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西瓜是什麼形狀的 誰知道西瓜是什麼顏色的是什麼形狀的
西瓜果實大型,近於球形或橢圓形,肉質,多汁,果皮光滑,色澤及紋飾各式。種子多數,卵形,黑色、紅色,有時為白色、黃色、淡綠色或有斑紋,兩面平滑,基部鈍圓,通常邊緣稍拱起,長1-1.5厘米,寬0.5-0.8厘米,厚1-2毫米,花果期夏季。
西瓜中國各地栽培,品種甚多,外果皮、果肉及種子形式多樣,以新疆、甘肅蘭州、山東德州、江蘇東台等地最為有名。其原種可能來自非洲,廣泛栽培於世界熱帶到溫帶,後傳入中國。
(1)地理的西瓜什麼擴展閱讀:
1、地理分布:9種,分布於地中海東部、非洲熱帶、亞洲西部。我國栽培1種。
2、西瓜分布:我國各地栽培,品種甚多,外果皮、果肉及種子形式多樣,以新疆、甘肅蘭州、山東德州、江蘇溧陽等地最為有名。其原種可能來自非洲,久已廣泛栽培於世界熱帶到溫帶,金、元時始傳入我國。
3、主要價值:中國引種栽培種的果實為夏季之水果,果肉味甜,能降溫去暑;種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果皮葯用,有清熱、利尿、降血壓之效。
㈡ 西瓜有哪些種類
西瓜看起來好像都差不多,但實際上西瓜有很多品種,把不同品種的西瓜擺在一起,你就能明顯看到差別。
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西瓜的品種,選了選市場上比較流行的8個品種:麒麟瓜、8424、花無籽、黑無籽、黑美人、早春紅玉、特小鳳以及寧夏硒砂瓜,希望大家明明白白的吃瓜。
麒麟瓜:
非常常見的一種西瓜,很普遍,最大特點是種植周期短,從種下到開花、收瓜只要60天,效益見得快。缺點是對生長環境、土壤、日照的要求很高。
8424:
官方名稱為"早佳8424",也稱為"南匯8424",是1984年上海市原南匯區農業專家育種成功的第24組良種,所以叫"8424"。8424屬於中果型西瓜,個頭適中(純種單瓜4-7斤),最大特點是圓,口感不錯,極其適合長江流域栽培,長江沿岸省份吃的基本是這種瓜。
花無籽、黑無籽:
兩種無籽瓜,差不多,區別在於表皮一個是綠色花紋一個是黑色(黑無籽要圓一些),花無籽基本均勻分布17條寬綠條紋。值得一提的是,無籽瓜的種子是通過雜交誘變產生的,而非無籽瓜本身的種子種出來的(實際上有籽不過非常小)。
黑美人:
黑美人很有特點,黑黑的長長的,是個橢圓形,小時候經常以為是冬瓜……黑美人的表皮呈現深黑綠色,仔細看會有不明顯的條紋,口感很緊致。
早春紅玉:
名字十分文藝,瓜也很有特色——小。屬於小果型西瓜,一個大約2斤,另外它和黑美人一樣不是很圓而是橢圓形,口感細膩、甜度高,比較受年輕女性歡迎。
特小鳳:
最有個性的一種西瓜——囊是金黃色!個頭不大,一個大約3-4斤,介於早春紅玉和8424之間。特小鳳的果皮非常薄,肉質細嫩脆爽,不過果皮的韌度差,不耐貯運。
寧夏硒砂瓜:
產自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寧夏中衛市,"石頭縫里長出來的西瓜"。寧夏中衛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很特殊,瓜地里的砂礫碎石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種出來的西瓜富含"抗癌之王"的硒元素,營養價值不俗。
近年來寧夏硒砂瓜不斷走紅,已經成為了"網紅瓜",比如拼多多最近公布的西瓜排行榜,它是暢銷榜和好評榜的雙料冠軍。而且拼多多對寧夏硒砂瓜有補貼,優質產品還有二維碼防偽溯源專用標。
㈢ 西瓜的生態型有哪些
西瓜品種生態型的劃分,主要依據的生態因素是地理位置,即依地域的不同而劃分成不同的生態型,亦稱生態地理型。最早劃分西瓜生態型的是蘇聯作物栽培研究所福爾薩(T.B.Фypca),1965年她將蘇聯作物栽培研究所從全世界採集的2000多份西瓜樣本分為10個生態地理型:阿富汗、印度、中亞、美國、俄羅斯、東亞、西歐、外高加索、小亞(即西亞,亦稱中東)和遠東生態地理型。
