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凹凸哪個堆積

地理凹凸哪個堆積

發布時間:2022-05-23 16:47:08

A. 地理各種線如等高等溫等壓線的凹凸方向的判斷原因是什麼我總是分不清。還有凸高為低凸低為高的具體解...

想像自己站在一座大山的旁邊,先站在山頂吧,兩道山脊像「Victory」手勢一樣伸向前方,中間是一道山溝。不要動,將這個地形畫在地圖上,等高線會像重疊在一起的很多個「M」一樣。此時,對於任意一跟「手指」,也就是對於任意一條山脊,等高線向海拔低的山腳下凸出,所謂「凸低」,而這個「凸低」(凸向低處)的部分對應的是比旁邊高的山脊,也就是「凸低為高」。注意此時「手指」之間,也就是山溝的部分看起來像是凹進來的,可是一般沒人用「凹」來形容這些等值線,那就換個位置吧。想像自己現在到了山腳下回望剛剛登頂的山峰,對應的地形圖相當於是把剛剛作的圖旋轉180°,這樣等高線會像重疊在一起的「W」一樣。此時,對於「手指」中間的部分,也就是山溝,等高線向海拔高的山峰凸出,所謂「凸高」,同理,這個「凸高」(凸向高處)的部分對應的是比旁邊低的山溝,即「凸高為低」。
等溫線與等高線同理,只是沒有什麼山了而已,主要就是注意究竟什麼是「凸」,找對視角,就能融匯「凸」的感覺。

B. 高中地理:河流的左岸與右岸,凹岸與凸岸怎樣理解

由於地球的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河流也受影響,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如果是北半球的話,河流向右偏,沖刷右岸,泥沙堆積在左岸,北半球的河流左岸就是凸岸, 被水沖的岸就是凹岸,這個凹凸很好理解的,被沖掉了泥土就是凹啊,堆著泥土就是凸啊

你就記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就能判斷出了

C. 總平面中地形的凹凸如何判斷

地形凹下的部分是盆地或窪地。

盆地,是指地球表面(岩石圈表面)相對長時期沉降的區域,因整個地形外觀與盆子相似而得名。換言之,盆地是基底表面相對於海平面長期窪陷或坳陷(depression)並接受沉積物沉積充填的地區。沉積盆地既可以接受物源區搬運來的沉積物,也可充填相對近源的火山噴出物質,當然也接受原地化學、生物及機械作用形成的盆內沉積物。因此,沉積盆地既可是大洋深海、大陸架,也可以是海岸、山前、山間地帶。從構造意義上說,盆地是地表的「負性區」。相反,地表除盆地以外的其他區域都是遭受侵蝕的剝蝕區,即沉積物的物源區,這種剝蝕區是構造上相對隆起的「正性區」。隆起的正性區遭受侵蝕剝蝕,使其剝蝕下來的物質向負性的盆地遷移,並在盆地中堆積下來,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均衡調整(或稱補償)作用。

盆地主要是由於地殼運動形成的。在地殼運動作用下,地下的岩層受到擠壓或拉伸,變得彎曲或產生了斷裂就會使有些部分的岩石隆起,有些部分下降,如下降的那部分被隆起的那些部分包圍,盆地的雛形就形成了。

許多盆地在形成以後還曾經被海水或湖水淹沒過,像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等,都遭遇了這樣的經歷。後來,隨著地殼的不斷抬升,加上泥沙的淤積,盆地內部的海、湖慢慢地退卻乾涸,只剩下一些河水或小溪了。但是,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海、湖河流中,曾經生活過的大量生物死亡以後被埋入淤泥中,就會成為形成石油、煤炭的物質基礎,這就是科學家們非常關注盆地研究的重要原因。盆地中的岩石沉積大多相對比較完整而連續,生活在那裡的動物、植物死後也比較容易保存成化石,所以盆地也是古生物學家們尋找化石的好去處。

還有一些盆地,主要是由地表外力,比如風力、雨水等破壞作用而形成的。河流沿著地表岩石比較軟弱的地方向下侵蝕、切割形成各種不同大小的河谷盆地。在我國西北部廣大乾旱地區,風力特別強,把地表的沙石吹走以後,形成了碟狀的風蝕盆地。甘肅、內蒙古和新疆等地區的一些盆地就是這樣形成的。

