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快速地記住地理的地圖
多看吧,老師就是這樣的,看看經緯度,不要看大圖,可以看亞洲地區,歐洲地區這樣再組合起來,也可以聯系起來,不如說你記下中國最被最南各是多少,現在問你湖北的位置,你就可以想湖北在中國的中部,緯度一減除以2就差不多了,先這么大概記,看的多了就細化了,不可能說非同步到位平時做題時也注意下,做到一個關於法國的,那法國的位置你也就記住了,那法國周圍的德國什麼夠能一法國為中心推出來。。。 老師希望能幫到你! 重復多遍,一天重復一遍,絕對有效,這是一種廣譜的記憶方法,可以用在很多地方。 對於專門針對地圖的記憶,只看地圖可能有點枯燥,建議下載「谷歌地球」軟體,查看衛星照片,對記憶有很大的幫助。 1、地理學習四要訣: 聯系實際,用好地圖,簡繁互動,常問深入。說 明:地理知識,不僅是書本的,更不是地理書本的,它在我們的衣食住行中,它在你我的交流中,它在語文的描述中,在歷史和新聞的大事中; 地圖可以幫助你簡化知識,大段的課文描述,白紙上的圈圈點點輔助線加上幾個關鍵的字詞; 一個簡單的地名,就是一個繁瑣的地理區域,與它關聯的山川河流,就是區域的自然環境,與它有關的人物歷史,文化知識,生產建設都是區域的人文地理,加上其他地名,一個小區域就變成了大區域,對一個區域的認識很少的時候,通過「《地理》」區域給你的印象可能是簡單的「區域地理特徵」,你應該去尋找更多的事實去支持你的認識【舉個例子吧:▲和「三角形」是特徵描述,有「三個角,三條邊」就是特點,這兩個特點卻不是「三角形」的全部特點,由這兩個特點構成的圖形也不全是三角形】任何關於地名的語言,可能都是區域地理的內涵外延,厚積薄發,常用常新。 一個地名你不僅要在地圖上找到它,還要問一問自己:在語文歷史和課外書上見到過沒有,搜一搜記憶,就是做一做練習。 2、以《日本》為例,痴哥有「區域地理學習的四個招術」告訴你:《日本》是「世界區域地理」的一部分,通過這個國家的學習,初步學會「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一、認圖,【可以運用地理填充圖和自己畫圖】 1、通過世界地圖或者亞洲地圖認識1)「日本的地理位置」【包括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 2)日本的領土組成【四大島和琉球群島】 二、提問討論: 三、閱讀課文【包括課內的作業活動】 四、回頭總結日本的地理特點【課本標題是老師可能總結的,你可以自己得出結論】然後再問自己:日本地狹人密,資源缺乏,怎麼能夠生產的那麼多工業產品?在做好上面的預習以後,你就有問題進入課堂,即使你沒有機會向老師提問,你也會在老師的講解中,獲得你疑問的答案。如果有機會提問和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就要抓住機會表現自己,連你的知道與不知道都表現出來。------要知道:在課堂里,你的錯誤也是正確的:知錯就有解。 【《地理序圖》】-------世界地理兩幅圖:(政區圖和地形圖); 中國兩幅圖:(政區和地形圖)。 細節在於發現,經常發現經常補充,就會豐富細節,豐富知識。「地理細節」是數不勝數的,世界上的各種地圖都收集一幅,合起來可能會要裝滿幾座大樓,所以,經常使用地圖的人,還需要專門的「地圖分幅編號知識」才能找到他要找的那一幅呢。所以死記硬背是不行的。 【地理序圖】相當於「地圖的目錄」,通過目錄,你可以很快找到要找的文章和書籍。地理序圖作為目錄,【地理序圖】的作用主要是告訴我們:世界的某個區域的地圖,就是《世界地圖》上「某個部分的放大」。