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考地理考什麼
高考復習雖然區分文理科,但有時候學習方法是可以相互借鑒的,地理作為文科裡面最偏向理科的一門學科(在大學地理學科在理科生中招生),很多理科的學習方式在地理學習當中更是有很大的應用價值。那麼我想用多年來理科的學習經驗,來談談地理的學習問題。
關於文科理科之間,大家最直觀的感覺就是理科更偏向於思維,而文科更偏向於記憶。這個固然有其中的道理,但是其實兩者也是能相互補充的,如果理科生能強化一下記憶,那麼就不會出現很多同學在學習上不夠踏實的現象,熱衷於高難度的題,卻連最基本的該記的東西記不住。同樣,如果文科生多一些理科思維,那麼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地理尤其如此。具體來說,我覺得學地理可以向理科借鑒一下幾個方面的方法:
第一,充分發揮想像力,建立地球模型。建立模型的思想在理科中尤為常見,特別是物理學科。比如要分析一個運動學的題型,是關於一個木塊和一個木板的相互運動問題,首先就是要在腦海里建立一個這兩個物體運動的情景,越栩栩如生越好,然後分析他們的相互運動過程,開始時可以利用畫簡圖幫助想像。在地里學科里,自然地理部分一直都是很多同學的老大難問題,而如果運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就能很好理解很多地理問題,試想一個地球在圍繞太陽轉動,同時也在自西向東自轉著,於是太陽東升西落,各地有了時間差。更有趣的是自轉公轉兩個旋轉平面並不平行,於是有了四季分明。。。。。。再想像一個晶瑩剔透的地球,各大洋都進行著洋流運動,「8」字形,順時針,逆時針,彷彿就在眼前。這樣自然就很容易記住了一個運動整體的模型,遇到題目了就可以進行具體分析,而不是死記硬背的往上套。
第二,充分利用地圖等圖表工具幫助記憶。這也是地理學科自身最大的特點。理科中也有很多圖表,意義豐富,簡單直觀,例如兩個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如果繪製成一個坐標圖,一眼就能看出很多信息。地理更是如此了,地圖更是被譽為「地理學的靈魂」。當然,如果光看地圖,往往也不能看出很多東西,這就需要我們自己來充實這個地圖,將具體的地理知識點在地圖上都找到體現,最重要的甚至可以在地圖上做以文字說明,這樣慢慢的一張張地圖都被我們自己給充實起來了,以後一看到地圖,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便從地圖上浮現了出來,這樣地圖實際上起到了一個提綱挈領的作用,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的記憶效率。
第三,要深挖地理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多找一些因為什麼,所以什麼的知識點,逐漸構建完整的知識網路。理科的東西大都是環環相扣,知識之間有著很強的邏輯聯系,這樣就比較容易構建只是網路。而文科很多東西貌似是彼此獨立的,所以舊給同學們的記憶帶來很大的挑戰。然而其實只要你認真去發掘,就會發現其實地理知識之間也是有相互聯系的。比如一個地方的自然環境往往對當地人們的人文社會環境起著巨大的影響,自然環境的制約也會帶來很多的社會問題,自然環境也是對一個地方的發展方式起著決定性的影響等。這就說明地理知識之間也是有很多內在聯系的,要善於把有邏輯聯系的知識放在一起記憶,最後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網路。
由於筆者是理科生,對地理學科的了解還不夠深入,所說的方法亦有欠妥之處,不過我覺得如果能夠適當運用理科的思維來學文科的話,對於時間緊迫的高三學生是大有裨益的。
㈡ 教師資格證考試初中地理考什麼
《地理》考試內容:
地理科學知識與運用:
理解地理科學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過程;掌握組成地理環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熟悉中國和世界的地理概況。
教學知識與運用:
熟悉初中地理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特點;熟悉初中地理課程設置和設計思路;掌握初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和培養目標。熟悉《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2011年版)》。
教學設計:
確定教學目標了解一般初中學生的地理學習基礎和需求。
分析教學內容確立適切的教學重點。恰當分析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
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
㈢ 地理等級考試考什麼內容
地理常識等等
把地理重要的知識點整理一下,做題不一定要做難題,基礎是根本的,每次考試不要著重在一個題目上,
要放寬心態,准備好筆記本和錯題集,錯題集用來記錄一下自己做錯的題,
筆記本記錄一些容易忽略細節和重點。 不要急,總之,要自信,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的
㈣ 地理中的試題「圖」,主要有哪些類型
