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二地理小論文淺談地理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初二地理小
一、認真鑽研精心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課標。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認真鑽研教材課標是備好課的基礎。教師必須依據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三維目標進行科學定位。了解哪些內容要學生做一般了解,哪些內容要讓學生理解,哪些內容要做詳細掌握;這節課要讓學生達到怎樣的能力,要形成怎樣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了這些准備之後,上課才能有的放矢、分清主次,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其次,要精心選擇教學方法。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與方法,要符合知識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實際,不能千篇一律選擇某種固定的教學方式,更不能依葫蘆畫瓢,照搬別人的教學方式。提倡那些依照教學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親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對於陳述性、事實性的知識應用,建議通過學生動手實踐,主動探索,交流合作等方式完成,對於一些難於理解的知識,要圖文結合並運用教具(地球運行儀、掛圖等),通過教師講授的方式完成。
第三,要認真設計教學問題,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目的性和實效性。所提的問題,既能體現教學的重點,又能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既能引發學生對知識沖突的興趣,又有利於學生思維活動的充分展開。
要做好以上三點,教師備課的立足點,應從傳統的「我想怎麼教」,轉變成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的「我該怎麼學」的立場上,更多地考慮學法的指導,考慮學生的全員參與,改變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才能從一點一滴中,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有同學認為:「地理課盡學位置、地形、氣候,多沒趣,上課就想睡覺。」可見,想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必須喚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穩定的持久的興趣能使認識過程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能使觀察更加敏銳,記憶得到加強,想像力更加豐富,使智力活動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了興趣就會主動探尋,深入研究。
吸引學生產生興趣的方法多樣,一次充滿激情導入、一個耐人尋味的提問、一串形象生動的比喻,甚至老師幽默風趣課堂語言等等,老師應盡可發揮個人特長,大膽創新,積極嘗試。
例如:在講授「隨州的鄉土地理」時,我要學生為可愛得家鄉製作一張隨州的名片,以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一下子就誘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同學們爭先恐後,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教學效果自然與眾不同。
再如:學到中國的政區時,中國的34個省級行政單位要學生記住,難度是非常大的,我就妙用中國政區圖進行如下聯想和想像:把中國的輪廓看成一隻雄雞,東北三省是雞的頭,新疆、西藏是雞的尾,台灣、海南是雞的腳,巍巍群山是雞的骨骼,滔滔江河是雞的血液。北京像心臟,是祖國的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天津像櫻桃鑲嵌在渤海之濱,河北像火炬,北京正好位於火炬的火芯,湖南像男子的頭,江西像女子的頭,他們比鄰而居,創造美好的家園。福建像相思鳥,祈盼台灣早日回歸祖國的懷抱。台灣像紡錘,紡不完的思親線。…….每個省級行政單位都想像成不同的形狀,趣味十足且容易記憶。
興趣是學生求知的不竭動力,只有在興趣的動因之下,學生才會認真地去思考去學習,從而掌握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挖掘和探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的學習化繁為簡,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在充滿興趣的學習當中,既掌握了知識,培養了情感,還陶冶了情操。這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
三、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手段
一節課45分鍾,教師必須精心籌劃、合理安排。
首先做好課前五分鍾的展示秀:九年級地理課一星期只有一節課,學生要學第二課時的時候可能把第一課時的內容給忘了,因此在每節課的前五分鍾完全放手交給學生取名叫「課前五分鍾,秀出你自己」。或要求學生結合將要學習話題,展示與話題相關的課外搜集。如:地理圖片、趣味故事、旅遊見聞等等,只要不游離話題之外均可。通過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充分釋放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自信。或要求學生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鞏固方法有多種:小測驗、提問、老師歸納總結、填圖拼圖比賽、知識接龍等等。老師要制定相應的的評價機制,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項活動,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其次應預留課內的作業時間:講授新課的時候,有的教師講得過多、過細,以為這樣才能講得透徹,讓學生明白,其實這種作法擠掉了學生的大量的寶貴時間,學生訓練時間得不到保證,結果只好把作業留到課外做。而事實上這樣的作業既加重有了學生的負擔,又收效甚微。這樣的課堂教學怎能不低效呢。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精講、少講,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不講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也能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要留足時間讓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去完成作業。老師要根據一節課的教學目
2. 怎樣教孩子學好初中地理
地理呢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科目,就算你不喜歡他的話,你學會了還是可以會看地圖的,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想去哪裡與旅遊呢,都是可以看地圖的,看看還有多遠等等.其次呢,地里實際上是最好學的一項科目,因為人腦對圖像的記憶要比文字好的多了.那麼怎麼學好初中地理呢?
有的時候呢,記住一個地理的位置,不要想他和哪些地理區域之間有什麼樣的關系,只需要看圖,你只要知道他大概長什麼樣子,在圖上的哪個位置上就可以了.
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第二點呢,就是需要學會用地圖,因為地圖又是地理學科當中的工具,又是在生活當中能夠用到的,所以通過分析圖的話就可以看出來它的地理特徵,原理還有成型的原因.要學會讀各種的地圖,而且首先要記住基本的地圖長什麼樣子,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的就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重要分布.
上面所介紹的這兩點都是怎麼學好初中地理最基礎的內容.希望同學們把最基礎的內容都學會了,那麼後邊兒的提分兒也就上去了.
