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一地理知道兩地所在時區怎麼計算時差知道兩地所在時區和其中一個地方的時間怎麼算另一個地方的時間
東加西減的原理是對的,但上面的網友都忽略了跨日要加上或減去24小時。向西,結果小於0的,要加上24,西時間在東時間的前一天。向東,如果跨過國際日期變更線,結果小於24,西時間在東時間的前一天;結果大於24的減去24得到時間,日期為東西兩地在同一天。
以A地方做標准,向西算,如果結果B時間小於0,要加上24,得到B時間在A地方時間的前一天;向東算,結果B時間小於24,B時間在A時間前一天,大於24的,要減去24,得到B時間和A時間為同日期時間。
東八區和西八區,向西方向算相差經線相差240度,相差時間:240/15=16小時(每個時區15度)。西八區時間:11-16=-5時很明顯西八區跟東八區不是在同一天,所以西八區時間是北京時間前一天的11+24-16=19時。向東方向算相差經線相差120度,時間相差120/15=8小時。西八區時間:11+8=19時,由於東八區向東跨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再到西八區,所以西八區實際時間為東八區時間的前一天的晚上19時。
東京東九區向西到紐約西八區向西跨過255度,相差255/15=17小時,東京時間24日11點,紐約時間:11+24-17=18時,由於中間加上了一天時間所以紐約時間是23日下午18時
向東算,經線跨過105度,相差105/15=7小時,東京時間24日11點,紐約時間:11+7=18時,由於中間跨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時間小於24,所以紐約時間是23日下午18時
② 地理那個區時時間要怎麼計算
一度經線4分鍾,一時區15度,中央經線7.5度,不用計算公式,知道這個就行,去換算,打個比方,東八區的中央經線是120度,但是一個時區一共跨15度的范圍,由中央經線個向東西跨7.5度,所以北京所在是東經116度,也屬於東八區,假設北京的地方時是11點,北京的經度與中央經線差4度,一度就是4分鍾,4度就是16分鍾,東加西減,所以此時中央經線的時間是11點16分,中央經線的時間就是區時
③ 跨越幾個時區的國家怎樣確定時間
沒有統一的標准,應該是習慣。例如我們國家統一用東八區的時間作為北京時間,全國通用,這是因為方便溝通,沒有時間上誤會。而美國本土有東部時間,中部時間和西部時間三個時間,就是按時區來劃分的。西五區,西六區,西七區。還有夏威夷時間……
④ 地理題: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時間日期變化有四種乜
1、國際日期變更線通常是指人為規定的那條日期變更線,也就是可以認為是180度經線。
2、順著地球自轉(向東)跨過這條日界線,日期減一天;逆著地球自轉方向(向西)跨過這條日界線跨日期加一天。
就只有這2種情況。
由於這條日界線基本和180經線重合,但是有2個地方很特殊,為了避免將一個國際劃分在2個日期,日界線發生拐彎。所以跨過180度經線可能有三種情況發生:
1、順著自轉方向(向東)跨過180度日期可能減一天(日界線、180度重合),可能不變(日界線、180不重合);
2、逆著地球自轉方向(向西)跨過180度,日期可能加一天(日界線、180度重合),可能不變(日界線、180不重合)。
⑤ 地理時間計算方法,跨時區計算的方法,最好給個公式,別給定義!追加分!
相差一個時區(經度15度)時間相差一小時。
簡單計算口訣:
1.同一個時區的相差時間用減法,
2.不同時區的相差時間用加法。
3東加西減。
例如東八區是8點,問東1區幾點。
根據上面口訣1,算:8-1=7,相差7個小時。再用口訣三,東一是在東八西邊,減法。那就是8點-7=1點。
例如二,東八區是20點,求西6區時間:根據上面口訣2,算:8+6=14,那說明時間相差14個小時。再根據口訣三:20點-14=6點。
類推。。。。。。小同學,明白了么
⑥ 初一地理的知識——世界時計算中,各時區的時間,日期到底是怎樣的規律
世界時是以地球自轉運動為標準的時間計量系統。地球自轉的角度可用地方子午線相對於天球上的基本參考點的運動來度量。為了測量地球自轉,人們在天球上選取了兩個基本參考點:春分點和平太陽。
以春分點作為基本參考點,由春分點周日視運動確定的時間,稱為恆星時(簡稱ST)。某一地點的地方恆星時,在數值上等於春分點相對於這一地方子午圈的時角。
以平太陽作為基本參考點,由平太陽周日視運動確定的時間,稱為平太陽時(簡稱MT)。平太陽是美國天文學家紐康(S.Newcomb,1835 – 1909年)在十九世紀末引起的一個假想參考點。它在天赤道上作勻速運動,其速度與真太陽視運動的平均速度相一致,其赤經為:
a⊙=18h38m45s.836+8640184s.542T+0S.0929T2
式中T是從1900年1月0日12時起計的儒略世紀數。
以平子夜作為0時開始的格林尼治平太陽時,稱為世界時(簡稱UT)。
世界時是由恆星時推導出來的,其轉換公式為:
UT0=ST-a⊙-λ+12h
λ為觀測地點的經度(東經)採用值。
各天文台通過觀測恆星得到的世界時初始值記為UT0。不同地點的觀測者在同一瞬間求得的UT0是不同的。在UT0中引起由極移造成的經度變化改正Δλ,就得到全球統一的世界時UT1。即
UT1=UT0+Δλ
Δλ=(xsinλ-ycosλ)tgφ
x、y是瞬間地極坐標。它同λ一樣,都以CIO為標准。Φ為觀測地點的地理緯度。UT1是全世界民用時的基礎;同時它還表示地球瞬時自轉軸的自轉角度,因此又是研究地球自轉運動的一個基本參量。在UT1中加入地球自轉速度季節性變化改正ΔTs,可以得到一年內平滑的世界時UT2。即
UT2=UT1+ΔTS=UT0+Δλ+ΔTS
從1962年起,國際上統一採用的ΔTS表達式為:
ΔTS=0s.022sin2πt-0s.012cos2πt-0s.006sin4πt+0s.007cos4πt
t以年為單位,從貝塞耳歲首起算。
⑦ 求教:地理那個世界時區的日期變更怎麼搞的不懂啊……(好亂)
是這樣的,一天24小時,而地球上的時間是東面的時間比西面的時間早,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一小時,你可以這樣去理解,將180°經線的時間作為一個標記點,比如說180°經線以東的西十二區現在的時間是2012年4月12日20點,那在180°經線以東15°經線的地方,也就是165°W所在的西十一區就是2012年4月12日的21點,150°W經線所在的西十區就是22點,135°W所在的西九區就是23點,120°W所在的西八區就是24點,也就是2012年4月13日的0點,依此類推,165°E也就是東十一區是4月13日的19點,而東十二區所在的時間就是4月13日的20點,你看是不是從東十二區向東越過180°經線日期要減一天,而從西十二區越過180°經線要加一天呢!而他們的時間是不變的
