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理晝夜交替和時差怎麼計算
我估計你說的「晝夜交替」是指的日期變更。如果是說的晝夜交替 ,這不用學,就是白天黑夜的變化,知道它是地球自轉產生的就行。沒有什麼「計算」的問題。
先說計算時差:記住「東加西減」。意思是每向東過一個時區,鍾點就加一個小時(一直加,不要考慮日界線)。這里會出現一個問題:加到24小時以後怎麼辦?25時,那就是「第二天的1時」,即日期上要加一天。舉例:北京時間10點,向東到東九區就是11點,東十區就是12點……,東十二區是14點,注意,再向東是西十二區,也是14點,因為這兩個在同一個時區(看一下圖,它們其實是半個)。再向東加,到西二區就加到了24時,到西一區就是25時,那就是「第二天的1點」了。如果北京時間是6號的10點,則西一區就是7號1點。但這又牽涉到日界線的問題了,看下面
再說計算日界線:它和計算時差相反,是「西加東減」。意思是從日界線東側向西走就加一天,向東走就減一天。舉例:北京時間是6號10點,那向東過了180度經線到西十一區,當地就是5號,鍾點是(自己加)。
回說前面的那個:西一區因為向東加到25點,成為7號1點,但因為向東過了一次日界線要減一天,所以,這里應該是:7號1點減一天,實際是6號1點。你可以試著向西減一下,得到的結果應該是一樣的。
祝你學習進步。
⑵ 地理,從圖上看出時間和日期是怎麼看的啊!
太陽光照圖表示太陽光照射地球表面情況圖,它可以經緯網上繪制,也可在地球公轉圖上繪制,判讀綜合性強,跨度大,是高中地理第一單元知識重點,也是高考必考內容之一。
地球光照圖有三種形式:極視圖、側視圖、變式圖,在各種圖形上判斷日期的方法是觀察各條緯線晝夜長短的狀況和極晝極夜的范圍。
(一)極地投影圖的判讀
1、根據地球自轉確定南北極。地球自轉是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俯視為逆時針方向,而在南極上空俯視為順時針方向,所以圖1圖2是以北極為中心的投影圖,圖3圖4是以南極為中心的投影圖。
2、根據晨昏線與極圈相切情況確定節氣,若晨昏線與北極圈相切且北極圈為極晝(如圖1),或者晨昏線與南極圈相切且南極圈內為極夜(如圖5),則為6月22日即北半球夏至日。若晨昏線與北極圈相切且北極圈內為極夜(如圖2),或者晨昏線與南極圈相切且南極圈內為極晝(如圖3)則為12月22日即北半球冬至日。若晨昏線與經線重合(如圖5),全球晝夜平分,這時是3月21日或9月23日,即北半球春分或秋分日,南半球節氣與北半球相反。
3、根據地球自轉確定東西經度。圖1圖2地球逆時針方向旋轉,圖3圖4圖5地球順時針方向旋轉,根據自轉箭頭指東原則,以0°經線為基準,順地球自轉方向增大為東經度,反之為西經度。(如圖中FB為東經度,EA為西經度),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同一經線上的兩點,呈正南正北方向,在北極為中心的投影圖上,沿任意經線向中心走都是北方,反之是南方。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同一緯線上的兩點呈正東正西方向,順地球自轉方向為正東,反之為正西(如圖1-5中的C點、D點,D點位於C點的正東方向)。
4、找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可根據日期來確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即23°26′S(如圖2圖3),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即23°26′N(如圖1圖4),春秋二分太陽直射赤道即0°(如圖5)。經度位置則是找地方時為12點的經線,在極視圖上(圖1、2、3、4、5)們於晝半球中間的經線上。
5、計算地方時刻。根據赤道上一年四季晝夜平分確定日出(6時)正午(12時)日落(18時)子夜(24時)。在圖1-5中,晨昏線與赤道相交於AB兩點,在地球自轉的影響下,B點為太陽升起時刻,即清晨6點,A為太陽落下時刻,即黃昏18點。D點正對太陽為正午12點,C點為子夜24點(0點),其他點的時刻,只要算出與上述四點的經度差,根據地球自轉速度15°/小時和東 早(加)西遲(減)的原則加減相差的時間即可。如圖1中
E點的時刻為A點時刻+45°÷15°/小時=18+3=21時
F點的時刻為B點時刻-45°÷15°/小時=6-3=3時
(二)側式圖
1、確定晨昏線。晨昏線與太陽光線相垂直,是一個大圓,晨 線昏線各為一個半圓(如圖6圖7),由於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從夜半球跨躍到晝半球的半圓線稱為晨線。反之,從晝半球跨躍到夜半球的半圓線則為昏線。面對地球自轉側視圖,解題時有這樣一個規律:當太陽光線在圖的右側時(如圖7),看到的晨昏圈的一半是晨線,反之為昏線(如圖6),即為「左昏右晨」。
2、確定節氣,晨昏線一定與太陽光線垂直過地心,利用晨昏線與地軸重合還是與極圈相切來判定節氣。如果晨昏線是與地軸重合,晨昏線被切割為晝夜弧相等的兩部分,此時為春、秋分(如圖8)。如果晨昏線與極圈相切,北極圈以北為極晝,南極圈以南為極夜時(如圖9),即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如果晨昏線與極圈相切,北極圈以北為極夜,南極圈以南為極晝時,北半球為冬至日(12月22日)如圖6、圖7。
