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足石窟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大足石窟位於重慶市西部的大足縣境內,東距重慶市區120千米,西距成都市區270千米。大足縣周邊與重慶市所轄的銅梁縣、潼南縣及永川市相連接,又與四川省安岳縣毗鄰,氣候溫和、丘陵起伏,風光秀麗、物產豐富,特別是以星羅棋布、數量眾多、題材廣泛,藝術精美的石刻造像聞名遐邇,故歷來被人們贊譽為「石刻之鄉」。
❷ 求重慶大足縣各有多少鄉鎮及各鄉鎮人口數
總人口96萬人22 鎮 2 街道辦事處智鳳鎮是大足石刻創始人趙智鳳的故鄉,位於大足縣城東部,西距縣城7公里,南連龍水鎮,東鄰金山鎮、石馬鎮,北與寶頂鎮接壤。大銅、大國路穿境而過,場鎮緊靠登雲機場,交通十分便利。瀨溪河由縣城自西向東經過智鳳鎮流向龍水、珠溪方向,水源條件好。全鎮總面積67.17平方公里,轄新店、田壩、茅里堡、高筍、八里、登雲、普安、阮家、永福、黃連、福壽11個行政村,一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42336人。近年,智鳳鎮工業經濟得到加快發展。2006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34744萬元,同比增長12.3%(下同);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8:62:20;鎮級財政收入完成384萬元,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500萬元,增長11.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410萬元,增長14.3%;工業總產值達到25052萬元,增長19.8%;工業增加值實現7925萬元,工業對財政的貢獻率達到4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90元,增長8.2%;城鎮化率達到31%,綜合實力躍升全縣第10位高坪鄉位於大足縣西北部,距縣城20公里,與安岳、潼南兩縣接壤,全鄉轄8個行政村、71個社,6988戶、26888人,幅員面積5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047畝,人均耕地0.75畝。中敖鎮位於大足縣西北部,距縣城9公里,處於瀨溪河發源地,東與龍崗街道辦事處、寶頂鎮接壤,南與高升鎮毗鄰,北至高坪鄉連安岳縣境,東北與潼南五桂鄉緊鄰。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適宜多種作物生長。全鎮幅員面積107.59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積33159畝。轄18個行政村,3個居委,共有161個村民小組,3個居民小組。總人口6195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460人。鎮內有大足縣目前儲水量最大的上游水庫。中敖火龍歷史悠久,天山米暢銷全國,素有「魚米之鄉」、「火龍之鄉」、「車貨之鄉」的美稱。大足縣寶頂鎮位於縣城東北部,距縣城7公里,幅員面積63.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萬畝,總人口2.9萬人,城鎮人口0.4萬人。全鎮轄9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68個村民小組。寶頂鎮鎮域峰巒起伏,溝谷陡深,海拔高度多為400至500米的山地。寶頂鎮土壤以沙及紫色土為主,顯酸性、中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溫度17.3℃,年積溫6366℃。無霜期323天,多雲霧陰雨,年降雨量1100毫米。寶頂鎮青山綠水,風光秀美,土地肥沃,鳥語花香,生態觀光園、休閑娛樂設施密布,被為縣城後花園。二級硬化水泥公路橫貫其中,村級公路與之相連,並與周邊鎮鄉聯網,境內交通十分便利。寶頂鎮是重慶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的文明鎮,2002年,獲中央精神文明委授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和建設部授予的2002年度中國最佳人居環境範例獎。高升鎮幅員面積5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萬畝。總人口26000人,轄8個行政村(太和、旭光、建設、紅光、雙牌、新光、勝光、先進),1個居委會(華升), 54個村(居)民小組。龍崗辦事處成立於2002年7月,位於大足縣主城區,是大足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轄6個社區,6個行政村。總人口9.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9萬人,農業人口2.2萬人。轄區幅員面積43.83平方公里,城區面積3.5平方公里。