3. 初中地理如何教學
一、更新教學觀念,將知識學習要求的程度降低,是開展悟性教育的前提條件。
初中地理作為次科存在教學時間不足,學生學習重視程度不夠的實際情況。地理科要求知識點掌握的程度,雖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實際上一些知識點還是比較難於掌握,遺忘率非常高,如資源中礦產的分布、降水的分布規律等,如果硬要學生去死記硬背,會嚴重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做到教學上使學生通過「悟」來學習,就必須要求教師在教學思想上放下包袱,對一些難懂的知識點只要求學生知道便可以了。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去感悟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慾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也即是開發學生的潛力,在此基礎上就能更好地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對地理科的好感,為將來高中地理的高層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的學習方法是「悟」的要決。
各學科的學習基礎都是興趣。地理作為次科,一直處於被動的地位,其教學更需要引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否則學生會放棄地理這一科。但地理課本的知識編排過於嚴肅,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強,這就需要教師想辦法開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動和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觸類旁通,做好引導,理論聯系實際來理解。
初中地理知識基本上是與實際聯系得較為緊密的,很多的理論都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找到例證,如太陽、月亮的東升西落引證了地球的自轉;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證了地球的公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充分利用這些體驗來引導,如講到環境保護時,我們不應單純講應如何做,更應讓學生親身體驗家鄉黑水河的可怕、廢氣嗆人的滋味,同時讓他們寫上一份調查報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講述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徵時,就可以讓學生根據番禺地區的自然特徵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方法。
由感性思維轉入理性思維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途徑,而地理知識的直觀感悟更是比較可用的。如講述到沙漠地貌時,讓學生從一張清晰度高的實物景觀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氣候乾燥特徵,其效果比老師講一萬句有用得多。又如講述南北氣候異同時,用兩張南北方特色景觀的圖片進行對比,再加上表格練習,學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講西歐和北美氣候和地形關系時,運用寥寥數筆的簡筆畫畫出兩個地區的差異,再由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效果更好。
3、教學中運用對比的方法來使學生有所「悟」。
運用對比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從中找出知識間帶規律性的東西,如說到南方地區時,可讓學生用北方地區來對比,找出南方地區獨有的自然特徵;又如講到北美的氣候與地形的關系時,可用歐洲氣候和地形的關系來比較,就能使北美的氣候特徵鮮明突出。通過對學生進行對比思維的培養,就能使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自覺進行知識的橫向或縱向聯系,樹立地理知識的全局感。
4、合理的討論是啟發學習的好方法。
過去,我們的教學一直強調提問、講授、嚴肅的課堂紀律,卻從來沒有安排學生討論,其實這是個誤區,其實,只要教師調控得當,預留一定讓學生自主學習、進行討論的時間,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講述南極大陸的氣候特徵時,列出幾個引導性的提綱,如:對氣候影響的四大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對南極氣候的影響等,讓學生討論其成因,通過過去積累下來的思考方法,引導學生推導出正確的結果。
5、培養外展思維是「悟」的提高。
地理教學的感悟還在於舉一反三。地理課本的知識內容與一些時事問題密切相關,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去解決一些熱點問題,在增加地理知識的可用性的同時,又可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講到西北地區時,就可由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徵延伸至開發大西北的熱點問題,讓學生根據所學有關西北地區的地理特徵,討論研究開發西北地區要解決一些什麼問題。通過討論,學生紛紛表示真正感到地理知識的實用性,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6、開展多種多樣的地理課外活動,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的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有益的補充,如果設計安排得當,則會極大地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我每年都組織學生進行觀星,面對滿天繁星,細聽星座的動人傳說,通過高倍放大望遠鏡觀察月亮上的環形山,學生的興致未曾如此高漲過。雖然,對於星座的知識,他們不一定會懂,但他們對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都被激發起來。
7、動手製作效果更佳。
自己設計並動手製造小道具或者收集地理小標本、地理小資料,會使學生從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識。如講到南方的水稻土、紅壤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到郊外收集標本並進行觀察記錄,就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又如講到經緯線的分布時,在課前讓學生動手製作一個小地球儀,再進行觀察後完成表格練習,效果比教師費力講解效果好。
8、讓學生設計一些小表演或演示也能提高學生的悟性。
在地理教學中,有一些本來很有趣的知識內容卻被課本講述得非常枯燥,此時,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圖片、聲像資料或文字資料,進行自己設計的演示,效果也不錯。如講到旅遊時,課本的風光圖片非常有限,文字內容太過嚴肅,會做成學生感到難記的現象,這時可由學生擔任導游的角色,讓他們自己收集資料來講述祖國河山壯麗的風光和旅遊名勝分布的位置(可聯系交通中鐵路的分布),又或者讓他們製作相關內容的手抄報,以及風光照片進行演示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這些活動中感悟知識。又如講述廣州地區「三年一中變」的成果,就可以讓學生收集資料自主編輯,進行演示性講解,教學效果比老師講授好得多。
9、增強學生的閱讀機會,讓他們學會發問、懂得看書、學會查找資料,成為學習的主人。
地理的科普讀物有很多都是形式生動、圖文並茂、內容豐富的,如《少年科學》、《世界奇觀》等。教師應鼓勵學生多看書、多思考。安排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在課堂上講述課外所學的知識,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閱讀能力,提高他們的悟性。
三、要「悟」關鍵在於教者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地理知識之間帶有一定的邏輯聯系和規律性,學習上要悟,則要求教者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懂得知識間一般的聯系,引導他們去發掘課本上的知識,不要包辦一切。如在區域地理中,氣候一般都受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的影響,氣候和地形等又決定了區域的自然特徵,而經濟特徵、人口分布和生活特色又受環境(包括政治環境和自然環境)、交通和資源分布的影響。教師可以在講課的基礎上,總結出區域地理學習的一般規律,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即綜合法),為他們將來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好像講述青藏地區的特點時,由於前面已講述了多個區域特點,學生已大概掌握了區域特徵分析方法,此時,就不應再由教師講授太多,教者可列出幾個提綱式的引導問題,讓學生分小組研究解決,再由教師整理出思路。另外,也可以設立一個地理主題,讓學生按小組收集資料進行講解,效果也好。
小結
前面所講述的只是個人的粗淺見識。在實際教學當中,還需要對地理的教學要求進行一次全面的改革,特別是考試制度和內容的改革(現在有關部門已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嘗試),使教師擺脫教材的困擾(初中地理教材編排過於嚴緊,缺乏輕松)以及作為次科的制肘(教學時間不足、課外活動時間和資金嚴重缺乏,教學用具欠缺等),做到教者放心、學者輕松的良好局面,只要使學生在初中階段真正對地理知識產生興趣就可以了。
4. 如何培養中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的培養的畢業論文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興趣
扶風縣召公初中 黨新發
摘要: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認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產生.培養學生興趣要從兩方面做起,一是深挖教材內涵,採用奇特教法,使課堂充滿熱烈氣氛;二是注重野外觀察和實習,充分運用體語,喻語,快滿語等語言藝術,針對不同學生情況,進行個別興趣培養.
關鍵詞:地理 興趣 教法 觀察 實習 語言藝術
興趣是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種活動的心理方面.楊振寧博士說:"哪裡沒有興趣,哪裡就沒有記憶."沒有記憶哪能談得上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呢.由此可見興趣的重要性.
筆者從事地理教學工作多年,在教學實踐中覺得學生學習地理興趣培養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
一,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認識,激發學生興趣產生
地理是怎樣的一門學科,絕大多數學生認識不明確.除了向學生進行抽象的理論闡述外筆者對學生打了這樣一個比方:我們的地球好比一輛遠途旅行的汽車,這輛汽車定員為50億個人,我們為這輛車廂內的乘客.車上備有相應的燃料,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在旅行途中無限制的亂搭乘客,汽車嚴重超員,車上備用的東西遠遠滿足不了需要,結果不到目的地燃料耗盡車子中途停下,或是車子底盤變形,輪胎爆破,或是因缺食缺水而使旅客死之.以此來說明人類的發展除過人類對地球積極的影響一面外,更大程度上給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帶來了或是已經暴露,或是潛在的災難.通過理論與事實的教育,學生就會明白:地球要養育好人類,人類要從地球上獲得更大限度的資源,我們就得認識,了解地球,就得探討,研究人類怎樣發展才能和環境相協調.
錢學森說過這樣一句話:"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很多,如資源利用,國土整治,發展戰略等都滲及地理學."我國搞改革開放,發展社會生產力,做為21世紀的青年不能不具備一定的地理知識.
