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珠海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徵是什麼求解答...
珠海市區內陸部分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多樣,以平原(佔25.5%)、丘陵(佔58.68%)為主,兼有低山、灘塗等。地勢平緩,倚山臨海,海域遼闊,百島蹲伏,有奇峰異石和秀美的海灣、沙灘。內陸由鳳凰山、將軍山兩大山系的山地丘陵及海岸、平原所構成。最大的海島是三灶島,面積約78平方公里。陸上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為縱橫交錯的水網分劃。濱海沖積平原由西江和北江沖積物聚成。珠江口外海濱灘塗遼闊,水下灘地向岸外緩慢坡降。海岸線、島岸線長690公里。內陸最高的鳳凰山,海拔 437米,海島多在海拔100米以上。
珠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常受南亞熱帶季候風侵襲,多雷雨。年平均氣溫22.3℃,最低氣溫2.5℃。年降雨量為1770-2300毫米,4月至9月盛行東南季風,為雨季,降水量佔全年的85%;10月至次年3月盛行東北季風,為旱季。珠海大氣的年平均相對濕度是79%。每年初春時節,細雨連綿,空氣相對濕度較大,有時可達到100%。
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准時點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珠海市常住人口為1560229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23558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24647人,增長26.27%,年平均增長率為2.36%。普查資料顯示,珠海佔全省常住人口總量的1.50%,比十年前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提高0.05個百分點,仍然是全省常住人口最少的市。
珠海自1980年成為經濟特區以來,為把珠海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城市和經濟特區,珠海市政府決定進行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以改變城市基礎設施落後、居住環境惡劣的面貌,為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創造條件。珠海城市先後被聯合國、國家、省有關部門授予「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2005年中國城市論壇北京峰會」由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組織的《中國城市生活質量報告》排行榜在論壇上公布,珠海在排行榜上名列第6位。在第三屆中國和諧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上,珠海榮獲「中國十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和「中國十佳休閑宜居生態城市」兩項殊榮,成為廣東省唯一一個同時獲得「雙十佳」的城市。
❷ 珠海地理位置
珠海,是廣東省地級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東與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與澳門相距9千米,橫琴新區與澳門隔江相望,西鄰江門市,北與中山市接壤。設有9個國家一類口岸,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素有「百島之市」之稱
❸ 珠海市怎麼樣
珠海市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個重要城市,是中國的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珠海地理坐標處於北緯21° 48′~22°27′、東經113°03′~114°19′之間。珠海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新會、台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珠海於1980年成為經濟特區,2008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並明確珠海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珠海從昔日一個經濟落後的邊陲小縣,一躍成為新型花園城市。
中文名稱: 珠海
外文名稱: Zhuhai City
別名: 百島之市,浪漫之城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經濟特區)
所屬地區: 中國東南
下轄地區: 香洲區,斗門區,金灣區
政府駐地: 香洲區
電話區號: 0756
郵政區碼: 519000
地理位置: 珠江口西南部
面積: 7653平方公里
人口: 156萬(2010年)
方言: 粵語、閩南語、客家語等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珠海漁女雕像,情侶路,圓明新園,梅溪牌坊
機場: 珠海三灶機場
車牌代碼: 粵C
輕軌站: 珠海北站
珠海若是在市裡語言交流以普通話為主,若是在郊區粵語、粵語方言很流行,但大部分也聽得懂普通話的。
治安嘛還比較不錯,偶生活在香洲地區感覺還算比較安逸。
生活消費水平偶住的地方比較高,感覺珠海中產階級比較多,所以一般消費較高一些,吃穿用度比較貴。
❹ 珠海的緯度多少
珠海市位於廣東省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五門」(金星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崖門)之水匯流入海處,地處北緯21°48′~22°27′、東經113°03′~114°19′之間。
