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南洛陽屬於什麼地區
洛陽所屬中華人民共和國華中地區,古稱雒陽、豫州,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
華中地區,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簡稱「華中「。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
洛陽市地處九州腹地,東經112°16'—112°37',北緯34°32'—34°45',位於中國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交界帶,歐亞大陸橋東段,東西長約179公里,南北寬約168公里。橫跨黃河中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西接三門峽,北跨黃河與焦作接壤,南與平頂山、南陽相連。
2012年末戶籍洛陽人口688.54萬。其中,市區人口191.84萬,農業人口485.48萬。常住人口659.00萬,其中城鎮人口315.86萬,城鎮化率達47.93%。出生人口7.21萬,出生率10.51‰;死亡人口3.66萬,死亡率5.32‰;自然變動凈增人口3.56萬,自然增長率5.19‰。
2013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140.8億元,年均增長11.2%,總量位居全省第二位、中部地區第六位(非省會城會第一位)。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由116.6億元增加到23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由974.3億元增加到258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577.1億元增加到1257.7億元。
2. 洛陽屬於哪個地區,是黃淮地區,華北地區,還是華中地區
一個關注天氣的人,喜歡從電視、報紙或者網路上了解天氣情況,看的渠道越多,讓我對河南究竟是中國哪個地區始終摸不明白。
從小學到中學地理,對於河南在中國大地上的區域劃分,我一直認為是屬於華北地區。可如今從電視上的天氣播報,到網路上的天氣播報,說明一個和一個不一樣,網路上查找也是答案不一,有的說華北,有的說華中,中南,更有說華南(這個明顯在亂說)。
搜索網路上幾種劃分,以供討論吧
1、
東北地區:遼寧、黑龍江、吉林
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內蒙古
華東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
華南地區: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台灣
華中地區:湖北、湖南、江西
西北地區:陝西、甘肅、寧夏、新疆
西南地區:四川、雲南、重慶、貴州
青藏地區:青海、西藏
2、
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5個省、市、區)。
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大連(4個省、市)。
華東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寧波、夏門、青島(10個省、市)。
中南地區: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深圳(7個省、市)。
西南地區: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5個省、市)。
西北地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5個省、區)。
3、
華東地區(包括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
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
華中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河南);
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西北地區(包括寧夏、新疆、青海、陝西、甘肅);
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
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
港澳台地區(包括香港、澳門、台灣)。
3. 洛陽在哪個省份
洛陽市是河南省地級市。
洛陽市總面積1523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03平方公里,河南省西部,東西長約179公里,南北寬約168公里。
洛陽市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地形復雜,其中山區45.51%,丘陵40.73%,平原佔13.8%。
(3)洛陽屬於什麼地理區域擴展閱讀:
截至2019年1月,洛陽市行政區劃情況:
下轄1個縣級市、8個縣、6個區,洛陽市人民政府駐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開元大道228號。
1、澗西區:12個街道辦事處。
2、西工區:10個街道辦事處、1個管理處。
3、老城區:8個街道辦事處。
4、瀍河區:7個街道辦事處、1個鄉。
5、洛龍區:9個街道辦事處、7個鎮。
6、吉利區:4個街道辦事處。
7、伊濱區:5個鎮。
8、偃師市: 4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
9、孟津縣:10個鎮。
10、新安縣:10個鎮、1個鄉。
11、宜陽縣:1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7個鄉。
12、伊川縣:2個街道辦事處、8個鎮、5個鄉。
13、洛寧縣:8個鎮、10個鄉。
14、嵩縣:9個鎮、7個鄉。
15、欒川縣:12個鎮、2個鄉。
16、汝陽縣:7個鎮、6個鄉。
網路——洛陽
網路——河南
4. 洛陽在河南的什麼地方!