二,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興趣
在實踐中培養興趣是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做起
1,深挖教材內涵,採用有趣的教法使課堂充滿熱烈氣氛.以 "人類認識的宇宙"為例:關於"宇宙"應當向學生這樣設問:你知道地球以外是什麼樣的世界嗎 (學生眾說紛紜)這個世界有多大 在熱烈的氣氛中通過教師歸納總結得出了"宇宙"的概念.講"天體"時筆者曾對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願意乘座"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遨遊太空嗎 在飛向太空的途中你都能觀察到哪些東西和現象.
2,注重野外觀察和實習.例如:對於星座可讓學生先自己照著"九月星空圖"繪出星座圖形,晚上把學生帶到野外實際觀看,學生印象深,記得牢.
三,充分運用語言藝術
語言藝術包括體態語言和言詞語兩種.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並通過面部表情,手勢等體系語言加以輔助,可以使學生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地理課堂教學最主要可採用以下三種語言:
(1)啟示語:根據教材特點,對於難點知識,講解內容時,應當多採用啟發設問的語言.這樣可以步步誘導,環環相扣,突破主題.比如講太陽高度變化時可以這樣設計:為什麼咱們這里的學校在一年之中見不到正午太陽位於頭頂的現象呢 (學生眾說紛紜)繼而又問:比我校位置更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如何呢 最後又問:引起這種自然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層層設問,步步逼近,結論自然而然就得出來.
(2)比喻語:對於學生易於混淆的,難於記憶的知識利用打比喻的形式,學生一聽形象生動,很輕松地也就記下了.如講地震發生原因時,可問學生你們見過屠夫殺豬的情形嗎 (學生當然見過),然後借用殺豬比喻地震發生.筆者編了一首順口溜:地球應力是把(無形的)刀,裂破皮層(指岩層)血流(指能量)多.這樣學生既好記又易於理解.
(3)快慢語:根據課文內容不同,有時可採用精練簡明,高頻快節奏的語言振波刺激學生聽覺.比如講述"快行冷鋒","火山爆發"就可用快,猛,爆的語言振波.慢語可以使學,對所講知識產生一種溫和親切的感覺.如講"暖鋒天氣","地熱 "就用緩慢輕松的語調,藉助於面部表情,手勢進行演示.總之不論在哪一節課當中,快慢語應當有機結合,做到快中有慢,慢中有快,錯落有致.
四,針對不同學生情況,進行個別興趣培養
歷屆學生中每屆都有極少數學生在學習上自暴自棄,對待這種學生,我們可採用曲線培養學習興趣的方法.具體做法如下:第一 將信任和期待的信息,春風化雨似的傳給學生,使學生在內心對教師產生一種好感和尊敬,從而呼起學習上的積極性;第二 對這類學生應當尊重他們的人格,維護他的尊嚴,絕不能採用訓斥,探苦,諷刺的方法.比如××學生長期以來不認真,聽課,作業,練習題常常不做不交,筆者通過勞動,文體等活動,有意讓該生接近自己,此時抓住該生閃光點和他談笑風生交流感情.生活諸方面多加關照,課堂若不專心聽課,可有意提問,回答不上來可和言悅色予以提醒注意.這樣學生就有了這樣的情感:學不好地理,對不起老師.他就會想方設法力求認識地理,力求學好地理.
由於初中升學考試地理未列為必考科目,許多學生對該學科不重視,因此,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突出.筆者以上所談只是想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河北師大地理系 張貞鍠
一,培養學習興趣對地理教學的重要意義
中學地理教學大綱明確指出:"中學地理的教學目的,是在小學地理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積極發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智力,培養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愛好和獨立吸取地理新知識的能力".怎樣才能有效地實現這一教學目的 根據筆者多年來深入中學實際,指導學生教育實習,進行地理教學調查研究,深深感到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是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重要課題之一.
在地理教學調查中,我們發現目前有相當一部分中學的學生對地理課不感興趣,不願學.究其原因,他們大多認為:
第一,社會上,學校內對地理課不重視,認為是"副科",將來升理工科大學不考地理,用處不大;
第二,學地理太麻煩,人地關系不好懂,地名多,不好記;
第三,老師講課不生動,引不起學習興趣,學起來枯燥無味.
這一方面反映了,由於歷史的原因和傳統的偏見,以及當前片面追求應試模式這一傾向,在社會上和我們教育界內部,確有一部分人至今對中學地理的教育價值沒有正確認識,錯誤地認為地理是"副科",無非是"地名加物產",誰都能教,對升學影響不大,學好學壞無關緊要,而不加重視,這已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地理課的學習.另一方面也確實反映了教學改革前的中學地理教材內容存在著偏多,偏深,偏難,地理事實材料過多,文字敘述平淡,缺乏可讀性,趣味性等問題.學生感到難學,教師感到難教,加之有些教師對教材理解不透,對教材內容組織處理不當,不突出教學重點,不運用必要的直觀手段,不講究教學方法,不注意聯系實際,更增加了學生學習地理的困難,這也嚴重地挫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有一部分學校中的學生對學習地理有較濃厚的興趣,喜歡上地理課,究其原因,他們大多認為:
第一,老師講得好,生動,有趣,引人入勝,能聯系實際:
第二,地理知識內容豐富,與資源,人口,環境等人類面臨的問題息息相關,與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聯系緊密,用處大.
在這些學校,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並不感到地理難懂難記,而覺得很有趣味,越學越愛學,教師對教學充滿信心,越教越愛教,領導對地理課也重視.地理教學出現了生動活潑的可喜局面,地理教學質量獲得大幅度的提高.這給了我們以重要的啟示:只要我們在地理教學的實踐中,使學生不斷地認識和體會到地理學科的價值和作用,能培養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地理課就能為學生所喜愛.當有了顯著的教學成果後,就會取得學校領導和社會上的重視.這里重要的是作為地理教育工作者,本身要熱愛地理教學,樹立信心,明確方向,堅持不懈.
二,怎樣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具體怎樣做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呢 綜合有經驗的教師和我個人的體會,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一)上好地理緒論課
這是指學生在開始學習新的地理課程時,開宗明義的第一堂課,主要是使學生了解地理學科將學些什麼 為什麼要學 它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什麼關系 跟日常生活,生產和"四化"建設有什麼關系 怎樣才能學好 以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熱情,了解學習方法和注意事項,從而滿懷信心地開始學習,為今後整個地理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有經驗的教師十分重視上好地理緒論課,注意運用豐富,生動,有力的實例說明地理學科所要學習的內容;以及與日常生活"四化"建設的密切關系.從資源的開發利用到環境的保護;從乘坐車船,探親訪友,觀光旅遊,購買各地土特產,到工農業生產郵電交通;從改革開放,建設"四化"到國際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來等,無不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識.