盆地地貌

另外,在一些地下有石灰岩發育的地區,常年流動的地下水會使那裡的岩石溶解,引起地表的岩石塌陷,也會形成盆地,地質學家們把這類成因的盆地稱為岩溶盆地。我國西南雲貴高原和廣西等地就有很多這種類型的盆地。

在強烈的擠壓或拉伸作用下,一些大型盆地的基底會發生斷裂,形成一些「斷陷盆地」,在我國華北渤海灣、西南地區的橫斷山區等地殼活動劇烈的地區,這類盆地多見。

沉積盆地在發展過程中經常受到地殼構造活動的影響,這種活動性可以被盆地不斷接受的沉積物記錄下來,通過對這些沉積物的地質和地球化學研究,人們能夠描述、反演出這些地域中諸如氣候變化、海平面變化、對氣候有重大影響的溫室氣體與大氣圈發生交換作用以及由構造活動決定的地形變化等地球演化歷史過程。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D. 地理的河流的凹凸岸怎麼判斷

在地圖上區分河流的凹凸岸時,要想像自己是站在河流中心:陸地相對於河流中心的凹進去的那一岸就是河流的凹岸;陸地相對河流中心凸出來的那一岸就是凸岸。注意:不管凹岸還是凸岸,都是針對河岸相對於河流中心來講的。

由於慣性和離心力的作用,水流方向直指凹岸,而且還有表層水從凸岸流向凹岸,底層水從凹岸流向凸岸的橫向運動,使凹岸更受沖擊,泥沙比較容易被沖走,河床較深,河岸也較陡,導致凹岸越來越凹;而凸岸的地方則流動慢,力量較弱,泥沙不但不會被沖走,反而在這里堆積了起來,越堆越多,使凸岸越來越凸,河道便越來越彎曲了。

(4)地理凹凸哪個堆積擴展閱讀:

凹凸岸的形成:

在河流的流動過程中,河水所經之處,左右兩邊的流速不會完全相等,有的地方河岸坍了一些變寬了,有的地方則被樹木、石頭或其他雜物堵塞,都會導致流速發生變化。

另外,河流兩岸的組成物質也是有差異的,有的堅固,有的不堅固,加之還有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都會導致河床彎曲,慢慢的也就形成了凹凸岸。

E. 宜蘭平原海岸線凹凸特點

台灣海岸依地形地質可概分為下面四種類型:北海岸為火山邊緣緩坡地與海岸相交之沉降海岸,東海岸則為侵蝕性的斷層海岸,南海岸屬珊瑚礁海岸,西海岸是堆積性的隆起海岸。宜蘭平原,位於台灣島東北部,宜蘭縣境內。西北以雪山山脈山麓帶為界,西南為中央山脈北段山麓,東臨太平洋,略呈等邊三角形。宜蘭平原附近的海岸線坡度比較緩,海岸線向陸地凹進一個圓弧形的缺口。

