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理中五帶位置指的是什麼
五帶是指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
、南北溫帶,在南北回歸線與南北極圈之間
南北寒帶,在南北極圈以南、以北。
(1)日本地理五帶中的什麼帶擴展閱讀:
地理學主要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
地理是一門關於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與他所處地理環境之間關系的學科。一般來講,地理所涉及的范圍包括人類生活的各種環境,也就是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自然環境包括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層,由此就產生了地理的各個分支,例如氣候現象、水文現象以及水環境、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態現象,土壤的分布以及類型等等很多現象,除了這些以外,自然地理現象還關注於由於樣式、水文、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地表系統現象以及由於人類活動而產生的各種環境現象、氣候現象。因此學者把這樣的學科叫做自然地理。除了自然地理,人類具有社會性所以還包括各種人類社會現象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例如農業的分布、工業的分布、聚落的分布等等現象,尤其注重人類的經濟活動與環境的關系,但是關於這個方面的內容比較廣闊,涉及的范圍很多而且和其他的不好區分,姑且稱之為人文地理(包括經濟地理)。人文地理有一個最突出的理念就是要實現人類的各種與環境的和諧統一,也就是可持續發展。
『貳』 日本絕大部分位於什麼帶,小部分位於什麼帶
日本絕大部分位於溫帶。小部分位於亞熱帶和亞寒帶。
日本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
日本絕大部分地區屬於四季分明的溫帶氣候,位於南部的沖繩則屬於亞熱帶,而北部的北海道卻屬於亞寒帶;
『叄』 日本在地球五帶中以什麼帶為主,氣候類型有什麼
日本位於北溫帶,氣候海洋性溫帶季風氣候
『肆』 地理的五帶劃分是什麼
地球五帶的劃分、特徵和成因
(1)地球五帶
地球上的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和北寒帶的總稱.
五帶是個天文氣溫帶.所以,五帶的劃分只考慮天文因素,而不考慮地理因素.劃分五帶的天文因素是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因此,五帶實質上是天文帶.五帶的劃分,是根據兩條天文線:回歸線和極圈,即南北緯23°26′和66°34′兩條線.前者是太陽回歸運動的南北極限,為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後者是極晝極夜的界線,是溫帶和寒帶的分界線.這兩條線之和為90°,具有互補性,取決於現代的黃赤交角值.
(2)各帶的特徵
熱帶:天文上的低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之間,跨緯度46°52′,佔地表面積的39.8%.有直射陽光,終年常夏無冬,晝夜長短變化小,白晝長為10時35分~13時25分.
溫帶:天文上的中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與南北緯66°34′之間.南北溫帶各跨緯度43°08′,合佔地表面積的51.9%.這里既無直射陽光,也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分明,晝夜長短變化大,白晝長的變化幅度為2時50分到24時.
寒帶:天文上的高緯地帶,在南北緯66°34′到90°之間.南北寒帶各跨緯度23°26′,二者合佔地表面積的8.3%.太陽高度角小,終年無夏.有極晝極夜現象,其持續時間在極圈為一日,在兩極為半年.
(3)五帶的成因
『伍』 查閱地球上的五帶分布圖回答日本在地球上的五帶中屬於哪個溫度帶
北溫帶
『陸』 讀「日本經緯線地圖」可知.(1)日本領土大致在______重要的緯線和北緯a5度之間,屬於五帶中的______.
(得)讀圖,日本領土大致在2多.人°N和a6°N之間,屬於五帶中的北溫帶.
(2)日本是太平洋邊t的島國,處在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帶t,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
(多)日本的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部分組成,領土形狀特點是南北狹長,海岸線曲折.
故答案為:(得)2多.人°N;北溫帶;(2)太平洋;亞歐;太平洋;火山地震;(多)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南北狹長;曲折.