在學習方法上既介紹地理學科的特點和優秀學生的學習經驗,又提出一些具體要求:如每次上課要帶齊學慣用具,學習時左圖右書,圖文對照,專心聽課,多恩善問;填圖作業做到准確規范,整潔美觀,獨立按時完成等,以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精心設計每堂課的引言
如果說緒論課是為整個地理課學習嗚鑼開道,那麼引言就是一堂課的開場白.好的引言如同演員"亮相"一樣,能一下鎮住"台腳",抓住觀眾,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之進入最佳求知狀態.引言要根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把要講的新知識和現實生活,"四化"建設,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緊密聯系起來,用生動,形象,簡煉的語言引入.有時通過提問,引起懸念;有時通過導語,創設問題情境;有時聯系舊知識,引入要講的內容.如教師在講授"經緯網"前可提出:"在茫茫的海洋中,有艘海輪遇到了風暴,失去了控制,報務員隨即發出了呼救信號,報告了出事地點,鄰近的船隻聞訊趕來營救,直升飛機也出現在遇難海輪所在海域的上空.但海洋上並沒有其它相對目標,遇難船是怎樣報告它的位置,營救者又是怎樣找到它的 "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議論紛紛.接著教師又問:"你們去電影院看電影,在眾多的位子中是怎樣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呢 "通過這樣的提問,教師生動而巧妙地進入了"經緯網"的講授.又如在講《中國地理》"橫斷山區"時可用引言:上節課我們游覽了被稱為"紫色盆地"的四川盆地,被譽為"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以及美麗的路南石林等.今天我們將一起去領略橫斷山區的自然景色,首先會看到山河相間,山高谷深的獨特景象,在那裡能體味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變化,到了滇南谷地還能觀嘗到熱帶風光,…….廖廖數語,既復習了上節課的主要內容,又展示了本節課要學的重點,一下子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再如在講大陸漂移,板塊構造學說時,可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煤是古代植物變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煤田之一是在南極洲的維多利亞地煤田,面積達100萬平方公里,為什麼冰雪復蓋的南極洲,地上寸草不生,而在地下竟埋藏著這么大的煤田呢 學生百思而不解,形成懸念,並急於要揭開這個"謎".這時教師再進行啟發性講解,引導學生解開疑團,這樣不僅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使學生償到探索知識的樂趣.
(三)密切聯系各種實際
包括學生的知識實際,生活,生產的實際,國內,國外的實際,當地,當時的實際.這是盡力把地理課上"活",使學生易於理解接受,並產生興趣的重要條件.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要從學習者的已有經驗開始,一個人對某事物興趣的大小,往往與其熟悉的程度和能否在實際中運用有關.從學生親身感受過或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出要講的內容,如講季風成因時,教師問學生:"盛夏時,你中午和傍晚去河裡洗澡,在水中和在岸邊土地上各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來啟發學生理解海陸的熱力性質差異.又如講"區時"時,提出為什麼洛杉磯奧運會時,我們從中央電視台看到的競賽節目大多是實況錄相,而漢城奧運會卻可以看到很多現場直播的競賽節目 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足球賽,很多決賽場次的現場直播都是在凌晨2—3點,難道這些運動員都是半夜起來參加比賽嗎 在講西南部的雪山冰峰珠穆朗瑪峰時,聯系當時中,日,尼三國登山運動員從南,北坡聯合攀登珠穆朗瑪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雙跨主峰的奇跡.在講高中《地理》中的鋒面與天氣時,碰巧窗外北風蕭蕭,秋雨連綿,教師指著窗外的秋雨問:這場秋雨是怎樣形成的 人們常說一場秋雨一陣寒,這是為什麼 至於講《中國地理》"區域特
征和區域差異"這一章內容,則和當地當時的實際情況紫密結合起來,對比提問啟發學生,使學生感受到生活,生產中處處時時有地理知識,這樣學起來親切,具體,生動有味,就會很自然地對地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四)提問設疑,啟發思維
這是指教師提出問題能引發學生疑問,從而產生好奇心與學習慾望的情境.而思維是一切理解的基石,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產生於思維,而思維開始於問題.有經驗的教師十分注意把問題引入課堂,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善於提問,盡量讓學生"多思."這不僅有利於學生領會新知識,也是搞活課堂氣氛的好辦法.如教師在講"日界線"一節課時,可設計這樣兩個問題:1.有一對在海輪上出生的孿生姐妹,姐姐倒比妹妹小一歲,這是怎麼回事 2.在太平洋上有兩個相鄰的島國,西邊的叫湯加,東邊的叫西薩摩亞,在同一時刻,湯加是星期日,西薩摩亞是星期六;西薩摩亞是星期日,而湯加是星期一了,這又是怎麼回事 強烈的好奇心,使學生立即進入了高度思維之中,急於要揭開其中的奧秘,這時教師再向學生講授"日界線"的知識,學生既樂意接受,又容易接受.講"經緯線方向"時,提出:一個人沿著某條緯線一直向東走,能否回到原地 為什麼 一個人沿著某條經線一直往北走能否回到原地 為什麼 一個人站在南極上,他前後左右都是什麼方向 講青藏高原氣候時提問:青藏高原地勢高太陽輻射強,為什麼天寒地凍 又如講高中《地理》"天體和天體系統"時提問:"我們現在是在天上還是地上 隔著地心和我們相對著的地球那邊站在地面上的人,頭和腳那個朝上,那個朝下 為什麼 宇航員在太空看到的星空世界和我們看到的一樣嗎 這些都是學生很感興趣的問題,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幫助他們正確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很有利的.但提問設疑,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過易過難都不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憤"即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即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朱熹注說).這就是說教師在教學中
造成學生"心憤憤,口悱悱"的心理狀態時,是最有利的教學時機,但是學生如果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重復了,可能是脫離了學生實際水平.
(五)充分利用各種直觀手段
地理事物具有廣闊性,又由於學生年齡和見聞的局限,很多地理事物或現象對學生是不可能或從未感知過的,因此必須藉助各種直觀教具,引導學生由感知形成地理表象,在此基礎上才能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地理成因和原理.教學實際證明,凡是從學生實際出發對學生進行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收效就好,這是教學的普遍規律.否則,脫離學生的實際,從抽象到抽象,從概念到概念,就會使學生感到概念和原理深奧莫測,不可理解,從而妨礙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學會利用各種直觀手段,引導學生從感知開始,發展他們的地理形象思維,才能掃除地理教學中枯燥無味死板沉悶的氣氛,出現生動活潑的局面.
常用的教具有地圖,地理畫片,標本,模型,儀器,板圖板畫,幻燈,電影等,它們各有所長,互為補充,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校的具體條件,選擇配合,合理使用.如在講到各種地理景觀時,盡量展示景觀畫片,沒有專用畫片就從大型畫冊上尋找代用畫片;在講到等高線地形圖時,要運用山體等高線模型(可自製),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山體等高線地形圖是怎樣表示地形的,等高線的疏密,走向與山坡陡緩和山體水平延伸方向的關系;講地殼運動和地質構造時,用模型演示講解,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講山河城市,物產分布和交通線,則利用黑板空白圖邊講邊繪.如講我國西南三省交通線,先在黑板上標出成都,重慶,昆明,貴陽四城市的相對位置,然後邊講邊繪鐵路,公路,水運,最後構成"井"字形交通網路,板圖直觀簡明,一目瞭然,學生邊聽邊繪,很容易掌握.