農村耕地面積1081公頃。棠香街道辦事處轄7個村,5個居委會。分別為惜字閣村、和平村、水峰村、金星村、冉家店村、雙豐村、三合村,紅星社區居委會、五星社區居委會、報恩社區居委會、東關社區居委會、海棠社區居委會。 2002年全辦事處總人口為48622人,非農業人口13041人,總戶數13345戶,幅員面積60.17平方公里。回龍鎮地理位置東經105°51′42″,北緯29°43′44″,位於大足縣東面稍偏北,距縣城約17公里,鎮域北面與銅梁縣小林鄉接壤,到銅梁縣城約為30公里;西面緊鄰寶頂鎮和智鳳鎮;南面與金山鎮相鄰,東靠萬古鎮和國梁鎮。轄區面積為49平方公里,全鎮轄7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57個村(居)民小組,共6469戶,總人口為2413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43人,耕地面積19031畝。全鎮共有12個黨支部國梁鎮因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饒國梁而得名,位於大足東北部,距縣城25公里處,是市、縣農業示範鎮,全鎮幅員面積38.9平方公里,東臨雍溪鎮,南接萬古鎮,西靠國梁鎮,北連銅梁縣,轄7個農村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54個(居)民小組,總人口2.4萬人,總耕地面積20985畝。近年來,我鎮大力實施發展特色經濟戰略,促進鎮域經濟上新台階鐵山鎮,曾名九區,又名雙河場。東與三驅鎮相連,西與榮昌縣十烈鄉相接,北與安岳縣合義鄉相毗,南與季家鎮相鄰。鐵山鎮位於大足縣的最西端,距縣城26公里,是大足縣的西大門,位於大足、榮昌、安岳三縣交界的地方,地理位置相對重要。
鐵山鎮幅員面積59.6平方千米,下轄雙河社區、晉元社區兩個街道居委會和繼光村、雙橋村、麒麟村、油坊村、連科村、西北村、多寶村、高龍村、勝豐村、桂香村、建角村、三寨村12個村委會,共90個居民組,總人口33751人 季家鎮共轄7個行政村和1個街道居委會,52個村民小組和3個居民小組,6024戶2098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78人;幅員面積53.6平方公里,耕地18381畝,其中水田14100畝,土4281畝,人均耕地0.87畝,屬典型的農業鎮。 三驅鎮地處大足西部,距縣城11公里,全鎮共有16個行政村和2個街道居委會,114個村民小組和4個居民小組,總人口51795人,其中農業人口47266人。全鎮幅員面積76.28平方公里,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2006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4586萬元,糧食總產量完成24052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326元。寶興鎮幅員面積51.5平方公里,轄9 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64個村(居)民小組,8828戶,31245人龍石鎮位於大足縣的西南角。東面和南面與珠溪鎮接北;西面與榮昌縣的古昌、河包兩鎮毗鄰;北連三驅、寶興兩鎮。距縣城23公里。轄7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50個居民小組,5890戶,總人口21350人 珠溪原名寶珠溪18個行政村、 2個社區,160個村(社區)小組,總戶數17584戶,總人口59624人 龍水鎮地處重慶西部,是著名的五金之鄉,西部最大的建制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國家級文明鎮、首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重慶市「百鎮工程鎮」、市商業建設中心鎮、市鄉鎮企業明星鎮、市城鎮化工作先進鎮,是大足縣城的重要組團。城區南距成渝鐵路、成渝公路15公里,東距重慶城區90公里,大郵路、龍銅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捷。全鎮轄10個社區、18個行政村,幅員面積111.88平方公里,總人口13.3萬人,其中,城區面積7.75平方公里,城鎮人口8.3萬人石馬鎮位於縣城東南部,距縣城12公里,幅員面積5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萬畝,轄9個村(居)委員會,88個社,總人口3.4萬餘人 金山鎮位於大足縣中東部地區,東距銅梁縣城33公里,西距大足縣城22公里。東與我縣的萬古鎮毗鄰,南與拾萬鎮相靠,西與石馬鎮、金山鎮接壤,北與回龍鎮相連。屬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5℃,年降雨量約1100㎜。全鎮幅員面積38平方公里,全鎮耕地面積17334畝(其中水田13820畝,旱地3514畝),人均耕地約0.78畝。總戶數6321戶,總人口22359人,其中農業人口20579人。