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
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要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其中提出"核心素養體系"這個詞.地理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等.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通過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結合,促進學生個人能力和素質水平的不斷提高.
㈡ 如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立德樹人簡
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提高,這也是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處理好"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的關系,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知識起點,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幫助,讓他們都有自我表現、自我成功的機會,都能獲得知識、能力和自信心。這既是小學數學教學十分艱巨的任務,也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方面。我們要對暫時後進的學生充滿愛心和信心,用滿腔摯愛和熱忱,營造出祥和的心理環境,消除他們學習的心理障礙,使他們置身於教師的期望之中,在無卑無怯、積極主動的課堂氣氛中抬起頭來學習。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說明,師愛能引起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它不僅能激起後進生學習的良好興趣,而且能轉化為他們學習的內部動機,從而提高智力活動的積極性。
㈢ 高中教育如何做到立德樹人
需要端正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式,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課程是教育的基礎,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核心作用。有必要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細化到課程改革的各個環節中,認真修訂課程標准。學校不能把課程分為主科和副科,每門課程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中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科教學不是貼德育的標簽,而是充分挖掘學科教學中的文化內涵、育人因素,各科教學互相配合,真正做到教書育人。課程改革需要與兒童青少年的生活、學習結合起來。在課程改革中統籌各個學段,使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有機銜接。要特別注意各學段年齡的不同特點,循序漸進。
立德樹人需要利用社會的一切資源,包括家長的資源、社區的資源、社會各種文博的資源,為學生提供優越的學習環境,形成教育合力。
㈣ 在教學中如何做到立德樹人
在教學中想要做到立德樹人,那麼作為老師一定要樹立好良好的榜樣作用,因為你的言行舉止會被學生模仿,會被學生看見。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文明的言行舉止。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語言方式,以自身優秀的品德和語言去影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教學方式。
㈤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如何把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來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如何把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來
一、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
在第2頁的課程基本理念中提到「創新培育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形成過程的特點,科學設計地理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在自然、社會等真實情境中開展豐富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
新課標下的地理實踐力培養
二、地理課程的核心素養
在第3頁的學科核心素養中提到「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它們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
在第4頁提到「地理實踐力。指人們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考察、實驗、調查等是地理學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課程重要的學習方式。「地理實踐力」素養有助於提升人們的行動意識和行動能力,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和感悟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
新課標下的地理實踐力培養
三、地理課程的結構設計
在第5頁課程結構的設計依據中提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將地理學科核心培養貫穿在地理課程的設計和實施中。在地理學科內容方面,要充分體現地理學科的本質和價值,展示其核心思想和獨特視角;……在學生發展方面,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自然和社會的大課堂中學習對其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新課標下的地理實踐力培養
四、地理課程的教學評價
第34頁教學與評價建議中提到「加強地理實踐。地理實踐是支持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學應將實踐活動作為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地理實踐活動的設計和實施,要以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宗旨,與地理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應用相結合,引導學生用地理視角去觀察、行動和思考,並在對真實世界的感受和體驗中進一步提升理性認識,逐步建立起地理知識之間的關聯 。……地理實踐活動因其特殊性,還會在客觀上強化學生與真實聯系引發其感悟、欣賞、價值判斷等方面的變化。同時,也會出現跨學科的教育機會」。
㈥ 課堂教學中如何落實立德樹人
(1)課堂上,不僅要傳授知識與技能,還可以見縫插針地、適時地、就地取材地培養孩子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
(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適當的引導或推薦學生在課外時間讀好書,更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心得與體會或收獲!
