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局部光照圖如何生成

地理局部光照圖如何生成

發布時間:2022-05-23 05:22:21

1. 地理6月22日的太陽光照圖和直射點在哪裡,怎麼畫

夏至日 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 那個句號為直射點 求採納

. . . . . . . . . 。. . . . . . . . . .北回歸線
————赤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南回歸線

2. 高中地理的二至二分晨昏線光照圖怎麼畫

圖已繪制,親手畫的,覺得對的起這個水平,就請加分和點擊「大拇指」圖標,有任何地理問題,歡迎來找我。

3. 地理——6月22日(夏至)太陽光照圖誰幫我畫一個

http://www.pep.com.cn/200410/ca566991.htm
中間那個圖……
北極圈內極晝,南極圈內極夜,太陽光線直射北回歸線,直射北回歸線的太陽光線的延長線通過地球球心...然後夜半球畫上陰影就ok~

4. 地理太陽光照圖

你給的題目絕對不全,至少少了一條已知的經線。
這里稍微給你一點解題的思路:
1 B、C兩點的太陽高度相同:題目要求的是「太陽高度」而不是「正午太陽高度角」,地球上任意一點,在任意時刻都有太陽高度。但是要在正午達到最大。由於這兩點不在一條緯線上,如果要讓兩個正午太陽高度角相同,就必須是太陽直射點位於二者中間的緯線上。明顯如果是位於二者之間,那麼這是太陽直射點要位於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我們地理里是不會出現考察學生除了二分二至日以外的變態題目。
2 回到太陽高度上,要讓二者太陽高度相同,只要讓晨昏線同時經過B、C兩點,此時這兩點的太陽高度就都為0了。而這時我們根據圖中太陽光方向可得出晝夜半球的分布情況,如果這題沒有猜錯,節氣應該是要為冬至
3 要算赤道上東半球白晝的經度范圍,肯定要有一條已知的經線。B點在赤道上,且時間為6時,因此B所在的經線時間都為6時,白晝就是從B所在的經線開始,往東跨了12個小時的白晝,也就是180個經度,B點的經線就要根據你題目中的已知經線來推算。得出白晝的經度范圍後還要和東半球的經度(20W—160E)取重合的部分。
4 同一緯度上的各點晝長都相等,因為我們算某一點的晝長就是看其所在緯線的晝弧長度。同一緯線上的晝弧肯定相同

5. 高中地理考綱解讀必修2第一章

1.人口增長的模式的類型及其地區差異

世界人口增長的歷史進程和地區差異這部分教學內容相對比較簡單,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上的「圖1—1—2世界人口增長」和「圖1—1—3世界人口增長階段」兩幅圖理解人口增長的階段性,再結合閱讀課本文字學生就可以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人口增長的歷史原因。人口增長的不同階段大致也對應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利用課本「圖1—1—4」、「圖1-1-5」、「圖1-1-6」和「圖1-1-8」從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分析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和當代人口增長模式的地區分布差異。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是從死亡率的下降開始,使人口增長速度加快;人口增長模式從「高低高」向「三低」轉變是由於出生率的下降。由於不同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出生率下降的途徑也不同。讓學生閱讀了解世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途徑有哪些。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各個年齡段的人口比重不同,因此,各種人口增長模式對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也不同,結合人口金字塔引導學生分析各種人口增長模式的有利和不利之處。關於我國人口增長的這部分內容,利用和人口金字塔圖進行探究分析。