1980年林德佩將中國原產及引種栽培的西瓜品種,按地理起源劃分成5個生態型:新疆、華北、東亞、俄羅斯、美國生態地理型。
1993年王堅等在《西瓜栽培與育種》一書中將中國現有的西瓜栽培品種,包括地方品種、引進品種及新育成品種,劃分成4個生態地理型:華北、東亞、美國和新疆—俄羅斯生態地理型。
現據多年的引種、育種實踐,以及對中國各地原產地方品種的觀察,林德佩建議將中國范圍內的西瓜品種劃分成3個生態地理型,即華北型(包括華北、東北)、華南型(包括華東、西南)、西北型(包括內蒙古自治區)。並介紹國外與中國現有西瓜品種有密切關系的3個生態地理型,即日本型、美國型、俄羅斯型(《中國西瓜甜瓜》,2000)。
1.華北生態地理型產於中國黃河及其以北的西瓜品種盡屬之。包括陝西、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及東北三省,這是中國西瓜的傳統生產區,許多著名的地方品種在此形成,例如,山東省的喇嘛瓜、梨皮、三白瓜;河南省的花狸虎、手巾條、核桃紋、凍瓜;陝西省的同州(銅川)西瓜、黑油皮;北京市的黑崩筋等。
該型地處華北暖溫帶半乾旱和東北溫帶氣候條件下,其西瓜品種的特點是:植株生長勢旺,果型大(地方品種果重常達5~10kg),成熟較晚(中熟或中晚熟),耐旱、不耐濕。果皮中等厚,瓤質沙軟,過熟常空心倒瓤,較耐運、不耐貯,果實折光糖含量(亦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常分中心與邊部兩處測定,以表示西瓜的甜度,下同。)大多不高(7%~9%),籽粒較大,果形、皮色、瓤色、種皮顏色等十分多樣。
該生態型品種除產地外,只適宜往乾旱的西北地區引種栽培,不適於在陰雨多濕的南方地區種植。
2.華南生態地理型
產於中國長江及其以南地區的西瓜品種盡屬之。包括華東、華中的浙江、湖北、安徽、江蘇、江西及華南、西南各省(自治區)。該型原產地方品種很少,著名的只有上海浜瓜、浙江馬鈴瓜、江西撫州(臨川)西瓜等幾種;且地處夏季濕熱、多雨的東亞季風區和雲貴高原、四川盆地寡照氣候條件下,其品種的特點是:植株生長勢偏弱,果型大多較小(常不超過2~4kg),成熟較早(早熟或早中熟),耐陰雨。果皮較薄,瓤質軟,不耐貯運,果實折光糖含量不高(6%~9%),籽粒中等大或較小。
該型品種與日本生態地理型實為一類,即東亞型,品種的適應性廣,引至全國各地都可種植。
3.西北生態地理型
產於中國西北的甘肅省以及寧夏、新疆、內蒙古的西瓜品種盡屬之。著名的地方品種有新疆的阿克塔吾孜(白皮瓜)、卡拉塔吾孜(黑皮瓜)、精河黑皮冬熟西瓜、阿克蘇少籽紅等,甘肅蘭州的大花皮以及蘭州大板和寧夏的紅瓜籽等籽瓜品種。
該型地處夏季乾熱、少雨、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極端大陸性氣候條件下,其西瓜品種的特點是:植株生長勢旺至極旺,果型大至極大(10~15kg,個別可達40kg以上),生育期長(多在100~120d以上),坐瓜節位高,成熟晚,耐旱;果皮厚(常達1.5cm以上),瓤質粗,耐貯運,果實折光糖含量為8%~9%,籽粒大。
該型品種與中亞生態地理型為一類,故從烏茲別克、土庫曼和哈薩克等國引進俄羅斯的西瓜品種十分成功。該生態地理型品種只適於在產地區域范圍內種植,不宜引至華北和南方地區栽培。
4.日本生態地理型
產於日本及中國台灣省的西瓜品種盡屬之。著名的改良育成品種有旭大和、新大和、大和冰淇淋、富研(F1)等。
由於日本與中國華東及華南生態地理類型相似,因此該型西瓜品種的特點與華南生態地理型相同。蘇聯福爾薩(T.B.Фypca,1972)把日本型與華南型合稱為東亞生態地理型,其經濟性狀表現為:出苗至成熟的全生育期83±0.7d,平均果重3.6±0.06kg,含折光糖9.0%±0.11%,高糖類型佔34%。
該型品種適應性廣,成熟早,經改良後折光糖含量高、品質佳,因而引進中國後被廣泛種植並被用作育種材料。當前中國多數主栽品種均有該型品種親緣,如早花、伊選、京欣1號(F1)、鄭雜5號(F1)、早佳(F1)、新澄(F1)以及幾乎所有的四倍體品種。
5.美國生態地理型
