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山頂容易出現什麼情況

地理山頂容易出現什麼情況

發布時間:2022-05-28 15:05:47

❶ 山頂多晝雨 山谷多夜雨的規則 熱力環流的原因

山谷或盆的夜雨是一種對流性質的雨,由溫差引起的,這與山谷或盆地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點密切有關。山谷或盆地四周為群山所環抱,地形閉塞,氣流不暢,且終年空氣均較潮濕,雲多霧重。入夜後,雲層對地面有保溫作用,而雲層上部輻射冷卻迅速,易使水氣凝結,上冷下暖的氣層不穩定,利於夜雨產生。山頂多晝雨是因為谷風是上升氣流,隨著地形爬升,水汽容易凝結,形在地形雨。山風是下沉氣流,水汽不容凝結。

這是因為太陽還沒有落山時,地面得到的太陽熱量就於地面向宇宙太空散失的熱量,山坡開始降溫.於是,和山坡接觸的空氣也跟著變冷,密度較大的冷空氣就沉向谷底.漸漸地,下沉的冷空氣越積越多,把河谷中原來比較輕的暖空氣抬升上去,當抬升到空氣飽和時,山谷中雲層就開始出現了.

❷ 【高一地理】關於山頂氣溫的高低》》》

我學山谷風的時候可沒學那麼多,我就只分析一下海陸風了.

白天,太陽輻射海洋和陸地,同樣的輻射熱量,由於水的比熱(物理有教)比陸地比熱大,海洋升溫比較慢,白天陸地氣溫比海洋高,陸地是低壓中心,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同樣原理,晚上,由於水的比熱大,海洋降溫慢,海洋溫度比陸地高,陸地是高壓中心,風由陸地吹向海洋

