掘,證實這一墓地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國高等級貴族墓地。2014年的考古發掘,因其重大的學術價值被評為當年的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此次展覽是首次將2002年和2014年郭家廟墓地的發掘成果展出。郭家廟曾國墓地與葉家山西周早期曾國墓地、文峰塔曾國墓地、擂鼓墩曾國墓群共同構建了曾國考古學的年代序列,為研究曾國歷史與周代封國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考古發掘是指為了科學研究,經文物行政部門批准,根據發掘計劃,對埋藏文物的地方、對古文化遺址、古墓葬進行調查、勘探和發現、挖掘文物的活動或工作。考古發掘的文物,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佔。

與中國哪個地理位置考古工作做的最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