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國演義中哪些故事體現了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一形象
火燒博望坡
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並拜為軍師。而關羽、張飛對他不以為然。沒過多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領十萬大軍攻打新野,劉備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說:"怕眾將不聽我令,願借主公印劍一用。"劉備忙將印劍交給諸葛亮。諸葛亮開始集眾點將。
命關羽帶一千人馬埋伏在豫山,放過敵人先頭部隊,看到起火,迅速出擊。張飛帶一千人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後,殺向博望坡。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在博望坡後面分兩路等候,敵軍一到,立刻放火 。
『貳』 草船借箭諸葛亮懂地理表現在何處
基本同意一樓的見解.
天有大霧——天文
算到曹操不敢出擊只放箭——識人心
相信魯肅不會告訴周瑜借箭——識魯肅
但是,我認為,知地理這一條,雖然也是恰當地把握了船隻的距離,但是,是因為他把船在河流的流速和劃船的速度做了權衡,這樣講,才算是「地理」吧.
『叄』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主要表現在哪三個方面
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1、識天文、知地理。充分利用環境,藉助外力,達到為己所用;
2、善於用人。可以清楚知道自己什麼人的性格、特長、能力,可以讓人力資源達到最優化;
3、深謀遠慮。事先規劃部署周密,有了周密的計劃,嚴密的部署安排,勝算才能增大;
4、善於揣摩敵方心理,做到撂地於先,不打無把握之仗。
『肆』 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
1.體現在他能知天文地理。如:夜觀天象,發現幾天之內必有大霧,同時算準曹操疑心重,大霧彌漫之下肯定不會出戰。知道魯肅仁厚,向他借船借人的還不必擔心他向周瑜舉報,從而完成了草船借箭。
2.他能了解他人的性格,知道為人
3.能猜到他人想法
『伍』 草船借箭中諸葛亮曉地理表現在哪些方面
夜觀天象,發現幾天之內必有大霧,同時算準曹操疑心重,大霧彌漫之下肯定不會出戰。知道魯肅仁厚,向他借船借人的還不必擔心他向周瑜舉報,從而完成了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魯肅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到了十萬余支箭。
藝術作品
《草船借箭》暗喻國際政治和文化之間的緊張關系。在古根海姆博物館展廳里,船舵上的五星紅旗十分醒目,藝術評論家費大為認為,國旗可以表明作者的觀點:對中國的批判和攻擊將有利於中國。早年在中國美術館展覽的時候,船頭卻沒了這面國旗。
蔡國強展覽的視覺效果驚人,甚至充滿娛樂性,很多人長時間坐著,津津有味地看他製造的一次次爆炸的錄像,看他擺弄火葯,怎樣讓萬里長城延長一萬米,怎樣在天空中打出黑彩虹,怎樣模擬時代廣場發生的一次汽車爆炸事件。
但在美術館的空間里,錄像和火葯畫都不如那些裝置作品來得刺激,比如《草船借箭》,即使不論這個產生於1998年的作品所體現的中國式智慧,從視覺上它也令人過目不忘。這艘草船懸掛在中國美術館的大廳,船身插滿了利箭,如同一隻巨大的翅膀。
《草船借箭》是從紐約現代美術館搬過來的,單單搬它就花了幾十萬美金,而其體積之大使得中國美術館必須拆掉大門才能讓它「駛入」。
『陸』 諸葛亮識地理表現在哪裡
正所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見「地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學問不淺啊!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地理知識的重要性想必各位都已知曉。
當時蜀國的軍師諸葛亮正好出訪吳國。諸葛亮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周瑜於是向他請教怎樣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諸葛亮對周瑜說,三天時間就可以了。大家都認為諸葛亮是在說大話,但是諸葛亮卻寫下了軍令狀,如果到時完不成任務,就會被斬首。諸葛亮接受任務後,並不著急。他向吳國的大臣魯肅說,要造這么多箭,用普通的辦法自然是不可能的。接著,諸葛亮讓魯肅為他准備二十隻小船,每隻船上要軍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為幔,並插滿草,諸葛亮並一再要求魯肅為他的計謀保密。魯肅為諸葛亮准備好船和其它必需的東西,可是並不知道其中的奧秘。