F. 凹凸哪個河岸 易受侵蝕【高中地理】

凹岸,因為水流流經凹凸岸時,受慣性作用會對凹岸不斷沖擊,所以凹岸易受侵蝕。

G. 地理中如何判斷河流的凸或凹岸 求高中地理學霸解答

凹岸是侵蝕岸,比較陡,凸岸是堆積岸,比較平緩。

H. 地理中「高空和近地面的等壓面分別向哪裡凹凸」

近地面高壓向上(高空)凸,高空則和地面相反。記住,低壓和高壓是相間分布的,也就是說,近地面是高壓,高空就一定是低壓。

I. 凹凸坡是什麼地理上的

凹型坡是往下陷的,兩邊高,中間低

凸型坡是往上突的,兩邊低,中間高

~~~~~~~~~~~~~~~~~~~~~~~~~~~~~~~~~~~~~~~~

凸形坡和凹形坡都是一個上,或下的坡

凸形就是坡的中間凸起

凹形就是坡的中間凹下

這是兩類說法都可以的。希望能夠幫助到您,謝謝

J. 海泡石、凹凸棒石礦床地質

一、礦床成因概述

從凹凸棒石在自然界的產出特徵及其與有關礦物的相互關系分析,它是一種低溫礦物,是鹼性溶液中SiO:和Mg結合結晶出的化學沉積物,或固-液的均衡相變礦物。它在濃縮的海水中或SiO:飽和的鹽水溶液中,在25~220℃條件下可以優先晶出,在各種地質環境中都有分布。形成機理可能是火山噴發和噴發的玄武岩、火山碎屑及陸源岩石風化物質,被水溶解後帶入湖泊,在乾旱或半乾旱的氣候條件下,為水溶液蒸發濃縮達到一定濃度時,在弱鹼性溶液中直接沉澱結晶出凹凸棒石。同時在不同階段及條件下形成方解石、白雲石、伊利石、蒙脫石、石英、蛋白石等,組成了不同類型的凹凸棒石粘土礦床。在自然界,蒙脫石、伊利石、高嶺石和綠泥石等層狀硅酸鹽轉變為凹凸棒石的現象間普遍存在,它們是在富含SiO2,M g的鹼性介質條件下呈固-液相狀轉變的。

一般認為,海泡石也是低溫化學沉積或固-液均衡相變產物。晶出時的水介質條件是富鎂、硅,貧鋁的鹼性溶液(pH 值約為8.5)。水化學類型相當於硫酸鹽沉積階段的重碳酸鹽型—硫酸鎂亞型水介質。人工合成海泡石的成功為上述推論提供了依據。試驗是在PH≥8的鹼性溶液中用兩種方法進行的,試驗壓力為101325Pa,溫度為25℃。

海泡石和凹凸棒石生成條件基本相似,主要差別在於介質中鋁、鎂含量和pH 值的不同。介質中含鋁時,生成凹凸棒石的可能性高於海泡石。生成海泡石的介質pH 值約為8.5,范圍狹窄,而凹凸棒石可以在pH值約為7~9的范圍內生成,因此自然界凹凸棒石比海泡石分布廣。

Frank-Kome, Neckiji和Klokova用海泡石和凹凸棒石作高壓試驗表明:當SiO2被解析出一定量後,從層鏈狀結構轉化為層狀結構的滑石和蒙脫石礦物,所以海泡石和凹凸棒石礦物又被看做是滑石或蒙脫石等層狀硅酸鹽與SiO2的過渡性合成物。同樣,這些層狀硅酸鹽礦物在一定的地質條件和物理化學條件下,也可以轉變為海泡石和凹凸棒石礦物。

二、成礦控制條件

具有重要工業意義的沉積型海泡石-凹凸棒石礦床的形成,主要受以下條件控制。

1)形成地質時代一般較晚,主要集中在晚古生代及中、新生代。前者如我國的湖南、江西、陝西的淺海型,形成於二疊紀。後者如西班牙、西北非洲、美國、日本及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海底、波斯灣和我國東部地區,尤以古、新近紀較為集中,層位穩定,分布廣泛。