2.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環境承載力的區別和聯系

環境承載力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定狀態或條件下,一定的環境系統所能承受的生物和人文系統正常運行的能力,即最大支持閾值,而最大支持閾值通常用環境人口容量來表示。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要素有自然環境要素、技術水平、人類的消費水平和區域的開放程度等。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自然環境要素有太陽、空氣、淡水、土地、生物等,它們都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條件,但不同的資源對決定環境人口容量的意義不同。像太陽、空氣目前對環境人口容量沒有限定,而淡水過去只對個別乾旱地區的人口數量起限製作用,現已成為決定越來越多的地區環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估算環境人口容量時通常以土地、淡水等限制性因素來估算,並要考慮地區的開放程度和人類的消費水平。主要用土地資源指標來估算環境承載力稱為土地資源承載力。中國科學院綜考會為土地資源承載力所下的定義是「在一定生產條件下土地資源的生產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載的人口限度」。它指明了土地承載力的4個要素是:生產條件、土地生產力、被承載人口的生活水平和土地承載人口的限度。它們的關系是:土地承載人口的限度與土地生產力成正比,與人口生活水平成反比,而土地生產力又是由生產條件決定的。以水資源來估算環境承載力稱為水資源承載力,它由我國學者在80年代末提出來的,一般認為:水資源承載力是在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以維護生態良性發展為條件,以可預見的技術、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為依據,在水資源得到適度開發並經優化配置的前提下,區域(或流域)水資源系統對當地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最大支持能力。

環境承載力的由來
環境承載力是環境科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反映了環境與人類的相互作用關系,在環境科學的許多分支學科得到了廣泛應用。
關於環境承載力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承載力是從工程地質領域轉借過來的概念,其本意是指地基的強度對建築物負重的能力。生態學最早將此概念轉引到該學科領域內,即「某一特定環境條件下,某種個體存在數量的最高極限」。
承載力概念引入生態學後發生了演化與發展,體現了人類社會對自然界的認識不斷深化,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和不同的資源條件下,產生了不同的承載力概念和相應的承載力理論。生態承載力是生態系統的自我維持、自我調節能力,資源與環境的供應與容納能力及其可維持的社會經濟活動強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數量。對於某一區域,生態承載力強調的是系統的承載功能,而突出的是對人類活動的承載能力,其內容包括資源子系統、環境子系統和社會子系統。所以,某一區域的生態承載力概念,是某一時期某一地域某一特定的生態系統,在確保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發展的條件下,可持續承載的人口數量、經濟強度及社會總量的能力。
生態承載力大體可以分為土地資源承載力、水資源承載力等類型。在人類面臨糧食危機、土地日趨緊張的情況下,科學家提出了土地承載力的概念。在環境污染蔓延全球、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情況下,科學家相繼提出了資源承載力、環境承載力、生態承載力等概念。

3.人口容量的特點

三個特點:臨界性。如果某地的人口數量與人口容量相當,表明人口與其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源基本協調。如果實際人口超出人口合理容量,則表明這種協調發展將受到破壞。要麼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要麼自然資源會遭受破壞。
相對性。相同面積的土地在不同地區、不同自然條件和科學技術水平下,人口容量是不同。即使同一地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人口容量也不同。
警戒性。人口容量並不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需要達到的人口數量,相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控制目標該低於人口容量,並以此作為人口控制的最終警戒線。