1區域分布圖:
突出「知地明理」,是提供地理信息的重要方式,可以涉及到全球不同空間尺度的區域。這類圖用各種圖例、符號、文字、數字來記載和傳遞地理信息。其內容豐富,直觀明了,是地理學習和評價考查的重要工具,是地理學科最為基礎的圖形語言,也是學科技能考核的重點內容。
2數據統計圖:
突出「以量說理」,多用來顯示和比較地理事物隨時間發展變化或事物間的比例構成的情況。包括柱狀統計圖(有縱向的和橫向的)、折線統計圖、扇狀統計圖、餅狀統計圖、三角狀統計圖等。對這類圖形,無論哪一種都是從「定量」到理性的分析過程。
3等數值線圖:
突出「以線釋理」,如等高線地圖就是將地表高度相同的點連成一環線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線狀圖。等深線與等高線是反映地表和海面以下地理事物整體態勢和局部特徵的重要手段,具備考查地理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的特殊優勢。其他等值線圖,也多用來反映地理要素的時空分布特徵的示意圖,是反映某地理事象在一定地域內存在和發展的規模、范圍、等級或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地圖。包括等溫線圖、等壓線圖、等高線圖、等深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日期線圖、等太陽輻射量線圖等。
4地形剖面圖:
是以等高線地形圖為基礎轉繪成的,是一種平面直角坐標圖,地形圖是在兩維空間表示三維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能夠顯示地表形態和地勢起伏。剖面圖一般是沿某一線段向下作垂直切面形成的更直觀形象的解剖,它因為更能從某個角度突出地表現地理特徵,所以是高考命題重要取材。
5地理示意圖:
顯示地理事物的結構或相互之間的聯系,其特點是主題突出,清晰易懂。最常見的是顯示地理事物空間關系、地理事物形成過程、因果關系的不同視角的示意圖。一般有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過程示意圖,通常是藉助線段,特別是帶箭頭的線段將有關地理事物的形成機制、內部結構、外部特徵、發展趨勢之要素等組合成圖。它一方面從整體宏觀的角度來建構地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更反映了地理科學的綜合性、前贍性特徵。
6地理景觀圖:
是具有時間屬性的,能夠反映地表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徵。其畫面(畫片、照片和衛星影像圖片)直接表示地理事物,更形象、直觀,能夠反映地理景觀的空間分布,顯示區域內各種地理組成要素的發展規律,揭示各要素間的深刻聯系和互相制約的關系,便於對具體區域進行綜合性分析和研究。景觀圖中的事物往往具有代表性,所反映的區域較小。要想獲得同類地理事物大范圍的地理信息,需在從圖中仔細提取和總結信息的基礎上,通過豐富聯想和藉助系統的地理知識,不斷使問題升華,使技能提高。地理景觀圖分為自然景觀圖和人文景觀圖。自然景觀圖,常見的有地質景觀圖(名山、斷層等)、氣候景觀圖、自然災害景觀圖(火山噴發、地震照片等)、生物群落景觀圖(動植物圖片和自然帶景觀)等。人文景觀圖,常見的有聚落景觀圖(城市、村落)、農業景觀圖(耕地、林地和水稻種植業等)、工業景觀圖(采礦廠、生產車間等)、民族風情、建築景觀圖、名勝古跡等。
7變式組合圖:
地理試題圖像大多是經命題者裁減、疊加或變形變式的「新品種」。由於教材或地圖冊中的圖像,所載區域、信息量、比例尺等因素限制和紙筆測試的制約,往往不能滿足命題者的要求,試題圖像就需要進行加工,通常採取裁減、變形、抽取、疊加等方法進行圖像變異,力求創新,避免重復,也體現考試的公平及能力立意試題的需要。這類圖有的是由整體變局部、由綜合到專題,也有由單一到疊加、由現實到模式等。另外,還出現多幅圖的組合並用。其取材豐富,綜合性強,倍受命題者的青睞,而且學科特色與能力也能很好地體現。
在地理學科的復習備考中要重視地理圖像的利用,通過閱讀、使用地理圖像和繪制簡易地圖,掌握閱讀觀察地理圖像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從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圖像說明地理問題的能力。例如,可以對比不同地理景觀圖片來觀察不同地區某一方面的地理特徵,也可用地理語言描述或解釋地理圖像所反映的地理現象。
㈤ 高考地理哪些地圖和圖表是必記的
地理分:世界地理和區域地理
世界地理:又分為陸地和海洋。
陸地:板塊分布圖、地形圖、氣候圖、河流圖(高考考了兩年:08全國卷一剛果河,09全國卷一尼羅河)
海洋:鹽度分布圖、溫度分布圖、洋流走勢圖、太陽輻射分布圖。注意下南北極。
區域地理:國家:美國、巴西、澳大利亞、日本、法國……等發達國家。
掌握好它們的:經緯度、工農業地域類型、地形特點、周邊海洋(海、灣、海峽、運河)。
中國地理:熟記地形圖(階梯分布、外流內流河分布、濕潤半濕潤分布、乾旱半乾旱分布)、等降水量圖、1月7月氣溫分布圖、河流分布圖(長江、黃河、珠江、東北三江流域、雅魯藏布江流域、塔里木河流域)、海洋分布圖(洋流、鹽場、漁場)、工農業類型分布圖、地質災害分布圖……
*答題口訣:水、氣、土、地、勞、科、市、政、交、能、資、個、慣
所有的一切都要付出汗水,不停地看,不停地背。沒有捷徑……