全鎮轄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7個農村行政村,4個居民小組,53個村民小組萬古鎮位於大足東部,是大足縣的東大門,距大足城區27公里,距重慶市主城區80公里。全鎮幅員66.52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共有175個村民小組。年末戶籍人口5281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337人雍溪鎮轄7個農村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33852人,其中農業人口27892人古龍鄉位於重慶市大足縣東端,距縣城38公里,幅員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8%。鄉政府駐址在古龍鄉新街居委。全鄉轄6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49個村民小組,2006年末人口9718人拾萬鎮位於大足縣東南部,西山(又名巴岳山)腳下,懷遠河畔,距大足縣城23公里,與石馬、萬古、金山、玉龍等鎮接壤。全鎮幅員總面積49平方公里,屬盆地丘陵地形,境內溪河密布,水利設施健全,水源供給充足,電力保障有力,10公里半徑范圍內建有大堡、萬古、雙橋、紅石四座35KV變電站。下轄:拾萬社區和楠木、八埝、雙埝、斯蘭、檬子、將軍、福利、長虹、協豐9個農村行政村,共66個(社)居民小組,總人口29,816人,其中農業人口28,090人,非農業人口1,726玉龍鎮是重慶市西部一個山川毓秀的市級衛生城鎮,位於重慶市大足縣東南部,距大足縣城20公里,巴岳山橫亘東部,東北與銅梁接壤,東南與永川相連,南面與雙橋區毗鄰。全鎮轄9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幅員面積51.07平方公里,有耕地11549畝,2005年末總人口23030人(其中非農人口4570人),總戶數6473戶 郵亭鎮幅員面積91.01平方公里,地處成渝兩地交會處,位於大足縣南端,東接永川市,西鄰榮昌縣,北函雙橋區,距縣城30公里。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橫貫全境,交通便利,通訊發達,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轄15個村、2個社區居委會、15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7萬人
❸ 在重慶大足和銅梁購房,是銅梁好些還是大足好些,從各方面開說下,比如交通,醫療,教育環境,地理位置等
購房要考慮你自身的工作情況和生活條件等,兩個地方各有優勢。
交通:大足目前到主城有火車和客車,正在修建的成渝高鐵項目在大足郵亭設站,已完成鐵軌鋪排,建成後15分鍾到主城。
銅梁目前到主城只有客車,規劃有都市快軌,擬定今年動工,具體建成時間待定,建成後預估半個小時到達主城。
醫療:大足人民醫院,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升為三甲基本確定。銅梁中醫院,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院。
教育環境:兩個地方都有重點學校,但銅梁的教育資源更勝一籌,銅梁中學很有名氣。
地理位置:兩個區縣都距離主城比較近,大足位於主城西部,銅梁位於主城西北部,都有進城高速路。
❹ 重慶市大足區到底是個什麼地方
重慶大足區位於重慶渝西,距重慶主城區約70多公里,2011年重慶市政府審議通過將原大足區和雙橋區合並成立現在的大足區,區域內交通便捷,工業基礎較好,新興大足工業園、雙橋工業園招商引資較為成功。更出名的是,該區是重慶市的旅遊重鎮和招牌之一,世界級文化遺產-----大足石刻就位於該區,加上風景秀麗的龍水湖,大足區已發展成為重慶市的集旅遊、商業、工業、農業為一體的綜合化區域。
❺ 大足在哪裡
重慶市西部的一個區,離主城2小時車程。
❻ 重慶市,大足區鐵山鎮
鐵山鎮,曾名九區,又名雙河場。東與三驅鎮相連,西與榮昌縣十烈鄉 重慶大足鐵山鎮
相接,北與四川省安岳縣合義鄉相毗,南與季家鎮相鄰。鐵山鎮位於大足區的最西端,距縣城26公里,是大足區的西大門,位於大足、榮昌、安岳三區縣交界的地方,地理位置相對重要。 鐵山鎮幅員面積59.6平方千米,下轄雙河社區、晉元社區兩個街道居委會和繼光村、雙橋村、麒麟村、油坊村、連科村、西北村、多寶村、高龍村、勝豐村、桂香村、建角村、三寨村12個村委會,共90個居民組,總人口33751人。鐵山鎮的地形以丘陵為主。氣候屬於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具有熱量豐富日照時數少,雨量充沛但季節分配不均,冬暖春早夏季長,無霜期長的氣候特點。 鐵山鎮的交通運輸以公路運輸為主,大榮公路(大足→榮昌)穿境而過,主要公路還有雙郵公路(鐵山→龍水、郵亭)、鐵季公路(鐵山→季家)、鐵合公路(鐵山→安岳合義)、鐵西公路(鐵山→安岳努力)等。鐵山鎮村村通公路,幾乎社社通公路,公路交通十分方便。 鐵山葡萄基地全區有名,所產優質巨峰、紅富士和無核葡萄,品質不亞於成都龍泉驛葡萄;基地現已種植葡萄2500餘畝,預計今後五年年遞增種植面積1000畝以上;葡萄產業鏈逐步延伸,除鮮銷葡萄外,還自釀葡萄酒,今年自釀葡萄酒10餘萬斤。