4.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人口遷移是怎樣產生的?西方人口學家把這種現象歸納為推力和拉力或排斥力和吸引力作用的結果。回顧人口遷移的歷史,人口發展必須與自然生態環境及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是人類社會共有的客觀要求。但是,由於諸多原因,人口的發展經常與自然環境及社會經濟的發展處於互不適應的狀況,所以人地關系不協調是人口遷移的根本原因。可見,作為一種復雜的人口現象,人口遷移是由許多外部因素的強迫所致,受一系列自然、經濟和社會因素的影響。
1.自然生態環境
自然生態環境為人類生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物質基礎,人類生存離不開一定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同時,自然生態環境的地域差異也是引起人口從一地向另一地遷移的原因之一。一般說來,人類總是移居到自然環境比較優越,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尤其是在以手工勞動為主的較低的生產力水平條件下,人們往往傾向於集中到氣候溫和、土壤肥沃、水草豐茂、宜於農耕的平原、河谷地帶。各種自然災害(如洪水、火山噴發、地震、暫時或持續性的氣候惡化、病蟲害、瘟疫等)或造成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或通過對生產的嚴重破壞迫使人們不得不成批地離開家園,遷移到異地安家。
2.經濟因素
自然條件對人口遷移的影響總是通過人類的經濟活動實現的。因此,經濟因素對人口遷移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各國及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構成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通常,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人口遷入率較高,經濟落後的地區遷出率高。
生產布局的變化和新區開發也常常使人口分布和人口遷移的流量、流向發生變化。大型生產項目的興起和新區開發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更多事業成功的機遇,因而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導致大批人口流入。例如,美洲大陸的開發就是與歐洲和非洲大批移民的湧入同時進行的。
此外,人口遷移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人口遷移的距離和規模與交通工具的發展與布局有很大關系。在近代以前,海洋使新舊大陸處於隔絕狀態,現代運輸工具的發展則使海洋成為交通運輸和聯系新舊大陸的通道,也導致人口遷移的距離和規模增大。新交通線的開辟,常常伴有規模較大的人口遷移。
3.社會文化因素
前已述及,人口遷移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社會現象,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除自然和經濟因素外,各種社會文化因素(如政治、宗教、文化等)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政治因素對人口遷移有時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國政府通常制訂一定的經濟和人口政策以限制或鼓勵人口遷移。例如,1878年清朝政府撤銷禁止移民東北的禁令,致使大批關內人口移入東北。因政治原因所引起的人口遷移常常有強迫性,例如二次大戰期間納粹德國驅逐猶太人,南非白人種族主義政權把城鎮黑人趕入「黑人家園」等均屬強迫遷移。
文化教育因素對人口遷移的影響越來越明顯,人們為了自己或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總是從文化水平低、教育設施落後的地區遷往文化教育中心地區。而移入地區也願意接受具有較高文化素養,有一技之長的人才遷入,這往往導致欠發達地區的人才外流。
此外,不少宗教活動也經常引起人口遷移。例如西非朝聖者到麥加去的歷時幾個月的長途跋涉;宗教戰爭(如十字軍東征、伊斯蘭教徒征服西非、北非的戰爭)所引起的人口遷移;以及宗教迫害(如中世紀歐洲天主教對異教徒的迫害)造成的被迫人口遷移。

5.中國文化對人口的影響

滿意答案從中國傳統文化來看,「傳宗接代」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它迄今仍是促使中國人想多生育,特別是多生男孩的重要原因。「傳宗接代」思想和對男孩的強烈偏好的形成,有其深遠和復雜的社會根源。幾千年來中國是一個傳統農業社會,從一個國家亦即從宏觀來看,男性人口是一國的勞動力的主要源泉,也就是勞役、兵役、稅收的主要來源;它同土地一樣,是財富的來源。因此,中國歷代國家政權一貫鼓勵人民多生育男孩,以增強國力。從一個家庭亦即從微觀來看,一個家庭(家族)的生命的延續,固然首先是直系血緣關系的延續,但作為一個經濟實體,關鍵在於它的財產繼承權的延續。在「父產子襲」的傳統農業社會,家庭及其繼承權的延續,必須有男性後嗣;一個家庭如果沒有男性後嗣,就意味著它的生命必將結束。因此,各個家庭都必須把生育男性後嗣作為頭等大事來對待。然而,我們認為,對「傳宗接代」思想產生的根源,僅從經濟的角度來分析是不全面、不充分的。因為人們不難看到,盡管國家政權的性質已經完全改變了,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的已不是傳統農業,農民的家庭經濟也滲透了近代工商業的因素。但是,在中國人的頭腦中還頑強地存在著「傳宗接代」的思想。這就提醒我們必須擴大視野,進一步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它的根源。可以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殖崇拜,是「傳宗接代」思想的主要根源之一。

6. 光照圖的類型及判讀中局部圖如何判斷(此圖是扇形的)

看地圖真的很有用 我小學時就經常看地圖 最好貼在床邊 睡不著時老盯著看 時間長了 你就對世界的大概輪廓了解了

7. 讀局部太陽光照示意圖...高一地理 會的進 速度!!