『柒』 地理五帶指那些
地理上的「五帶」是指:根據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隨緯度的變化,將地球表面有共同特點的地區,按緯度劃分為的五個溫度帶,即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
一年當中,太陽直射點總是在北緯23°26ˊ和南緯23°26ˊ之間來回移動。只有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才能見到太陽直射頭頂的景象。這個地區獲得的太陽光熱是全球最多的,稱為熱帶。
南極圈以南,和北極圈以北地區,太陽高度角很小,可以觀察到極晝和極夜現象,得到的太陽熱量極少,氣溫很低,稱為寒帶。
南北回歸線到南北極圈之間的地區,得到的光熱介於熱帶和寒帶之間,氣溫也較適中,一年四季分明,稱為溫帶。
(7)日本地理五帶中的什麼帶擴展閱讀:
我國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帶,溫帶是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之間的中緯地帶。
南溫帶和北溫帶各跨緯度43°8′,南、北溫帶的總面積佔全球總面積的52%。本帶內太陽高度變化很大,在回歸線上的變幅為90°—43°8′之間,隨緯度增高,太陽高度逐漸減小,到極圈的變幅在46°52′—0°之間。
太陽高度一年之中有一次由大到小的變化,氣溫也隨之出現一高一低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也很大,到極圈增加到24小時。可見,在溫帶太陽高度比熱帶小,獲得熱量少於熱帶,溫度低於熱帶。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非常顯著,所以四季分明是溫帶的特點。
我國的熱帶地區為海南島、雷州半島以及雲南和台灣南部。
『捌』 急需日本屬於五帶中的那個帶
北溫帶!
『玖』 日本屬於五帶中的哪一帶
日本國土狹長,縱貫熱帶、溫帶和寒帶3個氣候帶
『拾』 歸納日本 澳大利亞 巴西 美國 俄羅斯 印度的地理知識點
1、東亞島國:日本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附近的3900個島嶼組成。首都是東京。 2、多山的地形:
�7�6、地形特點:以山地丘陵為主(佔3/4),平原面積狹小(關東平原最大)。 �7�7、日本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P20圖7.5
A、日本為什麼多火山、地震?從板塊構造學說來說,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也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
B、火山能帶給人們災難,但是在非活動期間,可以為人類造福嗎?火山爆發後沉降下來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於農業生產,火山在非活動期間,可以開辟為旅遊地和地學科研基地。
�7�8、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這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 3、溫濕的氣候(北部——溫帶季風氣候.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洋性特徵明顯。 4、發達的經濟:
�7�6、加工貿易型經濟:原料燃料依靠進口,產品依靠出口。 �7�7、日本工業分布: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狹長的地帶。
原因:多優良港口,交通便利。有利於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業產品;而且這里也是城市和人口集中地,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P23圖7.13及表格。 �7�8、日本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有利條件:日本有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島國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等有利條件,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不利條件:日本地域狹小,資源貧乏,需要從國外進口,經濟對外依賴嚴重。世界一旦發生經濟危機,必然使日本的經濟受到沉重的打擊。 5、東西方兼容的文化
�7�6、日本民族構成單一,大和民族占絕對優勢。 �7�7、日本文化具有東西方兼容的典型。
�7�8、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中國與日本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
1、概況:(P35圖7.34)位置――亞洲南部,三面臨海,大部分地區地處 熱帶和亞熱帶。
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目前人口超過十億,居世界第二位。恆河是印度的母親河。印度人屬於白色人種。
2、 印度人口眾多對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壓力:印度的自然資源總量
