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進行地理區位因素分析
如何進行地理區位因素分析
地理區位有城市區位、工業區位、農業區位等,一般思路是自然區位和人文區位兩個方面,但是還有結合具體內容和圖文作答,你的問題有點大了
❷ 地理區位分析與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有:1氣候(熱量、光照、降水)2地形(山地、平原)3土壤4水源(特指灌溉水源)社會經濟因素有:1市場2交通通達程度3勞動力4政策5科技6工業基礎。
❸ 地理區位因素的分析
這類區位分析題只要掌握幾個要點:
1.嚴重污染水源的企業應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
2.需要水源又不會污染水源的企業可布局在城市河流上游
3.嚴重污染大氣的企業應布局在城市盛行風的垂直郊外
4.考慮原料、市場、交通等因素
例如,水泥廠、印染廠、造紙廠、電鍍廠應布局在城市河流下游
釀造廠需要干凈水,可布局在城市河流上游
化工廠需布局在城市盛行風垂直郊外
皮革廠屬於輕工業,需要市場和勞動力,可布局在市區內
煉油廠、鋼鐵廠需要原料,應布局在有油田、鐵礦的地方,且要布局在河流下游
發電廠要看是水力發電、風力發電還是火力發電
❹ 高考地理如何對一個地方進行區位分析(轉載)
農業區位因素包括:1.自然因素:氣候(光照、熱量、水分)、地形、土地、土壤、水源、植被(畜牧業和林業)。2.社會經濟因素(主導):市場、交通、勞動力、政策、工業基礎(機械)、農業歷史、食物偏好、科技等。3.環境因素:綠色食品。
工業區位因素包括:1.自然因素:水源、土地、礦產資源。2.社會經濟因素(主導):原材料、動力(能源)、勞動力、市場、交通、信息網路、政府政策、技術、國防安全、個人偏好、工業慣性、農業基礎等。3.環境因素:風向、水源、距離居民區、農田的遠近、生態環境。
二、理解每個區位因素對不同的人類活動的具體影響,因為不同的區位因素對不同區域的各種人類。活動影響的程度、途徑和方式不同,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必須理解區位因素的影響原理。
三、弄清以下幾個概念,是理解題意,解答問題的關鍵。
主要區位因素:指某一區域某種人類活動發展所要求的所有因素,若試題要求分析某種人類活動主要區位因素,答題時就要完整地羅列出影響其發展的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
主導因素:指影響某種人類活動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這種因素,也就不可能有該種人類活動在該區域分布的可能。
限制性因素:某種人類活動需要滿足許多條件才能進行,如果一個地區其他條件都滿足,唯有某一個條件不能滿足,這個缺乏的條件就是限制性因素。特別要注意的是黃淮海平原農業的三大障礙,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態環境問題、氣象等自然災害也都是農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
區位條件:提取區域或材料提供的相關的地理信息,分析具體區域人類活動的影響條件,也可以說是評價區位因素的優劣。其又可分為有利條件、優勢條件、不利條件、限制性條件。
❺ 地理農業工業的區位因素應在題中如何分析得出。
我是地理老師,要想拿高分,首先要熟知影響農業和工業的區位因素有哪些,然後分析題目,如靠近城市分布的,要麼考慮市場因素要麼是勞動力,例如靠近公路的農業類型一般為乳肉,靠近城市一般為花卉。
對於這些問題具體要根據圖中所給信息,以及各種類型工業農業的主導因素是什麼,兩者一匹配就好了。說白了某種農業工業需要怎麼的條件,而某地具備哪些條件。
具體的規范語言就是:農業上有:氣候適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市場廣闊、交通便利、勞動力充足等等。工業上有:地價低、水源充足、市場廣闊、勞動力充足、交通便利、集聚效應好、工業基礎好、位於盛行風向的下風向,污染小、位於河流下游,污染小等等。
❻ 如何進行地理區位分析
進行地理區位分析時,分自然地理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兩大類。
自然地理條件有:地理位置(經緯度、海陸位置)、地形、氣候、海拔、河流等。
社會經濟條件有:國家(地方)政策、宗教信仰、社會歷史、產業基礎、協助條件(例如工業城市的發展離不開附近發達的農業)、交通、礦藏資源、軍事戰略等。
在答題時要分開答,例:
答:自然地理條件:①------②------③------④------⑤--------。
社會經濟條件:①------②------③------④------⑤--------。
這樣答就清晰明了,按點得分。
註:如果某地區在某方面不是那麼突出,可以不答出來。
❼ 怎麼分析關於地理的區位因素或者社會經濟因素條件有那些
區位因素包括:社會經濟因素和自然環境因素。
社會經濟因素:①勞動力(勞動力的數量和素質);
②科技發展水平;
③基礎設施(交通運輸,電力設施等)。
自然環境因素:①地理位置(緯度,海陸位置等);
②氣候(熱量,降水,光照等);
③土地(地形,地勢,土地類型等);
④資源(能源,礦產等);
⑤水文(水能,水資源);
⑥生物資源。
因地而異,作出恰當的選擇,希望對你有幫助!