1、B(由箭頭方向可知這是在北半球,三條弧度代表緯度,那麼那個頂點就是北極點,乙就是南。由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律就確定為甲在乙的西北方)
2、B(這題我用排除法做的,首先已知甲乙線為昏線即在這條線上的時間為18時,水平方向的線是180度經線,與昏線和赤道相交即18時。而北京在180度經線以東,比180度所在的時間要遲,那麼排除A,另外由北京的經緯度可知北京大概在這個圖的昏線和直線的范圍內,不可能是早上的,所以為14時)
3、C (由昏線和北極圈相切可知這是夏半年,那麼澳大利亞為冬半年,墨累令河處於熱帶草原氣候,這時是乾季,排除A。北冰洋在北極圈以內,故為極晝,排除B、D)
(個人覺得是這樣,僅供參考,不對之處敬請諒解。。)

8. 光照圖~簡單

第一題c
黃赤交角的度數=熱帶最大范圍的度數; 極圈度數=90°-黃赤交角度數(熱 帶范圍度數) 如:90°-23°26′=66°34′
具體推證過程你可以自己畫光照圖來推證,就理解了。
又熱帶范圍擴大2°,那就是南北半球各增1°,反推黃赤交角增加一度。
第二題B
樓上的解釋很厲害啊,就是這么做出來的啊。
求晝長的時候,全緯圈=一天=24h ,全圖把緯圈平均分為8段,晝長5段,夜長3段,晝長=24*5/8=15h
晝長出來了,日出時間就好計算了,就是樓上給的答案
日出時間=12-晝長/2 這是公式,可以推證,建議你自己畫圖推證,就是簡單數學弧長問題,背的話很惱火。容易背昏。
12-15/2=4.5h

地理公式最好用推的,找人給你講原理,忘了還可以記起,考試的時候經常現推公式出來用,還不混。
我就是懶人,不願意背書,所以用推的自然地理比別人好,用背的人文地理就差。。。

9. 地理6月22日的太陽光照圖,怎麼畫

10. 地理坐標是如何建立的

地理坐標是用經度、緯度表示地面點位置的球面坐標。地理坐標系以地軸為極軸,所有通過地球南北極的平面,均稱為子午面。子午面與地球橢球面的交線,稱為子午線或經線。所有通過地軸的平面,都和地球表面相交而成為(橢)圓,這就是經線圈。一條經線是一個半(橢)圓弧。所有垂直於地軸的平面與地球橢球面的交線,稱為緯線。緯線是半徑不同的圓,其中半徑最大的緯線稱為赤道。在地球儀上,通過倫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條經線稱為0度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在地球儀上,同赤道平行的線叫緯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所有緯線長度不相等,緯線標注的度數就是緯度;赤道緯度為零,赤道以北為北緯,以南為南緯。在地球儀上,經緯線相互交織構成經緯網,用經度、緯度表示地面上點的位置叫地理坐標。例如:我國首都北京位於北緯40度和東經116度的交點附近,昆明位於北緯25度和東經103度的交點附近。緯度是地理坐標中的橫坐標,經度是縱坐標。
由地球橢球體上任一點M,引一垂直於點M地平線的直線,其與赤道面相交所構成的夾角稱地理緯度。以赤道為0°,向北、南兩極各以90°計算,向北稱北緯,向南稱南緯。M點經線面與起始經線面間的夾角稱為地理經度。以起始經線為0°,國際上統一規定以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經線為起始經線,向東、西各以180°計算,向東稱東經,向西稱西經。地球上或地圖上的點位表示為M(,λ)。在地圖上以內圖廓和經緯線網(或分度帶)形式表示。在>1∶10萬地形圖上,地理坐標網以圖廓形式表現,圖廓四角注記經緯度數值,內外圖廓間繪有分度帶。在小比例尺地圖上和<1∶2O萬地形圖上,一般都直接繪有地理坐標網,並注有相應的經緯度數值。以此確定地區或地面點的地理位置
[編輯本段]緯度與緯線

地球南北極的連線是地球自轉的軸線,即地軸。地軸的重點叫地心。通過地心並和地軸垂直的平面與地表相交而成的圓是赤道。赤道把地球分為北半球和南半球。所有與地軸垂直的面,都和地表相交而成圓,就是緯線,所有緯線都相互平行。赤道是最大的緯圈,由此向北挪南,緯圈半徑都有規律地減小。按下列公式很容易求出不同緯度上經度1度的弧長L L=111.2 * cosφ(km)
[編輯本段]經線與經度

所有通過地軸的平面,都和地球表面相交而成為圓,這就是經線圈。每個經線圈都包括兩條相差180度的經線,一條經線則只是一個半圓弧。所有經線都會在兩極交會,所有經線都呈南北方向,長度也彼此相等。由經線和危險構成的經緯網,是地理坐標的基礎。