文科即「背多分」。
預祝你高考成功……
㈥ 地理中考考哪些知識點
地理中考知識點:陸地和海洋知識點、緯線和經線、中國的地理差異、氣溫的分布。
一、陸地和海洋知識點
1、地球表面的水陸面積比例:海洋71%,陸地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圖上准確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亞洲、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亞洲、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北美洲:白令海峽。
二、緯線和經線
1、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特殊緯線:赤道——是最長的緯線,既是緯度的起始點,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
30°緯線——是低緯度與中緯度的分界線,60°緯線是中低緯度與高緯度的分界線。
2、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特殊經線:0º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是經度的起始點,以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以西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舊址。
180°經線——大致與「國際日期變更線」一致,20°W——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
3、地軸:假想的地球自轉軸。
4、兩極:地軸與地球表面的交點。
三、中國的地理差異
1、地理區域的主要類型:自然區域、經濟區域、行政區域。
2、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3、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
4、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人文差異:農耕制度、傳統運輸方式、傳統民居。
5、劃分地理差異的界限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①它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
②大致相當於我國冬季1月0℃等溫線;
③是我國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的地方;
④是我國半濕潤地區和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⑤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四、氣溫的分布
1、氣溫與生活
(1)氣溫:空氣的溫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氣溫=一日內氣溫觀測值之和÷觀測次數
月平均氣溫=一月內日平均氣溫之和÷當月天數
年平均氣溫=一年內月平均氣溫之和÷月數(12)
(2)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氣溫影響人們的穿衣、飲食、住房、農業和交通等。
2、氣溫的變化
(1)日變化
概念: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變化特點: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氣溫日較差=最高氣溫-最低氣溫
(2)年變化
概念: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變化特點:南北半球氣溫的變化正好相反。
陸地上:北半球氣溫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氣溫8月最高,2月最低。
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3)通常用氣溫的變化曲線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的氣溫變化情況。
(4)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繪制方法:一橫月、二縱溫、三定點、四連線
氣溫的分布
(1)等溫線:氣溫相同的點的連線。
(2)表示:世界各地冷熱不同,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
(3)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㈦ 初中地理主要考哪幾個省的輪廓圖
還是都記住的比較好,可以找一些訣竅,比如陝西像跪著的兵馬俑,廣東像大象頭,雲南像開屏的孔雀,四川像倒三角,海南像菠蘿,等等。考試說不定就考哪個。
㈧ 初一上地理考試一般考什麼內容期末考試
熟練掌握幾幅重要地圖 (地圖很重要!!)