❸ 山頂最易面臨的突出的環境問題是什麼

水土流失嚴重導致山體滑坡和泥石流。
是地理題吧!希望這個答案可以幫助你。

❹ 地理上都有些什麼效應

一、溫室效應
指各種溫室氣體(如CO2、N2O、CH4等)對地面長波輻射強烈吸收或散射回地面,從而使大氣和地面增溫的現象.溫室效應的直接結果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會引起海平面上升,威脅沿海低地;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濕狀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在各種溫室氣體中,以CO2的溫室效應最為顯著.隨著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長、工農業的發展,人類活動排放到大氣中的CO2不斷增加;同時因人類對森林等綠色植物破壞日趨嚴重,使植物吸收、固定的CO2迅速減少,大氣中的CO2含量明顯上升.
模擬結果表明,當大氣中CO2濃度加倍時,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將會上升1.5℃~4.5℃.其中極地高緯度地區溫度升高幅度更可達5℃以上.
二、熱島效應
城市人口集中、工業發達,居民生活、工業生產和汽車等交通工具每天消耗大量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物燃料,釋放大量的廢熱,加之CO2的溫室效應,導致城市的氣溫高於郊區,使得城市宛如一個溫暖的島嶼,人們稱之為「熱島效應」.當大范圍的大氣環流運動微弱時,會形成城市熱島環流.研究這種現象對城市規劃建設衛星城和工業用地布局具有指導意義,一般會考慮建在城市熱島環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三、綠島效應
乾旱、半乾旱的沙漠地區,氣溫的日較差比較大,降水稀少.而沙漠中的綠洲地帶,由於土壤濕度大、蒸發和植物蒸騰到空氣中的水分比較多,空氣濕度較大,降水相應增多;由於含水較多土壤的熱容量比較大,加上蒸發、蒸騰作用對熱量的調節,土壤溫度和近地面氣溫的日較差明顯變小.林地和草地的這種可以降低近地面溫差、提高近地面大氣相對濕度,通過調節局部地區小氣候而產生的影響就叫綠島效應,又稱綠洲效應.
四、沙漠化效應
在乾旱半乾旱地區,當地表植被遭到破壞時,則可能導致嚴重的沙漠化..由於地表植被層和由沙石組成的裸露地面二者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相差很大(前者為15%~20%,後者為35%~40%).當地表植被被破壞時,地面反射率明顯增大,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能量減少.盡管沙石比熱小,在陽光照射下地面增溫強烈,但因空氣中雲量極少,大氣逆輻射微弱,地面散失的熱量很多.在缺少平流熱量輸入的情況下,為了維持熱量平衡,空氣盛行下沉運動,以壓縮增溫.由於下沉的氣流十分乾燥,缺乏降水,使得氣候進一步變干,從而導致地表植被的進一步減少,形成沙漠化效應.
五、湖泊效應
在湖泊及其周圍,由於湖泊與周圍地區地面存在熱容量差異,導致局地性大氣環流和小氣候的產生.當太陽照射時,由於湖面升溫較之周圍地面緩慢,大氣盛行下沉氣流,近地面大氣將湖面蒸發的水汽輸送到周圍地區形成降水,因而湖泊周圍地區空氣濕度較大,降水較多.
六、封凍效應
大洋表面因低溫結冰而產生的種種環境效應叫做封凍效應.從理論上講,大洋表面出現封冰現象將產生的效應包括:①阻斷了洋流,影響高低緯度之間的熱量交換,從而導致中高緯度地區的氣候變冷;②增大了大洋表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使得地面獲得的熱量減少,引起氣候變冷;③緩解了大洋水汽的蒸發,氣候變得乾燥;④隔斷了水圈與大氣圈之間的物質和能量變換,海水含氧量減少,海洋生物生產率大大降低.
七、焚風效應
沿水平方向運行的氣流遇到地形阻擋後,在山地迎風坡絕熱爬升,大氣中水汽隨著氣溫的下降而凝結成雲,此後,大氣按濕絕熱遞減率降溫,逐漸形成降水,即地形雨.越過山頂後,在背風坡氣流順坡而下,大氣按干絕熱遞減率下沉壓縮升溫,水汽難以凝結,降水稀少,形成雨影區.由於背風坡大氣比較乾燥,干絕熱溫度變化率比濕絕熱溫度變化率大,氣溫聲速上升,形成沿著背風坡向下吹的既干且熱的風,往往容易導致可燃物發生燃燒現象,叫做焚風效應.一般會引起山地背風坡森林發生火災,對山地植被類型的形成及生態特徵、土壤類型和形成都有一定影響.這種現象在我國西南峽谷地區表現最為明顯.
八、狹管效應
大氣運行經過山間峽谷地帶時,因風速加快、風力加大而引起的一系列地理環境效應,稱為狹管效應.如冬季北方冷氣流沿著西伯利亞山間南北縱列的谷地吹襲,風力加急形成烈風,加劇了嚴寒程度,使得奧伊米亞康成為北半球的「寒極」.甘肅河西走廊和內蒙古阿拉善地區,由於北臨騰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加上近十年來自然生態環境惡化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北方強冷空氣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北方強冷空氣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北方強冷空氣南下在這一區域引起狹管效應,使該地區成為目前中國北方強度最大的沙塵暴策源地.