諸葛亮說三天時間就能備好十萬支箭,可是第一天並不見到他有什麼動靜,第二天還是這樣,第三天馬上就要到了,一支箭也沒有見到,大家都為諸葛亮捏一把汗,如果到時候沒有完成任務,諸葛亮就沒命了。 第三天半夜時分,諸葛亮悄悄地把魯肅請到一隻小船中,魯肅問:「你請我來干什麼?」諸葛亮說:「請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魯肅大惑不解地問:「到哪裡去取?」諸葛亮笑笑說:「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於是諸葛亮命令二十隻小船用長繩子連接在一起,向魏軍的宿營地進發。
當天夜裡,大霧漫天,水上的霧氣更是伸手不見五指。霧越大,諸葛亮越是命令船隊快速前進。到船隊接近魏軍營地時,諸葛亮命令把船隊一字排開,然後命令軍士在船上擂鼓吶喊。魯肅嚇壞了,對諸葛亮說:「我們只有二十條小船, 三百餘士兵,萬一魏兵打來,我們必死無疑了」。諸葛亮卻笑著說:「我敢肯定 魏兵不會在大霧中出兵的,我們只管在船里喝酒好了。」
再說魏軍營中,聽到擂鼓吶喊聲,主帥曹操連忙召集大將商議對策。最後決定,因為長江上濃霧重重,不知道敵人的具體情況,所以派水軍弓箭手亂箭射擊,以防敵軍登陸。於是魏軍派出約一萬名弓箭手趕到江邊,朝著有吶喊聲的地方猛烈射箭。一時間,箭象雨點一樣飛向諸葛亮的船隊,不一會兒,船身的草把上都扎滿了箭。這時候,諸葛亮命令船隊掉轉身,把沒有受箭的一側面向魏軍,很快上面也扎滿了箭。諸葛亮估計船上的箭扎得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隊迅速返回,這時大霧也漸漸 開始散去,等魏軍弄清楚發生的事情時,懊悔極了。
諸葛亮的船隊到達吳軍的營地時,吳國的主帥周瑜已經派五百名軍士等著搬箭了,經過清點,船上的草把中足足有十萬支箭。吳國的元帥周瑜也不得不佩服 諸葛亮的智慧了。諸葛亮怎麼會知道當天晚上水上會有大霧呢?原來,他善於觀察天氣變化,經過對天象的仔細推算,也得出當天晚上水面上有會大霧的結論。就是這樣,諸葛亮運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從敵軍那裡弄來了十萬支箭。
我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足智多謀,智慧過人。其中的地理原理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長江水水流方向向東,風向向東--了解風向和水流方向,因此船受箭歸來才會順風順水。這就是神機妙算的真正知識與理論基礎。
『柒』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時天門什麼什麼是地理什麼什麼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識天文、知地理,充分利用環境,藉助外力,達到為己所用,善於用人,可以清楚知道自己什麼人的性格、特長、能力,可以讓人力資源達到最優化,深謀遠慮,事先規劃部署周密,有了周密的計劃,嚴密的部署安。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學問廣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中曉人和,明陰陽,懂八卦,曉奇門,知遁甲,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自比管仲樂毅之賢,抱膝危坐,笑傲風月,未出茅廬,先定三分天下。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主要有:知天時,算出當天大霧,&通地理,算出船順風順水,識人心,算出曹操不敢出兵應戰,只能在岸邊射箭。
『捌』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主要有
知天時,算出當天大霧; 通地理,算出船順風順水;
識人心,算出曹操不敢出兵應戰,只能在岸邊射箭; 另外,也算出周瑜想要他的命。
一、東風,要不然船不能迅速逃離。
二、霧天,可以讓曹軍看不清楚船上是什麼,其實是稻草人。
三、曹操的思維模式,膽小多疑,不敢輕舉妄動,遇見這樣的突襲,只會放箭。 四、孫劉聯盟,這使得善於〔水戰〕的東吳為己所用
1.思維方式與眾不同:在這個歷史故事中,吳蜀聯軍攻魏,但箭不夠,在周公瑾的不懷好意下孔明接了,魯肅還曾勸誡,告知造箭的不切實際,但孔明一笑置之,原來他想的是「借箭」。
2.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孔明看準氣候,知道晚上將起大霧,而大霧將使敵方的可視度降低,不能看見船上原來是草人。
3.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孔明心知曹操生性多疑,因大霧的關系恐防有埋伏,必定不敢貿然追擊,只敢用遠距離的攻擊方式逼退敵軍,而當時遠距離的攻擊方式就是放箭
『玖』 草船借箭中哪個地方可以看出孔明識地利
上知天和下知地理的句子: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知人心的句子: 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草船借箭》是三國赤壁之戰里的著名橋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