⑧ 地理怎樣算時差,詳細一點
地理時區&區時
⒈時區
(1)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將全球經度劃分為24個時區,各時區以其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時區的共用區時。
(2)某經度所在的時區計算:
經度/15度=商……余數。
如果余數小於7.5,所在時區=商數
如果余數大於7.5,所在時區=商數+1
2.區時
(1)時區每差1個區,區時相差1小時,東早(多)西晚(少)
注意:過日界線日期要先加減一天
(2)公式計算:
甲時區-乙時區=甲區時-乙區時
注意:東時區寫成正數,西時區寫成負數。正負數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別。
3.地方時
(1)根據太陽照射情況形成的時刻,如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位於晝半球中央)為12點。(地球自轉會造成照射情況的變化,地方時就變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圖上讀出特殊地方時(如12點、0點或24點、6點、18點)的分布。
(2)圖上計算:
經度每相差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或1度/4分鍾、經度1分/4秒鍾),東早(加)西晚(減)
注意:過日界線時日期還要再加(向西)減(向東)一天
(3)公式計算:
(甲經度-乙經度) 1小時/15度=甲地方時-乙地方時
注意:東經度寫成正數,西經度寫成負數。正負經度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異。
4.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方法
兩地之間的太陽高度角的差=兩地之間的緯度差
5.日出、日落時刻
(1)地方時、區時計算
(2)日出時刻=(24-晝長)/2
日出時刻=12-晝長/2
(3)日落時刻=24-日出時刻
日落時刻=12+晝長/2
6.正午太陽高度
(1)正午太陽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2)圖上推導(略)
(3)計算公式(與直射點相比):90度-某地H=直射點緯度與某地緯度的角度差的絕對值
技巧:可以將北緯寫成正數,而將南緯寫成負數。
(4)計算公式(與任意緯度相比):甲H-乙H=(甲緯度-乙緯度)的絕對值
注意:北緯度寫成正數,南緯度寫成負數
7.某日(R)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位置=23 26′N—R—6月22日*(23 26′*4/365)
說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計算一年當中某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2)計算結果若是正值,則為北緯;若為負值,則為南緯;
(3)R為某日日期,R-6月22日為該日與6月22日相差的天數,(23 26′*4/365)為太陽直射點一日內移動的緯度距離。(假設其移動是勻速的)
8.極晝極夜的范圍=90-太陽直射點的度數
9.某地晝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
10.某地夜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
即:緯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長+夜長=24小時
11.晝長、夜長
(1)晝長=日落時刻-日出時刻
注意:前後時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時,比如都是北京時間
(2)晝長=(12-日
晝長=(日落地的地方時-12)*2注意:均指該地地方時
(3)圖上計算:
晝長=24小時*晝弧/360度
(4)北緯某地晝長=對應南緯的夜長
(5)夜長=24-晝長
12.兩點的相對高度公式:
(x-1) h≤H<(x+1) h,其中H為相對高度,h為等高距,x為等高線條數
⑨ 地理時區怎麼樣算日期
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 它們是中時區(零時區) 東1-12區 西1-12區
每個時區橫跨經度15度 時間正好是1小時
最後的東、西第12區各跨經度7.5度, 以東、西經180度為界
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上的時間就是這個時區內統一採用的時間 稱為區時
時區計算遵循「東加西減、同減異加」原則
遵循一張零時區居中的世界地圖(西——0時區——東)
所求時區在已知時區東邊則用已知時區的時間加上同減異加的結果
所求時區在已知時區西邊則用已知時區的時間減去同減異加的結果
「同」指同在東時區或同在西時區 則兩時區相減(例如東八區和東五區都在東時區,則8-5=3)「異」則相反
用這個規律
已知時區為東八區 所求時區為西三區 所求時區在已知時區西邊 用減
即 9-(8+3)=-2 得到的是負值所以加上一天(24個小時 )=22
答案為前一天的22點 即3月2號22點
第二題
同上 22-(8+10)=4 即3月3號4點
⑩ 怎麼算地理區時.日期變更的地理題又怎麼算
算地理區時口訣是東東加,即東經度向東要加,
東西減,即東經度向西要減,
時區的跨度不能超過12
西西加,
西東減.
日期變更從東十二區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到西十二區要減一天,從西十二區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到東十二區要加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