(3)「立德樹人」之路任重道遠,它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而不是一陣風,一股潮流。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必須數十年如一日,實實在在地成為價值的追求。課堂教學是一種完善人格的教育過程。教師應努力讓孩子們擁有堅強的意志、理性的思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並影響著孩子的人生。
㈦ 教育教學中,有哪些具體方法措施來踐行「立德樹人」呢
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工作的目標,這目標貫穿學校的方方面面,方法也就多種多樣,而最看好的是:國旗下的講話。每周一來到學校,我們學校都要召集學生進行國旗下的講話活動,由團支部書記根據立德樹人要求制定好計劃。每周進行一個方面的講話,這講話以班級代表為主,學校領導為輔,各班再圍繞講話在周會召開主題班會,使這方面的教育深入人心。而後學生會幹部也重抓這方面的檢查,每日及時公布。到周未降旗學校領導針對評比進行表揚。這樣,學生既有理論的指引,又有實踐的指導,立德樹人真正入腦入心。立德樹人並不難,難的是上樑要正,下樑才不歪。
立德樹人,拓展思路。
立德樹人,必須努力拓展學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既要做到培養全面的人,培養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又要做到學校的各項工作始終堅持以德為首,把德育教育滲透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既要學校黨政領導親自抓,又要把德育工作貫穿於學校管理思想、管理作風等各個方面。既要遵循教育規律,又要遵循不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道德形成的規律。既要重視課堂教學,又要在各學科課程中滲透德育,把德育過程和智育過程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育人合力。
㈧ 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做到立德樹人
1、具備良好的教學素質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除了要有高尚的師德,還應該有深厚的教學素養和一套良好的教學方法。要給別人一滴水,你自己必需要有長流水。所以扎實的專業知識,也是教師應具備的,我們應該具有活動老學到老的思想觀念,在不斷的學習中充實自己,武裝自己,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這樣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較高威信。如果是滿足於現狀,那隻能被信息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所淘汰。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還要有一套好的教學方法,要有把難題變成樂趣的能力,要經常聽取有經驗的教師們的建議,聽他們上課,學習他們好的方法,學習新的知識,只有不斷專研,努力學習,才能不斷加強自己把握教材的能力,增強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2、以德為先
良好的師德是作為一名合格教師的先決條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一個人,不管她學歷有多高,不管她教學經歷有多長,教學經驗有多好,沒有崇高的師德,也是沒有用的。教師應該當好學生的人生的引路人,用自己好的作風,好的思想、好的道德為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學生和教師朝夕相處,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如果教師自己真正做到為人師表,那麼學生就真正能做到「不令則行」。如:我們能做到不講粗口,上課不遲到,不接打手機,說道做到等等,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卻能夠持久、深刻、直接地影響學生。
3、愛的教育
一個合格的教師,要愛自己的職業,愛我們的學生。心中有愛,才會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做。用自己的愛心,換起孩子們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要做到這點,就必須經常與孩子們溝通,找他們聊天,和他們交流,和他們游戲,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個簡單的大母子的動作,一句表揚的話語都會讓孩子們高興得手舞足蹈,給他們無窮的力量。反之,學生不喜歡你,那他們就會處處抵觸你,挑剔你,甚至產生逆反心理,那無論你知識有多淵博,學歷有多高,都引起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有責任感,有事業心
教師,社會給了無數的光環,而也給教師提出了許多的要求。我們應該把自己的職業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對待,用心對待,用心耕耘。我們是學生生活上的服務生,是知識的引導者,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那麼就要求教師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無論是成績好的優等生,還是學習困難的後進生,我們都要一視同仁。現在我們學校里的教師有三種:一是把學生的事當作學校的事去坐;二、把學校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做;三是把自己的事當作教育的事來做。前一種是得過且過,第二種是任勞任怨,而第三種則是愛的真諦。只有真正有責任感、有事業心的人才會把自己的事當作教育的事來做,這樣才生活得快樂,教育得幸福。
㈨ 地理教學中如何開展立德樹人教育
常言說,教書育人是老師的職責。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將立德樹人教育目標有機融入到教學目標中去,要重視和加強地理課外活動,充分挖掘地理課外活動在立德樹人方面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地理教學工作中,強化有用地理教學,落實立德樹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