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早的地理學著作什麼記錄了我國古代地理歷史民族神話生物
我國古代最早地理學著作是《山海經》,裡面記錄了我國古代地理歷史,民族神話生物,
『貳』 我國古代的地理學巨著是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水經注》因注《水經》而得名,《水經》一書約一萬余字,《唐六典·注》說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經注》看似為《水經》之注,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由於書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獻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經注》保存了許多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地理有很多的參考價值。
『叄』 為什麼將漢書地理志作為歷史地理學的源頭
《漢書·地理志》開沿革地理學之先河,對於創 立具有現代科學意義的歷史地理學具有重大影響。
《漢書·地理志》包括上、下兩分卷,是班固新制的古代歷史地理之傑作。歷史的時、空不可分,故寫歷史必記及地理。中國最早 以「地理」為書名的著作。著者班固(32 ~92),是《漢書》中十志之一。內容包括西漢及之前中國疆域及政 區的劃分及消長演變情況全書共3個部分:
①黃帝 之後至漢初疆域變遷;
②西漢疆域政區及各地的山川、 湖沼、水利、物產、民俗以及戶口的沿革等,是全書的主體;
③秦漢以來中國與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關系和海上交通情況。
班固創立《地理志》以西漢時期的孤域政區為主,分錄其山 川物產等內容。在地質方面它記錄有關郡國的礦產,以及管理 礦產的鐵官、銅官、金官、鹽官所在的地方,對主要河流、湖海也 有較詳細的記載。此書對於研究西漢的礦產資源的開發情況, 具有重要意義。
《漢書·地理志》的寫作,是在中央集權大一統的形勢下出現的,並為統治者所歡迎和需要。從科學史的角度來看,《漢書·地理志》對於我國的地理學發展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一方面,它開辟了一門沿革地理研究的領域,這是值得稱道的。但是另一方面,在它的影響下,地理學的研究忽視了對於山川本身的地貌形態與發展規律的探索。後來,地理學更多地涉及到歷史學方面的內容,這也與《漢書·地理志》為地理著作所建立的體制有一定關系。
由於歷代編修的疆域政區地理志是我國古代地理著述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具有傳統特色。如果這種傳統可以稱之為體系的話,那麼古代地理學體系的形成是從《漢書·地理志》開始的。
『肆』 什麼時期最早中國傳統歷史地理的萌芽時期
先秦時期是中國傳統歷史地理學的萌芽時期。
這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學著作《山海經》、《尚書 禹貢》,最早的自然地理著作《管子 地員篇》,最早的旅遊地理著作《穆天子傳》。
1、《山海經》:
最早記載山川為主的著作。成熟於戰國時代,《山經》(又稱《五藏山經》)5卷,包括
《東山經》、《西山經》、《中山經》、《南山經》、《北山經》各1卷,《海經》有8
卷,包括《海外經》東、南、西、北各1卷,《海內經》東、南、西、北各1卷,《大荒經》5卷,包括東、南、西、北、經各1卷。《海經》敘述海中和沿海邊遠山區以及四海之外的國家和地區。而《山經》是全書的精華,地學價值重要,堪稱我國最早山嶽地理書。
2、《尚書 禹貢》:
《尚書》中的一篇,我國最古老的地理文獻之一。約成書於戰國時期,作者不詳。全文1189字,分為,九州、導山、島水、五服等四個部分。「九州」是以名山大川為標志的自然地理區域,具體分為:冀、徐、青、兗、荊、豫、揚、雍、梁等九州。「導山」列舉山丘名稱和地勢,注意到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多山的特點。「導水」記載了當時的河流大勢。「五服」指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書中對古代黃河流域的記載較為詳細,是我國古代綜合性的地理名著,堪稱我國古代地理著作的始祖,在我國地理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歷代地理學專著產生直接影響。
3、《管子 地員篇》:
中國最早的土地分類專篇。是《管子》中的一篇,簡稱《地員》。《地員》篇2222字,主要論述中國土地分類,涉及土壤地理和植物地理。它先按中國古代的傳統觀念,把土地分為 5類:瀆田(平原)、墳延(蔓坡地)、丘陵、山林和川澤。然後在各類中再分。最後一部分為土地評價,根據各種土壤的生產能力劃分等級,先分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包括6種不同的土壤。共分為18個大類,是土地分類的另一種方向。
4、《穆天子傳》:
又名《周王游記》,是我國第一部游記體地理著作。約成書於戰國時期,作者不詳。早在漢代該書已經失傳。西晉時期被發掘,由西晉荀勖等人整理成書。全書今存6卷,共6000
多字。描繪了20多個域外部落邦國、西域風光、民俗、物產、人物傳說、保存了大量有價值的先秦史料,是可貴的上古歷史地理要籍。
『伍』 中國地理方面的古書有哪些
中國地理方面的古書有《漢書·地理志》、《水經注》、《夢溪筆談》、《太平寰宇記》、《徐霞客游記》等等。
一、《漢書·地理志》
《漢書·地理志》包括上、下兩分卷,是東漢班固新制的古代歷史地理之傑作。
該書敘述漢以前的地理沿革,著重寫了《禹貢》九州和《周官》九州;接著敘述西漢的地理,以郡國為條,用本文加註的形式,依次寫各郡國及其下屬縣、道、侯國的地理概況,諸如郡縣的民戶、人口,廢置並分更名的歷史,各項特產,都尉、鐵官、鹽官、工官等治所,山川湖澤,關塞要隘,名勝古跡,道路交通,等等。