珠海,廣東省地級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四個經濟特區之一、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
是全國唯一以整體城市景觀入選「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的城市,中國海濱城市 、新型花園城市、有著國家新頒布的「幸福之城」 、 有「浪漫之城,百島之市」的稱號。
(4)珠海地理條件如何擴展閱讀:
珠海的地理環境:
1、地質地貌
珠海市露出地層較簡單,除廣泛發育第四系外,在東北部和中西部零星出露有古生代的寒武系、泥盆系和中生代的侏羅系,面積共759.09平方公里,佔全市陸地面積的57.95%。
2、氣候條件
珠海市地處珠江口西岸,瀕臨廣闊的南海,屬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終年氣溫較高,1979~2000年年平均氣溫22.5℃;氣候濕潤,年平均相對濕度8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達到2061.9毫米。珠海常受南亞熱帶季候風侵襲,多雷雨。4月至9月盛行東南季風,為雨季,降水量佔全年的85%;10月至次年3月盛行東北季風,為旱季。
3、水文特徵
廣東省河流眾多,主要有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流為珠江。珠江水系有八大出海口,從北至南依次為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崖門。珠海市地處西江下游濱海地帶,境內河流眾多,西江諸分流水道與當地河沖縱橫交織,屬典型的三角洲河網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珠海
❺ 珠海的區位條件是什麼: 1、地理區位: 2、交通區位: 3、旅遊區位:
1、地理區位:珠海港位於珠江入海口西岸,南與澳門陸地相連,東與國際航運中心香港隔海相望,背靠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珠三角地區。珠海港海岸線及島岸線長,靠近國際航道,港口條件優越,是天然深水港。
2、交通區位:珠海港集疏運系統規劃已經啟動,主要包括鐵路、水運和公路三種主要的集疏運方式。隨著廣珠鐵路、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廣珠高速、港珠澳大橋等陸續開通,以珠海為核心的2小時交通圈將逐步形成,江海聯運、海鐵聯運、水陸轉運將十分便利,珠海港腹地范圍將得到進一步延伸,貨運吞吐量將迎來加速增長。
3、旅遊區位:珠海是中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曾經先後獲得聯合國「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新興的花園式海濱旅遊度假城等榮譽稱號,是中國南海之濱的一顆璀燦的明珠。珠海自然環境優美,山清水秀,海域廣闊,有一百多個海島,素有「百島之市」美稱。
❻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
1.地理位置:廣義的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毗鄰香港、澳門。北回歸線穿過其北部,瀕臨南海,為珠江出口處。它包括廣州、深圳兩個副省級城市,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五個地級市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區、惠陽縣、惠東縣、博羅縣、肇慶市的端洲區、鼎湖區、高要市和四會市,面積4、16萬平方千米,人口2300多萬,其面積和人口,分別占廣東省的23、4%和31、2%,但國內生產總產值占廣東省的70%以上。
2.自然條件:珠江三角洲是由北江、西江三角洲和東江三角洲合成的復合三角洲,狹義的珠江三角洲是一個發育在海灣內的丘陵性三角洲,海拔50米左右,即面積約為1、1萬平方千米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其間山丘散布,河道縱橫,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這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豐富,生長季長,可一年三熟。春季陰雨連綿,夏季高溫濕熱,夏秋季台風入侵頻繁,冬季很少嚴寒,四季變化明顯,河流汛期在4~9月。
❼ 珠海地理
珠海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在北緯21° 48′一22°27′、東經113°03′一114°19′之間。因位於珠江注入南海之處而得名。東與香港隔海相望,相距僅36海里,最近的牛頭島相距僅3海里;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新會、台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距廣州市約140公里。 珠海市區內陸部分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有山、海、丘陵與平原。地勢平緩,倚山臨海,海域遼闊,百島蹲伏,有奇峰異石和秀美的海灣、沙灘。內陸由鳳凰山、將軍山兩大山系的山地丘陵及海岸、平原所構成。最大的海島是三灶島,面積約78平方公里。陸上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為縱橫交錯的水網分劃。濱海沖積平原由西江和北江沖積物聚成。珠江口外海濱灘塗遼闊,水下灘地向岸外緩慢坡降。內陸以丘陵為主,佔58.68%;平原次之,佔25.5%;水域佔15.9%。海岸線、島岸線長690公里。內陸最高的鳳凰山,海拔437米,海島多在海拔100米以上。最高峰是二洲島上的鳳凰山,海拔437米。主要礦產資源有水晶、鐵、鎢、錫、錳、鉀長石、優質石英砂。自然土壤有赤紅壤、石質土、濱海沙土、鹽漬沼澤土等。主要河流有磨刀門、金星門、坭灣門、雞啼門、虎跳門、前山水道、灣仔澳門河段、南水瀝等,總長135公里。珠海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受南亞熱帶季候風侵襲,多雷雨。年平均氣溫22.3℃,最低氣溫2.5℃。年降雨量為1770.4毫米,其中4--8月佔全年降雨量的76%。