❽ 一個城市的地理區位,應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城市的地理區位因素宏觀分析 :
1.自然因素 地形: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出地形,平坦開闊 。 氣候:由題設得出是什麼氣候,總結出降水適度,氣溫適中。 河流:由地圖判讀出臨河,①運輸功能:河流交匯點、過河點、河口、河運的起點或終點,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臨近河流,水源充足或豐富。 2.社會經濟因素 自然資源:判讀圖中某地是否有某種自然資源或臨近某種自然資源。 交通:由地圖判讀圖中某地是否臨鐵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碼頭、以及多種交通方式的交匯處,交通便利。 農業基礎:本地農業基礎雄厚。 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軍事中心;②是否是旅遊、科技中心(新因素)。 (二)城市內部的微觀布局:城市各功能區的分布,主要受經濟和環境因素影響,如交通、地租(由距市中心距離和通達度決定)、河流流向(地形地勢)、風向等,形成以中央商務區為核心的城市地域結構(其餘的影響因素有歷史、社會、行政等)。一般而言,城市中心是中央商務區,這里交通便捷,人流匯聚。其餘的商業區則位於交通干線兩側或街道路口,有的大城市還會出現幾個副中心;住宅區位於中央商務區周圍,並且有明顯的分化:高級住宅區往往位於地勢高、上風處、環境優美的城市外緣,接近文化區,而低級住宅區往往與工業區相連;工業區一般位於市區外緣,沿主要交通干線分布,還需要考慮風向和河流流向問題,但無污染的高科技工業區,可考慮接近高教園區。
另外常見的區位因素可列舉如下:
農業區位選擇:
①自然因素(光熱水土):光照充足、熱量豐富、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酸性紅壤適宜種茶樹;甜菜耐鹽鹼)、地形平坦
②社會經濟因素:科技(機械化、良種、水利、電氣化)、市場(人口數量、飲食習慣)、交通運輸(商品農業、外向型農業)、勞動力(數量、素質)、工業(機械化、農葯、化肥等)、政策
工業區位選擇:
原料(農產品加工、鋼鐵)、能源(有色金屬工業)、科技(尤其是技術密集型工業)、勞動力(數量、素質)、市場(腹地)、交通、 農業經濟基礎(提供食品和原料)、環境(風向、河流)、 資金、政策、 自然因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城市區位選擇:
地形(平原,熱帶地區分布於高原)、氣候(降水和氣溫適中的中緯度地區)、 河流(供水和運輸功能)城市多分布在河流運輸的起止點,河流交匯處,河流入海口,河流下游; 資源(多為資源型城市,如:攀枝花、包頭、鞍山;大慶、玉門、克拉瑪依、阿伯丁;伯明翰、曼徹斯特、匹茲堡、大同、撫順、開灤;約翰內斯堡); 交通(沿海、沿江、沿鐵路干線、沿高速公路)我國北方的城市多位於大道交匯處(如邯鄲);南方多位於河流交匯處(如:武漢、重慶、宜賓);鐵路樞紐(如:石家莊、鄭州、蚌埠、寶雞、株洲); 政治、軍事、宗教(政治中心:雅典、羅馬、西安、洛陽、杭州、合肥、巴西利亞、華盛頓、堪培拉、伊斯蘭堡;宗教:麥加、麥地那、梵蒂岡、拉薩); 科技和旅遊(築波、矽谷;桂林、張家界)
交通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形地質: ①平原:限制少,少佔好地,處理好與農田水利建設、城鎮發展的關系。 ②山地:盡量沿等高線修築,盡量避開地形地質復雜的地區(隧道避開斷層,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彎曲或開鑿隧道)。 水文:避開沼澤地,盡量避免跨越河流,減少橋梁總長度、投資、施工量。 氣候:注意暴雨、大風等出現的強度和頻率,凍土、積雪的深度,橋涵孔徑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據當地暴雨強度來設計。 2.經濟因素 ⑴合理布局交通運輸,促進沿線經濟發展。 ⑵鐵路、公路國道線基本方向以直達為主,並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通過城市時應從城市邊緣經過(減輕對市內交通的影響)。 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則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居民需要為主,可以通過當地的居民點、車站、碼頭等。 3.社會因素 ①鞏固國防、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或革命老區經濟發展。 ②促進資源的開發、帶動沿線經濟的發展。 ③國境鐵路、公路、高速公路有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發展邊境貿易)。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view/982af8282af90242a895e52c.html
❾ 從何角度去分析一個地區的區位優勢
大到市域規劃,小到景觀或建築設計方案,如果你從事的是規劃設計行業,那肯定會跟區位分析打交道了。
區位分析既可以是精煉的文字,也可以是簡明清晰的圖件,但大部分情況下兩者是兼備的。我們今天談的主要是文字部分,兼顧部分配圖的要領。
區位(location)主要指某事物佔有的場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關系等方面的意義。我們都知道李嘉誠先生的物業三原則便是「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也就是說房地產項目成功的關鍵是區位!區位!區位!
同理,不管我們要分析的項目屬於物業、景區、園區還是特定的行政范圍,其區位決定了他未來是否適合發展某內容或某產業。
區位分析,顧名思義,就是對某地的具體區位進行詳細的分析解讀,從中抽離出能夠輔助決策的相關內容或結論,從功利的角度,你也可以理解為:分析完一大堆的內容後,得出什麼結果?這個結果是否能支撐我後面的結論或決策?
區位分析不是為了分析而分析,原則上來講,我們呈現在方案中的分析內容,都是要支撐我們的決策結論的,否則,我們的分析毫無意義。
舉例說明:經過研討和多方調研之後,我們認為,某園區未來適合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那我們的區位分析則需要為之服務,通過不同層面的區位分析,來得出此地適宜發展文創產業的結論。這是一種結果導向型的分析方法,當然我們不是不分析其他的區位條件,而是在綜合分析了所有內容之後,只呈現對我們的決策結論有利的方面。這樣,我們的文章讀起來才會環環相扣,緊密協調,否則,就會造成分析和結論前後矛盾,令人不知所雲等情況。回到我們的例子中,該園區如果要發展文創產業,則區位分析部分,則不能簡單的分析其地理空間的分布,而是更多的從區域文化創意板塊或格局中來分析其位置和未來可能的佔位情況,而不是前面分析一堆交通、地理、經濟的關系,然後後面很突兀的說:我們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WHY?
大致上來說,區位分析可分為交通區位分析、地理區位分析、經濟區位分析、文化區位分析及其他與方案內容相關的區位分析等等。
交通區位,也就是項目地的內外交通條件。主要是系統分析項目的外部可進入性,當然,你也可以把內部的交通組織情況放到本部分來一起分析。你可以從航空、鐵路、公路、水路等方面進行分別論述,也可以結合項目情況,選取適當的方面來分析。比如,某地要發展公路物流,那肯定要分析該地的高速公路網路,項目地與高速路出入口的關系,則航空、航運等則不是重點。再比如,我們的項目是某景區或旅遊目的地,則要分析其機場、高鐵站、交通樞紐等與項目地的聯系等等。
地理區位,或者叫自然區位,我們關注的是當地的自然地理情況,很多同學可能覺得這部分很虛,就是從資料中摘取一部分進行羅列即可。其實不然。如果某地要大力發展農業項目,則當地的地理地貌對產業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平原還是丘陵,山地還是河川,對其適合發展現代規劃化的農業還是精品休閑農業有很大的不同;當地的風向、氣候等條件,也對某些項目的選址和落位有較大影響;周邊的地理山川對其景觀布局亦是關系重大。如果寫完方案後,我們發現我們的地理區位分析部分,僅僅是摘錄了客戶爸爸提供的資料,那顯然是不合格的。