3、如何計算地方時刻,首先計算出每兩條經線間的間隔,側視圖是半球,總經度度為數為180°,用總經度度數180°÷(7-1)=30°,並根據地球自轉角速度求出相鄰經線之間的時間間隔為30°÷15°/小時=2時,再在赤道上找出日出(6時)正午(12時)日落(18時)午夜(24時)四點,看所求地點在已找出的四點的東側還是西側,相隔多少經度,根據東早西遲的原則早加遲減求出地方時刻。例:如圖10所示,求D點的地方時。先確定A點為日出(6時)B點為正午(12時)C點為子夜(24時)三點中的一點,再求D點的地方時,D點地方時為A點地方時-2×(30°÷15°/小時)=6-4=2時。
4、計算晝夜長短。根據晝弧和夜弧,所跨經度來計算。如圖10求A點晝長為90°÷15°/小時)×2=12時,D點晝長為150÷15°/小時×2=20時,在北極圈以北晝長為24時。不過側視圖上晝弧和夜弧僅表現了一半,所以在圖上數出晝弧和夜弧的長度後,乘以2即為所求地點的晝弧和夜弧。
5、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緯度
⑶ 某個地區晝夜長短如何判斷
晨昏線將地球上的緯線分為晝弧和夜弧兩部分,晝弧和夜弧的長短,決定晝長和夜長,弧長15°為1小時。在光照圖上,經線把緯線分割成線段,相鄰經線經度差一般為30°或45°,可知每經度段時間相差2小時或3小時。白晝或黑夜的時長可以通過讀經度數得出。
①太陽直射哪個半球,哪個半球就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直射點向哪個半球(南或北)移動,哪個半球就晝變長,夜變短。
②晨昏線與經線平面重合,全球晝夜等分;晨昏線與經線平面交角最大(23°26』),晝夜差別最大。
③看同一緯線圈中晝弧和夜弧的相應長度確定晝夜長短:
④已知日出為A時:晝長=2×(12-A),夜長=2A,A+B=24時
已知日落為B時:晝長=2(A-12),夜長=48-2A
晝長=日落-日出,夜長=24-晝長
⑤緯度相同的不同地區,晝夜長短相同。
⑥南北相對、緯度值相等的兩緯線,其晝長之和為24小時,夜長之和為24時,晝夜相對值相等(南半球某緯線的夜長等於同緯度值北半球的晝長)。
⑷ 地理初中第二單元晝夜更替圖如何看圖知道時間
地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15個經度(共360°),即相差1小時,一共24小時,零時區(0°經線為中央經線)在英國,向東、西各跨7.5個經度范圍定為零時區,北京市是東八區。
⑸ 地理上晝夜分別是什麼時間段,與空間位置有關
從日出到日落這一段時間叫晝,日落到日出這一段時間叫夜,與地點所處的緯度位置有關
⑹ 怎樣計算高中地理的晝夜長及區時
計算區時:
a區時-b區時=(a時區-b時區)×1h/區,其中時區均按東時區計算,西時區按負東時區計算(個人總結公式,不喜勿噴)。
當然,區時還涉及到經度:
a時區=[a經度÷15°/區+0.5區],其中經度有東、西之分,[x+0.5]的數學含義是:對 x四捨五入取整數(個人總結公式,不喜勿噴)。
另外關於地方時的計算公式,暫不寫,有需求請追問。
至於晝夜長短,則等價於求 日出,或者日落的地方時(日出、日落關於正午12點對稱,即日出時間+日落時間=24h,知道一個即可得另一個)。
同一緯度的地方,其日出/日落時間一致。
求日出/日落時間,一般通過晨昏線視圖才能求得,晨線與赤道交點為06:00,昏線與赤道交點為18:00。根據這個特點獲得一個a點經度、時間,再結合晨昏線 與 甲地 緯度圈的交點 乙地的經度,可以計算 甲地緯度圈的日出、日落時間,即 甲地的日出、日落時間。
a地方時-b地方時=(a經度-b經度)÷15°/h,其中經度均按東經計算,西經按負東經計算(個人總結公式,不喜勿噴)。
⑺ 地理的晝夜長短怎麼算,例如,只知日出時
日出時間=12:00-晝長/2
晝長=20:00-2×日出時間
例如某地某日當地時間5點日出,計算該地該日晝長。
晝長=20:00-2×日出時24:00-2×5=14小時
⑻ 高一地理,這個圖怎麼看出B點的夜長和日落時間 不懂怎麼看
B點現在是8點,8點日出。日出時間=12:00-晝長/2,可以計算出B點晝長是8小時。
夜長=24小時-晝長=16小時。日落時間=12:00+晝長/2,日落時間=16時。
⑼ 高中地理中怎樣計算晝夜長短有時候,計算出日出和日落時間,但算出的結果不正確,怎麼辦
由於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導致了地球上除了赤道(永遠晝夜平分)外,其它緯度地區的晝夜長短會發生變化。計算日出時間或日落時間我們都只要看兩條線即可求出其准確時間。例如,要計算某地的日出時間,1、要先找出赤道與晨線交點所在的經線A,這條經線(注意,是整條經線所有的地方,除極點外)的地方時就是6點;2、找出某地所在緯線與晨線交點所在的經線B,這條經線的地方時就是某地日出時間;3、好了,利用圖中的已知條件,先求出經線A、B的經度,再把它們的經度差換算成時間差,東加西減,即可求出某地日出時間。要計算某地的日落時間,原理同上。
⑽ 地理晝夜長短問題
1、太陽直射北半球時,當然會有還有沒出現極晝極夜的某地區。
極晝極夜范圍最大時,是二至日。此時極晝極夜的范圍也只是在兩個極圈內。在南北緯度低於66度34分的地區,都不會出現極晝極夜現象。而在二分日到二至日之間的時間內,極晝極夜的范圍都要比二至日小。
2、二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分。春分日後,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正是由於黃赤交角存在,到夏至日時,直射點移動到北回歸線上。然後直射點再向南移動,到秋分日時,直射點回到赤道。然後繼續向南移動,到冬至日時,直射點到達最南端,就是南回歸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