2)受構造活動帶附近的狹窄坳陷和窪地控制。它們常出現在陸源風化剝蝕面或海底風化剝蝕面之上,距物源補給區不遠。賦存海泡石-凹凸棒石的岩石組成,可以是與火山作用無聯系的鎂質碳酸鹽類型,也可以是與火山作用有聯系的陸相火山-沉積型,或現代大洋底的海底沉積物。

3)陸相或海相的坳陷或窪地一般還應具備以下條件:①富鎂、富硅、貧鋁和超鹽度的環境;②低能至中低能的沉積環境;③pH =8~11的鹼性且相對還原的環境;④封閉—半封閉的狹窄的小型盆地。

除深海區外,一般還處於乾旱—半乾旱的氣候條件下,具有蒸發沉積作用的某些特點。

4)受岩性控制明顯。無論陸相或海相沉積型,其岩性大致可分為兩大類:①無直接聯系的碳酸鹽類岩石;②與火山物質有直接聯系的火山碎屑-沉積砂泥質類岩石。

三、主要成因類型及礦床地質特徵

海泡石或凹凸棒石礦床是以海泡石或凹凸棒石粘土礦物為主要成分的粘土礦。它們在沉積和淋濾-熱液成礦作用中都可能形成,其中以沉積作用最有可能形成較大規模的工業堆積。按照成礦地質背景和成礦作用方式,大致可分為沉積型和淋積-熱液型兩大類。

(一)沉積型海泡石和凹凸棒石礦床

礦床產於構造穩定的乾旱或半乾旱氣候帶的內陸鹼湖、鹽湖盆地、鹼性玄武岩盆、淺海碳酸鹽台地、潮汐帶等地區。礦化作用可出現在同生、成岩和表生三個階段。海泡石、凹凸棒石礦物既可以由蒸發作用直接從溶液中晶出,也可由先生成的伊利石、綠泥石、蒙脫石、高嶺石、海泡石(或凹凸棒石)等轉化而來。礦體呈層狀、似層狀、透鏡狀產出,產狀與圍岩一致。礦化范圍一般較大,面積可達數平方千米至數百平方千米。礦石呈土狀、緻密塊狀、碎屑狀、結核狀等。礦石礦物含量一般大於50%,個別可達90%以上。伴生礦物有蒙脫石、伊利石、方解石、白雲石、石英、蛋白石、燧石、高嶺石、海泡石(或凹凸棒石)等。礦床規模可達數十萬噸至千萬噸。

按照形成時古地理環境的差異,可分為陸相沉積礦床和海相沉積礦床兩個亞類。

1.陸相沉積型

主要出現在古老或現代的乾旱氣候區,半封閉至封閉的大陸沉積盆地中。本類型又可分為蒸發化學沉積型和火山-沉積型。

(1)蒸發化學沉積型

由蒸發-化學沉積作用形成。成礦物質主要由盆地周邊或相關源區的沉積-變質岩系的風化產物提供。沉積物以凹凸棒石為主還是以海泡石為主,或者二者共同產出,常與鹼性介質的pH值梯度,鎂、硅或鋁的相對含量,以及盆地的大小等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凹凸棒石主要產於盆地的底部和邊部,接近盆地中心部位多形成皂石和海泡石。

礦床實例1:西班牙巴列卡斯海泡石礦床

產於古、新近紀沉積盆地中。沉積物質主要由盆地周邊的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層中的大理岩、泥質板岩、雲母片岩、石英岩、片麻岩等的風化物供給。礦層呈近東西走向的透鏡體,賦存在古、新近系以白雲岩為主的碳酸鹽類沉積岩中。海泡石直接在沉積階段晶出,或在裂隙帶的鹽水溶液中晶出。海泡石或凹凸棒石的單個纖維晶體長度可達幾毫米以上,組成氈狀復合體。礦層中自下而上出現礦物順序是:海泡石—海泡石+凹凸棒石+伊利石—凹凸棒石+伊利石。粘土中以海泡石為主,含量達95%,其次為凹凸棒石、蒙脫石、伊利石、方解石、石英等。化學組成一般為(wB/%):SiO2(57.83),Al2O3(4.36), Fe2O3(0.61),MgO(22.38),H2O+(10.26)。