在區域地理的學習中,我們所認識過的區域都可以「打包壓縮」成為一個【地名/地理名詞】,或者由點和線組成的一幅【地圖】,需要用到它的時候,我們就將這個包袱打開。痴哥要說地圖的這個包袱,比布袋和尚的那個袋子還要神奇。 4、關於「地理細節」你所說的「地理細節」在痴哥看來,其實是「地理粗節」:先來看看「地圖」的粗與細吧:「世界地圖」-「中國地圖」-「中國北方地區(地圖)」-「北京市地圖」-「北京市市區地圖」-「頤和園(導游)地圖」,這是不是由粗到細的一長串?它們中,細的還可以更細,粗的也可以更粗呢!比如,遊客在頤和園里的留影,是不是地理圖片?是不是更加細節的地圖?地理書上就有很多這樣的細節圖片,往粗里說它們都是「地圖」。地圖的細節,除了【分區劃分(也叫地理區域)】的細節以外,還有「分層」劃分的細節(痴哥這些地理老師經常稱為「地理系統」):讀《世界地形圖》或者《中國地形圖》,你會發現,它的邊緣有一組數字,這些就是「經度和緯度」,它們對應的是經線和緯線,合起來就是【經緯網】,把他們拆出來就是一層,可以稱為《經緯網圖》;綠色的區域是地勢平坦,海拔不高的平原,紅色和黃色的區域是海拔比較高的高原或者山區,帶狀的黃色區域和紅色區域就是山脈,黃色區域中間的綠色區域就是盆地,我們可以單獨把它們拆出來製成《世界主要平原分布圖》、《世界主要高原分布圖》、《世界主要河流分布圖》、《世界主要國家分布圖》等等這就是【地理系統的層次區分】,隨著地理知識的增加,這些地圖還可以分化出《人口分布圖》《語言分布圖》《氣候分布圖》《城市交通分布圖》《工業分布圖》《農業分布圖》等等層次系統。所以地圖的【細節】確實很多。處理【地圖細節】要學會「化簡」:學完以後,經常「清點和收藏細節」。如果你對細節做「顆粒歸倉的精細收藏」方法是:堅持運用「繪圖、填圖和說圖」不同的方法去「識圖」------看起來很費工夫,其實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辦法,費工夫只是開始一段時間,那是因為不熟悉,還不能掌握訣竅的緣故。現在你即使是七年級學生,也可以在幾個小時以內掌握訣竅。下面就用七年級的現階段地理學習做說明。(如果是畢業會考的復習,目前應該也在《七年級地理下冊》了) 第一步:你去繪一繪【亞洲地圖】(我們居住的大洲)。 有三種線你必須分別畫出來: 一、海岸線和洲界; 二、主要河流湖泊; 三、主要山脈。在繪制線條的時候,隨著筆尖的移動,去思考:自己劃的是什麼線,線的兩側是什麼,有什麼,已經劃到什麼地方,接下來要劃什麼地方,在這些地方又有什麼等等問題。【畫完以後你不要趕緊去填圖】(大部分你已經能夠填好了哇!--------有時間你可以做其他作業,可以去玩,還可以去讀地理書,當然,也可以接著把其他大洲畫出來。) 第二步:把自己畫過的地圖拿出來回憶一下,看看哪些記憶丟失了,趕緊去原圖上找回來。接著你去讀書認圖思考問題。把你在讀書過程中看到的地名地物,用筆在前面畫好的地圖上做一做記號(不一定要寫文字注記,也不一定要一個不漏的做記號,【重要的是你沒有見過的地名地物------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細節「】)。作完以後,再把書本放下,用自己剛才做過記號的地圖(自己畫的圖)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爭取每一個記號都能夠說清楚。把說不清楚的都找出來以後,當做問題記住,趕緊去求證那些存疑的。------你不難發現:在解決疑難的時候,可以順勢解決已經記住的問題哈!