洛陽在河南的西部。
洛陽,古稱斟鄩、西亳、洛邑、雒陽、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中下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
洛陽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處,館藏文物40餘萬件。
洛陽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是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及隋唐時期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樞紐。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稱,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蜚聲中外。
截至2015年,洛陽擁有四項世界文化遺產,沿洛河兩岸存有夏都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西周成周城遺址、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等六大都城遺址。有5A級景區5家、4A級景區16家。
2016年12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通知》,該《規劃》將洛陽定位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陽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三大片區之一。
2017年,洛陽市復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4)洛陽屬於什麼地理區域擴展閱讀
洛陽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地形復雜多樣,其中山區面積佔45.51%,丘陵面積佔40.73%,平原面積佔13.8%。境內東北部為伊洛河平原,其餘大部屬豫西山區。周圍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多座山脈;境內河渠密布,分屬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黃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鐵灤河、澗河、瀍河等10餘條河流蜿蜒其間。
洛陽市位於暖溫帶地帶,氣候具有春季多風、氣候乾旱,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晴和,日照充足,冬季乾冷、雨雪稀少的顯著特點。全年四季分明,熱量、降水量隨時間分布具有顯著的季節性特點。全年日照時數為2141.6小時,各地差異不大,四季分布為夏多冬少,春秋居中。
截至2016年底,洛陽市下轄6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8個縣,1個正廳級規格的洛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個省級開發區、18個省級產業集聚區。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03平方公里,市區建成區面積209平方公里。
5. 洛陽屬於河南省的中部還是北部
洛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東經111.8』至112.59』,北緯33.35' 至35.05'之間。東鄰鄭州,西接三門峽, 北跨黃河與焦作接壤,南與平頂山、南陽相連。東西長約179公里, 南北寬約168公里。 洛陽現轄偃師市、孟津、新安、洛寧、宜陽、伊川、嵩縣、欒川、汝陽等一市八縣和澗西、西工、老城、廛河、洛龍區、吉利、高新七個城市區,總面積15208平方公里, 市區面積544平方公里。
6. 洛陽屬於哪裡
屬於河南省地級市.洛陽市,簡稱「洛」,別稱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級市,洛陽市總面積1523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03平方公里,河南省西部,東西長約179公里,南北寬約168公里。橫跨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市,西接三門峽市,北跨黃河與焦作市接壤,南與平頂山市、南陽市相連.
洛陽市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地形復雜,其中山區45.51%,丘陵40.73%,平原佔13.8%,周圍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多座山脈。
洛陽市位於豫西地區與東秦嶺褶皺系,地勢西高東低,有伏牛、外方、熊耳及崤山四大山脈。伏牛山自西南橫貫南部,外方山為東南屏障,熊耳山自西南斜貫中部伸向東北,崤山位於西部。伏牛山海拔1500-2000米;外方山為伏牛山分支,海拔600-1000米;熊耳山海拔1500-2000米,為伊、洛河分水嶺;崤山海拔1200-1800米,境內最高點為海拔2212.5米的伏牛山主峰老君山。
7. 洛陽位於河南的哪個方向
洛陽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
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地處東經112°16'-112°37',北緯34°32'-34°45',東西長約179千米,南北寬約168千米。橫跨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市,西接三門峽市,北跨黃河與焦作市接壤,南與平頂山市、南陽市相連。
洛陽是一座底蘊深厚、名重古今的歷史文化聖城。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歷史上先後有13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是我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都城。現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43處,館藏文物40餘萬件。
洛陽是儒學的奠基地、道學的產生地、佛學的首傳地、玄學的形成地、理學的淵源地,各類文化思想在此相融共生,以「河圖洛書」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內外炎黃子孫的祖根文源。洛陽還是全球華人的文化之根、祖脈所系,全球1億客家人祖籍於此,中國70%的宗族大姓起源於此。