礦床實例2:西班牙卡塞雷斯凹凸棒石礦床

位於由阿爾卑斯運動造成的塔霍河斷陷盆地西部的構造凹陷中。凹陷基底由寒武系板岩等組成,其上沉積了古、新近系,厚度達1800m。凹陷周圍剝蝕區分布有板岩、硬砂岩、灰岩、白雲岩和火山凝灰岩等。盆地邊部為碎屑岩相,主要由石英、白雲石、綠泥石、白雲母等碎屑礦物組成。向凹陷中心逐漸變為蒙脫石、凹凸棒石粘土層,該層賦存於碎屑礦物帶與中心蒸發岩之間的過渡帶上,即碳酸鹽、硫酸鹽相帶的外帶。接近凹陷中心,過渡帶的內帶有少量海泡石及方英石等。礦層厚約4m。礦石中凹凸棒石佔85%,其次是石英、方解石、白雲石、皂石、伊利石、綠泥石、高嶺土、方英石等。凹凸棒石粘土化學成分(w/B%): SiO2(51.5),Al2O3(10.3),Fe2O3(2.26),FeO(0.52),H2O+(14.4),H2O(7.36)。

(2)火山-沉積型

以我國蘇皖接壤地區的六合、盱眙和嘉山、來安、天長等縣為代表。該區大片鹼性玄武岩層中廣泛發育著凹凸棒石粘土層,礦化面積達2000km2,發現礦床數十處,組成凹凸棒石粘土礦帶。礦帶地處郯廬深大斷裂帶以東,揚子准地台和中朝准地台的接壤部位,即張八嶺隆起與金湖凹陷之間的斷陷盆地中。含礦的古、新近繫上統鹼性玄武岩,沿北西的方山-女山斷裂帶展布。新近紀的火山-湖泊相沉積岩系,厚度一般為100~300m,與下伏古近系紅色砂頁岩不整合接觸。斷陷盆地基底為元古宇張八嶺群變質岩、震旦繫上統陡山沱組、燈影組沉積岩和中生界陸相火山岩。

礦床實例:江蘇盱眙凹凸棒石粘土礦床

凹凸棒石粘土賦存於新古、新近系下草灣組內,在桂五組下段也有零星分布,六合組中偶見。下草灣組由一套中粒橄欖玄武岩、橄欖粗玄武岩和半固結的粉砂質泥岩、粉砂岩、砂岩及粘土層組成,其中玄武岩有1~4層與沉積岩呈互層或夾層出現,一般厚度20~90m。

盱眙地區凹凸棒石粘土呈層狀、透鏡狀產出,一般厚2~5m,長數百米或千米以上,規模較大。例如,花家崗—雍小山的V號粘土層,該層具有不明顯的韻律,沿走向可漸變為粉砂質泥岩和砂礫岩。粘土層中產有陸相動物化石,中上部層位常出現厚約數厘米至數十厘米的蛋白石層,其產狀與頂底板圍岩一致。粘土礦石類型有凹凸棒石粘土、白雲石凹凸棒石粘土、硅質凹凸棒石粘土、蒙脫石凹凸棒石粘土、蒙脫石粘土、含海泡石凹凸棒石粘土等。它們在空間分布上有一定規律。如自花家崗至雍小山依次為:粉砂質泥岩—蒙脫石粘土—凹凸棒石粘土—含海泡石凹凸棒石粘土。花家崗含較多的石英碎屑成分,可能是沉積盆地邊部,而雍小山接近盆地中心(圖5-3)。

圖5-3 盱眙花家崗—雍小山V號粘土層類型變化示意圖

1—粉砂質泥岩;2—蒙脫石粘土,3—白雲石凹凸棒石粘土;4—凹凸棒石粘土;5—含海泡石凹凸棒石粘土;6—玄武岩;7—桂五組;8—下草灣組

粘土為灰白色—淺灰色,質較純,相對密度為2左右。吸水性強,有滑感。常見土狀、緻密塊狀、角礫狀礦石。薄片中見假流紋構造,顯微聚纖維變晶結構和顯微沉凝灰變晶結構。礦石中以凹凸棒石為主,其次為蒙脫石、石英、水雲母,偶見海泡石。礦石中可見已粘土化的玄武岩屑和礦物晶屑,部分板狀、楔狀晶屑已凹凸棒石化。普遍存在蒙脫石被凹凸棒石交代的現象。粘土層的母岩物質可能是玄武質角礫凝灰岩或沉凝灰角礫岩。蒙脫石是凹凸棒石粘土的前身,後者是前者受到鹼性玄武岩物質的影響進一步演化的結果。從以上情況分析,說明凹凸棒石與玄武岩有密切的成因關系:①凹凸棒石粘土層中存在大小不等的玄武岩角礫;②一些玄武岩風化分解成粘土後,至今還局部殘留玄武岩特有的管狀氣孔和杏仁構造;③凹凸棒石粘土的化學成分與底板玄武岩相比,主要氧化物含量接近(除FeO,K2O,Na2O高於粘土,SiO2,Fe2O3,H2O低於粘土外)。上述情況表明,盱眙地區凹凸棒石粘土礦床屬於火山-沉積型。