第三步:你就該去《認識我們臨近的國家和地區》了,先去《日本》看看,再去《東南亞》看看,然後去《印度》《俄羅斯》《中東》一路看過來,每到一處莫忘了回到亞洲,回到你畫好的亞洲地圖是留一個腳印!留下新腳印的時候-------千萬記得看看踩過的舊腳印啊!說不定就要期中考試了,你再看看自己畫過的地圖,或許你清楚地記得自己曾經走過的路,或許已經是一塌糊塗了,你再也找不到你畫過的來路與出路了。清楚地記得,那是好事,一塌糊塗也不是壞事:它就是地圖,就是亞洲地圖的本來面目,看不到文字注記,你就去地圖冊上找到有文字注記的地圖來對比一下吧,說不定有意外的驚喜。第四步:翻書,你會感覺到這里那裡很多地方都提到「經濟」「文化」「工業」「農業」「城市」「交通」「物產/礦產資源」「氣候」等等熟悉而又有點陌生的詞語,那好啊,為什麼不把它們都弄到地圖是看一看呢?於是,已經是布滿了圈圈點點的地圖還可以畫下去,只是地圖上有了新的說法:亞洲各地的工農業,亞洲各地的城市和交通,亞洲的經濟,亞洲的氣候等等。自己繪制的地圖可以任意表達,當它已經用不下去了的時候,你也就記住了,熟悉了。熟悉以後,還可以發現,其實很多世界地理知識,在第一個學期就已經見面了,只是照面不少,認識不多罷了。例如「氣候」:日本的氣候,東南亞的氣候,印度/南亞的氣候,中東的氣候,俄羅斯的氣候,亞洲的氣候等等,不管是氣候類型分布圖,還是氣候統計圖,都在上個學期的《天氣和氣候》中有圖可查的。。。仔細比較,還會發現:各國氣候環境都與農業聯系著,與環境資源聯系著。細節也叫【分形】,分形理論是專門研究細節的,它也因為地理學獲得進步。學好地理,可以使你觸類旁通,進步更快。 做個有心人,平時涉及到的區域、知識點等,都落實到圖中,並學習看圖的要領,知道看什麼,忽略什麼。擇其要點而看,別漫無目的看一氣,否則效果難佳。另,對於常涉及的圖像,試著畫出簡單示意圖,並及時總結相關知識點。做到圖文結合。記圖也不必刻意去記,多看幾遍自然就熟了。學好地理,當然地圖是關鍵。沒事多翻地圖冊吧,慢慢入門了就好。其間當然要自己多體會,總結。
B. 如何更好的記憶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地圖輪廓
一、黑龍江省(像一隻鵝)、吉林省(像一條金魚)
二、遼寧省(像一顆牙齒)、河北省(像一個楔子)、山東省(像一隻蹄髈)
三、江蘇省(像一袋大米)、山西省(像一個地瓜)
四、陝西省(像一隻袋鼠)、內蒙古自治區(像一條蠶寶寶)
五、寧夏回族自治區(像一個十字)、甘肅省(像一塊肉骨頭)、四川省(像一隻菱角)
(2)如何記地理行政圖擴展閱讀
1、北京(行政代碼:110000):
①16縣級行政區劃單位:16個市轄區;
②332鄉級行政區劃單位:140個街道、144個鎮、33個鄉、5個民族鄉;
2、天津(行政代碼:120000):
①16縣級行政區劃單位:16個市轄區;
②244鄉級行政區劃單位:110個街道、123個鎮、10個鄉、1個民族鄉;
3、河北(行政代碼:130000):
①11地級行政區劃單位:11個地級市;
②169縣級行政區劃單位:47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95個縣、6個自治縣;
③2253鄉級行政區劃單位:1個區公所、273個街道、1013個鎮、894個鄉、52個民族鄉;
4、山西(行政代碼:140000):
①11地級行政區劃單位:11個地級市;
②119縣級行政區劃單位: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85個縣;
③1398鄉級行政區劃單位:201個街道、564個鎮、632個鄉;