二、《水經注》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該書所記大小河流有1252條,所記湖泊、沼澤500餘處,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處,伏流有30餘處,瀑布60多處,各種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風災、蝗災、地震等,記載的水災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
記各種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嶺、坂、岡、丘、阜、崮、障、峰、磯、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僅山嶽、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處,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記洞穴達70餘處,植物地理方面記載的植物品種多達140餘種,動物地理方面記載的動物種類超過100種。
三、《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歷史地理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成書於北宋,作者是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
全書有十七目,凡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地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其價值非凡。
四、《太平寰宇記》
《太平寰宇記》是古代中國地理志史,記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圖。廣泛引用歷代史書、地誌、文集、碑刻、詩賦以至仙佛雜記等,計約二百種,且多註明出處,保留了大量珍貴的史料。
《太平寰宇記》作者為北宋地理學家、文學家樂史。《太平寰宇記》撰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76~983)。
五、《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創作的一部散文游記,在原稿的基礎之上,王忠紉手校、季夢良續成稿本,成書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記》是系統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開山之作,同時也描繪了中國大好河山的風景資源,此外優美的文字也使之成為文學佳作,在地理學和文學上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陸』 我國正史中第一部地理志是什麼
《漢書·地理志》
《漢書·地理志》是班固新創的古代歷史地理之傑作,是我國正史中第一部地理志,他認為歷史的時空不可分,故寫歷史必及地理.這本書主要以西漢時期的孤域政區為主,分錄其山川物產等內容,在地質方面記錄有關郡國的礦產,河流,水利設施,物品礦產等.本志重點是在「風俗」,重點篇目《史記·貨殖列傳》.他不僅是我國正史中第一部地理志,也是我國第一部以疆域政區為綱的地理著作,同時也是我國正史中最好的一部地理志.
『柒』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什麼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山海經》,其作為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上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此外,這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這部書的作者沒有詳細記錄。
(7)什麼記錄了古代歷史地理擴展閱讀: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最早提到《山海經》的是司馬遷,其《史記·大宛列傳》中說,《禹本紀》和《山海經》中的內容過於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並在《大宛列傳》中指出《山海經》與當時現實地理不符。
『捌』 地理在古代人眼裡有多重要,古代地理學有哪些著作
在中國古代,歷史學與地理學密不可分,又互相獨立,地理學還有個獨特的名稱——“輿地”,就是取自《淮南子》以地為輿的說法。
『玖』 我國古代地理學巨著是哪個
經注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水經注》因注《水經》而得名,《水經》一書約一萬余字,《唐六典·注》說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經注》看似為《水經》之注,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由於書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獻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經注》保存了許多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地理有很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