截至2019年6月,洛陽轄1市8縣6區,2個國家級開發區、2個省級開發區、18個省級產業集聚區。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03平方公里。
(7)洛陽屬於什麼地理區域擴展閱讀
洛陽歷史沿革
洛陽因地處洛水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遠在五六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新石器時代(距今八九千年前至四五千年前),黃河中游兩岸及伊、洛、瀍、澗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著許多氏族部落,新中國成立後在洛陽一帶發現的孫旗屯遺址、王灣遺址、矬李遺址等近200處聚落遺址,便是當時人們居住、生活的地方。
禹劃九州,河洛屬古豫州地。洛陽是夏王朝立國和活動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今偃師二里頭)為都。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湯建都西亳(二里頭遺址東北約6千米)。商湯之後的數代帝王均以此為都,前後累計200餘年。
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後,為控制東方地區,開始在洛陽營建國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稱成王「初遷宅於成周」,「定鼎於郟鄏」,曾遷殷頑民於成周,並以成周八師監督之。當時洛陽稱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國等,亦稱周南。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是為東周,自此,有23個國王都居洛陽,前後歷經500餘年之久。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在洛陽置三川郡,郡治成周城。漢王元年(前206年),項羽封申陽為河南王,居洛陽。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建漢,初都洛陽,後遷長安,改三川郡為河南郡,治洛陽。轄洛陽、河南(漢置,治王城)、偃師、緱氏、平(偃師西北)、平陰(孟津東北)、新成(伊川西南)、榖成(新安東)及鞏、滎陽、新鄭、中牟、開封等22縣。
漢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河南郡屬司隸。西漢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陽為宜陽,設「新室東都」和「中市」。漢光武建武元年(25年),劉秀定都洛陽,改洛陽為雒陽,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為河南尹。
漢永和五年(140年),河南尹「有戶二十萬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萬零八百二十七」。黃初元年(220年)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陽,變雒陽為洛陽,設司隸校尉部。泰始元年(265年),西晉代魏,仍以洛陽為都。
太延二年(436年),北魏在洛陽置洛州,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都洛共計330餘年。
隋開皇元年(581年),在洛陽置東京尚書省;次年,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廢行台,以洛州刺史領總監;十四年,於金墉城別置總監。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遷都洛陽,在東周王城以東,漢魏故城以西18里處,新建洛陽城。
同年,改洛州(東魏改司州置)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復置洛州,轄河南、洛陽、偃師、緱氏、閿鄉、桃林、陝、熊耳、澠池、新安、鞏、宜陽、壽安、陸渾、伊闕、興泰、嵩陽、陽城等18縣。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陽為都,稱東都。武德四年(621年),置洛州總管府,轄洛州、鄭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魯州等九州,洛州轄洛陽、河南、偃師、緱氏、鞏、陽城、嵩陽、陸渾、伊闕等9縣。
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十道,洛陽屬河南道。顯慶二年(657年)置東都。開元元年(713年),改洛州為河南府。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於洛陽置都畿道。天寶年間,改東都為東京。洛州、河南府均治洛陽。
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始,改東都為神都,對都城進行擴建,修建了明堂、萬國天樞等。武則天稱帝後,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以更大的規模開鑿龍門石窟,奉先寺盧舍那大像龕便是盛唐雕刻藝術的輝煌代表。武則天還令薛懷義為白馬寺住持,大規模整修白馬寺。
唐代,中國佛教臻於鼎盛,佛教史上勢力最大、影響最廣、流傳最久的教派禪宗在洛陽形成。唐玄宗長期居洛,曾敕令大修中嶽廟,並賜風穴寺(在今汝州)內佛塔名「七祖塔」。
唐天祐四年(907年),唐室亡祚,其後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短暫的王朝,史稱五代。其中,後梁、後唐、後晉均曾都洛陽,後漢、後周以洛陽為陪都。這一時期洛陽仍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以上計夏、商、西周、東周、東漢、三國魏、西晉、北魏、隋、唐(含武周)、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朝以洛為都,洛陽成為中國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此外,新莽末年更始帝、隋末王世充、唐中葉安祿山都曾在洛陽立國。
宋以洛陽為西京,置河南府。朝廷設「國子監」於洛陽,名臣遺老和文人學士多會於此,趙普、呂蒙正、富弼、文彥博、歐陽修都曾居住洛陽。理學家程氏兄弟、邵雍等,在洛陽著書講學。司馬光在洛陽完成了史學巨著《資治通鑒》。
金代定洛陽為中京,改河南府曰金昌府,並河南縣入洛陽縣。時因洛陽舊城毀棄,便在隋唐城東北角另築新城,周圍不足9里,即今日老城之前身,它僅是隋唐洛陽城的一小部分而已。