5、內蒙古(行政代碼:150000):
①12地級行政區劃單位:9個地級市、3個盟;
②103縣級行政區劃單位: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17個縣、49個旗、3個自治旗;
③901鄉級行政區劃單位:240個街道、477個鎮、68個鄉、17個民族鄉、98個蘇木、1個民族蘇木;
C. 中國地圖記憶口訣
原文鏈接對原口訣最後一句有所修改。
背記口訣:一劍指北天,安江腹中藏;三月赴江浙,四疆青海藏;五龍山林嘯,古稀慶州南。
(一)將地圖分成5部分(標記為1、2、3、4、5部分)
五龍三林嘯,古稀慶州南——形狀像「五齒釘耙」,五齒: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甘肅;內蒙古、陝西、重慶、貴州、雲南
(二)背記口訣解析(上海、海南、香港、澳門、台灣等請腦補記憶,解析備注是精華)
1、解析
一劍指北天——對立劍(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指向北京、天津;
安(安徽)江(江西)腹中藏;
三月赴(福建)江(江蘇)浙(浙江),
四疆青海藏——四川和新疆之間藏著青海和西藏
五龍(黑龍江)山林(遼寧、吉林、寧夏)嘯(甘肅),
古(內蒙古)稀(陝西)慶(重慶)州(貴州)南(雲南)。
2、後兩句備註:
五龍三林嘯,古稀慶州南——形狀像「五齒釘耙」,包含十個省份。
五龍三林嘯是五齒區:黑龍江、(三林,寧諧音林)吉林、遼寧、寧夏、甘肅(嘯字形);
古稀慶州南是柄桿區:理解為人們在古稀之年喜歡在貴州南部擺宴席慶賀。5省為內蒙古、陝西、重慶、貴州、雲南
(三)附上周總理的省份詩
中國省份詩
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
四西二寧青甘陝,還有內台北上天。
第一句:指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
第二三句:指江蘇、浙江、江西、黑龍江、新疆(江的諧音)、雲南、貴州、福建、吉林、安徽;第三句指;四川、西藏、寧夏、遼寧、青海、甘肅、陝西;
第四句:指內蒙古、台灣、北京、上海和天津
D. 怎麼樣快速記憶中國地圖
問:「你是哪人?」,答:「湖北」。
每個人在生活中應該都會遇到類似的問答場景,當你聽到對方回答「湖北」時,你是否和我一樣會無意識的在大腦中搜尋「湖北」位於中國哪裡,距離自己的家鄉或當前所在地有多遠。
我一直想記住中國地圖,記住各省的具體位置,記住每個省周邊有哪些省。這樣在生活工作中,只要提到某個省都能知道其在所在位置,盡量做到心中有圖,讓自己少些空白、少些疑惑。
大家可以偶爾在腦海里回想,在一張畫有V字的中國輪廓圖上,結合V字結構和參照省,想想故事情節,按出發、瞭望、抗倭、回鄉的故事順序,迅速將各省位置在腦海里重現一遍。
結語
希望本方法能有益於大家記住中國地圖。
E. 怎樣記地理的地圖會更好記一些
記地理的地圖:
1、學會看地圖——立體的地球儀、注意地圖里圖例的說明,可以讓自己建立立體的思維方法,地理的知識是立體的;平面的行政區圖、地形圖、氣候帶分布圖、自然資源分布圖、交通圖……;會看地圖就已經學會30-50%的地理知識。
2、多看地圖——書面知識與地圖結合可以強化記憶,反復可以增強記憶,當形成習慣後,知識也就立體化了;
會看地圖,掌握了地理要素,也就是掌握了地理的核心知識。
F. 怎樣樣背地理行政區劃圖
LZ您好
背誦地圖這種事情不是自己買一個足夠大的地圖,然後剪下來一邊拼圖一邊背誦嗎?
地理本來就是理科,為何要按文科的思路死記硬背啊?