2.海相沉積型

(1)海相沉積型海泡石礦床

本類型主要見於我國的二疊紀碳酸鹽岩地層或煤系地層中,例如,江西樂平、湖南瀏陽、陝西寧強等地。這些地區均為晚古生代沉積坳陷區。賦存海泡石的鎂質粘土岩是一套碳酸鹽岩,主要是泥晶灰岩、白雲質泥晶灰岩、燧石灰岩、鈣鎂質頁岩和粘土岩,並常和硅質岩、燧石透鏡體(結核或條帶)伴生,屬於一套含硅質高的泥晶灰岩地層。礦體呈層狀、似層狀,或透鏡狀產出,產狀與圍岩層理一致,傾角較緩。礦體長數千米,斜深數百米,厚數米至十餘米。礦石類型主要有泥灰岩型礦石、鈣鎂質頁岩礦石、粘土型礦石(系前二者風化而)。主要礦物有海泡石、凹凸棒石、蒙脫石、方解石、滑石,其次為白雲石、高嶺石、玉髓、伊利石、黃鐵礦、綠泥石、天青石、螢石等。

中國二疊紀淺海相沉積類型具有以下特點:

1)礦層賦存在一定的層位中,層位穩定。海泡石與「菊花石」密切共生,同屬於一個層位中。

2)容礦岩石為淺海相燧石灰岩、泥灰岩、鈣鎂質頁岩夾灰岩透鏡體,是一套較為典型的碳酸鹽岩。

3)在容礦岩石化學成分中,CaO 含量高,MgO 含量相對較低,而貧Al2O3。湖南瀏陽以海泡石為主的樣品中,MgO 含量多為11.36%~17.62%,中等一般為5%~11%,當MgO 含量>20%時,則以由海泡石轉變的滑石為主。

礦床實例:湖南瀏陽縣永和海泡石粘土礦床

礦區位於萍鄉-樂平晚古生代沉積坳陷區的西南端。區域內出露有元古宇震旦系、上古生界泥盆系、中生界白堊系、及新生界第四系等地層。岩漿岩以中酸性岩為主。構造位置處於瀏陽「S」形構造與安化-永和東西走向構造帶東段復合交接處,近東西向的褶皺和斷裂發育。礦區范圍內主要出露二疊系,組成近東西軸向的向斜構造。軸部地層為上二疊統龍潭組及下二疊統茅口組、棲霞組。北翼為中上石炭壺天群,南翼被區域性東西向逆沖斷層所切割(圖5-4)。

礦層產於二疊系下統棲霞組上部泥灰岩段(湘潭、湘鄉、寧鄉、婁底等地將此層劃為茅口組底部)。海泡石與瀏陽菊花石都產於該層中。含礦層厚40~70m,與燧石灰岩關系密切。該層底板為2~8m厚的燧石灰岩,頂板為茅口灰岩。

礦體呈層狀、似層狀或透鏡狀產出,產狀與圍岩基本一致。含礦層延長3000餘米(最長達6000m),斜深300~400m,含2~4層礦,層厚2~7m,最大厚度達16.34m。

礦物組合簡單,90%以上的樣品由海泡石、方解石、石英、滑石四種礦物組成,以前兩種為主。次要礦物有白雲石、高嶺石、蒙脫石、多水高嶺石、綠泥石等。微量礦物有白雲母、沸石、凹凸棒石、伊利石等。海泡石在地下淺部以上無明顯變化,滑石則含量較高,可能與海泡石風化轉變有關。由於風化流失,地下淺部方解石含量少,深部含量高。

礦區有兩種礦石類型:粘土型和原岩型。粘土型分布於地表及淺部,由含海泡石的泥灰岩、鈣鎂質頁岩風化而成。海泡石含量高,多為深灰色、灰白色、土狀、質軟,斷面顯參差狀,具有滑感,吸水後有較強的可塑性,造漿率可達9.54~16.40m3/t。原岩型為含海泡石的泥灰岩、鈣鎂質頁岩,呈深灰色—灰黑色。呈薄片狀、葉片狀,硬度較小,一般含海泡石量為中等以上,造漿率差。