(六)運用文學語言藝術
古今中外的詩人名家及勞動人民在生活和生產勞動的實踐中,對千姿百態,錯綜復雜,發展變化的各種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以及人類在利用和改造地理環境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問題,有過細致的觀察,生動的描述,透澈的分析,和科學的總結.他們用生動,形象,簡煉的語言文字,以詩歌,諺語,成語,散文,故事等文學形式,記錄下來,這不但是我們寶貴的文化歷史遺產,也為我們學習地理知識提供了借鑒.在地理教學中結合教材的內容適當地引用,寓地理知識於文學藝術享受之中,它能發揮出特有的魅力,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興趣盎然,印象深刻.如講"長江三峽"景觀,引用詩人李白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講我國"橫斷山區"山高谷深,山河相間的地形特徵,引用"仰望山接天,俯視江如線,對山喊得應,相會要一天."的詩句;講高山氣候的垂直變化,引用白居易的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講中國西北溫帶大陸性氣候特徵,引用民間諺語:"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講內蒙古草原景色,引用詩詞:"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再如講高中《地理》食物鏈,引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成語故事,形象生動,通俗易懂.
(七)不斷變換刺激
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興趣所在往往是注意力的集中點.一個人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和穩定,與注意的對象特點有關.簡單而無變化的對象,注意集中的時間就短,反之,復雜多變的事物,則可延長注意集中和穩定時間.另一方面年齡越小的學生,注意力就越難集中和穩定.因此,教師在初中教學中,尤其應盡量避免採用單一的教學方法,而要用靈活,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不斷變換刺激,使學生的注意力能有較長時間的集中和穩定,以保證教學活動順利有效地進行.如講中國的行政區劃時,先是在中國政區黑板空白圖上邊講邊填,學生跟著在地理填充圖冊上邊聽邊填.接著讓學生在填好的政區圖上熟讀熟記各省級行政區劃的全稱,簡稱,輪廓形狀及相對位置.
為了便於學生識記,指出可按六大區順序分別識記,對省區輪廓形狀按其相似形記,如山東形似卧姿駱駝,黑龍江形似天鵝,陝西形似鑰匙,河北形似火炬等,並在黑板上寫出用31個省級行政區劃名稱編成的順口溜:"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四西兩寧青甘陝,海南內台北上天."說明各字代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名稱,讓學生抄記下來背誦.最後復習檢查,讓一部分同學背誦順口溜,並問"五江疆","四西"是指那些省區 讓一部分人按教師所指說出該省區的名稱,讓一部分人在中國政區黑板空白圖上填寫各省級行政區劃的全稱和簡稱.這樣經過多次反復變換刺激,使全班學生的眼,耳,口,手都得到活動,既維持了注意,又活躍了情緒,培養了興趣,教學效果十分顯著.
同樣,對不同教學內容的課,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就象吃飯調換口味能增加食慾一樣,使學生提高學勻興趣,增強求知慾.如講山區在發展旅遊事業方面的特殊作用,採用講述法,用富有感情的語調朗誦一些描寫泰山,華山,峨眉山,普陀山,黃山,廬山等名山秀麗風光的詩句,並配以這些名山的彩色畫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不僅使學生學到地理知識,而且得到是一種美的享受.又如講《中國地理》"農村,牧區和城市"這一節教材,採用了地圖旅遊法.上課開始就向學生宣布:"全班學生組成一個旅遊團,由我率領大家乘火車到全國各地作一次長途旅遊".這樣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大腦神經很快形成優勢的興奮中心.沿著地圖旅遊路線,教師向學生介紹所到之地的農村和牧區的氣候,景色,主要農牧產品,風土人情,以及城市的特色和職能.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個個興致勃勃.再如在講高中《地理》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時,採用了讀圖設問法.要求學生觀察一月,七月海平面等壓線的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氣壓帶分布有何不同 為什麼 2.在一月,七月同緯度的大陸和海洋上氣壓高低有何不同 為什麼 3.北半球一月,七月各有那些高氣壓和低氣壓中心 它們是怎樣形成的 4.一月,七月的東亞和南亞盛行風的風向和路徑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 教學過程中,這樣讀圖設疑,前後有序,步步深入,可使學生大腦神經始終處於興奮狀態.誘導學生通過觀察,想像,思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八)適當補充一些旅遊地理和風土人情的內容
從中學調查中得知,隨著改革開放和國內外旅遊業的興起和發展,學生都很嚮往觀光旅遊,更多地了解祖國和世界因此,對我國和世界各國自然風光,名勝古跡和風土人情方面的地理知識最感興趣,而現用教材卻涉及不多,因此在教學中,圍繞教材內容適當補充一些這方面的地理知識,不但能增加學生對祖國和世界各國的了解,而且能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講南亞印度,可補充印度人民有80%以上信仰印度教,印度教把牛奉為"聖牛",不能屠宰吃肉,因此,印度成為世界上牛最多的國家.在農村,牛作為主要畜力使用,而在城鎮,牛可以在大街上自由行走.作為印度第一大河的恆河,不但是印度古代文明的搖籃和農業灌溉的主要水源,還流傳著許多宗教傳說.印度教徒稱恆河為"聖水河",認為聖水可以延年益壽,又可洗刷自己和祖先的罪孽,是"贖罪之源."因此,印度教徒一生中最大的宿願就是到聖河邊的聖地朝聖,以喝到無比潔凈的聖水,到恆河沐浴以洗刷自己的過失.
位於恆河與其支流朱木拿河匯合處的阿拉哈巴德城,每年1月要舉行一次規模盛大的宗教廟會,參加人數之多為世界罕見.據報道1982年1月25日,印度的男女老少竟有一千萬人到這里洗澡.其中包括著名宗教領袖和政府官員.早在幾天前,人們就在這里搭起了臨時住宿的帳篷,沿恆河兩岸可綿延數十里,蔚為壯觀.這些內容使學生了解到印度的風土人情宗教習俗,並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九)巧記地理知識
在中學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山河,資源,城市,工農業,交通運輸等地理事實材料和地理特徵知識,有的是需要很好記憶的,這正是學生在學習地理中最感頭痛的一件事.眾多,零散,陌生,枯燥的地名,如果一味地要求學生去死記硬背,不但會增加學生的負擔,而且會降低學生對學習地理的興趣.如能將它們用精煉的文字編成詩歌或順口溜等形式,讀起來琅琅上口,就會變難記為好記,變枯燥為有趣.如將我國陸上和海上鄰國編為:"朝蘇蒙古阿富汗,巴印錫尼和不丹,緬甸寮國接越南,十二鄰國陸相連,日菲馬文和印尼,隔海相望也不遠."將我國人口超過100萬的18個少數民族編為:
"蒙回藏維黎傣彝,朝滿壯苗哈布依,侗瑤白土加哈尼."把我國礦產儲量居世界首位的鋅,鉬,銻,鎢,錫,稀土,鈦,釩,用諧音編成:"新木梯污,洗洗太煩".將世界中低緯洋流分布規律概括為:"南北半球,各有環流,北順南逆,東寒西暖."國家的特徵用其美稱:如印度尼西亞—千島之國,新加坡—花園城市之國,南非—黃金之國,巴西—咖啡王國等.