高中地理:太白山山頂的自然帶為什麼不是溫帶荒漠帶,而是高山草甸,謝謝

太白山的高度不夠高,山頂形成高山草甸。如果太白山海拔再高一些,例如超過5000米,山頂就可能出現高山寒荒漠帶。高山寒荒漠與溫帶荒漠不同。

❻ 地理 如何分析山頂是什麼自然帶

就是高山自然帶的一種,一般高山自然帶由下而上由於氣溫氣候等因素影響基本上按灌木帶草甸帶荒漠帶冰原帶等,大體就是赤道向兩極的自然分布帶垂直分布化,具體到各個緯度各個海拔的山脈自然帶分布又有所不同,如:
Ⅰ.乞力馬扎羅山(非洲赤道附近坦尚尼亞境內)
1000以下基帶:熱帶雨林帶;
1000—2000米: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2000—3000米:山地溫帶森林帶;
3000—4000米:高山草甸帶;
4 000—5 200米:高山寒漠帶;
5 700米以上:高山永久積雪冰川帶。
Ⅱ.台灣南部山地(熱帶)
500米以下基帶:熱帶雨林、季雨林帶;
500—1500米: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1500—3000米:山地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3 000—3 500米:山地寒溫帶針葉林帶;
3 500米以上:高山草甸帶。
Ⅲ.武夷黃崗山(亞熱帶)
1000米以下(基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1000—1400米:山地暖溫帶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帶;
1400—1800米:山地溫帶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帶;
1800—2158米:山地溫帶灌叢草甸帶。
Ⅳ.長白山(溫帶)
600—1 600米(基帶):溫帶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帶;
1600—1800米:山地寒溫針葉林帶;
1800—2000米:山地寒冷矮曲(岳樺)林帶;
2000米以上:山地寒凍苔原帶。
從以上幾個山地垂直自然帶分布狀況可以知道;山地所

處的緯度愈低,山地海拔高度愈高,山地垂直自然帶愈復雜;山地垂直自然帶是在山地所處的水平地帶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例如乞力馬扎羅山位於赤道帶,水熱條件濕熱,所以山麓自然帶即基帶,屬於赤道雨林帶(即熱帶雨林帶);長白山處於溫帶濕潤地帶,所以基帶是溫帶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帶。山地地形情況很復雜,例如喜馬拉雅山南坡相對高度很大,又處於熱帶邊緣,所以垂直帶非常復雜而相當完整;北坡相對高度不大,北坡坡麓就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所以垂直自然帶比較簡單,

1、垂直帶譜問題:
(1)基帶(2)自然帶的數量(3)自然帶的排列規律(4)山地兩側同一自然帶的高度
2、同一山體兩側垂直地帶的高度比較:
(1)假設兩側水分相同,看熱量差異:
一般同一山體的陽坡擁有較多的熱量,即陽坡的同一自然帶的分布上限比陰坡高。
(2)假設兩側熱量相同,看水分差異:
A、一般迎風坡降水較多,即迎風坡的同一自然帶的的分布上限比背風坡高。如廬山。
B、從降水與蒸發綜合考慮,如黃土高原:陽坡降水大與陰坡,但陽坡蒸發也大於陰坡,綜合起來是陽坡的土壤水分條件往往比陰坡乾旱,因此陽坡森林分布上限比陰坡低。
(3)具體山地要具體分析其水、熱的綜合狀況,看是熱量起了主導作用還是水分(不是降水)起了主導作用。
3、不同地區的不同山體的同一自然帶的高度比較:
(1)一般距海越遠,同類型自然帶的分布高度越上升;其理由有:乾旱區的山地,其基帶的降水量較少並由此向上增加,故森林帶開始出現的下限高度較濕潤地區的山地高。
(2)一般緯度越高,同類型自然帶的分布高度越降低

❼ 為什麼山頂上有積雪。。。地理課

太陽光照射到地表後反射出去,離地面越遠反射太陽光線越少,溫度就越低,所以高山頂上容易積雪

❽ 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這幾個地方哪一個容易發生山洪

山頂:就是一座山最高的地方.
鞍部:兩山中間比較平緩的地方.
山谷:指兩山間低凹而狹窄處,其間多有澗溪流過.
山脊:等高線 由高處向低處凸出的是山脊.
容易發生山洪的地方時山谷,只有那裡會有河流.
總之,越低又成窪地的地方才會出現山洪.

❾ 高考地理:山頂和山腳氣溫日較差哪個大,為什麼急求詳解,謝謝。

白天山頂空氣稀薄,熱量損失多,高空風力大,和周圍空氣之間的熱力交換強。
晚上,按照一般想法,山頂溫度應該很低,但是山頂的冷空氣很容易沿著山坡下滑,而周圍相對溫度比較高的大氣過來補充。
所以山頂溫差反而小,而平地的溫差大。

❿ 為什麼一些山的山頂和山脊的地方會露出土壤

風化作用。
那些地方的岩石結構要松軟些,如頁岩等等,容易風化,所以山頂和山脊的地方會露出土壤。

如果是玄武岩等等就不易風化。

閱讀全文

與地理山頂容易出現什麼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