較多,但由於人口較多,使印度無論是人均自然資源佔有量,還是人均鋼產量和糧食產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較大差距。所以說人口的過度增長對一個國家的資源、環境及經濟發展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4
3、印度的地形特點:(P35圖7.34)自南向北明顯的分為三部分:北部山 地:喜馬拉雅山;中部平原:恆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3、 印度的氣候特點: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全年高 溫,分旱雨兩季(旱季10月-次年5月;雨季6-9月)。
月份 風向
對降水的影
響
一月 東北風(陸地→海洋) 少,旱季 七月 西南風(海洋→陸地) 多,雨季
5、印度的水旱災害頻繁:受季風影響,,尤其受到西南風變化的影響:(P37圖7.38\7.39\7.40) 水災 旱災 西南風的變化 來得早、退得晚、風力強盛 來得晚、退得早、風力
不足
6、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二者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 自給有餘的糧食生產歸功於印度的「綠色革命」。
7、印度小麥、水稻的分布與地形和降水量分布的關系:(P38-39圖7.41-42)
農作物 分布地區
地形 降水 水稻 東北部半島沿海地區 平原 多 小麥
德干高原西北部恆河上游
高原、山地
較少
8、印度的工業特點:
印度最大的麻紡織中心――加爾各答;最大的麻紡織中心――孟買
工業部門 分布中心 資源條件 工業分布與原料的關系 鋼鐵工業 加爾各達 煤、鐵、錳 工業中心都接近原料產地,即就近原則,這樣的
工業布局,可以節省運費、降低成本,所以建立工廠要建在原料產地或者靠近消費市場。 棉紡織業 孟買、新德里、班加羅爾
棉花
麻紡織業
加爾各達 黃麻
9、印度在原子能、航天、計算機軟體等高科技領域也有一定成就。軟體居世界第二位。因此發展中國家並不是什麼落後的。
第四節、俄羅斯
1、面積最大的國家:
�7�6、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面積1700餘萬平方千米),世界唯一地跨歐亞兩大洲。俄羅斯屬於歐洲。
�7�7、地理位置:亞洲北部,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西南部裏海,南與中國、蒙古、哈薩克相鄰。 2、地形:(P41圖7.45)
�7�6、地形特點:地勢東高西低,地形以平原為主。附:主要的地形區
5
西 俄羅斯 東 東歐平原 伏爾加河 烏拉爾山 西西伯利亞平原 葉尼塞河
中西伯利亞高原 勒
拿河 東西伯利 亞山地
�7�7、河流:伏爾加河,流經東歐平原,注入裏海,歐洲最長河。
�7�8、貝加爾湖,世界最深的湖泊(最深處1600多米)。
4、 氣候: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特點:冬季漫長而寒冷,夏 季短促而溫暖)。P43圖7.46
5、 自然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P44圖7.48
�7�6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資源(有世界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礦產資源(秋明油田和第二巴庫油田、庫爾斯克鐵礦、庫茲巴斯煤礦)。
�7�6、俄羅斯是一個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大國,但輕工業薄弱。工業主要分布在歐洲。
�7�7、四大工業區:P44圖7.48①、聖彼得堡工業區;②、莫斯科工業區; ③、烏拉爾工業區;④、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亞洲). �7�9、主要城市:
①、首都莫斯科:全國最大城市和綜合性工業中心,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有著名的紅場、克里姆林宮。
②、聖彼得堡:第二大城市,臨波羅的海;③、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臨太平洋;④、摩爾曼斯克:臨北冰洋(終年不凍,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⑤、目前,俄羅斯的航空航天技術、核工業技術、深海探測技術、遙感技術和生物技術等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 7、發達的交通P46圖7.50
交通部門齊全,鐵路、公路、航空、內河、海洋和管道運輸,尤其是管道和鐵路運輸。但交通運輸線在歐洲部分和亞洲部分地區分布不平衡:①、歐洲部分鐵路網非常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②、亞洲部分鐵路網比較稀疏,但有一條非常重要的鐵路西伯利亞大鐵路,它橫跨亞歐大陸,又被成為是亞歐大陸橋。
1、位置、范圍、面積:
�7�6、地理位置:西北與亞洲相鄰,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南與南極洲相望,是獨自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
�7�7、南回歸線橫穿澳大利亞的中部,位於五帶中的熱帶和南溫帶。