(十)指導學習方法
成功的教學,不但是教師能較好地教會學生所要學的知識,而且要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會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並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不斷地取得學習上的成功.使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慾望獲得滿足,從而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指導學生學習地理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左圖右書,圖文結合.邊看課文,邊看地圖冊,學會從圖象系統中獲取地理知識,這樣易於理解,便於記憶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分布和聯系.
第二,注意通過直接觀察,生活體驗,畫報圖片,電影電視,課外閱讀等手段,積累豐富的地理知識,為進一步學好地理打下基礎.
第三,掌握地理學科綜合性和區域性特點,學會用分析綜合法掌握區域特徵,用比較法掌握區域差異,從地理事物的發展變化,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中找出規律和分析出成因.
第四,理清地理知識網路,掌握地理知識體系結構,在頭腦里建立起地理知識"框架",使地理知識不再是雜亂無章的堆積,而是結構層次清楚的有機結合.
此外,開展地理課外活動,組織地理小組,對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他們熱愛地理科學,立志成為地理科學工作者,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興趣應注意的問題
(一)要從地理教學的目的和內容出發
學習興趣是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的,豐富多採的地理知識是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的源泉.我們一定要從地理教材的本身去發掘其內在的知識興趣因素,而不能脫離教材另搞一套.重要的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突出教學重點,在教學藝術上多下功夫.有的可結合教材適當補充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資料,但也要適可而止,避免喧賓奪主,漫無邊際,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二)要寓趣味性於科學性和思想性之中
脫離知識的興趣是無價值的,脫離科學的興趣是荒謬的,脫離正確思想的興趣是庸俗的.我們要做到趣味性與知識性,科學性,思想性的統一.切忌為興趣而興趣,嘩眾取寵,庸俗失真,把學生引向歧路.
(三)要從實際出發,靈活運用
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各有所長,互為補充,要依據中學生好奇,好學,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及其原有的知識實際,按照地理學科和地理教學的特點,不同年級的學生,教材和學校設備條件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師本人的特長,綜合考慮,精心設計,靈活運用,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5. 如何指導學生寫好地理鄉土地理小論文
利用課余或者節假日,組織學生開展有目的的地理調查研究活動,並寫成調查小報告或小論文,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興趣和能力、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和整體素質是很有利的。 2006年春季本人在指導高一學生進行課題為《泉州古民居的保護現狀調查》的研究性學習之際,正好趕上泉州市第12屆優秀鄉土地理小論文評選活動,便鼓勵並指導該課題組的學生蘇梓勤同學撰寫了《淺談泉州古民居的發展與保護》一文,並最終獲得一等獎。以下是個人在指導過程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首先要認識學生撰寫鄉土地理小論文的意義
學生撰寫地理小論文,作為地理作業的新形式,具有調動學習積極性、促進知識遷移、鍛煉研究能力、培養創造性等作用。已得到許多教師的認可。認真評閱小論文,利用小論文開展相應的活動,可以進一步挖掘小論文的利用潛力,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地理作品的形式
中學生地理作品大體上可以分成三類形式,第一類是在野外考察活動的基礎上,經系統總結成書面報告或專題性的小論文、游記,即是將野外的所見、所聞、參照有關資料寫成調查報告,按要求分門別類地描述。第二類是結合本地區有代表性的問題,諸如環保,資源開發等進行專題調查與分析,提出看法或方案的專題性論文,第三類是編寫鄉土地理志。本次指導學生的獲獎作品就是屬於第二類。
三、如何輔導學生撰寫地理小論文或其他小作品——寫好作品的注意事項
1、對掌握的各種資料及時整理,認真分析。一次地理野外考察活動內容害死相當豐富的,考察活動結束戶歐教師要輔導學生及時整理所收集的材料進行認真地分析。對地理標本進行整修,分類,製作卡片,對野外拍攝地典型地質構造、植物外貌以及風景照3片進行沖洗放大,並加上文字注釋,對素描和野外填圖加以精繪。最後整理收集來地文字,數據資料以備寫作時用。
2、積極欺負,充分討論。為使作品不是照抄材料或生搬教師所講地內容,而是有自己地見解,教師要積極啟發學習思考問題和發現問題,開好討論會,會上首先應由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分析解答,即使是學生自己不能解答問題,教師也不要急於講解,要讓他們想想在提高求知地慾望後,教師再講,甚至還可作「拋磚引玉」或啟發式問題、讓學生圍繞某一中心提出更多地問題,啟發思考應是寫出有創造性地調查報告或論文地關鍵,而討論也會促進學生思考地力度。
3、擬好題目講解示範。再考察活動開始前,根據考察地區地情況,教師應提出一些調查地題目,讓學生再活動時,有重點地進行觀察,分析。討論收集和閱讀有關資料,這為以後撰寫地理作品打下牢固地基礎,在學生動筆之前教師應對學生的題目、寫作提綱和內容,逐一進行具體的指導和幫組,時調查的每項內容都有人寫,但各有側重,為了寫好地理小作品,可以先拿出一兩篇好的作品作是否,講講作品的要求、特點及範文優點等,要求注意文章流暢、說理明白。
4、成稿後,教師要進行檢查修改,如有大的或多處改動應讓學生自己去改,反復幾次就能寫出不錯的文章來了。
5、最後,可對學生寫出的小作品進行測評,一達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有條件的學校可舉辦地理作品演講賽,展覽會,出地理牆報或選集。
6. 淺談地理課堂教學應該怎樣教
一、情感培育法
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需要從地理教師的主客觀兩方面進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過多注重了知識目標
而忽視了情感,對於初中學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烈,愉快、興趣是學習驅動力之一,甚至對教師的好感也會成為學習的驅動力。如果學生不喜歡地
理課、不喜歡地理教師,那麼怎麼喜歡「地理課」呢?怎樣才能學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更要做至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
之以恆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導知,知趣相融」,努力創造一個輕松、和諧和舒暢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師生都充滿著無拘無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親切的
地理課堂教育教學和環境的氣氛。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歡聲笑語,更需要地理教師注意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和親和力。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師生精湛的語
言、詼諧與幽默、機敏的教學智慧、可親可敬的教態,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在初中階段,「愉快」仍然是學生樂於學習的原因之一,不能搞
「一堂式」,要發揚「民主」。
二、情景引入法
由於長期以來,不少初中地理課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在教學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普遍存在著兩種引入新課方法:一是「講」法,即「同學們,
今天我們講……」,「同學們,現在老師講……」,
這樣就把師生互動的地理教學活動引向「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活動,還有一種是「翻書」法,即「同學們請把書翻到……頁」,把以地圖教學為主的地理課變成看
書畫線的枯燥的文字教學課。初中地理老師應該努力用「學習」或「討論」來代替「講」,用填「圖」來替代翻「書」。雖然是「一字之差」,這也代表著地理課堂
的實質進步的一面。在實際地理課堂教學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課的新方法是多種多樣。如在學習「世界人種」時,我引入故事趣聞法說:毛澤東主席在世時,有
一天,在他的書房會見了一位美國友人戴勒時,戴勒在盯看著主席,一句話都不說,主席見後就說,你為什麼老盯看我。這時戴勒說,你具有一副東方人的臉。主席
聽後直言,我是代表中國人的臉,我們可以演各國的戲,包括你們美國人的戲,你們鼻子長,我們可以加鼻子,可你們是演不了中國人的戲,不能把鼻子割掉,這故
事說明什麼?等等,使學生聯想到這是講世界人種特徵問題。
三、互動教學法
隨著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環境變化了,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不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
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性教學方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
價在後」的原則,並且將地理課堂教學的「課堂」含義廣義化,包括一般意義上的網路「課堂」。由於初中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意參與教學過程,初中地理課堂
教學時往往需要布設教學情景,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進行學生地理新聞發布活動,地理新聞點評活動、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要注意有適當的「教