圖5-4 永和海泡石礦區地質簡圖

1—第四系全新統;2—第四系更新統;3—二疊繫上統龍潭組;4—二疊下統茅口組:5—棲霞組第三段;6—棲霞組第二段;7—棲霞組第一段;8—石碳系壺天群;9—震旦系;10—冷家溪群三岩組二段;11—冷家溪群三岩組一段;12—石英斑岩;13—斷層及編號;14—詳查礦段;15—初查礦段

化學組成特點是:CaO 含量高,MgO,Al2O3含量偏低,SiO2含量變化大。據統計,地表附近Al2O3,SiO2,Fe2O3,MgO 等含量較高,向深部變低,而含CaO 卻相反。當MgO 含量>20%時,則變成以滑石為主。

含礦層岩性由淺海相燧石灰岩、泥灰岩、鈣鎂質頁岩夾灰岩透鏡體組成。含礦層產有大量的

類、腕足、珊瑚等淺海相化石。礦層與上下灰岩、燧石灰岩呈整合漸變關系。

海泡石與菊花石產於同一層位中,大致同時形成。菊花石是天青石圍繞燧石結核呈放射狀發育,是在海退環境中當海水蒸發到一定程度時由硫酸鍶晶出所致。這種環境海水富鎂、硅而貧鋁,在鹼性水體中鎂離子與膠體二氧化硅結合沉澱,形成淺海相沉積的碳酸鹽岩-鈣鎂質粘土型海泡石礦床。

(2)海相沉積型凹凸棒石粘土礦床 以西班牙的利布利亞和烏克蘭的契爾卡斯(與膨潤土礦床共生)為代表。

礦床實例:西班牙利布利亞凹凸棒石-海泡石礦床

該礦床分布於瓜爾斯維爾盆地,靠近瓜爾基維河的出口處。礦層賦存於古、新近繫上新統海退時期大陸邊緣的湖泊相沉積物中。上新統地層分三段:下段海相石英砂岩;中段泥灰質-鈣質層,厚25~30m;上段為凹凸棒石粘土層。中段產出燧石、白雲石、凹凸棒石-海泡石粘土,呈層狀透鏡狀夾在含燧石石灰岩和泥灰岩中。粘土中海泡石含量達20%~60%,凹凸棒石僅佔百分之幾。海泡石含量與石英含量成正比,而與方解石含量成反比。上段凹凸棒石粘土層夾於灰岩中,灰岩頂部有層厚約4~5m 的結核狀灰岩,粘土中凹凸棒石含量達60%~80%,與方解石含量成正比,僅含少量海泡石、蒙脫石和伊利石,礦層厚十餘米至數百米。

(二)淋積-熱液型凹凸棒石、海泡石礦床

該類型礦床一般呈脈狀產於蝕變火山凝灰岩、蝕變花崗岩、蛇紋岩、大理岩中,常與菱鎂礦、綠泥石、蛋白石、方解石等共同充填在裂隙內。如湖北廣濟、河南盧氏、內蒙古白雲鄂博、四川石棉縣、安徽全椒、陝西商縣等地,以及俄羅斯外高加索(含坡縷石凝灰岩粘土)。

商縣拉林子海泡石礦床產於奧陶紀地層中。出露岩石主要有白雲質大理岩、透輝石大理岩及黑雲母片麻岩,北、東、西三面與花崗岩接觸。海泡石與方解石充填在白雲質大理岩裂隙中,呈細脈群出現,單脈厚1~10cm,延長不大。脈內還有少量石英,晶洞中可見方解石晶簇。海泡石呈白色纖維狀集合體,纖維長短不一,長者達60mm。海泡石在脈內分布不均勻.多出現在方解石顆粒間的空隙中,受方解石形狀的制約,生成時間略晚於方解石。也可見到纖維狀海泡石垂直脈壁生長。

