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4個學好地理的方法是什麼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1)地理研究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作為一門經世致用的學科,地理學的綜合性體現為地理學研究具有多維、動態的視角。以人地關系作為主線來開展地理學綜合研究,其綜合性和動態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以地表環境、地球環境動態變化為主的動態研究,即環境動態研究;
二是以人類社會發展為主體的人類社會動態研究,聚焦環境和社會動態之間的關系;
三是對區域、流域等研究區域的綜合分析。例如在城市化研究中,需要明晰中心城市和其他衛星城市之間在產業布局、交通網路布局、人口分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
⑵ 地理教學研究方法和過程
主要採用了文獻閱讀法、理論分析法、實踐研究、問卷調查和比較分析等方法。
地理「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的理論基礎、地理「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的比較、地理「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的實施和地理「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的案例應用。
⑶ 地理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調查研究
答::是指研究者在教育理論和科學方法論的指導下,圍繞一定的教育問題,通過觀察、列表、問卷、訪談、測量、個案研究等方式,有計劃、有 目的地搜集有關的事實資料,從而對教育現狀作出科學的分析認識,並提出具體工作建議或探索教育規律的科學研究方法。
2、實驗研究
答:實驗研究是注重理論假設,強調嚴格控制,關注假設檢驗,從而主動地揭示教育活動的規律性,它是一種綜合性的研究方法,也是在教育研究中應用最廣泛的實證方法之一,在教育研究中具有特別的意義。
3、個案研究
答:個案研究是指針對一個人的偏差行為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此過程須透過各種方式及管道搜集資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問題的成因,進而提出適當輔導策略,協助改善問題,以增進個人適應。
2、簡單題
1、敘事研究的特點
答:敘事研究具有四個方面的特點,即以教育敘事為載體、以人文研究為取向、以 自我反思為媒介和強調民主、平等。
1.以教育敘事為載體
教育敘事研究的素材是教育故事。這些故事發生在教育中,是「曾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情」,是當事人的真實生活。因而,教育故事便在意義層面得到了肯定。但是,「敘事」只是手段,「探究」才是目的。講究時空位置的敘事才能構成研究。
私人敘事,它表現為對教育中「個體生命」價值的承認,對個人獨特境遇的關注,尊重每一「個」的獨特性;分析、解釋甚至是體驗每一「個」的「 個性」。
經驗敘事,杜威把連續性和互動性作為經驗具有教育價值的兩個標准。教育敘事研究正是以教育經驗為研究對象,從教育實踐中去尋找和建構理論。這 樣,教育經驗就從被貶低被排
斥的狀態登堂入室,教育研究也將由此產生自身的話語方式,成為教育理論的源泉。即杜威所說,「教育即是經驗的改造」。
生活敘事,由於日常生活接近常態的人生,更能反映出現實生活的真實狀況,因而更具有普遍性和真實性。敘事的「事」不是憑空發生的,它來源於生活。在教育活動中,由師生共同構築起來的教育現場就是師生的生活現場,是原生態的,課堂生活實踐成為生活敘事的源泉。這使教育研究更真實地逼近教育生活本身,更接近教育真相。
⑷ 怎樣學好地理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無論是初中地理還是高中地理,都離不開兩個方面,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那麼如何學好地理呢?下面有四個小妙招。
1、看課本,打基礎。對於每一門課的學習都是有簡到難,地理也不例外,首先最基礎的應該是課本,吃透課本才能談其他由課本衍生出來的知識,所以首先要看地理課本。尤其是自然地理中的一些計算判斷的原理。
2、看地圖,記經緯度。無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地圖都是貫穿地理學習的一個重要工具,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地理位置的地圖,記住地圖首先要掌握它的經緯度,根據經緯度判斷氣候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特徵。
3、畫圖鞏固。有時候單靠文字記憶缺乏可靠性,所以可以在記住地圖後,回憶並畫出圖形,並標出重要的經緯度,以便考試時看到地圖能夠快速准確的判斷出考察的地點。
4、人文地理相對於簡單些,可以找一些模板背下來,比如問到該地有哪些優勢的時候,通常從該地氣候條件,交通,基礎設施,文化等方面入手,根據所給材料判斷和推測。
⑸ 研究地理的方法
19世紀德國A.von洪堡把自然界作為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一個整體,對不同地域不同環境的現象進行比較研究,創立地理比較法。當初的地理比較法僅限於直觀的地理比較,即通過地理考察搜集大量第一手資料,直接進行或採用地圖方法進行地理要素之間或區域地理特徵之間的分析對比,形成對地理環境的認識。此後,與抽象概括和數量表達有關的許多新方法逐步引入地理學研究,以代替單純描述性的方法,促進了地理學研究方法的革新。主要有地理定位研究、數學方法、遙感方法、系統方法和模擬法等。新方法的使用促使地理學由純粹的定性研究逐步走向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由靜態研究走向動態研究,由單純的資料累積走向機制探討,乃至趨勢分析,使地理學步入現代科學的行列。
⑹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人文地理學與自然地理學相對,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是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區域調查法,社會調查法,文獻查閱研究法,地理模型法,空間分析法,現象學方法,時間地理學方法,社會生態學方法。
⑺ 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方法
歷史地理學作為真正科學意義上的學科在中國存在的時間只有一個世紀左右,傳統的沿革地理還不是真正學科意義的歷史地理學。因此,當前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方法與理論還有繼續探討的空間。歷史地理學研究對象的時間尺度、人地關系的空間尺度,決定了其所涵蓋的領域涉及了人類文明史的全部方面,因此需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極其廣泛,除了歷史學與地理學的綜合與交叉外,不同的地理要素還會涉及其他人文學科與自然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主要研究方法有如下幾種:
1.歷史文獻研究法。
2.田野考察法。
3.識讀各種現代技術繪制的地圖或拍攝的圖片。
4.田野考古與環境考古方法。
5.孢粉分析與古植被和古地理環境研究法。
其它還有統計計量法,數理模型法,碳14測定法,熱釋光法,古地磁法,樹林年輪判讀法,重花分析法,物候分析法,GIS技術等輔助方法。
⑻ 自然地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
地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定性描述法與定量分析法 是所有科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任何一門學科研究的成 就也定性描述的結果。特別是科學初創時期,更顯得定性 描述法的重要。定性描述法是地理學傳統的研究方法,當 然,為了使定性描述的內容更加確切,它並不排斥數量指 標的應用。現代地理學的定型描述常常和定量分析法結合 起來使用。具體表現為:描述法和比較法,常常結合起來 使用。 比如:自然特徵的描述:地質、地貌、氣候。
⑼ 地理科學的研究方法
地圖法、地理調查、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地理實驗與地理模擬等
⑽ 地理科學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地理科學教育研究方法:
1、地理觀察、觀測、實驗測試等方法
2、地圖、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與空間可視化技術。
3、資料調查搜集與定性分析方法。
4、比較法、分析法與綜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