學民主」。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在講我國的河流——「黃河」時,提出;「面對我國黃河中下游水資源緊張的嚴峻局面,如何治理的問題,學生圍繞著問題的
提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我在八年級上課時,提出這樣的問題時,有一男生舉手發言,一本正經地提出將黃河「幾」字形拉直,從甘肅的蘭州到河南的洛陽挖一條
運河,使黃河上游的水少走彎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觀摩課中,我也同樣聽到這樣教學情景,也有學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學生的想法很幼
稚,而出乎課任老師的意料。但老師沒有指責、嘲笑,也沒有迴避,而是允許學生繼續發言。在表揚有大膽的學生的設想的同時,老師話鋒一轉;假如全班一半的同
學住在這「幾」字形地區,是否同意他的建議,為什麼?由此全班同學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共鳴,課堂討論既活躍、又深入,對師生有很大受益。
四、內容圖解法
「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所以地圖教學是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也就是說地圖是其他任何工具無法取代的。圖解法就是將
沒有地圖或有地圖需要轉換的內容,通過描繪略圖或變圖進行知識信息和抽象思維的有機結合。當前初中生的地理學習還是停留在簡單的、機械的記憶水平上,實際
上由於初中地理學科內容的基礎性特點,學生無須死記硬背地理知識,完全可以藉助地圖來掌握有關知識,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學習,也可以藉助地圖來學習、掌
握,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在講解地球運動、地圖知識、地理位置和行政區劃等內容是,運用圖解法可以將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內容進行遷移突破,
就可以形象直觀、化難為易,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目前地理教學形勢下,初中地理教師必須正視現實,順應新的課程改革形勢。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地理教學中,不斷獲取新的信息,更新教育觀念,革新教學
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益。努力讓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為全面提升學生素養服務。
7. 如何學好初中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學好初中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地理包括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兩部分,與其它學科相比,該學科以其綜合性、區域性、空間性見長,內容涉及地理、氣候河流、人口、城市、交通、物產等。根據調查,有部分初中生反映該門學科難學。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掌物學習的方法。其實,學習地理只要掌物了方法,是很容易學好的,根據我的幾年教學經驗,特推薦幾種學習方法。
一、自編順口溜記憶
地理知識內容繁多,有缺少連貫性,學習時往往記得慢、忘得快,如果編個順口溜識記,則會記得快,忘得慢。如南亞地理中,講到印度的物產有:棉花、黃麻、甘蔗、花生、茶葉,可編為棉麻折花茶(折指甘蔗),在學慣用NSWE幾個字母分別表示經緯度時,學生對這幾個字母很容易造成混淆,張冠李戴,可編為北N南S、西W東E。也可讓學生自行編順口溜,將較好的順口溜在班上推廣應用。
二、學會概括
有的章節內容繁多,但重點內容少,學習時,只要抓住重點,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南亞地型復雜,可用八個字概括,即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東北三省的氣候可用四個字概括,即長冬短夏。我國季風氣候的優點可概括為:預熱同期。
三、對地理的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抓住重點,抓住關鍵
對地理原理、要領的掌握,並不要求象物理、數學公式、定理那樣精明,只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和要點,就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陽光、空氣、水等都是自然資源,通過這句話告訴我們對自然資源概念的理解。就應該抓住兩個:要點第一,自然資源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它不是工業產品。例如:汽油,雖然對人類有利用價值,但不是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取的的,它是工業產品。第二,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才是自然資源。例如沙漠雖然在自然界中存在著,但目前,對人類沒有利用價值,所以他不是自然資源。
四、有效地體現"地理的特點:地圖和理論的結合,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地圖上
部分學生對地理的學習存在嚴重的錯誤認識,認為背背成績就會很好,那是大錯。因為地理是地圖和理論的結合,也就是說要在理解好地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要養成看地圖、記地圖、畫地圖的良好習慣,使所學內容有效地落實在地圖上。
1.看地圖學習時首先要多看地圖,將河流、城市、礦產都落實到地圖上去,並從地圖中找到它們的位置。事實證明,看各省地圖效果好於看分區及全國地圖,如學習中國地理華北地區五省二市時,可逐個省學習,以山西省為例,其形狀象平行四邊形,主要河流有黃河、粉河、省會太原,煤礦有北部的大同,中東部的陽泉,臨近省份分別為:北臨內蒙古、西臨陝西、東臨河北、南臨河南。可用相同的方法學習其它省份,只要各省地理知識掌握了,中國地理也就學會了,學習世界地理也是如此。
2、記地圖記地圖也是學習地理的重要環節,一旦記下了圖就能達到胸有成竹的效果,例如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要記下這幾個國家的圖形也不難,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中國的圖形象一隻高昂著頭的雄雞,澳大利亞象騾駝背,加拿大象被綁著腳而背朝地的山羊,巴西與南美洲圖形相似。
3、畫地圖如西亞石油輸出的路線,同學們可以在一張草紙上繪制出簡單的、相對位置正確的示意圖。這類圖不需要繪製得多麼精準,只要能說明問題就行。
五、要善於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聯系起來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間建立起聯系,首先必須問"為什麼?這樣便會養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維習慣。例如:世界雨極是印度的乞拉朋齊,那麼,為什麼乞拉朋齊會成為世界雨極呢?結合地圖,根據乞拉朋齊所處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齊位於喜馬拉雅山的迎風坡,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這樣,氣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聯系起來了。
六、與生活聯系起來
地理總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與生活聯系起來,就不會感到乏味了,"學習人口、糧食與環境"時,特別是農村學校,可結合當年大量開荒毀林而遺留下來的荒坡荒地的現象,讓學生作為社會調查,了解當年開荒毀林的背景、原因及情景,以此激發起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並樂於學地理的情操。
8. 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課
地理教學應是一種生動有趣的講課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內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從而真正體現新課程倡導的理念,落實新課程的精神。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好地理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 第一,課堂教學要大力開發校本課程。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學生對衣食住行、自然現象、現代農業發展等地理知識興趣特別濃厚,而現行地理課程在這些方面卻只有零散的一些簡介而已,因而教師講課時不能很好地利用其素材進行更深層次的發掘,從而制約了學生能力的發展。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知識儲備,促進他們能力的發展,可根據現行課程的編排,根據學生的需求、興趣,採用開發與之相適應的校本內容進行教學補充。此外,校本課程素材的發掘,在一定程度上可彌補現行的國家課程的缺憾,更重要的是能夠把學生主體性集中在校本課程中進行細致有效的發揮,並留給學生足夠的發展空間和相應的素材,讓學生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與發展,同時也為學校的特色建設提供了組件。 第二,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自主性和合作性。學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現為,在一堂課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定課題,諸如此堂課重點講述的內容、採用的方法、課堂教學小組討論的時間以及授課的時間安排等都由學生自己來定。可以認為,凡是與地理課堂教學有關的內容,都是學生說了算,讓學生樂於完成自己選擇的一切,教師只幫助學生確立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把握最基本的知識。事實上,地理課程中的某些教學內容並非一個學生能獨立完成,這些教學內容需要學生互相合作幫助才能完成。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考慮這一因素,盡量多設計些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作業,使學生學會交流,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不必局限於單獨完成,也可以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這樣才能較好地體現「自主合作教育」的教學思想。 