你非要死記硬背,我給個建議……
把所有圖形分類:
其中新疆,內蒙古,西藏,甘肅,河北等等形狀屬於特別有特點的(或因面積,或因狹長,或因鏤空)
接著是大體扁平但是可以看出大致形狀的(大致三角的廣東,三隻腳狀的河南等等)和兩個獨立的海島(台灣和海南)
最後實際只有9個省份會稍微難:東北西南向並接近平行四邊形的(福建,山西,江西),西北東南向的(安徽,江蘇,吉林),說不出啥特點的(湖南,貴州,廣西)需要自行強化記憶。
G. 地理地圖怎麼記
法一:記經緯度
把全球最重要的經緯線記住,記住它們所經過的國家和地區,如:南北回歸線、南北緯30度、180度經線、0度經線、赤道、東經120度等(記得越多,你的區域空間地理位置感越強)
法二:記國家和洲
把世界幾個重要的國家和大洲的經度和緯度范圍,例(美國120W-75W,50N-30N;南美洲75W-30W,15N-55S)
法三:記住一些主要國家和重要區域的輪廓,如各海峽、運河、半島、和湖泊等。(輪廓不用特意地記記,只要經常看地圖就會有辨別輪廓的能力)
法四:記住各主要國家的位置、首都、港口和最大城市;記住各海峽、海域、半島、島嶼、大陸、河流等名字就行。
法五:記地形,這是記地圖最難,最復雜方面,先記大范圍的,再記小范圍的,然後逐層深入,但一定要有耐心。
H. 如何巧記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地圖
各省地圖形似:
黑龍江:一隻梅花鹿,物產豐饒,和梅花鹿一樣是中國的寶貝。頭朝西,向下,尾為三江平原。
吉林:一個頭戴斗笠,蹲坐垂釣的漁翁。可惜圖們江入海口被俄`國佬佔去,所以現在無處下釣鉤。
遼寧:從整個中國地圖來看,它是雄雞的下唇皮,起護衛作用的。事實上大連、旅順的軍事地位歷來很重要。
內蒙古:有些像一隻回首西望的靈狐,忽倫貝爾一帶是它的嘴。
河北:在劃出北京天津以後,它什麼也不像了,還在京津之間有一塊飛地。
山西:十分敦厚,很像一塊臘肉,我最愛吃的菜了,一看到山西我就流口水····
山東:大拇指!! 想必山東的兄弟也很為此自豪吧??只是聽說要修膠萊運河,從地形上來說,等於把這個大拇指給截斷了,哀~~~
河南:中原之地,風俗向來淳厚。我在河南生活過,遇到的人都很不錯的。四通八達,像一個四向的箭頭。很形象哦~~
江蘇:一個很特別的省份,南北差異很大。像一個頭戴兜鍪的武士在玩高爾夫。贛榆是頭盔,豐、沛是球桿,球呢?當然是太湖啦!
安徽:自古人傑地靈,就我所知的就出過兩朝天子:朱元璋以及今上。但實在看不出它像什麼。
湖北:民國以來出了不少將領,也無愧於它的形狀:一頂軍帽。這當然要聯合起湖南的地形來看。兩湖本來就是一省,猜朝臃正年間才分開的。老湖廣省。
湖南:一個高鼻子的人像。無怪乎近代以來湖南出了這么多將領,開國功臣。除了共和國建國的一批外,胡`耀`邦也是湖南的。它戴著湖北這頂軍帽,所以出的也多是武將(或以武功著名)自曾國藩始。
江西:一個梳著高髻的女子,與湖南一樣向西。聯想到歷史上的江西填湖廣,今天的湖南人大多是江西人的後代,所以把它視為湖南的母親更為合適,雖說它看起來很年輕。另外,它與兩湖一樣是出了很多將軍的省份,可見血脈傳承。
浙江:浙江素稱千山千水千才子,紹興師爺、衢州南孔都很出名,地形勉強算一頭大象,杭州灣窄部是象鼻。
上海:哎!忘了這些面積較小的直轄市了,還有京津,下面補上。歷史上是江蘇的一部分,在越王勾踐卧薪嘗膽時,它還在海里,後來才「上海」,成為上海。地形四四方方,還有崇明島。不大象什麼。可能算是一顆棋子吧,中國為走向現代化,走向崛起而布局的一顆重要的棋子。
北京:是中國雄雞的咽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單看地形,有些像貴州,象一隻熊,也有些象盾牌。
天津:也有些象大拇指。朝向北京,薊縣是拇指尖。天津本來是天津衛,守護北京的,它在向北京誇什麼呢??