自元代始,洛陽不復為京,降為河南府治。明代河南府轄洛陽、偃師、鞏縣、孟津、登封、新安、澠池、宜陽、永寧、嵩縣等10縣,又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清代洛陽仍為河南府治。
民國元年(1912年),民國建立,廢河南府,設河洛道,道尹公署駐洛陽,轄洛陽、偃師等19縣。民國9年(1920年),直系軍閥吳佩孚盤踞洛陽,在洛陽設置了兩湖巡閱使公署和陸軍第三師司令部。民國12年(1923年),河南省長公署適於洛陽,洛陽成為河南省會。
民國21年(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國民黨政府定洛陽為行都,並一度適洛辦公。「七七事變」後,華北大部分地區淪陷,洛陽成為北方抗日前哨,國民黨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駐洛陽。民國27年(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遷洛,洛陽第二次成為河南省會。
1948年,洛陽解放,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陽縣城區為市,與洛陽縣並置。次年12月,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稱洛陽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次年,洛陽縣撤銷,一部分並入洛陽市,其餘部分劃入偃師、孟津、宜陽等縣。
1956年,相繼建成洛陽市老城區、西工區和郊區,次年成立瀍河區。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區。1983年,新安、孟津、偃師改隸洛陽市。1986年,洛陽地區撤銷,洛寧、宜陽、嵩縣、欒川、汝陽、伊川亦改屬洛陽市。
1993年,偃師縣改為偃師市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洛陽郊區更名為洛龍區,轄8個鄉鎮,1個辦事處。至2015年,洛陽市共轄1市8縣6區,1個正廳級規格的洛陽新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個省級開發區、17個省級產業集聚區。
8. 洛陽屬於哪個省哪個市
洛陽屬於河南省,是一個地級市。洛陽市位於豫西地區與東秦嶺褶皺系,地勢西高東低,有伏牛、外方、熊耳及崤山四大山脈。伏牛山自西南橫貫南部,外方山為東南屏障,熊耳山自西南斜貫中部伸向東北,崤山位於西部。
洛陽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遠在五六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洛陽繁衍生息,禹劃九州,河洛屬古豫州。洛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洛陽建都。
(8)洛陽屬於什麼地理區域擴展閱讀
洛陽市境內主要河流有黃河、洛河、伊河、澗河、汝河等。黃河為北部界河,過境長97千米;洛河過境長200千米;伊河發源於欒川縣南境伏牛山區,在偃師匯入洛河,過境長175.3千米。境內河流主要屬黃河流域,發源於伏牛山的老灌河、白河屬長江水系。
洛陽市保有林地437.38萬畝,木本植物有85科252屬831種,占河南省的69.3%。其中,國家、河南省保護植物64種,占河南省的70%。
洛陽的森林資源主要以化工原料植物、葯用植物、油料植物、澱粉植物和野生果品植物為主,洛陽的古樹名目繁多。據統計百年以上樹齡的有49種,2000餘株,其中古樹群12處,2萬多株散生近千株。
9. 洛陽屬於北方還是南方
洛陽屬於北方,南北之分以秦嶺-淮河線為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以北為北方,秦嶺-淮河線以南為南方。洛陽位於秦嶺-淮河線以北,故屬於北方。
地理區劃上的北方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山西省、黑龍江、遼寧、吉林、山東、陝西、河南。位於秦嶺-淮河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東臨渤海和黃海,面積約佔全國的20%。
(9)洛陽屬於什麼地理區域擴展閱讀: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河湖冬季結冰,每當冬季來臨,北風呼嘯,大部分的樹會落葉,不落葉的樹葉多呈針狀,叫做針葉樹。由於北方地區年降水量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變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時間也比較短,河流的含沙量較大。
而在秦淮以南地區則正好相反,冬季不結冰,樹木不落葉,一年四季常綠。河流的水量較大,水位變化不大,汛期時間長,河水含沙量較小。
10. 洛陽是屬於哪個省份
洛陽是屬於河南省。
洛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橫跨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之一、隋唐大運河的中心。
現轄7縣7區,2個國家級開發區、2個省級開發區,18個省級產業集聚區。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中心城區面積2274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705.6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58.53萬人、城鎮化率64.98%。
洛陽是一座山水交融、古今輝映的優秀旅遊名城。洛陽位於我國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交界帶,西依秦嶺、東臨嵩岳、北靠太行,地跨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流域,伊、洛、瀍、澗、黃五條河流縱橫其間,其中黃河流域面積12446.1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81.8%,自古有「河山拱戴,形勝甲於天下」的說法。
位置境域:
洛陽市總面積1.52萬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2229平方千米,河南省西部,地處東經112°16'-112°37',北緯34°32'-34°45',東西長約179千米,南北寬約168千米。橫跨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市,西接三門峽市,北跨黃河與焦作市接壤,南與平頂山市、南陽市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