第三,大力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從地圖中獲取大量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學習的基本方法之一。除了文字以外,尤其要重視圖像的系統學習。地理課本中的各種地圖構成了一個「圖像體系」。這些圖像包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習這些圖像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第四,課後布置作業要科學合理。傳統的地理作業在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素質上帶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多為學生設計些開放性的地理作業。作業的內容、答題的形式以及問題的答案均是開放或半開放的,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的機會,從而達到開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另外,作業的設計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教師在布置地理作業時要注意照顧各個層次的學生,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在作業數量、難度和完成時間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地理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生活體驗,多給學生布置些實踐性作業,讓學生通過操作或參與實踐活動的方式來完成作業。 總之,在新課程推進的今天,新課程的推進與開展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地理教學工作者應認清並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去學習和探索。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方法,培養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培養大批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貢獻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9. 淺談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課
一、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地理教學中,教師要經常結合學生實際,嘗試和開拓新的教學方法
1、注重教法,教學方式多樣、靈活。
2、准確地把握學生的地理現實。
3、學習目標明確化。
4、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地理知識結構。
二、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
三、積極地去創設室外課堂
四、在地理教育中要充分運用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可達到教學的優化,促進素質教育
10. 如何做好初中地理教學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初中地理老師
1、趣味導課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可以運用一些風趣幽默的謎語導入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使學生們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比如,可以用「紅麵粉」猜謎底「丹麥」來導入,使學生們在測謎語過程中,學習到地理知識,從而對學習地理知識充滿興趣。
2、恰當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
眾所周知,圖畫在初中地理課本中占據著非常大的比例,而且學生們也更加喜歡去研究圖畫,而不是去讀文字,因此,教師根據學生們這一心理特點,結合多媒體技術,將一些課本上的圖畫通過多媒體技術放映出來,這樣可以使課堂顯得更加生動、形象,學生們也會覺得好像身在其中一樣,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們對地理知識的記憶力和分析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們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比如,教師在將兵馬俑時,可以將一些有關的圖片和視頻播放出來,教師可以在講台上以便播放以便講課,這對吸引學生們上課注意力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學生們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到地理知識,這對培養學生們學習地理的興趣起著重要作用。
3、利用互助合作激發興趣
對於大多數初中生來說,非常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們的這些特點,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合作的方式來學習地理知識,在相互學習過程中,學生們能夠親切感受到同學們身上的優點,這對很多學生們來說都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這對提高學生們學習地理的興趣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比如,教師在講「我們臨近的國家」這一章中的「日本」這個國家時,可以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然後讓這幾個小組去准備有關的材料,在這個准備的過程中,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們才華的發揮,使學生們在相互鼓勵、合作的氛圍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對地理知識尋找的過程中,使學生們對這個學習過程中充滿興趣,並且能夠促使學生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進去,這對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採用游戲化教學模式
每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都離開游戲的陪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顯得是非常快樂,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徵,使學生們可以通過以游戲的方式來認識地理,學到地理知識,這樣將會使學生們對學習地理充滿興趣,心理對上地理課堂也是充滿希望,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全班同學分成兩組,兩組之間進行猜地理知識游戲,其中一個組的成員來描述,讓另一個組的所有成員來猜,學生們在這個游戲過程中,一方面會使學生們學到更多地地理知識,另一方面還能開闊學生們的眼見、發散思維,不斷進行思考,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們在輕松、愉快氛圍中學到更多地地理知識,這對學生們來說是最重要的,使學生們對學習地理知識充滿興趣。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的滲透,有助於學生了解自身所處環境的地理知識,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在實踐中有效地應用,進而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加強學生的地理知識的學習,並幫助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人地和諧觀,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師應積極研究符合實際環境情況和學生個體發展的有效教學方式,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滲透鄉土地理,使學生充分認識地理知識的現實意義,積極自主的學習地理知識。
1、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滲透的意義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身邊的鄉土地理內容,能夠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中概念的理解,幫助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教師在講解一些抽象知識時,可結合鄉土地理知識將抽象知識轉化為直觀存在的事物,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並意識到地理學習聯系生活的重要意義,從而積極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和了解生活,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地理學習水平。雖然我國近年來,經濟不斷進步和發展,但是我國很多地方還屬於貧困落地區,面對當下的實際情況,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家鄉的現狀、所存在問題,進而使學生思考、分析當前家鄉發展前景,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滲透的策略
2.1.教師要熟悉本地地理
教師要對當地的地理了如指掌,才能高質量的完成初中地理中的鄉土地理教學。一些學校中很多教師都是外地人士,要教好鄉土地理,就必須熟悉當地環境,收集本地地貌特點、風景名勝等地理資料,還有一些鄉土文學、鄉土歷史等方面的資料。不僅拓展教師的視野,加深對當地地理環境的認識,也能夠在進行鄉土教學時,對學生如數家珍地娓娓道來,用自身的知識和對本地環境的感情,感染學生,充分調動學生深入學習的積極性。
2.2指導學生進行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是對自然界中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感知活動,將地理教學的內容直觀、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