鐵山黑山羊全身烏黑發亮,體格高大,四肢發達,肌肉豐滿,抗病力強,繁殖率高,是我國 亞熱帶地區的優良山羊品種;基地現已養殖黑山羊4000餘只。筍竹產業得到發展,現已種植筍竹6000餘畝。枇杷基地不斷擴大,現已種植枇杷2000餘畝。鐵山鎮是大足西部的邊貿重鎮,成為很多農副產品的主要集散地,年交易量白芷達1000餘噸,黑山羊6000餘只,仔豬10000餘只,雞鴨鵝20餘萬只,竹席40餘萬張。 鐵山鎮的中葯材資源較豐富,人工種植的中葯材主要有白芷、柴胡、荊芥等;天然野生的中葯材主要有半夏、夏枯草、金錢草、車前草、魚腥草、地燈草(蒲公英)、杜仲、蟬蛻、青蒿、薄荷、前胡、陳艾、石菖蒲等。其中白芷、柴胡的產量較大,每年總有不少葯商前來批量購買。鐵山鎮的半夏(又名川半夏),葯效極好,全國有名,只在鐵山鎮及其周邊地區出產,屬鐵山特產葯材。 鐵山石刻是大足石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有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有1處:尖山子石刻;大足區文物保護單位有2處:菩薩岩石刻、大佛寺石刻。鐵山鎮建角村的尖山子石刻開鑿於初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是現存大足石刻作品中最早開鑿的摩崖造像。鐵山鎮涌現了國大代表沈庸、國大代表鄭雪,當代書畫家、詩人方濱生,革命烈士黃天元、唐友國、唐益平,解放軍大校黃戍坤等著名人物。鐵山鎮於2002年4月被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為重慶市第一批歷史文化名鎮。鐵山鎮位於大足縣西部,距縣城20千米。轄雙河街、晉元街2個社區,雙橋、油坊、連科、西北、繼光、麒麟、多寶、高龍、建角、桂香、三寨、勝豐12個行政村。地處四川盆地
❼ 四川大足縣屬於哪個市
四川大足縣現已更改為大足區,大足區隸屬於重慶市。
大足建於唐朝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取「大豐大足」之意而得名。
大足位於重慶西部,東距重慶55公里,西離成都155公里,北臨潼南,東北接銅梁,東南鄰永川,西南界榮昌,西北連四川安岳縣。
截止2019年末,大足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45.83億元,幅員面積1436平方公里,轄6個街道、21個鎮,戶籍人口為1074461人,其中重慶市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管轄3街1鎮,市委市府派駐正廳級機構雙橋經開區管委會管理相關經濟建設開發等事務。
(7)大足區地理位置怎麼樣擴展閱讀:
大足位置境域:
大足區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西部,地處重慶丘陵與平行嶺谷交接地帶。介於東經105 °29′-106 °02′,北緯29°24′-29°52′之間。東鄰銅梁,北與潼南接壤;南與永川、榮昌毗鄰,西連四川安岳,雙橋經開區在縣境南端。
大足地質地貌:
大足區地質構造屬新華夏系第三沉積帶重慶沉降褶帶。境內出露地層為中生界三疊系、侏羅系,總厚度374-1750米,其外有新生界第四系河岸堆積物。地勢略呈倒置三角形,東南邊緣和西北部高、中部和東北部為廣後地帶略低而寬緩,饅頭狀孤丘廣布,總的地貌特徵「三山六丘一分壩」。
大足氣候特徵:
大足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空氣濕度大,日照偏少,無霜期長,春季冷空氣頻繁,盛夏伏旱較多,初夏和秋季多綿雨,冬季霜雪較少。同時,具有春早、夏長、秋短、冬遲的特點。
❽ 大足石刻地理位置、佔地面積、歷史價值
大足石刻地理位置:重慶市大足區境內。
佔地面積:167平方公里。
歷史價值:大足石刻時間跨度從9世紀到13世紀,以其藝術品質極高、題材豐富多變而聞名遐邇,從世俗到宗教,反映了中國這一時期的日常社會生活,證明了這一時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諧相處局面,被譽為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石窟藝術陳列館。
❾ 重慶大足石刻景區介紹
摘要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是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現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❿ 大足縣的地理位置如何
重慶大足在758年建縣,以其境內有大足川,即後來瀨溪河而得名,蘊含「大豐大足」之意,隸屬於昌州。大足處在川東和川西地區的交接地帶,居成都和重慶兩大城市之間,地理位置凸顯重要。永昌軍寨所處位置四周陡峭,深谷環繞,山頂呈二至三級的階梯形,陡坡多為10米至20米高,古時稱為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