地理坐標及其確定例析

用地理經度和地理緯度表示地面上點的位置的球面坐標叫地理坐標。地理坐標是中學地理的重要內容,高考地理試題屢有涉及。因此掌握其確定方法非常必要,下面例析幾種常見的確定某點的地理坐標的方法。

一、用經緯網確定某點的地理坐標

例1:下圖中甲、乙的地理坐標各是

A.甲(70°E、20°S),乙(110°W、40°S) B.甲(70°E、20°S),乙(110°W、40°N)

C.甲(70°W、20°N),乙(110°E、40°S) D.甲(70°W、20°S),乙(110°E、40°N)

解析:從選項看,經緯度數都是相同的,所以只需判斷出南北緯和東西經即可。根據「南大南緯,東大東經」的規律,甲圖中緯度向南增大為南緯,經度向西增大的為西經;乙圖中緯度向北增大為北緯,經度向東增大為東經。因此該題正確答案為D。

二、利用光照圖確定某點的地理坐標

例2:某同學在北半球P地利用日影測當地的經緯度,當P地豎直的竹竿影子朝正北時,北京時間正好是14時40分,P地太陽光線與地平面之間的交角為70°,該日全球的晝夜狀況如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黑夜),P地的地理坐標為

A.120°E,43°26』N B.80°E,40°N

C.160°E,50°N D.80°E,23°26』N

解析:當P地豎直的竹竿影子朝正北時,該地地方時為12時,與北京時間14時40分相差2時40分,可知P地的經度為80°E;又從該日全球的晝夜狀況圖可知,該日太陽直射20°N, 而P地太陽光線與地平面之間的交角為70°,說明P地的正午太陽高度為70°,根據P地和20°N的正午太陽高度差等於兩地緯度差可計算出P地的緯度是0°或40°N,所以該題選擇B。

三、物體的影子和正午太陽高度確定某點的地理坐標

例3:夏至日北京時間下午1時整,我國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在某地觀測到旗桿的影長最短,並測得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約為73.5°。該地的地理坐標是

A.7°56′N 105°E B.39°56′N 135°E

C.39°56′N 105°E D.79°56′N 135°E

解析:由於當地觀測到旗桿的影子最短,應是當地正午時分,即地方時12點整。結合此時北京時間是13時,可以推算出該地的經度是105°E。而該地緯度可以通過當時正午時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為73.5°,算出當地的緯度是39°56′N。

四、利用北極星的高度和北京時間確定某點的地理坐標

例4:某天文興趣小組在M地用量角器測得北極星的高度(如下圖所示)。次日,當太陽位於M地的正南方時,收音機里傳出「現在是北京時間14點整」。那麼,M地的地理坐標是

A.36°34′N,90°E B.60°N,150°E

C.30°N, 90°E D.53°26′N,150°E

解析:先根據北極星的地平高度,求得當地緯度是北緯30°(只有在北半球才可以見到北極星,且北極星的高度等於當地的地理緯度);再根據當太陽位於M地正南方時(當地地方時12點),北京時間為14點,計算出該地經度為90°E。

五、利用正午太陽高度和北京時間確定某點的地理坐標

例5:某校地學小組外出考察,如右圖所示。在a地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時,用量角器測當地的地理緯度,此時學生手錶指針為18時20分(北京時間)。a地的地理坐標為

A.21°E、36°34′S B.25°E、53°26′N
C.21°E、53°26′S D.25°E、36°34′N

解析:根據a地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時,可知a地地方時為12點,北京時間18時20分,計算出該地經度為25°E。再根據此時a地正午太陽高度為60°,可計算出a地的緯度是6°34′S 或53°26′N,選項里沒有6°34′S,所以選擇B。

六、利用地理界線確定某點的地理坐標

例6:某地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以北有極晝極夜現象,以南是北溫帶,該地的地理坐標是

A.23.5°S,180° B.66.5°N,160°E

C.23.5°N,160°E D.66.5°S,20°W

解析:160°E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66.5°N以北有極晝極夜現象,以南是北溫帶。所以該地的地理坐標是66.5°N,160°E。

閱讀全文

與地理局部光照圖如何生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