產於美國東南部及墨西哥灣區和中西部各州的西瓜品種均屬之。著名品種有Charleston Gray(1954,S.Carolina)、Crimson Sweet(1964,Kansas)、Jubilee(1963,Florida),Sugar baby(1956,Oklahoma)、Klondike R-7(1937,California)等。
該型地處北美亞熱帶濕熱或乾旱,暖溫帶濕潤、乾旱、半乾旱,陽光充足的氣候條件下,其西瓜品種的特點是:植株生長勢強,果型大(常達9~15kg),生育期長,多為晚熟,喜光,喜熱,對肥水需求量大,常會因肥水供應不足感染果腐病和出現畸形瓜。果皮堅韌,瓤質脆,不易空心、倒瓤,耐貯運,果實折光糖含量較高(9%~11%),籽中等大或稍大。據福爾薩(T.B.Фypca,1972)報道,其經濟性狀表現為:出苗至成熟的全生育期83±0.7d,平均果重4.2±0.14kg,含折光糖9.4%±0.8%,高糖類型佔42%。
該型品種大多適應性廣,抗病力強,品質較好,果大產量高、耐貯運,在中國南、北各地西瓜產區均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育成的一代雜種中晚熟品種中,幾乎都有該型品種作為親本參與,如紅優2號、金花寶、浙蜜1號等。
6.俄羅斯生態地理型
產於俄羅斯伏爾加河中下游、北高加索,烏克蘭草原地帶的西瓜品種盡屬之。中國引進的品種有蘇聯1號、蘇聯2號、蘇聯3號,以及小紅籽、美麗等。
該型地處俄羅斯溫帶草原半乾旱,陽光充足的氣候條件下,其西瓜品種的特點是:莖蔓生長勢旺,花器的性型常見雄花、兩性花同株,可占樣本總數的81%(福爾薩,1972),多中型果,中熟,耐旱不耐濕,喜光,瓤質脆,品質較好,果實折光糖含量較高(9%~10.5%),籽多為小型。據福爾薩(1972)報道,其經濟性狀表現為:出苗至成熟的全生育期為86±0.4d,平均單瓜重3.5±0.06kg,高糖類型佔33%。
該型品種僅適於乾旱、半乾旱地區,豐產,在中國西北地區的甘肅、新疆、寧夏、內蒙古引種和作為親本表現較好,育成品種有紅優2號等。
㈣ 地理的西瓜大,盤里的蘋果小反義詞是什麼
地理的西瓜大,盤里的蘋果小反義詞是
大與小吧
㈤ 西瓜的產地有哪些
中國各地都有栽培。
西瓜品種甚多,外果皮、果肉及種子形式多樣,以新疆、甘肅蘭州、山東德州、江蘇溧陽等地最為有名。
㈥ 世界西瓜分布在哪些地方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2004年世界西瓜總面積為337.26萬km2,主要集中分布在36個種植面積在1萬km2以上的國家內(佔世界總面積的96.2%),這些主產國若按洲際來區分,則以亞洲的面積最大,為260.0萬km2,佔80.2%;其次為歐洲,為24.2萬km2,佔7.4%;再次是美洲(包括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為21.8萬km2,佔6.7%)和非洲(18.3萬km2,佔5.6%)。
若以國家為單位來比較,則以中國的面積最大,約佔世界總面積的一半,占亞洲總面積的3/4;其次面積在5萬~14萬km2的生產大國有土耳其、俄羅斯、伊朗、巴西、埃及和美國6個國家;再次,面積在2萬~4.9萬km2的有烏克蘭、哈薩克、墨西哥、烏茲別克、阿爾及利亞、亞塞拜然、泰國、突尼西亞、越南、巴基斯坦、敘利亞、塞內加爾、巴拉圭、韓國、印度和土庫曼16個國家;面積在1萬~1.9萬km2的還有13個國家。
與1994年相比,十年來西瓜總面積增加了67.9%,不同國家增減變化情況不同,其中增加幅度較大的國家主要有中國、俄羅斯、亞塞拜然、埃及、哈薩克,而減少幅度較大的國家主要有義大利、美國、韓國和日本。由此大致可以看出,十年來世界各國的西瓜發展趨向是經濟發達國家的西瓜栽培面積在不斷減少,而發展中國家的生產面積卻在逐漸增加。
從上述世界36個西瓜主產國目前的實際分布情況來看,其中絕大多數國家均處在北緯15°~45°之間的區域范圍內,可見這個氣候地理帶,很可能是世界西瓜生產的最適宜地區,如中國的華北、西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美國以佛羅里達州為主的南部6個州,獨聯體地處中亞部分的各個共和國以及西亞、中亞、北非一帶的西瓜生產古老國家等地區。而全世界85%左右的西瓜面積是分布在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絲綢之路」的沿線各國,這也符合世界西瓜的傳播歷史進程,從西瓜的原產地非洲,經過南歐、中東、中亞進入到東亞和南亞。