經濟區位,這個就很重要了。項目是加在北京、天津之間還是夾在內蒙、新疆之間,他們未來發展的潛力和方向是完全不同的。我們的項目所在地在全省中綜合經濟發展條件怎樣?是靠前還是墊底?周邊有么有國家級城市群?我們在該城市群里是個什麼地位?同樣,切忌只是羅列說明一下當地GDP、增長率、人口等情況,因為那樣毫無意義,這些數據客戶爸爸比我們還熟悉哦,他們想知道的是這些數據背後的東西。
文化區位,這個就比較「玄幻」了。也是很多專家在審核方案的時候,會細摳的部分。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項目都適合分析文化區位,比如上面我們將的物流的項目,我們分析文化干什麼?寫作沒有固定的範式,要量體裁衣,靈活判定自己的分析架構。那怎麼來分析文化區位呢?以旅遊類項目舉例,當地發展是受燕文化影響還是更多的繼承於齊文化?這個對其建築形態、人文風俗是有很大影響的。再比如,項目地位於多民族融合聚居之地,則需要仔細分析不同的文化對項目的具體影響。又如,我們想獨樹一幟,則需靠考慮我們的文化特徵與周邊地區文化的不同之處在於何處。綜上,文化區位不僅僅是摘錄縣志、文史研究資料,更多的是要從不同區域文化之間,找出我們的特色或發展要點。如果你的方案中有專門論述文化的章節,此部分也可移到該章節下論述。
其他區位分析,則可視方案需要,靈活設置分析的內容。如上面講到的文創產業園區的例子。
建議大家多看一下申論寫作規范啊、議論文的寫作結構啊、學習下金字塔原理啊這些關於文章結構組織的內容,或者回顧一下我們高中寫作文的要點。
雖然寫文章忌八股,但遵循某些規則,會使你的方案更加出彩。比如:總分總,比如一三(開頭亮結論,下面跟三個支撐)。反正要有你自己的論述的邏輯,忌胡亂堆砌資料。
團隊中碼字的和作圖的往往不是一人,兩人之間的協同和溝通很重要。有時候文案寫的很棒,讀來讓人震撼,但是從配圖中完全找不到文字中所提到的內容。有時候圖件表達力超強,但文字讀來讓人摸不著頭腦。這些都是一些反面教材。
總的來說,配圖除了版面好看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說服力,讓讀者一眼能看到這張圖想表達什麼,引起視覺沖擊力的地方,一定是我們的結論或引導讀者去思考的部分,切不可喧賓奪主。此部分因我不是專業繪圖人員,不做過度點評。
首先當然是找客戶爸爸要嘍。
要不到,退而求其次,我們可以藉助互聯網來獲得相關的內容。
比如查文化區位,你要去的不是網路,而應該是當地的文史研究網站,比如X市地情網、x縣方誌網等。
比如查經濟區位,你不僅僅需要看當地的資料,更要看上一級行政區的資料。我們查朝陽區在北京市的經濟區位,我們看的一定是北京市統計年鑒,而不是朝陽區統計年鑒。
比如查交通區位,則要好好利用好高德、網路地圖,但又要結合當地的交通規劃,因為未來幾年的新變化,高德是不知道的哦。
查地理區位,需要去翻地方誌,其他地方的描述均不太好。
當然,如果你懶得去查去寫,也可以通過一些在線智能分析工具來實現一鍵生成,比如微思智能寫作的微思區位分析(wis where)工具,能自動生成圖文並茂的分析資料,但要寫好區位分析,僅僅靠軟體生成是不夠的哦,還要多多磨煉,自己才能得到提升。
❿ 地理區位因素分析
這類區位分析題只要掌握幾個要點:
1.嚴重污染水源的企業應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
2.需要水源又不會污染水源的企業可布局在城市河流上游
3.嚴重污染大氣的企業應布局在城市盛行風的垂直郊外
4.考慮原料、市場、交通等因素
例如,水泥廠、印染廠、造紙廠、電鍍廠應布局在城市河流下游
釀造廠需要干凈水,可布局在城市河流上游
化工廠需布局在城市盛行風垂直郊外
皮革廠屬於輕工業,需要市場和勞動力,可布局在市區內
煉油廠、鋼鐵廠需要原料,應布局在有油田、鐵礦的地方,且要布局在河流下游
發電廠要看是水力發電、風力發電還是火力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