安徽全椒凹凸棒石礦床位於全椒馬廠北東4.3km,淮陽山字形構造前弧東翼,郯廬深斷裂東側,縣玉屏山復式向斜西南端北西翼。主要出露震旦系陡山沱組上段和燈影組下段的大理岩,北東向褶皺發育。燕山早期有硅酸鋁過飽和的石英二長岩、閃長玢岩等雜岩體侵入。礦脈產於內外接觸帶的閃長質角礫岩、角礫狀花崗閃長玢岩、陡山沱組上段大理岩、千枚狀頁岩的破碎帶中,呈北東和北北東向分布,傾向南西或南東,傾角60°~85°。礦脈呈細脈狀、網脈狀產出。脈中凹凸棒石纖維長、含量較富,雜質少。雜質成分隨圍岩性質不同而有變化。賦存在閃長質角礫岩中的含閃長質碎屑成分,大理岩中的含方解石。有五條主要礦脈,延長25~100m,脈厚0.2~1.2m。礦石類型以纖維束狀結構為主,含凹凸棒石90%以上。其次有細脈充填交代型礦石(含凹凸棒石30%~60%)、網脈狀礦石(含凹凸棒石30%~60%)、角礫狀礦石(含凹凸棒石30%~80%)。礦石以纖維狀結構為主,其次為交代殘余結構和交切結構,塊狀、細脈狀、角礫狀構造。礦石為粉白色,吸水後微帶玫瑰紅色。

淋積-熱液型海泡石粘土礦床主要產於富鎂岩石的裂隙中,與熱液型凹凸棒石礦床的容礦岩石類型基本相同。本類型礦石工藝技術性能極佳,但礦體的體積含礦率低,礦床規模小,工業價值不大。

四、礦床分布

海泡石和凹凸棒石很少形成單獨的大量堆積。由於它們的礦物結構相似,化學成分相同,因而常在一起產出。主要產出國家除中國外還有西班牙、美國、俄羅斯,其次有土耳其、塞內加爾、索馬里、肯亞、希臘、日本等國。

西班牙是歐洲最大的海泡石和凹凸棒石生產國,也是目前海泡石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凹凸棒石和海泡石有兩種產出形式:一種產於膨潤土礦床中,例如,在阿爾梅里亞的膨潤土礦床中,強烈蝕變部分含少量凹凸棒石和海泡石(與蝕變期間產出過量的鎂有關)。另一種是由海泡石組成的漂白土礦床,產於塔古斯盆地內。

美國是凹凸棒石的主要生產國。礦床集中在喬治亞州和佛羅里達州之間的地區,多屬沉積成因。常由幾種粘土礦物混合組成。在喬治亞州的凹凸棒石粘土礦床中,還有蒙脫石和海泡石粘土,在中新世霍索恩地層中呈板狀晶體或不連續層出現。美國的海泡石粘土礦床分布在內華達州的阿什-密多斯地區,與更新世的鈣質、鈉質和鎂質膨潤土緊密共生。

原蘇聯第一個可供開採的凹凸棒石漂白土礦床位於烏克蘭的切爾卡塞,共有五層礦,單層厚1.5~8m,多數由蒙脫石組成,只有一層主要由凹凸棒石組成(2m 厚)。

土耳其的海泡石礦床,是由富鎂橄欖石的蛇紋岩或其他鎂質岩石蝕變而成。礦石呈緻密塊狀,海泡石以零散的結核出現,可用於製作煙嘴、煙斗的襯里和各種裝飾品。

我國凹凸棒石粘土資源大部分分布在江蘇盱眙—六和、金壇和安徽明光—澗溪一帶。在內蒙古、四川、山東、貴州、甘肅、新疆、湖南等地也相繼發現了凹凸棒石粘土,主要產於新近系和古近系火山岩系,白堊系陸相地層,奧陶系、二疊系灰岩地層,寒武系、震旦系白雲質灰岩等地層中,尤以新近系、白堊系玄武岩分布對成礦最為有利。除了蘇皖地區外,其他地區凹凸棒石粘土工業開發規模不大。因此,我國凹凸棒石粘土工業實際上是以蘇皖地區凹凸棒石粘土為代表。

我國海泡石礦產分布較廣,礦產地多。熱液型海泡石礦產分布除安徽全椒外,主要集中分布在東秦嶺地區。此外貴州、雲南武定、河北張家口、湖北廣濟、四川石棉縣等地也發現有海泡石。沉積型海泡石礦產主要產於二疊系碳酸鹽岩地層中,少量賦存於下白堊系中。主要分布在湖南瀏陽、湘潭、寧鄉、望城、湘鄉、石門 ,江西樂平,陝西寧強,河北唐山等地,其中湖南瀏陽永和、湘潭石潭、寧鄉道林為大型礦床。

閱讀全文

與地理凹凸哪個堆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