福建:像一座屏風。八閩大地,開發較晚,有著中國最純正的漢語——閩南語,只可惜原本的正宗中原漢音如今卻被某些無知的人罵為「鳥語」,真是無處訴冤。
台灣:不管怎麼說,台灣在地形上的確像一片桑葉,所以才曾被倭奴這條蟲吃掉??如果兩岸統一了,那整個中國也成了一隻昂首闊步的大雄雞,倭奴蟲也就不敢覬睮台灣了。
廣東:歷史上的廣東比現在大得多,除今天的廣東外,還包括海南及廣西一部分。今天的廣東像一個香噴噴的雞腿,只是雷州半島那裡略彎了一下而已。
澳門:一個半島及兩個外島組成,曾經的澳門半島像個馬頭,媽閣廟一帶是馬嘴,但隨著填海,越來越不像了,它還在不斷變化,難以評述它像什麼。
香港:有些像一幅微縮的世界地圖,有些四大洋五大洲的味道。新界及九龍一塊像亞歐大陸,靠大浪灣的一塊像非洲,香港島及大嶼山像南北美洲。呵呵,不是很像,只是有些神似而己。
海南:海南島像一個梨子。也像一個秤砣。在事實上海南省主要是管海南島及少數島礁(其實也多是軍隊在管),南沙的太平島在台灣控制之下,還有一些則被沿岸的各國非法佔據,唉,兄弟不和,外人得利。如果,兩岸業已統一,則在南沙的力量會更大,斷不會是今天這種局面。可見統一是多麼重要。可能統一以後,國家會在南沙設南海省或南沙省,因為這里離海南太遠啦!
廣西:地形相對整齊,看不出像什麼。也是個革命老區,鄧大人就是從那裡起家的。
雲南:像一隻正在開屏的孔雀。昭通是孔雀頭。但同時,說它像某種四足動物更傳神。昭通為頭,勐臘和富寧為前足,瑞麗為右後足,左後足由於透視關系隱藏不見,德欽為尾。此動物高昂著頭,身體後傾,蓄勢待發,如猛虎縱身撲食之前的景象。只是獸頭太小,所以不像猛虎。
貴州:像一頭維尼熊,頭朝西,赤水是尖尖的鼻子,威寧是右前掌,也由於透視關系,其它的肢體並不明顯,但卻非常傳神,就像小熊且走且顧的樣子。
重慶:像一個漢字「人」。從Google Earth上看到重慶有許多像蚯蚓一樣的山,很長,而且並排排列,像地圖上的等高線。我沒看錯吧?是山吧??
四川:從金沙江一帶來看,它像一個盾牌。歷史上也出過不少將領。川軍抗戰的英勇也是世所周知的,
這大概也是拜辣椒所賜吧?四川、湖南都愛吃辣椒,也都能打仗。四川地圖變動很多,並了西康省的一部分,又分出了重慶,所以搞得現在什麼都不像。下回搞幅老地圖看看它像什麼。
陝西:陝中是中國文明的一大淵源地,所以其地圖也很像一個面向西方,穿著古代袍子的人,袍子下擺很大,形態謙恭有禮。也有人說它像一個彎弓搭箭的武士,也寧夏看成弓箭的話倒也是很像。
寧夏:和陝西連起來看像一張弓,單看有些像一個人,但是腿部幾乎沒有,不夠完全。
甘肅:甘肅地形很長,因為它處在河西走廊上,而同時又很斑駁,因為劃出了寧夏。它西部地區像一個面朝東方的人,腰部以下被青海遮住。
青海:最容易看也最為神似的形狀——像一隻向東的兔子,青海湖是兔子的眼睛,相似度極高,極傳神。
新`疆: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目前看不出像什麼,以後分為南`疆、北`疆省以後再看吧。新`疆不太穩定,我的看法是制訂一系列優待政策,吸引東部地區人口遷入,類似於古代的移民實邊。古人講的話,有的還是很有道理的,比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西Zang:今年這是一個很敏感的問題,西Zang風光很特別,但問題也比較多。我的看法是移民實邊,與新`疆同。過去中央一度將西Zang內的漢人移出來,我認為作一時之計則可,長遠實行則不利於統一。試想,一個地區如果百分之百是某個單一的民族,又怎能保證它長久不獨立呢?好在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外地入藏的人漸多,在增進交流的同時,也可以有效地維護到國家的統一。
I. 如何快速記憶地圖
對不起,找不到中國地圖的快速記憶法,有地理記憶的方法,祝學習進步