�7�8、領土組成: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等。面積居世界第六位。
2、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館:
為什麼只有在澳大利亞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澳大利亞大陸早在6500萬年前與其他大陸分離,孤立於南半球的海洋上,生物進化緩慢,又缺少天敵,保存了很多古老的物種。如跳遠名將-袋鼠;澳洲懶漢-考拉(樹熊);長跑運動員-鴯鶓;卵生哺乳動物-鴨嘴獸。 3、騎在羊背上的國 P75圖8.38
�7�6、地形:地勢低平。地形自西向東明顯地分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東部是山地。 澳大利亞農牧業分布於地形的關系:澳大利亞粗放牧羊帶和牧牛帶分布在西部、中部、北部地區,而東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是混合農業帶,東南部、西南部沿海地區平原既適合牧羊又適合發展耕作業,而且在時間上不會發生沖突。
�7�7、氣候:南回歸線橫穿澳大利亞的中部,位於五帶中的熱帶和南溫帶,因此氣候以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為主。P76圖8.39
澳大利亞農牧業分布與氣候的關系:澳大利亞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區為廣大的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區,較為乾燥,適宜牲畜過冬和繁殖,東南部溫帶海洋性氣候、西南部的地中海式氣候也同樣適宜耕作業。
�7�8、澳大利亞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東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經驗地帶,其他廣大地區放養的羊只相對較少,原因是澳大利亞西部高原廣闊的地區分布了大面積的沙漠,沒有辦法發展農牧業,形成了一個大面積的農業空白區域;而東南部和西南部地區,地勢低平,氣候濕潤,雨熱條件好,既有利於小麥的種植,又有利於養羊業的發展,形成了綿羊和小麥的混合經營帶。�7�9、澳大利亞出口的主要農牧產品:羊毛、牛肉、小麥。
�7�0、澳大利亞養羊業的發展條件:a草原肥美,分布廣;b地下水豐富;c氣候乾燥,適於綿羊繁殖;d羊群無天敵
1、位置、范圍、面積:
�7�6、地理位置:西北與亞洲相鄰,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南與南極洲相望,是獨自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
�7�7、南回歸線橫穿澳大利亞的中部,位於五帶中的熱帶和南溫帶。
�7�8、領土組成: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等。面積居世界第六位。
2、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館:
為什麼只有在澳大利亞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澳大利亞大陸早在6500萬年前與其他大陸分離,孤立於南半球的海洋上,生物進化緩慢,又缺少天敵,保存了很多古老的物種。如跳遠名將-袋鼠;澳洲懶漢-考拉(樹熊);長跑運動員-鴯鶓;卵生哺乳動物-鴨嘴獸。 3、騎在羊背上的國 P75圖8.38
�7�6、地形:地勢低平。地形自西向東明顯地分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東部是山地。 澳大利亞農牧業分布於地形的關系:澳大利亞粗放牧羊帶和牧牛帶分布在西部、中部、北部地區,而東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是混合農業帶,東南部、西南部沿海地區平原既適合牧羊又適合發展耕作業,而且在時間上不會發生沖突。
�7�7、氣候:南回歸線橫穿澳大利亞的中部,位於五帶中的熱帶和南溫帶,因此氣候以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為主。P76圖8.39
澳大利亞農牧業分布與氣候的關系:澳大利亞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區為廣大的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區,較為乾燥,適宜牲畜過冬和繁殖,東南部溫帶海洋性氣候、西南部的地中海式氣候也同樣適宜耕作業。
�7�8、澳大利亞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東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經驗地帶,其他廣大地區放養的羊只相對較少,原因是澳大利亞西部高原廣闊的地區分布了大面積的沙漠,沒有辦法發展農牧業,形成了一個大面積的農業空白區域;而東南部和西南部地區,地勢低平,氣候濕潤,雨熱條件好,既有利於小麥的種植,又有利於養羊業的發展,形成了綿羊和小麥的混合經營帶。�7�9、澳大利亞出口的主要農牧產品:羊毛、牛肉、小麥。
�7�0、澳大利亞養羊業的發展條件:a草原肥美,分布廣;b地下水豐富;c氣候乾燥,適於綿羊繁殖;d羊群無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