復習地理必須復習地圖,熟練掌握幾幅重要地圖,是搞好會考復習,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手段。
一是中國政區圖。政區圖是各地理要素空間分布的基礎,要把眾多的地理要素落實到地圖上,政區圖必不可少。要熟記各省、區的名稱和位置;要掌握各省、區與重要山脈、大河、海洋、鄰國的相對位置。
二是中國地形圖。熟悉地形概況,對掌握各區域地形的特徵,對了解氣候的重要界線,內、外流區域的劃分,大河的水文特徵,以及農業、礦產、森林的分布,都有重要意義。對地形圖要牢記主要山脈的位置,並熟悉秦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祁連山分布的省、區及與長江、黃河的相對位置。還要了解地勢的三級階梯。
三是氣候圖。包括一月、七月份平均氣溫圖、溫度帶圖、年降水量圖、干濕狀況圖。掌握上述氣候圖,對了解氣候的空間分布與主要特徵,了解區域地理的水文、農業等差異都有好處。在上述氣候圖中,要掌握一月份0℃等溫線的位置,年降水量圖中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位置,五個溫度帶、四類干濕地區的分布范圍。其中以秦嶺——淮河一線的氣候意義最為重要。
四是主要鐵路干線、重要城市圖。鐵路是交通運輸的動脈,城市是經濟活動的中心,兩者放在一起,點線結合,學生容易掌握。鐵路干線圖要求學生掌握重要鐵路干線,掌握南北向干線和東西向干線的會合點,南北向干線與長江的會合點,學會利用鐵路干線作假想旅行,還要了解主要城市是否臨海、臨河,是否是鐵路樞紐或港口城市。
五是四大工業區與礦產圖。要把重要工業區與礦產相聯系,掌握四大工業區重要工業中心及其礦產資源。
怎樣才能熟練掌握這幾幅地圖,首先要在地圖知識部分打好基礎。如會用比例尺量算距離,會在不同類型經緯網圖上定方向,會判讀和分析等值線圖,如能做到默畫中國輪廓(有長江、黃河)示意圖則更好。
要熟練掌握上述幾幅重要地圖,還必須突出練字。練習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復習課上,教師可使用多媒體手段,利用填空圖進行練習,強化學生的空間概念。復習中教師還必須注意把兩幅或三幅有關地圖進行比較,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正確推理、判斷,以得到系統知識。進行比較時,可把屬自然地理內容的地形、氣候、河流等地圖放在一起,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如河流的水文特徵)特點的形成。有時可著重對比分析某地理界線兩側區域地理特徵。也可以把屬於經濟地理內容的地圖,如土地利用的農業、牧業、林業圖,和自然地理內容地圖進行比較,分析地理環境與生產發展的練習。我們還可以在利用鐵路作假想旅行時,把地形、氣候等圖與旅行線對照起來,把沿途經過的地形區、氣候變化、主要農產、礦產資源和工業中心等內容都結合起來,進行綜合練習,起到以線帶面,掌握區域地理特徵的作用。
在運用地圖進行比較分析和綜合練習時,要注意地理要素的內在聯系,正確掌握因果關系,並能用正確的地理語言來回答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還有就是重視 鄉土地理的復習
鄉土地理是初二地理教學的重要部分,在初中地理會考中佔有一席之地。考綱規定考試范圍包括「鄉土地理概況(自然條件、資源開發、經濟發展)約佔10%」。在會考復習中,教師必須重視鄉土地理的復習。從歷年會考試卷看,鄉土地理的重點應是自然條件和資源開發等內容。復習鄉土地理,教師可變換方法,把重點放在對學生能力的開發上。復習中可要求學生運用復習區域地理的方法,對照地圖,自己提出問題,對鄉土地理各要素進行比較分析、歸納總結。這樣不但能加深學生對區域地理的印象,掌握鄉土地理基本概念,還能提高學生地理分析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㈨ 什麼考試考中國地理
中國地理考試。
中國地理是指中國的地域分布和氣候特徵等情況。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中國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大陸海岸線達18000多千米,氣溫降水組合多樣。中國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中國的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中國領土遼闊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中國南北相距5500千米,東西相距5200千米。
㈩ 初二人教版地理考試如果考黃河長江的圖怎麼考
考黃河多考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水流特點,記住它是地上河,還有他們經過哪些地方,發源地等 考長江,主要考它流經地區名稱,還有,千里長江險在荊江,所以你要把荊江段的特點看看,還有為了防止長江洪澇如果裁彎取直疏通水流 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