即從同類地理知識中分別提取字頭,編成簡短話語進行記憶,這種字頭法,簡化知識,利於增強記憶。
二、綜合法
認識地理特點的過程,絕大多數情況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徵和各部分聯系的基礎上加以綜合。
三、用地圖學地理法
首先,要利用好教師在課堂上展示的掛圖。教師指圖講課時,學生一定要注意看圖,不要自己看書,或是做別的事情。教師指圖講課,事先是經過充分備課的。他會把圖中的知識直接指給學生,避免學生費時間走彎路地自己去查找。
四、諧音記憶法
即把枯燥的數據換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記憶。
五、識圖記憶法
即通過看圖、填圖、用圖來記憶地理知識。首先要掌握地圖知識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離、識別地勢高低、熟悉主要圖例、了解經緯網等,練好看圖的基本功。
六、簡化地圖法
簡化地圖法是根據學習的需要,把地圖作簡化處理,刪去大量繁雜的圖例,只保留有關知識的信息的方法。通過簡化圖的構思設計,達到突出重點、有利記憶和反映動態、易於理解的目的,並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規律。
七、歸類記憶法
紛亂的無條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記憶的。我們把事物做一點理順和歸類,記憶起來就比較方便。如山脈、河流、島嶼、湖泊等分別歸類在一起,再進行記憶就比較容易。
推薦閱讀:>>輕松搞定高中地理學習八種總結記憶法是捷徑
高中地理會考有什麼適合自己的復習方法?如何提高地理會考的分數?
八、比較法
它用於對同類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點的地理事物問,進行異同比較。比較總是根據一定目的,按確定標准作比較,常用形式是列表。
比較法對理清知識很有幫助,例如學了七大洲的地形特點之後,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種類和分布立項作比較。
比較法一般要同其他方法相結合,才能揭示事物的特徵、規律和聯系。例如要認識我國東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變化規律,用比較法易理解。
該文章轉載自:中國企業信息在線《信息之舟》「2008高考真題在線」欄目
J. 地理的地圖怎樣記
豐富聯想,詞圖對照
一味背圖、填圖是乏味的,就如同死記硬背。這樣的記憶方法,不僅不能加深我們的記憶,反而會讓我們疲倦不堪,讓我們產生厭倦之感!我們都知道,最好的記憶,就應根據人和動物共有的反射機制,對信息源做恰當處理。採用多辦法刺激,以獲得運動記憶和情緒記憶的最佳效果。所以高中學習網名師建議大家,把抽象的地圖符號化作具體物象激發聯想,一邊看圖一邊誦詞,很快就能記住這部分圖。
例子:如柴達木盆地區域圖有礦區,有鐵路,編成「冷湖向東把魚(魚卡)打,打柴(大柴旦)南去錫山(錫鐵山)下,揮汗(察爾汗)砍得格爾木,火車東運到茶卡」。
閱圖憶文,看文思圖
記憶的最高境界,閱圖憶文,看文思圖!也就是掌握了地圖知識上面的點點滴滴,一看到這個地圖,就知道上面有什麼東西,要講述什麼,這就是高人之處了!所以,高中學習網名師表示,我們要掌握地圖知識的落點應放在發現特徵、理解概念、揭示規律、闡明成因上。如果片面閱圖而不思文,知識顯得支離破碎。反之死記課文,地理概念失去具體形象的支持,必然造成張冠李戴、桃李不分。這樣的話,是不利高中地理的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