㈦ 西瓜的來歷
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蘆科的野生植物,後經人工培植成為食用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種植西瓜,後來逐漸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傳至北歐,而後南下進入中東、印度等地,四五世紀時,由西域傳入中國,所以稱之為「西瓜」。
推測它是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漢武帝曾派「譯長」,募商民,攜絲綢,乘海船去西方國家「市明珠、璧流離、奇石、異物。
海船從雷州半島啟航,沿北部灣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繞過越南南端金甌角,再沿暹羅灣,順馬來半島海岸南下,到達新加坡,又西折,穿越馬六甲海峽,沿孟加拉灣到達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漢書·地理志》);這條海道,就是所謂的「海上絲綢之路」。
因為在漢代,阿拉伯人已經掌握了印度洋上信風的秘密,能夠東西穿航印度洋。這樣,斯里蘭卡和南洋群島完全有可能成為中國和非洲交通的中轉站。非洲的西瓜可以經過斯里蘭卡或南洋群島再傳入中國。廣西和江蘇漢墓出土的西瓜籽,就是海上絲綢之路溝通中非文化交流的佐證。
據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按胡嬌於回紇得瓜種,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南北皆有。」這說明西瓜在中國的栽培已有悠久的歷史。
分布范圍:
中國各地栽培,品種甚多,外果皮、果肉及種子形式多樣,以新疆、甘肅蘭州、山東德州、江蘇溧陽等地最為有名。其原種可能來自非洲,久已廣泛栽培於世界熱帶到溫帶,金、元時始傳入中國。
㈧ 西瓜產地在哪裡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但西瓜並非源於中國。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蘆科的野生植物,後經人工培植成為食用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種植西瓜,後來逐漸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傳至北歐,而後南下進入中東、印度等地,四五世紀時,由西域傳入中國,所以稱之為「西瓜」。據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按胡嬌於回紇得瓜種,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南北皆有。」這說明西瓜在中國的栽培已有悠久的歷史。
中國目前的西瓜產地分為南北二地,南方以海南島為主要產區,海南島依其獨有的氣候一年四季均盛產西瓜。
北方以湖北為西瓜主要的產區,主要集中襄樊的宜城市地區。
㈨ 南方各區域都種哪些類型的西瓜我是安徽蚌埠市的
南方和北方的季節,包括水都不一樣,雨水也不同,地理位置都不同,所以種植的西瓜是不同的。我國是北方,安徽蚌埠的西瓜就不如石榴有名
㈩ 什麼地方的西瓜最甜
錯!是溫差大的地方的甜,比如:西瓜要高原的,根據地理的常識便知:溫差大的地方植物的蒸騰作用就不明顯,就不易將糖排出,這樣就有利於糖的儲存.因此要看西瓜的產地的溫差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